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杭州、宁波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及其比较研究(1840~1937年)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77754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9.png)
《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篇一一、引言西安,古称长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深刻的演变。
本文旨在探讨1840年至1949年期间,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其背后的动因。
二、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初步形成(1840-1900)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门户,西安作为内陆城市,也开始逐渐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这一时期,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初步形成,以城墙内外的城市布局为主。
城墙内为传统的居住区,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城墙外则开始出现近代工业和商业区,但整体上仍以传统农业区为主。
三、城市空间结构的现代化转型(1900-1937)自20世纪初起,西安城市开始迎来现代化的转型。
随着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西方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理念的传入,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1. 交通网络的建设与拓展:西安的交通网络开始从传统的道路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
铁路、公路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改变了城市的交通格局。
2. 城市功能的多样化:随着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兴起,西安的城市功能开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商业和手工业区外,出现了新的工业区和商业街区。
3. 建筑风格的变革:随着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西安的建筑风格也开始发生变化。
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开始在城市中广泛应用。
四、抗战时期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特殊形态(1937-1949)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战争的影响,西安城市的空间结构呈现出特殊的形态。
由于战争的需要,一些军事设施和难民安置区在城市中迅速建立起来。
同时,由于战争的破坏,一些传统的建筑和区域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五、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特点与动因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具有以下特点:1. 渐进性:演变过程是逐步的、渐进的,没有明显的突变点。
2. 多元性: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2024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29
![2024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29](https://img.taocdn.com/s3/m/ebd1726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f2.png)
2024年教科新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29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高铁改变中国,中国改变世界”的故事正在上演。
历史上交通运输建设见证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秦朝修建“驰道”(或直道),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 清末保路运动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C. 蒸汽机的发明促进铁路、公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进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2、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由过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
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推广之后使小麦亩产量从50千克提高到250千克。
196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
该所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一季稻的亩产可达600~650千克。
2013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实现平均亩产988.1千克,创世界纪录。
这说明20世纪以来A. 发展中国家走在现代化农业的前列B. 现代化农业机器得以广泛使用C. 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突破D. 世界人民已逐渐消除饥饿问题3、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陆续设置了济贫委员会、工厂视察员办公室、卫生总局,负责解决城市住房短缺、贫民窟密布、公共卫生设施匮乏、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此外还兴建了商店、公园、仓库、车站等公共设施。
这表明A. 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城市化进程B. 城市化过程中政府注重“以人为本”C. 工业化进程中城市问题日益突出D. 城市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4、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如图中①②③反映反映城市化进程的国家分别是()A. 英国、德国、法国B. 美国、英国、日本C. 德国、日本、中国D. 英国、美国、中国时间银行与投资人向发展中国家贷款时间银行与投资人向发展中国家贷款1972 170亿(美元)1981 2090亿(美元)1978 1280亿(美元)1982 4620亿(美元)呈现出上述投资贷款走向的主要背景是A. 世界银行的使命发生了转变B. 欧美国家经济处于疲软状态C. 美苏冷战对中间地带的争夺D. 石油美元对金融体系的冲击6、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晚清(1840-1912)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晚清(1840-1912)](https://img.taocdn.com/s3/m/65a42c35f5335a8102d220db.png)
3.影响 (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 (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 2.过程 (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任务: 反封建和反侵略; 追求社会民主和民 族独立; 实现民族振兴和国 家富强;
五四运动(1919年)与中共成立(1921年)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概念阐释】中国近代史阶段划分
1.整体时间:
领导: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近代)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近代)](https://img.taocdn.com/s3/m/ce8ab20ee87101f69e3195dd.png)
美租界 德租界 俄租界 意租界 奥租界 比租界 公共租界
2 2 2 1 1 1 2
上海(1848—1863) 天津(1860—1902) 天津(1895—1917) 汉口(1895—1917) 汉口(1896—1925) 天津(1900—1924) 天津(1902—1945) 天津(1903—1917) 天津(1902—1931) 上海(1863—1945) 鼓浪屿(1902—1945)
上海租界示意图
天津租界示意图
汉口租界示意图
中国城市
2、基本为旧城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 封建统治中心城市:北京、西安、南京。
■ 地区中心城市:南通、无锡、自贡。
■ 相对衰败城市:运河沿岸的以及内地城市。 如:江苏的淮阴、上海的嘉定、湖北的襄樊
中国城市 三、城市发展的阶段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1、1840年-1895年 《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南京、厦门、宁波、
迅速。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以长春为政治中 心,沈阳为工业中心,大连为主要港口城市,使 东北城市得到发展。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5、1937年-1949年 以重庆为陪都,带动西南、西北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一、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下由租界发展而来的 大城市
上海、福州为通商口岸,英国霸占香港。
2、1895年-1914年 《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国在中国建厂,
城市、租界大发展时期,近代城市初具规模。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中国城市
3、1914年-1927年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近代城市 快速发展。 4、1927年-1937年 ■ 1927年,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南京、上海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8b314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c.png)
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急速的变革,从传统的封建社会到现代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动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变革等方面,探讨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
一、城市化的动力近代中国城市化的最初动力可以追溯到西方的殖民统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期,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的一些沿海城市成为殖民地和商业港口,这对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的浪潮也在西方国家带动了城市化进程,中国随之而来。
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推动了城市的快速扩张。
二、城市规划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在西方技术和经验引导下逐渐兴起。
以上海为例,20世纪初,上海开始实施国际化的城市规划,形成了以外滩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区域。
同时,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外国资本的涌入也对中国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些沿海港口城市成为了殖民统治和商贸中心。
三、城市建设近代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例如,北京的城市建设在清末时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清末民初时期,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开始从帝王的个人意志转向统一规划下的城市建设,具备了现代化城市的基本特征。
同时,一些大型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修建也推动了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
四、社会经济变革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不仅是城市化进程的结果,也是社会经济变革的产物。
在近代中国,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特别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工群体的迅速增长,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此外,近代中国的工业化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基础。
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过度集中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
此外,城市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总结而言,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转变过程。
城市化的动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变革等因素都对近代中国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375193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8.png)
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国城市在近代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小的城墙内的老城区,发展成拥有高楼大厦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规划是城市形态和风貌的设计和规划,早在几千年前的古时候,中国城市规划已经存在了。
不过在近代,城市规划开始大规模推行,也经历了很多变化。
第一阶段:开埠时期的城市规划19世纪初,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对于许多城市,为了应对口岸的开放和贸易的发展,这些城市的规划都开始受到影响。
这个时期的城市规划以南京、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开埠城市为代表。
这些城市规划实际上是外国人开发中国城市的成果,不再以中国古代的布局为主,而是采用了欧洲城市的格局,如马赛式、纽约式和巴黎式。
在这些城市规划中,广场、公园、机场、码头、公寓、商业街区以及铁路、轨道交通等设施都得到了解决。
这个阶段的中国城市规划,显著表现出外国设计及开发的影响,虽然有中国特色,但是多有消极面,例如城市布局杂乱,缺乏与生态环境的结合等。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后,城市规划又迎来了一次大波。
发展城市规划的原因是改善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增加城市的功能和提升生活质量水平。
在1950年代的城市规划中,国务院授权各省市分别制定了城市规划,还设立了新的城市规划机构。
首批编制的城市规划中,首都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等城市是重点。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使城市具有现代化特色,在经济上更加重要,在生活质量和环境上更加健康。
1949年后,政府也开始规划经济建设,农村重工业方针,为城市规划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们从欧美等国城市规划中汲取营养,改进了城市布局,越来越注重人们的生活质量,将绿色空间、开放空间、文化空间等国际经验运用到中国城市规划实践中。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城市规划的发展1980年代和1990年代是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城市规划,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具有历史意义。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向发达国家学习他们的城市规划等手段,加速了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a20844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4.png)
《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篇一一、引言西安,古称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城市空间结构在近代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旨在研究自1840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内,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通过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献、地图资料、城市规划文件等进行分析,揭示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二、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初步形成(1840-1911)在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安开始了其近代化进程。
此时的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传统的城市布局与现代的城市功能混合的形态。
一方面,以古城墙为中心的历史城区得以保存;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的商业区和工业区开始向城郊扩展。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受到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但仍然以传统的风水观念为主导。
三、民国时期西安城市空间的扩张与重组(1912-1937)进入民国时期,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革。
一方面,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新的工业区和商业区在城郊地区形成。
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如道路的拓宽、桥梁的建设等,为城市空间的扩张提供了基础。
此外,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开始受到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形态。
四、抗战时期西安城市空间的特殊变化(1937-1949)在抗战期间,由于战争的影响,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特殊的变化。
一方面,由于战争的需要,城市的军事设施和防空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另一方面,由于战争导致的难民潮,城市的居住空间发生了重组。
此外,由于战争对交通的影响,城市的交通网络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这一时期,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形态。
五、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特点与原因分析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城市空间形态;二是城市空间的扩张与重组;三是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7b71bc80f18583d0496459d2.png)
西部地区:抗日战争爆发后,沦陷区的政府机关、军 队、学校、工厂企业以及大批居民向西南、西北内迁,如 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以及集中了五六个流亡“省政 府”的陕西虢镇、交通枢纽宝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变化
(一)前近代时期的城乡关系 (二)近代城乡关系变动的趋势 (三)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与影响
非农业人口 (%)
29.5
蒙藏地区 (%)
61.8
总计(%) 46.8
衣着
6.8
15.9
6.7
10.7
房租
3.8
11.3
4.0
7.0
染料、灯光
10.4
7.3
12.1
9.1
杂项
19.2
36.0
15.4
26.4
2. 近代城乡关系对城乡发展的影响 (1)对城市: 畸形化的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变迁。 缺乏农村支持力量的城市化运动只能低速缓进。
1.中国城市化整体出现停滞甚至衰退
城市人口比重从12-15%下降到10.6%。很显然造成 城市化停滞乃至衰退的原因是战争。
2.局部地区的城市化出现较快地发展
东北地区:由于工业化的畸形发展,城市也出现畸形 发展。从城市总数来看,据伪满统计,1937年为299个, 1941年为312个,其中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1937年为8 个,1941年则达15个。从城市人口比重看,1937年为 17.5%,1941年则为22.5%。
(2)对农村
城市对农村发展变迁拉力的不足与区域间不平衡,导 致农村发展变迁的滞缓和区域间的不平衡。
对抗性的掠夺关系导致农村凋敝和破产,也使城市的 发展受到制约。
城市规模的扩大:民国以来,部分城市开始拆除城墙, 到20世纪20年代,在全国许多城市中兴起了一个以推倒旧城 墙,建设马路,拓宽城市建成区为主要内容的市政建设运动。
宁波的发展历程
![宁波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90a25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3.png)
宁波的发展历程宁波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宁波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800年的老宅文化时期,意味着这里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的居住活动。
在古代,宁波是一个重要的海运港口城市,是丝绸之路海上的重要枢纽。
自公元738年建县以来,宁波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城市。
宋代时期,宁波成为中国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与海外贸易频繁。
明代,宁波成为中国最大的海运出口城市之一,对外贸易更加发达。
近代以来,宁波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发展转折点。
在1842年的鸦片战争后,宁波沦为殖民势力的半殖民地。
到了20世纪初,宁波逐渐走出半殖民地状态,开始进行现代化的建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波迅速展开了社会主义建设。
在20世纪50年代,宁波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加快,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特别是在1984年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后,宁波经济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经济不断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宁波港成为中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并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
宁波还拥有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宁波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同时,宁波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宁波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和环境整治工作,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
宁波的城市景观得到极大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大幅提高。
总的来说,宁波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充满活力的城市。
它在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城市。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c482d4d51e79b8969022617.png)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宁波这一港口城市历代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宁波市百年来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状形成阶段、块状城市形态、一城两镇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T”型带状群组形态四个阶段。
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提出了港口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基于目前宁波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以提高港口优势为着眼点,对宁波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了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优化机制。
标签:港口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变发展宁波1 概述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在空间上的表征。
对于港口城市而言,河道、水源及港口运输作用对城市的交通、经济、空间形态形成重要影响。
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中起着主导作用。
以宁波这一典型的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港口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本文的宁波城市空间包括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构成的老城区(三江片)、镇海、北仑两区及新并入市区的鄞州区,结合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探求宁波城市空间发展的合理趋势,进而促进宁波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2 研究区概况宁波,全市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2010年)。
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地处东海之滨,1844年,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中的一员,由近代资本主义港口城市到现代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港口对宁波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宁波港已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
3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基于翔实的历史资料,由时间发展为主要脉络,以宁波港口历史作用的变化为主要考虑因素,总结出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历史演变。
随着宁波港口从内河港向河口港、海岸港的迁移,城市空间形态具体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如图2所示)即明清以前的点状形成阶段、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1985年镇海县的撤销,宁波空间发展成一城两镇(一城——老城区,二镇——镇海区、北仑区)的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9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
杭州城市发展研究总结(合集5篇)
![杭州城市发展研究总结(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2338d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5.png)
杭州城市发展研究总结第1篇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文化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
美国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将“文化贮存、文化传播和交流、文化创造和发展”称为“城市的三项最基本功能”,强调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帕克预测2 1世纪将迎接“城市文化时代”,认为未来的城市必须具备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及文化艺术等综合素质和实力,才能有效发挥城市的功能。
英国城市学家P.霍尔提出,能够成为特定的时期人类文明建设灯塔的窗口城市,都是世界文化城市,它们都有自己的文脉、自己文化的根,但同时又都是开放度很高的国际化文化城市。
它们既能吸收世界上各种优秀文化,又能让自己的文化精华为世界所了解、接受、喜爱。
美国著名城市文化研究权威沙朗•佐京认为,城市不仅给创新的理念提供了交流的社会空间,还作为文化创意中心吸引着投资和旅游者。
同时,文化也是控制城市的一种有力的手段。
凯文•林奇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体现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单位己不是企业,而是城市。
因为城市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最集中表现,是多元文化集聚与融合的空间,城市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建筑文化、市民文化、文化设施、民族文化、生态文化、时尚文化、产业文化、文化名人九个方面的元素。
国内学者刘士林认为,20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经历了政治城市、经济城市与文化城市三种城市化模式。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城市文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文化城市”必将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更高目标与创新模式。
付宝华指出,一个城市没有主题文化,就会产生特色危机,千城一面,遭到批判,就无法实现世界名牌城市的目标,他构建了系统的城市主题文化理论体系和城市主题文化发展战略规划设计模式。
饶会林认为,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快慢、管理优劣的最后决定性因素,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是互相作用、决定城市发展的三要素,提升城市文化与发展城市经济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发展比较研究(1840—1927)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近代保定天津城市发展比较研究(1840—1927)](https://img.taocdn.com/s3/m/495f09d3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5.png)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内容摘要近代是中国社会)r始转型的历史时期,其发展的主题就是现代化,城市是中国现代化的载体,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体现最为鲜明的地方。
保定和天津在中国城市体系中都具有典型意义,作为当前中国诸多城市中一个普通的大城市,历史上的保定是古代中国崛起的政治中心城市、是近代以来走向相对衰落的传统内陆城市。
作为当前中国非同一般的超大城市和直辖市,历史上的天津是古代中国兴起较晚的普通城市,是近代以来迅速崛起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沿海开埠城市。
但迄今还缺少对这样的两个城市进行比较研究的学术成果,从这一方面说,本论文对保定和天津的比较研究正是进行了这样的理论创新的尝试,保定和天津城市现代化的历程也许可以代表中国近代两种不同类型城市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
论文分古代、近代初期、清术民初三个时段主要从空间演变的角度对保定和天津的城市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
近代城市是古代城市的延续,故笔者首先比较了古代的保定和天津,其历史起源和城市的空问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其次,城市的空间演变和城市历史地位的变更互为表罩,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地位的变化必然引起包括城市空间演变在内的诸多变化,而城市空间的演变则反映着城市的历史地位,笔者以保定和天津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变化为线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
其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是城市近代化的物质体现,笔者以此为主线比较了保定和天津包括城池、衙署、寺庙、等建筑及工业发展、金融机构、商业发展、文化教育、市政建设、交通邮政等在内的各个方面与城市空间的扩展与重构的关系。
城市空间演变包括外部空间的扩展(即城市化)和内部空间重构(即近代化)两个方面。
其四,由于历史上的保定和天津同为直隶省的重要城市,二者往往具有一些共同的发展契机和衰变动因。
通过比较研究,笔者认为从古代至近代保定和天津都经历了一个现代化的过程,这其中所反映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或许对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历程具有一定的诠释作用和启示意义。
近代宁波的发展历程
![近代宁波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4e03a0f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3.png)
近代宁波的发展历程
近代宁波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清朝末年至民国初期 (1842年-1949年)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并割让宁波给英国,但后来又返还给清朝政府。
此期间,宁波开城并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与其他国家开展了贸易。
随着外来投资的增加,宁波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并逐渐成为了吴越文化的中心。
第二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 (1949年-1978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波开始进行国有企业的全面改革。
政府实行了土地改革,并对农民实行了耕地私有化的政策。
此时期,宁波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提高,并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系。
此外,政府还鼓励了工业化的发展,宁波港逐渐成为重要的出口通道,对外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至今)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宁波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政府引进了大量外资,并推动了宁波港的现代化建设,使其成为世界上较大的港口之一。
此外,宁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人才。
宁波还通过建设经济特区和自贸区,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如今,宁波已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发展仍在不断推进。
中国近现代城市化的历史和影响研究
![中国近现代城市化的历史和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a92756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7.png)
中国近现代城市化的历史和影响研究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城市化始发于以出口大米为主的传统农业社会和世界贸易中介作用的沿海城市,而在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并加速到了20世纪30年代。
城市化的进程本着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新的城市形态和城市文化。
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中国的城市化却在很长时间内被忽视和忽略,直到20世纪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蓬勃发展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近现代城市化的历史近代城市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
在此之前,中国的城市规模和城市属性因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而非常不同,有些城市可能是商业城市或者依附于宗教或行业的城市。
在1840年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的贸易开始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开始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城市社会。
世界市场需求依然很小,城镇之间的交流因炎黄桥的建立而发生了改变。
因此大多数城市仍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二、中国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在中国的影响不仅仅是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它更加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在人口和土地利用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积极促进新型的城市文化、城市形态和城市管理模式的形成。
同时,城市化还通过改善了城市交通、物流和电子商务配套设施,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效率的提升,这是城市化决策背后深入的经济内在逻辑。
当今国际社会也在重视城市化带给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城市发展的决策与城市规划的制定也在更多得考虑公众的利益,发掘城市潜力与调整城市体系结构也变得更为重要。
三、结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由中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末推动的,中国城市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是世界上最快的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城市化的发展也将连续提高。
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将受到全球层面的影响,其发展道路也将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和多元化。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https://img.taocdn.com/s3/m/8800cefe770bf78a6529542c.png)
■ 封建统治中心城市:北京、西安、南京。 ■ 地区中心城市:南通、无锡、自贡。 ■ 相对衰败城市:运河沿岸的以及内地城市。 如:江苏的淮阴、上海的嘉定、湖北的襄樊
中国城市 三、城市发展的阶段
1、1840年-1895年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南京、厦门、宁波、 上海、福州为通商口岸,英国霸占香港。 2、1895年-1914年 《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国在中国建厂, 城市、租界大发展时期,近代城市初具规模。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2 、工业发展与工业区分布
上海迅速发展的原因:工业的迅速增加与高度集中 ■ 工厂住宅混杂在一起。 ■ 工业分布的盲目性造成市内交通运输的严重不合 理。
中国城市
3 、对外交通 对外交通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占港口贸易总额的一半以 上,航道阻塞,港口码头相对集中但分布混乱,港口 与铁路交通不相连。
中国城市
3、1914年-1927年 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近代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快速发展。 4、1927年-1937年 ■ 1927年,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南京、上海发展 迅速。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以长春为政治中 心,沈阳为工业中心,大连为主要港口城市,使 东北城市得到发展。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此外,由租界发展而来大城市还有天津、武汉 等城市。(P278) 。(P278) 。(P278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二、帝国主义独占的新建城市
青岛、 大连、 哈尔滨 青岛、 大连、
中国城市
1、共同特点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 规划意图反映了殖民者的利益,民族矛盾尖锐。 ■ 规划相对合理,一些方面达到好的效果。 ■ 规划设计思想和建筑风格都是本国经验的照搬,甚 至有些在本国都无法实现的也拿到中国实施,城市体 现的是西方古典主义和早期资本主义特征。 ■ 城市面貌体现明显的殖民主义色彩。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
![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https://img.taocdn.com/s3/m/aceee26a5acfa1c7aa00ccb3.png)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1、林则徐虎门销烟(A)(1839年6月)(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2、中英《南京条约》(A)、鸦片战争的影响(C)(1)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具体见复指29页四点)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A)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A)(1860年10月,英法联军)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及影响(B)(1)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②赔款——2亿两白银;③开放通商口岸;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
(3)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左宗棠收复新疆(A)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及其地位和作用(C)(1)目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以奕诉为代表。
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3)洋务派的主要活动: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如创办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②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
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4)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杭州现代发展历程
![杭州现代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6c6a42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e.png)
杭州现代发展历程杭州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杭州也经历了一场现代化的发展变革。
改革开放初期,杭州作为江南的重要经济中心城市,也受益于改革政策的推动。
1980年代,杭州开始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当时,杭州的经济主要以轻工业和纺织业为主,汽车、电子、化工、食品等产业也开始发展起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杭州的企业纷纷改制、重组,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并且,政府也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引进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动了杭州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1990年代,随着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杭州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特别是在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推动了杭州的经济发展。
当时,杭州的旅游业也开始快速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经过多年的发展,杭州已经成为一个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近年来,杭州的现代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16年,杭州成功举办了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成为全球瞩目的城市。
此次峰会进一步提升了杭州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让杭州成为一个吸引国内外投资和人才的城市。
此外,杭州还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杭州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杭州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科技创新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和发展环境。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城市的生活质量和人民的幸福感。
在杭州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
同时,杭州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创新企业和高技能人才的支持,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宁波近现代史
![宁波近现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e87db6e9551810a6f5248672.png)
一
位出自宁波的空军战士,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击落
日寇飞机多架,多次获得战功,但他的历史功绩在家乡宁波却 鲜为人知。昨天,他的亲属向市档案馆捐赠了他的生前照片和 资料。 据了解,这名抗日英雄叫周训典,出生地在大沙泥街,小 学和中学先后在翰香小学和宁波中学读书,19岁考入中国空军 航空机械学校。20岁考入“第十五期航校留美军官班”。抗日 战争时期,在空战中击落日机两架,击毁地面日机40架,军车 23辆。因战绩卓著,共获得各类奖章、勋章13枚,特别是曾 获得以美国总统罗斯福名义授予他的飞行十字奖章。解放后曾 担任天津民航高级航校飞行训练处教研室主任等职务。由于周 训典少小离家,所以他的英雄事迹在家乡鲜为人知。直到 2004年,市档案馆管理员林爱在整理档案资料时,才发现了 一份1946年2月21日《宁波日报》刊登的周训典英雄事迹。这 篇报道以《宁波空军英雄周训典》为标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 周训典与日寇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周训典的亲属知道后非常 激动,决心把英雄生前的事迹收集整理写成书稿传诸后代。他 们自筹资金,寻访了周训典生前的同事战友,包括很多在美国、 加拿大的老战友。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于今年5月写成了 《抗日空军英雄周训典》一书,并于今年7月公开出版。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周训典远在天津和石家 庄的亲属带着刚刚出版的《抗日空军英雄周训典》和其他资料
李
敏,1923年12月生,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镇海人。为生
李
敏
活所迫,李敏12岁时就到一家日本人开的纱厂当童工。两 年半苦难的童工生活,铸就了她坚强、刚毅的性格。 1941年,17岁的李敏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抗日救国 斗争中去。1942年8月,李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党 组织派到鄞西樟水区启明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抗日斗争 。樟水是党在鄞西与敌、伪、顽势力斗争的一个焦点,情况 十分复杂。 1943年春,年仅20岁的李敏担任中共樟水区委书记, 奔走在樟水两岸,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斗争。这年秋 天,国民党顽固派向浙东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浙东游击纵 队主力进行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不久,李敏调任鄞江区书 记,带领武装小分队就地坚持斗争。 1944年2月21日,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偷袭鄞江后 隆,李敏不幸被捕。敌人用尽一切伎俩,也没能从她身上得 到任何口供。恼羞成怒的敌人把她绑在木桩上,威逼她说出 全区有多少抗日武装。李敏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杀就杀, 要刺就刺,要我说出来办不到!杀了我一个,会有千千万万 个站出来1敌人用刺刀向她身上一刀一刀地刺去,殷红的鲜 血洒满一地。李敏宁死不屈。李敏牺牲后,人们纷纷传颂她 的英勇事迹,赞誉她是“浙东刘胡兰”。
宁波历史地理发展变迁的调查报告
![宁波历史地理发展变迁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1ce78b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46.png)
宁波历史地理发展变迁的调查报告宁波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夏时,宁波所在地区称为鄞。
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始建句章城。
秦朝时,宁波属会稽郡,下辖鄞、鄮、句章3县。
六朝时,佛教传入宁波,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唐朝,称宁波为明州,市域范围逐渐形成,与当代宁波城市格局相近的城市规格也在那时形成。
同时,宁波依赖地理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埠港口,与日本、高丽均有非常频繁的贸易往来。
五代时,宁波属吴越国。
吴越王钱镠的富民政策发展了宁波的经济。
宋代,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大学者使得宁波开始确立“耕读传家、商儒并生”的传统,本土的四明学派开始出现。
人口的南迁使得宁波的农业生产和文化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达使得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
元代,宁波已经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全国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
明代,倭寇的进犯和海禁政策使得宁波的航运开始衰败,而宁波商帮也在此时作为重要的商业力量在中国出现。
清代,宁波出现了全国闻名的著名学派浙东史学,与西方的交流也日渐频繁。
鸦片战争后,1844年,宁波开埠。
外资的进入使得宁波本土经济受到重创。
此时,宁波商帮开始转变为近代商人并将新兴的上海作为主要活动地点,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和上海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华民国时期,宁波经历战乱,经济发展起伏很大。
1、远古文明宁波所辖地域拥有中国江南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至6500年)。
河姆渡出土了大量的栽培稻谷、耕作农具、干栏式建筑遗存和家养牲畜遗骨以及原始宗教用品。
这些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宁波所在的宁绍平原东部已经有人类活动,并且文明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左右发生的卷转虫海侵使得河姆渡人一部分迁移到琉球和中南半岛等地区,另一部分人则进入地势较高的会稽山、四明山等地区。
奉化发现的名山后遗址证明,河姆渡文化之后,在苏南、浙北地区形成的良渚文化开始影响宁绍平原,形成“良渚文化名山后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杭州、宁波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及其比较研究(1840~
1937年)
宁波、杭州属中国近代边缘城市,其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虽明显滞后于上海、天津等近代主流城市,但作为浙江省内较早开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地区,在浙江省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反映了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一个侧面。
论文以1840~1937年宁波、杭州为研究对象,从其影响因素、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等方面展开研究。
在调研及相关史料梳理的基础上,定义1927年之前为近代杭州、宁波城市发展的前期,1927年之后为近代杭州、宁波城市发展的后期。
论文梳理了杭州、宁波近代前期(1927年之前)城市建设发展的
各类影响因素以及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发展概况,梳理了近代前期宁波、杭州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的发展脉络。
宁波、杭州近代前期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以“异”(差异性)为主导性特征,这种“异”即体现为宁波的“先发被动”与杭州的“后发主动”。
宁波近代开埠较早,其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是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以及江北外人居留地的开辟而被动开启的,因此是“先发的”和“被动的”。
杭州开埠较晚,其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的起步较晚,由中国政府所主导,是中国主动学习西方现代城市建
设理念的产物,因此是“后发的”和“主动的”,1920年代,杭州逐步实现对宁波的超越。
论文梳理了杭州、宁波近代后期(1927年之后)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整
体框架,对浙江省级及杭州、宁波市级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展开研究,包括现代城市建设管理机构的建立、现代城市建设管理法规的颁布及现代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形成等,此外梳理了近代后期宁波、杭州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的发展脉络。
宁波、杭州在近代后期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中“异”(差异性)“同”(相似性)并存。
“同”即是指近代后期宁波、杭州具有较为统一的行政体系架构及城市建设管理制度架构,与此同时还具有较为相似的各类影响因素;“异”则是指杭州自1920年代赶超宁波之后,至1930年代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领先于宁波。
论文对近代前期、后期宁波、杭州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进行了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近代前期宁波、杭州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均是效仿主流城市现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产物;2.近代后期宁波、杭州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均是效仿主流城市南京、上海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产物,且在发展程度上均滞后于同时期的南京、上海;
3.近代后期杭州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相对更接近于上海,宁波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则远远滞后于上海、杭州,与杭州形成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