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版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带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0b748ee009581b6bd9ebb4.png)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题。
每小题 2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选错、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 19 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 理论联系实际B 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088812aaea998fcd220e01.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69fe7fa8956bec0975e3cb.png)
2019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科目代码:302)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些特征?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211acfa76e58fafbb003af.png)
2019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 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f1d2c355270722182ef7cc.png)
2019(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題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答案】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答案】C。
教学与发展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答案】A。
个人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答案】D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答案】C。
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答案】C。
不衔接也不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答案】B。
经济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答案】A,学科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答案】B。
以分科课程为主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答案】D.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2019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682c1e27d3240c8447ef9c.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b3992725c52cc58ad6be19.png)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考 点
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先学会的打羽毛球对后学习的打网球的影响是正迁移,很快代表这种影响是积极的,所以是正迁移。
14,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答 案
答 案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考 点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Hale Waihona Puke 文字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12,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
答 案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D,《论演说家的教育》
考 点
教育学的发展
分 值
2 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16,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答 案
A,态度特征
B,理解特征
C,情绪特征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39a463192e45361066f565.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C【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6.C【解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
这种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7.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8.A【解析】略。
9.B【解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10.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11.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12.A【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种注意方式属于有意注意。
13.C【解析】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了。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96122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c.png)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1解析本题考查赫尔巴特的理论观点。
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学家,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传统教育代表人。
其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他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除此之外,他还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A项正确。
B项:儿童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教育“新三中心”论的观点。
与题干不符,排除。
C、D两项:管理中心、活动中心、教学中心、服务中心均为干扰项。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2解析本题考查赞可夫的理论观点。
赞可夫是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
他一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
从1957年至1977年他以“教育与发展”为课题,进行长达20年的教育科研与教改实验。
他指出,在前苏联占据统治地位几十年之久的传统教学体系,偏重于死记硬背,学生的思想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他倡导教学与发展理论,即发展性教学理论。
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C项正确。
A项:发现学习理论又称结构学习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由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该理论运用现代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探索,这一理论极大地影响了苏联70年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进程。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范例教学理论由德国教育心理学家瓦·根舍因提出,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完整word版)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详细答案
![(完整word版)2019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35e31bf01dc281e43af032.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 )。
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整理)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与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485efac27d3240c8547efbf.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題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 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张理论 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A阶级性 B生产性C目的性 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不平衡性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的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这里的“双轨”()A衔接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这种观点主要反映了教育的哪种功能?()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 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性 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 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 B长善救失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制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C榜样示范法 D品德陶冶法12学生课前予预习,带着不懂的问题去上课,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注意听讲0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ded72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7.png)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江南博哥) )A.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 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 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三中心”。
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和科学教育学的建立,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尔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提出教学过程的“三中心”。
因此本道题选择的是A.2. 【单项选择题】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 发现学习理论B.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 教学与发展理论D. 范例教学理论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 【单项选择题】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 个人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 国家本位论D. 生活本位论正确答案:A收起知识点解析参考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 【单项选择题】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 阶级性B. 生产性C. 目的性D. 相对独立性正确答案:D收起知识点解析参考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63d7724028915f814dc20f.png)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2 分)1. 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1.A [解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2.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2.C[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 项。
3.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3.A[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 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体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
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C [解析]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里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a5c8e4f78a6529657d534b.png)
2019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参照答案及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分析】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讲堂中心。
【分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课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典范教课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 C 项。
【分析】个人本位论以为,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人的天性,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天性,发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公司或阶级服务。
卢梭以为“小孩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表现。
【分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此刻教育自己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性、教育与其余社会心识形式的平行性。
题干所述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分析】人的发展既表现出量的累积,又表现出质的飞腾。
当某些代表新质因素的量累积到必定程度时,就会致使质的飞腾,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分析】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为典型代表,法国、联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类学制。
这类学制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连接。
【分析】题干的描绘表现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分析】略。
【分析】我国新课改规定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联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分析】题干的描绘表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分析】道德评论法是经过对学生道德进行必定或否认的评论而予以激励或克制,促进其道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
它包含奖赏、处罚、评选和操行评定等。
【分析】存心注意也称任意注意,是有早先目的、必需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必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的听课,这类注意方式属于存心注意。
【分析】忘记的进度是不均衡的,其趋向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快,且到必定的程度就几乎不再忘记了。
【分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脑筋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进而增添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真题+答案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真题+答案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f9d56d3b3567ec102d8ae1.png)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共21道题,每题2分,共42分)1.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
A.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2.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发现学习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范例教学理论3.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国家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4.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有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
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A.阶级性B.生产性C.目的性D.相对独立性5.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出现新的年龄特征,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6.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西欧19世纪形成了“双轨”的学制。
这里的“双轨”()。
A.衔接并且对应B.衔接但不对应C.不衔接也不对应D.不衔接但对应7.有人认为,教育投资是有效的生产性投资。
这种观点主要反应了教育的哪种功能()。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生态功能8.当前我国中学开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经验课程D.社会课程9.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B.以分科课程为主C.以实践活动课程为主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B.长善救失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D.因材施教11.学校德育工作中经常采用的表扬与批评、奖励与处分的德育方法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继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同时性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同时性和继时性不是加工水平的差异而是认知方式的差异。
B,自我提高驱力
C,附属驱力
D,生理躯力
考点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答案为B。
15,初中生晓敏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晓敏的认识方式属于
答案
A,冲动型
B,直觉型
C,继时型
D,同时性
考点
学习的概念
分值
2,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考点
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分值
1分
正确答案
(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考点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分值
8分
正确答案
错误
文字解析
错。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识、记忆、理解等能力,比如记忆广度等,在性质上即属流体智力。其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心理学家们也发现,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智力比较的基础。
2019年上半年教师《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国外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
答案
A,《理想国》
B,《政治学原理》
C,《论雄辩家》
D,《论演说家的教育》
考点
教育学的发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文字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1950)认为,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评价与估量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包括机体部器官和骨骼肌的变化,对外周变化的反馈是情绪意识基础。阿诺德强调情绪反应序列是情境—评估—情绪,即对情境的评估引出了情绪,且这种评估是一个皮层过程,因此,皮层的兴奋直接影响着情绪反应,所以,阿诺德的学说被称为评估—兴奋学说。
4,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考点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分值
8分
正确答案
错误
文字解析
错。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是倒U曲线的关系。每种难度的任务都有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简答题
1,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考点
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答案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考点
教育的涵义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教育能够促进劳动力扩大再生产,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这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7,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
答案
A,甄别与鉴定
B,选拔与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文字解析
①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慢,而人们不需要的、不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快。②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形象性的材料、有意义的语义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材料的数量越大,刚识记后遗忘就越多。③学习程度。如果学习达到刚刚能够掌握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就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要比刚能背诵的记忆效果要好。当然过度学习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造成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④材料序列对遗忘也会产生影响
考点
教育的涵义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ABC选项均是应试教育评价的功能,只有D选项体现了新课改的发展新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的理念。
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
答案
A,感知与评价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考点
教育的功能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考点
教育的涵义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目的是培养()
答案
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考点
教育学的发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答案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考点
教育学的发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斯宾塞是实证主义者,他反对思辨,主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述和记录;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
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答案
A,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答案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服教育法
B,榜样示法
C,情感冶法
D,品德评价法
考点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
12,在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
18,小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绝对的尊敬和顺从,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的道德发展处于
答案
A,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则取向阶段
考点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的孩子认为所谓对的,就是绝对服从规则和权威,避免惩罚,不造成实际伤害。
19,小强高考落榜了,他经过认真总结,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小强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
答案
A,情绪宣泄
B,精神升华
C,行为补偿
D,认知改变
考点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答案为C。
20,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课的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纪律属于( )?
4,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考点
情绪概述
分值
1分
正确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1950)认为,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评价与估量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包括机体部器官和骨骼肌的变化,对外周变化的反馈是情绪意识基础。阿诺德强调情绪反应序列是情境—评估—情绪,即对情境的评估引出了情绪,且这种评估是一个皮层过程,因此,皮层的兴奋直接影响着情绪反应,所以,阿诺德的学说被称为评估—兴奋学说。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考点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分值
8分
正确答案
错误
文字解析
错。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
3,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9,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以渔。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
答案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考点
教育目的的概述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授人以渔体现的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属于发展能力。
10,王军写了保证书,决心遵守《中学生守则》,上课不再迟到,但是冷,王军冬天迟迟不吭钻出被窝,以至于再次迟到,对王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其( )
考点
记忆
分值
1分
正确答案
①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慢,而人们不需要的、不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快。②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形象性的材料、有意义的语义材料,特别是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材料的数量越大,刚识记后遗忘就越多。③学习程度。如果学习达到刚刚能够掌握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就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要比刚能背诵的记忆效果要好。当然过度学习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造成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④材料序列对遗忘也会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