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手拉手》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音版音乐一下第3课《手拉手》教案

人音版音乐一下第3课《手拉手》教案

第三课《手拉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音版第二册第三课《手拉手》教学目标:一、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雁群飞》、《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四、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建议: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歌声更有表现力。

三、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图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放牧的生活,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

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

歌曲以其热情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鸭子拌嘴》是由作曲家安志顺根据同名民间打击乐曲编创的打击乐曲。

天蒙蒙亮,鸭棚门一打开,一只小花鸭急忙窜出门,“嘎嘎嘎”地欢叫起来。

鸭妈妈紧跟在后,拉开那又粗又低的嗓门和小花鸭对唱着。

它们拍打着翅膀,一步一摇地漫步在空旷的场地上。

鸭群挤满了场地,赶鸭的爷爷一声哨响,它们兴冲冲地上路了。

“嘎嘎嘎”的拌嘴声,“噗噗噗”的脚板扑地声交织成一片,好不热闹。

鸭群来到了河边,它们争先恐后地跃身入水,尽情嬉戏。

有的如箭离弓,飞快地向前游去;有的钻入水底,寻觅吃的;有的伸长脖子左顾右盼,悠闲自得。

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伴随着鸭子互相逗趣。

天色渐渐晚了,该回家了,鸭子纷纷跳上河岸,抖落羽毛上的水珠,你追我赶地往回走。

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不绝于耳,移动着的鸭群在斜阳余辉下渐渐远去。

3.歌曲《一对好朋友》《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

3/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转的情景。

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4.歌曲《数鸭子》《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手拉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舞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知识与技能: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手拉手》,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学会手拉手的基本舞蹈动作。

二、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手拉手》的歌词和旋律。

2. 掌握手拉手的基本舞蹈动作。

三、教学难点1. 歌曲中三拍子的节奏感受和表现。

2. 舞蹈动作的协调和表现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钢琴或其他音响设备。

3. 手拉手舞蹈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做热身运动,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2. 聆听:教师播放歌曲《手拉手》,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韵律,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主题。

3. 学唱:教师教授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基本唱法。

4. 舞蹈:教师教授手拉手的基本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音乐的韵律。

5.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每组学生进行演唱和舞蹈展示,评价小组的表现。

8. 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团结友爱的精神。

9.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展示所学歌曲和舞蹈。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用欢快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手拉手》。

2. 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手拉手的基本舞蹈动作。

3. 学生能够理解并体会团结友爱的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手拉手合唱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邀请家长参加手拉手舞蹈表演,增进家校联系。

3. 开展手拉手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团结友爱的精神。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动作规范和表现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手拉手音乐教案

手拉手音乐教案

手拉手音乐教案标题:手拉手音乐教案一、教案背景手拉手音乐教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程。

通过手拉手的形式,鼓励学生合作、互助,并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案将围绕以下目标展开: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元素;2)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3)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调等。

2.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通过集体合作演唱音乐作品。

3.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4.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三、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1.活动一:音乐元素的认识(15分钟)- 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播放生动有趣的音乐片段。

- 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音调等,并通过简单的示范进行展示。

2.活动二:手拉手唱歌(2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两人手拉手站成一圈。

- 教师示范唱歌,学生跟随合唱。

可以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歌曲,如《小燕子》等。

- 引导学生在唱歌时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加强协作与互助。

3.活动三:音乐表达(20分钟)- 提供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手拍、铃鼓等。

-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乐器配合自己的声音进行音乐表达。

-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通过音乐来传达个人的情绪。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和表现。

2.听学生在合唱和音乐表达中的表现,评估其对音乐元素的认知程度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多听音乐、唱歌,培养音乐鉴赏力。

2.安排更复杂和多样化的音乐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协作与表达能力。

3.组织音乐表演或音乐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艺。

六、教学资源1.音乐片段或歌曲。

2.简易乐器,如手拍、铃鼓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手拉手音乐教案,学生能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同时,通过表演和音乐表达,可以让学生在音乐中发现和表达个人情感。

这一教案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为他们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三课《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三课《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三课《手拉手》教案人音版课程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民间小调音乐《手拉手》的内容和演唱技巧。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国民间音乐的了解,同时提高口唱和乐器演奏的技能。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唱出《手拉手》中的歌词。

2.了解小调音乐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3.掌握基础的口唱和乐器演奏技巧。

教学准备•乐器:琴键、小简谱、口琴、三角铁、敲击器。

•教材: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

•教具:投影仪、音频播放器。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民间音乐的图片和录音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如陈李华和吴鶯娘的演唱等等。

同时,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什么是小调音乐吗?小调音乐有哪些特点?学习歌曲内容1.播放音频版本的《手拉手》,学生跟随伴奏唱跑调部分,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整个乐曲的内容。

2.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小简谱,由学生自己学习歌曲的整体节奏和各部分的旋律;同时,教师通过琴键演示,帮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歌曲的结构和旋律走向。

3.学生带着小简谱练习唱歌,教师不断纠正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歌曲。

学习演唱技巧1.口唱:教师让学生随着手指连续唱出两个音符,在唱出第一个音符时稍稍缩短声音的持续时间,得出一个断音效果。

在伴奏时出现断音,学生就需要停止唱歌,然后等到出现下一个保持音持续的区间再开始唱,这样就可以更准确地完成唱歌任务。

2.乐器演奏:教师介绍简单乐器的使用方法,例如口哨、口琴、三角铁和敲击器等。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乐器,模仿老师示范的演奏技巧,尝试与伴奏合奏。

综合训练教师将学生分为几组,在伴奏下演唱《手拉手》。

在演唱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口唱和乐器演奏,并且要注意听伴奏,在不失控制的情况下尽力保持与乐曲的节奏同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提高了口唱和乐器演奏的技能。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听、多唱、多练,将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认识音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基本的音符,包括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节奏感。

3. 引导学生用手拍击节奏,增强对音符时值的感知。

二、教学内容:1. 讲解音符的分类和时值。

2. 演示音符的用手拍击节奏。

3. 练习用手拍击基本音符的节奏。

三、教学步骤:1. 讲解音符的分类和时值,如全音符等于四拍,二分音符等于两拍,四分音符等于一拍,八分音符等于半拍。

2. 示范用手拍击基本音符的节奏,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拍击音符节奏,加强对手拍节奏的感知。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对手拍节奏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分组练习中的合作情况。

第二章:学习简单的旋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旋律,培养音准感。

2. 引导学生用声音表达旋律,提升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简单的旋律,包括音高和节奏。

2. 练习用声音表达旋律。

三、教学步骤:1. 教授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唱。

2.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之间唱旋律,加强音准感的培养。

3. 进行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旋律。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练习中音准的准确性。

2. 观察学生在分组练习中的合作情况。

第三章:认识简单的打击乐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基本的打击乐器,如木鱼、铃鼓等。

2. 培养学生对打击乐器的兴趣,增强音乐感知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基本的打击乐器,包括木鱼、铃鼓等。

2. 学习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三、教学步骤:1. 介绍打击乐器的名称和特点,如木鱼的声音清脆,铃鼓的声音洪亮。

2. 示范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合作演奏简单的旋律。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练习中对手拍节奏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分组练习中的合作情况。

第四章: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提升身体协调能力。

音乐人音一年级下册(2013年新编)第三课《手拉手》(教案)

音乐人音一年级下册(2013年新编)第三课《手拉手》(教案)

科目:音乐年级:一年级主备教师:使用教师:授课课题第三课《手拉手》教学目标审美感知:能精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熟练掌握四分休止符。

艺术表现:能反复精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创意实践: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制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文化理解: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雁群飞》《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聆听歌曲,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难点:能用欢快活泼的动作表现《让我们手拉手》的音乐形象。

教法学法听唱法、欣赏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光盘一科一品1.课前律动:手势操2.小乐器:排箫吹奏《欢乐颂》第一课时《让我们手拉手》教学过程创新发展五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激思(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激起思维)1.组织教学,课前律动。

2.教师播放歌曲《找朋友》,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3.教师制造情景,询问学生的好朋友是谁,分享你与朋友之间是如何建立起友情的。

1.学生跟随教师,进行课前律动。

2.学生聆听歌曲《找朋友》,伴随歌曲旋律找到自己的朋友3.学生自由、积极地回答教师的问题。

启思(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启发思维)1.教师播放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

3.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容。

4.结合乐谱,聆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1.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并自由回答问题。

2.学生感受歌曲中情绪和节奏。

3.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并说出自己听到的歌词内容。

4.学生聆听教师示范唱。

展思(交流质疑,建构新知,展示思维)1.根据旋律线给歌曲划分乐段。

2.对比聆听。

3.(1)A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学习按节奏朗读读歌词。

(2)B段:4.教师指导学生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

5.教师范唱歌曲的低声部部分。

1.学生根据旋律线给歌曲划分乐段。

2.学生对比聆听A段和B段乐曲。

3.学生按照节奏朗读歌词。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等。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对手拉手活动的兴趣,感受音乐与动作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元素的学习和体验。

2. 手拉手活动的介绍和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音乐CD、教学视频等。

2. 手拉手道具(如彩带、绳子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基本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的表现和团队意识。

第二章:认识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奏的基本概念,如强弱、速度等。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1. 节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节奏练习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音乐CD、教学视频等。

2. 节奏道具(如拍手器、小鼓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节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学生在节奏练习中的表现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学习旋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旋律的基本概念,如音高、音程等。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旋律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旋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旋律练习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通过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1. 教学PPT、音乐CD、教学视频等。

2. 旋律道具(如音高标识、旋律线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旋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学生在旋律练习中的表现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感受音乐与动作的结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与动作的结合,感受音乐的魅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第一章:课程介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音高、音色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3. 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元素的讲解和练习。

2. 音乐欣赏和表现活动的组织。

3. 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音乐基本元素的概念和作用。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和掌握音乐基本元素。

3.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 表现法:鼓励学生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来表现自己的音乐才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音乐基本元素的掌握程度。

2. 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程度。

3. 学生团队合作和协调能力的培养情况。

第二章:认识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节奏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节奏的定义和分类。

2. 节奏的感知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节奏的概念和分类。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和表达节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节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学习音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高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音高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高的定义和分类。

2. 音高的感知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音高的概念和分类。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和表达音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高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音高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音乐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的概念和作用。

2. 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音乐欣赏的概念和作用。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手拉手歌曲教学教案模板

手拉手歌曲教学教案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材:《手拉手》歌曲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手拉手》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学生之间的合作。

教学难点:1. 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 学生之间的合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音乐器材(如:电子琴、吉他等)。

3. 歌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手拉手》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二、歌曲学习1.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并示范演唱。

2. 学生跟唱,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演唱,其余同学伴奏。

4.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三、合作练习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限。

2. 每组学生共同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要求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

3. 各组展示自己的创作,教师点评。

四、歌曲表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演唱《手拉手》歌曲,其余同学伴奏。

2. 学生进行表演,教师指导。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充分发挥音乐器材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手拉手》教案(通用11篇)

《手拉手》教案(通用11篇)

《手拉手》教案〔通用11篇〕《手拉手》教案〔通用11篇〕《手拉手》教案篇1教学内容:1、唱:《手拉手》2、认:附点八分音符教材分析^p :1、《手拉手》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以生活在大城市的小豆豆和生活在山沟沟的小妞妞对话的形式展开。

两位小朋友固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但都拥有着一样的信念,歌曲为D大调,2/4拍,二段体构造。

旋律简洁、明快,朗朗上口。

教学目的:2、欢快活泼的歌声演唱《手拉手》,通过“手拉手”小伙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使少年儿童真切感受社会大家庭的热和,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美妙将来的无穷向往,从小培养做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合格建立者和接班人的坚决信念。

3、熟悉附点八分音符,理解它的时值并在演唱时唱准附点。

教学重点:1、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

2、通过欣赏,感受音乐的坚决有力。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的演唱及歌曲强弱的力度变化教学预备:钢琴vcd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3、节奏练习。

二、动一动:1、师:首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要求:请大家仔细聆听老师用手拍出的节奏,并且可以正确模拟。

(1)指名学生起来模拟节奏(2)大家一起进展评议,并且一起来模拟节奏。

A:B:2、拓展:请学生自己设计节奏,一起来拍一拍。

三、认一认:师:刚刚大家的表现都非常好,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请大家仔细听辨这条节奏:1、出示节奏:2、听老师拍节奏,照照节奏中的难点,大家一起练一练。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条节奏中有一个新朋友呢?出示附点八分音符。

3、老师讲解附点八分音符,学生熟悉并把握。

4、出示旋律,一起跟唱,稳固附点八分音符。

四、唱一唱:师:刚刚我们熟悉并学会了附点八分音符,如今我们一起来活学活用。

1、把班级分成5个小组,每组领一张卡片,分组自主学习。

老师巡视,指导。

2、分组唱一唱,大家一起评议。

3、听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大家给旋律排列顺序。

4、把旋律连起来唱一唱。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第3课《手拉手》教案教学设计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第3课《手拉手》教案教学设计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第3课(手拉手)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聆听1、让我们手拉手2、鸭子拌嘴演唱 1、雁群飞 2、数鸭子知识与技能 0 发声练习编创与活动教学目的1、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反复精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制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精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能精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能反复精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教学打算钢琴、打击乐器、课件、图片等。

第—课时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演唱(雁群飞)一、导课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生有秩序的进入教室坐好并将学具摆放齐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聆听(让我们手拉手)1、初听全曲:聆听乐曲(让我们手拉手)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师伸出手〕生:这是手呀!师:那你们把两只手伸出来,和旁边的同学手拉手。

师:你们觉得大家手拉手都代表了什么意义呢?生:代表友好,团结。

师:是呀,鲜花和鲜花手拉手就形成一片漂亮的花海,美极了!浪花和浪花手拉手就形成海洋,可真壮丽!那我们人人手拉手,心连心就会形成庞大的力量,一起去战胜困难!同学们,来我们一起听这首歌(让我们手拉手),听完后看你有什么感受?初听乐曲交流师:同学们,听完后有什么想说的呢?生:我想说我们手拉手大家很团结。

师:是呀,我们手拉手也代表着要凝聚力量,我们也要心连心,团结就是力量。

在乐曲声中你听到了谁与谁手拉手吗生:静静地听歌曲(手拉手)的录音。

听完后说一说,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揭开一幅幅图画。

2、复听:当你听到这些歌词中的景物时,请用动作表演一下。

学生与老师一起合着音乐跳舞。

3、再听:聆听歌曲的两声部,教师出示节奏图,引导学生读出歌词的节奏4、再听:请你把感受到的音乐用言语描绘成一个简短的故事。

师:让我们分组来跳集体舞。

生:分组围成圆圈跳舞。

5、教师明确、有效的进行评价。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音乐下册手拉手教案人音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音符、音高等。

2. 学习并练习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如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

3. 学习并演唱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曲目,如《小星星》、《小燕子》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故事、游戏、动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分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学生演唱和演奏的准确性、流畅性和表现力。

3. 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了解节奏、音符、音高等基本概念。

第二周:学习并练习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敲击、摇铃等。

第三周:学习并演唱《小星星》这首歌曲,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第四周:学习并练习键盘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电子琴、钢琴等。

第五周:学习并演唱《小燕子》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六、教学计划(续):第六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第七周:学习简单的音乐创作技巧,如创作简单的旋律、节奏等,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第八周:进行课堂汇报演出,让学生展示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增强自信。

第九周:进行学期音乐考试,评估学生在本学期音乐学习中的成果。

第十周:总结本学期音乐学习,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为下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材。

2.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乐器等。

3.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每周一节音乐课,共计16周。

《手拉手》 第三课时(教案)人音版(2012)音乐一年级下册

《手拉手》 第三课时(教案)人音版(2012)音乐一年级下册

手拉手第三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唱出歌曲《手拉手》;2.能模仿老师的动作,配合歌曲舞动;3.能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度;4.能感受合作、友谊、欢乐等情感。

教学内容•歌曲欣赏:播放《手拉手》音乐,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摆动身体,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教师示范:老师用大屏幕或投影仪播放视频,示范歌曲舞蹈动作,让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动作;•学生模仿:让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进行动作模仿,帮助学生掌握歌曲舞蹈动作;•教师指导:对于掌握不良的学生,老师手把手指导;•歌曲学唱:教师进行歌曲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度;•整合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进行交流,最后在整合的环节里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展现互助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歌曲的正确唱法;2.能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度;3.学习歌曲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1.歌曲的整体感受;2.学生之间的合作和配合。

教学流程1.歌曲欣赏;2.教师示范;3.学生模仿;4.教师指导;5.歌曲学唱;6.整合练习。

教学方法交互式教学。

教学过程1. 歌曲欣赏播放歌曲《手拉手》,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摆动身体,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示范教师用大屏幕或投影仪播放视频,示范歌曲舞蹈动作,让学生可以模仿老师的动作。

3. 学生模仿让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进行动作模仿,帮助学生掌握歌曲舞蹈动作。

4. 教师指导对于掌握不良的学生,老师手把手指导。

5. 歌曲学唱教师进行歌曲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速度。

6. 整合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自由进行交流,最后在整合的环节里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展现互助和合作的精神。

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模仿和跟随老师进行舞蹈动作的时候,表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力。

最后在整合的环节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和配合也让我非常满意。

虽然这是一节音乐课,但是学生从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以及对合作、友谊、欢乐等情感的感悟和体验。

实施情况这节课的实施效果比较好。

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篇1课时目标:1、感受歌曲昂扬的音调和欢快的情绪。

2、领会歌曲的内涵,团结就是力量。

3、能用轻快的'歌声参与歌曲演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歌曲内涵,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互助。

一、组织教学二、复习上一单元歌曲1、放牛歌2、牧童三、聆听《我们手拉手》1、翻开课本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

设问:图上画了些什么?2、从学生观察引出欣赏曲目《我们手拉手》------板书3、初听乐曲设问:你听到了什么?什么和什么手拉手?(引导学生养成专注聆听的习惯)4、学生谈话: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歌曲情绪是怎样的?5、复听歌曲老师在黑板上逐句贴出歌词,在1—3乐句后分别加上“”的伴奏节奏,学生边听边和着音乐拍手。

6、学生分组为歌曲编创表演要求:可以是律动,也可以是舞蹈动作,只要能表达出歌曲的情绪即可。

7、展示编创成果。

四、板书设计我们手拉手鲜花和鲜花手拉手,太阳也微笑点头大雁和大雁手拉手,把风雪抛在身后浪花和浪花手拉手,向东方滔滔奔流高山和高山手拉手,挺直腰挺起胸口绽开我的笑脸,迈开我的脚步,伸出你的双手。

我们手呀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把鲜花献给父母,把忠诚献给祖国我们手呀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一年级下音乐《手拉手》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一、聆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二、表演《雁群飞》《数鸭子》三、编创与活动单元目标:一、情感目标:在四首相同主题,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情。

二、认知目标: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认识四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能从图的.形态上懂得“0”不出声,静止一拍,为今后学习休止符建立感性层面的经验;三、技能目标:1、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手拉手一年级音乐教案

手拉手一年级音乐教案

手拉手一年级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手拉手一年级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演唱简单的儿歌。

2. 学习和模仿基本的节奏和音高。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一些简单的儿歌歌谱。

3. 乐器(如手拍、编钟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告诉他们将会学习一首新的儿歌。

2. 通过播放一些快乐的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歌曲学习:1. 向学生展示儿歌歌谱,并逐句教唱。

2.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帮助和指导。

3. 教师带领全班一起合唱,并逐渐加快节奏。

节奏练习:1. 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节奏模式,如“拍拍拍,拍拍”。

2. 教师示范,让学生模仿并跟随敲打手拍或其他乐器。

3. 学生分组合作,创造自己的节奏模式,并进行表演。

音高练习:1. 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音高概念,如高音和低音。

2. 教师示范,让学生模仿并跟随发声。

3. 学生分组合作,创造自己的音高模式,并进行表演。

巩固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复习。

2. 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唱表演,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所学的儿歌和节奏模式。

2. 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其他乐器进行创作和表演。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通过学生的合唱和表演,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问题,并思考如何改进。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手拉手》 第一课时 让我们手拉手(教学设计)人音版(2012)音乐一年级下册

《手拉手》 第一课时 让我们手拉手(教学设计)人音版(2012)音乐一年级下册

手拉手第一课时让我们手拉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唱出歌曲《手拉手》的歌词;2.能够跟着节奏做出简单的舞蹈动作;3.能够感受到集体合作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歌曲欣赏:播放《手拉手》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歌曲学习:逐句教唱歌曲,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正确发音和抑扬顿挫。

同时,注重对歌词意义的解释和理解。

3.舞蹈动作学习: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跟着节奏并逐渐掌握动作。

4.合作练习:通过手拉手的互动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集体合作带来的快乐和力量。

三、教学步骤1. 歌曲欣赏•播放歌曲《手拉手》。

•学生聆听歌曲,初步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学习•教唱歌曲《手拉手》,逐句教唱,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抑扬顿挫。

•对歌曲的每句歌词进行翻译和解释,让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义。

3. 舞蹈动作学习•按照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设计简单的舞蹈动作,并演示给学生观看。

•分段教授舞蹈动作,让学生跟着节奏逐步掌握。

4. 合作练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手拉手的练习。

•在手拉手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合作的快乐和力量。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歌曲歌词的理解和掌握;•舞蹈动作的学习和掌握;•集体合作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歌词内容的理解;•学生在跟随节奏做舞蹈动作时的协调性。

五、教学评价•正确唱出歌曲《手拉手》的歌词;•能够跟随节奏做出简单的舞蹈动作;•能够感受到集体合作带来的快乐和力量。

六、教学工具•音乐播放器;•课件或黑板白板。

七、教学延伸1.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可以通过搜集和介绍一些大型合作活动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3.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更加复杂的舞蹈编排和演出,增加学生的创造性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三课《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三课《手拉手》教案人音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第三《手拉手》教案人音版一、教学内容:、聆听《让我们手拉手》2、聆听《鸭子拌嘴》3、表演《一对好朋友》4、表演《数鸭子》二、教学总目标:、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完整、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歌曲。

3、能结合聆听歌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三、教材分析: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

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

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本曲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

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

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

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

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

3歌曲《一对好朋友》《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

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的情景。

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4.歌曲《数鸭子》《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

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

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四、学情分析本的歌曲学生很喜欢唱,尤其是《数鸭子》一首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的高,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把这首歌的第二段歌词也教给学生。

本的聆听曲目《鸭子拌嘴》学生听起来有些难度,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听懂,教师要好好的指点学生去听。

五、时安排:二时第一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2、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3、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4、编创与活动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新课标】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融入情感教育:通过分析《手拉手》歌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情感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二)存在主要问题
1.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均: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而部分学生则较为被动。这可能是由于教学内容的吸引力不足或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
2.学生音乐创作能力有待提高:在音乐创作环节,部分学生的作品较为简单,缺乏创意。这可能是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创作技巧不足。
反思改进措施(三)改进措施
1.针对课堂参与度不均的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针对学生音乐创作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创作技巧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创作能力。
2.在音乐创作前,教师提供情感表达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情感如何通过音乐传达,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尝试,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断调整和完善作品,以突破创作难点。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4.音乐创作技巧掌握: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掌握了简单的音乐创作技巧,如节奏变化、音高组合等,为今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5.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在课堂讨论、展示和点评环节,锻炼了表达能力,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6.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提升:通过对《手拉手》歌曲的学习,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了良好的审美观念,提高了人文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手拉手》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手拉手》教案
设计
第三课《手拉手》
一、教学内容: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2、聆听《鸭子拌嘴》
3、表演《一对好朋友》
4、表演《数鸭子》
二、教学总目标:
、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2、能完、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学生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学生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2、学唱歌曲《数鸭子》
3、表演歌曲《数鸭子》
3、能结合聆听歌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4、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
三、教材分析:
.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
《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
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本曲是由作曲家安志顺编创的打击乐曲。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
3、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学生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4.歌曲《数鸭子》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四、学情分析
本课的歌曲学生很喜欢唱,尤其是《数鸭子》一首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非常的高,教师要利用学生的积极性,把这首歌的第二段歌词也教给学生。本课的聆听曲目《鸭子拌嘴》学生听起来有些难度,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听懂,教师要好好的指点学生去听。
.欣赏乐曲《鸭子伴嘴》
)初听,(完整听全曲)。并提示小鸭与老鸭叫的地方。
2)谈谈所听内容;故事描述(集体)并谈谈每个情景所用的打击乐器是怎能样配合的。3)复听:自由活动:随《鸭子伴嘴》,引导学生自由地进行编创活动,以走路、鸭叫等。
2.歌曲学习:(出示投影片)(由乐曲《鸭子伴嘴》入歌曲《数鸭子》)
)教师范唱歌曲,边唱边指投影歌片。
4、节奏编创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所带来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
2、听唱法学习歌曲《数鸭子》,引导学生能以歌声、动作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喜爱小动物的情趣。感受不同音乐要素的表现的不同动物的形象及场景。
3、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
2、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3、表演歌曲《一对好朋友》
4、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学生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指谱,要有明显的高低、长短的动作表示;)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
3.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数鸭子》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4、通过节奏读拍编创活动,进行简单的二声部练习。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3.二声部节奏编创活动:先分别学习吹口哨“du”和鸭子叫“ga”;后全起来。
二、新课学习:
二、新课学习:
.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2)复听时可自编动作表演。
2.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学生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
3.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
3.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
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