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O性能指标详细解释
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中的网络性能监控与优化指标
![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中的网络性能监控与优化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a9fe702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d.png)
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中的网络性能监控与优化指标网络性能监控与优化是软件系统运维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和组织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而网络性能监控与优化则是确保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网络性能监控与优化的指标,并解释其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监控和优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键的网络性能指标。
这些指标将帮助我们评估网络的健康状况,并做出相应的优化决策。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网络性能指标:1. 延迟(Latency):延迟是指数据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的时间。
它通常以毫秒为单位计量,对实时应用和数据传输速度至关重要,如在线游戏和视频会议。
2. 带宽(Bandwidth):带宽是指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通常以每秒传输的数据量(比特/秒)衡量。
带宽决定了网络的容量和传输速度。
3. 丢包率(Packet Loss Rate):丢包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失数据包的比例。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高丢包率会导致传输延迟和数据损失,影响用户体验。
4. 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网络在一定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它反映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以上仅是网络性能指标的一部分,不同的系统和网络类型可能会使用其他指标。
在进行网络性能监控和优化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系统需求和特定的指标。
网络性能监控是持续观察和测量网络性能指标,以确保网络运行正常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常见的网络性能监控方法包括:1. 实时监控:通过使用网络监控工具,如网络分析器、流量监控器等,可以实时查看网络的性能参数。
这些工具能够监测带宽利用率、延迟、丢包率等关键指标,并生成实时报告。
2. 日志分析:网络设备和服务器通常会记录系统事件和错误信息,通过分析这些日志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警报系统:设置警报系统可以在网络性能达到预定阈值时发出警报信号。
这将帮助管理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性能下降或故障发生。
WANO同行评审介绍
![WANO同行评审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7a93e0d844769eae009ed7e.png)
持续改进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NDNP
5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专业和技术发展(P&TD): 专题报告会 年度会议 研讨会 技术专家会议 培训班等 6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NDNP
WANO-pr来干啥?
7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NDNP
WANO-pr倡导的评审精神
自愿 邀请、确定评 审范围(包含 6个关键领域)
友好和开放 关系和氛围
• 工作过程严格遵守程序和制度, 特别是工业安全及RP规定; • 遵守岗位规范,认真做好记录; • 态度诚恳,实事求是; • 拿出最好的精神状态。
培训记录的完善; 培训记录的完善; 程序完善及编写 程序 完善及编写计划; 计划; 现场岗位 现场 岗位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 现场记录的 现场记录的完善。
NDNP
因为核安全问题,无论核电企业之间, 还是核电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都互为 -VELLA “人质”。
2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季度值
2.10 / 1.60 1.70 / 1.70 1.85/ 0.80 5.50 / 5.00 0.56 / 0.20 1.70 5
wano知识
![wano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2b16f262caaedd3383c4d394.png)
WANO知识一、WANO组织简要介绍1.WANO的建立WANO是世界核营运者协会的简称。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世界各营运者意识到任何一个核事故都会对其他核电站造成影响,加强各核运营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有效的经验反馈,建立核安全文化,防止核事故的发生成为大家的共识。
1989年5月份,世界144个核运营单位在莫斯科签署了WANO宪章,WANO组织宣告成立。
各营运者以开放的心态相互交流经验和教训,共同致力于达到核安全的最高、可行标准。
2.WANO 组织特点因为世界上所有的核电营运者都是WANO成员,因此WANO组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际组织。
它跨越各种政治壁垒和利益冲突,为成员单位提供经验交流的机会,从而帮助成员单位达到核安全的最高、可行标准。
WANO组织不与任何的政府部门发生联系,它又是一非官方的民间组织。
这是它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一个重要区别。
正是由于其非官方的特点,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仅限于成员之间而不对外扩散。
又因WANO组织只关注核安全,不与任何利益集团之间有联系,它还是一个非盈利的民间组织。
3.WANO组织的使命通过相互协助、信息交流和良好实践推广等活动来评估、比较和改进电厂的业绩,并最终提高全球核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WANO组织机构5.WANO组织的主要活动形式WANO组织的活动包括同行评估、运行经验反馈、技术支持活动以及职业和技术拓展四项基本活动。
1)同行评估(Peer Review Program)应WANO成员单位的要求,由WANO各地区中心组织国际专家,采用统一的标准、使用统一的方法,对核电厂的关键领域进行评估,帮助核电站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2)运行经验(Operating Experience)通过收集和分析核电站安全相关的事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并分发给各成员单位,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
这项活动为WANO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平台。
网站性能测试指标
![网站性能测试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28bfeab0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9.png)
网站性能测试指标1.响应时间:网站的响应时间是指用户请求网页后,服务器返回所需内容所花费的时间。
响应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较低的响应时间表示网站速度快,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2.页面加载时间:页面加载时间是指从用户请求网页到完全加载所有内容所需的时间。
这个指标通常可以通过浏览器工具来测量。
较短的页面加载时间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
3.并发用户数:并发用户数是指同时访问网站的用户数量。
它是评估网站负载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测试并发用户数可以帮助确定网站性能的瓶颈和极限。
4.用户负载能力:用户负载能力是指网站能够承受的最大用户数量。
这个指标通常与并发用户数有关。
测试用户负载能力可以帮助确定网站的最大容量,以便进行资源规划和优化。
5.吞吐量:吞吐量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量。
它是评估网站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衡量网站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6.CPU利用率:CPU利用率是指服务器上的处理器资源利用率。
较高的CPU利用率表示服务器在处理请求时可能存在瓶颈。
7.内存利用率:内存利用率是指服务器上的内存资源利用率。
较高的内存利用率可能导致服务器性能下降。
8.网络延迟:网络延迟是指用户请求到服务器响应之间的时间。
较低的网络延迟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9.错误率:错误率是指在网站测试期间发生的错误数量与请求总数之间的比例。
较低的错误率表示网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高。
10.可扩展性:可扩展性是指网站在增加负载时的性能表现。
测试网站的可扩展性可以帮助确定其在负载增加时是否能够保持稳定性和性能。
11.断点测试:断点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用于确定网站在承受负载或压力下的性能表现。
测试会增加并发用户数,直到达到网站的性能极限,从而确定网站的断点。
12.崩溃测试:崩溃测试是一种测试方法,用于测试网站在负载增加到峰值时是否会崩溃或失效。
测试会增加负载,直到网站无法正常运行,从而确定网站的极限。
13.平均响应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是指网站处理所有请求的平均时间。
陀螺仪主要性能指标
![陀螺仪主要性能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f1f8d239102de2bd970588a6.png)
常见的陀螺仪性能指标与解释零偏零偏,又称为零位漂移或零位偏移或零偏稳定性,也可简称零漂或漂移率,英文中称为drift或bias drift。
零偏应理解为陀螺仪的输出信号围绕其均值的起伏或波动,习惯上用标准差(σ)或均方根(RMS)表示,一般折算为等效输入角速率(°/ h)。
在角速度输入为零时,陀螺仪的输出是一条复合白噪声信号缓慢变化的曲线,曲线的峰-峰值就是零偏值(drift),如图2-6所示。
在整个性能指标集中,零偏是评价陀螺仪性能优劣的最重要指标。
分辨率陀螺仪中的分辨率是用白噪声定义的,如图2-6 中所示,可以用角随机游走来表示,可以简化为一定带宽下测得的零偏稳定性与监测带宽的平方根之比,其单位为,或简化为。
角度随机游走表征了长时间累积的角度误差。
角随机游动系数反映了陀螺的研制水平,也反映了陀螺可检测的最小角速率能力,并间接反映了与光子、电子的散粒噪声效应所限定的检测极限的距离。
据此可推算出采用现有方案和元器件构成的陀螺是否还有提高性能的潜力。
标度因子标度因子是陀螺仪输出量与输入角速率变化的比值,通常用某一特定的直线斜率表示,该斜率是根据整个正(或负)输入角速率范围内测得的输入/输出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出的直线斜率。
对应于正输入和负输入有不同的刻度因子称为刻度因子不对称,其表明输入输出之间的斜率关系在零输入点不连续。
一般用刻度因子稳定性来衡量刻度因子存在的误差特性,它是指陀螺在不同输入角速率情况下能够通过标称刻度因子获得精确输出的能力。
非线性往往与刻度因子相关,是指由实际输入输出关系确定的实际刻度因子与标称刻度因子相比存在的非线性特征,有时还会采用线性度,其指陀螺输入输出曲线与标称直线的偏离程度,通常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动态范围陀螺在正、反方向能检测到的输入角速率的最大值表示了陀螺的测量范围。
该最大值除以阀值即为陀螺的动态范围,该值越大表示陀螺敏感速率的能力越强。
带宽带宽是指陀螺能够精确测量输入角速度的频率范围,这个频段范围越大表明陀螺的动态响应能力越强。
wano指标
![wano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3cf447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a.png)
wano指标
WANO (World Association of Nuclear Operators)是一个全球性
的组织,旨在推动核电站的运营和管理的最佳实践。
WANO
的目标是确保所有成员核电站达到最高的安全和运营水平。
WANO制定了一系列指标来评估核电站的运营状况。
这些指
标包括:
1. 安全指标:评估核电站的安全表现,包括事故率、安全事件报告和核安全文化等。
2. 运营指标:评估核电站的运营状况,包括发电能力、停运时间、可靠性和效率等。
3. 人力资源指标:评估核电站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员工培训、资格认证和福利等。
4. 维护指标:评估核电站的维护和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可靠性、维修时间和预防性维护等。
5. 燃料管理指标:评估核电站的燃料管理状况,包括燃料使用效率、燃料损失和核废料管理等。
这些指标是WANO评估核电站运营状况的重要依据,并为成
员提供了改进和交流的机会。
通过加入WANO,核电站可以
获得来自其他成员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运营水平并确保核安全。
2021年核心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详解
![2021年核心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acf3cf66bd97f192379e9b1.png)
我国的核心路由器发展非常迅速的,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核心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包括介绍核心路由器的吞吐量等方面。
说到核心路由器的性能,不妨我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什么是路由器,路由器是用来做什么的!路由器是一种连接多个网络或网段的网络设备,它能将不同网络或网段之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翻译,以使它们能够相互读懂对方的数据,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网络。
核心路由器有两大典型功能,即数据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
数据通道功能包括转发决定、背板转发以及输出链路调度等,一般由特定的硬件来完成;控制功能一般用软件来实现,包括与相邻核心路由器之间的信息交换、系统配置、系统管理等。
多少年来,核心路由器的发展有起有伏。
90年代中期,传统路由器成为制约因特网发展的瓶颈。
ATM交换机取而代之,成为IP骨干网的核心,核心路由器变成了配角。
进入90年代末期,Internet规模进一步扩大,流量每半年翻一番,ATM网又成为瓶颈,路由器东山再起,Gbps路由交换机在1997年面世后,人们又开始以Gbps路由交换机取代ATM交换机,架构以核心路由器为核心的骨干网。
相信大家已经对路由器的概念基本了解,那么下面我们就说说核心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高速路由器的系统交换能力与处理能力是其有别于一般路由器能力的重要体现。
目前,高速路由器的背板交换能力应达到40Gbps以上,同时系统即使暂时不提供OC-192/STM-64接口,也必须在将来无须对现有接口卡和通用部件升级的情况下支持该接口。
在设备处理能力方面,当系统满负荷运行时,所有接口应该能够以线速处理短包,如40字节、64字节,同时,高速路由器的交换矩阵应该能够无阻塞地以线速处理所有接口的交换,且与流量的类型无关。
指标之一吞吐量吞吐量是核心路由器的包转发能力。
吞吐量与路由器端口数量、端口速率、数据包长度、数据包类型、路由计算模式(分布或集中)以及测试方法有关,一般泛指处理器处理数据包的能力。
高速路由器的包转发能力至少达到20Mpps以上。
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
![路由器十项性能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96dd014dd36a32d72758102.png)
交换机指标交换机类型机架式交换机一种插槽式的交换机,该类交换机的扩展性较好,可以支持不同的网络类型,但其价格较贵。
固定配置式带扩展槽交换机一种有固定端口数并带少量扩展槽的交换机,这种交换机在支持固定端口类型网络的基础上,还可以支持其它类型的网络,价格居中。
固定配置式不带扩展槽交换机仅支持一种类型的网络,但同时价格也是最便宜的。
端口端口数量通常分为16口、24口或更多端口数,一般来说端口数量越多,其价格就会越高。
端口类型一般有多个RJ-45口,还会提供一个UP-Link口,用来实现交换设备的级联,另外有的端口还支持MDI/MDIX自动跳线功能,通过该功能可以在级联交换设备时自动按照适当的线序连接,无须进行手工配置。
传输速率以10/100Mbps自适应能够通过网络自动判断、自适应运行,如果是一般公司或是家庭局域网的话,相信百兆交换机就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了。
100/1000Mbps自适应传输模式全双工自适应模式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数据流是双向的,用来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
半双工自适应模式半双工模式指不能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要么只能接收数据,要发只能发送数据,数据流是单向的。
是否支持网管支持网管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程序对网络上的资源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包括配管理、性能和记账管理、问题管理、操作管理和变化管理等。
一般交换机厂商会提供管理软件或第三方管理软件来远程管理交换机,现在常见的网管类型包括:IBM网络管理(Netview)、HPOpenview、Sun Solstice Domain Manager、Rmon管理、Snmp管理、基于WEB管理等,网络管理界面分为命令行方式(CLI)与图形用户界面(GUI)方式,不同的管理程序反映了该设备的可管理性及可操作性。
不支持网管交换方式存储转发在交换机接收到全部数据包后再决定如何转发,可以检测数据包的错误、支持不同速度的输入、输出端口的交换,不过数据处理时延时较长。
路由器性能指标详解
![路由器性能指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6245e2558fb770bf78a5569.png)
该指标体现路由器制作的集成度。由于路由器体积不同,该指标应当折合成机架内每英寸端口数。但是出 于直观和方便,通常可以使用路由器对每种端口支持的最大数量来替代。
路由协议支持
路由信息协议(RIP)
RIP 是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通常利用跳数来作为计量标准。RIP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由于 RIP 实现 简单,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路由协议。该协议收敛较慢,一般用于规模较小的网络。RIP 协议在 RFC 1058 规定。
路由器性能指标详解
表项主要比较路由器是否是模块化结构。模块化结构的路由器一般可扩展性较好,可以支持多种端口类型, 例如以太网接口、快速以太网接口、高速串行口等,各种类型端口的数量一般可选。价格通常比较昂贵。 固定配置路由器可扩展性较差,只用于固定类型和数量的端口,一般价格比较便宜。
路由器配置
接口种类
加密方式
路由器可能在 VPN 实现中或其他条件下使用加密机制来保证安全。路由器使用 CPU 执行软件算法通常会影 响转发效率。部分路由器在设计中采用硬件加密方式来提高转发效率。
MPLS
MPLS 技术已在上文路由器技术中描述。MPLS 中除包括标记交换外还包括快速重路由、MPLS 中 VPN、流量工 程等高级应用。由于 MPLS 标准尚未成熟,对 MPLS 互通也应当关注。
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DVMRP)
DVMRP 是基于距离矢量的组播路由协议,基本上基于 RIP 开发。DVMRP 利用 IGMP 与邻居交换路由数据包。 协议无关组播协议(PIM)
PIM 是一种组播传输协议,能在现存 IP 网上传输组播数据。PIM 是一种独立于路由协议的组播协议,可以 工作在两种模式:密集模式和疏松模式。在 PIM 密集模式下,报文分组缺省向所有端口转发,直到发生裁
资质申报业绩技术指标
![资质申报业绩技术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ef6783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b4.png)
资质申报业绩技术指标为了保证核电厂以安全方式运行,使安全目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具有可度量性,运行的核电厂一般都建立自己的业绩指标体系。
其中,某些业绩指标如流出物向环境的排放量和三道安全屏障完整性监督指标等是营运单位对国家核安全和环境监管机构的承诺;另一些指标则用来度量营运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业绩指标体系业绩指标体系是核电厂衡量其运行期间的核安全、可靠性、机组效率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定量描述。
世界核电营运者协会(WANO)颁布了一套统一的性能指标,共10项,由各个核电厂每季度统计并报送,协会每年出版性能指标年报。
其中除给出统计分布外,还按所有被统计机组或按堆型,给出各项指标当年的或三年的最佳四分点值(betquartilevalue)、中值(medianvalue)和平均值(meanvalue或averagevalue)。
中值一般又称为行业值(indutrialvalue)。
制定这些指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监测与评定核电厂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并为营运单位改进核电厂总体性能提供同行参考信息。
机组能力因子(unitcapabilityfactor)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机组的可用能量与额定能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可用能量为在电厂有效管理控制下,即电厂设备和人力以及在工作控制条件下所能产生的能量。
可用能量可由额定能量减去计划能量损失与非计划能量损失获得。
由于电厂以外的原因例如电网调度、季节变化等所引起的能量损失不在计算中扣减。
它综合反映了电厂管理活动为获得最大发电能力的有效性,表现了运行与维修的工作质量。
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unplannedcapabilitylofactor)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机组的非计划能量损失与额定能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非计划能量损失为由于电厂管理控制的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机、大修延长或降负荷等所不能产生的能量。
它反映了电厂在尽量降低由于非计划的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停机与降负荷方面所进行的努力。
网络安全功能需求指标分析
![网络安全功能需求指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a87f2a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4.png)
网络安全功能需求指标分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网络安全功能需求指标分析就是对网络安全功能需求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此来确定网络安全功能的优先级和紧急性,为制定网络安全策略和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从网络安全功能需求指标的概念、分类、分析方法以及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网络安全功能需求指标是指用于评价网络安全功能的指标,它可以体现网络安全功能的性能、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以及扩展性等方面的特点。
网络安全功能需求指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性能指标:主要是指网络安全功能在处理数据时的速度、吞吐量和响应时间等指标。
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网络安全功能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效率,对于提高网络安全功能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
2. 可靠性指标:主要是指网络安全功能在面对各种威胁和攻击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靠性指标可以有效地评估网络安全功能的抗攻击能力和应对能力,保障网络安全功能的稳定运行。
3. 可用性指标:主要是指网络安全功能在提供服务时的可用性和灵活性。
可用性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网络安全功能对于用户的便利性和易用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用户的忠诚度。
5. 扩展性指标:主要是指网络安全功能在应对未来需求和变化时的扩展能力。
扩展性指标可以直接影响到网络安全功能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网络安全功能需求指标的分析对于网络安全功能的设计、实施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全面细致地分析网络安全功能需求指标,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策略。
网络安全功能需求指标可以根据其表达的含义和用途来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功能性指标和非功能性指标两大类。
1. 功能性指标:是指评价网络安全功能在实现安全功能时所具备的具体功能和特征。
网络安全功能的数据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威胁检测和防范等方面的功能指标,这些功能性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出网络安全功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软件测试性能指标
![软件测试性能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ae0b6e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b.png)
软件测试性能指标性能指标是衡量软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了解软件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效率和资源消耗情况。
在软件测试中,性能测试是评估系统性能的过程。
下面将对性能指标进行详细说明。
1. 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响应时间是指系统在接收到请求后,从开始处理到返回结果所需的时间。
响应时间是衡量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用户更关注系统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响应请求。
2. 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或事务的数量。
吞吐量较高代表系统处理能力强,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请求。
3. 并发用户数(Concurrency):并发用户数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系统能够同时处理和支持的用户数量。
并发用户数越高,表示系统在负载下的承载能力越强。
4. 带宽(Bandwidth):带宽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对于网络应用程序来说,带宽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可以影响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延迟。
5. 资源利用率(Resource Utilization):资源利用率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硬件资源的使用情况,包括处理器利用率、内存利用率、磁盘利用率等。
合理利用系统资源可以提高性能并减少资源浪费。
6. 可扩展性(Scalability):可扩展性是指在增加负载或用户数量的情况下,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
一个具有良好可扩展性的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增加服务器或资源,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7.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个具有高可用性的系统可以持续提供服务并减少中断时间。
8. 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系统在预定时间内保持正常的运行,不出现错误或故障。
一个具有高可靠性的系统可以减少用户产生不愉快的经历。
9. 容量(Capacity):容量是指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大用户数量或处理的最大数据量。
容量与性能相关,通常被用于评估系统的承载能力和资源需求。
网络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网络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8b5fc37856a561253d36f75.png)
网络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1、网络可用性。
网络可用性是指网络是否能正常通信,路径是否可达,可以在终端电脑上用“ping”命令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例如:ping 10.48.128.1,这条命令测试的是从该终端电脑向目的10.48.128.1发送icmp echo request,并等待接收icmp echo reply来判断目的是否可达。
ping命令的目的可以是IP地址,也可以是域名,例如ping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目的是域名,则需要一个可用的DNS去解析该域名。
Ping 命令有非常丰富的命令选项,比如-c 可以指定发送echo request 的个数,-l 可以指定每次发送的ping 包大小,-t 可以不停的向目的发送echo request。
通常ping命令的返回结果常见有以下几种Reply from 10.48.128.1: bytes=32 time=1ms TTL=50该结果表示收到10.48.128.1的reply包,说明目的网络可达。
Request timed out请求超时,该结果表示没有收到reply包,说明存在目的网络的路由,但网络不通。
Destination host Unreachable目的主机不可达,该结果表示没有到目的主机的路由。
Unknown host不可知的主机,该结果表示无法解析域名为IP地址。
Hardware error硬件错误,该结果表示硬件故障。
通常情况下,使用-t参数长时间测试时,当网络性能良好时,不会出现丢包现象。
如果出现是出现丢包,甚至是丢包严重时,则说明了网络中某些地方存在着问题。
2、网络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是指终端发起到远端的连接请求,到收到远端的回复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以用ping命令来测试网络的响应时间,Ping 命令的echo request/reply 一次往返所花费时间就是响应时间。
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响应时间,如网络的负荷,网络主机的负荷,网络的带宽,网络设备的负荷等等。
Web性能测试的基本性能指标
![Web性能测试的基本性能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5a69f458f7ec4afe04a1dfc7.png)
Web性能测试的基本性能指标Web性能测试的部分概况一般来说,一个Web请求的处理包括以下步骤:(1)客户发送请求(2)web server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3)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4)webserver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
给客户发送请求开始到最后一个字节的时间称为响应时间(第三步不包括在每次请求处理中)。
1.事务(Transaction)在web性能测试中,一个事务表示一个“从用户发送请求->web server 接受到请求,进行处理-> web server向DB获取数据->生成用户的object(页面),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一般的响应时间都是针对事务而言的。
2.请求响应时间请求响应时间指的是从客户端发起的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返回的响应结束,这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在某些工具中,响应通常会称为“TTLB”,即"time to last byte",意思是从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的响应所耗费的时间,响应时间的单位一般为“秒”或者“毫秒”。
一个公式可以表示:响应时间=网络响应时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
标准可参考国外的3/5/10原则:(1)在3秒钟之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很不错的”;(2)在3~5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好的”;(3)在5~10秒钟内,页面给予用户响应并有所显示,可认为是“勉强接受的”;(4)超过10秒就让人有点不耐烦了,用户很可能不会继续等待下去;3、事务响应时间事务可能由一系列请求组成,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是针对用户而言,属于宏观上的概念,是为了向用户说明业务响应时间而提出的.例如:跨行取款事务的响应时间就是由一系列的请求组成的.事务响应时间是直接衡量系统性能的参数.4.并发用户数并发一般分为2种情况。
一种是严格意义上的并发,即所有的用户在同一时刻做同一件事情或者操作,这种操作一般指做同一类型的业务。
陀螺仪主要性能指标
![陀螺仪主要性能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5f70455233687e21af45a950.png)
常见的陀螺仪性能指标与解释零偏零偏,又称为零位漂移或零位偏移或零偏稳定性,也可简称零漂或漂移率,英文中称为drift或bias drift。
零偏应理解为陀螺仪的输出信号围绕其均值的起伏或波动,习惯上用标准差(σ)或均方根(RMS)表示,一般折算为等效输入角速率(°/ h)。
在角速度输入为零时,陀螺仪的输出是一条复合白噪声信号缓慢变化的曲线,曲线的峰-峰值就是零偏值(drift),如图2-6所示。
在整个性能指标集中,零偏是评价陀螺仪性能优劣的最重要指标。
分辨率陀螺仪中的分辨率是用白噪声定义的,如图2-6 中所示,可以用角随机游走来表示,可以简化为一定带宽下测得的零偏稳定性与监测带宽的平方根之比,其单位为((°)ℎ−1)√Hz⁄。
角度随机游走表征了长时间累积的角⁄,或简化为(°)√ℎ度误差。
角随机游动系数反映了陀螺在此处键入公式。
的研制水平,也反映了陀螺可检测的最小角速率能力,并间接反映了与光子、电子的散粒噪声效应所限定的检测极限的距离。
据此可推算出采用现有方案和元器件构成的陀螺是否还有提高性能的潜力。
标度因子标度因子是陀螺仪输出量与输入角速率变化的比值,通常用某一特定的直线斜率表示,该斜率是根据整个正(或负)输入角速率范围内测得的输入/输出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出的直线斜率。
对应于正输入和负输入有不同的刻度因子称为刻度因子不对称,其表明输入输出之间的斜率关系在零输入点不连续。
一般用刻度因子稳定性来衡量刻度因子存在的误差特性,它是指陀螺在不同输入角速率情况下能够通过标称刻度因子获得精确输出的能力。
非线性往往与刻度因子相关,是指由实际输入输出关系确定的实际刻度因子与标称刻度因子相比存在的非线性特征,有时还会采用线性度,其指陀螺输入输出曲线与标称直线的偏离程度,通常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动态范围陀螺在正、反方向能检测到的输入角速率的最大值表示了陀螺的测量范围。
该最大值除以阀值即为陀螺的动态范围,该值越大表示陀螺敏感速率的能力越强。
陀螺仪主要性能指标
![陀螺仪主要性能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4c4df1a1711cc7930b71630.png)
常见的陀螺仪性能指标与解释零偏零偏,又称为零位漂移或零位偏移或零偏稳定性,也可简称零漂或漂移率,英文中称为drift或bias drift。
零偏应理解为陀螺仪的输出信号围绕其均值的起伏或波动,习惯上用标准差(σ)或均方根(RMS)表示,一般折算为等效输入角速率(°/ h)。
在角速度输入为零时,陀螺仪的输出是一条复合白噪声信号缓慢变化的曲线,曲线的峰-峰值就是零偏值(drift),如图2-6所示。
在整个性能指标集中,零偏是评价陀螺仪性能优劣的最重要指标。
分辨率陀螺仪中的分辨率是用白噪声定义的,如图2-6 中所示,可以用角随机游走来表示,可以简化为一定带宽下测得的零偏稳定性与监测带宽的平方根之比,其单位为((°)ℎ−1)√Hz⁄。
角度随机游走表征了长时间累积的角⁄,或简化为(°)√ℎ度误差。
角随机游动系数反映了陀螺在此处键入公式。
的研制水平,也反映了陀螺可检测的最小角速率能力,并间接反映了与光子、电子的散粒噪声效应所限定的检测极限的距离。
据此可推算出采用现有方案和元器件构成的陀螺是否还有提高性能的潜力。
标度因子标度因子是陀螺仪输出量与输入角速率变化的比值,通常用某一特定的直线斜率表示,该斜率是根据整个正(或负)输入角速率围测得的输入/输出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出的直线斜率。
对应于正输入和负输入有不同的刻度因子称为刻度因子不对称,其表明输入输出之间的斜率关系在零输入点不连续。
一般用刻度因子稳定性来衡量刻度因子存在的误差特性,它是指陀螺在不同输入角速率情况下能够通过标称刻度因子获得精确输出的能力。
非线性往往与刻度因子相关,是指由实际输入输出关系确定的实际刻度因子与标称刻度因子相比存在的非线性特征,有时还会采用线性度,其指陀螺输入输出曲线与标称直线的偏离程度,通常以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表示。
动态围陀螺在正、反方向能检测到的输入角速率的最大值表示了陀螺的测量围。
该最大值除以阀值即为陀螺的动态围,该值越大表示陀螺敏感速率的能力越强。
WANO性能指标详细解释
![WANO性能指标详细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221d75277232f60ddcca149.png)
机组能力因子目的机组能力因子用于监视电站获得高发电可靠性的进展。
此指标可以反映出电站追求最大发电能力的各种程序以及实践的有效性,并可显示出电站中运行和维修的整体成效。
定义●机组能力因子:某段时间内可发电量占参考发电量之比率,以百分比表示,这两项发电量均参照基准环境条件来计算。
●可发电量:是在基准环境条件下及电厂所能控制的范围内(即电厂设备、人员及作业管制)所能够产生的发电量。
●参考发电量:是在基准环境条件下机组满功率连续运行所能够产生的发电量。
●基准环境条件:以该机组环境条件的年平均值为代表。
需采集的数据计算机组能力因子需要下列数据:●参考发电量,以MWe-hr为单位。
●计划性电能损失:在该段期间内,在电厂所能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而造成的发电量损失。
只有在停机或降负荷的四周前已预先安排好的停机或降负荷才可算是计划性的发电损失。
计划性发电损失以MWe-hr为单位。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在电厂所能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非计划性停机、停机延期或降负荷运行造成的发电量损失;非计划性指不是在四周前预先计划或安排好的。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以MWe-hr来表示。
指标计算●对某一时期内的机组能力因子(UCF)按下式来计算:UCF(机组值)=REG 100%UEL)PEL(REG--REG = 该段时期内的参考发电量PEL = 该段时期内的计划性电能损失总和UEL = 该段时期内的非计划性电能损失总和●计划性发电损失总和PEL = ∑(PPL×HRP)PPL是由于计划性事件而减少的发电功率,称为计划性功率损失,以MWe表示。
HRP是由于计划性事件而降负荷运行(或停机)的时数。
注:计划性发电损失的总和是由该期间内所有计划性事件造成的电能损失的总和。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总和UEL = ∑(UPL×HRU)UPL为非计划性事件而减少的发电功率,称为非计划性功率损失,以MWe表示。
HRU是由于非计划性事件而降负荷运行(或停机)的时数。
安全网关性能测试指标
![安全网关性能测试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9968f0e04afe04a1b071de35.png)
安全网关性能测试指标一、吞吐量(Throughput )1.1概念安全设备对每个数据包处理时都要消耗资源。
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
1.2测试方法在测试中以一定速率发送一定数量的帧,并计算待测设备传输的帧,如果发送的帧与接收的帧数量相等,那么就将发送速率提高并重新测试;如果接收帧少于发送帧则降低发送速率重新测试,直至得出最终结果。
吞吐量测试结果以比特/秒或字节/秒表示。
一般会按照不同的帧长进行测试,常见的有64Byte、128Byte、256Byte、512Byte、1025Byte、1518Byte。
帧长越大,测出来的吞吐量数值越大。
1.3衡量标准吞吐量是衡量安全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吞吐量小就会造成网络瓶颈,影响网络的性能。
二、最大并发连接数(Concurrency )2.1概念安全网关用以存放会话并发连接信息时需要使用系统资源的。
这个指标具体指安全网关对业务信息流的处理能力,是安全网关能够同时处理的点对点连接的最大数目。
它反映出安全网关设备对多个连接的访问控制能力和连接状态跟踪的能力,这个参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安全网关所能支持的最大信息点数。
2.2影响因素并发连接数的大小与系统内存资源有关。
并发连接数的大小与CPU的处理能力有关。
物理链路的实际承载能力将严重影响安全网关发挥出其对海量并发连接的处理能力。
三、新建会话能力(Ramp up)3.1概念被测设备单位时间(一般为每秒)内能够成功处理并建立起的访问会话连接的数量。
这是一个消耗被测设备资源、考验安全网关处理能力的过程。
设备部署在服务器区时,新建会话能力和吞吐量是考查安全网关的最主要的指标。
3.2影响因素CPU的处理能力。
设备的软件算法。
传输数据时的数据包大小,数据包越大,新建能力肯定会有所下降。
四、时延(Latency)4.1概念被测设备从入口处输入帧最后一个比特到达至出口处输出帧的第一个比特输出所用的时间间隔。
万兆产品重要指标
![万兆产品重要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379b3e5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3.png)
万兆产品重要指标万兆产品重要指标带宽计算一、计算公式说明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1)线速的背板带宽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
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2)第二层包转发线速第二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 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 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3)第三层包转发线速第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 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所以说,如果能满足上面三个条件,那么我们就说这款交换机真正做到了线性无阻塞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
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
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组能力因子目的机组能力因子用于监视电站获得高发电可靠性的进展。
此指标可以反映出电站追求最大发电能力的各种程序以及实践的有效性,并可显示出电站中运行和维修的整体成效。
定义●机组能力因子:某段时间内可发电量占参考发电量之比率,以百分比表示,这两项发电量均参照基准环境条件来计算。
●可发电量:是在基准环境条件下及电厂所能控制的范围内(即电厂设备、人员及作业管制)所能够产生的发电量。
●参考发电量:是在基准环境条件下机组满功率连续运行所能够产生的发电量。
●基准环境条件:以该机组环境条件的年平均值为代表。
需采集的数据计算机组能力因子需要下列数据:●参考发电量,以MWe-hr为单位。
●计划性电能损失:在该段期间内,在电厂所能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而造成的发电量损失。
只有在停机或降负荷的四周前已预先安排好的停机或降负荷才可算是计划性的发电损失。
计划性发电损失以MWe-hr为单位。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在电厂所能控制的情况下发生的非计划性停机、停机延期或降负荷运行造成的发电量损失;非计划性指不是在四周前预先计划或安排好的。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以MWe-hr来表示。
指标计算●对某一时期内的机组能力因子(UCF)按下式来计算:UCF(机组值)=REG 100%UEL)PEL(REG--REG = 该段时期内的参考发电量PEL = 该段时期内的计划性电能损失总和UEL = 该段时期内的非计划性电能损失总和●计划性发电损失总和PEL = ∑(PPL×HRP)PPL是由于计划性事件而减少的发电功率,称为计划性功率损失,以MWe表示。
HRP是由于计划性事件而降负荷运行(或停机)的时数。
注:计划性发电损失的总和是由该期间内所有计划性事件造成的电能损失的总和。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总和UEL = ∑(UPL×HRU)UPL为非计划性事件而减少的发电功率,称为非计划性功率损失,以MWe表示。
HRU是由于非计划性事件而降负荷运行(或停机)的时数。
注:非计划性发电损失的总和是由该期间内所有非计划事件造成的电能损失的总和。
为了减少换料大修以及计划性小修对指标造成的影响,一般采用3年值来进行机组间的比较。
数据的收集和指标的计算例子见强迫损失率附录A数据选取要求新机组自首次商业运行后的下一年的1月1日起填报相关数据。
注意事项1.参考发电量是由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乘以该时期内的时数而得到的。
2.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是该机组在基准环境条件下的最大发电量,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可以通过试验获得,也可以把设计值修正到基准环境条件来获得。
如果没有影响到发电功率的设计变更,则某一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应该是固定不变的。
3.基准环境条件是该机组环境条件的年平均条件(或典型条件)。
通常以热井温度的历史资料来决定基准环境条件。
基准环境条件适用于机组的一生,不需要定期审查基准环境条件。
4.因下列情况所造成的计划性电能损失(四周前已安排好日程的)应纳入机组能力因子的计算,因为它们是电厂可控制的:●换料大修停机或计划性小修停机●因试验、检修或其他设备/人因所导致的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运行5.只要试验在至少四周前已经被确定而且属于正常计划的一部份,那么即使确切的试验日期无法在四周前决定,这项试验造成的发电损失仍可以认为是计划性发电损失。
6.由于下列情况所造成的非计划性发电损失应纳入机组能力因子的计算,因为它们属于电厂可控制的:●非计划性检修停机●因试验、检修或其他设备/人因所导致的非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运行●非计划性的停机延期●由于电厂设备或人员问题或同型电厂共通性问题衍生出来的管制行为所造成的非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运行7.计算机组能力因子时,不考虑下列原因造成的发电损失,因为它们不是电厂所能控制的:●电网不稳定或故障●用电需求不足(备用停机、经济原因停机或调峰运行)●环境限制(如冷却水池低水位或运行人员无法防止的进水口限制以及地震、洪水)●员工罢工●燃料循环末其功率递减运行●由于冷却水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而造成发电的季节性变化8.因单起事件造成的计划性或非计划性功率损失,是指假设当时该机组是在参考功率下运行时所产生的功率损失。
相对于参考功率,功率损失可以用下列三种方法之一来计算:●如果事件发生前机组接近参考功率运行,则由事件发生前的功率减去事件期间的实际功率。
●通过计算得到如果机组在参考功率运行下可能减少的功率。
●如果以前曾在参考功率运行时发生过相似事件,则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来获得。
例如,机组在75%功率运行时因设备故障而损失了10MWe功率,但经过计算或该机组曾经在参考功率下运行时发生同样事件的历史资料得到当时有20MWe的功率损失,则对于此事件,在计算发电损失时要以20MWe的功率损失来计算。
9.在停机过程中或者在电站启动过程中发生的涉及电能损失事件,必须用参考功率作为功率损失的计算基准。
10.由电厂可控制以及不可控制的因素共同造成的事件,必须将发电损失中属于电厂可控制的部份分离出来,纳入发电损失的计算。
11.机组运行时由于员工罢工所造成的停机或降负荷均不列入发电损失的计算,因为员工罢工不是电站可直接控制的。
但是,如果在罢工期间由于设备故障、维护、检修或者诸如换料检修等活动而导致机组无法启动或无法运行,这种情况下的电能损失应该列入指标的计算。
类似的,如果在停机期间发生员工罢工,只要机组是因为设备故障、维护、检修或者诸如换料检修等活动而造成停机延期,这种停机延期造成的电能损失也应该列入指标的计算。
12.一般情况下,停机或降负荷运行的起始日期要变更,必须在四星期以前宣布才能视为是计划性的。
但是如果起始日期变更是由调度中心在四星期内要求的,则该项停机或降负荷运行仍看作是计划性的。
如果符合下列所有条件,那么由电站管理层决定的起始日期变更也是计划性的:●机组的运行不是监管部门的管制要求,管理层变更计划停机的起始日期仅仅是从售电的经济利益出发的,是一种短期行为。
这种经济利益可以是整个电站的发电系统,而不仅仅是需要变更日期的机组。
●在原定停机起始日期之前四个星期内,电站不可能发生非计划电能损失。
●在这四个星期内(或者新定日前之前)发生的任何强迫或者非计划的停机都不应成为停机提前的理由。
13.如果机组在预定的时间之前开始停机或降负荷运行,那么在实际停机或降负荷时间到预定时间之间的发电损失应视为非计划性发电损失。
14.如果停机延期超出原定的启动日期,则不管是为了完成原先预定的工作还是为了完成启动所需设备的纠正性检修工作,此延期所造成的所有发电损失应视为非计划性发电损失。
但是为了要完成一些不在停机规划内的非强制性工作(如预防性维修或变更工作)而造成的停机延期则可以视为计划性的,只要这些工作在四个星期前已安排好时间。
一旦启动所需的纠正性检修工作均已完成而其他剩下的规划内工作也已在四周前安排好时间,则其所造成的停机延期可以由非计划性重新计为计划性。
这一条也适用于降负荷运行事件。
15.计划性停机及降负荷运行的起止时间是以调度人员同意的时间为准,这些日期可能会与电厂停机计划的时间有所不同。
16.停机前后的降负荷及升负荷期间的发电损失是计划性损失还是非计划性损失应视该次停机是计划性的还是非计划性的来定。
例如,一次计划性停机,在机组停机时以及启动时造成的发电量损失就是计划性的。
另外,如果在一项计划性停机的末期发生非计划性的停机延期,这时其后面的启动仍然视作是计划性电能损失。
换料大修后必需的试验造成的发电量损失视作是计划性的。
17.备用停机时,只要可在正常启动所需时间内再启动均应被视为可用,但如果在此期间,设备有工作在进行而可能阻止机组再启动时,则所产生的发电损失应列入机组能力因子的计算(即使当时机组并不需要真正启动)。
18.计算时即可以用毛发电量也可以用净发电量,但是在计算中必须保持一致。
相对来讲,使用毛发电量比较有意义,因为在多机组电站,如果厂用电由某一台机组供电时,用毛发电量计算比较不会混淆。
19.对某一时期来讲机组能力因子、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计划能力损失因子之和应等于100%。
计划能力损失因子可由此关系推算出。
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目的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用于监视电站在减少因非计划性的设备故障或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停机以及降功率的时间上的进展。
本指标可以反映出电站在维护系统可用以保证安全发电方面的程序和工作的有效性。
定义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指在某段期间内的非计划性发电损失占参考发电量的比率,以百分比来表示。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产生的原因,包括电厂可控制的非计划性停机、停机延长、或降负荷。
非计划性的含义是指没有在四星期以前预先安排好。
数据项目● 非计划性电能损失,以MWe-hr 为单位。
● 参考发电量,以MWe-hr 为单位。
数据选取要求新机组自首次商业运行后的下一年的1月1日起填报相关数据。
指标计算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REG100%UELREG = 该段时期内的参考发电量UEL = 该段时期内的非计划性电能损失总和● 非计划性发电损失总和UEL = ∑(UPL ×HRU )UPL 为非计划性事件而减少的发电功率,称为非计划性功率损失,以MWe 表示。
HRU 是由于非计划性事件而降负荷运行(或停机)的时数。
注:非计划性发电损失的总和是由该期间内所有非计划事件造成的电能损失的总和。
为了减少换料大修以及计划性小修对指标造成的影响,一般采用3年值来进行机组间的比较。
数据的收集和指标的计算例子见强迫损失率附录A注意事项1.参考发电量是由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乘以该时期内的时数而得到的。
2.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是该机组在基准环境条件下的最大发电量,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可以通过试验获得,也可以把设计值修正到基准环境条件来获得。
如果没有影响到发电功率的设计变更,则某一机组的参考发电功率应该是固定不变的。
3.基准环境条件是该机组环境条件的年平均条件(或典型条件)。
通常以热井温度的历史资料来决定基准环境条件。
基准环境条件适用于机组的一生,不需要定期审查基准环境条件。
4.由于下列情况所造成的非计划性发电损失应纳入机组能力因子的计算,因为它们属于电厂可控制的:●非计划性检修停机●因试验、检修或其他设备/人因所导致的非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运行●非计划性的停机延期●由于电厂设备或人员问题或同型电厂共通性问题衍生出来的管制行为所造成的非计划性停机或降负荷运行5.计算非计划能力损失因子时,不考虑下列原因造成的非计划发电损失,因为它们不是电厂所能控制的:●电网不稳定或故障●用电需求不足(备用停机、经济原因停机或调峰运行)●环境限制(如冷却水池低水位或运行人员无法防止的冷却水低水位、进水口限制、地震以及洪水)●员工罢工(详见后面的注意事项)●燃料循环末其功率递减运行●由于冷却水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而造成发电的季节性变化6.因单起事件造成的计划性或非计划性功率损失,是指假设当时该机组是在参考功率下运行时所产生的功率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