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基础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c3ac2c14028915f804dc201.png)
固定电话网
长途网
18
固定电话网
无级网
19
固定电话网
本地网网路结构
• 本地电话网结构可分为:网状结构和二级网结构 • 网状网结构:端局间为网状连接 • 本地网中仅设置端局,各端局之间设置低呼损(≤1%呼损 率)直达中继电路群,电路群组成网状网。各端局所属长 途局设置低呼损(≤0.5%呼损率)直达中继电路群. • 适用于交换局数量小、各局交换机容量大的本地网。
ICP和ISP
提供信息 服务 提供接入 服务
43
38
互联网基础知识
什么是路由器?
•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构成了网络的骨干。
两大功能 转发信息 寻找路径
39
互联网基础知识
常用的名词释义 • PPP协议(点到点) 是一种通讯协议,它具有错误检测、选择性压 缩、远端地址协调等功能,使连线更加稳定,更容 易上网,目前已经成为主流。
40
互联网基础知识
32
• TCP/IP体系结构中的协议及物理网络
TELNT FIP SMTP DNS 协议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TCP
UDP
IP 数据链路层
物理网络X.25 卫星网Fra bibliotek分组无线网
LAN
+物理层
33
电信网络基础知识
• 一、通信网络基础知识 • 二、固定电话网 • 三、OSI系统模型 • 四、互联网基础知识
34
互联网基础知识
•
现代社会,互联网越来越深入人类生活,给大 家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改变和益处,支撑起互联网 需要哪些关键要素?
——IP地址 ——TCP/IP协议 ——路由器
用户A
用户B
通信网理论基础概述
![通信网理论基础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0c1c087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a.png)
动电话的用户超过固定电话用户
用户数 (单位:百万)
Source:ITU ICT key indication
00
00 03年,在国内和国际上移动
00 00
00
电话的用户都超过固定电话的 用户
世界移动电话用户
00
00 Penetration:
世界固定电话用户
00 Fixed 24.9%; Mobile 25.9%
HDSL——高速数字用户环路 两对电话线 提供E1速率接入 误码<10-7(传输距离3km)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 •克服近端串话 •每对线上E1速率
ADSL-NT
µçО Ö Ô¶¶ËÄ£ T
1.5-6Mb/s
R
VOD
¿é R 16-640Kb/s
T
POTS
Set-
POTS 16-640Kb/s
通信网理论基础概述
第一章 概述
一、通信系统与通信网
点点——通信系统 (含发端机 、 信道、 收端机)
二个用户:双工系统(正向传,反向传) n 用户 n(n-1)
半双工系统(时分使用正反向) n 用户 n(n-1)/2
半工系统
提高效率——转接、交换——联网
通信网——通信系统的系统: 含所有通信设备,协议、标准
四、通信网的发展
世界三大网
电信部门:话音、数据 广电部门:同轴入户(700M),但单向 互联网: •发展活跃
•文字、数据、图像、话音 •问题:速度瓶颈,实时性差
三网竞争 域名,IP地址
种通信技术的发展:
X.25 链路层逐段ARQ,可靠,无差错时延大,节点 理复杂,不能传图、话
帧中继 简化差错控制,取消逐段ARQ,把复杂处理 向网络末端和用户
通信网基础
![通信网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1c15abc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6.png)
通信网基础一、概述通信网基础是指网络通信系统中的底层基础设施,为数据传输提供了基本的支持和功能。
通信网基础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些层级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二、物理层物理层是通信系统中最底层的层级,主要负责传输原始的比特流。
物理层包括了传输介质、传输速率、编码方式等几个关键要素。
2.1 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数据传输的载体,可以是铜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不同的传输介质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和传输速率。
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可以提升通信质量和速度。
2.2 传输速率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比特数。
传输速率越高,数据传输越快。
常见的传输速率有bps、Kbps、Mbps和Gbps 等。
2.3 编码方式编码方式是将数据转换为比特流的方法。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差分编码等。
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之上构建了一个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原始的比特流划分为数据帧,并添加控制信息,用于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3.1 数据帧数据帧是数据链路层传输的基本单位。
数据帧由数据部分和控制信息部分组成。
控制信息包括帧起始符、帧结束符、帧序号等。
3.2 错误检测和纠正数据链路层通过添加校验位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常用的校验位有循环冗余检验(CRC)和海明码等。
校验位可以帮助接收端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发生的错误。
四、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
网络层通过选路协议和路由表等方式,为数据选择合适的传输路径。
4.1 选路协议选路协议是网络层的主要功能之一。
常见的选路协议有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信息,适用于网络结构稳定的环境。
动态路由是根据网络中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自动计算出的路由信息,可以适应网络中的变化。
4.2 路由表路由表是记录了网络中不同节点之间的路由信息的表格。
路由表中包含了目的网络地址、下一跳地址和出接口等信息。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ppt课件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3f335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6.png)
2.光纤的性能指标
主要性能指标:衰减(传输损耗)、许可角、数值孔径、 色散、光纤模式。
图5 NA值高低的区别。
数值孔径NA:表示一根特定的光纤网线容纳光信号能力。 如图5
.
三、 光纤的分类 按照模数分:单模、多模; 按照折射率分布分:跳变式光纤 、渐变式光纤
.
1. 单模/多模(SMF:Single Mode Fibre)
• Fiberpon目前提供100M到10全系列光收发模块,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网络需求选
择所需要的。
• 目前常规通用的光模块主要包括:光发送器,光接收器,Transceiver(光收发
一体模块)以及Transponder(光转发器)。
• Transceiver(光收发一体模块)
Transceiver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光电/电光变换,包括光功率控制、调制发送,信号探测、IV转换以及限幅 放大判决再生功能,此外还有些防伪信息查询、TX-disable等功能,常见的有:SIP9、SFF、SFP、 GBIC、XFP等。
Transponder(光转发器)
Transponder除了具有光电变换功能外,还集成了很多的信号处理功能,如:MUX/DEMUX、CDR、功 能控制、性能量采集及监控等功能。常见的Transponder有:200/300pin,XENPAK,以及X2/XPAK等。
5
.
非对称模块:
所谓的非对称模块主要是指发射和接收的速率不一样,比如发射1.25G,接收155M。
⑵ 衰减;
⑶ 传播速度;
⑷ 直流回路电阻。
主要物理参数:⑴ 中心导体直径; ⑵ 屏蔽层的内外径;
⑶ 外部隔离材料的材质⑷ 最小弯曲半径。
.
2.同轴电缆的分类
通信网的应用原理及
![通信网的应用原理及](https://img.taocdn.com/s3/m/834424a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49.png)
实现通信网的应用原理及实现一、引言通信网是指用于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的网络系统。
它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承载了大量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本文将介绍通信网的应用原理和实现方法。
二、通信网的基础原理通信网的基础原理是基于通信协议的,它由一系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组成,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以下是通信网的基础原理:1.网络拓扑结构:通信网可以采用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环形、总线型、网状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通信需求,例如星型拓扑适用于集中式通信,网状拓扑适用于分布式通信等。
2.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协议、UDP协议等。
通信协议确保数据能够在通信网络中进行正确、可靠的传输。
3.路由选择:路由选择是指在通信网络中确定数据传输的路径。
路由选择算法可以从多条可能的路径中选择一条最佳路径,以保证数据的高效传输。
4.数据压缩和加密:为了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安全性,通信网络通常会采用数据压缩和加密技术。
数据压缩可以减少数据的传输量,加密技术可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和篡改。
三、通信网的应用通信网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通信网常见的几种应用场景:1.电话通信:电话通信是通信网络最基本的应用之一。
通过通信网,人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语音通话,并实现远程的语音交流。
2.网络通信:网络通信是指通过通信网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浏览网页,进行在线聊天等活动。
3.移动通信: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
目前常见的移动通信网络包括GSM、WCDMA、LTE等,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语音通话、短信发送和移动互联网访问等功能。
4.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通信网将各种智能设备和物体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
通信网理论基础总结
![通信网理论基础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78b50e1f18583d0486459a9.png)
第一章1,什么是通信网: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用户使用它可以克服空间、时间等障碍来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
2,通信网实现的4个主要的网络功能:(1) 信息传送:(2) 信息处理:(3) 信令机制(4) 网络管理3,通信网的类型:按业务类型可以将通信网分为电话通信网(如PSTN、移动通信网等)、数据通信网(如X.25、Internet、帧中继网等)、广播电视网等。
按空间距离可以将通信网分为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和局域网(LAN:Local AreaNetwork)。
按信号传输方式,可以将通信网分为模拟通信网和数字通信网。
按运营方式,可以将通信网分为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第二章1,传输介质:有线介质目前常用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无线传输常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有无线电、微波、红外线等。
2,基带传输系统:基带传输系统是指在短距离内直接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模拟基带信号的系统。
基带传输的优点是线路设备简单;缺点是传输媒介的带宽利用率不高,不适于在长途线路上使用。
3,频分复用传输系统:频分复用传输系统是指在传输介质上采用FDM技术的系统,FDM是利用传输介质的带宽高于单路信号的带宽这一特点,将多路信号经过高频载波信号调制后在同一介质上传输的复用技术。
为防止各路信号之间相互干扰,要求每路信号要调制到不同的载波频段上,而且各频段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隔,这样各路信号通过占用同一介质不同的频带实现了复用4,OTN的分层结构:OTN是在传统SDH网络中引入光层发展而来的,光层负责传送电层适配到物理媒介层的信息,在ITU-T G.872建议中,它被细分成三个子层,由上至下依次为:光信道层(OCh:Optical Channel Layer)、光复用段层(OMS:Optical Multiplexing Section Layer)、光传输段层(OTS:Optical Transmission Section Layer)。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梳理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8a8713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e.png)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梳理一、相关概念无源器件:指工作时不需要外部能量源的器件,电容电阻等有源器件:指工作时需要外部能量源的器件,该器件有个输出,并且是输入信号的一个函数,1ED、比较器等高频通信的好处:1、无线通信中,为获得较高辐射效率,天线尺寸必须与波长差不多,因此只有高频(短波长)信号能满足要求。
2、可把多个基带信号搬移到不同的频段的载波信号上,实现信道复用,提高信道利用率。
3、频率越高,衰落越大,因此对基站的发射机有更高要求,同时其频段内用户数量少,抗干扰能力自然更好。
模拟通信系统两种基本变换:1、发送端消息转换为电信号,接收端作逆变换2、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即调制和解调基带信号:频谱从零频附近开始的原始信号,如语音信号频谱300~3400Hz,图像信号频谱0"6MHz带通信号:基带信号经调制后都具有带通特性,故称带通信号带宽与宽带:带宽定义一:两频率间的差值,即某个特定频率成分占据的频率范围。
带宽定义二:单位时间内,通信网络中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传输的数据量。
数字通信(二进制)带宽的计算公式是时钟频率*总线位数/8比特率和波特率:波特率:每秒传输码元个数(批注:每个码元可以取2、4、8...个可能值)比特率:每秒传输的二进制位数.单位bps两者关系:(比特率)S=(波特率)B1og2N(码元可能值的个数)讨论带宽时,一般采用波特率,讨论线路实际传输数据的能力时,一般采用比特率.宽带是相对窄带而言的,一般带宽较大,能满足一般需求的通信网络称为宽带.PCMzpu1secodemodu1ation,脉冲编码调制。
对音频、图像、视频信号的离散化、数字化的一种编码方式,由取样、量化和编码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从原理上讲,并行通信拥有更多数据线,理应拥有更高的信息传输能力。
但现实并非如此,因为并行传输的前提是各路信号同一时序传播且同一时序接收,时钟频率过高时各路信号难以合拍,布线稍有差异就会引起错误。
电信网络(一) 通信网基础知识
![电信网络(一) 通信网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9f774f6ba0d4a7302763a1c.png)
图1-6 环形网示意图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线形网的网路结构,如图1-7所示,它 与环形网不同的是首尾不相连,线形网通常用于SDH传输网中。
图1-7 线形网示意图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6.树形网 树形网如图1-8所示。它可以看成是星形拓扑结构的扩 展.在树形网中,节点按层次进行连接,信息交换主要在上, 下节点之间进行。树形结构主要用于用户接入网或用户线 路网中。另外,主从网同步方式的时钟分配也采用树形结 构。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从网络纵向分层的观点来看,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将网络 分解成多个功能层,上下层之间的关系为客户/服务者关系。 网络的纵向分层结构也是网络演进的争论焦点.曾经普遍认 可的开放系统互连(OSI)七层模型已显得太复杂,一些上层的 存在受到了挑战。因此,应根据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与功能 需求进行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分层。 传递现代信息的网络是复杂的,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会对 网络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网络可以从功能上,逻辑上,物理 实体和对用户服务的界面上等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划分。 为了客观和全面地描述信息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可以根据网 络的结构特征采用垂直和水平的描述方法。垂直描述是从功 能上将网络分为应用层,业务网和传输网(如图1-9所示),而 水平描述是基于用户接入网络实际的物理连接划分的,可分 为用户住地网,接入网和核心网,或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图1-9 现代通信网垂直观点的结构示意图
吉林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在垂直分层网总体结构中,应用层面表示各种信息应用。 业务网层面表示传送各种信息的业务网;传送网层面表示支 持业务网的传送手段和基础设施;支持网则可以支持全部三 个层面的工作,提供保证网络有效正常运行的各种控制和管 理能力,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网络的分层域网络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法无关,简化了网 络规划和设计,各层的功能相对独立。因此,单独地设计和运 行每一层网络需要比将整个网络作为单个实体设计和运行简 单的多.随着信息服务多样化的发展及技术的演进,尤其是随 着软交换等先进技术的出现,现代通信域支撑技术还会出现 变化,如增加控制层等平面,而网络分层的变化将主要体现在 应用层和业务层面上,网络的基础层即传送网将保持相对稳 定。
通信网基础(电话网)
![通信网基础(电话网)](https://img.taocdn.com/s3/m/1aee527c01f69e31433294f2.png)
固定电话网编号规划
甘肃省邮电学校 学校
固定电话通信网
电话网的构成
业务网:为疏通各种不同类型电信业务所形成的网络
传输链路 (用户线) (传输网) 传输链路(中继线) 传输链路 (用户线) 用户A 交换机 用户B 交换机 用户C 传输链路 (用户线) 用户D
物理网
支 撑 管 理 网
----用户终端设备(如电话机) ----交换设备(电话交换机) ----传输链路 中继线、用户线
甘肃省邮电学校 学校
固定电话通信网
电话网的构成——用户线:将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到所属端局 交换机的线对,称为用户线路(或用户环路)。
10~300m 3~5Km 馈线 500m~1Km 配线
分线盒
交换机
交接箱
用户线路
用户线路由主干电缆、配线电缆、用户引入线
及其附属设备等组成。
甘肃省邮电学校 学校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 1、 在通信开始时要首先建立连接;2、
电路利用率低。3、传输时延小 4、传输质量高
甘肃省邮电学校 学校
固定电话通信网
电话交换技术---发展阶段(历程)
人工交换阶段: 是由人工实现电话 机间的交换,整个
通话的接续过程都
是由话务员人工控 制完成的
机电式自动交换 阶段 : 自动交换机是靠 使用者发送号码 (被叫使用者的 位置编号)进行 自动选线的。机 电控制系统由继 电器和电磁元件 构成,一般通过 对伺服电机等的 控制进行呼叫继 续
本地网
为此,根据需要设置 高效直达路由和低损耗 路由
基干路由 低呼损路由 高效直达路由
(甲大区)
((乙大区)
我国电话网结构图
C1:北京、沈阳、南京、武汉、成都、西安
通信网理论基础复习资料
![通信网理论基础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3c44af3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1.png)
通信网理论基础复习资料现代社会离不开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普及的一种方式。
而通信网理论则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基础和理论支撑。
本文将从通信原理、通信系统基础、网络结构和协议等方面为您提供通信网理论基础的复习资料。
一、通信原理通信原理主要研究信息的发送、接收和传输。
在通信原理中,信号如何被产生、如何被传输和如何被接收均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信号和噪声的分析、信道模型的建立、数字调制技术及其解调等都是通信原理的重要内容。
二、通信系统基础通信系统是实现信息传输的系统,它由发送端、接收端、信道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通信系统基础需要包括信道模型、信噪比、误码率、带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通信系统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调制解调、编码解码、信道编码、信道均衡、多路复用等多种技术手段。
三、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是指网络中各种节点和链路之间的关系,包括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路由算法等多个方面。
常见的网络结构包括星形结构、环形结构、网状结构等。
网络结构的设计和选择将直接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协议协议是实现网络通信的关键所在,它定义了各种节点之间的通信方式和传输方式,如何进行数据格式的定义、如何处理数据传输的错误、如何进行网络控制和管理等。
网络协议包括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等。
五、应用通信网理论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技术和方案。
以上就是通信网理论基础复习资料的概要介绍。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加强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通信网理论基础,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
通信网基础课后答案
![通信网基础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da36a20029bd64783e2c0d.png)
第一章通信网概述1.1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
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
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电信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传输。
反变换器:将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
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噪声源:系统内各种干扰。
1.2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答: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
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
1.3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
答: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
硬件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由: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1.4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
(各种网络的拓扑结构图要掌握)答:基本组网结构:Ø网状网:优点:①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②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缺点:①各节点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②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
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1/2*N(N-1)。
Ø星形网:优点:①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②线路利用率高;缺点:①可靠性低,②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
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1。
Ø环形网:同样节点数情况下所需线路比网状网少,可靠性比星形网高。
如网中有N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
Ø总线形网:优点:①节点接入方便②成本低,缺点:①传输时延不稳定②若传输总线损坏,整个网络会瘫痪。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与技术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与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3a6a6e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0.png)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与技术导论:1. 通信网络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人与信息。
2. 本文将介绍通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并分析其在日常生活和商业领域的重要性。
一、通信网络的定义和功能1. 通信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设备和用户连接起来,以使它们可以互相交换信息和资源的系统。
2. 通信网络的功能包括数据传输、远程通信、资源共享和信息存储等。
二、通信网络的组成部分1. 物理设备:a. 服务器和路由器:用于处理和转发数据包。
b. 网络交换机和集线器:用于连接多个设备。
c. 光纤和电缆: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
2. 协议和编码:a. TCP/IP协议:用于将数据分成数据包并将其传输到目标设备。
b. HTTP和HTTPS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网页和其他信息。
c. 压缩和加密编码:保护通信内容的安全性和隐私。
三、通信网络的类型1. 局域网(LAN):覆盖较小区域,如家庭或办公楼,用于内部通信和资源共享。
2. 城域网(MAN):覆盖较大的城市或地理区域,用于连接不同的局域网。
3. 广域网(WAN):覆盖更大的地理范围,例如国家或全球范围,用于连接不同城市和国家的局域网。
四、通信网络的技术1. 有线网络技术:a. 以太网(Ethernet):使用光纤或电缆进行数据传输。
b.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通过电话线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
2. 无线网络技术:a. Wi-Fi:通过无线电波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
b. 蜂窝网络:使用移动电话基站连接用户设备。
c. 蓝牙:用于短距离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五、通信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互联网:人们使用通信网络进行在线购物、社交媒体和娱乐等活动。
2. 移动通信:手机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3. 远程办公和远程教育:通过通信网络进行远程工作和学习。
六、通信网络在商业领域中的重要性1. 电子商务:企业通过通信网络进行在线销售和交易。
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
![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4d4733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a.png)
通信基础一、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是指在不同的计算机或设备之间传输及表示二进制位序列的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
通信中产生和发送信号的一端叫做信源,接受信号的一端叫做信宿,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称为信道。
☆ 模拟和数字在数据通信系统中,数据可以用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方式表示。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都有两种表示形式: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使周期信号函数重复的最小时间间隔称为基波周期T。
数字信号是离散的量模拟信号是连续变换的量(分为简单信号和复合信号,而复合信号可以有多个简单信号组成)模拟信号三要素:振幅A、周期T和相位∪ 模拟信号三要素:振幅、周期和相位☆ 波特率、码元速率与比特率波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信号波形所能达到的最大变换次数,单位为波特/秒(Baud/s B ps Hz);在数字信号中,一个数字脉冲称为一个码元,一次脉冲的持续时间称为码元的宽度。
码元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信号波形的最大变换次数,即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的码元个数;单位时间内在信道上传送的数据量(即位数)称为数据数率,又称为比特率,单位为bps。
☆ 频谱与带宽信号频谱是信号的所有分量的频率的集合。
带宽是频谱的宽度,即频谱中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差值。
☆ 介质带宽与有效带宽传输介质在传送信号时只能传送某个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这个频率范围的宽度便是介质带宽,即介质所能传送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的差值。
介质带宽是有介质本身所决定的,它是介质的一个物理特质。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频谱包括不同振幅的多个频率。
但在传输过程时不一定能够传输原始信号频谱的全部频率,而只能传输那些具有重要振幅的分量。
这一部分被传输分量的频率组成的频谱叫做有效频谱,其带宽称为有效带宽。
☆ 信道容量传输介质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送的最大信息量(即传输介质的最大比特率)称为信道容量。
信道容量的大小是由介质带宽和调制技术决定的。
☆ 传输模式数据的传输模式有三种:单工模式、半双工模式和全双工模式单工模式 数据信号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传送。
通信网络基础考点
![通信网络基础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394a9f6529647d2728524d.png)
HUHA
通信网络基础
期末考点
IPv6:128bit。 三个协议:地址解析协议 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 ICMP。 12.习题 2.13
第三章
1.网络中的四类时延 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 2.排队模型的三个要素 (1)顾客到达的行为或规则; (2)排队规则,即等待制还是损失制; (3)服务规则和服务时间。 3.Little 定理
E M V j 1
7.解决节点初始化问题的三种方法 (1)采用非易失性的存储器来保存链路的工作状态。 (2)如果链路有一个最大的传播时延,则可以设计一个足够长的定时器,来避免上述初始 化问题。 (3)采用一个随机数的方法来区分不同正常运行期的操作,从而使得发生不正常操作的概 率很小。 8.解决通信过程中 1modm 号和(1+m)modm 号帧同时出现的问题 (1)网络层最好采用虚电路方式; (2) 分组编号的模值应足够大, 使得上述错误出现的可能性足够小, 达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3)给每个分组规定最大的生存时间,在该时间内,使得分组的序号在使用 mod m 时不 可能出现一个循环。 9.ARQ 协议在网络层流量控制的原理 ARQ 协议的基本机制是采用滑动窗口(窗口宽度为 n)来限制在一个 session 中发送节点向 网络发送的分组数。即第 j 个分组能够发送给网络的条件是第 j-n 个分组已经被应答。如果 网络发生拥塞或传输时延增加, 则应答将被时延, 这样信源的发送速率就会降低。 利用 ARQ 协议这种特性,目的节点如果想减缓接收分组的速率,则可将含有 RN 的应答分组适当延迟 后再发送。这种控制信源速率的方法称为端到端流量控制。 10.IP 协议的三个功能 (1)为数据报通过 Internet 提供路由; (2)寻址功能。为源和目的节点提供地址信息; (3)将数据报分段、重装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对分组长度的限制。 11.IPv4、IPv6 的地址长度?与 IP 协议一起工作的三个协议 IPv4:32bit;
模块一:通信网基础知识-电话网简介
![模块一:通信网基础知识-电话网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473f47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c.png)
心,C3为地区交换中心,C4为
C1
县交换中心。
C2 长途网
C5本地网端局,可以接 C3 中继线和来自话机的用户线
C4
Tm汇接局可分为市话汇接局、 C5 郊区汇接局、农话汇接局等
本地网
Tm
2、我国现代电话网的三级结构
五级电话网采用多级汇接,转接次数多、呼损大、传输质 量低、可靠性差。现代电信网不但要传电话还要传数据业务, 传统的电话网已不能满足要求。同时,由于长途交换机容量 增加,全国光缆干线建成,以及各省内本地网的扩大,我国 电信网近年来已将C1和C2、C3和C4合并成同级处理,电话网 已由原来的五级交换中心转化为三级交换中心。
一个电信网,无论是电话网,还是电报网或数据网等, 要能实现网中任意两个用户或终端之间的呼叫连接就必须 对网中每一用户或终端分配一个唯一的号码。通过拨号可 以很方便地呼叫网中的其它用户或终端。
• 号码的作用 ✓用户标识 ✓选择路由、费率的依据
1、本地网的编号方法
根据本地网定义,凡属同一个长途编号区范围的用户均属同 一个本地网。当用户呼叫同一个本地网中的任一其他用户时所 拨的号码称为本地号码,其编排方法为
✓在同一个编号区范围内。 ✓由若干个端局,或由若干个端局、汇接局、局间 中继线、用户线和话机终端等组成。
1、本地网的类型
(1)特大和大城市本地网 以特大和大城市为中心,中心城市与所辖郊县(市)共
同组成的本地网,简称特大和大城市本地网。
(2)中等城市本地网 以中等城市为中心,中心城市与该城市的郊区或所辖郊
通信线路工程施工与监理
电话网简介
一、电话网的结构 二、本地电话网 三、电话网编号原则
1
电话网的结构
一、电话网的结构
通信网基础
![通信网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17dcb337ed630b1c59eeb557.png)
• 为实现用户之间通信,在交换局之间提供呼叫释放等 各种控制信号。
• 2.2电话交换技术
• 一.发展
• 从人工到程控,成模拟到数字。
• 二.程控交换机的特点
• • • • • 1.技术特点 维护管理方便,可靠性高。 适应性强,灵活性好。 便于向综合业务方向发展。 便于采用公共信令系统。
• 2.功能特点 • 业务功能和管理、维护功能强大。
• 各级之间除了有基干路由连接外,还设置了一些高效 直达路由和低呼损路由,以提高长话接续的灵活性和 可靠性。 • 长途网的发展趋势由多级逐步过渡到三级、二级,最 后将成为无级网络。 • 2.长途网的路由选择 • 路由选择顺序遵循的原则: • 直达路由——迂回路由——基干路由。 • 路由选择方式:固定和动态 • 固定路由选择方式:交换机始终按照事先排定的路由 顺序运作。 • 动态路由选择方式:交换局选择路由通常根据时间和 (或)状态经常自动变化。
• 5.会话层
• 允许不同的机器建立会话关系,包括访问、验证和会 话管理等。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等。
• 6.表示层
• 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如:数据的压缩、 解压缩,加密、解密等。
• 7.应用层
• 提供网络与用户应用软件之间的接口服务。应用层包
• 含大量人们所需要的协议。如文本传输、电子邮件等。
TCAP(事务能力应用部分)
ISP(中间业务部分) 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 •
MTP1 MTP2(信令链路级) (消息传递部分)
MTP3(信令网络级)
• 三. NO.7信令的消息格式
• • • • • • 1.消息信号单元(MSU) 真正携带消息的信号单元。 2.链路状态信号单元(LSSU) 传送链路状态的信号单元。 3.填充信号单元(FISU) 不含任何信息的空信号,作用是在网络节点无信息传 输时,使链路保持通信状态,并对对方发来的消息进 行证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及信宿几个部分。
2.通信网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终端设备和交换设备)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相互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
通信网在硬件设备方面的构成要素是终端设备、传输链路和交换设备通信网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若按业务种类分,有电话网、电报网、传真网、广播电视网数据网以及多媒体通信网等;若按所传输的信号形式分,有数字网和模拟网;若按服务范围分,电话网等通信网可分为本地网、长途网和国际网;传输数据业务的计算机通信网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若按运营方式分,有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若按所采用的传输媒介分,有有线通信网和无线通信网3.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网形、星形、复合形、总线形、树形和线形等。
4.对通信网一般提出以下三个要求:(1)接通的任意性与快速性;(2)信号传输的透明性与传输质量的一致性;(3)网络的可靠性与经济合理性。
5.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是由各种用户信息的业务网和若干支撑网组成的。
业务网也就是用户信息网,它是现代通信网的主体,是向用户提供诸如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
业务网按其功能又可分为用户接入网、交换网和传输网。
支撑网是使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络功能,提供全网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要求的网络,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管理网。
6.现代通信网的基础技术包括交换技术和传输技术。
交换方式分为两大类:电路交换方式和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方式又分为空分交换方式和时分交换方式;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主要包括分组交换、帧中继和ATM交换等。
现代通信网的传输技术包括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
有线传输技术一般都采用光传输技术,常用的光传输网包括SDH传输网、MSTP网、DWDM网、光传送网(OTN)和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等;无线传输技术主要有微波和卫星通信等。
7.现代通信网的发展正向着通信技术数字化、通信业务综合化、网络互通融合化、通信网络宽带化、网络控制智能化、通信服务个人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1.电话通信网通常由用户终端(电话机)、传输信道和交换机等构成。
对电话通信网的要求有三个方面:接续质量、传输质量和稳定质量电话通信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若按通信活动方式可分为固定电话通信网和移动电话通信网等。
2.固定电话网的等级结构就是把全网的交换局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最高等级的交换局间则直接互连,形成网形网。
而低等级的交换局与管辖它的高等级的交换局相连,形成多级汇接辐射网即星形网,所以等级结构的电话网一般是复合形网。
我国电话网的网络等级过去分为五级(由一、二、三、四级长途交换中心及五级交换中心即端局组成),现在已经演变为三级。
我国电话网包括长途网和本地网。
3.长途网由长途交换中心、长市中继和长途电路组成,用来疏通各个不同本地网之间的长途话务。
我国的长途网已经由四级向两级〔省级(直辖市)交换中心DC1和地(市)交换中心DC2〕过渡。
4.路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如果按呼损指标的要求可分为低呼损路由和高效路由。
如果按组成路由的电路群的个数可分为直达路由和汇接路由。
如果从路由选择的角度可分首选路由、迂回路由和最终路由。
如果按路由选择的规则可分为常规路由和非常规路由。
如果按所连交换中心的地位可分为基干路由、跨级路由和跨区路由5.路由选择是指一个交换中心呼叫另一个交换中心时在多个可传递信息的途径中进行选择。
路由选择结构分为有级(分级)和无级两种结构。
路由选择计划有固定选路计划和动态选路计划两种,动态选路方法分为三种:时间相关选路(TDR)、状态相关选路(SDR)和事件相关选路(EDR)。
6.移动电话通信主要的特点为:以无线传输信道为主进行信息传输,无线电波传环境复杂,系统的干扰大,控制过程复杂,设备的要求高,无线频率资源有限。
7.移动电话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和网络子系统网络子系统(NSS)主要具有交换功能以及用于进行用户数据与移动管理、安全管理等所需的数据库功能。
它由移动交换中心(MSC)、操作维护中心(OMC)以及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等组成。
基站子系统(BSS)包括基站收发信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
该子系统由MSC控制,通过无线信道完成与移动台(MS)的通信,主要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以及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
移动台(MS)即便携台(手机)或车載台,它包括移动终端(MT)和用户识别模块( SIM卡)两部分第三章1.B-ISDN的信息传送方式、交换方式、用户接入方式,通信协议都是全新的。
B—ISDN的业务分为两大类:交互型业务和分配型业务。
交互型业务又可以分为会话型业务、消息型业务和检索型业务三种。
分配型业务又分为无须用户独立控制的和用户独立控制的两种。
b-isdn业务的特性相差很大,主要体现在比特率、突发性和服务要求三个方面B-ISDN对信息传递方式还提出了两个要求:保证语义透明性和时间透明性B-ISDN的信息传递方式是ATM。
2.ATM的具体定义为:ATM是一种转移模式(即传递方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被组织成固定长度信元,来自某用户一段信息的各个信元并不需要周期性地出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种转移模式是异步的。
3.ATM信元长度为53字节。
其中前5个字节为信头(包含有各种控制信息),后面48字节是信息段,也叫信息净负荷。
4.ATM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ATM以面向连接的方式工作;(2)ATM采用异步时分复用;(3)ATM网中没有逐段链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4)信头的功能被简化;(5)ATM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信息段的长度较小。
5.ATM的虚连接建立在两个等级上:虚通路(VC)和虚通道(VP),ATM信元的复用、传输和交换过程均在VC和VP上进行。
虚通路连接(VCC)是由多段VC链路链接而成;虚通道连接(VPC)是由多条VP 链路链接而成。
VP交换仅对信元的VPI进行处理和变换,或者说经过VP交换,只有VPI值改变,VCI值不变;VC交换同时对VPI、VCI进行处理和变换,也就是经过VC交换,VPI、VCI值同时改变。
6.ATM协议参考模型是一个立体分层模型,由三个平面组成:用户平面、控制平面和管理平面用户平面UP提供用户信息的传送功能,采用分层结构,有物理层、ATM层ATM自适应层(AAL层)及高层。
控制平面CP提供呼叫和连接的控制功能,也采用分层结构,各层名称与用户平面的相同。
管理平面MP提供两种管理功能:面管理(不分层):实现与整个系统有关的管理功能,并实现所有平面之间的协调。
层管理(分层):主要用于各层内部的管理:实现网络资源和协议参数的管理,处理OAM信息流。
用户设备ATM层的核心功能有信头产生/提取和信元的复接/分接;网络节点A层核心功能是信头的变换,从而完成VP交换和VC交换的功能。
ATM层还有以下几个功能:①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②净荷类型的有关功能;③流量控制的有关ATM交换具有空分交换、信头变换(信元的VPI/VCI值的转换)和排队三个基本功能。
7.MPLS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它把数据链路层交换的性能特点与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功能结合在一起,能够满足业务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并为不同的服务提供有利的环境。
MPLS网络的节点设备分为两类:边缘标签路由器(LER)和标签交换路由器(LSR),LER构成MPLS网的接入部分,LSR构成MPLs网的核心部分。
在MPLS网络中,数据包被映射为转发等价类FEC,FEC标识一组在MPLS网络中传输的具有相同属性的数据包,这些属性可以是相同的IP地址、相同的QoS,也可以是相同的虚拟专网(VPN)等。
FEC可用于负载平衡。
第四章1.因特网是基于TCP/IP协议的网间网,也称为IP网络,即TCP/P协议是IP网络的基础与核IP网络具有几个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为:TCP/IP协议是IP网络的基础与核心。
2.OSI参考模型共分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居TCP/ IP模型分4层,它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为:网络接口层对应OSI 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传输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应用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5、6、7层。
3.传统以太网具体包括四种:10BASE5(粗缆以太网)、10BA5E2(细缆以太网)、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和10BASE-F(光缆以太网),其中10BASE-T以太网应用最为广泛。
4.高速以太网有100 base-t、千兆位以太网和10吉比特以太网5.宽带IP城域网是一个以IP和SDH、ATM等技术为基础,集数据、语音、视频服务为一体的高带宽、多功能、多业务接入的城域多媒体通信网络6.为了便于网络的管理、维护和扩展,一般将城域网的结构分为三层: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7.宽带IP城域网的骨干传输技术主要有: IP over ATM、IP over SDH、IP over DWDM等。
8.路由器是因特网的核心设备,它是在网络层实现网络互连,可实现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协议转换。
它可用于局域网之间的互连、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互连、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连路由器的结构可划分为两大部分: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
分组转发部分包括三个组成: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和交换结构。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有:选择最佳传输路由、能支持多种协议的路由选择、流量控制、分段和重新组装功能、网络管理功能等。
路由器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按能力可分为中高端路由器和中低端路由器;按结构可分为模块化结构路由器和非模块化结构路由器;按位置可分为核心路由器与接入路由器;按功能可分为通用路由器与专用路由器;按性能可分为线速路由器和非线速路由器。
9.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即内部网关协议IGP(具体有RIIP和OSPF等)和外部网关协议EGP一10.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它要求网络中的每一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的网络的最短距离记录。
11.OSPF是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
“链路状态”是说明本路由器都和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该链路的“度量”(表示距离、时延、费用等)第五章1.接入网由业务节点接旦(SNI)和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组成,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
接入网有三种主要接口,即用户网络接口、业务节点接口和维护管理接口(Q3)2.接入网的功能结构分成用户口功能(UPF)、业务口功能(SPE)、核心功能(CF、传送功能(TF)和AN系统管理功能(SMF)这五个基本功能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