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4章-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4章中频电疗法音频电疗法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4章中频电疗法音频电疗法
• 每次治疗15~30min,每日1次,15~30 次为1疗程。治疗瘢痕及粘连时可连续治 疗数个疗程。
教学ppt
14
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
– 组织增生 – 疼痛 – 炎症 – 平滑肌张力低下
教学ppt
15
适应证与禁忌证
• 禁忌证
–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疾病 – 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 – 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区、孕妇腰腹部,带有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音频电疗法 第三节 超音频疗法 第四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第五节 干扰电疗法 第六节 音乐电疗法 第七节 波动电流疗法
教学ppt
2
第二节 音频电疗法
教学ppt
3
音频电疗法
audio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 采用频率为1000~100,000Hz,波形为 等幅正弦的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
束后自动复位),取下电极,关闭开关。 • 治疗持续20~30min,每日1~2次,10次
为1疗程。
教学ppt
12
治疗方法--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 入疗法
• 开始治疗时先接通直流电,先调节直流 电量,然后接通音频电,以免引起患者 不适
教学ppt
13
治疗方法--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 入疗法
• 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先关音频电, 再关直流电
为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
• 其中频率为1000~20,000Hz的等幅中
频正弦电疗法又称为音频电疗法
(audio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教学ppt
4
物理特性
• 音频电是等幅中频正弦电的一种。等幅 中频电是一种幅度、频率恒定不变,波 形呈正弦波形的中频电流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4章-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PPT课件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4章-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PPT课件
• 50~100Hz的差频电流可使毛细血管与 小动脉持续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使 渗出物吸收。
2021
9
生理作用
• 10~50Hz的差频电流可引起骨骼肌强直 收缩,改善肌肉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 也可以提高平滑肌张力,增强血液循环, 改用
•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的消退、渗出、 水肿的吸收。
• 镇痛。 • 消肿
– 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以及细胞内担负新陈代 谢作用。
–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促进渗出液、水肿和血肿 的吸收。
2021
11
治疗作用
• 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 • 调节植物神经与调整内脏 • 促进骨折愈合。
2021
12
仪器设备
• 目前常用干扰电疗机的两组输出电流多 为频率相差100Hz的正弦交流电
• 交叉处形成的低频脉动电流还存在一个旋 转的向量改变,使得变化更为复杂多样兼 有中频和低频电疗的特点。
2021
5
干扰电场的形成
2021
6
干扰电的形成
2021
7
生理作用
• 兼有低频与中频的作用特点 • 90~100Hz的差频电流可抑制感觉神经,
使皮肤痛阈升高,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021
8
生理作用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音频电疗法 第三节 超音频疗法 第四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第五节 干扰电疗法 第六节 音乐电疗法 第七节 波动电流疗法
2021
1
第五节 干扰电疗法
2021
2
干扰电疗法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 ICT
• 将两组或三组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交叉 地输入人体,在体内发生干扰后产生低 频调制的中频电流,这种电流称作干扰 电流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治疗经兴奋性降低,血管淋巴管扩张, 组织的代谢过程和营养状况改善
• 有止痛、止痒、解痉、消炎作用
设备
• 超音频电疗机,电压3~5kV,功率10W, 输出电流频率22kHz
• 玻璃电极有蕈状电极(直径25mm、 10mm,用于体表治疗)、圆柱状电极(直 径15mm、11.7mm,用于肛门、直肠、 阴道治疗)
• 采用此种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调制 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modulated medium 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MMFCT
• 调制中频电具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和 治疗作用
物理特性
• 低频调制波调制中频电流的振幅,又称 调制信号
• 调制中频电流的调制波的频率通常为 10~150Hz,这是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的 最佳频率。
• 交叉处形成的低频脉动电流还存在一个旋 转的向量改变,使得变化更为复杂多样兼 有中频和低频电疗的特点。
干扰电场的形成
干扰电的形成
生理作用
• 兼有低频与中频的作用特点 • 90~100Hz的差频电流可抑制感觉神经,
使皮肤痛阈升高,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生理作用
• 50~100Hz的差频电流可使毛细血管与 小动脉持续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使 渗出物吸收。
为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
• 其中频率为1000~20,000Hz的等幅中
频正弦电疗法又称为音频电疗法
(audio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物理特性
• 音频电是等幅中频正弦电的一种。等幅 中频电是一种幅度、频率恒定不变,波 形呈正弦波形的中频电流
• 频率1000~20,000Hz在音频范围内, 故称为音频电
• 应用这种干扰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 扰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3.低频电混合电疗法:音乐电频,波动电疗法 三.特点 1.电阻作用明显下降,电流正、负高低交替进行(交 流电),不会产生分解产物,阻抗比低频明显下降, 电流明显增强,作用深度加大,比低频,直流电作 用深。(无电解作用) 2.人体组织不发生电解现象,高频交流电,正负电极 变化快,无正负电极之分,是一种不断改变方向的 交流电,不在体内某一端积聚。——特异性
5.治疗音乐的作用 A、B组——镇静,解忧 D、E组——显著的镇痛,兴奋作用 C组大调——镇静,消炎,兴奋作用 小调——镇静,解除忧郁情绪
④对内脏,平滑肌作用—改善内脏血液循环, 提高平滑肌张力。 ⑤对NS的作用—降压的作用 ⑥促进骨折愈合作用—促进骨痂的形成
(5)干扰电的临床应用 ①坐骨神经痛 ②关节疾病 ③软组织损伤 ④骨折 ⑤软组织及内脏纤维增生、粘连 ⑥平滑肌张力降低 ⑦肌张力降低,肌肉萎缩 ⑧血管疾病
2.动态干扰电 (1)定义:在静态干扰电的基础上使中频电流 的幅度被波宽为6s的三角波所调 制,发生一个周期为6s的缓慢的低 幅度变化,两组电流的输出强度发 生周期为6s的节律性交替变化,甲 组电流增强时,乙组电流减弱,6s 后反之,乙组电流增强时,甲组电 流减弱,形成在XY轴方向的节律性 变化,如此反复称之为动态干扰 电。
第四章 中频电疗法
一.概述 应用频率为1-100KHZ的电流进行治疗疾病 的方法 二.分类(多采用频率在2000-8000HZ之间) 1.等幅正弦中频电疗:音频(在声波范围内),音频 电磁场疗法,超音频电疗法。 2.低频调制中频电疗 (1)干扰电 传统干扰电-静态 动态干扰电 立体动态干扰电 (2)由不同波形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3.作用特点: (1)含中频成分,具有中频电特点—作用深 (2)含低频电成分,可发挥低频电优点 (3)中频电的波形,幅度或频率不断变化,人体不易 对其产生适应性 (4)调制中频电的调幅度,调节低频成分的多少和振 幅的大小,可以适应不同的治疗需要。

物理因子诊疗技术教学教案—电疗法概述及低中频电疗法-电子教案-4学时

物理因子诊疗技术教学教案—电疗法概述及低中频电疗法-电子教案-4学时
课时安排:1、复习相关知识导入新课、启发式提问 15分钟
2、精讲低中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与治疗作用90分钟
3、讨论各种低中频电疗法的特点、总结点拨 60分钟
4、回顾总结达标测评 15分钟
教法设计:
精讲点拨 分组讨论 启发提问基础与临床联系法回顾总结
教学用具:
多媒体、挂图与板图相结合
讲授内容
旁批
第一节电疗法概述
三、中频电疗法
掌握中频电疗法的分类
掌握音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治疗作用
熟悉中频电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熟悉音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和注意事项
了解音乐电疗法的定义、作用原理和治疗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低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
2、低中频电疗法治疗参数的选择
(四)中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
巩固课堂知识内容与方法:
通过提问的方式,把重点串讲以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作业:
课后分析:
参考资料:
1、《理疗学》第二版乔志恒、华桂茹主编 华夏出版社
2、《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分册,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丛书》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电疗法定义及分类
二、电疗基础知识、电极衬垫与治疗剂量
三、电疗法注意事项与设备维护
第二节低频电疗法
一、低频电疗法的基础知识
(一)脉冲电流的波形与电解作用
(二)治疗参数
二、低频电疗法的生物学效应
(一)兴奋神经肌肉
(二)促进血液循环
(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四)镇痛
(五)消散炎症
三、常用低频电疗法
(一)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4章 中频电疗法

第4章 中频电疗法
即调制波断续出现。
通常采用四种不同调制方式的调制波
3.间歇调制波 – 在这种调制方式中,等幅波与断电交替出现, 断续出现调幅波。
4.变频调制波 – 在这种调制方式中,两种不同频率的调制波交 替出现,是一种频率交变的调幅波。
• 各种调制电流可以全波、正半波或负半波 的形式出现,各种调幅电流有不同的调幅 度。
• 有止痛、止痒、解痉、消炎作用
设备
• 超音频电疗机,电压3~5kV,功率10W, 输出电流频率22kHz
• 玻璃电极有蕈状电极(直径25mm、 10mm,用于体表治疗)、圆柱状电极(直 径15mm、11.7mm,用于肛门、直肠、 阴道治疗)
治疗方法
• 治疗时玻璃电极与人体皮肤或体腔黏膜 接触
• 发生火花放电时有热感,无局部痛不适 感
超声波的联合治疗
(二)治疗方法
1. 单纯音频电疗法
• 打开电源开关 •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大小合适的电极,根据不
同电极的使用要求将电极放置在损害部位 (或治疗部位)的上下两端或两侧并固定。 • 缓慢调节“输出调节”扭,调节电流强度 • 治疗结束,将电流调至“0”(有的仪器在结 束后自动复位),取下电极,关闭开关。 • 治疗持续20~30min,每日1~2次,10次为 1疗程。
• 其中频率为1000~20,000Hz的等幅中频正弦 电疗法又称为音频电疗法(audio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 1969年,我国皮肤科专家杨国亮采用1000Hz 音频电流治疗皮肤病,获得较好疗效。
一、物理特性
• 等幅中频电是一种幅度、频率恒定不变, 波形呈正弦波形的中频电流
• 超音频电疗法治疗用的玻璃电极内充有 1.33~2.00kPa(10~15mmHg)惰性气体 氖,治疗时接通3~5kV电压,电极与人 体接触时,由于电压差较大而产生无声 火花放电,同时由于空气电离产生少量 臭氧与氧化氮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4章中频电疗法(音频电疗法)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4章中频电疗法(音频电疗法)
• 音频电具有典型的中频电的物理特征
治疗原理
•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 • 提高细胞 • 神经兴奋与调节
治疗作用
• 镇痛 • 消肿 •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 消炎
治疗作用
•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 神经肌肉兴奋作用 • 音频电叠加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可以提
高药物离子导入人体的速度和量
设备
• 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为1000~5000Hz,临 床常用的为2000Hz,或为2000Hz、 4000Hz两种频率,目前也有频率可调的音频 电疗设备运用于临床
为等幅中频正弦电疗法
• 其中频率为1000~20,000Hz的等幅中
频正弦电疗法又称为音频电疗法
(audio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物理特性
• 音频电是等幅中频正弦电的一种。等幅 中频电是一种幅度、频率恒定不变,波 形呈正弦波形的中频电流
• 频率1000~20,000Hz在音 法
• 缓慢调节“输出调节”扭,调节电流强度 • 治疗结束,将电流调至“0”(有的仪器在结
束后自动复位),取下电极,关闭开关。 • 治疗持续20~30min,每日1~2次,10次
为1疗程。
治疗方法--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 入疗法
• 开始治疗时先接通直流电,先调节直流 电量,然后接通音频电,以免引起患者 不适
治疗方法--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 入疗法
• 治疗结束时逆上述顺序,先关音频电, 再关直流电
• 每次治疗15~30min,每日1次,15~30 次为1疗程。治疗瘢痕及粘连时可连续治 疗数个疗程。
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
– 组织增生 – 疼痛 – 炎症 – 平滑肌张力低下
适应证与禁忌证

202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中频电疗法最新PPT资料

202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中频电疗法最新PPT资料

中频电的临床治疗作用
•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 镇痛 • 消炎 • 软化疤痕、松解粘连 • 神经肌肉刺激作用
中频电疗法的分类
• 干扰电疗法 – 静态干扰电疗法 – 动态干扰电疗法 –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 等幅中频电疗法 – 音频电疗法 – 超音频电疗法 – 音频电磁场疗法。
中频电疗法的分类
• 调制中频电疗法 – 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 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
治疗方法--单纯音频电疗法
• 缓慢调节“输出调节〞扭,调节电流强度 • 治疗完毕,将电流调至“0〞〔有的仪器在完毕后
自动复位〕,取下电极,关闭开关。 • 治疗持续20~30min,每日1~2次,10次为1疗
程。
治疗方法--音频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 开场治疗时先接通直流电,先调节直流电量,然后接通音 频电,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 低中频电混合疗法 – 音乐电疗法 – 波动电疗法
等幅中频电疗法(undamped medium frequency sinusoidal electrotherapy)
• 采用频率为1000~100,000Hz,波形为等幅正
弦的中频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等幅中频正弦 电疗法
• 其中频率为1000~20,000Hz的等幅中频正弦电
治疗作用
• 镇痛 • 消肿 • 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 消炎
治疗作用
•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 神经肌肉兴奋作用 • 音频电叠加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可以提高药物离
子导入人体的速度和量
设备
• 音频电疗机输出的电流为1000~5000Hz,临床 常用的为2000Hz,或为2000Hz、4000Hz两种 频率,目前也有频率可调的音频电疗设备运用于 临床

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大纲(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物理因子治疗学是综合物理学、生理学及人体解剖学知识,研究电、磁、声、光、冷、热、水等物理因子的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物理治疗仪器的使用原则和实际操作方法,解决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疼痛、水肿、损伤等问题。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各种物理因子对人体组织的生理效应及临床治疗效果。

2.各种物理因子的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

3.各种物理因子的临床应用方法。

(二)基本能力1.选择合适的物理因子处理临床相关问题,制定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2.安全、有效地使用各种物理治疗仪器。

3.准确记录治疗过程,评估治疗效果。

4.熟练掌握各物理因子的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有条理地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5.组织学生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书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6.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7.外语熟悉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学专业词汇及阅读英文参考资料。

(三)参考学时理论授课学时18学时,实习时数18学时。

(四)考核方式理论闭卷考试50%;技术考核:40%;演讲:10%;共100分。

二、教学大纲(一)前言物理因子治疗学又称为理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和免疫等生理调节机制,达到治疗功能受限的目的。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临床技术操作及专题演讲等形式指导学生熟悉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水、冷、热、声、磁等对人体所造成的生理效应,掌握其治疗原理、临床应用与治疗效果。

熟悉电刺激治疗、光疗、声疗、冷疗、热疗、磁疗等各项仪器之原理与操作,了解以上治疗仪器之基本电学原理及其安全原则。

(二)教学时数安排1.讲课时数18学时。

2.实习时数18学时。

物理治疗学中频电疗法课件

物理治疗学中频电疗法课件

2
中频电疗法设备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设备类型
低频电疗法设备:用 于治疗肌肉疼痛、关
节疼痛等疾病
中频电疗法设备:用 于治疗神经肌肉疾病、
关节疼痛等疾病
高频电疗法设备:用 于治疗皮肤病、皮肤
过敏等疾病
脉冲电疗法设备:用 于治疗肌肉疼痛、关
谢谢
临床研究进展
01
研究背景:中 频电疗法在临 床上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但 缺乏系统的研 究进展
02
研究方法:通 过查阅文献、 收集数据、分 析结果等方式, 对中频电疗法 的临床应用进 行研究
03
研究结果:中 频电疗法在疼 痛、神经损伤、 肌肉痉挛等方 面具有显著疗 效
04
研究展望:未 来将继续深入 研究中频电疗 法的机制、疗 效和安全性, 为临床应用提 供更多依据
中频电流的 频率范围为 1000Hz100kHz
中频电流具 有较强的穿 透力,可以 深入人体组 织
中频电流可 以刺激神经 肌肉组织, 促进血液循 环,缓解疼 痛和炎症
01
02
03
04
治疗作用
01
缓解疼痛:通过刺激
神经末梢,减轻疼痛

02
促进血液循环:通过
刺激肌肉收缩,促进
血液循环
03
改善关节活动度பைடு நூலகம்通
过刺激肌肉收缩,改
善关节活动度
04
促进组织修复:通过
刺激组织再生,促进
组织修复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适用于肌肉、关节、神经等部位的疼痛、 炎症、水肿等疾病
禁忌症:对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心脏除颤器、植 入式神经刺激器等电子设备有影响,不宜使用

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

调制中频电疗法
modulated medium 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MMFCT
• 调制中频电具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和 治疗作用
物理特性
• 低频调制波调制中频电流的振幅,又称 调制信号
• 调制中频电流的调制波的频率通常为 10~150Hz,这是低频脉冲电流治疗的 最佳频率。
临床应用
• 妇科疾病 – 慢性附件炎、月经不调、子宫发育不良(均 可进行阴道或直肠腔内治疗) • 神经科疾病 – 神经官能症、血管性头痛。 • 口腔炎症 – 牙周炎、牙龈炎
调制中频电疗法
modulated medium frequency current therapy,MMFCT
• 调制中频电疗法是一种使用低频调制中 频电流的方法,输出的中频电流幅度随 着低频电流的频率和幅度的变化而变化 • 采用此种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调制 中频电疗法。
适应证
• • • • 疼痛 中枢与外周伤病 血管神经性头痛 胃十二指肠溃疡
适应证
• 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张力性尿失禁、尿潴留等疾病
• 慢性胆囊炎
• 慢性前列腺炎
禁忌证
• 同普通中频电疗法
• 如急性炎症、出血性疾患、局部有金属 固定物和有心脏起搏器者,局部有恶性 肿瘤患者等不宜使用
– 急性感染性疾病、肿瘤、出血性疾病 – 严重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 – 局部有金属异物、心区、孕妇腰腹部,带有 心脏起博器者。
注意事项
• 普通音频的电疗使用注意事项同普通中 频电疗
• 在采用药物离子导入的时候,注意直流 电的特性和注意事项,避免损伤
超音频疗法
• 超音频电是等幅中频正弦电的一种
• 超音频电疗法是利用“超音频”振荡器 产生22kHz等幅交变正弦电流,以高电 压(输出电压达3~5千伏)、弱电流 (输出电流强度<2mA)、火花放电的方 式进行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教案 电疗法概述与低中频电疗法-教学参考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教案 电疗法概述与低中频电疗法-教学参考

第二章电疗法概述与低中频电疗法部分教学要求1. 掌握各种电疗法的定义、分类及治疗作用2. 熟悉各种电疗法的生物学效应与临床应用3. 了解各种电疗法的发展史及作用机制学习重点各种电疗法的定义、分类及治疗作用难点解析与理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电疗法概述一、电疗法定义及分类(一)定义电疗法是指应用电流作用于人体组织,以引发特定的生物学效应,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

按照刺激电流的频率分为三类:①低频电疗法;②中频电疗法;③高频电疗法。

(二)分类根据治疗电流的频率及生物学作用的不同,将电疗分为以下几类:1.低频电疗法采用频率为0~1000Hz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直流电疗法、感应电疗法、间动电疗法、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等。

2.中频电疗法采用频率为1~100kHz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等幅正弦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等。

3.高频电疗法采用频率在100kHz以上的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共鸣火花疗法、中波疗法、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包括分米波疗法、厘米波疗法、毫米波疗法)。

二、电疗基础知识(一)电疗相关的物理概念1.电与电荷2.电场3.磁场4.电磁场与电磁波5.电流6.电阻7.电压8.电功率9.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换算关系即欧姆定律,电流强度I=电压U/电阻R(二)用电安全1.安全电压与电流(1)安全电压:电压越高时人的危险性越大。

直流电的安全电压一般不应超过65V,在潮湿的情况下不应超过40V,绝对安全电压为24V;交流电的电压一般不应超过36V,水疗室、泥疗室的绝对安全电压应小于12V。

(2)安全电流:电流越大对人的危险性也越大,50Hz交流电电流应在10mA以下,直流电应在50mA以下。

2.电疗仪器接地电疗仪器接地主要是避免触电,如果机壳短路带电,工作人员操作时机壳上的电会流经人体进入地下,具有触电的危险。

如机壳接有地线,机壳上的电就会流经导电良好的地线进入地下,而不流经工作人员身体。

中频电疗法(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件)

中频电疗法(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件)

五、音乐电疗法
3.治疗原理及治疗作用
治疗原理 ➢ 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 ➢ 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
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 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常考知识点
三、调制中频电疗法
1. 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波形及四种不同的调制波(选择题) 2. 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治疗作用(选择题、简答题) 3. 调制中频电疗法治疗方法及药物离子导入疗法(选择题) 4.调制中频电疗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选择题、简答题)
中频电疗法
重点内容
四、干扰电疗法
1. 概念
将两组或三组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交叉地输入人体,在体内发生干扰后产生低 频调制的中频电流,这种电流称作干扰电流。 应用这种干扰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 干扰电疗法。
2. 物理特性
音频电是等幅中频正弦电的一种。等幅中频电是一种幅度、频率恒定不变,波形呈正弦波 形的中频电流。
音频电具有典型的中频电的物理特征。
二、等幅中频电疗法
3. 治疗原理
➢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营养 ➢ 提高细胞膜通透性:等幅中频正弦电流可提高活性生物膜的通透性 ➢ 神经兴奋与调节:通过综合刺激的效果,音频电疗法依然可以有效地刺激神经,引起肌肉收缩
2. 物理特性
将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4000±100Hz的正弦交流电在电力线的交叉部位 形成干扰电场,产生差频为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这种电流就是干扰电 流。
这种深处“内生”的低频调制的脉冲中频电刺激克服了低频电流不能深入组织 内部的缺陷。交叉处形成的低频脉动电流还存在一个旋转的向量改变,使得变化更 为复杂多样兼有中频和低频电疗的特点。

中频干扰电治疗法

中频干扰电治疗法

治 疗作用
100Hz 90~100Hz
1. 抑制交感神经( 作用于交感神经节时) 2. 止痛
50 ~ 100Hz
1. 止痛 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 促进渗出物吸收 4. 缓解肌紧张
25 ~ 50Hz
1. 引起正常骨骼肌强直收缩 2.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0 ~ 40Hz
1. 兴奋迷走神经 2. 扩张局部动脉 3. 引起骨骼肌不完全性强直收缩
精选可编辑ppt
13
为了便于说明 我们设定
A 路 Ⅰ1 = 4000Hz
纯中频电不包括任何低频电
B 路 Ⅰ2 = 4000Hz ±100Hz 纯中频电也不包含任何低频电 但其频率变化
3900 3901 …… 4000 4001 ……
4100Hz
15 秒
15秒
如Ⅰ1 = 4000Hz Ⅰ2 = 3900Hz 合成电流
(6)设计有内生干扰电流适时显示。
便于显示患者感觉和内生干扰电流关系。
(7)多种适应症处方和电流模式选择。
同时配合科研可自己设置各种治疗参数治疗处方程序的自由组合
(8)负压自闭吸产生良好的负压按摩作用。
精选可编辑ppt
18
(三)TB6809型中频、干扰电治疗仪临床治疗处方选择
精选可编辑ppt
16
( 1 )干扰电关键技术核心是差频技术。
医学专家为了充分利用干扰电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并 使疗效获得质的突破,需要创新差频技术分辨力达到1Hz水 平。根据患者病症,使干扰电差频量子化。
( 2 )差频范围。
国内常见差频范围是 0~100Hz,这方面临床报告和,文 献较多。国际上最高水平差频范围达到 0 ~ 200Hz。关于 100Hz ~ 200HZ差频治疗功能将有更多发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采用四个电极或四联电极,分为两组
治疗方法
• 4块大小合适的两组电极,两组不同频率的电 极交错放置,使病灶处于4个电极的中心,即 电流交叉处
• 根据治疗需要选用不同的差频,每次治疗选用 1~3种差频,每种差频治疗5~15min,总治 疗时间为15~30min。
治疗方法
治疗电流的强度一般在50mA以内,治疗剂量分 为三级: – 感觉阈下 – 感觉阈 – 感觉阈上
物理特性
• 将两路频率分别为4000Hz与 4000±100Hz的正弦交流电在电力线的 交叉部位形成干扰电场,产生差频为0~ 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这种电流就 是干扰电流。
物理特性
• 这种深处“内生”的低频调制的脉冲中频电刺 激克服了低频电流不能深入组织内部的缺 陷。
• 交叉处形成的低频脉动电流还存在一个旋 转的向量改变,使得变化更为复杂多样兼 有中频和低频电疗的特点。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4章-中 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
干扰电疗法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 ICT
• 将两组或三组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交叉 地输入人体,在体内发生干扰后产生低 频调制的中频电流,这种电流称作干扰 电流
• 应用这种干扰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干 扰电疗法
治疗作用
•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的消退、渗出、 水肿的吸收。
• 镇痛。 • 消肿
– 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以及细胞内担负新陈代 谢作用。
–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促进渗出液、水肿和血肿 的吸收。
治疗作用
• 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 • 调节植物神经与调整内脏 • 促进骨折愈合。
仪器设备
• 目前常用干扰电疗机的两组输出电流多 为频率相差100Hz的正弦交流电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 – 骨关节伤病与软组织疾病 – 神经系统疾病 – 消化系统疾病 – 泌尿系统疾病 – 循环系统疾病 – 肌力低下,肌肉萎缩 – 其他慢性炎症
适应证与禁忌证
• 禁忌证 – 急性炎症、出血倾向、孕妇下腹部、局部 有金属异物、严重心脏病等 。
动态干扰电疗法
• 使干扰电流的中频电流的波幅被波宽为6s的三 角波所调制,发生一个周期为6s的缓慢的低幅 度变化,两组电流的输出强度发生6s为周期的 节律性变化,从而使两组电流的强度在X、Y 轴方向上发生节律性变化
• 此种干扰电治疗称为动态干扰电流疗法
动态干扰电疗法
• 传统的干扰电疗法只能产生二维的效应,而且 干扰电场是不变的
• 动态干扰电电流强度不断发生节律性动态变化, 机体组织不易产生适应性,并能使深部组织获 得更加均匀的作用强度,有助于获得较好的治 疗效果
• 动态干扰电疗法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范围与 传统干扰电疗法相同
干扰电场的形成
干扰电的形成
生理作用
• 兼有低频与中频的作用特点 • 90~100Hz的差频电流可抑制感觉神经,
使皮肤痛阈升高,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生理作用
• 50~100Hz的差频电流可使毛细血管与 小动脉持续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使 渗出物吸收。
生理作用
• 10~50Hz的差频电流可引起骨骼肌强直 收缩,改善肌肉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 也可以提高平滑肌张力,增强血液循环, 改善内脏功能。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
• 治疗时将三路中频电流交叉地输入机体,在体 内形成三维的立体干扰场。同时对三路电流进 行低频幅度调制,从而获得多部位、不同方向、 角度和形状的动态刺激效应。通常治疗时将三 路在三维空间流动的5000Hz交流电互相叠加 交叉输入人体进行治疗。
设备
• 立体动态干扰电疗法使用的是星状电极,每个 星状电极上,有排列成三角形的3个小电极, 每对星状电极的左右两对小电极的方向是相反 的。
• 每次20~30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不同差频干扰电流治疗作用
差频 100Hz 90~100Hz 50~1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z
25~50Hz 20~40Hz
1~10Hz
0~100Hz
治疗作用 1.抑制交感神经 2.镇痛 1.镇痛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促进渗出物吸收 4.缓解肌紧张 1.引起正常骨骼肌强直收缩 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1.兴奋迷走神经 2.扩张局部动脉血管 3.引起骨骼肌不完全性强直收缩 1.兴奋交感神经 2.引起正常骨骼肌收缩 3.引起失神经肌肉收缩 4.引起平滑肌收缩 作用广泛,兼具上述各种作用,但因各种频率出现时间过短,针对性不十分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