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知识点归纳、考点整理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整理1、地球的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是许多地方还是水资源紧缺。
2、无害化是指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
4、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5、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中的能量能够为我们的房间调节冷暖或带来光明,也能驱动车辆、烹调食物,转动机器。
6、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使用一小时所消耗的电能就是1度电。
7、环境问题是很复杂的,依据人们居住的地域和所从事的工作的不同,在看待某个污染问题时,人们会持有不同的态度。
为了达成可行的解决办法,需要学会协调和放弃。
8、除了废纸可在身外,生活中还有一些固体废弃物也能回收再利用,例如塑料、金属、和玻璃等。
9、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7亿。
按照人均生活垃圾日生产量0.96千克计算,垃圾年产生量将达34亿吨。
10、固体废弃物污染会污染河流,造成河湖内的生物死亡;污染土壤导致植物无法生长;污染水源造成水源危机。
11、以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为标准,说说我们从衣食住行这几个方面应该如何来合理的安排生活,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不能穿的衣服可以分类回收;食:“光盘行动”,厨余垃圾可以用来做堆肥;住:电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把插头拔下来,生活用水可以重复使用;行:出门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减少自驾车出行的次数。
12、生活中常见的再生纸产品有纸板和纸箱、包装纸袋、卫生纸等。
13、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14、使用一张再生纸可以节约1克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8克。
15、通常我们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
16、许多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
17、电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广泛的能源。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 习题巩固 一.填空题1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 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一一O2 .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发明了计时仪器——;利用日影长度变化发明了天文仪器一一。
3 .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
4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摆动的—没有关系,但与摆绳的—有关系,摆绳越,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绳越,摆动的速度越快。
5 .当今世界,计时最精确的是 二.选择题1 .第一个发现摆具有等时性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C.爱迪生2 .自制受水型水钟的O 刻度在刻度表的()o 时间在流逝I 时间流逝均匀松计时工具等时性Γ∣ λRHI R 一IH 出而作•上落而息U 任夜交售等时性计量时间p^⅜]L ∣ ≡πι'r Ih 香、蜡烛等I 一 [ 回一[燃逐定尺度的等时性I 原理-「而I ,HM .状的当时11._泄水♦ I - I 以―――,北XiI 时|]从上注下不人L-二I(I~⅞^水型I —»I ■海人.一加情况%”时IIT 卜什 m ]一丽国【届3”"一慢III --------- 1-------- i ⅝⅜i 快:水位能∙ ∙∙<⅝ I I 机械射钟I 一 ∣^ 钟接得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等时性) J G 英钟I - I 石英心体年秒钟最搐的次数相同(争时性)结构Bχ[rniη提动快慢,比动怖收、找Wi 机最无关)o计时工具 的发展水钟更方便I画一 [ I +方向I ―»|时k Ia.ι*κ吱 I--∣〉及准确的是∣⅜Γ而A.中间B.下部C.上部3.人类计时器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精细的一组是()oA.日唇一水钟一摆钟B.摆钟一日暑一水钟C.水钟一摆钟一日展4.下面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可以作为滴漏装置的是()oA.输液装置B.饮水机C.漏斗5.芳芳在研究单摆时,让单摆自由摆动40秒,前10和后10秒摆动次相比,()oA.动次数一样多B前10秒多 C.最后10秒多6.一个摆钟一昼夜走慢了五分钟,调整法是()。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表格式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第1课时地球——宇宙的奇迹【教学反思】在活动二中,需要学生在空白的地球圈层轮廓图中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
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地标出各个圈层的名称,这个时候,我觉得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这个圈层的什么物质给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如:水圈提供生命所需要的水;大气圈为动植物呼吸提供空气(可直接点明是氧气);土壤为植物提供养分,利于植物扎根;岩石、土壤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使地球表面的温度适宜生命存在等。
第2课时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二、探索 活动二: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
1.播放有关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 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环境问题。
2.布置任务:分小组整理并分析这几种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 生的影响,选择一个环境问题,利用气泡图进行讨论、填写。
3.教师讲解气泡图的填写方法,小组活动。
4.交流讨论:投影小组气泡图,组员讲解,其他小组可加以补充或 提出不同意见。
活动三:收集资料,了解全球变暖的情况。
1.播放北极熊的视频,了解冰雪环境对北极熊生存的重要性。
2.用课件展示图片:图1:北极熊困守在浮冰上 图2:北极冰面对比图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北极冰面逐年减少,北极熊面临着极 大的生存危机。
4.阅读资料,了解全球变暖的情况。
说一说,全球变暖会给地球 带来怎样的灾难。
2.以气泡图的方式列举 环境问题,有利于分析环 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 的影响。
3.以视频和图文资料,让 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环 境恶化产生的影响,培养 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研讨1.地球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你能列举哪些事实?2.上述环境问题会给地球上的生物带来哪些危害?3.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对环境带来哪些影响?以问题进行研讨交流,总结和梳理探索活动。
四、拓展了解我们所在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收集、 整理相关资料,制作保护环境的宣传小报。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学会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环境问题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从而提高环保意识。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学会从自身做起,落实环保行动。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
2.如何在生活中落实环保行动。
3.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环境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验,亲身体验环境问题的产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实验器材:如水、土壤、空气等。
3.环保宣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如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该如何解决?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环境问题的原因,如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森林砍伐等。
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问题的产生。
如空气污染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入一个封闭的容器中,观察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珍惜水资源》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珍惜水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珍惜水资源》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状况,知道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科学实验和实际的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从而提高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水资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水资源的知识,提高他们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资源的状况,知道水的重要性。
2.学会珍惜水资源,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水资源状况的掌握2.珍惜水资源的意识的培养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杯子、盐、色素等。
2.课件:水资源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作业: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状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的重要性。
如:城市的供水、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
3.操练(1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如:将水加入盐,观察水的变化;将水加入色素,观察水的颜色变化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巩固对水资源的认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保护水资源?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背诵+默写)

教科版科学五下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小科背背(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1课地球-宇宙的奇迹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2.我们的地球(1)平均半径约为6400千米。
(2)大气层平均厚度约为1000千米。
(3)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
(4)岩石圈平均厚度约30千米。
3.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了必要条件:水、合适的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气候。
4.火星大气基本不含氧气,气候会短期内反复地剧烈变动,不能提供生命必要条件。
火星大气中也基本没有氧气。
5.八大行星中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地球距离太阳不远不近,保证地球上有液态水。
6.丰富的海洋资源(1)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2)海洋生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1.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
2.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全球变暖、光污染、噪声污染等。
3.雾霾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4.氟利昂的使用会破坏臭氧层。
5.水体富营养化和赤潮会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第3课珍惜水资源1.人们生产生活中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淡水湖、河流和部分地下水。
2.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紧缺。
3.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多,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我们担忧水资源问题的原因(1)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2)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少且短缺。
(3)自来水来之不易,要珍惜。
(4)水被污染。
5.水资源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1)水污染防治。
(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
(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6.我们能为水资源问题做些什么(1)用淋浴代替盆浴,并控制洗浴时间。
(2)避免水龙头的跑、冒、滴、漏。
(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
(4)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防止造成水污染。
7.滴灌是目前农业灌溉技术中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单元整理教案

《环境与我们》单元整理【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从宏观入手,了解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了解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问题的兴趣。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研究每天都在接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垃圾处理问题、能源利用问题、资源再生问题,最后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从而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促使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环境与我们》单元一共设计了 7 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 1~2 课学生整体了解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了解地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二阶段,第 3~6 课学生从研究水资源开始,到了解垃圾问题,再到能源利用问题、资源再生问题,研究几个与生活贴近的环境问题。
第三阶段,第 7 课主要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以某市城中湖生态环境成功改造为例,探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七节课的学习,有了三个阶段的不同的认知,学生将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珍贵的环境条件,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
学生还认识到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是宝贵的,能源是有限的,人类的日常生活消耗着大量资源并产生大量污水和垃圾,污水和垃圾危害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达到了严重的程度。
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仍然缺乏一个对单元整体的认知框架,需要再次梳理单元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如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能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
2.知道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如再生纸。
3.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知道垃圾减量与分类回收是有效地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4.了解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知道新技术能帮助缓解环境问题,如农业滴灌技术等。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解决垃圾问题(课件 )

教科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3.4解决垃圾问题
教学目标:
1.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 害环境。 2.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 害化。 3.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
教学重点: 调查垃圾问题,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新知讲解 探索一: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探索步骤:5.阅读“越来 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
我发现全世界每年产 生的垃圾增长速度触 目惊心。
新知讲解 探索一: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世界屋脊 上的垃圾
海洋深处 的垃圾
著名风景 旅游点的 垃圾
探索步骤:6.观察图片你 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全世界的每一 个角落都无法避免垃 圾问题。
新知讲解 探索三: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探索小结:减量化、再利用、 再循环是国际上通行的解决 垃圾问题的方法。
新知讲解 探索三: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探索方法:3.无害化。 在垃圾管理的全过程 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 康造成不利影响。
新知讲解 探索三: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旧报纸 废电池 菜叶 碎玻璃
资源化 无害化 资源化 资源化
探索步骤:4.利用黑板上 的分类垃圾桶图标里的垃圾 名称卡片,说一说不同垃圾 分别可以用哪一种方法解决。
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已 经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 境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解 决垃圾问题呢?
1.垃圾分类 2.垃圾掩埋 3.垃圾焚烧 4..............
设置疑问
疑问一
推测解决垃圾问题,常 用的方法是什么?
设置疑问
疑问二
新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实验报告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实验报告
实验十四:模拟温室效应
实验材料:温度计密封袋
实验方法:
①取1个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和两支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将一支温度计装入密封袋内,封好口袋。
②把装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温度计并排同时放置在阳光下,每隔1分钟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变化,同时将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密封袋内的温度比密封袋外升高得快,透明塑料袋模拟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既能让阳光的热量进入温室内,又能阻止一部分热量的散发,导致气温升高,持续的温室效应会使全球变暖。
实验十五做一张再生纸
实验材料:废纸容器棉布
实验过程:
(1)把一张废报纸或一小块纸巾撕碎,放入杯中加水搅拌,直到成为均匀的稀纸浆。
(2)把稀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尽可能铺压平整,再盖上吸水的棉布、毛巾等挤压吸水。
将挤压排水后成型的再生纸放置在塑料片上,然后小心地揭下来,在阴凉通风处自然干燥。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时间每时每刻都伴随这我们,孩子们对时间是熟悉的,但又模糊不清的,通过本科教学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时间是可以被感受、估计和计量的。
学生将通过感受1分钟、10非中来感知时间的长短,并且意识到我们的实际行为很容易使自己估计时间是发生偏差,因此需要准确地、客观地计量时间。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和方法1.运用各种方法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2.根据估计一分钟时长的经验,比较合理地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2.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感受1分钟的长短【教学难点】如何更准确地估计一分钟的长短【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新课(2分钟)1、猜谜语,引入时间概念。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大家来猜一猜吧!课件出示: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脚,但能跑。
每天匆匆过,从来不回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时间)课件出示:师:时间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上课时,它在我们专心致志的听讲中不知不觉地过去;玩耍时,它在我们兴高采烈的游戏中悄悄溜走;睡觉时,它随着我们的美梦一去不复返……2、小结揭题。
时间真的很宝贵,时刻伴随着我们,很容易从身边流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在流逝”。
(板书课题:时间在流逝)二、探究时刻,体验时长活动一:现在几点了(5分钟)1、同学们,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超过8点)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提示学生分室外和室内)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可能会有:野外:晴:观察太阳高度、炊烟、广播、人影长短。
室内:现在是第几节课,离上课过了多久来估计,然后再看表误差多少?4、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出示时钟)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5、要准确、具体地知道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活动二:认识钟表(3分钟)时钟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下面让我们再来认识它。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珍惜水资源》PPT优质课件全

水费单统计
聚探焦 索
3 了解正在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
1.水污染防治。2017年6月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指 出,要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 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冶农 业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 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 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探索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怎 样节约用水?
1.用淋浴代替盆浴; 2.避免水龙头的跑、冒、滴、漏; 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
研讨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但种植业对水的需求不 断增加,面对这一矛盾,你认为该怎么解决?
现代种植业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
喷灌。利用管道和有压喷头将 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 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 水的利用率可达80%。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
3.珍惜水资源
课前活动:了解家庭月用水量和每个月水费开支,记录数据。
月份 月 月 月
家庭月用水情况记录表 用水量(吨) 水费(元)
聚焦 回顾地球上海陆分布情况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是一个 水的星球,地球的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 积被水覆盖,那是不是意味着地球上的水 资源足够所有的生命使用呢?
地球上水资源的构成和比例
淡水资源的总量约为多少? 14×2.5%=0.35 亿立方千米
聚焦
可用淡水资源(淡水湖和 河流的水资源)总量约为 多少?
0.35×0.3%=0.00105 亿立方千米
淡水湖与河流 0.30%
山区、南极与 北极地区的冰 与永久积雪
69.70%
地下水 30%
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构成和占比
微灌。一种微型喷灌形式, 利用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 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它 比一般喷灌更省水。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 第5课时 合理利用能源 课件

知 识 归类
关注能源问题
1.煤、 石油 、 天然气 这些化石燃料中的能量能够为我
们的房间调节冷暖或带来光明,也能驱动车辆、烹调食物、
转动机器。
2. 电 能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
要点:目前人们使用的能源,有些是可再生的,有些是不可 再生的。不可再生能源如最常见的化石燃料(石油、煤和天 然气),终有用尽的一天。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能、风能、 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形式。
A.木炭
B.液化石油气
C.沼气
4.提倡绿色出行是为了减少( B )的排放。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5.下面现象中不属于温室效应所带来的影响的是( B )。
A.南北极冰川融化加快
B.酸雨
C.海平面上升
点拨:中国的酸雨主要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
6.2022年冬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为响应“绿色奥运”号召, 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B )。 A.北京的冬天特别寒冷,所以把空调温度调高一些 B.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C.人人开车出行,可以更好地体现我们的经济实力
A.④③②①
B.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二 创新综合探究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全球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据科学家推测:全球平均气
温升高1 ℃,北极圈全年将有半年处于无冰的状态;升高2 ℃,冰 川逐渐消融,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米;升高3 ℃,亚马孙雨林会逐 渐消失,我们将在夏天遭受前所未有的热浪侵袭;升高4 ℃,冰河 将消失,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升高5 ℃,两极冰雪将全部消 失,海洋中大量物种灭绝,大规模海啸摧毁沿海地区;升高6 ℃, 除了细菌之外,将没有任何生物能够存活,“世界末日”的情景正 式上演。
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课件)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世界环境日”主题(2004-2013)④
2004 :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 2005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 :沙漠和荒漠化 2007 :冰川消融,是个热点话题吗? 2008 :促进低碳经济 2009 :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2010 :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2011 :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2012 :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2013 :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
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自学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除了自然灾害,我们还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 2.这些环境问题是不是人类活动引发或造成的?
归纳起来,环境问题主要分两大类: 一类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也 叫第一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干旱、台风、崩塌、 滑坡、泥石流等。 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 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两大类。如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放 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 土地沙化、工业生产造成大气、水环境恶化等。
拓展练习检测(1)
拓展练习检测(2)
全球变暖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臭氧空洞 酸雨 生物多样性破坏 旱灾和水灾 ······
绝大多数的环境问题 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
整理并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影响(1) (大气污染网状图)
温室效应
臭氧空洞
遮挡阳光
紫外线辐射
整理并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影响(2) (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网状图)
土地干旱 土地沙漠化 饮用水缺乏
威胁人体健康
整理并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影响(3) (固体废弃物污染网状图)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时间在流逝》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1时间在流逝》教案一. 教材分析《时间在流逝》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感知时间的存在,理解时间的流逝,并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时间。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感知到时间的不可逆性,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但对时间的感知还比较抽象,难以具体感受时间的流逝。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知时间的存在,理解时间的流逝。
2.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时间。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时间的感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2.时间表示方法的学习: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时间。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钟表,让学生感知时间的流逝。
2.实践操作法:通过制作时间尺,让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时间。
3.小组合作法: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钟表:用于观察时间的流逝。
2.时间尺:用于学生制作和展示。
3.彩色纸张、剪刀、胶水等:用于制作时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钟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时间的流逝。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是如何流逝的?我们如何来表示时间?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如小时、分钟、秒钟等。
让学生尝试理解这些表示方法,并学会转换。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时间尺,用来表示一段时间。
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准确地表示时间?4.巩固(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时间尺,并解释时间的表示方法。
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时间尺来表示时间,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时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间的流逝和时间表示方法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尺,下节课进行展示。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环境与我们》单元知识点1.地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到目前为止,除地球外,人类还未发现其他适宜人类生存的星球。
2.我们的地球:平均半径为6400千米;大气层平均厚度约1000千米;海洋平均深度约为4千米;岩石层平均厚度约为30千米(海底部分约为7千米)。
3.地球是一颗非常独特的行星:①大气就像是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张毛毯,使地球表面的实际平均气温为15℃,适宜生命存在。
②火星和金星的大气基本上都不含有氧气,唯有地球的大气中有大量的氧气。
③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正好位于离太阳不远不近的一段距离内,保证了地球上有液态水。
④地球上有岩石和土壤,使雨水能够蓄积在地球表面。
⑤火星的气候会短期反复地剧烈变动,而地球的气候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4.地球为生命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大气层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为15℃;氧气;液态水;有岩石和土壤,能够蓄积雨水;气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5.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地球家园。
6.海洋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资源宝库,它为人类生存提供了生物、矿产、能源等多种资源。
目前所知的海洋生物油21万种,其中海洋植物1万种。
海洋植物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吸收者之一。
7.宇宙空间站需要为宇航员提供的生存条件:水、氧气、适宜的温度、食物、能源供给、重力因素、防辐射等。
8.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③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例:一次性餐具。
④光盘行动,减少食物的浪费。
21.垃圾分类的意义:①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②减少废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③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
22.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中的能量能够为我们的房间调节冷暖或带来光明,也能驱动车辆、烹调食物、转动机器。
但这些化石燃料燃烧的同时也排放了污染大气的气体。
例如: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23.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问题:①地球上的石油储量是有限的,且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将在几十年后枯竭。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4我的水钟》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4我的水钟》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的水钟》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制作一个水钟,来了解和探究时间的计量单位。
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可能对时间的计量单位并不是很清楚。
在动手能力方面,他们已经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制作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难度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时间的计量单位,知道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一分钟等于60秒。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时间的计量单位。
2.水钟的制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制作水钟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制作水钟所需的材料:计时器、水、容器、针、线等。
2.提前让学生了解时间的计量单位,收集有关时间的相关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时间是如何计量单位的吗?一分钟等于多少秒?一小时等于多少分钟?2.呈现(5分钟)展示制作好的水钟,让学生观察并了解水钟的构成和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本组成员按照制作水钟的步骤进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水钟制作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时间计量单位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制作水钟,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量时间?一分钟内可以做哪些事情?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时间的计量单位,以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2022新版)2

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1.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材分析】本课是科教版科学五下《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一课,即是单元的起始课。
本节课从宏观入手,感知地球是人类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是宇宙的奇迹。
本节课聚焦问题“地球有什么独特之处?它为人类和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需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梳理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
探索环节,通过资料、视频、绘图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化的表达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了解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研讨环节,通过思考问题“为什么要珍惜地球家园”以及“设计空间站”强化学生科学概念的理解,同时进一步感受地球是宇宙的奇迹,培养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我们的地球家园》、三年级《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和五年级《地球表面的变化》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和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知道地球上的空气、水等为生命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但对地球的独特性缺乏系统性认识,即地球的四大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地球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再通过绘图强化学生的认知。
学生认识到地球的独特性,才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为什么要珍视、爱护地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2.地球为生命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
3.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资源。
[科学探究目标]1.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
2.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地球的独特性,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知道珍视、爱护我们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交流、探索、记录地球为生命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学设计19(新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学设计19(新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分类、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保护等。
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分类以及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分类,知道人与环境的关系。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分类。
2.人与环境的关系。
3.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环境问题。
3.案例教学法:分析环境问题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呈现和讲解。
2.实验器材:准备与环境问题相关的实验器材,以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3.案例资料:收集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案例资料,以便于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讲解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分类,让学生了解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环境问题的产生,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分析环境问题的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
习资料
时间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
(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
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我知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但我感觉(快乐)的时候,时间过得特别快;
(不高兴)的时候,时间过得慢。
5.平时我们觉得时间有快有慢,那是感觉在起作用
6.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7.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
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8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9.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日晷”)与(“圭表”)是
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10.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11.古埃及人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12.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
13.每个时是现在的_两_小时,从夜间十一时起算,_23_时至_凌晨1__时为子时;一时至三时为_丑_时。
午时三刻是正午前后。
日晷
1.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2.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3.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4.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水钟
1.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
2.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3.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4.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5.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6.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7.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8.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9.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要解决(水流速度)
摆钟
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
(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2,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4.在一条细绳的下面挂上一个重物,就做成一个简易的摆。
5.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快慢是不一样的。
6.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7.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8.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与(摆幅)和(摆重)无关。
9.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0..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11.(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12.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每分钟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13.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4.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15.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证实了这一
点
16.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17.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
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
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18.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时间计量单位也变得更小更精细了,不仅用分、秒来计算,
而且划分出千_秒、毫_秒、_微_秒、_纳_秒等更小的计量单位。
19.写出三种古代人们晚上计时的工具和方法:蜡烛钟、水钟、沙漏。
20.影响蜡烛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风、蜡烛芯的长短等。
21.滴漏是用水来计时的,沙漏则是用沙计时的。
实验操作
1.“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有关吗”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有关吗?
研究需要的材料:两个质量不同的摆、两根长度相同的绳子、铁架台。
研究的步骤:①将两个摆分别用两根长度相同的绳子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观察并记下摆在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
我的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质量无关。
2.“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研究需要的材料:一个摆、三根长度不同的绳子、铁架台。
研究的步骤:①分三次分别用三根绳子将摆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观察并记下摆在1分钟内的摆动次数。
我的结论: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绳子越长,摆的速度越慢。
3.我能设计一个一分种计时器。
①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剪开(一个取上半部,一个取下半部);
②将瓶盖上钻一小孔;
③将两个塑料瓶组装起来,标上刻度。
(见课本56页)
4.日晷测时:
①在阳光下将日晷底板平放,按指南针指示的方向调整好方向,
②看底盘上的水平尺调整底盘的平衡,
③将日晷晷面与立柱的夹角按当地的纬度固定,
④观察晷针指示的时间点为几点几分,即为当时的时间。
问答题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P51)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2、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
答: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关。
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与孔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有关。
孔大,水滴漏出得快;孔小,水滴漏出得慢;
水多,水滴漏出得快;水少,水滴漏出得慢。
3、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P57)
答: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4、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做成两个摆,绳子的长
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P62)
答:不一样。
短摆锤的摆摆动的速度快。
(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5、利用木条、金属圆片,我们能做成下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吗?金属圆
片的位置如何调整?(P63)
答:我们可以调整摆长和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来实现。
6、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P63)
答:有影响。
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越快。
7.如果没有钟表,你有多少办法知道时间?请至少写出三种办法。
答:1。
看太阳和影子2。
植物开花的时间(花钟)3。
沙漏4。
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