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操作有效性策略的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2年 2作有效牲策略的思考
文, 马 英
动手操作 是数 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 , 为学生提供 了 和高各等 于原来 圆柱 的什么? 它
思考 、 交流 、 究的空间 , 于学生经历 、 探 有利 体验 、 知识和方法 感悟
的形成过程 , 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但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对学生的 操作活动关注 、 指导是否到位值得我们深思。
样, 运用转化 的方法 , 让学生 动手操作 、 自主探究 、 发现联 系 、 出 得 结论 。 由于缺少学具 , 以来都是教师拿 着教 具向学生演示 , 但 长期
引导学生发现转化前后 的联 系 , 推导出结论 的。虽然这个过 程比 道 圆柱 的体积和 长方 体一样 , 以用 “ 可 底面积× ” 高 来计算 , 我们再
呢?( 显然在 等待 学生说 “ 底面积× ) 高”
底面积周长的 一 半( 高)
一
图3
不可否认 , 圆柱的体 积计算方法 不止一 种 , 而且另 两种算法
生 7我也认为 圆柱 的体积等于侧面积的一半× : 底面半径 。
生 8 对 , 也发现是这样 的…… : 我
如果进行仔细推敲的话( =/ 侧x=l hr ̄hr'2-h ①V I S rl C x r x=r hS , 2 -2 =r t r
师: 同学们 , 既然你们认为 圆柱 的体积 也和长方体一样 , 以 多数学生 一样 , 可 将拼成后 的长方体 平躺着摆放 。 用“ 底面积× ” 高 来计算 , 能不能拿出学具 自己动手操作一下 , 来验
证你们 的猜想是否成立呢? 生动手操作 , 同桌交 流。 并
师: 你们 发现 了什 么?
有变。 接近什么?
应该 是人的一种习惯性动作 , 其原理或许 可以从行为心理学 的角 生 1我发现 圆柱可 以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 : 它的体积没 度进行 剖析 , 因为人 的内心 深处总是希望 自己行动的结果是安全 的, 而将一个长方体放在桌 面上最安全 的放法 就是将最大 的面朝 的姿势 比较好操作。在这 种摆法 的前提下 , 学生普遍会发现“ 圆柱
生 4 我发现长方体的底面积 等于圆柱侧 面积 的一半 。 :
( 图 1 如 )
师不解 , 走到生 4前观察 , 发现生 4的长方体是 这样摆放 的 : 放 已经成为 了一种规 定动作 。但是这种 规定动作学生却不知道 ,
师: , 哦 原来你让长方体平躺下来 了。
生 5 我发 现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 的底 面半径 。 : 试想 , 如果 王老师 不 中途引 导学生 改变长方 体的摆法 , 而是 师观察 生 5的学具 ,发现生 5的长方体 和生 4的摆 法一样 , 让他们继续交流下去 的话 , 还会有 哪些意外 的生成 ?还会不 会有 也是平躺着 的。再环顾 四周 , 发现绝 大多数 同学都是这样 的摆法 。 人 把新 增加 的长 方形 的面当作底 面 ,把底 面圆周长 的一半 当作
实践 , 以使 圆柱体 积的计算公式得来更加顺畅 自 , 而 , 堂 活动材 料 , 可 然 然 课 为什么在 老师手里操 作和在 学生手里操 作 , 产生 的效
上居然生 出了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下面是我在王老 师的 果 就不一样 呢? 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我无意识地摆 弄着学具 ,
课堂 中听到 的一个 片段 :
重复了几遍将圆柱转化成长方 体的过程 。我发 现 , 我居 然也 和大 我立 即做 了一个小 小的调查 : 随机找 了几位教 师 , 发给他们 每人一个 长方体 ,请 他们 随意放在桌 上 ,结 果居然是 惊人 的一 致——大 家都把最 大的面默认成底 面 , 之与桌面紧密接触 !这 将
( 图 2 如 )
高, 将这两者相乘也来求 出圆柱的体积 呢? 如 图 3很难保证没有 ( )
这样的学生。
新增加 的长方形
面 ( 面积 ) 底
图 1
生 6 圆柱 的体积等于侧面积 的一半× : 底面半径 。 师( 有些意 外, 即很快反应过来 ) 随 那其他 同学 又有什么发 现
的体积等于侧面积的一半× 面半径 ” 底 也就一 点不奇怪 了。 以往 的课堂上 。 教师演示 的时候为什么就不 出现这样的意外 呢?那是 因为教 师在 操作演示 的时候 , 了引导学 生发现图形转 为 化前后各部分之 间的关 系 , 将转 化后的长方体原底 面朝 下竖着摆 他们在活动过程 中所表现 出来的状态 , 完全是一种原生 态的 自然
较顺 利 。 但教师 介入 的成分太多 , 不利于体现学生学 习的 自主性 。 来 回顾 一下推导过程 ……
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 , 我校这学期特意为学生订 购 了一套推 导圆柱 体积公式 的学具。本 以为摒弃 了教师 的替 代 , 由学生亲 自动 手 改
【 剖析】
课后 , 老师一直 为那段意外 生成 的环节感 到纠结 : 王 同样 的
流露。
师: 很好 。如果我们把 圆柱等分的份数越 多 , 这个 图形就会越 下 。再者 , 圆柱等分成一片一片后再拼插成长 方体 , 将 也是按这样 生( : 齐)越接近长方体 。
生 2我发现把 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之后 , 了两个长方形的面。 : 多
生 3 我发现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 底面周 长的一半 。 :
学生跟着老师 的方法操作 。 生 8 圆柱 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 : 师: 很好 !你有重大发现 !还有 呢?
【 案例 】
圆柱 的体积计 算公式 推导 , 与平行 四边形 、 圆等平 面 图形 一
生 9 圆柱 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 :
师: 结合这两位同学的发现 , 说看, 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 说 圆柱 生( : 众) 圆柱 的体积等于底面积× 高。 师( 如释重 负)通过刚才 的活动 , : 我们 验证 了之前 的猜想 , 知
文, 马 英
动手操作 是数 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 , 为学生提供 了 和高各等 于原来 圆柱 的什么? 它
思考 、 交流 、 究的空间 , 于学生经历 、 探 有利 体验 、 知识和方法 感悟
的形成过程 , 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但在教学过程中 , 教师对学生的 操作活动关注 、 指导是否到位值得我们深思。
样, 运用转化 的方法 , 让学生 动手操作 、 自主探究 、 发现联 系 、 出 得 结论 。 由于缺少学具 , 以来都是教师拿 着教 具向学生演示 , 但 长期
引导学生发现转化前后 的联 系 , 推导出结论 的。虽然这个过 程比 道 圆柱 的体积和 长方 体一样 , 以用 “ 可 底面积× ” 高 来计算 , 我们再
呢?( 显然在 等待 学生说 “ 底面积× ) 高”
底面积周长的 一 半( 高)
一
图3
不可否认 , 圆柱的体 积计算方法 不止一 种 , 而且另 两种算法
生 7我也认为 圆柱 的体积等于侧面积的一半× : 底面半径 。
生 8 对 , 也发现是这样 的…… : 我
如果进行仔细推敲的话( =/ 侧x=l hr ̄hr'2-h ①V I S rl C x r x=r hS , 2 -2 =r t r
师: 同学们 , 既然你们认为 圆柱 的体积 也和长方体一样 , 以 多数学生 一样 , 可 将拼成后 的长方体 平躺着摆放 。 用“ 底面积× ” 高 来计算 , 能不能拿出学具 自己动手操作一下 , 来验
证你们 的猜想是否成立呢? 生动手操作 , 同桌交 流。 并
师: 你们 发现 了什 么?
有变。 接近什么?
应该 是人的一种习惯性动作 , 其原理或许 可以从行为心理学 的角 生 1我发现 圆柱可 以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 : 它的体积没 度进行 剖析 , 因为人 的内心 深处总是希望 自己行动的结果是安全 的, 而将一个长方体放在桌 面上最安全 的放法 就是将最大 的面朝 的姿势 比较好操作。在这 种摆法 的前提下 , 学生普遍会发现“ 圆柱
生 4 我发现长方体的底面积 等于圆柱侧 面积 的一半 。 :
( 图 1 如 )
师不解 , 走到生 4前观察 , 发现生 4的长方体是 这样摆放 的 : 放 已经成为 了一种规 定动作 。但是这种 规定动作学生却不知道 ,
师: , 哦 原来你让长方体平躺下来 了。
生 5 我发 现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 的底 面半径 。 : 试想 , 如果 王老师 不 中途引 导学生 改变长方 体的摆法 , 而是 师观察 生 5的学具 ,发现生 5的长方体 和生 4的摆 法一样 , 让他们继续交流下去 的话 , 还会有 哪些意外 的生成 ?还会不 会有 也是平躺着 的。再环顾 四周 , 发现绝 大多数 同学都是这样 的摆法 。 人 把新 增加 的长 方形 的面当作底 面 ,把底 面圆周长 的一半 当作
实践 , 以使 圆柱体 积的计算公式得来更加顺畅 自 , 而 , 堂 活动材 料 , 可 然 然 课 为什么在 老师手里操 作和在 学生手里操 作 , 产生 的效
上居然生 出了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下面是我在王老 师的 果 就不一样 呢? 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我无意识地摆 弄着学具 ,
课堂 中听到 的一个 片段 :
重复了几遍将圆柱转化成长方 体的过程 。我发 现 , 我居 然也 和大 我立 即做 了一个小 小的调查 : 随机找 了几位教 师 , 发给他们 每人一个 长方体 ,请 他们 随意放在桌 上 ,结 果居然是 惊人 的一 致——大 家都把最 大的面默认成底 面 , 之与桌面紧密接触 !这 将
( 图 2 如 )
高, 将这两者相乘也来求 出圆柱的体积 呢? 如 图 3很难保证没有 ( )
这样的学生。
新增加 的长方形
面 ( 面积 ) 底
图 1
生 6 圆柱 的体积等于侧面积 的一半× : 底面半径 。 师( 有些意 外, 即很快反应过来 ) 随 那其他 同学 又有什么发 现
的体积等于侧面积的一半× 面半径 ” 底 也就一 点不奇怪 了。 以往 的课堂上 。 教师演示 的时候为什么就不 出现这样的意外 呢?那是 因为教 师在 操作演示 的时候 , 了引导学 生发现图形转 为 化前后各部分之 间的关 系 , 将转 化后的长方体原底 面朝 下竖着摆 他们在活动过程 中所表现 出来的状态 , 完全是一种原生 态的 自然
较顺 利 。 但教师 介入 的成分太多 , 不利于体现学生学 习的 自主性 。 来 回顾 一下推导过程 ……
为了解决这一 问题 , 我校这学期特意为学生订 购 了一套推 导圆柱 体积公式 的学具。本 以为摒弃 了教师 的替 代 , 由学生亲 自动 手 改
【 剖析】
课后 , 老师一直 为那段意外 生成 的环节感 到纠结 : 王 同样 的
流露。
师: 很好 。如果我们把 圆柱等分的份数越 多 , 这个 图形就会越 下 。再者 , 圆柱等分成一片一片后再拼插成长 方体 , 将 也是按这样 生( : 齐)越接近长方体 。
生 2我发现把 圆柱转化成长方体之后 , 了两个长方形的面。 : 多
生 3 我发现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 底面周 长的一半 。 :
学生跟着老师 的方法操作 。 生 8 圆柱 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 : 师: 很好 !你有重大发现 !还有 呢?
【 案例 】
圆柱 的体积计 算公式 推导 , 与平行 四边形 、 圆等平 面 图形 一
生 9 圆柱 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 :
师: 结合这两位同学的发现 , 说看, 的体积可以怎样计算 ? 说 圆柱 生( : 众) 圆柱 的体积等于底面积× 高。 师( 如释重 负)通过刚才 的活动 , : 我们 验证 了之前 的猜想 ,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