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优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双氧水
2.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 g,在加热条件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
2.41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0.05mol白色沉淀。
则a的数值为
A.3.21 B.3.59 C.4.01 D.7.41
3.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
D.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
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
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A.1组B.2组C.3组D.4组
5.科学家最新发现,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反应中 X、Z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3:7
C.反应中 Y 和 W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5
D.参加反应的 Y 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
6.取NaCl、NaOH、Na2CO3固体混合物28.6g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至充分反应后,共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将溶液蒸干,得无水固体33.4g,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为
A.8.4g B.10.0g C.11.7g D.13.6g
7.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将该气体5g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A.5g B.6.7g C.15g D.20g
8.在反应A+2B═C+D中,7.6gA与5.3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现要得到0.6gD,则
需要A 的质量为( ) A .5.6g
B .16.8g
C .22.8g
D .无法计算
9.如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 .转化①中甲和O 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 .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 .物质丙不属于氧化物
10.物质X 在9.6g 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3O 2RO 2+2SO 2,测得RO 2和
SO 2的质量分别为4.4g 和12.8g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X 的质量为
B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X 中含有R 元素、S 元素和O 元素
D .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11.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属于混合物
B .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丙+丁乙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5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一定为8:12
12.深圳进行机动车限牌,汽车尾气污染得到控制。
如图是汽车处理尾气反应的微观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都发生了变化
B .反应的生成物质量之比是7:11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2 CO+NO
N
+CO 催化剂
D .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增加了生成物的质量
13.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12 26 3 0 反应中的质量/g 9 22 3 b 反应后的质量/g
a
3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化学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 .丙一定为催化剂
C .a 等于10
D .b 等于12
14.两个或多个同种含氧酸分子之间可以脱水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酸,如磷酸H 3PO 4可形成H 4P 2O 7或H 5P 3O 10等。
下列物质不属于硫酸(H 2SO 4)脱水后形成的是 A .H 2S 2O 7
B .H 2S 2O 8
C .H 2S 3O 10
D .H 2S 4O 13
15.一定条件下,甲、乙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0 2 0 0 反应后的质量/g
23
X
24
3
A .x 的值等于2
B .甲一定是化合物
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8:1
16.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如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
A .反应结束时最多能收集到(a -b )g 氧气
B .P 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 .在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 .在0~t 2时段,MnO 2在混合物中的质量不断增多
17.下列关于反应C+2H 2SO 4(浓)===
CO 2↑+2X↑+2H 2O 的分析,正确的是 A .X 的化学式为SO 3
B .X 的水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 .CO 2和X 的质量比为11:16
D.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价变为+4价
18.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 16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
19.金属单质M与非金属单质硫发生如下反应为2M + S Δ
M2S。
甲、乙二组学生在实验室
分别进行该实验,加入的M和硫的质量各不相同。
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M的质量/S的质量/ g M2S的质量/ g
甲 6.0 2.57.5
乙7.0 1.57.5
A.64 B.56 C.39 D.23
2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10m87
反应后的质量/g233025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m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21.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A与一定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比为
A.4:9 B.8:11 C.10:11 D.13:44
22.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的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A.铁片浸入稀硫酸中
B.铁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C.氧化铁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D.氢氧化钠粉末加入稀盐酸中
23.由C2H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44:9,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C2H2和CO B.只有C2H2
C.C2H2、H2和CO D.CO和H2
24.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2.6g 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 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31∶44
25.高温条件下,14.4g某种铁的氧化物恰好与5.6g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A.18:7 B.7:2 C.7:3 D.21:8
26.在化学反应A+2B=C+D中,若5.6g A和7.3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 C,现在要
得到0.4g D,需要A的质量为()
A.5.6g B.11.2g C.14.6g D.无法计算
27.纳米级TiO2有广泛的应用,制备的一步反应为2FeTiO3+7Cl2+6C=2TiClx+2FeCl3+6CO。
该化学方程式中,x的值为
A.2 B.4 C.8 D.14
2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反应中及反应结束前某时刻的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表中x、y、m、n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A.x=56 B.y=6 C.m=17 D.n=8
29.在一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后待测Q质量为12g
B.反应后生成15gZ
C.该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D.该反应中Y与Q质量之比为1:1
30.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9:11,已知1.8gA与一定量B 恰好完全反应成5.1gD,则在此反应中反应物B和生成物C的质量比为?()A.2:1 B.2:3 C.3:1 D.1: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A
【解析】
【分析】
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反应质量增加,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详解】
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其质量减少,故C不正确;
D、双氧水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露置于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故D不正确。
故选A。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CO2+Ca(OH)2=CaCO3↓+ H2O中CO2与CaCO3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CO2为0.05mol,即0.05mol×44g/ mol=2.2g,即碳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则参加反应的CO物质的量为0.05mol,即0.05mol×28g/ mol=1.4g,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列等式:
a+1.4g=2.41g+2.2g,a=3.21g,故选A.
3.B
【解析】
试题分析: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 2+2CO 2;则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正确;B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 .生成物的质量比为7:22,正确;D .反应物均为氧化物且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
故选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4.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定组成定律和化学方程式可知(1)(4)组符合,(2)(3)组不符合。
考点∶ 考查根据定组成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应用。
5.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3C +4NH 3 高温,催化剂2N 2+3CH 4。
A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已变,故A 错误;B 、反应中 X 、Z 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3∶4×17= 9∶17,故B 错误;C 、反应中 Y 和 W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3,故C 错误;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参加反应的 Y 中氮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Z 的质量,故D 正确。
点睛∶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物质的量之比。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对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2322Na CO +2HCl=2NaCl +H O+CO 10611744x
y 4.4g
↑ 10611744=x y 4.4g
= 解得x=10.6g ,y=11.7g
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和为28.6g-10.6g=18g 对应的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和为33.4g-11.7g=21.7g 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2NaOH HCl NaCl H O 4058.558.5-40=18.5z 21.7g 18 3.7g g
+=+-=固体质量差量 4018.5z 3.7g
= 解得z=8g
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8g-8g=10.0g 。
故选B 。
7.C
【解析】 【详解】 解法1:
设5g 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 ,则二氧化碳质量为5g-m ,根据题意得: m×
1628
×100%+(5g-m )×32
44×100%=5g×64%,m=2.8g ;
设2.8g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 CO+CuO
∆
Cu+CO 2
28 44 2.8g x
44
=2.828
x g x=4.4g ,
10g 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后,二氧化碳气体质量=4.4g+(5g-2.8g )=6.6g ,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y , CO 2+Ca (OH )2═CaCO 3↓+H 2O 44 100 6.6g y
1006.644
y g = y=15g 。
故选C 。
解法二:(巧妙计算)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所以可以用关系式法直接计算;碳元素的质量为5g×(1-64%)=1.8g ,设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 则有C ~~~CaCO 3 12 100 1.8g x
1001.812
x g = x=15g ;
或者由于碳元素最终全部在碳酸钙中,所以可以用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直接计算。
碳元素的质量为5g×(1-64%)=1.8g ;由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
121401121163⨯⨯+⨯+⨯ ×100%=12%,则1.8g 碳元素对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812%g
=15g 。
故选C 。
8.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在反应A+2B ═C+D 中,7.6gA 与5.3g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7gC ”和质量守恒
定律,则可知反应生成D 的质量:7.6g+5.3g ﹣12.7g =0.2g ; 设参加反应A 物质的质量为x ,
A 2
B
C
D 7.6g 0.2g x 0.6g
+=+ x 7.6g
0.6g 0.2g
= x =22.8g ;
所以参加反应A 物质的质量为22.8g 。
故选C 。
9.B 【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详解】
由微粒的构成和变化可知,反应①②的方程式分别是:2H 2S+3O 2===点燃
2SO 2+2H 2O ;SO
2+H 2O 2═H 2SO 4
A 、由微粒的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①中甲和O 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3,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 、转化②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物质丙含有3种元素,故该物质不会是氧化物,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10.B 【解析】 【详解】
A 、参加反应的X 的质量为:4.4g+12.8g-9.6g=7.6g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设X 相对分子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x :96=7.6g :9.6g ,x=76,该选项说法正确;
C 、R 相对原子质量:76+96-128-32=12,R 元素和硫元素来自于X ,X 中氧元素质量:4.4g×+12.8g×-9.6g=0,即X 中不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R 相对原子质量是12,是碳元素,二氧化硫是污染物,二氧化碳不是污染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
11.C
【解析】 【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后甲、丁质量减小,说明两者为反应物,丙质量不变,说明丙为催化剂或未参加反应,乙质量增大,说明乙为生成物。
【详解】
A 、由图可知,乙为纯净物,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为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 、甲、丁为反应物,乙为生成物,丙为催化剂或未参加反应,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丁乙,或甲+丁
乙,故选项错误;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8g-4g ):(12g-2g )=2:5,故选项正确;
D 、由于不知化学方程式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故无法确定乙、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无法确定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
12.A 【解析】 【分析】
结合图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反应物生成物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
2
22CO+2NO
N
+2CO =催化剂
,结合方程式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A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分子的种类及数目发生了变化,故A 正确;
B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生成物质量之比是28:(44×2)=7:22,故B 错误;
C 、方程式未配平,故C 错误;
D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但不会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D 错误。
故选A 。
【点睛】
此类题目重在从图中提炼信息,根据信息进行题目的解答和分析。
要注意排除干扰微粒以及补充缺少的微粒,让图恰好体现反应的本质关系。
13.C 【解析】 【分析】
甲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在反应前后质量没变,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丁反应前后质量增加,则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0+a+3+28=12+26+3+0=9+22+3+b ,则a=10b=7,。
【详解】
A 、由表格数据可知:甲乙反应后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该化学反应为化合反应,故A 不正确;
B 、丙的质量没有变化,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没参加反应,故B 不正确;
C 、0+a+3+28=12+26+3+0,则a 等于10,故C 正确;
D 、12+26+3+0=9+22+3+b 则b 等于7,故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4.B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2个硫酸分子脱掉1个水分子得到H2S2O7;B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2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2个硫酸分子脱掉1个水分子得到H2S2O7;所以是错误的;C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3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3个硫酸分子脱掉2个水分子得到;D选项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4个硫原子,所以可以由4个硫酸分子脱掉3个水分子得到;故答案选择B
考点:物质的反应
15.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50+2=23+x+24+3,x=2。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则50+2=23+x+24+3,x=2,故A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则甲是化合物,故B正确;
C、甲的质量减少,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反应前后没变,乙是催化剂或没参加反应,丙丁的质量增加,则丙丁是生成物,反应是甲生成丙丁的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反应时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4:3=8:1,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反应中减少的我反应物,增加的为生成物。
16.C
【解析】
【分析】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详解】
A、理论上反应结束时最多能收集到(a-b)g氧气,但是由于氧气可能有部分溶于水或部分氧气留在试管中,因此实际上收集的氧气会偏小,故A不正确;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部分分解生成的氯化钾,还有作为催化剂的二氧化锰,故B不正确;
C、在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减少,而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则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故C正确;
D、在0~t2时段,MnO2在反应前后质量没变,混合物中的质量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C。
17.D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C+2H 2SO 4(浓)===
CO 2↑+2X↑+2H 2O 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和原子个数不变,则可知:反应前C 原子个数为1、H 原子个数为4、S 原子个数为2、O 原子个数为8;反应后C 原子个数为1、H 原子个数为4、O 原子个数为4;可以推测X 气体为SO 2;因此: A 、根据分析,X 气体为SO 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SO 2的水溶液呈酸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 、CO 2和SO 2的质量比为44:128=11:32;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碳单质中碳元素化合价为0,CO 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由0价变为+4价,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8.D
【解析】
试题分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开始是3个分子,反应后变为 2个;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5 : 8;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乙物质属于单质;消耗的甲和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 : 1。
故选D.
考点:物质的构成 质量守恒定律
19.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中实验数据可知,甲中硫过量、乙中M 过量,6.0gM 和1.5g 硫完全反应,所以根据反应方程式 2Δ2M +
S M S 2M
326g
1.5g 2M:32=6g :1.5g
M=64 则M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故选A 。
20.D
【解析】
【分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 的质量减少了10g ﹣2g=8g ,故X 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 的质量为8g ;同理可以确定Z 是生成物,生成的Z 的质量为30g ﹣8g=22g ;W 是生成物,生成的W 的质量为25g ﹣7g=18g ;由质量守恒定律,Y 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22g+18g ﹣8g=32g ,故m 的数值为32g+3g=35g 。
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 和Y ,生成物是Z 和W 。
【详解】
A 、若W 为水,则X 或Y 不一定为酸或碱,如甲烷等有机物燃烧也能生成水,故选项说法
错误。
B 、若X 为化合物,Y 为单质,无法确定Z 和W 的类别,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 、Y 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 的质量为22g+18g ﹣8g=32g ,故m 的数值为
32g+3g=35g ,故选项说法错误。
D 、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8g :32g=1:4,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
21.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详解】
C 、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设生成8.8gD 同时生成C 的质量为x
2A +5B=2C +4D
29422x 8.8g
⨯⨯
29x =4228.8g
⨯⨯ x=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1.8g+8.8g-2.6g=8g ,则B 与D 的质量比为 8g :8.8g=10:11。
【点睛】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
22.B
【解析】
A 、Fe+ H 2SO 4 == FeSO 4 + H 2↑,溶液增加的质量
56 2 56-2 ,不符合题意;
B 、Fe+ CuSO 4 == Cu + FeSO 4 溶液减小的质量
160 152 160-152 ,符合题意;
C 、 Fe 2O 3 + 6HCl== 2FeCl 3 + 3H 2O ,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
D 、NaOH + HCl == NaCl + H 2O ,反应后无固体、气体生成,溶液质量增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3.A
【解析】
【详解】
解: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2 和H 2O 的质量之比是44:9,即生成CO 2 和H 2O 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若只有一种气体,则就是C 2H 2;根据元素守恒知,如果原来气体中不含C 2H 2,则一定含有CO 、H 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C 2H 2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 2和H 2O 的子
个数之比为2:1,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 2和H 2O 的子个数之比为2:1,有两种情况:①如果不含甲烷,一定含有CO 、H 2且二者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②如果含有C 2H 2和CO 、氢气,CO 、H 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与C 2H 2的多少无关;若是甲烷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时,则生成CO 2和H 2O 的分子个数之比大于2:1。
故选A 。
24.C
【解析】
【分析】
根据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及反应中C 、D 物质的分子个数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C 、D 物质的质量关系,由生成D 的质量计算出生成C 物质的质量;最后使用质量守恒定律,求得参加反应的B 物质的质量,即可计算出B 与D 的质量比。
【详解】
根据C 、D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假设C 、D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22, 设生成8.8gD 同时生成C 的质量为x ,
2A +5B=2C +4D
29422x 8.8g
⨯⨯
29422=x 8.8g
⨯⨯ x=1.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B 的质量为1.8g+8.8g -2.6g =8g ,则B 与D 的质量比为8g ∶8.8g =10∶11。
故选C 。
25.B
【解析】
【详解】
设5.6g 一氧化碳完全反应需要氧元素质量为x ,
2
2816
5.6g C O O x
O C +→
x 16=5.6g 28
x =3.2g ,
则该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g ﹣3.2g):3.2g =7:2。
故选B 。
【点睛】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26.B
【解析】
生成D的质量:5.6g+7.3g﹣12.7g=0.2g
设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x
A+2B=C+D
5.6g0.2g
x0.4g
5.6g0.2g
=
x0.4g
x=11.2g
答: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为11.2g。
27.B
【解析】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反应前氯原子的个数为14个,反应后氯原子的个数为2x+6个,则2x+6=14,得x=4。
故选B。
28.A
【解析】
【详解】
A、y=70+14+6+10-42-40-10=8,根据题意有:(70-42):(14-8)=(70-x):(14-11),x=56,该选项说法正确;
B、y=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题意有:(14-8):(40-6)=(14-11):(m-6),m=2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丁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10,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29.C
【解析】
【分析】
此题是借助质量守恒定律对反应物生成物先做出判断,再利用质量关系进行求解,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从而判断生成物与反应物,即可判断反应的类型,且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相等可求出Q的质量。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Q的质量为4g+10g+1g+21g-0g-12g-15g=9g,Y、Z物质反应后质量增加,是生成物;X、Q物质反应后质量减少,是反应物。
A、反应后Q的质量为9g,故错误;
B、反应后生成Z的质量为:15g-1g=14g,故错误;
C、化学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g12g
:
n2n
=2:3,故正确;
D、反应中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2g-10g):(21g-9g)=1:6,故错误;
【点睛】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
30.A
【解析】
【详解】
由于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9:11,则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a,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1a。
设1.8gA与B反应时B的质量为x
A+3B=2C+2D中
9a 33a
1.8g x
解得:x=6.6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的质量为:1.8g+6.6g﹣5.1g=3.3g
则反应物B和生成物C的质量比为:6.6g:3.3g=2:1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