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B50轿车悬架系统设计-正文
(完整版)SUV轿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
![(完整版)SUV轿车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03065f33687e21af45a960.png)
以下文档格式全部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以任意修改编辑。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和减振器行业的发展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通行,乘客对汽车的运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市场需求下一种兼具城市行走、野外运动,极其符合现代年轻人追求强烈个性的心态的SUV轿车应运以而生。
SUV能适应各种路况,而且对于悬架的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也有更高的要求。
这次设计的SUV轿车悬架系统也是为了适应发展当前的这种实际的需要而设计。
本次设计主要研究SUV轿车的前、后悬架系统的结构设计。
前悬架采用目前较流行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系统,后悬架采用舒适性较好的二连杆式非独立悬架。
前、后悬架的减振器均采用双向作用式筒式减振器。
这种结构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乘座的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
在此次设计中还进行了悬架参数的确定、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导向机构和横向稳定杆的结构计算及强度校核。
而且,采用Matlab软件对悬架系统的平顺性性进行了编程分析,论证了该系统设计方案的合理正确性,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
本设计对于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的实际意义。
此外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悬架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汽车减振器;平顺性;ABSTRACTAs the auto industry and the shock absorb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o improve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people in the car such a market demand of both urban walking, field sports, in line with modern young people to pursue an extremely strong personality of the mentality of SUV cars to be shipped and Health. SUV can adapt to all kinds of traffic, but also for suspension of comfort and of the SUV car suspension system is also in order to mee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actual needs of such a design.The design of major research SUV cars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structural design. Before the current suspension of the more popular Maifuxunshi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rear suspension better use of comfort-two-link independent susp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and effective use of the improved comfort and driving stability. Also in the design of a suspension parameters of the flexibility of the design elements, the orienta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calculation and strength checking. Moreover, the use of Matlab software on the ride suspension system of a programming analysis, demonstration of the system design of reasonable accuracy,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The design for improving the car on ride comfort, addition to auto enterprises suspension design, with some reference value.Key words: independent suspension; dependent suspension;automobile shock absorber; ride comfort;目录第1章绪论 (1)1.1悬架系统概述 (1)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1.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第2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4)2.1独立悬架结构特点 (4)2.2非独立悬架结构特点 (6)2.3前后悬架结构方案 (7)2.4辅助元件 (10)2.4.1横向稳定器 (10)2.4.2弹性元件 (10)第3章技术参数确定与计算 (11)3.1自振频率 (11)3.2悬架刚度 (11)3.3悬架静挠度 (11)3.4悬架动挠度 (12)第4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13)4.1前悬架弹簧(麦弗逊悬架) (13)4.1.1螺旋弹簧的端部形状 (13)4.1.2螺旋弹簧的参数计算 (13)4.1.3弹簧圈数 (14)4.2后悬架弹簧(二连杆悬架) (14)4.2.1螺旋弹簧的参数计算 (14)4.2.2弹簧圈数 (15)第5章减振器设计 (16)5.1减振器概述 (16)5.2减振器分类 (16)5.3减振器主要性能参数 (17)5.5.1相对阻尼系数 (17)5.5.2减振器阻尼系数 (18)5.4最大卸荷力 (18)5.5筒式减振器主要尺寸 (18)5.5.1筒式减振器工作直径 (18)5.5.2油筒直径 (19)第6章横向稳定器设计 (19)第7章平顺性分析 (21)7.1平顺性概念 (21)7.2汽车平顺性的研究方法 (21)7.3汽车振动系统模型的建立 (22)7.4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24)7.5影响平顺性的因素 (25)第8章结论 (26)参考文献 (27)致谢 (28)附录Ⅰ (29)附录Ⅱ (41)第1章绪论1.1悬架系统概述近年来,舒适性问题对于汽车企业的要求逐年提高,影响舒适性的主要因素有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等因素。
汽车悬置系统设计指南(一)2024
![汽车悬置系统设计指南(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7ae8f4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7.png)
汽车悬置系统设计指南(一)引言概述:汽车悬置系统是汽车底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汽车的驾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汽车悬置系统设计的指南,帮助读者了解悬置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要点,从而优化汽车悬置系统的性能与驾驶舒适。
正文内容:一、悬置系统基本原理1. 悬置系统的定义和作用2. 悬置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3. 悬置系统的工作原理4. 悬置系统与驾驶稳定性的关系5. 悬置系统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二、悬置系统设计要点1. 悬置系统弹簧的选取和设计2. 悬置系统减震器的选择和调整3. 悬置系统阻尼的调节和优化4. 悬置系统材料的选择与优化5. 悬置系统与车体结构的匹配设计三、悬置系统振动控制1. 悬置系统振动类型与特性2. 悬置系统振动控制的方法3. 悬置系统调频器的设计与优化4. 悬置系统振动控制与驾驶稳定性的关系5. 悬置系统振动控制与乘坐舒适性的关系四、悬置系统磨损与维护1. 悬置系统磨损的原因与表现2. 悬置系统磨损程度的检测方法3. 悬置系统磨损的预防与延长寿命的方法4. 悬置系统维护的注意事项5. 悬置系统维护对驾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影响五、悬置系统创新与发展趋势1. 悬置系统新材料的应用2. 悬置系统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3. 悬置系统电子化的趋势4. 悬置系统智能化的发展5. 悬置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汽车悬置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要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引导悬置系统的优化与改进。
汽车悬置系统的设计不仅影响驾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也与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设计和维护汽车悬置系统对于提高整车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至关重要。
未来,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悬置系统将面临更多的创新与发展机遇,我们期待悬置系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汽车驾驶体验和乘坐舒适性的需求。
(完整版)汽车悬架毕业设计论文
![(完整版)汽车悬架毕业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06220210a6f524cdbf8502.png)
摘要悬架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轴(或与车轮)弹性的连接起来.其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且缓和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冲击载荷引起的承载系统的震动,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本次文就是对载货汽车后悬架主副簧进行设计并对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保证设计满足汽车对安全方面的要求。
本次设计首先根据汽车后轴载荷和非簧载质量确定每副钢板弹簧的载荷,通过钢板弹簧满载和空载载荷的不同来确定主副簧的刚度分配,同时根据汽车轴距来确定钢板弹簧的长度。
根据公式算出钢板弹簧所需总惯性矩,这样就能算出钢板弹簧的大致厚度和宽度。
用画图法可以确定每个钢板弹簧的长度。
最后对钢板弹簧进行校核,保证钢板弹簧满足要求。
关键词:钢板弹簧;复合簧;后悬架。
Abstractsuspension assembl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automotive, it links the frame (or Unibody) and axle (or wheel) . Its main task is to pass the effect of all force and torque between the wheel and the frame, and relax the impact load of the frame passed from rough road to ensure the normal running of the car. The article is to desig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pring of rear suspension, and check the design to ensure the design meets automotive safety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is first based on the vehicle rear axle load and non-sprung mass to determine the load of each leaf spring, according the different loads of full and no load to distribution the stiffness, while use the vehicle wheelbase to determine calculate the approximate thickness and width. Drawing method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length of each leaf spring. Finally, check the leaf springs to ensure it meet the requirements.Keywords: leaf spring; composite spring; rear suspension目录引言 ...................................................................................................................................1.1 汽车的发展历史......................................................................................................1.2 汽车的构造 .......................................................................................................................1.3 汽车悬架系统的作用、组成与分类................................................................................1.3.1 汽车悬架系统的作用............................................................................................1.3.2 汽车悬架系统的组成............................................................................................1.3.3 汽车悬架系统的分类............................................................................................1.4 该项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1.6 钢板弹簧 ...........................................................................................................................1.6.1 钢板弹簧的基本结构和作用原理........................................................................2 钢板弹簧的布置方案及材料选择.............................................................................3 汽车后悬架系统钢板弹簧的设计计算.....................................................................3.1 设计给定参数 ...................................................................................................................3.2 钢板弹簧主要参数的确定 ...............................................................................................3.2.1 前后悬架静挠度和动挠度的选择........................................................................3.2.2 钢板弹簧满载弧高的选择....................................................................................3.2.3 钢板弹簧长度的确定............................................................................................3.2.4 悬架主、副钢板弹簧的刚度分配........................................................................3.2.5 钢板弹簧所需的总惯性矩的计算........................................................................3.2.6 根据强度要求计算钢板弹簧总截面系数............................................................3.2.7 钢板弹簧平均厚度的计算....................................................................................3.2.8 验算在最大动行程时的最大应力........................................................................3.2.9 钢板弹簧叶片断面形状及尺寸的选择................................................................3.3 钢板弹簧的设计及校核 ...................................................................................................3.3.1 钢板弹簧各片长度的确定....................................................................................3.3.2 钢板弹簧刚度的验算............................................................................................3.4 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和曲率半径计算....................................................3.4.1 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弧高....................................................................3.4.2 钢板弹簧总成在自由状态下的曲率半径............................................................3.4.3 钢板弹簧叶片在自由状态下曲率半径的计算....................................................3.4.4 钢板弹簧各叶片在自由状态下的曲率半径和弧高的计算................................3.4.5 钢板弹簧总成弧高的核算....................................................................................3.5 叶片端部形状的选择 .......................................................................................................3.6 钢板弹簧两端与车架的连接 ...........................................................................................3.7 钢板弹簧弹簧销和卷耳的设计........................................................................................3.7.1 弹簧销的设计........................................................................................................3.7.2 卷耳尺寸的确定.................................................................................................... 4结论 ............................................................................................................................参考文献 ...........................................................................................................................5 致谢 .............................................................................................................................引言1.1 汽车的发展历史自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已经历了120多年的发展来历程。
奔腾B50底盘系统
![奔腾B50底盘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65cb73c4a1c7aa00b52acbba.png)
该产品的序列号为 070125/1/1407 070125表示该产品的生产 日期是2007年1月25号 产品序列号
注意ABS控制单元插 头的维修注意事项
<12/60>
奔腾B50技术培训
ABS组成部件
2.轮速传感器 奔腾B50ABS系统采用主动式轮速传感器,轮速检测更精确。
维修手册中的轮速传感器描述与 此处不同,请以此处为准。
AC(车轮侧) AT
AAR(差速器侧)
AC(车轮侧) MT
VL(差速器侧)
<8/60>
奔腾B50技术培训
制动系统
非贯穿式、滚压工 艺、参数重新匹配 取消防侵入式踏板、采用空心结构
AT车型装备
柱塞式主缸
更改摩擦片
无镀层
采用PWM阀,流量控制 精确;采用32位处理 器,运算速度更快
主动式轮速传感器
<9/60>
<20/60>
奔腾B50技术培训
ABS故障码分析
蓄电池电压
C1900 ECU 电压供应: 高电压 C1901 ECU 电压供应: 低电压
建议: 检查蓄电池,检查电压值。且不应更换ABS控制单元。
<21/60>
悬架设计说明书范文
![悬架设计说明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bab0e692b160b4e777fcf1c.png)
前言本小组毕业设计的课题是普通的经济型轿车。
因而,其定位为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的第一辆家庭用车。
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可靠,坚固,耐用,使用成本较低,油耗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为当前主流技术水平。
所以,悬架的设计宜选用成熟技术,零部件,彻底的贯彻“三化”原则,较为合理的成本控制。
悬架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虽然并非汽车在行进必不可少的装备,但如果没有悬架,将极大的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
悬架对整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性能的认识更多的靠更为直接的感观感受,而非他们不太懂得的专业术语。
因此,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提升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的共识。
与此关系密切的悬架系统也被不断改进,主动半主动悬架等具有反馈的电控系统在高端车辆上的应用日趋广泛。
无论定位高端市场,还是普通家庭的经济型轿车,没有哪个厂家敢忽视悬架系统及其在整车中的作用。
这一切,都是因为悬架系统对乘员的主观感受密切联系。
悬架系统的优劣,乘员在车上可以马上感受到。
“木桶理论”,很多人都知道,整车就好比是个“大木桶”,悬架是它的一片木板。
虽然,没有悬架的汽车还是可以跑动的,但是坐在上面是很不舒服的。
坐过农用车货厢的人,对此应该是颇有些体会的,即便是较好的路况,在上面也是颠来颠去的。
因为它的悬架很简单,对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考虑的很少。
只有当悬架这块木板得到足够重视,才能使整车性能得以提升。
否则,只能是句空话。
这涉及到部件与整体的关系。
一句话:整体离不开部件,部件也成不了整体。
整体可以提供部件提供不了的功能,反过来部件又对整体有着重要影响。
正因为悬架在现代汽车上的重要重要作用,应该重视汽车悬架的设计。
只有认真,严谨的设计才能确保其与整车的完美匹配。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查阅大量相关书籍,图册,行业和国家标准。
这些是对我们这些将来要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工作的工科出身的大学毕业生的必须经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
悬架系统设计计算报告
![悬架系统设计计算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adba5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e.png)
悬架系统设计计算报告一、引言悬架系统作为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的行驶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操控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汽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悬架系统的设计十分关键。
本报告将介绍悬架系统设计过程中的计算方法和依据,并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二、悬架系统设计计算方法1.载荷计算:首先需要计算车辆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载荷。
通过分析车辆的使用环境和客户需求,确定悬架系统的额定载荷。
然后,根据车辆自重、乘员重量、行李重量、荷载等因素,计算出车辆的总载荷。
2.载荷分配计算:在计算悬架系统的载荷分配时,需要考虑车辆的静态和动态载荷。
静载荷主要指车辆停靠时的重力,而动载荷主要指车辆行驶过程中因加速度、制动力和路面不平均性等引起的载荷。
通过对车辆不同部位的载荷进行测量和分析,确定每个车轮的载荷。
3.悬架系统刚度计算:悬架系统的刚度对车辆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有着直接影响。
悬架系统的刚度可以分为纵向刚度、横向刚度和垂向刚度等。
在设计悬架系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车辆的使用环境和性能需求,计算悬架系统的刚度。
4.悬架系统减振器计算:悬架系统的减振器的设计和选型是悬架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
减振器可以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震动,提高乘坐舒适性和行驶稳定性。
根据悬架系统的刚度和载荷等因素,计算减振器的选择和设计参数。
5.悬架系统运动学计算:悬架系统的运动学计算是为了确定悬架系统在不同行驶状态下的主要参数,以便进行悬架系统的设计和调整。
通过对车辆的几何尺寸、运动学参数和悬架结构的分析和计算,确定悬架系统的工作范围和参数。
三、计算依据在悬架系统设计计算中,需要依据以下相关标准和原则进行设计:2.汽车悬架系统设计手册:根据汽车制造商提供的相关手册和技术资料,对悬架系统设计进行指导和计算。
3.数学和工程力学原理:在悬架系统设计计算过程中,需要运用数学和工程力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如力学平衡、弹性力学、振动理论等,进行悬架系统的计算。
4.仿真和试验数据:通过对悬架系统的仿真分析和试验测试,获取悬架系统的相关参数和性能数据,为悬架系统的设计计算提供依据。
毕业设计奔腾B50轿车悬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正文.doc
![毕业设计奔腾B50轿车悬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正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c14a83c64b35eefdc9d3337b.png)
摘要如今汽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汽车的这一方面性能需要靠悬架系统予以保证。
根据当前轿车悬架的发展情况,本设计的轿车前后悬架均采用独立悬架的形式。
并且前悬采用比较流行的双横臂悬架。
根据确定的结构选取悬架的自振频率,从而可以计算出悬架的刚度、静挠度和动挠度。
采用以上数据计算弹性元件尺寸并且进行应力校核。
在设计减振器时,根据阻尼系数和最大卸荷力来计算选取减振器的主要尺寸。
然后再依次确定导向机构和横向稳定杆。
在所有结构尺寸确定后采用CAXA软件绘制前后悬架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在对样车悬架进行平顺性分析中,建立了两自由度的平顺性分析模型,分别绘制车身加速度幅频特性曲线、弹簧动挠度幅频特性曲线分析了悬架参数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本文所做工作可为奔腾B50轿车的悬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关键词:汽车;悬架;减震器;平顺性分析;AbstractNow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rapidly, people on car comfort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 and this aspect of performance cars on the need to ensure that suspension system.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the car suspension, the design of the car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are used in the form of independent suspension. Before the hanging and are used more popular double withbone arm type suspension. According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selected suspension natural frequency, which can calculate the stiffness of the suspension, static and dynamic deflection deflection. More flexible use of data of components and size of a stress check. In the design of shock absorb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rgest damp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terms of the main shock absorber selected size. Then bodies were identified and horizontal orientation Wending Gan. In all structure size is determined by CAXA mapping software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assembly and parts plans.In the car-like suspension of a ride, a two degree of freedom of the ride analysis model, were drawn body acceleration of the rate of frequency, 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dynamic curve, moving spring deflection increase the frequent cy of a hanging curve analysis - Parameters on the car ride impact.In this paper, for the work done by Ben Teng B 50 car's suspension system desig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 certain significance.Key words: Car; Suspension;shock absorber ; Ride analysis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2)2.1 独立悬架结构特点 (2)2.2 独立悬架结构形式及评价指标分析 (2)2.3 前后悬架结构方案 (3)2.4 辅助元件 (3)2.4.1 横向稳定杆 (3)2.4.2 导向机构 (3)第三章技术参数确定与计算 (4)3.1 主要技术参数 (4)3.2 悬架性能参数确定 (4)3.3 悬架静挠度 (5)3.4 悬架动挠度 (5).5 悬架弹性特性曲线 (6)第四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7)4.1 前悬架弹簧(麦弗逊悬架) (7)4.1.1 弹簧中径、钢丝直径及结构形式 (7)4.1.2 弹簧圈数 (7)4.2 后悬架弹簧(双横臂独立悬架) (8)4.2.1 弹簧中径、钢丝直径及结构形式 (8)4.2.2 弹簧圈数 (8)第五章悬架导向机构及横向稳定的设计 (10)5.1 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0)5.2双横臂独立悬架示意图 (10)5.3横臂轴线布置方式 (11)5.4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11)5.4.1 侧倾中心 (11)5. 4.2纵倾中心 (12)5. 4.3抗制动纵倾性(抗制动前俯角) (13)5. 4.4抗驱动纵倾性(抗驱动后仰角) (13)5. 4.5悬架横臂的定位角 (13)第六章减振器设计 (17)6.1 减振器概述 (17)6.2 减振器分类 (17)6.3 减振器主要性能参数 (18)6.3.1 相对阻尼系数确定 (18)6.3.2 减震器阻尼系数 (18)6.4 最大卸荷力 (19)6.4.1 前悬架的最大卸荷力 (19)6.4.2 后悬架的最大卸荷力 (19)6.5 筒式减振器主要尺寸 (20)6.5.1 筒式减振器工作直径 (20)6.5.2 油筒直径 (21)第七章平顺性分析 (22)7.1 平顺性概念 (22)7.2 汽车的等效振动分析 (22)7.3车身加速度的幅频特性 (24)7.4悬架动挠度的幅频特性 (25)第八章结论 (27)参考文献 (28)附录I (30)附录II (42)第一章绪论悬架是现代汽车最重要的总成之一。
毕业设计奇瑞微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
![毕业设计奇瑞微型汽车悬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43ae600f102de2bd9705887b.png)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乘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对汽车悬架系统和减震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次设计的微型汽车的悬架系统是有实际意义的。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奇瑞微型汽车的前、后悬架系统的结构设计。
其前后悬架均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减震器为液力双向作用筒式减震器。
本说明书还包括前、后悬架性能和结构特点的介绍,悬架参数的确定,减震器设计及计算过程,螺旋弹簧设计及设计过程,悬架刚度和挠度的计算以及各零部件包括连接处的选择。
并用MATLAB软件编程平顺性的分析,论证了该系统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对样车悬架进行平顺性分析中,建立了两自由度的平顺性分析模型,分别绘制车身加速度幅频特性曲线、相对动载幅频特性曲线、弹簧动挠度幅频特性曲线分析了悬架参数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因此,这次设计的悬架系统具有良好的行使平顺性。
关键词:悬架系统;减震器;螺旋弹簧;导向机构;平顺性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people have been promoting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safety and ride comfort of vehicles. As a result there is a big demand on the suspension and the shock absorber system. The design of the mini-car suspension system is a practical sense.The project mainly includes the designs of the front and rear suspension system of the Chery Automobiles. The independent McPherson suspension in common use is adopted in both the front and the rear suspension system. The shock absorber with two-direction hydraulic-cylinder is applied here. This papers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ont and rear suspension, determined the suspension parameters, designed and calculated the shock absorbers and coil spring, etc. Furthermore, a program for ride performance computation is compiled by using MATLAB software.In the suspension analysis of the sample car, a model with two degree of freedoms is established. Some curves for ride quality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From the calculated curves, some topics on how the suspension parameters effect on the ride comfort are discussed. Therefore,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the current designed suspension system has a good ride performance.Key words: Suspension system; Shock absorber; Coil spring; Guidance mechanism;Ride performance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悬架简介 (1)1.2 设计要求: (2)第2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3)2.1独立悬架结构特点 (3)2.2独立悬架结构形式分析 (3)2.3辅助元件 (4)第3章技术参数确定与计算 (5)3.1主要技术参数 (5)3.2悬架性能参数确定 (5)3.3悬架静挠度 (6)3.4悬架动挠度 (6)3.5悬架弹性特性曲线 (6)第4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7)4.1前悬架弹簧 (7)4.2后悬架弹簧 (8)第5章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0)5.1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0)5.2麦弗逊独立悬架示意图 (10)5.3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11)5.4横臂轴线布置方式 (13)5.5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车悬挂系统设计【摘要】悬挂系统...
![汽车悬挂系统设计【摘要】悬挂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e1a5312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a.png)
汽车悬挂系统设计【摘要】: 悬挂系统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的整个支持系统。
悬挂系统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
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
论文回顾了汽车悬挂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悬挂系统的分类和组成,详细分析了各种悬挂系统的优劣,进行了对比。
最后根据汽车的要求,选定了悬挂系统的组合,前悬架为麦弗逊式独立悬挂,后悬架为钢板弹簧整体式悬挂。
并且确定了前后悬挂的技术参数,在设计中着重考虑了汽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对整个系统进行了运动学和力学分析计算。
最后使用AUTOCAD绘制出了汽车悬挂的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图。
【关键字】: 汽车悬挂独立悬挂非独立悬挂麦弗逊式独立悬挂钢板弹簧整体式悬挂The Design Of Car Suspension System【Abstract】 Suspension is means that the body and tires between spring and shock absorber for the entire support system. The function of suspension system is to support the body, improve the ride feel different suspension settings the driver will have different driving experience. Appeared to be a simple suspension system integrated a variety of forces, determine thecar's stability, comfort and safety of modern cars is one of key components. This thesis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s and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it. Secondly, the thesis detailed analysis the pros and cons of various suspension systems, were compar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vehicles, decided on a combination of the suspension, front suspension is McPherso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leaf spring rear suspension for the whole suspension. And determined the two suspensions of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focused on stability and control of the car, the whole system of calculation of the kinematics and mechanics. Finally out of the car hanging AUTOCAD drawing, assembly drawing and part of the parts drawing.【Key words】: car suspension system;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olid axle suspension; macpherson type; leaf-spring dependent suspension目录【摘要】I1.绪论- 1 -1.1汽车悬挂的基本原理- 1 -1.2汽车悬挂的发展史- 2 -2.汽车悬挂的组成和分类 - 4 - 2.1汽车悬挂的组成- 4 -2.2非独立悬架的类型及特点- 5 - 2.2,1钢板弹簧式非独立悬架- 5 - 2.2.2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 5 - 2.2.3空气弹簧非独立悬架- 6 - 2.3独立悬架的类型及特点- 6 - 2.3.1双横臂式- 7 -2.3.2麦弗逊式(滑柱连杆式) - 8 - 2.3.3 双叉臂式悬挂- 9 -2.3.4 拖拽臂式悬挂- 12 -2.3.5 连杆支柱悬挂- 14 -2.3.6 多连杆独立悬挂- 15 -3.悬挂系统的选择 - 18 -3.1前独立悬架的选择- 18 -3.2后悬架的选择- 19 -3.3整车参数- 20 -4.悬挂系统的计算 - 21 -4.1 前悬架的设计计算- 21 - 4.1.1弹簧形式的选择- 21 -4.1.2弹簧参数的计算- 21 -4.1.3弹簧的校验- 24 -4.2后悬架的设计计算- 25 -4.2.1弹性元件的选择- 25 -4.2.2钢板弹簧参数的设计计算- 26 -4.2.3钢板弹簧的强度校验- 29 -4.3 减振器的结构原理及其功用 - 30 -4.4 横向稳定器的作用- 32 -5. 总结 - 35 -致谢 - 36 -参考文献- 37 -1.绪论1.1汽车悬挂的基本原理悬挂,其名源于西方。
悬架系统设计汽车悬架系统设计
![悬架系统设计汽车悬架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0c46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e.png)
装配与涂装
按照工艺流程进行装配,采用 自动化涂装设备,确保产品外
观质量。
检测与试验
对成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试验 ,确保产品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
热处理工艺参数
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参数,确 保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符合要求。
焊接工艺参数
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参数,确保焊缝质量 和强度。
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在悬架系统设计过程中,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如非线性阻尼特性控制、多自由度振 动解耦等,为悬架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悬架系统成为发展热点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悬架系统将成为未来汽车悬架 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实现与车辆控制系统的高度集成和协同工作。
验证与测试
通过实车试验或台架试验等方式,验证优化后的悬架系统的性能和可 靠性,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05 悬架系统制造工艺与质量 控制
制造工艺流程规划
01
02
03
04
原材料选择与检验
选用高强度、轻量化的材料, 并进行严格的入厂检验,确保
原材料质量。
零部件加工
采用先进的数控机床和加工工 艺,确保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
稳定性分析
研究车辆和悬架系统在受到外部扰动时的稳定性,包括侧倾稳定 性、俯仰稳定性和横摆稳定性等。
仿真模拟与优化设计
仿真模拟
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悬架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模拟,分析系统 的运动学和力学特性,以及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优化设计
根据仿真结果和实际需求,对悬架系统的结构参数、刚度和阻尼等 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车辆的行驶性能和舒适性。
汽车设计悬架系统方案
![汽车设计悬架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8088d383c4bb4cf6ecd10a.png)
目录第一章悬架的结构形式的选择第一节悬架的构成和类型第二节独立悬架结构形式分析第三节前后悬架的选择第二章悬架主要参数的选择第一节悬架性能参数的选择第二节悬架的自振频率第三节侧倾角刚度第四节悬架的静动挠度的选择第三章弹性元件的设计分析及计算第一节前悬架弹簧第二节后悬架弹簧第四章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分析及计算第一节导向机构设计要求第二节麦弗逊独立悬架示意图第三节导向机构受力分析第四节横臂轴线布置方式第五节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第五章减震器的设计分析及计算第一节第一章悬架的结构形式的选择1.1 悬架的构成和类型1.1.1构成(1)弹性元件具有传递垂直力和缓和冲击的作用。
常见的弹性元件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空气弹簧、油气弹簧、橡胶弹簧等。
(2)导向装置其作用是传递除弹性元件传递的垂直力以外的各种力和力矩。
常见的导向装置有:斜置单臂式、单横臂式、双横臂式、双纵臂式、麦弗逊式等。
(3)减震器具有衰减振动的作用。
常见的减震器有:简式减震器、充气式减震器、阻力可调式减震器等。
(4)缓冲块其作用是减轻车轴对车架的直接冲撞,防止弹性元件产生过大的变形。
(5)横向稳定器其作用是减少转弯行驶时车身的侧倾角和横向角振动。
1.1.2类型悬架可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
(1)非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的特点是:左、右车轮用一根整体轴连接,再经过悬架与车架word 格式文档连接。
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修方便、工作可靠。
缺点是:①由于整车布置上的限制,钢板弹簧不可能有足够的长度(特别是前悬架),使之刚度较大,所以汽车平顺性较差。
② 簧下质量较大。
③ 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左、右车轮相互影响,并使车轴和车身倾斜。
④ 当两侧车轮不同步跳动,车轮会左、右摇摆,使前轮容易产生摆振。
⑤ 前轮跳动时,悬架易与转向传动机构产生运动干涉。
⑥ 汽车转弯行驶时,离心力也会产生不利的轴转向特性。
⑦ 车轴上方要求有与弹簧行程相适应的空间。
然而由于非独立悬架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以及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弹性元件等优点,非独立悬架多用于载货汽车和大客车的前、后悬架。
奔腾B50与荣威350悬挂分析
![奔腾B50与荣威350悬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a2bdcaaeaad1f346933f93.png)
奔腾B50与荣威350悬挂分析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周茂清指导老师李和摘要:如今汽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汽车的这一方面性能需要靠悬架系统予以保证。
根据当前轿车悬架的发展情况,本文主要选择奔腾B50和荣威350的悬架进行分析,其中奔腾B50轿车前后悬架均采用独立悬架的形式,并且前悬采用比较流行的双横臂悬架。
后采用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而荣威350前采用独立悬架,前采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而后采用纵臂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
在对样车悬架进行平顺性,安全性能等进行分析是,主要是采用理论来分析,这里删掉繁琐的计算公式,分析简单易懂。
本文所做工作可为奔腾B50和荣威350选择导购等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也可以作为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汽车;悬架;减震器;平顺性分析1 悬架与悬架种类1.1 悬架定义悬架是汽车重要的结构总成之一,它的作用是把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弹性地连接起来,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扭;缓和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载荷系统的振动,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在路面不平和载荷变化时有理想的运动特性,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使汽车获得高速行驶能力。
1.2 悬架组成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减振器、缓冲块和横向稳定期等组成。
导向装置由导向杆系组成,用来决定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的运动特性,并传递弹性元件传递的垂直力意外的各种力和力矩。
当用纵置钢板弹簧作弹性元件时,它兼起导向装置的作用。
缓冲块用来减轻汽车轴对车架(或车身)的直接冲撞,防止弹性元件产生过大的变形。
装有横向稳定器的汽车,能减少转弯行驶时车身的侧倾角和横向角振动。
1.3 悬架分类悬架主要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
1.4独立悬架独立悬挂的车轴分成两段,每只车轮由螺旋弹簧独立安装在车架下面,当一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一边车轮不受影响,两边的车轮可以独立运动,提高了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悬架系统的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悬架系统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fe593db90d6c85ec3ac6fe.png)
满载时前轴载荷:
满载时后轴载荷:
非簧载质量(指前悬架):
非簧载质量(指后悬架):
钢板弹簧长度:
骑马螺栓中心距:
满载时偏频:
叶片端部形状:压延。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共页第页
课程管理系统说明书悬架系统空气悬架系统减震可调悬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主动悬架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说明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交通工程学院
目录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汽车钢板弹簧设计
己知参数:
总重:
自重:
空车时前轴载荷:
汽车悬架系统毕业设计
![汽车悬架系统毕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1e1487783e0912a3162a1f.png)
目录第1章绪论1.1 悬挂系统概述........................................1.2 设计要求.........................................第2章悬挂系统总体参数设计与计算2.1主要技术参数2.2悬架性能参数确定2.3悬架静挠度2.4悬架动挠度2.5悬架弹性特性曲线第3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3.1前悬架弹3.2后悬架弹第4章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4.1导向机构设计要求4.2麦弗逊独立悬架示意图4.3导向机构受力分析4.4横臂轴线布置方式4.5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第5章减振器主要参数设计5.1减振器概述5.2减振器分类5.3减振器参数选取5.4减振器阻尼系数5.5最大卸荷力5.6筒式减振器主要尺寸第6章横向稳定杆设计6.1横向稳定杆参数确定第7章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Ⅰ附录II第一章悬挂系统概述(1)概述汽车悬架系统是底盘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的操作稳定性,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往往被编入技术规格表,作为评价汽车性能品质的标准之一。
汽车悬架是安装在车桥和车轮之间用来吸收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所产生的颠簸力。
因此,汽车悬架系统对汽车的操作稳定性、乘坐舒适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悬架系统的结构得到不断改进,其性能及其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尽管一百多年来汽车悬架从结构形式到作用原理一直在不断地演进,但从结构功能而言,它都是有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
在有些情况下,某一零部件兼起两种或三种作用,比如钢板弹簧兼起弹性元件和导向机构的作用,麦克弗逊悬架中的减振器柱兼起减振器及部分导向机构的作用,有些主动悬架中的作动器则具有弹性元件、减振器和部分导向机构的功能。
(2)总体设计方案1. 完成悬挂系统总体参数设计:2. 完成弹性元件设计计算3. 完成减震器主要参数选择4. 完成悬架导向机构及横拉杆设计5. 完成设计相关的图纸6. 编写设计说明书第2章悬挂系统总体参数设计与计算2.1主要技术参数整车的基本参数见表前悬非簧载质量为50kg 后悬非簧载质量为80kg簧载质量(满载)前簧载质量=满载轴荷质量—非簧载质量770—50=720kg后簧载质量=满载轴荷质量—非簧载质量860-80=780kg非簧载质量:前悬非簧载质量为50kg 后悬非簧载质量为80kg 3.2悬架性能参数确定(1)自振频率(固有频率)选取根据国家规定对发动机排量在1.6L以下的乘用车,前悬架满载偏频要求在1.00――1.45Hz,后悬架要求在1.17――1.58Hz。
汽车悬挂系统的优化设计
![汽车悬挂系统的优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ec22e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7.png)
汽车悬挂系统的优化设计汽车悬挂系统作为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的操控性、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汽车悬挂系统的性能和效能,不断进行优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悬挂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入手,探讨如何进行汽车悬挂系统的优化设计。
悬挂系统是连接车体和车轮的重要部件,通过减震作用,使车轮与地面之间保持恒定接触,从而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优化设计悬挂系统的关键在于平衡车辆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同时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首先,优化悬挂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选用合适的悬挂结构。
常见的悬挂结构包括独立悬挂、烛式悬挂、横拉杆式悬挂等。
独立悬挂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和乘坐舒适感,但是成本较高。
根据车辆的使用环境和需求,选用适合的悬挂结构是关键。
此外,悬挂系统还应考虑承载能力和散热性能,以确保悬挂系统在高负荷和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正常工作。
其次,优化悬挂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悬挂硬度和减震效果的平衡。
悬挂硬度越大,车辆在转弯等操作时越稳定,但乘坐舒适感会减少;悬挂硬度越小,车辆乘坐舒适性会提高,但在高速行驶时容易出现颠簸感。
因此,合理调整悬挂硬度是优化悬挂系统的关键。
可以采用可调节悬挂系统,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驾驶需求,调整悬挂硬度,达到平衡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目的。
另外,优化悬挂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悬挂材料的选择。
悬挂材料应具备较好的耐疲劳性、耐腐蚀性和抗击穿性,以确保悬挂系统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性能。
常见的悬挂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和复合材料等。
根据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提高悬挂系统的效能和寿命。
此外,优化悬挂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悬挂系统与车辆其他部件的协调性。
悬挂系统与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相互作用,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进行悬挂系统优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性,以确保整车性能的提升。
最后,悬挂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测试和验证。
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
![悬架系统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7f637e2c915f804d2b16c1a3.png)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悬架系统设计公司:鸿马华祥悬架设计有限公司班级: 1宿舍:学生:负责人:指导老师:目录第1部分绪论 (3)1.1 悬架系统的功能 (3)1.2悬架的工作原理 (3)1.3 悬架系统的分类 (5)1.4 设计任务 (11)第2部分悬架主要参数的确定 (11)2.1 悬架的静挠度fc的确定 (11)2.2 悬架的动挠度fd的选择 (13)2.3 悬架的弹性特性 (13)2.4 后悬架主副弹簧刚度的分配 (14)2.5 悬架侧倾角刚度及在前、后轴的分配 (15)2.6悬架的空间几何参数 (16)第3部分弹性元件的设计 (17)3.1 弹性元件简介 (17)3.2 螺旋弹簧的设计 (18)3.2.1 螺旋弹簧的刚度 (18)3.2.2 计算弹簧钢丝直径d (19)3.2.3 弹簧校核 (19)3.3 小结 (20)第4部分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20)4.1 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23)4.2 横臂轴线布置方式的选择 (24)4.3 横摆臂主要参数 (25)第5部分减振器的设计 (26)5.1减震器简介 (26)5.2 双筒式液力减振器 (27)5.3 单筒充气式液力减振器 (30)5.4 减震器参数的设计 (32)第6部分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36)6.1 横向稳定杆的作用 (36)6 .2 横向稳定杆参数的选择 (36)第7部分悬架的CATIA 3D建模图 (37)7.1前悬架系统——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37)7.2 后悬架系统——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38)第8部分参考文献 (39)第9部分会议记录 (40)9.1 会议记录1 (40)9.2 会议记录2 (41)9.3 会议记录3 (41)第10部分任务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悬架系统设计-板簧
![悬架系统设计-板簧](https://img.taocdn.com/s3/m/30c7c72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0.png)
145.49
0.00
7500~8500 1.83~2.08
0.00 100.00 110.00 107.00
13.80 20580000.00
0.36 8.00 0.25 1.28 46.55 4.70
0.00 8071.08
3.21 7.21
1.41
0.00
58158.68 11405.40
0.00
(N)
p2
验证负荷的确定(n)
P验
3、副簧计算
规格参数
(1)副簧输入参数
主片数
n1
R0*θ=L/2
R0(1-COSθ)=H0 L H0 θ G后轴静负荷×L轴距/(L轴距+/c12*h重 心高度) (轴荷-非簧载)/2
(f动绕度+f满载绕度)×σ比
σ夹U-Q满载/C刚度-△f
f满载绕度×σ比
Q×0.7 Q×1.3
36.25 18.125
20
R0K=R0+a
-120 120
4695.00 4703.00 4711.00 4719.00 4727.00
8 12.70
7.7
26.70
14 26.70
4695.00
2294
217.952423
1000
129
19.99995
88887.75044
设计模型有
许用90000-100000
修正弧高
1/Rk=σ0k/(E× ak)+1/R0K
COSθ
R0(1-COSθ)=H0
3603.469808 0.982506951 63.03567284
80.54
3131.816761 0.976863215 72.4601719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如今汽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汽车的这一方面性能需要靠悬架系统予以保证。
根据当前轿车悬架的发展情况,本设计的轿车前后悬架均采用独立悬架的形式。
并且前悬采用比较流行的双横臂悬架。
根据确定的结构选取悬架的自振频率,从而可以计算出悬架的刚度、静挠度和动挠度。
采用以上数据计算弹性元件尺寸并且进行应力校核。
在设计减振器时,根据阻尼系数和最大卸荷力来计算选取减振器的主要尺寸。
然后再依次确定导向机构和横向稳定杆。
在所有结构尺寸确定后采用CAXA软件绘制前后悬架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在对样车悬架进行平顺性分析中,建立了两自由度的平顺性分析模型,分别绘制车身加速度幅频特性曲线、弹簧动挠度幅频特性曲线分析了悬架参数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本文所做工作可为奔腾B50轿车的悬架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关键词:汽车;悬架;减震器;平顺性分析;AbstractNow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obile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rapidly, people on car comfort requirements are also increasing, and this aspect of performance cars on the need to ensure that suspension system.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the car suspension, the design of the car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are used in the form of independent suspension. Before the hanging and are used more popular double withbone arm type suspension. According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selected suspension natural frequency, which can calculate the stiffness of the suspension, static and dynamic deflection deflection. More flexible use of data of components and size of a stress check. In the design of shock absorb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rgest damp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terms of the main shock absorber selected size. Then bodies were identified and horizontal orientation Wending Gan. In all structure size is determined by CAXA mapping software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assembly and parts plans.In the car-like suspension of a ride, a two degree of freedom of the ride analysis model, were drawn body acceleration of the rate of frequency, the relative frequency of dynamic curve, moving spring deflection increase the frequent cy of a hanging curve analysis - Parameters on the car ride impact.In this paper, for the work done by Ben Teng B 50 car's suspension system desig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a certain significance.Key words: Car; Suspension;shock absorber ; Ride analysis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2)2.1 独立悬架结构特点 (2)2.2 独立悬架结构形式及评价指标分析 (2)2.3 前后悬架结构方案 (3)2.4 辅助元件 (3)2.4.1 横向稳定杆 (3)2.4.2 导向机构 (3)第三章技术参数确定与计算 (4)3.1 主要技术参数 (4)3.2 悬架性能参数确定 (4)3.3 悬架静挠度 (5)3.4 悬架动挠度 (5).5 悬架弹性特性曲线 (6)第四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7)4.1 前悬架弹簧(麦弗逊悬架) (7)4.1.1 弹簧中径、钢丝直径及结构形式 (7)4.1.2 弹簧圈数 (7)4.2 后悬架弹簧(双横臂独立悬架) (8)4.2.1 弹簧中径、钢丝直径及结构形式 (8)4.2.2 弹簧圈数 (8)第五章悬架导向机构及横向稳定的设计 (10)5.1 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0)5.2双横臂独立悬架示意图 (10)5.3横臂轴线布置方式 (11)5.4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11)5.4.1 侧倾中心 (11)5. 4.2纵倾中心 (12)5. 4.3抗制动纵倾性(抗制动前俯角) (13)5. 4.4抗驱动纵倾性(抗驱动后仰角) (13)5. 4.5悬架横臂的定位角 (13)第六章减振器设计 (17)6.1 减振器概述 (17)6.2 减振器分类 (17)6.3 减振器主要性能参数 (18)6.3.1 相对阻尼系数确定 (18)6.3.2 减震器阻尼系数 (18)6.4 最大卸荷力 (19)6.4.1 前悬架的最大卸荷力 (19)6.4.2 后悬架的最大卸荷力 (19)6.5 筒式减振器主要尺寸 (20)6.5.1 筒式减振器工作直径 (20)6.5.2 油筒直径 (21)第七章平顺性分析 (22)7.1 平顺性概念 (22)7.2 汽车的等效振动分析 (22)7.3车身加速度的幅频特性 (24)7.4悬架动挠度的幅频特性 (25)第八章结论 (27)参考文献 (28)附录I (30)附录II (42)第一章绪论悬架是现代汽车最重要的总成之一。
悬架结构的选用,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平顺性的优劣,而且随着汽车速度的提高,对于与行驶速度密切相关的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口城市休闲车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使得市场竞争的加剧,与此同时人们对城市休闲车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汽车悬架系统的结构参数及布置型式对汽车的各项使用性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悬架得到了人们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
运用优化的设计方法在保证减小悬架整体质量的同时又不缺少应有的刚度、强度与韧度,从而提高了车速,降低了能耗是目前国内汽车悬架系统发展的主方向。
悬架系统可以在凹凸不平路段,缓和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行驶平顺;轿车乘坐舒适性主要取决于悬架系统的好坏,设计良好的悬架系统可以使汽车行驶中保持稳定的姿势,减小车身移动,改善操纵稳定性。
汽车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
在汽车行驶中,由于路面的不平坦和悬架的弹性作用,使汽车产生垂直振动,减振器缓和及抑制不平路面对车体的冲击,使汽车振动的振幅减小,直至振动停止,防止汽车部件的损坏。
车轮相对于车架和车身跳动时,车轮的运动轨迹应该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会产生运动干涉,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特别是操纵稳定性,所以就要安装传力装置,如上下摆臂等叉形刚架、转向节等元件,让它来传递纵向力、侧向力及力矩,并保证车轮对于车架(或车身)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规律。
这些传力机构还起导向作用,又称导向机构。
导向杆系铰接处多采用橡胶衬套,能隔绝车轮所受来自路面的冲击向车身的传递。
非独立悬架的车轮装在一根整体车轴的两端,当一边车轮跳动时,影响另一侧车轮也作相应的跳动,使整个车身振动或倾斜,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较差,但由于构造较简单,承载力大,目前仍有部分轿车的后悬架采用这种型式。
独立悬架的车轴分成两段,每只车轮用螺旋弹簧独立地安装在车架(或车身)下面,当一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一边车轮不受波及,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好。
但这种悬架构造较复杂,承载力小。
现代轿车前后悬架大都采用了独立悬架,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第二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2.1 独立悬架结构特点独立悬架的结构特点是车桥做成断开的,每一侧的车轮可以单独的通过弹性悬架与车架(车身)连接,两侧车轮可以单独跳动,互不影响。
轿车和载重量1t 以下的货车前悬架广为采用独立悬架,轿车后悬架上也在逐渐采用独立悬架,越野车、矿用车和大客车的前悬架也有一些采用独立悬架。
独立悬架的优点是:簧下质量小;悬架占用的空间小;弹性元件只承受垂直力,所以可以用刚度小的弹簧,使车身振动频率降低,改善了汽车行驶平顺性;由于采用断开式车轴,所以能降低发动机的位置高度,使整车的质心高度下降,改善了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独自运动互不影响,可减少车身的倾斜和振动,同时在起伏的路面上能获得良好的地面附着能力;独立悬架可提供多种方案供设计人员选用,以满足不同设计要求。
独立悬架的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维修困难。
这种悬架主要用于乘用车和部分质量不大的商用车上。
2.2 独立悬架结构形式及评价指标分析根据导向机构不同的结构特点,独立悬架可分为:双横臂,单横臂,纵臂式,单斜臂,多杆式及滑柱(杆)连杆(摆臂)式等等。
按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以下三种形式:双横臂式,滑柱连杆式,斜置单臂式。
按弹性元件采用不同分为:螺旋弹簧式,钢板弹簧式,扭杆弹簧式,气体弹簧式,中级轿车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螺旋弹簧悬架。
评价时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侧倾中心高度汽车在侧向力作用下,车身在通过左、右车轮中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内发生侧倾时,相对于地面的瞬时转动中心,称为侧倾中心。
侧倾中心到地面的距离,称为侧倾中心高度。
侧倾中心位置高,它到车身质心的距离缩短,可使侧向力臂及侧倾力矩小些,车身的侧倾角也会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