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显微镜及制片技术
《显微镜》ppt课件
暗 视 野 照 明 方 式
六、紫外光显微镜
使用紫外光源可以明显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对于 生物样品使用紫外光照明还具有独特的效果。生物 细胞中的原生质对可见光几乎是不吸收的,而蛋白 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对紫外光具有特殊的吸收作 用。因此,可以使用紫外光显微镜(ultraviolet microscope)研究单个细胞的组成与变化情况。
相衬显微镜比普通光学显微镜多了2个部件:
在聚光器上增加一个环形光阑; 在物镜后焦面增加一个相板,相板上有一个环形区,通过
环形区的光比从其它区域透过的光超前或滞后1/4λ,这样 就使通过标本不同区域光波的相位差转变为振幅差。
相衬显微镜照明原理
光通过标本致密区时发生衍射,产生偏折光,相位 和未受影响的直射光相比被推迟了1/4λ。只有未发 生偏折的的直射光可通过相位板的环形区,其它的 偏折光在物镜的后焦面上产生了一个与通过相位板 的环形区的光不同的1/4λ的光程差。两组光在平面 上成像。
如果离光轴越远处放大率越大,则像的外部线段将比中间 线段长,结果形成了枕形畸变,这种畸变称为正畸变。
反之则形成边缘放大率小而近轴放大率大的桶形畸变,称 为负畸变 。
(二)、 色 差
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 )是一种由白光或复色光经透镜成像 时,会因各种色光存在着光程差而造成颜色不同、位置不重 合、大小不一致的不同成像效果,从而造成像和物的较大失 真。
如相板的环形区使直射光超前1/4λ,加上开始直射 光超前的1/4λ,直射光共超前1/2 λ,直射光和偏折 光叠加形成的合成波振幅减少,产生暗反差。
如相板的环形区使直射光滞后1/4λ,加上开始直射 光超前的1/4λ,两者相抵直射光不发生变化,直射 光和偏折光无相位变化,形成的合成波振幅增加, 产生明反差。
生物显微技术ppt课件
G. 氯化汞 性质:无色粉末,剧毒
优点:渗透力强,对蛋白质有强烈的沉淀 作用
缺点:材料收缩
*常与甲醛、冰醋酸、丙酸等配合使用。 用碘除汞
H. 碘 性质:棕红色晶体
优点:渗透力强,野外使用方便
缺点:易挥发,标本不能长期保存
*溶于碘化钾溶液配置固定液;使用时可与 福尔马林配合使用。是低等单细胞生物、 浮游生物的良好固定液
有必要,必须采用与固定剂中的酒精浓度相同或相近 的酒精。
2.凡是含有铬酸、重铬酸钾、锇酸的固定剂,必须用流 水冲洗,冲洗时间应等于或多于固定时间。
3.如固定液中含有氯化汞,应根据溶液的性质用水或酒 精冲洗,冲洗完毕必须在70%酒精中加碘液去汞 。
4.含有苦味酸的固定剂,宜选用70%的酒精进行洗涤。苦 味酸的黄色在70%酒精中能自行脱去,或加入碳酸钾饱 和水溶液除去。
I. 锇酸 性质:灰黄色结晶,强氧化剂,剧毒
优点:目前最好的固定剂之一,脂类物质 唯一的固定剂
缺点:渗透力弱,组织固定不均匀,价格 昂贵
*取材较小,固定后用过氧化氢漂洗
第二节 洗涤和脱水
一、洗涤的目的和原则
洗涤的目的:将组织间隙中的固定剂清洗干净以免妨碍 染色或使材料在后续处理中变质。
洗涤的原则: 1.固定剂为酒精,或酒精混合物,一般不要求冲洗,如
第二章 光学透镜 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
➢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和聚光镜都是由多个单透 镜或复透镜组成的透镜组,但其实质上只相当 于一个凸透镜。凹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虚 像,在显微镜上不能单独使用。
第七节 脱蜡与染色
四、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其他辅助试剂
a. 媒染剂
有的染料不能直接使细胞或组织着色。媒染 剂通常能在水中电离金属离子(金属盐类或 金属氧化物)而与染料结合成有色复盐(不 溶于水或酒精)
实验一显微镜PPT课件
通过本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显微镜的使 用技巧,还培养了细致观察和记录实验结 果的能力。
对显微镜使用的体会与建议
显微镜操作需细心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显微镜操作需要非常细心,稍有 不慎就可能导致观察结果不准确或损坏显微镜。因此,建 议在操作显微镜时要特别小心谨慎。
增加实践操作机会
虽然本次实验让我们掌握了显微镜的基本操作,但我们认 为增加实践操作机会,多进行一些实验操作,能够更好地 提高我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总结词
学会正确操作显微镜的步骤和方法。
详细描述
使用显微镜时,需要先打开光源,放置样本,调节焦距,观察并调整亮度、对 比度等参数,以确保观察效果最佳。
掌握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总结词
理解显微镜如何将微小物体放大并清 晰呈现的原理。
详细描述
显微镜利用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将微 小物体放大并清晰呈现,以便观察者 能够看到样本的细节和特征。
在观察植物和动物组织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组织类型的结构特点。例
如,在植物叶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等结构;
在肌肉组织中,可以看到肌纤维的排列和横纹。
与理论知识的对比分析
验证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验证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例如 ,通过观察细胞结构,我们可以验证细胞理论的基本内容;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我们可以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别 依据。
3
选择样本
选择需要观察的样本,确保其具有代表性。
处理样本
对样本进行必要的处理,如染色、脱水等,以便更好地观察 其结构。
放置样本
将处理好的样本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确保其平整、稳 定。
显微镜的使用与观察
最新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临时装片制作PPT课件
离析液中(95%酒精:浓HCL=1:1)5~10分钟。
3 材料漂洗和染色:将固定离析好的材料用清水漂 洗3~5次,取1个置载玻片上染色2分钟。
4 压片:用镊子尖轻轻捣碎材料,盖片,用镊子背 轻轻垂直敲盖玻片,再覆上一层吸水纸,用双手 拇指垂直下压盖玻片。
(五)植物绘图方法
1 生物绘图的要求:
科学性、真实感、精细而美观、文字标注清晰。
2 生物绘图的基本步骤:
构图:位置、结构特点、大小、比例等 勾画轮廓 用清晰的线条和圆点完成全图 文字标注:引线、结构名称、图的名称
特别注意:必须使用铅笔进行绘图和文字标注
四 实验作业
➢ 进行第一次植物学实验的感想
➢ 绘图:洋葱鳞叶几个表皮细胞, 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白色体:取大葱叶鞘表皮细胞制作临时 装片观察。
(三)初生纹孔场
取一小块红辣椒,用镊子固定一侧,用刀片将果 肉刮去,直到半透明,观察表皮细胞的初生纹孔场。
(三)胞间连丝
观察柿胚乳永久装片或枣胚乳装片。
(四)后含物
取马铃薯块茎汁液少许制作临时装片,可用稀碘液 染色。
取花生子叶薄片,置载玻片中央,加1滴苏丹Ⅲ染 液染色10分钟,盖片后观察。
三 实验作业 1 绘制你所观察到的表皮细胞和气孔。 2 绘制你所观察到的有色体。 3 绘制你所观察到的初生纹孔场。 4 绘制你所观察到的胞间连丝。
实验三 顶端分生组织和植物细胞 的有丝分裂
一 目的与要求
1 观察掌握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了解其生 理功能及在植物体上的分布位置。 2 学会根尖压片技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全 过程。
实验七 茎的形态结构及其发育
偏光显微镜及薄片制备PPT课件
五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第1页/共47页
第一节 偏光显微镜及薄片制备
二、偏光显微镜的调节与使用
▪ 1·装卸镜头
A·装目镜:直接插上即可 B·装物镜:物镜与镜筒的接合类型有弹簧夹型、销钉型及转盘型。
若有选择性吸收,则显示被吸收波段的补色 颜色的深浅,取决于矿物对各色光吸收的总强度,强度
大颜色深 吸 收 的 总 强 度 取 决 于 薄 片 中 的 矿 物 种 类 及 薄 片 的 厚 度 。
第10页/共47页
第二节 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 2·吸收性与多色性 ▪ 吸收性
均质体
➢ 各向同性,不同振动方向的光波选择性吸收都相同 ➢ 矿物的颜色与浓度不因矿物中光波的振动方向的不同而变化。
➢ B·n盖于N之上,接触界面较陡。因 N>n,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线发生全反 射,向N方向偏折。移动情况同A
➢ C·N盖于n之上,光线总是能透过界面向 N方向偏折(因 N大于n,入射角小于 第15页/共47页
第二节 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 2、糙面
单偏光镜下观察晶体表面,某些很光滑,某些粗糙呈麻点状, 这种表面的粗糙现象称为糙面
➢ 电气石(负光性)平行C轴切面短半径Ne||PP=紫色 长半径No||PP=深蓝色。斜交切面为过渡色。No的颜色比Ne深, 表明No的吸收性强,有吸收性公式:No>Ne
二 轴 晶 的 多 色 性 有 三 个 主 要 颜 色 分 别 与 光 率 体 的 N g , N m , N p 相 当
最新实验11生物显微制片技术PPT课件
• 洗涤与脱水:
• 洗涤:固定后的组织材料需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 定液及其结晶沉淀,以免影响以后的染色效果。多 以流水冲洗。
4.2 石蜡切片法(根、茎、叶)
• 显微观察,便于器官的立体重构。 • 硬质材料可用滑走切片机,一般可用手摇切片机。 • 程序:取材(0.5-1cm3)→固定(卡诺、FAA,2-24h,
材料有空气的需抽气) →洗涤(70%乙醇2次) →脱水 (80 % 、90、100、100%乙醇各0.5h)→透明(乙醇+ 二甲苯等量混合15min,二甲苯0.5h 2次)→透蜡(二甲 苯+石蜡各半35-37 ℃,0.5-48h ,石蜡56-60 ℃,0.5-1h 2 次)→包埋(凝30min)→切片(8μm,水面展开)→贴 片(涂粘片剂,滴水1滴)→展片(40-45℃)→烘干 (37 ℃,24h )。
4 植物组织制片技术实例
4.1 徒手切片 重要的是切下一小片平而薄的组织,而不是切下完整的组织
片; 左手持材料或夹持物(莴苣茎、胡萝卜根、泡沫塑料等),
右手平稳持刀(刀片或手术刀),用臂力不用腕力; 刀刃平置经削平的平面上,轻轻压住刀片,以均匀的力量平
稳的动作,从刀刃的右侧斜向左侧切削,不可挤压材料或 拉锯式切割; 材料切面上和刀刃上保持有水,以免材料干枯; 切片可简易染色1-2min,0.1%亚甲基蓝,0.5%中性红,1% 番红(木质化细胞壁及核染成红色)I2-KI溶液(淀粉粒 蓝色,核呈黄色)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制片方法课件
实验目的: 1、熟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其使
用方法。 2、掌握常用的显微制片方法。
实验内容
一、生物显微镜的构造、用法和注意事项 二、制片方法 三、细胞壁特化反应
生物显微镜的构造
• 光学部分 目镜、物镜、滤光器、光源 10-18x 4x 10x 40x
• 机械部分 镜座、镜臂等
三、表面制片法(大青叶)
1.靛蓝结晶 2.橙皮苷结晶 3.表皮细胞 4.厚角组织 5.导管
大青叶粉末图
叶表皮细胞:
表面观上表皮细胞 呈多角形,表面隐 约可见细角质纹理, 下表皮细胞垂周壁 稍弯曲,略呈连珠 状增厚。
四、解离组织制片法(苏木)
细胞壁特化反应
1、木质化细胞壁:间苯三酚和浓盐酸(浓硫酸) 关木通——红色或紫红色
2、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苏丹Ш 橘红至红色 3、树胶、黏液质:钌红——红色
绘图
1、大黄簇晶 2、大青叶表皮细胞及气孔 3、川贝淀粉粒
• 木薄壁细胞:类方形 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形,有具缘纹 孔和单纹孔
• 导管:多是具缘纹孔, 纹孔排列紧密,纹孔 口超出纹孔缘
• 木纤维:主要是纤维 管胞,有明显的具缘 纹孔,纹孔口为斜缝 状或十字形交叉
• 石细胞少,类方形或 多角形
• 草酸钙簇晶
生物显微镜的使用
• 目镜、物镜的使用 如何取拿显微镜 先低后高
• 注意: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 以1-2滴二甲苯及擦镜纸擦拭 高倍镜下不应取片 制片要洁净 不要把制片遗留在载物台上
制片方法
一、徒手切片法(麦冬横切片)
麦 冬 横 切 面 详 图
2、水合氯醛装片(大黄粉末)
大 黄 粉 末 图
皮肤科显微镜检查ppt课件
真菌检查:断发毛癣菌-黑点癣
断发毛癣菌:高倍镜下,可见大量典型的小分生孢子〔A〕, 局部小分生孢子肿胀成气球样孢子〔B〕,这是该菌的特征。
34
真菌检查:紫色毛癣菌-黑点癣
35
真菌检查:紫色毛癣菌-黑点癣
36
真菌检查:头癣
发内孢子:断发毛癣菌
37
真菌检查:头癣
发内孢子:紫色毛癣菌
38
真菌检查:头癣
67
螨虫检查:
3. 蠕形螨:幼虫及虫卵
幼虫
虫卵
68
螨虫检查:
4. 疥螨及虫卵:
成虫
虫卵
69
检查工程:
1. 真菌检查 2. 螨虫检查 3. 寄生虫检查
70
寄生虫检查:
1. 头虱:
成虫
71
虫卵
寄生虫检查:
2. 阴虱:
成虫
72
虫卵
寄生虫检查:
3. 蜱虫:
73
74
4. 甲真菌病:
取材部位:病损处,边缘处应先剪掉松脆甲板 取材方法:刀片刮取法
白色浅表型
远端侧位甲下型
11
近段甲下型
真菌检查:菌丝
菌丝:在适宜的环境下孢子长出牙管,逐渐延长呈丝状 镜下特点:有折光性或透光性,多数可见节段性
氢氧化钾染色
12
真菌检查:菌丝
派克墨水染色
13
真菌检查:菌丝
14
真菌检查:菌丝
或螺旋菌丝
15
真菌检查:红色毛癣菌
红色毛癣菌:A为菌丝,B,C均为小分生孢子,自菌丝长出,可呈 簇状聚集,大分生孢子常缺乏。
16
真菌检查:红色毛癣菌
红色毛癣菌:泪滴样小分生孢子为其特征
试验一显微镜及制片技术48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试验一显微镜及制片技术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生物显微技术进展ppt课件
Max Knoll(1897-1969)
Ernst Ruska(1906-1988)
一、显微技术发展简史
一、显微技术发展简史
1952年,英国工程师Charles Oatley制造出了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 镜(SEM)。
一、显微技术发展简史
198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卓越的电镜应用者——英国的分子生 物学家克卢格(A Klug)。
➢有效放大:对于某一显微镜来说,在其分辨能力之内的图像放 大。此时的图像放大不失图像表面的细节。
➢无效放大:在显微镜分辨能力以外的图像放大。只是放大了图 像轮廓,不能放大和分辨图像的表面细节。 可见光照明的显微镜分辨率的极限值约为200 nm ,一般人正常 眼的分辨率为0.2mm,使用光学显微镜可以使我们分辨清楚细胞 的微细结构细节提高了1000倍,这正是光学显微镜的极限放大倍 数,如果再追求更大倍数也只能是空放大(无效放大),并不能 使细节更为清晰。
一、显微技术发展简史
17 世 纪 中 叶 , 英国的罗伯特· 胡克(用自己 制造的显微镜 观察软木切片, “细胞”)和 荷兰的安东尼· 冯·列文胡克 (制造了只有 一片凸透镜的 显微镜,放大 了300倍)都对 显微镜的发展 作出了卓越的 贡献。
一、显微技术发展简史
1695 年惠更斯设计成功二片式目镜,这就是至今仍采用的惠更斯 目镜。
二、普通显微镜和特殊光学显微镜
利用免疫荧光标记和离子荧光标记探针,该技术不仅可 观察固定的细胞、组织切片,还可以对活细胞的结构、 分子、离子及生命活动进行实时动态观察和检测,膜电 位等生理信号及细胞形态的变化,成为形态学、分子细 胞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理学、遗传学等领域中新一代 强有力的研究工具。
切片法
徒手切片法 石蜡切片法 冰冻切片法 组织化学制片
制片、染色及显微观察课件
不同染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浓度要求,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注意染色温度和时间
染色温度和时间对染色效果有影响,需根据染料和实验要求进行控制。
03
显微观察技巧
显微镜的种类与选择
光学显微镜
选择依据
利用可见光和光学透镜放大物体,主 要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按用途可 分为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等。
根据观察需求选择合适的显微镜,如 观察细胞结构可选择光学显微镜,观 察超微结构可选择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利用电子束代替可见光,通过电磁透 镜放大物体,主要用于观察超微结构。 按原理可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 电子显微镜。
显微观察的基本步骤与技巧
制片
染色
调焦与对光
观察与记录
技巧
将待观察样品制备成适 合观察的薄片或切片, 如血液涂片、组织切片 等。制片过程中需注意 保持样品新鲜、无污染 ,切片厚度适中。
制片、染色及显微观察课 件
• 制片技术简介 • 染色技术详解 • 显微观察技巧 • 制片染色一体化技术 • 实际操作演示
01
制片技术简介
制片技术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制片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处理, 将生物或无生命样本制成可以在 显微镜下观察的薄片或切片的过 程。
重要性
制片技术是生物学、医学、农业 等领域研究的基础,对于观察细 胞结构、组织形态、微生物特性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涂片制作
讲解如何将待观察的标本涂抹在载玻片上,并保证其均匀、平整,以便后续染 色和观察。
染色技术操作演示
常用染色方法
介绍几种常见的染色方法,如HE染色、Masson染色等,以及它们在制片过程中 的作用和效果。
生物显微技术PPT
2、固 定
用一定的化学溶液(固定剂)在尽可能保持细胞生活结构
的情况下迅速杀死组织的过程。
作用: ①防止组织溶解及腐败;
②使细胞内各种成分沉淀保存下来,保持它原有的生活结
构; ③使细胞内的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射率,造成光学上的差异 ,便于观察; ④使细胞硬化不容易变形,利于固定以后的处理。
常用固定液:
准备好包埋用具,一般需要镊子、酒精灯、火柴、一盆冷水及包埋
用的纸盒,包埋时将融化的石蜡倒入纸盒中,迅速用烧热的镊子把
材料放入并按需要的切面和一定的间隔排列整齐,然后平放入冷水
中,使其快速凝固。包埋好的材料(石蜡块),可长期存放在4℃冰 箱中,备切片用。
7、修块与固着
将包埋好的材料切割成小块,每个小块包含一个材料。然 后按需要的切面将蜡块切成梯形,切面在梯形的上部(注意上部矩
刀片即可切片。切片时为了避免材料干枯,应使材料的切面和刀刃上
保持有水,呈湿润状态。每切2~3片后,移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如果切面倾斜,应立即纠正。
过于柔软的器官,例如幼嫩的叶片,需用胡萝卜根或马铃薯块茎
等作为支持物,将要切的材料夹于其中,然后进行切片。 选择比较完整的切片进行染色和封片。
一、徒手切片法
变形虫
绦虫
姜片吸虫
鲨鱼的盾形鳞片
2. 涂片法
主要是液体或半流动性的材料,不能切成薄片则可 涂在玻片上,再经固定与染色等程序制成标本。如:血 液、精液、尿、痰、粪便等,还有细胞学的检查,微生 物及原生动物等也可用涂片法制片。
载玻片2
再向前推载玻片2 血滴
先向后拉
载玻片1
血涂片制作示意图
玉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涂片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境
显微标本制作
实验一显微镜构造与使用及组织切片的观察 PPT
调焦器,小得叫细调焦器。粗调焦器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 镜调焦;细调焦器升降镜筒较慢,用于高倍镜调焦:接物镜有低 倍与高倍之分。较短得就是低倍,一般放大10倍(10X);较长得 就是高倍,一般放大40倍(40X)。、油物镜放大100倍(100X)。 接目镜也有高低倍之分,较长得就是低倍,一般放大10倍。显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得,可以询问与交流
10
❖ 在镜臂基部有一个方形或圆形得平台,就是载物台 (或称镜台)。台得中央有一圆孔,可通过光线。两侧 有压片夹,用以固定玻片标本。现代得显微镜具镜台 X-Y驱动器,用以固定与移动玻片标本。在圆孔得下 面,有由一片或数片透镜所组成得聚光器,有集射光 线于物体得作用。聚光器附有一组由金属片组成得 可变光阑,其侧面伸出一杠杆,可前后移动使光阑开 闭。光阑开大则光线较强,适于观察色深得物体;光 阑缩小则光线较弱,适于观察透明(或无色)得物体。 在聚光器下方有反光镜,可将光线反射至聚光器。此 镜一面平,一面凹。凹面具有较强得互光性,多用于 光线较暗得情况下;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即可。内光 源显微镜得光源位于镜座靠后方,在镜座右侧有光源 按钮,此按钮可前后移动,使光阑开闭,用以调节光线 得强弱。
❖ (二)实验用得一切工具,在使用前应核对清楚,实验后清洗干净, 查点清楚,原样放回。
❖ (三)观察及绘图务求精细准确,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 (四)每次得实验报告应在教师指定时间内完成。 ❖ (五)实验结束,于离开实验室前,应清理好自己得实验桌,要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及维护。
2、初步掌握使用显微镜地方法。
3、了解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类型.
4、了解普通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及光路图
材料和仪器
生物显微镜,测微尺,“E”字玻片标本,香柏油等
1.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被检物AB放在物镜(O1) 下方的一倍焦距之间,则在物镜(O1) 后方形成一个倒立得放大实像,这个实像正好位于目镜(O2) 的下焦点之内,通过目镜后形成一个放大的虚像A2B2,这个虚像通过调焦装置使其落在眼睛明视距处,即25cm ,使所看到的物体最清晰,也就是虚像A2B2 是在眼睛晶状体的两倍焦距之外,在眼球后的视网膜形成一个倒立的
A2B2 缩小像A3B3.
临界照明:光源经扣光镜后哦汇聚在被检物体,光束狭而强,这是它的优点,但是光源的灯丝像与被检物体的平面重合,这样就造成被检物体的照明呈现出不均匀性,在有灯丝的部分则明亮,无灯丝的部分则暗淡,不仅影响成像质量,更不适于显微照相。
单筒复式普通生物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特点是该显微镜具有暗视野聚光器,使光线不直接进人物镜,故呈暗视野。
暗视野Dark field microscope 根据Tyndall 效应原理设计,在黑背景下观察物体的外部细节,分辨率高该显微镜适用于观察细胞内微小颗粒,例如线粒体、细菌运动等。
荧光显微镜是用以观察细胞及组织内荧光物质的分布。
它是装有、能产生紫外线(短波长)的光源及系列滤片装置的显微镜。
:
相差显微镜的特点①装有不同大小环状光阑的聚光器。
②物镜内装有位相板。
③中心望远镜装置。
相差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上述装置。
把透过标本的可见光的相位差变成振幅差,从而提高了标本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对比度,使标本中的结构清晰可辨。
下一页
(一)、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是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材料时最基本的技术,现以洋葱叶表皮为实验材料来介绍:
1、材料与仪器
(1)、双面刀片、镊子、毛笔、培养皿、滴
瓶、载玻片盖玻片、软布
(2)、洋葱鳞叶
2、实验过程
(二)、徒手切片法
徒手切片法是指用手拿刀片和材料,并将材料切成玻片标本的一种切片方法。
1、材料与器具
双面刀片、毛笔、培养皿滴瓶、
新鲜植物材料
2、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1、取材
用刀片将材料切成2-3CM长,并使材料的上端截面平整
2、切片
徒手切片时最重要的是,切下一小片平而薄的组织结构
(1)、左手拇指食指及中指夹住材料,拇指要略低于食指并使材料稍稍突出于手指之上约3MM (2)、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横向平握刀片,置于左手食指之上,刀口向内,与材料的纵轴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