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选择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年济南天桥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三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4年济南天桥区九年级中考语文三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4年学考适应性模拟训练语文试题(2024.5)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16分)学校举办"访一代宗师,寻千年文脉"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一)阅读文段,完成1~3题。

学校学生会要制作此次活动的宣传片,请你帮他们完善这段宣传片的解说词。

唐宋两代,中华文化群星闪耀,"唐宋八大家"首当其冲....。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位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这八位宗师,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文化矩阵。

他们的诗文作品,语言优美,思想深(suì),感情真挚,附庸风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直到现在,他们的作品被广泛选入教材,成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追溯."唐宋八大家"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他们大多命途多舛。

②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们既没有耀武扬威....,也没有放任自流。

③他们坚持文学创作的初衷,合力打破时文窠臼,使当时诗文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④他们既是千古文章之宗师,更是精忠报国之良臣。

千年之前,他们文以载.道,以如橡巨笔,阐理明道,以浩荡胸襟,济天下苍生。

千年之后,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血脉,已经与中华大地(rónɡ)为一体,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或括号中拼音处的字形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邃shùzài 溶B.邃sùzài 融C.隧shùzǎi 融D.隧sùzǎi 溶2.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当其冲B.附庸风雅C.耀武扬威D.焕然一新3.文段中划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①B.②C.③D.④(二)阅读文段,完成4~5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理解性默写填空》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理解性默写填空》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理解性默写填空》练习题(附答案)(一)《竹里馆》(王维)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3.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用拟人化的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1.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4.《春夜洛城闻笛》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由听到“折柳”去而引发浓浓思乡之情的诗句语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6.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的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三)逢入京使(岑参)1.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4.《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四)晚春(韩愈)3.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试卷(五)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试卷(五)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试卷(五)一、选择题1.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A.修葺(qì)无虞(yú)校对(jiào)心有灵犀(xī)B.选聘(pìng)契约(qì)震悚(shǒng)怏怏不乐(yāng)C.羸弱(léi)矜持(jīn)拖沓(tà)气冲斗牛(dǒu)D.愧怍(zuò)污秽(huì)亘古(gèn)酣然入梦(hān)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A.许多科学家为了人类科技的进步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

B.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作,不只是作者悲天悯人情感的宣泄,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老师批评了他,他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明显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D.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广泛引起全社会关注。

(把“广泛”移到“全社会”后面)C.经过北京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把“有了”改成“得到了”)D.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即使不凭借空气,也无法飞上蓝天。

(把“即使”改成“如果”)4.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①一旦久了,我们的心灵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人世、对生活就失去了爱心。

②只要我们投入生活,难免会遇到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经历多了,自然有了提防。

③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

④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⑤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

A.②④①③⑤B.①③④⑤②C.②④⑤③①D.①④⑤③②5.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2024-2025学年人教五四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60

2024-2025学年人教五四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60

2024-2025学年人教五四新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26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喧腾蹂躏海枯石滥慧心未泯B. 喑哑眩耀芊芊细草瘦骨嶙峋C. 奢望弥漫心旷神怡窸窣作响D. 静谧虐杀闲情逸至轻飞曼舞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C. 今年初海鲜市场燃气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D.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噗哧一声笑起来。

3、下面名著中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

父母相继去世后,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

B. 《红楼梦》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分别住在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

C. 我国四大名著中大闹天宫、大闹五台山、大闹清风寨的人分别是孙悟空、鲁智深、花荣。

D.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衣锦还乡。

4、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四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要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民主法制观念,使人们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________。

①依法办事②依法律己③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相关的法律④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A. ①③④②B. ①②④③C. ③④①②D. ③①②④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再而衰再接再厉B. 弗敢加变本加厉C. 三而竭举一反三D. 问其故无缘无故。

6、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A.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B. 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C.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竹里馆》题集及详解

《竹里馆》题集及详解

《竹里馆》题集及详解一、解释字词1. 请解释以下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幽篁(yōu huáng):指幽静的竹林,篁是古代对竹林的一种称呼。

- 长啸(cháng xiào):指长时间地发出高亢的声音,表达情感或呼唤。

- 深林(shēn lín):指茂密、人迹罕至的森林。

- 明月(míng yuè):指晴朗夜空中的明亮月亮。

二、句子翻译2. 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关键词的含义:-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现代汉语: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一边弹奏琴弦,一边发出长长的呼啸声。

关键词解释:独坐——一个人坐着;弹琴——弹奏乐器琴;长啸——长时间地呼啸。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现代汉语:在这片深密的森林里,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明亮的月光来照亮我。

关键词解释:深林——茂密的森林;人不知——没有人知道;相照——照亮。

三、默写填空3. 请根据诗句内容,完成以下默写填空:- 独坐__________(幽篁)里,弹琴复__________(长啸)。

- ________(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四、内容理解概括4.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题,并说明诗人是如何通过具体描写来展现这一主题的。

- 主题:诗人在竹林馆舍中享受宁静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 展现主题:诗人通过“独坐幽篁里”表现了隐居的宁静,“弹琴复长啸”展示了与自然的和谐交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则描绘了与世隔绝的宁静和月亮的陪伴。

五、描写手法6. 请分析诗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 描写手法: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例子:诗人“独坐幽篁里”是静态描写,而“弹琴复长啸”则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营造出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

同时,“明月来相照”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高。

六、人物环境情感分析7.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处的环境。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 春寒料峭直截了当淋漓尽致不记其数B. 好高骛远殚精竭虑络绎不绝阴谋诡计C. 梦寐以求刚愎自用按步就班摩肩接踵D. 逆来顺受脍灸人口无精打彩细致入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 A不记其数一不计其数;C按步就班一按部就班;D脍灸人口一脍炙人口无精打彩一无精打采故答案为: B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运用\underset\cdot最\underset\cdot恰\underset\cdot当的一组是()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中国诗歌随时代而演变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①它培养了我们彬彬有礼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②首要原因就是它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③中国的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脍炙人口、源远流长④出现了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A. ①③④②B. ④①③②C. ②④①③D. ③①④②【答案】B【解析】④句中的“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紧承前文“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应为首句①句中的“它”照应了前文“中国诗歌” 点明了中国诗歌的重要意义应为次句③句提出问题应为第三句②是对③句提出问题的解释应为末句故排序为④①③②故选B.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其著作大多收在《饮冰室合集》中它的体裁是议论文B. 贾平凹在《一棵小桃树》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人们面对挫折和磨难只要不屈不挠定能创造出美好的未来的深刻感悟C. 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D. 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岱宗”指的是泰山他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被后人称作“诗仙”【答案】D【解析】D项“诗仙”是李白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宏敞踏青严谨一应具全B. 纵横岔道拓展无遐一顾C. 汴粱香烛田畴摩肩接踵D. 覆灭卒年严谨疏林薄雾【答案】D【解析】5.选词填空参照上下文的连贯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___ 讲究假山池沼的_______ 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 讲究近景远景的______ ( 叶圣陶·《苏州园林》)A. 布局配合映衬层次C. 映衬配合层次布局B. 配合映衬布局层次D. 层次布局配合映衬【答案】A【解析】配组题中同义词辨析应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读书卡片请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答案】谭波儿, 车迟国斗法, B【解析】三、默写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1)此夜曲中闻折柳 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7.(2)_______________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7.(3)士别三日 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7.(4)岑参《逢人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5)《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何人不起故园情【解析】(1)注意“故”的正确书写【答案】(2)深林人不知【解析】(2)注意“深”的正确书写【答案】(3)即更刮目相待【解析】(3)注意“刮”的正确书写【答案】(4)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解析】(4)根据“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诗”可推知答案注意“逢”“凭”的正确书写【答案】(5)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解析】(5)根据“‘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灵”的正确书写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选择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C. 《苏州园林》一文是从园林的局部来介绍苏州园林的别具一格的如对假山和池沼的介绍对园林角落的介绍等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具有图画美的特征的B. 《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D. 《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答案】C【解析】《苏州园林》一文是从整体到局部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故选C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请选出下面关于名著表述有误的两项()9.(2)说说文段中祥子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这句话指的是原著中的哪个情节?这使得祥子买车梦想第二次破灭另外两次失车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说话呀!楞着算得了事吗?到底是怎回事?”“你走吧!”祥子好容易找到了一句话“走吧!”“你看家?”高妈的气消了点“见了先生你就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这像什么话呀?”高妈气得几乎要笑A. 祥子人生的最大愿望就是买车往远处想就是开车厂娶个清白的好姑娘过上好日子这个愿望并不高可是处在那样黑暗的社会中希望也成了奢望B. 《骆驼祥子》以祥子买车又卖车的三起三落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是旧社会劳动者自私冷酷、爱财如命的个人主义C. 凡尔纳的小说的动人之处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还在于科学与幻想的巧妙结合D. 尼德·兰是一个勇敢执着的捕鲸手在教授及康塞尔沉海时他勇敢营救他也曾协助船长制服鲨鱼因为渴望回到陆地自由行走所以他总是计划逃跑后来在他的协助下阿龙纳斯教授和康塞尔平安地回到了陆地E. 勇敢的尼摩船长为了解救遇险的采珠人和章鱼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告别时还送了一袋珍珠给采珠人【答案】B, E【解析】(1)B项“主要原因是旧社会劳动者自私冷酷、爱财如命的个人主义”有误主要原因是社会黑暗E项“和章鱼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有误应是与鲨鱼搏斗【答案】(2)情节孙侦探敲诈了祥子的全部积蓄原因第一次祥子用自己的人力车拉客在途中被兵抓走丢失了车子第三次卖车安葬虎妞【解析】(2)结合原著内容可知祥子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这句话指的是祥子买车的钱被孙侦探骗走的情节这也导致了祥子的梦想第二次破灭第一次失去车是因为祥子拉客的时候连车带人被乱兵抓去当壮丁第三次则是因为妻子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安葬虎妞而卖掉了车10.名著导读《昆虫记》又称《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________” 作者是法国的________【答案】昆虫的史诗, 法布尔【解析】要求学生识记《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初一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写到答题纸上。

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澎湃.(pài)祈祷.(dǎo)亘.古(gèng)锲.而不舍(qiè)B.校.对(jiào)默契.(qì)晌.午(shǎng)气冲斗.牛(dòu)C.嫉.妒(jì)哺.育(bǔ)挚.友(zhì)鞠躬尽瘁.(cuì)D.愧怍.(zuò)污秽.(huì)殷.红(yān)扑朔.迷离(shu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草率抱歉取谛心不在焉熟能生巧B.斑斓奠基厚道大庭广众家喻户晓C.胸膛烦锁卓越妇孺皆知言外之意D.惶恐懊悔诧异群蚁排衙深恶痛决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C.有的游客明明看到公园草地上“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D.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体育健儿斗志昂扬,一举囊括了13枚金牌中的11枚,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B.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C.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D.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答案

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南邻杜甫锦里①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②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释】①锦里:成都地名。

②航:小船。

(1)此诗描写了两幅图景,前四句可谓“山庄访邻图”,后四句可谓“”。

(2)诗人笔下的“南邻”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遣意①(节选)【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3.细读全诗,品析画线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吊扶苏(宋)孔武仲天下精兵掌握间,便宜长啸入秦关。

奈何指剑区区死,不辨从来赵李奸。

【注释】赵李:赵高与李斯。

二人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当时在边疆带兵的秦始皇长子扶苏。

4.阅读下面诗歌选段,完成小题。

镜子艾青仅只是一个平面或是鬓如霜雪却又是深不可测有人喜欢它它最爱真实因为自己美决不隐瞒缺点有人躲避它它忠于寻找它的人因为它直率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甚至会有人或是醉后酡颜恨不得把它打碎(1)概括诗歌前后两节的内容。

(2)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5.古诗阅读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选项中与“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独”字蕴意相似的一项()。

A.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王维《秋夜独坐》)B.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023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满分120分)一、字词书写(共3分)1.(本题3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曾遭风雨的黄河传承着一种精神,叫做中华精神。

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侠气,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略,是气势páng bó________的汉赋,是胸怀天下的唐诗宋词与元曲,是大刀与长矛,是京剧与秦腔,是民族的根,是中华万千子民gèn______古的精神家园……浊流宛转中,黄河bǔ______育着万千人民!二、选择题(共5分)2.(本题1分)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哺.育(bǔ)九曲.连环(qū)踱.步(duó)郝叟.(sǒu)B.钥匙.(shi)字帖.(tiè)哽.住(gěng)阻塞.(sè)C.炽.痛(chì)亘.古(gèn)碾.谷(niǎn)默契.(qì)D.可汗.(hán)鸣溅.溅(jiàn)燕.山(yān)胡骑.(jì)3.(本题1分)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这套衣帽,韩麦尔先生只在督学来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2)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十分形象地在读者眼前。

(3)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的水分。

A.考查展示充足B.视察显示充沛C.视察展示充足D.考查显示充沛4.(本题1分)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B.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的事……C.“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D.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5.(本题1分)下列句子运用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垂柳的枝条有着小姑娘般的羞涩,鹅黄的叶芽米粒一般,密密麻麻地布满柔枝。

(描写)B.机遇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只有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才能发现并善于利用机遇。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 这个十岁的小朋友,在农家小院大庭广众....之中演讲,说唱俱佳的表现让人赞赏不已。

C. 这个案子案情简单、线索清晰,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D. 七年级开展了“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活动,同学们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 古诗文默写。

(1)______ ,弹琴复长啸。

______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1) 雄兔脚扑朔,______ 。

双兔傍地走,______ ?(《木兰诗》)(2) 策勋十二转,______ 。

(《木兰诗》)(3) 《木兰诗》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木兰快速奔赴战场的诗句:______ ,______ 。

(4)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表现的是浓郁深沉的思乡思亲之情;韩愈《晚春》中的“______ ,______ ”运用拟人手法借杨、榆写出对春天的留恋。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3.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回答问题。

(1) 根据提示,写出小说中人物的姓名。

A.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短,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样的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B.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地方,可是结结实实的并不难看。

上唇很短,无论是要生气,还是要笑,就先张了唇,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

C.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

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

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诗歌理解选择题(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

诗歌理解选择题(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

28班《竹里馆》等古诗赏析[复制]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单选题] *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这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像是知道春将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B.诗中的“杨花”是指杨树开的花,“榆荚”是指榆钱。

这一句,表面看起来,是诗人对“杨花榆荚”的揶揄,其实是更深层次的赞许。

(正确答案)C.在诗人笔下,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连那些“无才思”的杨花榆荚,也都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尽情飞舞。

D.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语言轻灵,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读起来饶有趣味。

答案解析:B.“杨花”指的是柳絮.2. 对韩愈《晚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本诗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珍惜之情。

B.本诗寓理于景,启示人们要珍惜并抓住时机展示自己的才能。

C.本诗既表达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索,又具有活泼幽默的情趣。

D.“漫天”一词写出了杨花榆荚随风飞舞、欲与飞雪比美的情态。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D.有误,“杨花榆荚欲与飞雪比美”曲解诗歌,杨花榆荚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而不是与飞雪比美。

3. 比较阅读韩愈的《春雪》和《晚春》,完成下列各题。

春雪晚春新年①都未有芳华②,二月初惊见草芽。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释】①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②芳华:泛指芬芳的花朵。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赏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春雪》首句的“都”字流露出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而不至的急切心情。

B.《春雪》中诗人的感情由怅惘急切变为对白雪的嫌弃,对花开的渴望。

(正确答案)C.《春雪》中的“雪”是真的雪,而《晚春》中的“雪”却是指杨花榆荚。

2024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460

2024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460

2024年湘师大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46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我最近读了《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觉得诗中的意境十分优美。

B. “不;我不反悔!”他轻轻地;坚定地说:“哪怕像塞尔维特一样被他们烧死。

我认为。

胜利是可以得到的,而且要勇敢地为它奋斗。

”C. 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

D. 为什么昨天答应得好好的,今天又反悔了呢?2、读课文《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____在中国。

”(“根”比喻子孙后代。

)B. 中国建筑的____还在,还可以发芽。

(“根”比喻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C. 当然,光寻历史的____还是不够的。

(“根”比喻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D. 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____上去。

(这两个“根”都是比喻中国民族传统建筑艺术中的精华。

)3、找出不是比喻句的一句( )A. 小山似的浪头不停地翻涌而来.B. 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C. 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D. 他们抬着器材.建筑材料,穿梭似的飞跑着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

你是昂首高吭的雄鸡,___________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__________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___________。

你有一个神圣的名字——中国!A. 叱咤时代的风云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B. 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唤醒黎明的沉默C. 唤醒黎明的沉默挣脱千年的羁绊叱咤时代的风云D. 唤醒黎明的沉默叱咤时代的风云挣脱千年的羁绊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颤抖咆哮轻举忘动不解之缘B. 伫立凝眸空空如也争研斗艳C. 葱茏筹办养遵处优克勤克俭D. 窥伺剽悍相提并论无济于事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只好趴到地上闻,一缕淡淡的清香。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份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份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3学年第二学期3月份素养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卷请同学们注意:1.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祝同学们取得成功!为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我校将开展“文化探究”系列活动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以下是活动方案,请你参加系列活动,期待你的精彩表现!【美学:图样探究】春晚独有的仪式感,已在不知不觉中衍生为一种新民俗,一年一度地等待着我们去品鉴、去守望。

龙年春晚焕然一新,文艺盛宴美轮美huàn。

满屏的新意、诚意和创意,脍炙人口的歌曲背后闪耀着文化的花火,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中蕴含着多年的坚守,精致飘逸的年锦图案诉说着美好的祝愿。

春晚中国传统纹样创演秀《年锦》惊艳全网,而这场跨越千载的华美图样出自93岁的常沙娜女士之手。

纹样,浓缩了民间美学与数学原理,蕴含着丰厚的传统之美:鱼纹寓意吉庆有余,牡丹纹寓意国色天香,莲花纹寓意________,大吉葫芦纹寓意福禄绵yán,瓜瓞绵绵纹寓意子孙昌盛……1. 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美轮美huàn________(2)绵yán________2. 请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衍生(A yǎn B.yán)(2)脍炙人口(A kuài B.huì)3. 尝试探究莲花纹的寓意,请运用语文知识或联系课内篇目说明设计原理。

【答案】1. ①. 奂②. 延2. A A3. 莲花纹寓意吉祥清廉。

莲同“廉”,周敦颐也爱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清廉。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绵延,mián yán,延续不断的样子。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7.2课外古诗《竹里馆》中考题精编 答案版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7.2课外古诗《竹里馆》中考题精编 答案版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7.2课外古诗《竹里馆》中考题精编答案版2019年中考题汇编1.贵州省毕节市 2019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古诗阅读(6 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8.“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什么图景?(3分)19.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 分)解答:18.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9.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2.贵州省黔东南州2019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阅读古诗,完成9-10题(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3分)9.(3分)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0.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分)10.(3分)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

3.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中考语文真题(逐题简析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达到“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易错剖析含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易错剖析含解析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易错剖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

B. 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

C. 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

D. 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

【答案】(1)山北;山南(2)A【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牢记文化常识。

“阳”为山南水北,“阴”为山北水南。

在本诗中。

山是泰山。

“阴阳”的意思分别是山北和山南。

(2)A项“远望泰山时”错误。

首联“泰山怎么样呢?齐鲁大地也容纳不尽它那青郁的山色。

”以自问自答的诗句极写泰山的高大。

故答案为:⑴山北;山南⑵A【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内容,对选项逐项辨析,判断正误。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塞。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题诗一般意旨隐晦,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

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B. 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借春蚕、蜡炬这两个典型意象所蕴含的执著精神既表明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又表明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

C.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D. 尾联中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竹里馆中考题(含答案)

竹里馆中考题(含答案)

竹里馆中考题(含答案)竹林幽静,唯有明月相伴。

1.正确的选项是C,全诗在写月夜幽林,通过弹琴和长啸表现出静谧的氛围,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惆怅。

2.不正确的选项是C,这首诗并非表达诗人孤独寂寞的生活,而是通过与自然对话,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3.不正确的选项是C,诗人并非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而是通过这些动作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宁静淡泊。

4.不正确的选项是A,这首诗并非描绘做官时的闲适生活,而是表达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5.“独坐幽篁里”中的“独”表达了诗人追求独立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境界。

6.诗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宁静淡泊的心态。

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独坐”“幽篁”“弹琴”“长啸”“明月”等。

7.“幽”深渲染了诗人所处的幽静境界,表现出自然的神秘和诗人内心的宁静淡泊。

8.诗人通过景物描写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淡泊,表现出他的清高洒脱和追求自由不拘的性情。

9.(1) 这首诗的题材是月夜幽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宁静淡泊。

(2) 诗中的“独坐”“幽篁”“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宁静淡泊的心态。

二、10.描绘出了一个幽静、清幽的竹林中,有一位独自弹琴长啸的诗人,月光照耀下,形成了一幅清新雅致的景象。

11.诗人选择隐居生活,是因为他借此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淡泊,不受世俗的干扰,而他并不感到孤独,因为他有自己的琴声和月光相伴。

三、12.本首诗歌的作者是XXX,诗中主要描写了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13.诗中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拟人化成诗人的知己朋友,与诗人心心相印,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

14.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1.诗中描绘了竹林、明月等景物,营造出了一种幽静、清幽的意境。

2.诗中的“独”字体现了诗人高洁脱俗的性情,表现了他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的厌弃。

同时,他的孤高自许也表现在他独自弹琴长啸的行为中。

竹里馆阅读理解题答案

竹里馆阅读理解题答案

竹里馆阅读理解题答案篇一:【阅读欣赏+训练】《竹里馆》1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画家,精通音律。

今存诗400余首,大致分为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两类,重要诗作有《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

因笃信佛教,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题《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赏析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琴,一边“长啸”。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尘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这里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来相照”的明月当成知己,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月下的竹林在琴声中更显静谧,夜晚的琴声在竹林中也越发悠远。

读来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题库121、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参考答案: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对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表现了作者在朝做官时闲适的生活情趣。

B.“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体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C.以自然的笔调,描绘出清新的月夜,融情景为一体。

D.以琴啸的声音,暗。

参考答案:A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2篇二: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江津区2013-2014学年度下期期末测试七年级语文科题(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 21.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21.古代诗歌五首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 21.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内容,小可对诗人信息及写作风格进行了整理,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初唐诗人陈子昂。

他被誉为“诗骨”“一代文宗”,诗风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B.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著有“三吏"“三别”,被尊为“诗圣”。

C.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擅长说理与修辞,风格警辟精绝。

D.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出自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答案】B【知识点】其他常识;登幽州台歌【解析】【分析】B:错误。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

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2022九上·沈阳月考)下面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诗人用“落红”作为自然现象并象征韶光易逝,双重内涵显示了别离之苦。

C.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D.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答案】C【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杂感;己亥杂诗【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里馆》选择题
选择题:
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B )
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解析】B、“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是描写。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解析】A、不只是这两个词语,还有“弹琴”“相照”等。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D)
A. 独坐幽篁里
B. 弹琴复长啸
C. 深林人不知
D. 明月来相照
【解析】D、明月来相照,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4、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解析】A.有误,诗人独自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可以看出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