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地理分异规律-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 2014年7月1日,一名骑行爱好者从北京出发,骑行至新疆吐鲁番,途中发现景观类型由出发时的森林变化为草原,后又变化为戈壁、荒漠。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无规律性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独特性【答案】C【解析】从北京到新疆,从东向西是经度地带性变化,即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选C正确。
【2】与这种变化相似的是( )A.从新加坡到北京的变化B.从莫斯科到共青城(俄罗斯东部城市)的变化C.从成都到拉萨的变化D.从伦敦到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变化【答案】D【解析】从新加坡到北京是纬度地带性,A错;从莫斯科到共青城,虽然东西方向变化,但大部分地区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域变化不明显,B错;从成都到拉萨,是从平原向高原变化,不是经度地带性,C错;从伦敦到阿斯塔纳,是从沿海到内地的变化,经度地带性明显。
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
2.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图示植被覆盖度经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最主要是:A.热量B.水分C.海拔D.光照【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该省区跨过的经度从100°E向东一直到125°E,东西距离大,东部地区植被覆盖度大,水分条件好,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度低,水分条件差,经度地带性明显,因而图示植被覆盖度经度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最主要是水分条件。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需明确所谓经度地带性也就是干湿度带性,由于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作用,水分梯度表现为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导致植被或生态系统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成带而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更替的分布规律。
可见,影响植被覆盖度经度地带性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影响。
3.下列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喜玛拉雅山南坡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横断山区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答案】C【解析】下列分异规律: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看到从北京到九龙植被明显的变化,为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为基础。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4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高频考点4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4·北京人大附中模拟]气候改变会引起垂直自然带的移动,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约4 800年前至今的垂直带谱改变状况。
据探讨表明,此山地气候变暖干,自然带上移,基带面积扩大,气候变冷湿则相反。
据此完成1~2题。
1.阶段Ⅲ为该山垂直带谱现状,据此推断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 B.秦岭山脉C.太行山脉 D.冈底斯山脉2.据图推想( )①受热量条件影响,自然带呈现从5到1的垂直分异②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针叶林分布范围广③阶段Ⅰ,气候较阶段Ⅲ暖干,荒漠草原面积较小④阶段Ⅱ,气候较阶段Ⅲ冷湿,荒漠面积较大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2024·山东淄博市模拟]下图示意新疆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面积随高程改变的累积百分比。
据此完成3~4题。
3.天山北翼中段森林集中分布的高程约为( )A.1 300米以下 B.1 300~1 600米C.1 600~2 700米 D.2 700米以上4.影响天山北翼中段森林下限、上限高度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水分、热量 B.水分、坡度C.光照、风力 D.热量、土壤生物量是指一个有机体或群落在肯定时间内积累的有机质总量,其在生物器官(干、枝、根、叶、皮)的安排比例与器官功能强弱有明显关系。
一般而言,根系从土壤中获得的水分和养分首先供应树枝生长,水分多少影响着树枝生物量的占比。
下图为“天山雪岭云杉个体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占比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水分条件最好的垂直范围是( )A.1 500~1 800 m B.1 800~2 100 mC.2 100~2 400 m D.2 400~2 800 m6.影响干、皮生物量占比在图示垂直范围内改变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光照 D.风向7.根、叶生物量占比随着海拔的上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根、叶生物量占比在高海拔处增大的缘由是( )A.大风和降水少 B.土层厚和光照强C.低温柔光照强 D.低温柔病虫害[2024·福建福州市模拟]某校中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开展野外研学活动。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7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是以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①→②→③→④ B:③→⑤→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答案】(1)从赤道向两级热量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或者纬度位置不同)(2)A 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解析】(1)读图,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反映的是从赤道向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多少不均,随着热量的变化,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A ,从①→②→③→④的景观变化。
山地的垂直变化特点,地势或者海拨越高气温越低,与从赤道向两极变化一致。
【考点】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变化基础及形成的原因。
2.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答案】B【解析】从A到B,自然带呈南北方向有规律的变化,表示纬度地带性。
【2】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变化B.水分变化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答案】B【解析】从C到D,自然带呈东西方向有规律的变化,表示干湿度地带性,以水分条件为基础。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3.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A.52º~62ºN B.50ºN~54ºNC.52ºN~58ºN D.62ºN~68ºN【答案】C【解析】图中针叶林带在水平方向上分布在距42°N的1100km至1800km的范围内,经线圈为地球上的大圆,所以1°对应的水平距离为110km,那么1100km的距离跨10°,1800km的距离约跨16°,因此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为52ºN~58ºN。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人教版-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2)(含解析)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2023·湖南郴州模拟)下图示意某区域自然地带分布,自然地带Ⅲ东、西部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差异较大,大西洋是该区域的主要水汽源地。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自然地带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太阳辐射C.地形.土壤2.导致图示自然地带Ⅱ向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太阳辐射C.地形.土壤3.导致①②区域景观、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太阳辐射C.地形.土壤(2024·山东青岛期末)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包括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海拔1000~2000米,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自然景观多样,自然地带分异明显。
下图为“黄土高原自然地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甲、乙、丙、丁自然地带分别是()A.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温带森林草原带温带草原带B.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森林带温带森林草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荒漠带5.图示自然地带的更替,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6.图示自然地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福建武夷山丹霞地貌发育,该地貌景观主要特点是:平顶山体,相互分离,四壁陡立,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较小,植物种类和数量呈现出山麓和山顶较多、山腰较少的“哑铃式”分布格局。
读“丹霞地貌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丹霞地貌演化的时间顺序是()A.a-b-c-d-e-fB.b-c-d-a-e-fC.c-b-d-a-e-fD.c-b-d-a-f-e8.下列关于武夷山植被呈“哑铃式”分布格局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山顶平缓光照强,土壤保水性差B.山腰石壁陡峭,热量条件欠稳定C.山麓土壤肥沃,水分充足D.相对高度造成植被差异读“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多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垂直自然带最复杂、最典型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高纬地区D.沿海地区【答案】A【解析】影响垂直自然带的因素有山地海拔和纬度。
海拔越高、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
所以若山体的高度大体相同,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故A正确。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答案】B【解析】中纬度海陆位置差异大,由沿海到内陆水分差异大,所以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
故选B。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3.“≥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大约是4500℃)。
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答案】B【解析】甲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由赤道向两极分异,乙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为由沿海向内陆分异,两图中没有反映海拨高度的变化,所以A和D两项错了。
故选B。
【2】某地水热状况与B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答案】B【解析】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气候具有高温多雨的特征,即该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故选B。
【考点】地域分异规律。
4.读下图,完成小题。
【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A.经度地带性规律B.纬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答案】B【解析】箭头a方向指示的是自然带南北方向上的变化,热量条件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属于纬度地带性规律。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从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小题。
【1】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B.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答案】B【解析】图甲总体为沿经线变化的纬度地带性规律,A正常情况下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但由于山地影响,这里气温较低,形成了苔原带,属于非地带性。
【2】在图乙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答案】C【解析】按照正常规律,D处为温带荒漠或半荒漠,这里却形成了温带草原,因为E地势较高,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分条件比两侧好。
【考点】该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下图为云南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信息反映出A.木本物种丰富度在2900m左右最低B.2600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C.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上升D.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答案】B【解析】读图可以看出:木本物种丰富度在3300m左右最低,故答案A 错误,2600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故答案选B,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增加先上升后降低,2500m处又上升,后又随海拔高度上升下降,故答案C错误,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故答案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结合下图,完成小题。
【1】关于A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叙述正确的有 ()。
①都有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南北坡差异不大②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原因是南坡热量比北坡丰富③南坡垂直自然带数目多,是因为南坡降水比北坡丰富④山麓自然带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南、北坡热量差异明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由A山地基带南北坡的差异及地理位置可知,该山是我国的秦岭。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域分异规律

三年高考地理(山东卷21-23)真题知识点汇编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共6小题)如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据此完成5~6题。
1.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A.草原Ⅱ、草原Ⅰ、草原ⅢB.草原Ⅱ、草原Ⅲ、草原ⅠC.草原Ⅲ、草原Ⅰ、草原ⅡD.草原Ⅲ、草原Ⅱ、草原Ⅰ2.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东南季风B.局地环流C.山地坡度D.土壤肥力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始热带雨林之一。
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
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如图)。
据此完成3~4小题。
3.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4.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①灌丛草地②草甸沼泽③落叶阔叶林④常绿硬叶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5.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完成下面小题。
6.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三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之地域分异规律(山东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如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不同。
2021届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训练: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选择题专题训练: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因此常被 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 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
某研究小组在对该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如 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高山濯丛华利港山施明亮叶时林芾山地捐钟叶林惜山地斜闺混交林市山胞常叫小叶林带山胞常绿一落叶碣叫混交林带理温嘴落叶/叶林锵暧温带落叶博叶林带(含常绿成分 亚妁带常浊落埋阔时混交林市 亚热带常燥同叶林带房间苗度 泰玲-大巴山山区部分山地野在带港1. 下列山地按照自南向北顺序排列的是A. 米仓山、三峡大老岭、草链岭、太白山B. 太白山、草链岭、三峡大老岭、米仓山C. 草链岭、太白山、米仓山、三峡大老岭D. 三峡大老岭、米仓山、太白山、草链岭2. 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A. 海拔基本相同B. 坡面环境差异小C. 坡度差异不大D. 坡面相互影响小 为研究山区人地关系,专家组以我国西南M 山为样本开展研究。
乂山是一座死火山,山地面积约1.5km2, 只有一个峰顶。
以经过峰顶的纬线为界,将山地划分为南坡和北坡,对比其地理要素的数量关系。
下图表 示M 山南坡和北坡部分地理要素的数量关系,各要素数值以北坡为1,柱状图为南坡相应要素的比值, 图中土层不包括稻田数据。
据此完成3〜5题。
0口心心0。
0 00 D u D D 作廿u O 0505^505 4 3 3 m 2 1 I 器更3. M 山南坡与北坡比值相差最大的地理要素是A.区域面积B.稻田面积C.茶园比重D.人口密度4. M 山南坡土层厚度大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A.坡度更大B.坡度更小C.降水更多D.降水更少5. M 山南坡与北坡针叶林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海陆C.坡向D.坡度在一些较封闭的河谷中,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由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递变规律,这种现象被称为倒 置的垂直地带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域分异规律仅指水平方向上的变化B.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不受纬度影响C. 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由海陆位置决定D. 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在高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2、以下哪个现象最能体现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A. 撒哈拉沙漠的干旱景观A. 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丰富物种C. 喜马拉雅山脉从山脚到山顶植被类型的变化D. 北极圈内苔原生态系统的分布3、题干:以下哪项描述不符合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 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D. 河流多为内流河,径流量小4、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A.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 从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D. 从湿润向干旱的地域分异5、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质等要素组成,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范畴?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6、在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中,从赤道向两极,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等。
下列描述不符合这一规律的是:A、从南回归线附近向南至南极洲,自然带依次是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冰原带。
B、从北回归线附近向北至北极圈,自然带依次是热带沙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
C、假设某地理区域,从南回归线向北跨越纬度带依次经历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D、如果某地跨越热带和温带之间,其自然带在温带可能会具有落叶阔叶林的特征,而在热带则是热带雨林带。
7、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以经度方向分异明显B. 受纬度分布的影响,自然带以纬度方向分异为特征C. 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自然带以水分条件分异为特征D. 在同一自然带内,自然条件差异小,差异显著8、下列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高山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受海陆分布影响最大B. 河流梯度的变化造成流域内水分条件的地域分异C. 温度是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纬度分异的主要因素D. 海陆因素是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经度分异的主要因素9、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高考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人教版-陆地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含解析)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性分异规律[2020·全国Ⅱ卷]如下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
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
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
据此完成1~3题。
1.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①距水汽源地远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③地势南高北低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A.苔原带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D.草原带3.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A.沼泽分布少B.太阳辐射强C.河流向北流D.远离北冰洋[2024·江苏苏州模拟]下图为我国40°N~45°N植被水平分布与降水、土壤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按照图中植被分布规律,甲地植被类型为()A.落叶阔叶林B.针叶林C.荒漠D.草原5.导致该区域植被呈东西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地形C.水分D.土壤6.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是()A.棕漠土B.灰漠土C.栗钙土D.黑钙土1~3.解析:第1题,读图中信息可知,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主要位于西风带内,两地的水汽主要是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
由于西西伯利亚平原距大西洋较远,且有南北走向的乌拉尔山脉阻挡,所以西西伯利亚平原大部分降水较东欧平原少,故D正确。
第2题,由于乌拉尔山脉两侧的降水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其两侧的景观、物种均会受水分条件的影响,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比之下,两侧差异较小的自然带应是受热量条件影响大、受水分条件影响小的苔原带,故A正确。
第3题,读题中信息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所以导致南部较干的原因不是降水,而是由于南部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较高,蒸发较强,故B正确。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所示的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答案】C【解析】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答案选C。
【考点】该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2.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这种更替反映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差异是以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分)(3)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近似于__________(A:②→③→④;B:③→⑤→⑥,填A或B)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答案】(1)热量由于纬度位置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导致热量不同,使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的更替。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由于海陆位置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
(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同)(3)A 由于海拔高度不同,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使得自然带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解析】第(1)题,沿①一②一③一④方向自赤道向两极自然带递变,属于自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其根本原因在于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的分布差异。
第(2)题,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反映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差异为基础;产生的原因是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因而受海洋水汽的影响程度不同。
新教材高中地理微专题14地方性分异规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微专题14 地方性分异规律[2023·山东济南期中]某科考队于11月份考察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荒漠广布,河流却以外流河为主。
科考队员遇到当地牧民赶着牲畜游牧,并得知他们每年在大西洋沿岸与安第斯山草场之间定期迁徙。
下图为“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地区图”。
据此完成1~2题。
1.巴塔哥尼亚荒漠广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C.地形 D.海陆位置2.当地游牧民特维尔切人定期迁徙的时间和方向,最可能的是( )①大约11月份,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②大约11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③大约5月份,由大西洋沿岸迁徙到安第斯山地④大约5月份,由安第斯山地迁徙到大西洋沿岸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白河是黄河源区的一级支流,该河蜿蜒曲折,河湾迁移较频繁,基本无人为干扰。
读白河某弯曲河段自然景观示意图,完成3~4题。
3.影响白河凸岸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土质 D.地形4.推测河湾迁移过程中凸岸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为( )A.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B.灌木植被→草本植被→湿生植被C.草本植被→灌木植被→湿生植被D.灌木植被→湿生植被→草本植被[2023·湘豫名校期中联考]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呈南北走向,主峰海拔为5~6题。
5.贺兰山东坡水热组合最好的海拔约在( )A.1 500米 B.2 000米C.2 500米 D.3 000米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分布范围最可能扩大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草原带B.落叶阔叶林带C.云杉林带D.亚高山草甸、草原带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着乔木—灌木—草甸。
地处横断山区金沙江畔的东西两岸部分植被呈逆向更替分布的情况,即谷底生长低矮灌木,山坡生长高大乔木,有的地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为金沙江(28°N)东西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分布。
《第二篇 地域分异规律》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高中三年级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篇地域分异规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地理区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A、纬度地带性B、海陆位置差异C、山体高度层次D、文化区域特点2、下列关于地理区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中纬度地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由于热量变化而引起的B、山体高度层次的地域分异体现了热量和水分的共同作用C、经度地带性分异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D、人为地带性分异是自然地理分异规律的反作用3、从气候条件来看,下列气候类型中可能成为水果专门化种植区域的是: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地中海气候4、下列关于地中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全年温和多雨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无明显干湿季5、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A. 植被类型的更替B. 土壤性质的变化C. 河流流向的变化D. 岩石类型的不同6、下列关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山地垂直带谱与山地所处的纬度无关B. 同一山地,南坡比北坡的相同自然带分布高度要低C.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D. 海拔越高,自然带的数量越多7、在自然地理环境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A.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 由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D. 由山地垂直带的地域分异8、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导致经度地带性差异的主要因素?A. 气候B. 土壤C. 生物D. 海陆分布9、9月23日前后,北半球各地均会出现()现象。
A. 昼夜平分B. 昼短夜长C. 昼长夜短D. 极昼 10、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部地区气候相对温和,主要原因是()。
A. 洋流影响B. 地形影响C. 距海远近不同D. 纬度位置11、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气候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人类活动D、地形起伏12、在下列哪个纬度范围内,东西方向上的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差异最大?A、30°~40°NB、40°~50°NC、50°~60°ND、60°~70°N13、关于雪线高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经典题型一、选择题[2024·陕西安康阶段练习]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较为脆弱,区域植被带谱发育典型、独特性强、地带性分异明显。
如图示意青藏高原地区及其周边植被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图示X代表的自然带最可能是()A.森林B.冰川C.草原D.沼泽答案:C解析:从图中东南到西北一线可以看出,按照植被演替渐变的规律推测,植被带应该依次为森林、灌丛与草甸、草原、荒漠,故X为草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影响图示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光照D.土壤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降水渐少,生物量渐少,故自然带分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A正确;热量、光照、土壤对该区植被分异有影响,但非主要因素,B、C、D错误。
故选A。
3.关于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秋季落叶多B.乙处人类活动多C.乙处季风更显著D.甲处生物量较大答案:D解析:甲、乙两处同为森林景观,但甲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森林为热带季雨林,乙位于青藏高原东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甲生物量更大,D正确;甲处植被四季都有落叶,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落叶最多,A错误;乙处为我国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人类活动少,B错误;甲、乙两处都以西南季风影响为主,但甲处距海洋更近,受西南季风影响更明显,C错误。
故选D。
[2024·辽宁葫芦岛联考]伊犁河谷位于我国天山山脉西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
由于地形、海拔的差异,该地区内水热分布不均,植被带呈垂直分布。
伊犁河谷畜牧业发达,四季游牧。
如图示意伊犁河谷南坡植被带的垂直分布。
据此完成4~5题。
4.伊犁河谷南坡山麓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高海拔地区,主要是因为()A.植被稀疏B.牧民放牧C.降水量大D.作物消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及植物景观照片,完成下列小题。
【1】对自然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湿度减少B.沿X方向热量减少C.沿Y方向湿度增加D.沿Y方向热量增加【答案】B【解析】影响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有水分、热量和地形,结合题意,该图表示北半球,则X代表纬度变化,Y代表自然带分布高度变化,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温度和湿度都减小,所以选B项。
【2】照片显示的植物常见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图示植物为典型的板状根,存在于地位的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图中四点只有①符合,故选A项。
【考点】自然带分布规律;不同气候对应植被2.下列陆地环境中,属于以热量为基础的全球尺度的分异是()A.青藏高原的高山植物区B.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C.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答案】C【解析】高山植物区是以水热为基础;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是受水源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现象;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表现出从沿海往内陆方向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秦岭一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是因南北热量差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故选C。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读下图,“某地降水量和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1】该地所在半球及其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B.南半球、地中海气候C.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D.南半球、温带季风气候【答案】B【解析】读图,该地7月份气温最低,是最冷月,说明位于南半球。
气温低时降水量大,气温高时降水少,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所以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
B对。
A、C、D错。
【2】该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于()A.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B.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C.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D.北纬30°—40°大陆西岸【答案】A【解析】结合前面分析,该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A对。
2021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地域分异规律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域分异规律一、我爱做选择1.北纬40°-60°的亚欧大陆地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非地带性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2.下图是东非高原某地景观图,高大粗壮的猴面包树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
完成下题。
猴面包树反映当地具有的环境特征是A.全年干旱少雨B.夏季炎热干燥C.干季湿季分明D.终年高温多雨3.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的海滩植物,种子可随海浪传播,其根茎密集粗壮发达,固碳固氮,耐盐耐淹、抗风浪,能够促进泥沙沉降和淤积。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崇明东滩等地互花米草开始引进种植,并在沿海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
其产生的主要影响有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滩涂大量减少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④提高滩涂养殖能力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在理想大陆和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中,影响赤道沿线自然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距海远近B.沿岸洋流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5.由于全球变暖,格陵兰岛西南部的一条河流河口三角洲的面积在逐年增长,且速度越来越快。
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地方性C.整体性D.普遍性6.2019年9月,持续数日的亚马孙森林大火引发各国的关注,“地球之肺”的损毁必将加速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量珍稀物种消失,甚至带来更多的灾害。
这一现象表明自然环境具有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7.下图为某山脉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山麓自然带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8.下图为我国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影响东西两坡自然带谱数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海拔C.坡度D.相对高度9.2020年2月13日澳大利亚燃烧了4个多月的森林大火被扑灭了,大火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A.森林覆盖率降低B.生物多样性骤减C.土壤肥力快速下降D.污染大气10.“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年降水量不多,因为蒸发弱地面比较潮湿,沼泽广布,这里的大片森林是世界上重要的用材林。
新高考新教材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含答案)

新高考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2023·广东模拟预测)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其东部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西部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从东到西依次分布着疏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
下图示意浑善达克沙地2018—2020年夏季不同降水分区中不同植被类型占比。
据此完成1~3题。
1.随着降水量增多,不同植被类型占比中( )A.灌木逐渐增加B.多年生草本减少C.乔木逐渐减少D.一年生草本减少2.浑善达克沙地西部地区植物根系的特点最可能是( )A.扎根面广而深B.根系细小而短C.扎根面窄而浅D.根系的数量少3.浑善达克沙地中植被类型从东到西分布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B.水分C.地理位置D.太阳辐射(2023·广东韶关高三校考)图1为大兴安岭中段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水系及湿地分布图。
据此完成4~5题。
图1图24.大兴安岭东坡基带的成因是( )①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②有季节性冻土,乔木根系难以深扎③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④有大面积沼泽分布,乔木难以生长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大兴安岭东坡基带为温带草原带,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规律性变化B.从沿海向大陆内部的地域分异C.地方性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023·山东聊城一模)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的横断山脉中段,主峰海拔为5430米,高出附近的河谷约3500米。
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人口有7.3万,其中80%为藏族。
保护区内气候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化,形成河谷干热和山地严寒的特点。
山坡上大致在2300米以下、2300~3200米、3200~4000米三个高度区域分布着明显不同的自然带。
下图示意白马雪山某山谷不同坡向年降水量与海拔的关系。
据此完成6~8题。
6.保护区内河谷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低,地形封闭,冷空气不易进入B.山高谷深,暖湿气流越过山脉下沉增温C.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之下,高温少雨D.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引起热岛效应7.白马雪山三个不同高度区域由低到高对应自然带的排列及所在坡向,正确的是( )A.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疏林灌丛草原;西坡B.亚高山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疏林灌丛草原;西坡C.疏林灌丛草原、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暗针叶林;东坡D.针阔叶混交林、疏林灌丛草原、亚高山暗针叶林;东坡8.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有( )①纬度较低②海拔较高③相对高度大④人类活动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23·湖南永州二模)乌兰布统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与阴山山脉交会处,东部和中部山脉绵延起伏,西北部多沙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 •下列山地中,垂直方向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B .喜马拉雅山C .阿尔卑斯山D .阿巴拉契亚山焉耆马是我国古代西域名马,体型较小,善奔跑,耐力好,这些特征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
焉耆马 集中产自天山海拔 2 800米处高山盆地,此盆地由三个“ U'形谷组成。
下图为“我国天山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2~3题。
2 .下列有关天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为北坡,B 为背风坡 B . A 坡植被比B 坡的更为茂盛 C . L 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 D .可找到冰川运动痕迹3 .焉耆马的特征形成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关系最小( A .冰雪融水提供优质水源 B .平坦地形提供奔跑场所 C .多样植被营养丰富 位于浙西北的西天目山生物多样性丰富。
读“西天目山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4~5题。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地理分异规律A .秦岭 D .高寒缺氧提高耐力浙江境内多丘陵山地, 盘斓卜4仙•駅81心)4 •西天目山从山麓到山顶的土壤分布特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F 图为“哈萨克族牧民转场放牧示意图”。
读图完成 6~7题。
6 .该山地牧民有季节转场放牧的传统,其影响因素是( )A .水热B .光照C .风向D .水源7.转场放牧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中的( )A .整体性B .差异性C .空间性D .综合性自然界中的碳处于不断的循环之中。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A .地域性 C .无序性A .① C .③8.碳循环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9 .人类影响大气 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渝新欧”是重庆至欧洲的国际铁路大通道。
读图,回答10~11 题。
A .垂直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5. M 自然带是( ) A •针叶林带C .常绿硬叶林带B .地方性分异规律 D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 .落叶阔叶林带D .常绿阔叶林带 8~9 题。
B .差异性 D .整体性B .②D .④10 .该国际铁路大通道沿线①②③④对应的地带性自然带,正确的是()A •①一一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②一一亚寒带针叶林带C.③-----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 .④——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1.图中国际铁路大通道经过的自然带主要体现了()A .以水分为基础的分异规律B.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A .整体性特征B.垂直分异规律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13 .图示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①低山丘陵地形,落差大②红壤贫瘠,河流含沙量大③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密集,下渗多A .①②B.①③C.②④ D .①④易错起源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例1.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 2 000〜4 000米之间的谷地里。
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
据此完成(1)~ (3)题。
(1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 •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水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 •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2)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A •粤东B.苏南C.川西 D •陕北(3该藻类作为一种先锋植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A.改善生物生存环境B •挤占生物生存空间C.破坏生物多样性D •延缓岩石风化进程【变式探究】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状分布。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及其挟带的泥沙和溶解的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
下图示意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
读图完成(1)~ (3)题。
(1形成a处堆积物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A •风力作用B •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 D •风化作用(2)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A .增加空气湿度和地表径流B.增加大风和沙尘天气C.阻止冰川移动D •拦截径流和泥沙(3)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 •荒漠地区B.沿海地区C.湿润地区 D •平原地区易错起源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例2.植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在我国,大致以100°E为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叶面积指数大于西部。
读“我国30°N 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造成10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主要因素是()A •土壤B •降水C.冰川 D •海拔(2)与100。
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符合的是()A •从新疆向东依次出现的沙漠、草原和枫叶B •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出现的自然植被C.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D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点点绿洲【变式探究】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等温线、雪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 (3)题。
(1)该区域()A .为高山地区B•为高原地区C・山体呈东西走向D .地貌由风力堆积形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南坡为阴坡,因而雪线低B・南坡为迎风坡,因而雪线低C北坡为阳坡,因而雪线高D •北坡为迎风坡,因而雪线低(3)图中①②间的典型植被及其形成原因是()A •高山草甸——冰雪融水量大B .针阔叶混交林一一冰雪融水量大c.高寒荒漠一一气温太低D .高山针叶林一一冰雪融水量大,但气温低【易错练兵,虎口脱险】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 •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①纬度②降水③地形④洋流A .①②B .①④C.③④ D •②④2 .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A •吸引鱼群聚集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F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A .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B .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D .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4 .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 .蒸发B .下渗D .地下径流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完成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 .加剧海岸侵蚀读图,回答3~4题。
3 .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C.蒸腾5~6 题。
5.甲植被最可能是()A .热带雨林B .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 •温带草原6 •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 .地形B .水分C. 土壤 D •热量干旱河谷上游地区的小叶灌丛与落叶阔叶林的混合交错带称为林树下线。
某河流上游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干旱河谷小叶灌丛-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云杉、冷杉林-高山灌丛、草甸。
图中左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林树下线海拔与坡向的关系及变化示意图,右图是该河流上游河谷聚落区与非聚落区坡度与林树下线最大海拔关系图。
读图回答7~9题。
7 •该地水分条件最好的坡向是()A •东南坡B •东北坡C.西南坡 D •西北坡8•该地林树下线的海拔()A •随坡度增加而降低B .随坡度增加而升高C.聚落区较低D •非聚落区较低9• 1999~2009年,该地林树下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 .过度樵采B.毁林开荒C.修建梯田 D .人工育林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 ° 34' E, 44° 50' N)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都郁葱葱的森林。
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井皿flPfH IE St# 叩般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据此回答10~11题。
10•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盛行西风将沙吹向岸边,使沙丘增生B .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C.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D •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作用11•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规律D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2•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
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区。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
20世纪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二I ** 匡]蘇駅仲(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
(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某地理野外考察队在新疆天山地区进行科学考察,考察线路经过的伊犁河谷是世界著名的伊犁马和薰衣草产区。
伊犁马能够适应严寒的气候,是一种名贵的千里马。
薰衣草一般分布于半干旱地区,适宜生长在海拔600~1 200米、光照充足的地带,薰衣草是一种名贵而重要的天然香料植物,国际市场对薰衣草精油需求在快速增长。
天山局部地区地理事物分布图(1指出图中考察线路的分布特点。
(2考察队员们到达B地,了解到这里虽远离海洋,但年均降水量多达476 mm,请分析该地降水较多的原因。
(3)考察队途经A、B两地,队员们发现A地沼泽广布,而B地较少。
请分析B地沼泽相对较少的原因。
(4)C地年降水量140~460 mm,既有大面积的耕地,又有广阔的山麓草场。
考察队发现当地人对农业发展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发展原有的传统伊犁马放牧业,另一种观点主张大力发展新兴薰衣草种植业,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地理分异规律答案【易错雷区,步步为赢】1~5 BDAAD 6~10 ABDBA 11~13 AAB【名师点睛,易错起源】易错起源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例1. (1) B (2) C ( 3) A【变式探究】(1) B (2) D ( 3) A 易错起源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例2. (1) B (2) A【变式探究】(1) A ( 2) B ( 3) C【易错练兵,虎口脱险】1~5 BDDBC 6~10 DDCDA 11 C12. (1 )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
(2)种植面积扩大,森林、草地遭破坏,加剧黑土退化;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