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制定与应用
标准工时基础知识及应用
•直接法 •密集抽样法 •分散抽样法
•合成法
•预定时间标准法 •(PTS)
•综合数据法
6.1马表法 6.1.1抽样的概念
抽样调查是一种科学的非全面调查的方法。它是按随机的原则,抽选总体中 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以推断总体的有关数据。
由于抽样调查是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选少部分单元,无任何主观意图的 影响,因此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此外抽样调查是根据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的次数上,有最低限度的保 证。
密集抽样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作业的执行情况作直接、连续地观测的技术。 分散抽样又称瞬时观测法,它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以随机方式对调查对象 进行间断的观测,并按预定目的整理、分析调查的资料,得出需要的结果。
6.1.2秒表测时法 作业测定用以计时的工具多为秒表。现在我们使用
2 标准工时的作用
(1)预估工厂负荷产量。 工厂空间一定,过程上有了标准时间,即可测算工厂
产能。 排程投入应计算该“工作中心”该“时段”的“负荷工时”
。作产能比较,以复核与再调整之依据。 (2)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
利用标准时间,生产管制部门可以更精确地做生产计 划,如在进度控制上有了问题,也可依标准时间来做人 力调整。
指为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作业的串连。例如:装 配、焊接等。
工作阶次的划分原则与目的 工作阶次的划分应以研究方便为原则。低阶次的工
作可以合成为高阶次的工作,高阶次的工作亦能分解成 低阶次的工作。
工作阶次的划分,使我们能利用各种技术来衡量不 同阶次的工作,并在人力资源与工作阶次之间,形成一 种密切的关系。
6.1.4确定观测次数 (1)为什么同样操作要做若干次观测?同一操作者连续
标准差为:
注:标准差的代数式中用X表示平均值。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与步骤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与步骤标准工时设定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收集工时数据首先需要对企业的工作岗位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个岗位进行详细的工时测定。
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法、测时法和问卷法等方式来收集工时数据。
观察法是指通过直接观察工人在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来确定标准工时;测时法是指使用计时器等工具来测量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问卷法是指向工人发放问卷,让其填写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确定标准工时在收集了足够的工时数据后,就可以对工作岗位进行标准工时的确定。
标准工时是指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合理时间,它是根据工作内容、工作难度、工作环境等因素来确定的。
在确定标准工时时,需要考虑到工作的正常完成时间,避免设定过长或过短的标准工时。
三、制定标准工时计划在确定了标准工时后,需要制定标准工时计划。
标准工时计划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工作所需要的标准工时。
在制定标准工时计划时,需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需求来确定合理的工时数量。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工作的流程和工作岗位之间的协调关系。
四、实施标准工时计划在确定了标准工时计划后,就需要将其付诸实施。
在实施标准工时计划时,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并熟悉标准工时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工时管理制度,通过考核和激励来促使员工按照标准工时计划进行工作。
五、监控和评估在实施标准工时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对工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监控工时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工作记录、考勤记录等方式来进行。
评估工时的执行情况可以通过比较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差异来进行。
通过监控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时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工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优化和调整标准工时是一个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过程。
在实际的工作中,可能会发现标准工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或者随着生产流程的变化,标准工时需要进行调整。
因此,需要不断地对标准工时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和管理要求。
标准工时的应用方法
标准工时的应用方法标准工时是一种管理劳动力的方法,它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帮助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控制。
以下是标准工时的应用方法:1. 设定标准工时:首先,根据工作任务和生产流程,制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合理时间,包括不同环节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其他非工作时间等。
2. 确定标准工时的测定方法:为了确定标准工时,可以采用直接观察、时间研究、工序分析等方法。
直接观察是指通过观察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来确定标准工时。
时间研究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员工完成某项工作所花费的时间来确定标准工时。
工序分析是将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各个工序,并计算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3. 加入标准工时的管理系统:将确定的标准工时加入到企业的管理系统中,用于员工工资的计算、绩效考核、生产计划的制定等方面。
通过标准工时,可以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和标准工时的差异,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和薪酬调整。
4. 监控和评估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企业应定期监控和评估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与标准工时的一致性。
如果发现存在偏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以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
5. 不断优化标准工时:企业应定期评估和优化标准工时。
随着生产流程和技术的不断变化,标准工时也需要相应调整。
通过优化标准工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总之,标准工时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工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然而,在应用标准工时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标准工时是一种基于时间管理的方法,它在企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竞争力。
以下将继续探讨标准工时的应用方法及其相关内容。
6. 建立准确的工作量标准:为了确定标准工时,企业首先需要建立准确的工作量标准。
工作量标准是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制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等因素来确定的,它主要包括产品数量、工作质量、作业环境等指标。
标准工时制定与改善
标准样本法
选择代表性样本岗位,通过 定量分析工作内容和时间, 推导出标准工时。
工种分析法
根据工作的性质、要求和特 点,结合工作流程和数据分 析,制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评估与改进
1
评估现行标准
对已制定的标准工时进行评估,发现潜在问题。
2
收集反馈意见
与员工沟通,征求他们对标准工时的意见和建议。
3
持续改进
标准工时制定与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与改善对企业生产力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本次分享,我们将 深入探讨标准工时的定义、意义以及实际操作流程等方面。
标准工时的意义与重要性
标准工时是评估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帮助企业确定生产目标,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并促进员工 的工作效率提升。
标准工时制定前的准备工作
在制定标准工时之前,企业需要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详细分析,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每个岗位的工 作时长和负荷。
标准工时制定的步骤
制定标准工时的过程包括目标设定、数据收集、工时评估、制定标准、实施 运营,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考虑,并与相关岗位人员紧密合作。
标准工时制定的方法介绍
时间观察法
通过直接观察记录员工在工 作中所花费的时间,并以此 作为制定标准工时的依据。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标准工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标准工时管理制度建立
通过建立有效的标准工时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加强员工工时的监控和控制,实现生产效率的 持续提升。
标准工时的运用与优化
除了作为评估和监控工具外,标准工时还可以用于进行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设计和生产计划制定等,通过不断 优化,提高企业整体效能。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挑战。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许多企业采用了标准工时制度来对员工的工作时间进行管理和优化。
本文将探讨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标准工时的定义和意义标准工时是指为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理论上的工作时间。
通过制定标准工时,企业能够根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来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标准工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评判员工绩效和支付工资的依据,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标准工时的制定原则1.依据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制定标准工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避免对所有岗位和任务一刀切的制定标准工时,以保证制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2.参与制定的多元化:在制定标准工时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员工、管理层和专业人士等,以确保制定出的标准工时能够反映出真实的工作情况和实际的操作需求。
3.适度的弹性和调整:由于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变化,标准工时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调性,以适应不同工作情况下的变化和调整,同时也能够有效应对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
三、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1.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在制定标准工时之前,企业需要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质量以及完成时间等,以便能够准确评估工作时间的需求。
2.收集和分析工作数据:企业可以通过记录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情况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制定标准工时:根据工作目标、要求和分析结果,企业可以制定标准工时,明确员工在完成一项工作时所需的时间量。
4.实施和调整标准工时:制定标准工时之后,企业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标准工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5.监测和评估工作情况:企业应该对标准工时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以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升。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培训
标准工时制定与工作改善培训1. 简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提高工作效率和优化工作流程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企业采用标准工时制度,并进行相关的工作改善培训。
本文将深入探讨标准工时制定和工作改善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2. 标准工时制定2.1 什么是标准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度是一种基于时间的管理方法,用于确定每项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
通过制定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明确工作任务的时间要求,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衡量和评估。
2.2 标准工时制度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标准工时制度可以帮助员工明确目标,并督促他们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资源分配:通过标准工时制度,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分配人力资源,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任务,达到最佳的资源利用效果。
•提高工作质量:标准工时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测量工作质量,并确保每个工作环节都符合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2.3 标准工时制定的步骤1.确定目标:明确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和预期效果。
2.收集数据:收集工作任务的历史数据,包括完成时间、员工数量和工作量等方面的信息。
3.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测量和评估工作任务所需的平均时间。
4.制定标准: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确保其准确性和可行性。
5.实施和监测:将标准工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持续监测和估算工作任务的时间。
3. 工作改善培训3.1 什么是工作改善培训工作改善培训是一种旨在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和优化工作流程的培训方式。
通过工作改善培训,企业可以帮助员工掌握工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3.2 工作改善培训的重要性•增强员工能力:通过工作改善培训,员工可以学习和掌握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技能和能力。
•优化工作流程:工作改善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错误和浪费:通过工作改善培训,员工可以学会更规范和高效的工作习惯,减少错误和浪费的发生。
精益管理之标准工时
3.0 标准工时的运用 3.1.1 生产效率的计算公式 1 效率=产出/投入; 2 生产效率=产出工时/直接出勤工时 3 工作效率=产出工时/总出勤工时 4 产出工时=产出数量*标准工时/PCS 5 直接出勤工时=直接作业人员的投入工时; 6 总出勤工时=(直接+间接)人员的投入工时;
3.1.2 生产效率的计算案例
标准工时的结构图
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 = [平均实操工时 *(1+评比系数) ] + (正常时间*宽放系数)
评比系数需要根据测量对象每次确认、宽放系数在 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只需确认一次.
关键词:评比系数、宽放系数
为什么要进行评比?
所谓“评比”:就是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 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理想速度 (正常速度)作比较。
2.6 标准工时审核与发行的四个步骤
2.6.1 标准工时测试记录表(IE制作\班组长会签); 2.6.2 工序别标准工时总表(IE课长\制造课长会签); 2.6.3 产品别标准工时总表(工程经理\生产经理会签); 2.6.4 《产品别标准工时总表》经文控统一发行;
目录
什么是标准工时 如何测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应用
产出工时=? 需求工时=? 需求人数=?
产出工时=1000*20/60=333.33
需求工时=333.3/60%=555.55
需求人数=55.55/2*10=27.53 ≈28人
3.4 设备需求的计算依据
1 设备产出工时=产出数量*设备加工周期时间/PCS; 2 需求工时=设备产出工时/设备稼动率; 3 需求设备=需求工时/出货期限*工作时间; 4 出货期限:24小时之后(1天之后); 5 工作时间:22小时/每天; 6 设备稼动率现状:70%;
标准工时制定以及应用方法
标准工时制定以及应用方法摘要:标准工时是工厂管理中最公正客观的计量化基准,作为制造系统全球化的语言,有助于系统化的改善和对制造效率的价值认同,可以把人员稳定性、物料质量状态、设计可制造性等进行量化评价,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有很多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关于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方法,希望给相关工作者一些建议。
关键词:标准工时;制定;应用方法引言现阶段管理水平越高的企业,越懂得利用计量化的管理方式。
在计量化基准数据中,标准工时一直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产计划管理、生产绩效管理、生产标准成本分析、新产品管理中都需要用到标准工时。
在企业中,标准工时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它具有相当高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标准工时的作用包括预估工厂负荷产量、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增减机器设备的依据、保证流水线生产的平衡、效率分析的基础等。
1 标准工时的含义标准工时这一概念最早由泰勒提出,指“公平的一天工作量”。
国际劳动组织对于标准工时的定义为:“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值”。
“标准工时”这一概念主要包括“适宜的操作条件”、“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正常速度”四个要素,其中“适宜的操作条件”强调掌握有相关技能、可以进行熟练操作的工作人员在自然环境下可以感到舒适并心情舒畅的环境下正常工作,依据给定的工作规定设备进行规范操作,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持续工作的状态;“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意为在科学研究所规定的操作条件下能够长期操作,具备相应的操作程序与正确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旨在强调规则的普遍适用性,即标准工时的规定适用于与水平相当的每一位从业人员,而不是针对专业特长或者专业能力不足的个别人制定的;“正常速度”是指标准工时的制定是根据相关从业人员在正常情况下的劳动状况决定,适合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时间。
标准工时的特征包括:客观性、可以测量性、普遍适用性。
客观性是指标准工时的测定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员工的真实能力进行测定,是科学量化分析的结果,并且企业是依据测定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规则制定。
浅谈地铁车辆架修标准工时的制定与应用
浅谈地铁车辆架修标准工时的制定与应用摘要介绍了地铁车辆架修工艺设计,引出并详细阐述地铁车辆架修标准工时的计算与分析。
最后结合地铁车辆架修年维修能力,估算出架修车辆维修周期,从而得出架修人员配备标准。
通过标准工时的制定与应用使地铁车辆架修作业更加高效、合理。
关键词地铁车辆,架修,标准工时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地面交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因地铁的经济、快捷、舒适和便利,成为如今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目前,各城市地铁网络化运营公里数的不断增加,地铁车辆维修纷纷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架修。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车辆维修修程分为厂修、架修、定修、月修和列检五个等级;一般而言,地铁车辆在运行5-6年或运行里程达到50-60万公里需进行架修。
车辆架修的目的是对车辆各系统进行深度维修以恢复车辆的使用性能,是实现地铁设计寿命周期内保持车辆稳定表现的重要维修形式之一。
下面简单介绍地铁车辆架修工艺流程,通过工艺流程设计,着重讲述车辆架修标准工时的制定与实际应用。
架修车辆标准工时的制定是企业科学管理的最基本工作,也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作业管理基准,可以使参与工作的人员客观准确地计划、实施并评价工作结果。
1地铁车辆架修工艺流程设计地铁车辆架修作业按阶段划分大致可分为拆卸、检修、总装和调试四个检修阶段,下图为地铁车辆架修工艺流程(如图1)。
1.1拆卸阶段自列车停扣起,整车拆卸阶段进行车辆预检、数据采集及列车解体,然后在解体组装线上采用驾车机对需要进行检修的部件及系统进行拆卸分解,将部件运送至各个维修车间,委外维修部件返厂维修。
1.2检修阶段拆卸完毕后,各系统部件包括转向架系统(包含轮轴检修、电机检修及附件检修)、车钩系统、车门系统、车体及内装系统、电气系统、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及其他部件系统等进行分专业检修,其中,转向架系统检修完成整体组装后,需要进行压载试验进行数据调整。
1.3总装阶段检修阶段完成后,各系统部件运送至解体组装线进行列车总装,并进行整车连挂。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初步确定的员工应当完成的正常工作时间。
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对于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福利。
以下是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的一些步骤和方法。
首先,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进行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分析。
通过对工作内容的详细了解和分解,以及对工作量的评估和测算,可以确定员工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应该完成的工作量和时间。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到员工的技能水平、工作经验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其次,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考虑到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不同的工作类型和岗位可能需要不同的时间完成,因此需要根据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来制定相应的工时标准。
一般来说,复杂度较高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而简单的工作则需要较少的时间。
此外,制定标准工时还需要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因素。
有时候,工作进度可能会受到设备故障、材料短缺、人员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实际工时与标准工时产生偏差。
因此,制定标准工时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变动因素,并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旦标准工时制定完成,就需要进行实施和监控。
企业需要确保员工按照标准工时进行工作,同时监控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如果发现标准工时与实际工时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还可以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进。
为了改善标准工时,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工作时间;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设置,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改进管理和组织方式,提高工作协调性和团队合作性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总之,标准工时的制定与改善对于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制定标准工时需要考虑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复杂性等因素,并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变动因素;而改善标准工时可以通过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和设备设置、改进管理和组织方式等措施来实现。
通过制定和改善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员工福利和产品质量。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计算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它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合理的标准工时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我们将介绍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1. 简单标准工时计算公式。
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完成的产品数量。
这是最简单的标准工时计算公式,适用于单一产品的生产情况。
总工作时间指的是完成该批产品所需的总工作时间,可以包括直接劳动时间、间接劳动时间、等待时间等。
完成的产品数量是指在这个总工作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
2.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考虑效率)。
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完成的产品数量×实际生产效率)。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会考虑到生产效率的影响。
如果生产效率较高,完成同样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总工作时间会相对较短,因此需要将实际生产效率考虑在内,得出更为准确的标准工时。
3.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考虑设备利用率)。
标准工时 = 总工作时间 / (完成的产品数量×设备利用率)。
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利用率对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设备利用率较高,完成同样数量的产品所需的总工作时间会相对较短,因此需要将设备利用率考虑在内,得出更为准确的标准工时。
二、标准工时的应用。
1. 生产计划安排。
通过标准工时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根据标准工时,可以预估完成一定数量产品所需的时间,从而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因生产周期过长而导致的生产延误。
2. 生产效率评估。
标准工时也可以用于评估生产效率。
通过比较实际工时和标准工时的差异,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 成本控制。
标准工时的计算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通过合理计算标准工时,可以预估生产所需的人力、设备等资源,从而合理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总结。
标准工时的计算是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评估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成本。
标准工时制定与应用(工业工程)
一致性
超优
A
+0.04
优
B
+0.03
良
C
+0.01
平均
D
+0.00
可以
E
-0.02
劣
F
-0.04
28
秒表测时法
Step 6: 进行评定
• 合成评定:是从秒表测时整个周程中,取出若干人工作业的单元,
取其实测平均值,再用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分析该单元的时值,
最后將两者相比較,求取评比系数.(此评比要具备PTS的技巧)
(5) 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6) 治工具是否在指定的位置
(7) 是否按照既定操作规范进行作业
16
秒表测时法
Step 3: 进行作业分解
分解理由:
(1) 明确作业细节,提示改善点
(2) 为了正确的给予评比
(3) 作业条件、 方法改变时的局部重测
(4) 进行生产线平衡改善
(5) 日后综合数据编定之用
• 评定时需注意的要点
(1) 评比只针对人工作业单元,不可针对机械自动作业.
(2) 尽量避免太主观的评比方式.
(3) 只对所有人工作业单元统一评比即可(同一作业员).
(4) 测时员的评比训练很重要,每半年或一年要进行训练.
29
秒表测时法
Step 7: 赋予宽放
• 宽放(Allowance)的种类:
改进方案 (Retrofit projects)
(秒表测时法,综合数据法)
周期时间长,比较随机
(工作抽查法)
10
目录
1.标准工时的概念
2.秒表测时法
3.预定时间标准法(PTS)
4.产能规划
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标准工时
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标准工时一、引言在工业生产中,合理管控工时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
标准工时作为一个衡量工业工程效益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标准工时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场景及其在工业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标准工时的概念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项工序或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理论上的最短时间,通常以时间单位(如分钟、小时)来衡量。
它是基于对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和工作任务进行细致分解和分析得出的。
标准工时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工艺难度、工人技能水平、设备状况等。
标准工时的确立是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以确定的工艺方法和性能指标为基础,通过工作时间研究、测定和评定得出的。
三、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1. 工作时间研究法工作时间研究法是通过对工人在完成任务时所花费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确定标准工时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包括:•选择代表性的工人进行观察;•观察被选择工人在完成工作时所花费的时间;•记录观察到的时间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平均值等指标;•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标准工时。
2. 标准配方法标准配方法是一种基于工序流程及工艺配方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它通过对工序流程和配方各项指标的分析,结合经验数据,计算出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具体步骤包括:•分析工艺流程,确定工序及其顺序;•分析配方,确定各项指标;•根据配方指标和经验数据,计算每个工序的标准工时。
3. 标准时间系统法标准时间系统法是一种通过综合考虑工艺、人员和设备等因素的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它通过建立一个标准时间系统,将工序和任务进行分类、标准化,通过对各项标准时间的加总得出标准工时。
具体步骤包括:•建立标准时间系统,确定标准时间的计算要点;•对每个工序或任务进行标准化描述,制定标准动作;•根据标准动作和设备性能等因素,计算每个工序或任务的标准工时;•将各项标准工时进行加总,得出整体标准工时。
四、标准工时的应用场景标准工时是工业工程中的重要工具,其应用场景广泛。
标准工时的制定讲义
标准工时的制定讲义一、标准工时的概念和目的1. 概念:标准工时是指完成一定任务或产出一定产品所需的正常工作时间。
它是根据组织的生产经营需要和员工的工作强度、工作效率等因素,通过科学测定和确定,以期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和员工福利最大化的一种工作时间协调制度。
2. 目的:制定标准工时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生产流程,促进企业的高效运作,同时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维护员工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标准工时的制定原则1. 合理科学原则:制定标准工时必须根据实际生产工艺和员工工作强度等因素进行科学测定和确定,确保工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 全面公正原则:制定标准工时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情况和权益,确保员工能够在合理的工作时间内完成任务,并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
3. 弹性适应原则:制定标准工时必须充分考虑生产经营的需求和员工的个人情况,以便在必要时可以调整工时,并灵活适应不同的生产情况和员工需求。
4. 监督执行原则:制定标准工时后,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1. 确定研究范围和目标:明确需要制定标准工时的部门或工种范围,确立制定标准工时的具体目标和意义。
2. 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收集和整理与制定标准工时相关的生产工艺、工作流程、员工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等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3. 初步测定和确定:以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岗位和任务为样本,进行初步测定和研究,确定标准工时的初步数值。
4. 试行和调整:在一定时间内试行标准工时,并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查,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工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5. 正式确定和推广:经过试行和调整后,最终确定标准工时的数据和要求,并进行内部推广和培训,确保标准工时得到全面执行。
四、标准工时的相关要素1. 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标准工时可以采用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经验法、专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标准工时制定方法和案例(经典)
3
制定标准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1 基础时间法
2 观察法
3 经验法
根据任务的固定时间因素, 计算标准工时。
通过观察和测量工作时间, 确定标准工时。
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估 算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的应用场景
生产线优化
标准工时可用于优化生产线,提 高生产效率。
办公环境
通过合理的工时管理,提高办公 效率和员工绩效。
建立监控机制,及时了解 标准工时的执行情况,并 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改进意 见。
3 激励和奖惩
通过奖励和奖惩机制,推 动员工按照标准工时要求 进行工作,并激发积极性。
标准工时的重要性
生产效率
标准工时可优化生产流程,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员工绩效
合理的工时安排可以激发员 工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
资源管理
通过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有 效管理时间和人力资源,提 供更好的服务。
标准工时制定流程
1
数据收集
收集与工作任务相关的数据,如工序时间、员工产能等。
2
数据分析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关键环节和工时分配。
标准工时制定的注意事项
数据准确性
确保数据来源准确可靠,避免误导和偏差。
参与与沟通
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意见,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认可度。
持续改进
随着业务发展和环境变化,定期评估和调整标准工时。
如何落实标准工时
1 培训和教育
为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 教育,增强他们对标准工 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监控与反馈
标准工时制定方法和案例 (经典)
本演示将为您介绍标准工时的重要性、制定流程、计算方法、应用场景等内 容,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与步骤
标准工时设定方法与步骤标准工时是指企业对员工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设定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能够确保员工的工作时间得到合理安排,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本文将介绍标准工时的设定方法与步骤。
标准工时的设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首先,企业需要收集与员工工作时间相关的数据,包括员工的实际工作时间、工作情况、工作量等。
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工作记录、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这些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员工的工作时间分布情况和工作强度。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时间管理工具等进行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员工的工作时间需求和特点,并为设定标准工时提供依据。
3. 制定标准工时目标: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标准工时目标。
标准工时目标应该兼顾企业的生产力需求和员工的工作保障需求,既要保证工作效率又要注意员工的工作负荷和健康。
4. 设定标准工时规定:根据制定的标准工时目标,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工时规定。
标准工时规定应该包括员工的工作时间上限和下限、加班和调休制度、休息时间安排等内容。
这些规定应该与工作岗位的特点相匹配,确保员工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5. 员工参与与培训:在制定标准工时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意见和需求。
可以通过开展员工参与的讨论会、培训课程等方式,让员工了解标准工时的设定方法和意义,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参与感,从而提高标准工时的执行效果。
6. 调整与改进:标准工时的设定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和改进。
企业可以定期对标准工时进行评估和监测,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标准工时的有效实施和效果。
标准工时的设定方法和步骤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但以上提到的步骤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科学的设定过程。
通过合理设定标准工时,企业可以有效管理员工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标准工时管理之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管理之制定方法标准工时管理作为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指以工作效率为核心,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指标,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高效化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管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标准工时管理的制定方法,并以实例说明其应用。
一、确定管理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标准工时管理的目标。
管理目标应该是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规范化、高效化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收集相关数据:在制定标准工时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收集与生产工艺、生产场地、工人技能和设备性能等相关的数据信息。
这些数据信息将被用于计算标准工时指标并制定生产工序和生产计划。
三、分析生产过程: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确定每个环节所需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指标。
四、制定标准工时指标:根据对生产过程的分析,制定标准工时指标。
标准工时指标是衡量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工时计划和岗位分工的依据。
五、制定工资奖惩机制:制定合理的工资奖惩机制,根据标准工时的完成情况,对工人进行奖励或者处罚,激励工人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对工时管理的一种监督和考核。
六、培训和指导工人:在实施标准工时管理之前,需要对工人进行培训和指导,并向他们解释标准工时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使他们明白如何利用合理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指标提高工作效率。
七、实施标准工时管理:根据制定的标准工时指标和工资奖惩机制,实施标准工时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设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指标进行操作和控制,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八、监控和评估:建立监控和评估机制,对标准工时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标准工时指标和工资奖惩机制,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以某汽车制造公司为例,说明标准工时管理的制定方法。
某汽车制造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决定引进标准工时管理。
首先,他们收集了与生产工艺、生产场地、工人技能和设备性能等相关的数据信息。
标准工时的定义与运用
标准工时的定义与运用标准工时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于计量和衡量员工工作量的基准。
它通常以小时为单位,并根据不同工作的性质和要求而设定。
标准工时的定义和运用在现代职场中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管理和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标准工时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
首先,标准工时的定义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内,规定员工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某些生产流程繁琐的工作,标准工时可以设置为相对较长的时间,而对于一些简单的任务,标准工时可以设置为较短的时间。
总之,标准工时的定义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以确保员工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工作评估。
其次,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根据实际工作时间来计算。
例如,假设员工的工作时间是每天8小时,那么在一周工作5天的情况下,标准工时可以设置为40小时。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和工作的量来计算标准工时。
例如,对于一项复杂的任务,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估计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时间,然后将其作为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在实际运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依据。
标准工时的设定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对每个员工完成工作量的评估,能够客观地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并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其次,标准工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通过设定合理的标准工时,可以督促员工高效工作,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此外,标准工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和工作安排。
通过准确计算和掌握员工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企业可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工作进度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然而,标准工时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标准工时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工作的特殊性和员工的能力。
一些工作任务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如工作环境的变化、设备故障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工作的完成时间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 自由 】
3
标准工时的由来
Work Study (工作研究)
Time Study (时间研究)
->Work Measurement (作业测定)
动作研究之父 吉尔布雷斯
Motion Study (动作研究)
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
->Method Study
• 宽放(Allowance)的种类:
(1) 生理宽放 (Personal) -上洗手间、喝水、擦汗等 (一般5%)
(2) 疲劳宽放 (Fatigue) -肉体疲劳﹑精神疲劳
(3) 管理宽放 (Delay) -等待指示、参加会议、联合作业等
(4) 特殊宽放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24
秒表测时法
Step 6: 进行评定
• 平准化评定 (西屋法)
熟练度
A1 超优
A2
B1 优
B2
C1 良
C2
平均
D
E1 可以
E2
+0.15 +0.13 +0.11 +0.08 +0.06 +0.03 +0.00 -0.05 -0.10
F1
-0.16
劣
【 合作 】
【 自由 】
16
秒表测时法
Step 3: 进行作业分解
分解理由:
(1) 明确作业细节,提示改善点 (2) 为了正确的给予评比 (3) 作业条件、 方法改变时的局部重测 (4) 进行生产线平衡改善 (5) 日后综合数据编定之用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17
秒表测时法
30
秒表测时法
Step 7: 赋予宽放
• 疲劳宽放
– 国际劳工局(ILO) 疲劳之宽放率
区分
男
女
站立操作
1%
2%
稍不舒适
2%
3%
不自然 姿势
悬挂向上
5%
5%
很不舒适
7%
7%
重量 2.27kg以上 0%
1%
阻力 4.54kg以上 1%
2%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31
秒表测时法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6
什么样才是标准工时
C、胜任而熟习的作业者 至少是“会做”,而不是“摸索”中的新进人员 身体善的“胜任”水准
(例如:四肢健全度、重量负荷能力……) D、标准的速度
现下可接受(公认)的可行标准 最好可以用“科学方法”测定比较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34
秒表测时法
Step 7: 赋予宽放
产业别 精密工业 量测仪器 轻电机 轻电机 重电机
• 平准化评定 (西屋法)
一致性
超优 优 良 平均 可以 劣
A
+0.04
B
+0.03
C
+0.01.02
F
-0.04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28
秒表测时法
Step 6: 进行评定
• 合成评定:是从秒表测时整个周程中,取出若干人工作业的单元, 取其实测平均值,再用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分析该单元的时值, 最后將两者相比較,求取评比系数.(此评比要具备PTS的技巧)
Dealing 52 cards into four equal stacks in .500 minute (at a bridge table)
插销子: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空内,用0.435min的速度。
Filling a 30-pin board in .435 minute (using two hands)
程度 极轻 轻 中 重 极重
肉体宽放率 1.8% 3.6% 5.4% 7.2% 9.0%
程度 轻 中 重
精神宽放率 0.6% 1.8% 3.0%
停休时间比率 0%~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恢复系数 1.00 0.90 0.80 0.71 0.62 0.54
Step 3: 进行作业分解
分解技巧:
(1) 要详细分解作业单元,且要有明确的始止点 (2) 作业单元时间要尽可能短 (1.8s<t<12s) (3) 可结合声音进行划分 (4) 区分手动单元与机械自动单元 (5) 分离规则与不规则单元 (6) 另外记录外来作业单元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实行计件工资,超额劳动,超额报酬。 管理和劳动分离。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5
什么样才是标准工时
(在一定的“科学化”条件下订定): A、一定的作业环境条件
例如:气温/湿度/人体工学状况 应在合理合宜条件下 (否则要改用“宽放”调整之)
B、一定的作业方法 至少是现今仍属“较合理”的操作标准 例如:加工机台速度/温度/压力/刀具工具
• 精神疲劳宽放率
是针对注意力集中﹐需要集中眼力及精力去执行的工作会影 响到人体的疲劳。
• 对停休时间之恢复系数
是指在整个周程中﹐其机械自动作业单元中人体可以休息以
恢复疲劳的时间占整个周程时间的比率﹐依此比率所订出的恢
复系数。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33
秒表测时法
Step 7: 赋予宽放
(Expert opinion standard and historical data)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9
方法的选择
新工厂、新产线设计 (预定时间标准法,综合数据法)
已有成熟的现场 (秒表测时法)
改进方案 (Retrofit projects)
(秒表测时法,综合数据法) 周期时间长,比较随机
Step 7: 赋予宽放
• 疲劳宽放
– 定率宽放法: 合计疲劳宽放率=(A+B) × C+D
A﹕肉体宽放率 B﹕精神宽放率 C﹕对停休时间的恢复系数 D﹕对单调感的宽放率(不予考虑)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32
秒表测时法
Step 7: 赋予宽放
• 肉体宽放率
是针对作业姿势﹑ 重量﹑ 阻力而言﹐因为作业姿势和重量 ﹑ 阻力会使人产生疲劳。
【 自由 】
7
标准的速度
行走:平均体力的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直道路上以 4.8km/h的速度行走。 Walking 264 feet in 1 minutes (3 miles per hour)
分发扑克牌:30s内将52张扑克分成4堆的速度。230mm和 80mm即为发牌的起点和终点距离。
秒表测时法
Step 5: 进行数据整理
• 摒弃异常值:
(1) 3个标准差判定 (2) 算朮平均法:
比初次总平均高30%与低25%的值弃去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20
秒表测时法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21
秒表测时法
Step 5: 进行数据整理
• 求取合理观测周程数: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x(1+宽放率)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12
秒表测时法的精神
1. 了解基本背景 1). 产品的制程与作业 2). 作业的方法与标准 3). 进行该项作业的人或机器
2. 必须坚持的精神 1). 必须测时于正确的工作方法 2). 必须观测于现场实际作业 3). 必须具有明确的原始记录
【 自由 】
15
秒表测时法
Step 2: 收集作业信息
(1) 作业概要描述 (2) 产品信息及物料信息 (3) 工具信息,如尺寸,重量,摆放位置等 (4) 是否按品质要求进行作业 (5) 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6) 治工具是否在指定的位置 (7) 是否按照既定操作规范进行作业
【 公平 】
【 光明 】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26
秒表测时法
Step 6: 进行评定
• 平准化评定 (西屋法)
工作环境
超优 优 良 平均 可以 劣
A
+0.06
B
+0.04
C
+0.02
D
+0.00
E
-0.03
F
-0.07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27
秒表测时法
Step 6: 进行评定
【 公平 】
【 光明 】
【 合作 】
【 自由 】
13
秒表测时法
Step 1: 选择要研究的工作(作业)
时间研究的需求:
(1) 标准工时有疑问,需要重新研究 (2) 领导要求重新研究 (3) 作业方式变更 (4) 增加了新的工作 (5) 新产品导入 (6) 作业改善后标准重新制定 (7) 成本改善项目的需要-新机台,新工具,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