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概要:数学核心素养不能离开数学的学习、应用和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

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通过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方式,立足课堂实践,才能发展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教育才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小学数学教育,低年级主要以直观图、认识数字、培养数感为目的,慢慢地过

渡到以较为抽象的分析推导、逻辑训练为目的的高年级教学,其核心素养融入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因而要求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培养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老师在关注具体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涵的数学核心素养。正如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说:“核心素养反映小学数学教学的魂,应有意识地在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体现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只有把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相整合,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才能创造出有意义和价值的数学教学。下面,就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孕育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有

效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因而,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

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的情境,诱发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小数点的移动”一课时,我结合教材编排,用课件制作了“西

游记打妖怪”的故事,(电脑播放动画)话说孙悟空和他师父一行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了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大声叫道:“休想,看我金箍棒!”于是从耳朵里一掏,出现了一个只有0.009米的金箍棒,接着他轻轻一吹,变成了0.09米,妖怪觉得挺奇怪的,还不够长呢,

孙悟空又用力一吹,金箍棒变成了0.9米,妖怪更是觉得惊奇了。只听孙悟空一声大喊:“看棒!”妖怪应声倒下了,原来金箍棒顷刻间变成了9米长,重重地砸在了妖怪的身上。看完动画后,我提出问题:“同学们,孙悟空金箍棒的长度越变越大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几个小数有什么变化了?它跟小数点的移动有什么关系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些疑惑问题与学生的认知经验一下子产生碰撞,激起了思维的火花,学生跃跃欲试,争相举手发言,教师立即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生情绪高涨,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讨论探究当中。这样,通过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自主探究变成心理需求,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为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打好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

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画一画等实践操作活动,帮助他们在操作、猜测、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发

现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因而,我们要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从而得出更方便、更科学的方法去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于是,老师提出了问题:“怎样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开始思考,接着又问学生:“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大声地说:“想。”于是,老师请学生拿出课前自己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学具,接着说:“请四人小组合作,在操作时,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们边动手边动脑,思考这三个问题,看看有什么发现?”(小黑板出示问题,学生默读。)学生的积极性来了,在小组长带领下,都尝试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汇报问题答案时,各小组各抒己见,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下子就剖析出来了,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所以说,动手操作,能够启发学生更快地发现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也是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构建问题,学会思考,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

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向前推进。小学生的独立性很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的波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成反比例的量”一课时,我先安排了一个实验,在实验之前,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桌面上有五个杯子,请你们猜测一下,如果我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杯子里面,水面的高度会一样吗?生:不一样?师:为什么呢?最后得出,在底面面积较小的杯子里,水面高度会高一些,在底面面积较大的杯子里,水面高度

会低一些。接着,老师说明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里。我们得到一些数据。如果老师把这些数据做成表格的形式你能发现什么?能帮老师回答以下这两个问题吗?(1)表中有哪两种量?(2)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很快就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弄懂了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所以,只有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才能切实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不能离开数学的学习、应用和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

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通过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方式,立足课堂实践,才能发展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教育才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1.

[2]小学教学,江苏教育

[3] 小学数学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