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科护理是指对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常用的一些技术操作规程,包括骨科护理的基本知识、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等。
以下是中医骨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的一般内容及要点。
一、骨科护理的基本知识1.骨科疾病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2.常见的骨科疾病,如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等的症状和护理方法;3.骨科护理的原则:及时、全面、科学、人性化;4.骨科护理常用的仪器设备和药物的使用方法等。
二、操作注意事项1.保持环境整洁和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患者周围的环境整洁,减少噪音干扰,利于患者康复;2.严格消毒措施:骨科患者受伤口较多,护理时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防止感染;3.观察与记录: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心率、呼吸等,及时记录;4.心理护理:骨科疾病的患者一般伴随着疼痛和不便,需要进行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安慰和支持。
三、常见疾病护理方法1.骨折护理:包括固定和疼痛缓解等;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等;2.脱位护理:包括复位和固定等;在进行复位时要注意力的控制,避免进一步损伤,复位后要进行适当的固定;3.韧带损伤护理:包括炎症控制、疼痛缓解等;采取适当的冷热敷、按摩、贴敷等方法进行护理;4.骨质疏松症护理: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注意增加钙吸收,促进骨细胞活化。
四、护理常规技术操作1.管道护理:涉及尿管、导尿管、胃管、鼻饲管等管道的护理;如清洁疗法、护理技巧等;2.换药护理:包括伤口换药和皮肤换药等;要注意洗手,采取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药品进行换药;3.基础护理:包括洗澡、理发、剪指甲等基本护理;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中医骨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是中医骨科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规程,涵盖了骨科护理的基本知识、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疾病的护理方法等内容。
通过遵循这些规程,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膝痹病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关节病变。
膝痹病又称膝退行性关节病、膝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属于中医痹症、骨痹的范畴。
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受伤史、骨骼病病史。
(2)评估患者精神状态,患肢疼痛、肿胀、僵硬、关节活动受限的范围等。
(3)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4)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5)中医证型:①风寒湿痹证。
证候: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
②风湿热痹证。
证候: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
③瘀血闭阻证。
证候: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
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④肝肾亏虚证。
证候: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
舌质红,少苔。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患者疼痛时可取足三里、解溪等穴拔罐,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
(3)加强对患者膝部的保护,戴护膝保暖;患肢可垫软枕抬高Q(4)功能锻炼:指导和协助患者活动肢体,如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直腿抬高训练。
(5)临证(症)施护:①膝关节疼痛:a.疼痛评估: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b.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C.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Qd.遵医嘱给予艾灸,取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等穴。
②膝关节肿胀:a.评估患肢红肿的程度及诱发因素,皮温、皮肤颜色及完整性,测量骸骨上下缘腿围。
b.遵医嘱对风湿热痹证患肢肿胀患者局部予膝关节冰敷治疗,注意防止皮肤冻伤,观察治疗效果。
C.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d.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Qe.遵医嘱给予中药贴敷。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包含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肛肠科、皮肤科、骨伤科、眼科和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内科急症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高热:包括中暑、中风、神昏等高热症状的护理。
3.痛证:包括各种疼痛症状的护理。
4.暴泻:包括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
5.脱证:包括晕厥、昏迷等意识障碍的护理。
6.中药中毒:包括中药过量、误用等中毒症状的护理。
中医内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风温:包括感冒、咳嗽等风寒热症状的护理。
3.内伤发热:包括内伤、发热等症状的护理。
4.胃痛:包括胃痛、呕吐、便秘等胃肠道疾病的护理。
5.黄疸:包括各种黄疸症状的护理。
6.水肿:包括水肿、淋证等泌尿系统疾病的护理。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外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3.疖、疔、痈、发、丹毒、疔疮、走黄等皮肤疾病的护理。
4.窦道、压疮、脱疽等伤口护理。
中医妇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产科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产前、产后的护理。
3.妇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4.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等妇科疾病的护理。
5.妊娠恶阻、胎漏、、胎动不安、小产、滑胎、异位妊娠等孕产妇的护理。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肺炎、喘嗽、鹅口疮、泄泻、疳证、惊风、痫证、水肿、麻疹、水痘、痄腮、顿咳、小儿暑温、疫毒痢、遗尿、紫癜等儿科疾病的护理。
中医肛肠科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体位、营养、水、气、温度等方面的护理。
2.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包括手术前后的护理。
3.痔、肛痈、肛漏、肛裂、脱肛、直肠息肉等肛肠疾病的护理。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第18页
七、石膏固定护理常规
• 1、按中医骨伤科普通护理常规进行。 • 2、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 3、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 4、上石膏当日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格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情
• 8、 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皮肤护理,如发觉局部疼痛、红肿、淤斑 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汇报医师,及时更 换。
• 9、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效锻炼法”进行功效锻炼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第20页
八、手外伤护理常规
• 手外伤包含肘关节以下到手指新鲜外伤(如大面积皮肤缺损、肌腱、神经、血管损 伤、断指、手指缺损)陈旧外伤、骨与关节损伤等。
• 2.患者准备 • (1)洗澡更衣,剪(指)趾甲 • (2)作好患者思想准备,消除心理障碍,充满信心迎接手术。 • (3)患者如有手癣或脚癣,术前应及早使用药品治疗。 • 3.环境准备: 平静、清洁、舒适、明亮,屏风遮挡。
中医骨科般护理常规
第9页
骨伤科病人手术前准备(备皮)
• 4.皮肤备皮范围: • (1)颈部手术(前路): 上至颌下缘,下至乳头水平线,左右过腋中线。 • (2)颈部手术(后路): 剃头,头顶至肩胛下缘,左右过腋中线。 • (3)胸椎手术(后路): 第七颈椎至第十二肋缘,左右过腋中线。 • (4)胸椎手术(侧后方): 上至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肋缘下,前后胸都超出
• 1、新病人入院后,送到指定房间床位,责任护士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 制度。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是指在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时所使用的护理方法和常规。
中医骨伤科治疗讲究因势利导,针对病因、病位及症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因此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的掌握尤为重要。
一、疾病护理常规1.骨折(1)及时转运:如出现严重骨折,应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2)局部冰敷:及时对骨折处冰敷,可缓解疼痛,减轻肿胀,防止出血加重。
(3)卧床休息:骨折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轻运动对骨折的刺激。
(4)保持关节活动:骨折处保持活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骨骼愈合。
2.脱臼(1)及时救治:脱臼需及时复位治疗,避免损伤加重。
(2)局部冰敷:对脱臼处进行局部冰敷,可减轻疼痛,缓解局部肿胀。
(3)休息,避免运动:脱臼后要保持患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造成损伤。
3.骨质疏松(1)保持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抗风险能力,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2)避免饮食刺激:过度饮酒、吸烟和食用辛辣食物会加重骨质流失。
(3)合理补钙:饮食摄入足够的钙质有助于骨质的恢复和保养。
4.筋伤酸痛(1)热敷:对于草莓性筋伤或者冷性筋伤,可采用不同的热敷方法。
(2)运动放松: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穴位按摩:中医有很多穴位可以缓解筋伤酸痛。
二、总结关于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
通过骨折、脱臼、骨质疏松和筋伤酸痛等常见疾病的护理总结,可知疾病护理要早期干预,强调病人个体化护理,针对性强,有系列的步骤性指导,保障疾病的康复,这也是我们中医对于骨伤科疾病具有的优势之一。
须知还要充分发挥中药护理的效果,同时密切配合临床治疗的配合使用,就能够让患者早日康复,告别疾病的困扰。
骨科中医护理知识
骨科中医护理知识1. 引言骨科疾病是指与骨骼系统相关的各种疾病,包括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等。
中医护理在骨科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骨科中医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骨科疾病的中医病因和诊断、骨科中医护理的原则和方法、常用的中医疗法等内容。
2. 骨科疾病的中医病因和诊断中医认为,骨科疾病的发生与气血运行不畅、肝肾阳虚、筋骨失养等因素有关。
其中,气血运行不畅是最主要的原因,导致陈年积聚、瘀血堆积,最终导致骨骼、关节等组织的损伤。
骨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确定,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情况,听取患者的病史和主诉,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部位,以及用手按摩患者的相关部位。
3. 骨科中医护理的原则和方法骨科中医护理的原则包括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益气温阳、滋阴养肾等。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经络的流通,促进气血的运行,缓解疼痛和炎症。
•热敷熏洗:利用热敷和熏洗的方法可以温通经络,活血祛瘀,缓解肌肉的疼痛和僵硬感。
•中药熏蒸:使用中药进行局部熏蒸,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加速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膏药贴敷:使用中药膏药进行局部贴敷,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和肿胀。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气血不畅的状况,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4. 常用的中医疗法骨科中医护理中常用的中医疗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
•中药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益气温阳、滋阴养肾等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桃仁、骨碎补等。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激浊法、疏通法、活血法等。
•推拿按摩:使用手法按摩患者的相关部位,通过刺激经络的流通,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常用的推拿按摩方法包括拍打、揉捻、轻拍等。
5. 注意事项在骨科中医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中医疗法和药物治疗;•注意卫生,避免感染;•结合康复训练,保持适量的运动;•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各科室中医护理常规汇总
各科室中医护理常规汇总
1、骨伤科
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上肢骨折护理常规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牵引术护理常规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2、外科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
外科手术护理常规
肠痈的护理常规
肛肠科手术护理常规
痔的护理常规
3、妇产科
中医妇科护理常规
异位妊娠的中医护理常规
带下病的中医护理常规(慢性盆腔炎、霉菌性阴道炎)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妇科手术护理常规
4、侗医学科
项痹(颈椎病)的中医护理常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常规
5、内儿科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肺炎喘嗽护理常规
外感发热护理常规
6、糖尿病科
消渴护理常规。
骨科常见病中医护理
三 健康指导:
(6)恢复期进行动静结合的功能活动, 加强腰背肌锻炼。行“五点支撑法、三点 支撑法、飞燕点水法”等方法进行腰背肌 功能锻炼,早晚各1次,每次10~15分钟。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腰部过度 负重,勿久坐及过于用力弯腰,不得挑重 物,半年内避免体力劳动。咳嗽、大便时 要使用弹力腰围,以防因胸腹腔压力增高, 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
2.手术治疗按骨科术前、术后护理 常规进行。 3.给药护理:寒湿腰痛者中药宜热 服或温服;湿热腰痛者中药宜温服 或凉服。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或针刺止痛;燥结便秘时遵医嘱给 予益气润肠中药口服。
4.饮食护理:饮食营养丰富,忌生 冷,辛辣,滋腻之品。寒湿腰痛者宜 食温性利湿之品;湿热腰痛者宜食清 热疏利之品;肾虚腰痛者宜食补肾活 血散瘀之品。如冬瓜,扁豆,羊肝, 猪肾等。 5.情志护理:做好思想疏导,树立 信心,积极配和治疗护理。
骨科常见三种疾病 中医护理常规
一、痹病的辩证施护 二、项痹病的辩证施护 三、骨蚀的辩证施护
痹 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及下肢坐 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腰腿 痛疾患。西医的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 出症、脊椎和脊髓疾病等均可出现腰痛。 主要因椎间盘变性,在外力的作用下纤 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证治 准绳》中指出:“腰痛之病,有风,有 寒,有湿,有热,有挫闪,有淤血,有 滞气皆标也,肾虚其本也”。四、临证 Nhomakorabea症)施护
中医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与护理
中医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与护理中医学是中国特有的医学体系,追溯至两千多年前,它以整体观念和平衡原则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骨伤科疾病方面的治疗方法以及护理要点。
一、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的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骨伤科疾病通常采用中草药,其中一些药材被广泛应用于骨折、关节炎、滑膜炎等疾病的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等,这些中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舒展经络,加速骨骼的愈合。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在特定的经络穴位上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
对于骨伤科疾病,针灸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骨骼愈合。
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疗法中的又一重要方法。
通过按压和揉捏特定的穴位和肌肉组织,推拿按摩可以调节体内经络的运行,促进气血的循环,并改善局部组织的供血状况。
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推拿按摩可以缓解疼痛,放松肌肉,促进骨骼愈合。
二、中医护理骨伤科疾病的要点1. 局部保护对于骨伤科疾病,局部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在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情况下,保持局部四周的清洁,并使用适当的固定器具进行保护,如夹板、石膏、绷带等,以防止进一步损伤。
2. 运动康复合理的运动康复可以促进骨骼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中医认为,“运动生气,气生血,血生肉。
”只有通过适当的运动,才能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修复,提高肢体功能。
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骨伤科疾病患者,适当调整饮食可以帮助加速骨骼的愈合,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通常建议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同时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4.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骨伤科疾病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患者来说,疾病带来的痛苦和不便可能会影响其情绪和心理状态。
中医注重平衡身心,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心境。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课件
疼痛管理困难
讨论患者可能遇到的疼痛管理困难,并提供相 应的解决办法。
康复进展缓慢
探讨康复进展缓慢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康复 计划调整建议。
营养不良
介绍骨科患者常见的营养不良问题,如食欲不 振和体重下降,并提供相应的饮食调理建议。
结论和要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了解骨科护理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和护理原则, 以及解决常见问题的方法。希望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您提升骨科护理水平,为 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骨科常见疾病概述
关节炎
了解不同类型的关节炎,如风湿 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以及其 症状和护理策略。
骨折
探讨不同疾病
介绍脊椎相关的疾病,如脊柱侧 弯和腰椎间盘突出,并提供相应 的康复护理建议。
骨科护理的重要性
骨科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我们将讨论骨科护理在减轻疼痛、促进 伤口愈合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
换床单和保持皮肤清洁。
3
药物管理
4
了解常见的骨科药物及其使用方法,包 括注射、口服和外用药物。
患者评估
了解骨科护理常规操作的第一步:进行 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病史记录和体格 检查。
助行与转移
学习帮助患者行走和转移的正确方法, 确保安全和舒适。
骨科护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皮肤破损
介绍常见的皮肤破损问题,如压疮和切口感染, 并提供相应的护理建议。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 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中医骨科护理常规》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介绍骨科 护理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和操作技巧,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中医骨科护理的 重要性和原则。
病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骨科护理之前,了解病理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我们将介绍常见的骨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程,以及对应 的治疗和护理方法。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
跟骨牵引
骨折的并发症 1、早期并发症
1)休克: 2)感 染 : 3)合并其它损伤:神经(脊髓、周围
神经)、血管(动脉)、脏器(肝、脾、 膀胱、尿道、直肠)。
4)脂 肪 栓 塞 综 合 征:
2、晚期并发症 1) 关 节 僵 硬。
2) 损 伤 性 骨 化 (骨 化性肌炎)。
3) 创 伤 性 关 节 炎 。 4) 缺 血 性 骨 坏 死 。 5) 缺 血 性 肌 挛 缩。 6)坠积性肺炎。 7)褥疮。
▪ 并发症护理:
▪ 1.神经损伤:观察患肢的感觉、足趾的活动情况,避 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
▪ 2.感染:观察创面有无红、肿、热、痛、渗液、体 温、血象变化;及早换药,并予抗炎治疗。
并发症
▪ 3.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根据患者的能力,早期进 行肌肉的收缩锻炼;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 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 各项运动
(三).心理安慰及健康教育:
❖
1. 简要告知病人及家属采取的抢救措施(如包扎、 固定、使用止血带等)的目的,教育家属保持冷静 配合抢救,并根据情况留陪护;
2. 安慰病人,减轻其恐惧感;
3. 医护人员送病人进入手术室,手术室的医生护士 要热情接待病人。
六、骨科的康复护理
❖ 早期活动、早期下床、适时负重、持续锻炼、循 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以 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
▪ 骨折的常规护理 ▪ 骨折的处理原则及并发症 ▪ 骨科术前护理 ▪ 骨科术后护理 ▪ 骨科的急救护理常规 ▪ 骨科的康复护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骨折的常规护理
❖ 因外力或骨疾病等原因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 破坏所致。以骨折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 碍,出现受伤肢体的畸形、异常活动,可闻及骨擦 音为主要临床表现。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引言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是指对于骨伤科中医疾病患者进行的常规护理措施。
骨伤科中医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积液、软组织损伤等,这些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的常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环境护理1.病房环境要保持安静,避免嘈杂声音。
2.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保持病人卧床的干净整洁,防止交叉感染。
4.病床要保持平整,避免患者滑倒。
二、饮食护理1.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以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
2.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患者症状。
三、伤口护理1.清洗伤口时要注意卫生,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进行清理。
2.伤口出血时要及时使用纱布进行止血,避免感染。
3.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引起感染和伤口再次损伤。
四、药物护理1.按照医嘱准确服用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药物的保存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五、疼痛护理1.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止痛药物。
2.配合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等缓解疼痛。
六、心理护理1.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七、康复护理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3.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康复计划。
结束语骨伤科中医疾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药物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帮助骨伤科中医患者更快地康复。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抵抗力,避免再次发生骨伤科中医疾病。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常规
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常规胫腓骨骨折是长骨骨折中常见的骨折,自胫骨平台以下至踝上的部分发生的骨折,发病率高,以10岁以下儿童及青壮年多见。
胫骨干1/3横断面呈三角形,下1/3呈四边形,中下1/3交界处最细,易发生骨折。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患肢的感觉、活动、温度、皮肤的完整性及患肢的短缩畸形。
(2)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及心理状况。
(3)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4)中医证型:①血淤气滞证。
证候:骨折初期,伤后1〜2周,局部肿胀压痛。
舌质淡,苔薄白。
②瘀血凝滞证。
证候:骨折中期,伤后2〜4周,伤处疼痛拒按,动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
舌红或有瘀点,苔自。
③肝肾不足证。
证候:骨折后期,伤后4周以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
舌淡胖。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患者术前抬高患肢,给予牵引。
(4)观察病情,做好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以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②观察患者伤口有无渗血,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和创面无特殊异味。
患者疼痛时可适当用止痛药。
③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
(5)给药护理: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患者伤口疼痛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6)临证(症)施护:①疼痛:a.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原因、伴随症状,是否有被动牵拉痛,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b.遵医嘱给予中药塌渍。
②肿胀:a.评估患肢肿胀的程度、范围、伴随症状,有无张力性水疱并做好记录。
b.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如出现肿胀进行性加重、皮肤张力增高、水疱、肌肉发硬、不能触及足背动脉搏动、肢体颜色发给或发白,应立即报告医生,做好切开减压术前准备。
C.观察患者肢体血运及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
2、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体温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3、体温39℃以上时,每4小时应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测3天平稳后改测1次。
4、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每天4次或遵医嘱执行。
5、一般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五、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病情观察。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做好标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每天更换引流袋。
3、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二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6、根据病情指导幷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九、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
十、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禁忌。
十一、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二、给予或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术中配合,介绍同种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的顾虑,安心幷积极配合手术。
3、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戒烟;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根据疾病种类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幷告知其目的。
4、备皮(1)备皮范围手部手术:全手,上界肘关节,臂丛麻须包括腋毛。
前臂手术:全手,上界至肩关节,包括腋毛。
肘部手术:上界腋窝,下界全手,包括腋毛。
肩、上臂手术:上界过颈部,下界全手,前后过胸、背中线,包括腋毛。
足部手术:全脚,上界大腿上1/3。
小腿、膝部手术:上界髋关节,下界包括整个肢体。
大腿、髋部手术: 上界平弓肋沿,下界包括整个肢体,前后过躯干中线,并剃阴毛。
(2)备皮:手术前一天下午或晚上备皮幷保护手术区皮肤,防止刮伤。
如皮肤有水泡、过敏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5、术前一天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如发现病人发热、咳嗽,女病人阴经来潮等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6、督促检查或帮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洗头、修剪指(趾)甲、沐浴等。
7、根据医嘱做好交叉配血、皮试等工作,如皮试阳性及时向医生报告。
8、了解病人大小便情况,如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应向医生报告,按医嘱给予处理。
9、交代病人术前禁食10小时,禁饮8小时。
10、术晨测生命体证幷记录,如体温、血压升高或咳嗽、女性病人月经来潮时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延迟手术。
11、遵医嘱打术前针,幷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12、术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或按医嘱留置尿管。
取下活动假牙、发夹、眼镜、项链、戒指等,协助病人更衣,贵重物品交由家属或护士保管。
13、佩戴手术病人腕带。
14、填写手术病人交接单。
15、检查病历中血常规、凝血测定、术前九项、心电图、X线片等检查结果齐全。
将病人送至手术室。
16、根据手术要求备麻醉床及吸氧用物、监护仪等,全麻病人、VSD手术病人床旁备吸引装置。
二、术后护理1、与麻醉医生及手术室护士做好手术后病人的交接工作(了解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2、搬运病人时应有专人扶托患肢。
3、根据麻醉方式、手术部位安置适当的体位。
4、遵医嘱予输氧及上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幷记录。
5、观察病人神志,受压处皮肤情况,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引留管是否在位通畅幷妥善放置,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感觉、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6、根据麻醉方式及病情指导禁食、禁水时间。
7、指导防管道脱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幷做好标识。
8、术后的观察和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证的变化,前3次每半小时监测1次幷记录,正常后改每1小时监测1次记录,遵医嘱监测至停。
手术后连续三天每日监测T、P、R四次至正常后改为每日一次。
(2)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病人的反应决定开始进食时间。
局麻后全身反应较轻者,术后即可进食;臂丛、颈丛麻术后4小时即可进食;硬膜外阻滞者术后6小时即可进食;全麻者神志完全清醒后即可进食。
可进食后宜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多饮水。
(3)密切观察术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术口周围皮肤清洁,伤口敷料污湿及时报告医生换药。
(4)按医嘱给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注意勿烫伤皮肤。
(5)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6)四肢手术后,用枕头或布朗氏架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感觉及指(趾)活动、颜色。
(7)观察术口疼痛情况,按医嘱使用止痛药。
使用镇痛泵的病人,注意观察镇痛泵的效能,固定好管道,防止管道脱出等情况,告知病人使用的方法。
(8)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站胜疾病。
(9)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注意观察尿液的量和性质,根据病情或麻醉方式于麻醉药作用消失后或于次日训练膀胱功能无异常后拔除尿管。
(10)未留置尿管的病人注意预防尿潴留:鼓励病人有尿意时尽早排尿,无禁忌的可坐起排尿。
排尿困难的可听流水声诱导排尿,或艾灸三阴交、关元、中极等穴位,或热敷下腹部,或给予开塞露塞肛诱导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
9.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压疮: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根据病情给予水垫或气垫床,并注意定时调整更换。
病情允许时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减少局部长期受压。
(2)坠积性肺炎: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活动,定时翻身拍背,嘱病人进行深呼吸、扩胸运动,进行有效咳痰,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等。
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坐起和主动活动。
(3)尿路感染: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
留置尿管者每日进行会阴擦洗,按医嘱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并更换尿袋。
(4)静脉血栓形成:抬高患肢20~30º,保持外固定松紧适宜,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情况;避免在患肢输液;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病人术后早期下床运动:指导病人加强踝关节屈伸活动,有外固定者鼓励做肌肉舒缩活动。
(5)废用性萎缩: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10.功能锻炼:根据手术方式及固定方法,指导不同的功能锻炼方法。
(1)初期:术后1-2周,协助病人翻身记进行关节活动,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上肢手术后尽早下地活动,同时做耸肩,握拳等动作:下肢手术后经常活动上半身和未被固定的关节,多做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屈伸活动,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2)中期:从手术刀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炼的基础上增加活动时间、强度、范围,并配合简单的机械锻炼。
(3)后期:指从骨、关节等愈合,到恢复局部和全身正常功能这段时间。
可根据病情下床活动,或利用器械加强活动,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11、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三、整复固定后,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防止骨折端重新移位。
四、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幷保持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五、注意小夹板固定的松紧度,以布带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六、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循环。
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冷,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七、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幷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八、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
保持小夹板清洁。
九、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外敷、烫疗,应给予具体指导。
高分子夹板外固定护理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三、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四、患肢抬高,以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防止患肢肿胀。
五、凡新上高分子夹板的病人应列入交班项目,进行床头交接班。
六、高分子未干时应用手掌托,禁用手捏,以免在高分子夹板上形成凹陷,对肢体形成局限性压疮。
七、高分子夹板干固后护理1、保持高分子夹板清洁,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高分子夹板,避免折断变形。
2、高分子夹板里面有伤口的,应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为明确伤口是否再继续渗血,应在高分子夹板上沿血迹做一标记,并不断观察,有明显继续出血现象,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高分子夹板干固后指导患者进行高分子夹板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动。
八、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
高分子夹板包扎过紧或松动、变形时,及时报告医生。
九、高分子夹板拆除后,根据骨折部位及病情进行功能锻炼。
牵引护理常规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以使患者主动配合。
三、洗净患肢。
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协同医师做好牵引术。
四、凡新上牵引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运、感觉、活动,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五、保证有效牵引。
1、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2、指导患者牵引所需的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
3、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及牵引力。
4、下肢牵引要适当提高床尾,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
5、按医嘱定时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做好记录。
6、皮肤牵引时,要随时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局部皮肤有无水泡、皮疹或溃疡,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7、骨牵引要保持针眼处敷料清洁干燥,定时清洁换药,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处2次,预防感染。
六、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
七、鼓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鼓励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上肢骨折上肢骨折多因外力使骨完整性和骨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
常见的骨折有右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骨折、(尺)桡骨折骨折、手腕部骨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