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合集下载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学习目标
1 通过梳理石器时代的时序数轴图,理清石器时代的历史分期。 2 借用图标、文字等史料,用表框形式梳理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
遗存,认识早期文明产生的多源性和统一性(多元一体)。 3 通过对气候等要素的分析,认识环境、劳动对人类文明起源的推动作用。 4 通过对生产力提高、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的逻辑分析,认识国家产生的条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中国古代史》
黄帝时已经设官分职,出现了政治管理机构,如《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置左 右大监,监于万国”。从考古学的角度上分析,此间各地以城为中心的聚落群体, 明显地分化为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和一般性聚落,其社会集团内部自然需要一个 管理体系,需要不同级别、不同职能的管理机构。而各地出现的以城为代表的中心 聚落,应属早期城邦式的原始国家,邦国林立的早期古国时代已经到来。
河南洛阳二里头文化
官——早期国家治理体系的雏形2.聚族而居3.控 (前160外服制度——对外服的管理具有有限性; 腐朽暴虐—社会矛盾尖锐; 河南安阳殷墟
商王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分封制 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前841年国人暴动——共和 陕西周原考古——早
——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同时应看到,各地区文化发展速度是 不平衡的,相比较而言,龙山文化和 良渚文化发展水平较高,速度较快。 这些文化的中心地区最早孕育了社会 变革的因素,尤其是龙山文化区私有 制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为明显,其 发展同我国最早的阶级社会夏商周有 着直接的联系。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中国古代史》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中国古代史》
有关母系氏族公社的传说 在我国古代的文献记载和传说中,保存有不少关于母 系氏族公社的传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史实。《楚辞·天问》:“女 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反映江汉地区就有以女岐为始祖的母系氏族,因盛行族 外婚,男女关系不稳定,女岐无法确定亲夫的事实。又如华胥履大迹于雷泽生伏 羲,这种“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的神话,实际上是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 知其父”情况的反映。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1)国家的含义 国——國——或——域
“國,邦也,从口从或” “或,邦也,从口,戈以守其一。一,地也”
——《说文解字》 国:原为执戈以保卫城邑 防御性城址:战争对抗 防洪性城址:治水社会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2)国家产生的条件
山西陶寺遗址的实景图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三、商和西周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6)礼乐制
三、商和西周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7)井田制
02
04
01
03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 土地制度,起源于商, 兴盛于西周。
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 主要使用木、石、骨、 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 蚌等材质的工具,青 种类较多,技艺精湛 铜农具极少。
原始社会
母系氏 父系:贫富私

有阶级
世袭制
甲骨文(商朝的历史 是“信史”);阴历;
奴隶社会
过渡社会
内外服制
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礼崩乐坏
三皇五帝 启;桀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打磨)
元谋人 北京人山顶洞人
龙山 河姆渡 红山 大汶口 良渚
夏(二里头)
汤;纣(炮烙之刑)
武王;厉王;幽王 平王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
公共权力的设立:军事民主制——内部分化与外部战争的加剧 阶级分化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彩绘蟠龙纹陶盆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总结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总结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学习重点:1)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2)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难点:社会形态概念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考占发现,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就是石器。

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不同而被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1.生产工具:打制石器2.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生产生活方式: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鞋居生活,学会用火。

4.社会组织阶段:晚期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生产力十分低工,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二)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制作石器)1.生产工具:磨制石蹈2.文化遗存代表:3.生产生活方式: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4.社会组织阶段:2系氏族社会(特征: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部落联盟:私直制已经产生;战争不断)重点总结一中国早期人类社会分布一文明的特点:1.沿河而居'地处大河冲积平原;(大河文明)2.“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多元逐渐走向一体;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主干核心);(散一聚)3.源远流长;(悠久,早,持续)4.文明的原生性特点(原生性,四大文明古国)(三)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二、从部落到国家(一)部落联盟(一般认为,五帝包括:黄帝、颛顼(ZhUdnxU)、帝辔(kU)、光、舜)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代①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5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5张PPT)

家,排除B项;小农经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而井田制属国有制,排除C项。
当堂巩固
3. (2020·江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

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
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竹书纪年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 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 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夏朝的统治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传承方式: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国家机构: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
姜寨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 生产:新石器、原始农耕 生活:聚族定居 社会:共同劳作平均分配,
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原址模拟呈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反山 王陵12号墓。
良渚文化玉钺
良渚文化玉琮
玉器在当时的良渚社会是高等级身份的体现物, 如象征神权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权的玉钺都只 出土于大型墓葬中,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专业化 的为贵族阶层服务的高端手工业。
国家机构: 商商王朝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管理: 内外服制
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二“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
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
材料三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上述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距今约20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我国从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产生,阶级和早期国家形成、发展,引发了中国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1.政治: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原始社会农业产生,夏商周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文化: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1)划分依据: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

(2)典型代表原始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期: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部落联盟(1)三皇五帝:远古祖先,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

1时期代表生产生活旧石器时代(约300万年—1万年左右)元谋人、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新石器时代早期(约1万年前—5 000年前)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植水稻 、养蚕缫丝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 000年—2 000年左右)龙山文化(黄河流域)黑陶,俗称“蛋壳陶”红山文化(辽河上游)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2.1(2)华夏始祖: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中第1课,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起源与发展的特点与风格。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

本课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千头万绪,而且教材在叙述中逻辑不甚清晰,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以“中华文明”为主题,通过对其起源和发展的梳理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条,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2.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和地图,让学生明确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在不同时空的发展脉络和地理位置。

3.史料实证:运用考古发现的遗址、文物,如元谋人门齿化石,北京人头盖骨、良渚文化遗址、甲骨文等,培养学生依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历史解释: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早期国家的特征等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5.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32张PPT)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32张PPT)

三、商和西周
西周三大政治制度:
分封制:权力的分配——政治生 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宗法制:权力的继承——家庭生 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礼乐制:权力的认同——等级观 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三、商和西周
5.国人暴动与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 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 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卫今《试论我国最早的阶级分 化》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
两个墓葬坑有何区别?
尧王城遗址墓葬坑示意图
父系 社会
出现私有、贫富分化 生产力发展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中国早期人类文明分布的特点?
原始群落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渔猎、采集
良 渚
苏秉琦提渔出猎“、满农业天、星畜斗牧说业”,认农为业在、距畜今牧业60、0手0工年业左
——《礼记》
《礼记》:“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荀子》:“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
礼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序,各安其分。 乐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
实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
作用:维护了西周的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血缘纽带
商代的各个方国,大部分是由各个早期定居点和 族群演化而来的旧有政权,而西周的诸侯国则大 部分是由西周王室建立的。分封使得周天子与诸 侯间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君臣统属关系。据此
A 可知 A.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B.周天子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程度失当 史实错误 C.内外服制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偷梁换柱 D.商周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相同 无中生有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周天子 周天子“授土授民”;其他地方地方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
内容
旧贵族 权利:诸侯在国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
诸侯 分封序列;
义务: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特点
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①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拓展】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多元一体、源远流长、地区不平衡、兼收并蓄、中原核心。 【名词解释】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 和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考古学的定义和划分方式。中国的原始社会按着社会形态 演进分为三个阶段: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的等级制度。
与分封制 关系
互为表里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互相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

面的冲突与矛盾

评价
②有利于发扬尊敬祖先的传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祖国统一
消 任人唯亲、重男轻女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知识拓展】宗法制春秋战国时已瓦解,但宗法观念持续流传下来。
(3)礼乐制:规定权力维护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
(二)商:约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 1.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 2.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 3.文化:①文字: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②器具:青铜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用于祭祀和战争,权力的象征) 4.国家管理: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二、夏、商和西周 (一)夏:约公元前 2070 年—约公元前 1600 年 1.建立: ①禹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教学课件)(共42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教学课件)(共42张PPT)
思考:谈谈你对神话传说的历史价值有何看法?
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历史事实。
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邦国林立,已具有早期国家雏形(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较明显),进入万邦时代
贫富分化的产生
城的出现
金属器具的使用
【典例研析】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河姆渡文化
仰韶文化
①以磨方法制作石器②使用陶器③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④建村定居
黄河流域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7000-5000年
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
母系氏族社会
姜寨遗址内有五组房屋,系五个大家族。大房中是族内举行集会议事的公共房子,中型房子供族长使用,小房子是各家庭使用。姜寨遗址有氏族公共墓地,各个墓葬随葬品不多,差别不大。
①王位世袭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机构基本具备。③聚族而居,部族内直接统治,以外间接统治。
王位继承:
中央机构:
地方管理:
(3)经济文化:
经济发展: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案】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新、旧石器时代特点及代表性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历程及特点。

2.※知道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证据,认识神话传说与考古遗存、传世文献等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价值。

3.※结合史料,了解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状况。

认识分封制的作用,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4.★理解生产力的发展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认识早期国家的特征。

【教科书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第1课,共三个子目。

第一子目是“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主要讲述中国境内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特点与私有制的出现。

第二子目是“从部落到国家”,主要讲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情况—阶级分化更加明显,已经初具国家形态。

第三子目是“商和西周”,主要讲述商和西周的概况。

本课需引导学生在特定时空背景下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中华先民的创造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本课重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早期国家的特征。

本课难点: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原因。

本课建议授课时间为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一一、导入新课铺垫:2018年5月28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举行。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华文明的早期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更明晰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二、新课教学1.石器时代:遥远时空,人猿相揖别(1)旧石器时代创设情境:做个“人”好难!(出示原始人类生活想象图,引导学生想象)在远古时代,某一天,一个森林古猿忽然站起来,发现能看到更远处更多可吃的东西,这个伟大进步叫直立行走,完成了从猿到人的一个重大转变。

又过了很久,古猿发现用石头能砸开食物坚硬的壳,会使用工具,这是动物与人的根本区别。

在某个电闪雷鸣的晚上,森林大火烧死好多动物,早期猿人饱餐一顿,知道“火”真是个好东西!被火烘烤后的食物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同时火还可防寒、照明、驱兽,改善生存条件。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1、能说出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分布,从 “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 、结合考古发掘成果,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搜集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从“史 料实证”角度认识考古材料与文献在研究早期国家起源 中的作用。
(1)代表遗存: 170万年 元谋人
70-20万年 北京人
(2)生活状况:
打砸石器、渔猎采集 群居生活、会使用火
(3)分布特点:❶分布广泛,遍布全国
❷集中江河,聚河而居
(4)社会组 织:
原始人群
考古史料
元谋人牙齿化石
北京人头盖骨
采集渔猎
群居生活
火烧过的朴树籽
肿骨大角鹿头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②实行内外服制
内服: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殷复兴,诸侯归之。” 商①②王部巩对落固外联统—服盟治—的的传《控统需史制的要记力延》有续限。。
“内服”、“外服”和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 (商王对外控制力有限)。
臣服于商族的部落,大多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了商王的中 心地位。
2.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2070年)
(1)生活 状况:
早期约7000-5000年
(2)代表 黄河:仰韶文化化
遗存:
大汶口文化 长江:河姆渡文化
晚期:约5000年 黄河:龙山文化 辽河:红山文化 长江:良渚文化
(3)分布 满天
多元
中原
特点: 星斗
一体
核心
(4)社会 组织:
大量使用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
★【☆相☆关学典术故小】拓:展周厉王统治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42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42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
材料: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思考1.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2.早期国家最高权力继承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种说法说明了原始社会末期禅让制的继续推行,是称颂禅让制的体现;第二种说法说明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表明“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中原地区从此出现“国家”的概念。
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
黄河流域
红山文化
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下游
长江下游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辽河上游
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
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分布特征:
从满天星斗趋向于中原中心
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
问题4:结合材料3,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认识。
认识:(1)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2)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丰富的内涵,其史料价值是值得重视的。(3)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和早期国家出现政治强权的情形相符合。
夏禹
大同之世→小康之世
天下为公→天下为家
禅让制→世袭制
(2)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小宗
小宗
小宗
渊源
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内容
按父系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统治。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生产 石刀、石斧 工具
新石器时代晚期 耒耜
农业劳动以男性为主 父系氏族
生产 刀耕火种
耜耕
生产效率提高,有剩余产品
方式

统治者
私有制
国家产生的两大标志:

矛阶
一是阶级的出现;
文古公
盾级
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处 于高级阶段的社会状态;判断
明 即 将 产
国 产 生
共 政府
权 力
军队 监狱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2)发展:
①政治变迁:多次迁都,定于殷 ②文化遗址和成就:殷墟遗址(甲骨文、青铜器) ③国家管理
A. 商王:最高统治者
B. 中央: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C. 地方:内外服制度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④势力范围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
(3)灭亡: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 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原始社会)
两幅展示出土的石器有什么不同?
表面粗糙
打制方法 制作而成
表面光滑
磨制方法 制作而成
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不同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生产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革新。
2、国家管理:
①夏王:最高统治者
②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 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③地方:聚族而居。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 将“纸上之材料”与 “地下之新材料”相 互结合,彼此印证
夏部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 对其他地方:间接统治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点一.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2)分期及文化遗存:(分布广泛,遍及南北东西;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①早期:(猿人)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

②中期:(早期智人/古人)许家窑人、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③晚期:(现代人)山顶洞人、资阳人、麒麟山人、柳江人(3)生产工具:砾石、木棍(4)掌握技术:打制石器、渔猎采集、使用水(取暖、防御、饮食、照明)(5)生活方式:群居生活(6)社会阶段:原始人群、旧石器时代晚期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2.中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约1.5万年——距今约1万年(2)生产工具:石片石器、细石器(3)掌握技术:打制、磨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烤熟猎物(4)生活时代:群居生活(5)社会阶段:母系氏族社会3.新石器时代(1)时间: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5000多年(2)分期及文化遗存:(分布广泛,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①早期:A.距今一万年左右: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

B.距今约七八千年左右:河北武安磁山文化遗址、山东北辛文化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东北兴隆洼遗址②中期:(距今约七千至五千年)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姜寨文化、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③晚期:(距今约五千年):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齐家坪文化(3)生产工具:石斧、石锄、石铲、石磨盘、木耒(4)掌握技术:磨制石器(仰韶彩陶、龙山黑陶)、原始农业(河姆渡南稻、半坡北粟)、养蚕缫丝(河姆渡文化)、家畜饲养(猪、狗、牛、羊、鸡、马)、捕鱼狩猎、使用人工火(钻木取火)(5)生活方式:定居生活(半地穴式)、祭坛与神庙(6)社会阶段: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形成部落联盟)➢原始社会阶段图➢文明演进图➢“三皇五帝”与“万邦时代”1、三皇五帝:(1)内容:①三皇:伏羲(羲皇)、燧人(燧皇)、神农(农皇);②五帝:轩辕(黄帝)、颛顼、帝喾、尧、舜;(2)史实:①炎黄联盟、华夏始祖;②尧舜禅让、天下为公;③最高权力机关为四岳十二牧;④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刀耕火种、集体农耕;2、万邦时代:(1)特征:邦国林立、都城规模大,阶层分化明显;(2)考古:陶寺遗址——宫殿、礼器、祭祀、阶层,国家初始二.奴隶社会1.夏朝(很有可能是二里头遗址)(1)政治:①建立:BC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安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 讲信修睦……。” 材料二: 《礼记》“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 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材料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 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启遂即天子之位,称 为“后”……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史记·夏本纪》
大河附近;平原地带;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新石器 时代早

新石器 时代晚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长江下游 辽河上游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
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 培作物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黑陶——蛋壳陶 出土精美的玉器,出现大 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新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取代母权,社会分化与不平等 萌芽初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出现权贵阶层——人类 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
农业:井田制; 手工业:青铜器(何尊)
前841年 前771年
旧石 器时 原代 始 社 会 新石 器时

打制石器,学会用火;元谋人,北京人
磨制石器,原始农业,饲养家畜,手工业发展;仰韶文化,大 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夏朝 时期
禹传启,王位世袭,早期官制,历法成就
阶 级 商朝 社 时期 会
商汤灭夏桀,盘庚迁殷,内外服制,甲骨文,青铜文明
西周 时期
武王灭纣,周召共和,平王东迁,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841年
一、中华文明之起源——为生存而奋斗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
观察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图,简要归纳其特点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 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 黑陶,所以也叫它“黑陶文化”。
红山文化: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 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 土的玉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建立与巩固
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
文明起源; 国家模式形成;
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3、过渡时期:东周(春秋;战国)
4、封建社会形成:秦;汉;
新石器后期的文化遗址——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 代表性遗址,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 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
新石器时代
三皇 五帝
夏朝 建立
商朝 建立
西周 建立
西周 灭亡
青铜时代
时空效果图:
原始社会
甲骨文(商朝的历史 是“信史”);阴历;
奴隶社会
过渡社会
群居时期: 母系氏 父系:贫富 世袭制;
共劳共享 族
私有阶级
内外服制;
宗法制分封制 礼乐制度
礼崩乐坏
三皇五帝 启;桀 汤;纣(炮烙之刑) 武王;厉王;幽王 平王
夏朝:BC2070-BC1600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三字经》
五帝: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奴隶制社会
文明
课产堂生 小结
世袭制
早期 国家
宗法制 分封制
内外服制
距今约170万年 约70-20万年 约1万年 约7000-5000年 距今约5000年 神话传说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元谋人
北京人
旧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旧石器时代(打 新石器时代(打磨) 制)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元谋人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龙山红 禅让 夏(二里头)

大汶口;山良渚
西周
东周(春 秋战国)
170万70-20万
生产:采集渔猎 生活:群居;火
距今1 7000-5000年 前2070年前1600年 万年前 前
前1046年
生产:原始农业粟稻丝; 生活:定居陶器玉器
仰韶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河姆渡文化Leabharlann 距今约7000年良渚文化
距今约5300-45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图
燕辽文化区 山东文化区 中原文化区
江浙文化区
红山文化
距今约7000-5000年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6500-4500年
龙山文化
距今约5000年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 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 长2000年左右)。主要栽培作物是粟。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 蛇。有圣人作,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 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 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 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近古之世, 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二、中华文明之形成——为家国而奋斗(从部落到国家)
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博物馆
大汶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为龙山文 化的源头。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
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即距今约7000年前)。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在建筑方面, 遗址中发现大量"干栏式房屋"的遗迹。主要作物是水稻,掌握养蚕缫 丝技术
良渚文化的古城遗址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 早期国家
安庆市第七中学 张老师
课标要求:
通过 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
中华
以及
的关系;通过甲骨文、
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自学指导1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绘制本课时间轴。 (8分钟后成果展示) ●你可以选择低阶版:“数轴上的历史”。 ●你也可以选择高阶版:“时空坐标中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