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一、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以下几种数学思维:1. 思维抽象能力:培养学生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数学概念的能力,例如通过具体的实物、图形等,来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
2. 思维变换能力: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通过变换运算顺序、改变问题的表达方式等来解决问题。
3. 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合理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例如学会使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推理。
4. 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例如培养学生进行问题的拓展和扩展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二、数学知识:小学数学的核心知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数的概念: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概念,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和数的运算法则。
2. 数量关系:学习数量大小的比较、数量关系的表示和数量关系的运算,例如学习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法则。
3. 图形与空间: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名称、性质和变换等,例如学习不同形状的图形、图形的对称性和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变换。
4. 数据和统计: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学习用图表和统计数据来描述和分析问题。
三、数学技能:小学数学的核心技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技能:学会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等的加减乘除运算,学会进行简便计算和估算。
2. 推理技能: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学会使用数学方法和模型进行推理和论证。
3. 问题解决技能:学会将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4. 沟通表达技能:学会运用数学语言和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学会用清晰的语言和方式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路和解决方法。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三个方面。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供学生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建立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小学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解读(最新版)
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解读什么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为什么要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怎样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三个问题。
一、是什么?《课标》中提出了小学数学的10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数学素养与核心素养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是基于认数、计算、测量、统计等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形成的数学的思想与方法,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10个核心素养,反映了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二)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数学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直接相关,它基于基本知识和技能,又高于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
它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强调学生的反省思考,行动学习。
(三)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十个核心素养中,有的只与一个或几个课程内容密切相关。
比如空间观念,就与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周长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直接相关,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直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又有利于这些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而有的核心素养与多个课程内容密切相关,不是直接的指向某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
比如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
二、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这样做的价值何在?(一)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的标志和体现《课标》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换言之就是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现代公民不可缺少的。
而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个核心素养又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核心素养的提高不是空泛的,要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切实做好数学教学,才能为核心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是小学生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的有力支持。
1. 数学知识素养数学知识素养是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基础,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计算、分数、小数、几何图形等。
小学生应通过数学教育,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如数的概念、数的大小关系、四则运算等,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思维是指小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思维活动的能力。
小学生应该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表述问题、证明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思维方式,培养小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数学学习素养是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调节、用心听讲、认真笔记、课后复习及积极参加数学活动等学习策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自我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应用素养是指数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注意与身边事物的联系,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培养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建立科学的数学教育体系小学数学教育应该建立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注重数学知识、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实践和实践。
2.注重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学科应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问题,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通过合理的学习策略,可以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事半功倍。
2022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用三句话概括
2022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用三句话概括2022年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三句话概括: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2022年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其中数学核心素养是个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数学教育的育人的行为有关(如思维、做事)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本人参与其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无论小学、初中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是一致的,只是数学核心素养在各个阶段的表现是不一样。
各学段数学都包括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在数与代数中,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教学中。
在图形与几何中,强调几何直观,增加尺规作图的内容。
就是增加动手操作环节,增强对数学的感觉。
在统计与概率中,强调统计量,把百分数作为统计量。
在综合实践中,强调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生活和传统文化的联系。
培养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
即达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低年级学段数学核心素养表现得更加具体,更侧重意识;到了高年级学段,则倾向于一般,更侧重能力。
在小学要强调推理意识、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在初中强调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数据观念。
教材修订的基本思路是加强几何直观、加强代数推理,强调知识的本质与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课程变化的趋势下,我们要关注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整体性与一致性主要针对的是数与代数,包含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在数与运算中,要让学生体悟从感性具体到感性一般的过程。
小学数学要建立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初中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意识。
让学生感悟到数是一种符号表达,是对数量的抽象。
在数量关系中,要重视数到字母的思维过程,字母能够表达很多现象和一般规律,教师至少要让孩子明白性质、关系、规律分别用字母如何表示。
2023新课标数学十大核心素养
2023新课标数学十大核心素养2023年新课标数学的十大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和素质。
这些素养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包括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2023新课标数学的十大核心素养。
一、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数学模型应用能力数学模型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构建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数学应用场景的经验和能力,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数学表达能力数学表达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符号和图形来描述和表达数学概念、定理和推理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数学思想,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五、数学推理能力数学推理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和数学推理规律,正确地推导出数学结论。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证明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和探究数学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可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七、数学交流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用丰富多样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清晰地表达数学思想,并能够听取和理解他人的数学观点和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迅速掌握学习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八、数学运算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种数学运算,包括基础的四则运算、分数运算、代数运算等。
2022年小学数学11个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小学阶段,11个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基础版: 会读会写。
进阶版:顺着数倒着数切换自如。
进阶能力:10个以内的物体,看一眼能直接说出。
2.量感主要是指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
基础版:幼儿园到学校的距离,上下学时间。
进阶版:用数量合理形容物体大小、长短等。
进阶能力:熟练掌握常规单位量的进制。
3.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4.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规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5.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6.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方位、位置、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7.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
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事实出发,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和确定的规则出发,进行证明和计算。
8.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
基础版: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从数据中发现规律。
进阶版:选定问题、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分析判断、提取蕴涵信息。
9.模型意识主要是建立某一种类似的、具体代表性场景(环境)模型所产生的反馈帮助自己比较容易解决一些问题。
数学建模主要步骤: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
10.应用意识主要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
小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六大核心素养。
一、数学思维素养数学思维素养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具备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
数学思维素养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思维等。
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表达素养数学表达素养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所表达出来的能力。
数学表达素养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口头表达包括利用语言和符号来清晰地陈述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书面表达则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文字和符号来表达数学问题和解决过程。
三、数学应用素养数学应用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应用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并对解决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四、数学合作素养数学合作素养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团队竞赛中,与他人合作完成数学任务的能力。
数学合作素养要求学生能够与他人有效地合作、交流和协作,借鉴他人的观点和方法,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五、数学创新素养数学创新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独立探索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数学创新素养要求学生能够遇到难题时勇于拓展思维,独立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和方法,并能以创新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
六、数学情感素养数学情感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培养的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数学情感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态度。
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养、数学表达素养、数学应用素养、数学合作素养、数学创新素养和数学情感素养。
只有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
小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1. 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数字、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基本数学概念,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数学运算。
学生还需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属性和对称性等概念,以及能够使用尺规作图工具进行简单的作图操作。
2.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的另一个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培养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和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如数学推理、数学归纳和数学推广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 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数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5. 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培养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现,这些素养涵盖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希望教师能够根据这些核心素养,设计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哪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哪些
小学数学的10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数学是每一个孩子从求学开始都必须要学习的主课,它教给孩子们的不应只是冰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教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
好的教育就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教育的终极价值是:促进人的幸福。
因此,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是关键。
数学核心素养还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益处。
有助于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一定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
在“数”的学习中全程贯穿问题解决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新知学习的意义。
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切实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性探究活动。
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通过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培养的,对于低段的学生,教师应该更加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
小学数学11个核心素养(2022版)
小学数学11个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
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
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
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
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和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运算的问题,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
运算能力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运用图表描述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依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根据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图形,分析图形的性质;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利用图表分析实际情境与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数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数学学科中的关键性素质和能力,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品德修养。
以下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1.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感知数学概念、理解数学原理、掌握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思维等方面。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通过数学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数学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学思维创造性等。
2. 数学应用能力:包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品德修养。
数学应用能力是指通过数学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数学建模、数学推理、数学运算、数学语言表达等。
3.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数学术语的掌握、数学符号的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等方面。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指通过数学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包括数学术语的掌握、数学符号的使用、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等。
4. 数学品德修养:包括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数学学习的坚持性、数学学习的自省力、数学学习的羞愧感等方面。
数学品德修养是指通过数学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数学品德修养,包括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数学学习的坚持性、数学学习的自省力、数学学习的羞愧感等。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之一,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这些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什么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它包含哪些方面?又该如何培养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定义与内涵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和情感态度。
它涵盖了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情感等多个方面。
具体来说,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数的认识、运算、计量、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包括逻辑推理、归纳分类、化归转化、数形结合等思维方式。
这些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应用:数学应用是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学生需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情感:数学情感是指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学生需要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组织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石,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数的认识、运算、计量、几何图形、概率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育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育学科核心素养1. 引言小学数学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基本技能。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持久性、整体性、可迁移性的关键能力和品质。
本文档将详细阐述小学数学教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策略和实施建议。
2. 小学数学教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2.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小学阶段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算术、几何、概率、统计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提供基础。
2.2 过程与方法学生应掌握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方法,包括分析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方案等。
通过这些过程和方法,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态度,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同时,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事实、崇尚科学,遵循逻辑推理。
3. 小学数学教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3.1 知识与技能的培养(1) 情境教学: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动手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变式教学:教师要运用变式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知识。
3.2 过程与方法的培养(1) 问题驱动:教师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合作学习: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案例分析:教师要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 情感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2) 价值观教育: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批判精神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4. 小学数学教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建议4.1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对小学数学教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教学能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及其主要表现》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及其主要表现》根据《2022年版课标》,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有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1个。
数感主要表现为:1.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
2.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估算,作出合理判断。
3.能初步体会事物背后简单的规律,能用数表达这样的规律。
量感主要表现为:1.能在真实情境中感悟度量的意义,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2.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统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
3.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
符号意识主要表现为:1.领会各种数学符号的功能与特点,感悟符号表达的意义。
2.初步感悟数学符号的优点,如明确性、简洁性、可操作性等。
3.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过程、结果具有一般性。
(从具体到抽象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基本途径。
)运算能力主要表现为:1.能够根据运算律、运算法则和运算程序熟练地进行数的四则运算,具备简单数字的心算能力。
2.理解运算对象、运算律与算法之间的关系,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3.能够通过运算解决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够通过运算探究、发现简单的数量关系与规律。
几何直观主要表现为:1.能够用几何模型解释与理解数及其运算,建立数与形的联系。
2.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描述和分析图形的特征与性质。
3.能够直观理解图形的运动,发现变化中的不变性。
4.能够利用简单的图表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为:1.能够通过感知、描述与想象三维物体的整体形状与几何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2.能够根据语言描述或图形想象出实际的物体或景象。
3.能够对几何图形进行整体表征、解释、转换。
并生成新的图形。
4.能够在头脑中操作、旋转、分解与组合简单图形的表象,获得新的表象。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价值观。
它包括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三个方面。
一、数学思维是指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和发展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主要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思维和批判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小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建立起对事物关系的认识和判断。
创造思维是指小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批判思维是指小学生通过对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分析和评价,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二、数学方法是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运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数学方法主要包括观察和实验、归纳和类比、推理和演绎、解决问题和表达思想等。
观察和实验是指小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系。
归纳和类比是指小学生通过总结和归纳类似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扩展和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
推理和演绎是指小学生通过运用逻辑推理和演绎的方式,从已知的条件得出结论。
解决问题和表达思想是指小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三、数学情感是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培养和发展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态度。
数学情感主要包括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自信和对数学的审美情感。
对数学的兴趣是指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态度和热爱之情。
对数学的自信是指小学生对自己能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对数学的审美情感是指小学生对于数学中美的事物和现象的欣赏和喜爱。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提供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家庭应重视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支持和鼓励,鼓励孩子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
社会应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资源和数学实践机会,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美感。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下面,我将从问题意识、思维能力、数学方法和合作意识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
一、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
问题意识是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思维能力
三、数学方法
培养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学方法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数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中。
通过教学活动的设置和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式,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合作意识是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启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什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基本能力和思维能力,涉及数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问题解决的思维能力等方面,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
一、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知识的掌握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
具体而言,小学生需要掌握数与数的关系、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分数与比例等概念、简单的代数与方程等知识。
同时,小学生还需要掌握基本几何概念、有关图形的性质,能用公式计算周长、面积等基本数值,以及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基本统计知识等。
二、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数学方法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应用方法,如使用算术运算和代数式求解问题、运用基本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等。
三、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工具,也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小学生需要掌握使用数学符号、术语和表达形式,规范、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问题和解法的能力。
四、问题解决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最重要部分。
小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等方法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数学问题,培养其认知、分析、创新、交流和批判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注重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发掘问题背后的数学思维模式,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思维方法,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任务和基础。
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方面的全面能力。
小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六大素养
小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六大素养小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
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要仔细推敲,准确把握,切实贯穿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第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由于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课程,所以必然包含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又由于其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对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第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很好途径。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
大赛竞赛项目分为数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等13个研究领域,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特点。
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相关的数学学科素养,可以起到单纯的学科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
第四,通用技术课程也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小学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是提升教学效率达到既定目标的关键所在,同时也能更加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
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组织能得到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方程的教学当中,学习了不同的解方程的方法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讨论常见的方程当中有哪几种模型? 然后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知识和数学情感四个方面。
一、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用适当的思维方式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包括:
1.逻辑思维:学生用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正确组织语言,合理表达思想,形成严密而有力的推理过程。
2.创造思维: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
3.应用思维:学生透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方法
1.数学推理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归纳法、演绎法、逆向思维等不同推理方法,深刻理解数学知识。
2.数学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运算方法,包括口算、竖式计算和手算等方式,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数值。
3.数学模型方法:学生能够建立数学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并运用数学理论进行求解。
三、数学知识
1.数学基础知识: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比如数的概念、运算符号和数学符号等。
2.数学运算知识:学生掌握数的运算规律,包括加减乘除、分数运算、小数运算和百分数运算等。
3.数学几何知识:学生掌握几何基本概念,比如图形的形状、数量、大小、位置等,并能够利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数学情感
数学情感是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态度,包括:
1.兴趣和热爱: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美和趣味性,热爱数学学科。
2.自信和勇气: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具有自信,能够积极克服困难,勇于破解数学难题。
3.乐观和进取: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未来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和期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挖掘教材,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今天,我的交流发言主要从以下两个案例说起。
第一个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位华裔超优男孩,他SAT满分(SAT是由委员会主办的一场考试,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它和都被称为)。
结果被所有的美国最名牌大学拒收。
最后,他只进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这样完美的高考状元,不好说是后无来者,但肯定是前无古人!但是,这样一位学神,居然被众多美国名校集体拒绝!因为美国名校要极大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要培养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知识懂生活,有创造力的人才。
而不是一个可以运行得非常完美的机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失败案例——因为这完全背离了美国名校的教育本质!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这样?部分教师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应付考试为目的。
采用填鸭式的方式来教学,把“成绩搞上去”作为唯一要求,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
这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片面重视应考学科,肢解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造成学生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残缺不全;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扼杀学生个性的发展;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阻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还有一个案例:有人做过调查,一名大一学生,高考的数学成绩是120分,在其入学后,重新让他做6个月前的高考数学试卷,只得了80分。
尽管这只是个案,但是我相信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什么同一份试卷,同一个人测试,成绩却如此悬殊?大多数人可能会说:这很正常,忘了呗!“忘了”两个字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我们是靠记忆来获取知识的。
教育思想家爱因斯坦说过一段话“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的东西。
”遗忘的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剩下的就是能力和素养。
这段话很好的诠释了教育现状所反应的问题。
那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提升人的素养,而不是掌握知识本身。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一些什么东西?而我们目前又教了什么?为了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改变教育领域内依然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进一步把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当你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素养。
今天孩子在课堂里学数学,不是让他成为数学家,因为这毕竟是极个别人的事。
我们关注的是,毕业以后,作为一个公民,学过数学和没学过数学有什么差异?数学能留给他终身受用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二、教材呈现的核心素养今天,我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圆》为例,对教材中蕴含的核心素养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
圆与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显着的不同,它是曲线图形。
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曲线图形的研究,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与挑战。
因为与直线图形相比,无论是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还是方法,都有明显的变化和提升。
因此,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感受与体悟“化曲为直”“等积变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以促进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具体来看,呈现如下特点:1.重视操作活动,强调过程学习《课标》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本单元教材在各知识块的编排中,都体现了这样的理念,即以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主动探索,最终理解概念或得出结论。
如“圆的认识”,教材首先安排了让学生自由画圆的环节,再教学相关的概念。
在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学生对针尖所在的点保持不动、铅笔尖所在的点不断运动、但运动过程中两脚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等圆的最本质特点形成直观感知。
然后,又让学生把刚才画的圆剪下来,让学生对折几次,通过量一量,比一比,让学生发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理解半径与圆规两脚间距离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的作用,也就水到渠成了。
再如“圆的周长”,教材先让学生将圆形物体“在直尺上滚一圈”或者“拿线绕一圈”,量出长度。
这样的活动,就会引发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也会在好奇心、求知欲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测量、实验,最后发现规律,得到对圆周率的深刻体验。
2.蕴含丰富思想,体会数学方法这个单元的内容,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和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体会数学学习的特有魅力和内在价值。
求圆的周长,“绕一圈量”“放在尺上滚”,让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测量多个圆形物品的周长和直径,计算出它们的比值,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的过程。
求圆的面积,能不能和学过的图形联系起来呢?启发学生朝着“转化”的方向去探索。
“化圆为方”“化曲为直”,将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平行四边形”,“极限”的思想隐含其中。
再如,圆剪开后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与圆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圆的面积公式为何是S=πr2?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逻辑推理,从而学到数学方法。
3.提供丰富情景,获得价值体验西师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灵活的呈现所学内容,教材中所选的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
例如,教材以活动中铁环滚1周的距离是多少为情境引出研究圆的周长的必要性;学习了周长计算公式之后,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自行车转动1周前进多少米的实际问题;练习四中的圆形交通标志牌、圆形挂钟、树杆的周长等,都是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圆的面积研究,以计算云南景洪的曼飞龙白塔的占地面积作为情境自然引入;光盘、环岛、古建筑中的“外方内圆”“外圆内方”、土楼的占地面积、篮球场的三分线……大量的生活素材,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通过对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也能更真切地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一方面让学生从这些现实情境中获得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进行数学分析,寻求解决方法。
4.品味数学文化,拓展学生视野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
如何使学生热爱数学,就需要教师传播优秀的数学文化,让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本单元的数学文化“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的介绍,激发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兴趣,热爱祖国;综合与实践“读故事学数学”是一个体现学科间综合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通过提供丰富的数学史,给看似枯燥、冷漠的数学注入充满人情味的数学家、数学故事等,带领学生领略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精神,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他们数学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培养素养的具体措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材料,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活”用教材,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对教材进行加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方法,提升素养。
1.加强动手操作,促进主动学习教材里安排了很多操作性很强的活动。
实际教学时,我们应注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拼一拼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学法上安排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方法。
先让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发现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后再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圆的画法时,我放手让同学们大胆思考,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
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钉子绕线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
最后我让学生自学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画圆的一般步骤:第一、定点;第二、定长;第三、旋转画圆。
画任意圆是不难的,较难的是给定直径长度画圆。
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学生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课堂上,我尽可能给学生留出足够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2.小组合作探究,构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是通过剪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来求面积的。
能不能把剪拼的方法用于这节课呢?我让孩子们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将手上的圆形变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
通过操作,孩子们知道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看起来就越像一个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果能把圆分得足够细,拼成的图形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这里渗透极限的思想)。
最后探究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圆的关系,然后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圆的周长、半径间的关系。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圆的形状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面积始终没有改变,这是公式能够成立的关键。
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这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