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人口比重逐渐下 降,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 、教育资源分布等。
逆城市化现象解读
逆城市化定义
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 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 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表现形式
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 卫星城迁移、城市人口向乡村地区迁 移等。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整理基础概念
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概念进行归纳整理,如人口迁移、人口流 动、人口分布等。
构建思维导图
以人口空间变化为核心,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 识网络。
梳理知识联系
分析人口空间变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联系,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
突出重点难点,强化记忆理解
对迁入地的影响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商业、交通运 输业、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但也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住房紧张 、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有利于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相适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治安、教育、就业、交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学习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成
功经验。
02
汲取国际人口迁移管理经验
加强国际人口迁移管理,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促进国际人口迁移有序进
行。
03
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与挑战
密切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及时应对全球性人口问题挑战,共同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三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1)2005~2010 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C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 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B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国家政策)
由东部迁往西北 和东北
内地迁往沿海、
80年代 中期后
国家改革开 放政策(经 自发迁移
农村迁往城市、 山区迁往平原、
济原因)
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
区
改革开 放以后我国 人口流动的 主要方向是 从内地到沿 海,从农村 到城市,从 经济落后地 区到经济发 达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思考: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春运期间,春节前、后人口流动的
主要方向分别为( A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影响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D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3)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
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2)国内人口迁移
1 9 4 9 年 以 来 我 国 国内 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有组织和自发的人口迁移(1949-1986年) 民工潮(80年代后)
1 9 4 9 年 以 来 我 国 的国内 人口迁移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80年代 中期前
国家实行计
划经济体制 有计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第16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件(人教版)(51张PPT)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方面 影响人口数量 影响职业构成 影响交通运输
影响年龄结构
影响 迁入地人口增多,迁出地人口减少 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会使迁出 地人口老龄化加重,迁入地人口老龄 化减轻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全国卷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 -2010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 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2 题。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2018·潍坊统考)读我国不同时期部分省(区、市)人口迁 移率分布图(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 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回答 5~6 题。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5.关于 2005-2010 年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迁出率最高 B.安徽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广东人口迁入量比天津大 D.福建人口迁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两图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 A.人口迁移总量减少 B.人口迁入重心北移 C.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 D.珠三角地区始终是人口迁入量最大的地区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 16 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最新考纲
人口迁移的 主要原因。
考纲解读
1.掌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 移的特点。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 素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考法指南 以人口迁移统计图表为载 体,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 影响因素及影响,是高考 命题的热点,如 2016 全国 卷ⅢT4~5、2013 全国卷 ⅠT7~8 和 2013 全国卷 ⅡT1~2 等。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方面 影响人口数量 影响职业构成 影响交通运输
影响年龄结构
影响 迁入地人口增多,迁出地人口减少 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会使迁出 地人口老龄化加重,迁入地人口老龄 化减轻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全国卷Ⅱ)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 -2010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 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2 题。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2018·潍坊统考)读我国不同时期部分省(区、市)人口迁 移率分布图(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 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回答 5~6 题。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栏目 导引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5.关于 2005-2010 年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迁出率最高 B.安徽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广东人口迁入量比天津大 D.福建人口迁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6.两图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 A.人口迁移总量减少 B.人口迁入重心北移 C.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 D.珠三角地区始终是人口迁入量最大的地区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 16 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最新考纲
人口迁移的 主要原因。
考纲解读
1.掌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 移的特点。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 素和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考法指南 以人口迁移统计图表为载 体,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 影响因素及影响,是高考 命题的热点,如 2016 全国 卷ⅢT4~5、2013 全国卷 ⅠT7~8 和 2013 全国卷 ⅡT1~2 等。
高考新教材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18讲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共48页)
(2)该直辖市是( D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解题能力培养] (1)
少 增加
(2)
迁出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并从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中判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人口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自然环境特点的差异。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出务工人员剧增 (2)2013年后,该省级行政单位( C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析图能力培养]
减少
0.6%~0.7% 增多
0.7%
[对接核心素养]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 ___沿__海___;山区迁往__平__原____;农村迁往__城_市_____;贫困地区迁往发 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___民_工____潮”。
【疑难辨析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
提示:通过两方面来区分: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是所 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 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出 差等活动区分开;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 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即 行政区。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空间性。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表现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人口迁移 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
[解题能力培养] (1)
少 增加
(2)
迁出
[对接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并从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社 会经济、自然环境等要素的比较中判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人口迁出区和迁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自然环境特点的差异。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出务工人员剧增 (2)2013年后,该省级行政单位( C ) A.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析图能力培养]
减少
0.6%~0.7% 增多
0.7%
[对接核心素养]
(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 ___沿__海___;山区迁往__平__原____;农村迁往__城_市_____;贫困地区迁往发 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___民_工____潮”。
【疑难辨析1】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什么区别?
提示:通过两方面来区分: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是所 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 移动,才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出 差等活动区分开;第二,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 人们的居住地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距离”,即 行政区。这就是人口迁移的空间性。
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
期前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表现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人口迁移 流量增大,流向明显变
高三一轮复习人口的变化课件
对社会的影响
教育资源
人口增长会导致教育资源需求增加,需要加大教育投入。
医疗卫生
人口增长会对医疗卫生系统带来压力,需要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 设。
社会福利
人口老龄化会影响社会福利制度,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对环境的影响
1 2
生态平衡
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需要采取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
资源消耗
人口增长会导致资源消耗增加,需要采取节约资 源的措施。
高三一轮复习人口的 变化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人口变化概述 • 人口变化的类型 • 人口变化的趋势 • 人口变化的影响 • 应对人口变化的策略 • 人口变化的未来展望
01
人口变化概述
人口变化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03
人口变化定义
详细描述
自然增长是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受到生育率、预期寿命和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 疗水平的提高,自然增长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机械增长
总结词
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人口数量变化。
详细描述
机械增长包括迁入和迁出两个方面,受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和政策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机械增长 在人口变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人口变化是指人口数量、 结构、分布和素质等方面 的变化。
人口变化的分类
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是人 口变化的两种主要类型。
人口变化的特点
人口变化具有长期性、复 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人口变化的重要性
人口空间变化--高考复习课件PPT
域、珠江
流域的人 口迁移
影响因素
新中国成立 国家实行计
到20世纪 划经济体制
80年代中 和严格的户
期
籍管理制度
迁移特 点
有计 划、 有组 织的 迁移
20世纪80 国家改革 年代中期以 开放政策 来
自发 迁移 数量 大频 率高
流向地区
由川、鲁、苏 、沪、皖等省 迁往西北和东 北
内地——沿海 山区——平原 贫困——发达 农村 城市
一、人口迁移:
1、概念: 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它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判断:人口迁移就是人口的空间移动?
人口 的空 间移 动
人口流动:人口在短期离开居住地 后又返回的现象。
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 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
居住地的变更
三个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
课堂小结:
{ { 一、人口迁移
1、概念: 2、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3、意义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交通通信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社会 经济 因素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治 因素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联合国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 200万移民。未来世界移民状况间下表。
期
19 ① 欧 洲 人 到
世
美洲、大洋 洲②非洲黑
纪 人被贩卖到
以
美洲 ③东亚 南亚人被招
前 工到美洲非
洲
开发了
旧大陆 新大陆 集团性 殖民主 新大陆
流域的人 口迁移
影响因素
新中国成立 国家实行计
到20世纪 划经济体制
80年代中 和严格的户
期
籍管理制度
迁移特 点
有计 划、 有组 织的 迁移
20世纪80 国家改革 年代中期以 开放政策 来
自发 迁移 数量 大频 率高
流向地区
由川、鲁、苏 、沪、皖等省 迁往西北和东 北
内地——沿海 山区——平原 贫困——发达 农村 城市
一、人口迁移:
1、概念: 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它是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
判断:人口迁移就是人口的空间移动?
人口 的空 间移 动
人口流动:人口在短期离开居住地 后又返回的现象。
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 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
居住地的变更
三个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
课堂小结:
{ { 一、人口迁移
1、概念: 2、分类: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3、意义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交通通信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社会 经济 因素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治 因素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联合国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 200万移民。未来世界移民状况间下表。
期
19 ① 欧 洲 人 到
世
美洲、大洋 洲②非洲黑
纪 人被贩卖到
以
美洲 ③东亚 南亚人被招
前 工到美洲非
洲
开发了
旧大陆 新大陆 集团性 殖民主 新大陆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2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必修2)
①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②广东的生活成本提高 ③国
家的产业西进政策 ④交通不便
A.①②③
B.①②④
(1)每年春节期间,我国大量的“民工流”不属于人口 迁移。我国的“民工流”虽然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了位置变 动,但是绝大部分人的居住地并没有发生“长期性”或“永 久性”改变。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美洲人口不是由迁入变为迁 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于欧洲殖民主义扩张和新大陆 的开发,北美洲成为人口迁入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 美洲成为世界经济发达地区,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迁入,仍 然是人口大量迁入地区。
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3.我国庞大的民工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大量剩 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沿海各大中城市, 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 准: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 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国家定居 移民(减少)
美、西欧等 发达国家及
转向外籍 石油产区西
工人(增多) 亚
各国生产发 展的不平衡, 劳动力供求 关系的地区 差异性
(2)目前世界外籍工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西亚、
南美和南非,其中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国人口的国家有阿拉伯
联合酋长国、科威特等。
(3)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城市化和国土开发造成的。
1.“千里铁骑”主要流向的目的地集中分布在( )
A.鄂、桂、赣
B.鄂、湘、皖
C.桂、湘、赣
D.鄂、皖、桂
[解析] 湖北、安徽距离珠江三角洲较远,因而“千里 铁骑”大军人数较少,从图中的休息服务站的多少也可看出 主要应为桂、湘、赣。
高考地理一轮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解析】(1)选C,(2)选B。第(1)题,本题考查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欧洲人口的迁移方向及特点,考查学生获取和 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第(2)题,本题考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同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图中所 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跨大洲 的人口迁移。
(2)四个方面。 ①人口数量:迁入地增多,迁出地减少。 ②性别比:轻工业区降低,重工业区增加。 ③职业构成: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④交通运输: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
【经典例题导悟】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 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❶。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 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 占比例最高❷,从而成为2014年全国最受异地牵挂的 城市。
计划经济体制和 严格的_户__籍__管理 制度
20世纪80年代中 期以来
流量增大,流向明 显变化
_改__革__开__放__政策
2.人口迁移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 力;促进商品流通 和经济发展;促进 _第__三__产业发展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 科技、文化的联系,有利 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 地矛盾,保护环境;更好 地开发利用_土__地__资__源__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 负担和城市管理的 难度,增大了生态 环境的压力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 _人__才__外__流__,劳动力不 足,从而影响迁出地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图文助记】 1.人口迁移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对迁出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 出,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下降,人口老龄 化加重;对迁入地来说,大量青壮年劳 动力的迁入,会使其青壮年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减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51~2000年,该
国A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 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 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B (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A.自20世纪8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案例2:(2008·海南地理)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 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A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案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 题。
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 社会健康发展
概述图l、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 分 由析图其2可积知极:意义中口。心增城 长区幅外度来远人低口于数郊量区少人于口郊增区 长;幅中度心;城郊区区人中
西、南郊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
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 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 环境压力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考点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考点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 国际或本国 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 1、空间移动 2、居住地的变更
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判 断标准。 3、时间限度
依纲梳理夯基础
温馨提示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高频考点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 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 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 体分析如下:
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
2.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案例1: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有什么变化?
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 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依纲梳理夯基础
温馨提示
图文解读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三者缺一 不可: (1)空间移动: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 能构成人口迁移。 (2)居住地的变更: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 住地各不相同,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 生了迁移。
C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
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2)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
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D
A.① B.② C.④ D.⑤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 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
要原因是( A )
A.① B.② C.④ D.⑥
案例:美国人口迁移
案例农:民(工20大0多7·从宁中夏西文部综流)向阅东读部材。料原回因答在问于题东。部与中 材 西料部一经济发20展06不年平,衡我,国东农部村经外济出较务中工西人部员发达达1亿,多且人东, 外 中西出部务的工差收距入呈增现加逐额渐占拉农大民的人趋均势纯收入增加额的25.9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 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 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 和1 572万人。 材料二 表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
(2007·山东文综)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 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 ③、④所代表 的省份依次
是( A )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 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政治 战争
热点探究
我国的“民工潮”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进城打工, 形成“民工潮”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具体分析如下:
热点探究
根据材料指出农 民工流向的特征, 并简要分析形成 这种特征的经济 原因。
方法指导: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气候
人们总是希望 生活在气候等 自然条件优越 的地区
肥沃的土壤有 土壤 利于农垦,提
高作物产量
动植物的生长 水源 以及人的生存
需要水
因发现、开发 资源 某种矿产资源
吸引大量人口 迁入
经济 政策
交通 通信
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以海纳百川 的胸怀,吸纳了 来自全国各地的 各类人才。如今, 外来人口已经成 为上海常住人口 增长的主要来源, 对上海的社会经 济发展正在产生 广泛和深远的影 响。
概述图l、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 分析其积极意义。(10分) 由图1可知: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
方法指导: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人才流入,提供廉价 劳动力 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 发展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人口密度增加,对住 房、交通、教育、环 境压力增大
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 口对环境的压力 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 济、科技、文化联系, 有利于发展
人才、劳动力流失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 10年的人口变化。
命题热点
1.利用我国人口“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人口现状,考查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等问题
2.结合目前世界经济萧条的形势,发达国家 所采取的移民政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等问题, 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结合当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或者出现 的环境问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依纲梳理夯基础
(3)时间限度:居住地发生“永久性” 或“长期地”改变的移动,才被称作人 口迁移。关于这个时间限度,目前没有 统一标准,习惯上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内, 如1年、5年或10年,甚至更长,也可以 是终生。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上图中,A、B、C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地区, 其中:
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1→A2,C1→C2; 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1→B1,A1→C2, C1→A2,C1→B1。
国A
A.是人口净迁入国 B.人口迁入是维持人 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 高于死亡率 D.人口增长了15.1%
B (2)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
A.自20世纪8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案例2:(2008·海南地理)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 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A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案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读下列有关上海外来常住人口信息图,回答问 题。
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有利于上海的经济 社会健康发展
概述图l、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 分 由析图其2可积知极:意义中口。心增城 长区幅外度来远人低口于数郊量区少人于口郊增区 长;幅中度心;城郊区区人中
西、南郊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郊区
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向郊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 的优化,有利于促进郊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城区的 环境压力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考点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考点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 国际或本国 范围内发生改变
判断人口迁移的条件: 1、空间移动 2、居住地的变更
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判 断标准。 3、时间限度
依纲梳理夯基础
温馨提示 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高频考点
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 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 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方向及影响具 体分析如下:
高频考点
高频考点
2.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案例1: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 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有什么变化?
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 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依纲梳理夯基础
温馨提示
图文解读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三者缺一 不可: (1)空间移动: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 能构成人口迁移。 (2)居住地的变更: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 住地各不相同,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 生了迁移。
C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
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2)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
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D
A.① B.② C.④ D.⑤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 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
要原因是( A )
A.① B.② C.④ D.⑥
案例:美国人口迁移
案例农:民(工20大0多7·从宁中夏西文部综流)向阅东读部材。料原回因答在问于题东。部与中 材 西料部一经济发20展06不年平,衡我,国东农部村经外济出较务中工西人部员发达达1亿,多且人东, 外 中西出部务的工差收距入呈增现加逐额渐占拉农大民的人趋均势纯收入增加额的25.9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 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 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 和1 572万人。 材料二 表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
(2007·山东文综)下图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四个 省份的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读图判断①、②、 ③、④所代表 的省份依次
是( A )
A.辽宁、江苏、湖北、贵州 B.贵州、湖北、江苏、辽宁 C.江苏、辽宁、贵州、湖北 D.湖北、江苏、辽宁、贵州
考点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 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政治 战争
热点探究
我国的“民工潮”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农民进城打工, 形成“民工潮”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人们 关注的焦点,具体分析如下:
热点探究
根据材料指出农 民工流向的特征, 并简要分析形成 这种特征的经济 原因。
方法指导: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气候
人们总是希望 生活在气候等 自然条件优越 的地区
肥沃的土壤有 土壤 利于农垦,提
高作物产量
动植物的生长 水源 以及人的生存
需要水
因发现、开发 资源 某种矿产资源
吸引大量人口 迁入
经济 政策
交通 通信
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以海纳百川 的胸怀,吸纳了 来自全国各地的 各类人才。如今, 外来人口已经成 为上海常住人口 增长的主要来源, 对上海的社会经 济发展正在产生 广泛和深远的影 响。
概述图l、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 分析其积极意义。(10分) 由图1可知: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
方法指导: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人才流入,提供廉价 劳动力 促进资源开发和经济 发展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人口密度增加,对住 房、交通、教育、环 境压力增大
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 口对环境的压力 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 济、科技、文化联系, 有利于发展
人才、劳动力流失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 10年的人口变化。
命题热点
1.利用我国人口“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人口现状,考查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等问题
2.结合目前世界经济萧条的形势,发达国家 所采取的移民政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等问题, 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结合当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或者出现 的环境问题,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依纲梳理夯基础
(3)时间限度:居住地发生“永久性” 或“长期地”改变的移动,才被称作人 口迁移。关于这个时间限度,目前没有 统一标准,习惯上限定在特定的时间内, 如1年、5年或10年,甚至更长,也可以 是终生。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上图中,A、B、C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地区, 其中:
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1→A2,C1→C2; 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1→B1,A1→C2, C1→A2,C1→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