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十二路酒歌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https://img.taocdn.com/s3/m/06277d66bed5b9f3f90f1ca6.png)
苗族古歌苗族古歌,苗族称为“霞确”,“霞”苗语称之为“歌”,“确”即大之意,直译为“歌大”,意译为“大歌”。
因其在苗族民间口传民间文学作品中“最大”,后称为古歌。
主要流传于施秉县境内的城关、杨柳塘、双井、甘溪等乡镇的苗族村寨(俗称高坡苗),同时也是黄平、凯里、镇远等地苗族歌师掌握古代苗族历史最古的民间文学,被誉为苗族民间文学一部没有文字记载的“百科全书”。
苗族古歌,是一组以歌颂各种英雄群象为主要内容的史诗。
从内容上看,主要由以下十二路歌组成。
一、开天辟地的英雄群像这类歌有《掘窝》、《运金银》、《铸造日月》《掘窝》叙述人类始祖曼扁曼廖(即蝴蝶妈妈)的诞生、成长、结婚和养儿育女的过程。
《运金银》、《铸造日月》阐述了神仙和阴阳,以及王宝、勾雄、巴确、勾当等英雄好汉开天辟地,开采金银和冶金造日月的过程。
这类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为母系氏族时期之前的事。
二、战天斗地的英雄群像这类歌有《洪水滔天》和《扁香尤》《洪水滔天》说的是代表人类的阿耶为了生存而与代表大自然恶势力的雷公作斗争的过程。
雷公虽然神力无比,但阿耶却聪明过人,最后终于把雷公治服了。
《扁香尤》叙述一位敢于触犯天条,大闹天庭的叛逆英雄,歌名就是歌颂英雄的名字,他偷吃天上神果,长生不老,违反天条,到处被追赶,逃到天庭后,仍不“改邪归正”,竟与天王的小姐游方,最后被捉,客死于天乡。
三、拟人化的英雄鬼神群像这类歌有《扁瑟缟》、《五奴汉》和《十二宝》。
《扁瑟缟》叙述的是曼扁曼廖生下的十二个蛋中第三个蛋变成的受苦人的代表,她生长环境十分恶劣,疾病缠身,被人遗弃,被人们列入穷恶的鬼神之类。
《五好汉》是十二个神蛋中的第五、六两个生的鬼神,他们勇敢善战,驱魔捉鬼,被人们列为保家神。
当人们着鬼着魔而久治不愈之后,往往就宴请他们来驱魔捉鬼,解除鬼魔缠身之害。
《十二宝》是叙述除了《扁瑟缟》、《五好汉》和《洪水滔天》中的人、神、雷、蛇、虎、蜈蚣等之外其他众多鬼神。
他们有名有姓(多以女性为主),常常捉弄人类,挑动是非,引起战祸,无恶不作,弄得人们倾家荡产,死于非命。
参观苗族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苗族博物馆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f21bd6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4.png)
参观苗族博物馆的观后感走出“嘎歌古巷”,径直向前100多米,便是也东寨中的西江苗族博物馆。
苗族博物馆是全面了解苗族文化传承最大,最集中的地方。
这里展示有苗族的非遗文化,包括各类习俗,有婚嫁习俗、生育习俗、饮食习俗、游方习俗、酒礼习俗,以及风水理念、建筑技艺和苗族医药等,重点介绍了苗族特有的鼓藏节大典的各项程序和步骤。
博物馆的进门右侧是一个藏鼓洞,这个藏鼓洞在“嘎歌古巷”进巷口的地方也有一个,洞里面供有一个苗族特有的长鼓。
而真正藏鼓并祭祀的地方,在位于苗寨最高山顶羊腓寨里的“鼓藏堂”,也是鼓藏头苗王居住之处。
本游记后篇将有详细介绍。
宝宝走累了,对我说,你详细了解吧,我在外面休息等你。
西江苗族博物馆是中国民族博物馆的分馆,里面共有11个展厅,分别有历史、生活、宗教、医药、服饰、歌舞、农事等,从不同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苗族人民劳作、文化、管理、工艺、习俗、医药、鼓藏节、苗歌等各个方面,展示了苗寨人民在改造自然、建设美好家园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其居住、婚姻、节庆、服饰、饮食、信仰、生产、生活习俗是苗族丰富历史文化的最好见证。
下面仅就展厅部分项目及苗族习俗在这里作简要介绍。
二、苗族,自古以来是农耕一族,之所以称为苗寨,源于中国象形文字,上为草,下为田,苗族即为种田的民族。
活路头,是管理农田生产活路的带头人,是西江及周边自然村寨种植庄稼的领导,这个职位是世袭的。
自古以来留给活路头的有一片公田,按老规矩由全体村民义务耕作,但收成归活路头支配,用于举办各种生产方式。
如“起活路”等,在“起活路”这天,各寨的寨老及各家代表,会得到由活路头分给的一块猪肉,用作祭品,回家后祭祀天地龙神。
活路头有动作,其他人才能开始自己的生产劳作。
榔规民约和榔规石,源于氏族社会的自律管理,是氏族成员的习惯规范,也称为“习惯法”。
它由苗族各村寨的寨老制定,叫“议榔”,也就是立法,制定出来的规约叫“榔规”,然后由苗寨理老用于断案,鼓社头具体执行。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酒歌的唱词和旋律特征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酒歌的唱词和旋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95aa3d0710661ed9ad51f3b3.png)
中图分类号:J 60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 0 0 4 - 2 1 7 2 ( 2 0 1 8 ) 0 2 - 0 0 4 8 - 0 7
DOI:10.15929/ki.l004-2172.2018.02.007
8 族系主要聚居于我国华南地区的少数 民 族 之 一 ,在 贵 州 、湖 南 、云 南 、广 西 、重 庆 等 省 区 市 均 有 广 泛 分 布 。据 调 查 ,苗族拥 有 极其 丰 富 的 传 统 音 乐 资 源 ,如 苗 族 飞 歌 、苗 族 古 歌 、苗族 多 声 部 情 歌 、苗 族 酒 歌 等 ,且 具 有 典 型 的 区 域 性 特 征 。说 到 苗 族 酒 歌 ,当 然 与苗 族的喝酒风俗密 切 相 关 ,此 风 俗 成 为 催 生 苗 族 酒 歌 的 文 化 土 壤 。 具 体 言 之 ,凡 是 到 苗 家 做 客 的 人 ,不 管 家 里 有 菜 与 否 ,酒 绝 对 不 可 或 缺 。酒 在苗 家 人 中 象征 着 热 情 ,如 果 客 人 到 家 里 做 客 ,有 好 菜 没 有 酒 ,客人会 认 为你不热情。因 此 ,苗族家家 都 有酒 ,且多是自 己酿的米酒。对 苗 族 民众 来 说 ,酿酒是一 门 技术 , 酿 好 一 坛 酒 有 很 多 的 要 求 和 忌 讳 ,比 如天气、水 源 、酒 曲 、米质、日子等。可 以 说 ,酒在苗家人的习 俗 生 活 、社 会 交 往 、祭 祀 等 场 合 均 具 有 重 要 的 功 能 和作 用 。“有酒必有歌”,这已经成为苗族的习俗 惯 制 ,并 影 响 着 该 族 人 民 的 音 乐 行 为 和 社 会 行 为 。本 文试 图通 过 田 野 调 查 ,从 苗 族 酒 歌 的 生 存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酒歌的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4db25c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6.png)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30•【字号】黔府发[2009]30号•【施行日期】2009.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黔府发〔2009〕30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精神,我省自2005年以来,相继建立了省、市(州、地)、县(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文化部的部署和我省的安排,全省各地申报了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24项,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的严格评审,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审核,省人民政府同意将“《苗族史诗--亚鲁王》(英雄史诗)”等147项(220处)列为我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将名录(含保护项目所在地)予以公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加强普查工作,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挖掘和抢救。
建立和完善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对被列入的名录要制定保护规划,明确责任目标,加强组织协调,落实保护措施,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工作,为建设和谐贵州作出积极贡献。
附件: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7项(220处)贵州省人民政府二○○九年九月三十日附件: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7项(220处)共147项(220处),其中新增项目108项(145处),第一、二批省级扩展项目39项(75处)。
苗族大歌仰阿莎介绍
![苗族大歌仰阿莎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34ed07569eae009581bec70.png)
苗族大歌仰阿莎介绍
《仰阿莎》是苗族十二路大歌中的一路,叙述的是一位“桑枝般苗条,头发如青丝,面庞白又胖,裙边似鱼网,花带若马缰,人人见了都想的漂亮苗族少女仰阿莎,她在一位叫尼两的老人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下认识了太阳王,并与他结婚。
婚后太阳王天天去经商,贩马走远方,去了三年半都不归家,留她守空房,房冷空满满……。
后来她又遇上了英俊漂亮懂得爱情的月亮,于是就跟她私奔。
太阳王得知以后,就跑回来找麻烦,要射死仰阿莎以解除心中之恨。
经过月亮的再三恳求,愿割掉自己的半身肉来赔偿,表示把自己的全部家产来换取仰阿莎,最后太阳王才答应。
从此,这对青年就幸福地结合在一起了。
正因为它歌颂了爱情和自由,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美好愿望,所以千百年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们最喜爱唱的一路大歌。
苗族大歌,多为男青年在十、冬、腊月游方投宿客寨时,晚饭后客寨男青年出面邀请对唱的一种古歌。
歌声高亢悠扬,在那万籁俱寂的深夜,歌声往往传到十来里远。
但从现在施秉的情况看:一是从年龄结构看,五十岁以下的人基本不懂,不会唱,五十岁以上的人懂的完全熟练会唱的也不多了;二是从演唱的场合来看,演唱的场合自然消失。
因为《仰阿莎》这路歌,属于《苗族十二路大歌》之一,
苗族大歌,主要是苗族青年游方投宿客寨,晚上与客寨青年对唱的,自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后,80%左右的年轻人都去外出务工和在学校读书,现在上马朗坡游方投宿的年轻人基本上没有了,所以演唱的场合自然消失。
苗族芦笙曲谱《苗家请酒歌》
![苗族芦笙曲谱《苗家请酒歌》](https://img.taocdn.com/s3/m/ba954778f242336c1eb95ecd.png)
苗家请酒歌1= B44魏宏词曲(3 6 6 3 5 |6 5 3 5 6 6 |3 6 6 3 5 |6 5 3 5 2 2|6.6 .3 3 5|3 2 1 2 2 |6 6..3 3 5 |1 2 1 6 .·3 |1 2 1 6 .- )| 3 6 5 3 6.|1 2 2 ·3 |1 2 2 - |远方的客人你到来哎你到来。
远方的客人你慢行哎你慢行。
6.1 2 2 3 |1 2 1 6.3 | 1 2 1 6 .- |来到我们的苗家寨哎苗家寨。
行到你们的汉家乡哎汉家乡。
6 6..3 3 5 |3 2 1 2 2 | 6 6..3 3 5 |苗家孩子欢迎你咿,苗家孩子苗家孩子把你想咿,苗家孩子3 2 1 6 .6.|3 6. 1 2 | 3 3 2 3 - |欢迎你咿。
进门请喝三碗酒,把你想咿。
出门再喝三碗酒,3 6.1 2 3 |1 2 1 6.·3 | 1 2 1 6 .- |苗家孩子喜相迎哎喜相迎。
苗家孩子喜相送哎喜相送。
6 6..3 3 5 |3 2 1 2 2 |3 6.1 2 3 |一碗美酒心发慌哎,二碗美酒一碗美酒祝顺风哎,二碗美酒1 2 1 6 .- |6 6..3 3 5 |3 2 1 2 2 |闹肚肠,三碗美酒心陶醉哎,祝健康,三碗美酒心陶醉哎,3 6.1 2 3 | 1 2 1 6 .·3|1 2 1 6.- |醉在苗寨似梦乡哎似梦乡。
醉在路上想孩子哎想孩子。
3 6 6 3 5 |6 5 3 5 6 6 |3 6 6 3 5 |请陪孩子们跳一跳哎,请陪孩子们再陪孩子们跳一跳哎,再陪孩子们6 5 3 5 2 2 |6.6 .3 3 5 |3 2 1 2 2 |唱一唱哎。
跳支改革开放舞哎,唱一唱哎。
跳支时代进步舞哎,1.6 6..3 3 5 |1 2 1 6 .·3 |1 2 1 6.- :||唱响苗寨大变样哎大变样。
苗族十二路酒歌简介
![苗族十二路酒歌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653a4551eb91a37f1115c4f.png)
苗族十二路酒歌简介苗族十二路酒歌,苗语称为“霞纠旧娥给”。
“霞”当地苗族称为“歌”,“纠”即酒之意,“旧娥”即为“十二”,给即“路”也。
直译为“歌酒十二路”,意译为“十二路酒歌”。
它是苗族在宴席上必唱的最古老的民歌,是苗族群众情感表达,思想沟通的媒介。
苗族十二路酒歌,一般是在常屋长桌宴上对唱,两人为一组,一人主唱,一人伴唱,互盘对唱,根据其演唱形式和内容,具体如下:1、《择日歌》,这路歌讲述了苗族自古以来,在婚丧嫁娶、择地造屋、出门走客等方面都要选择好的日子。
2、《开亲歌》,这路歌主要讲述了强利和细金两兄妹开亲,扁金姑娘嫁到舅舅家当儿媳,充当一个没有丈夫与舅权制度反抗精神,争取婚姻自由,还娘头礼的过程。
3、《叙酒歌》,这路歌叙述了苗家人自古以来酿造米酒的全过程。
4、《叙种歌》,译为《豆纽》歌,是苗族十二路酒歌中的其中一路。
它主要讲述人类社会年幼时期,苗族先民从游群经过渔猎和采集食物生活过渡到定居并开始从事农耕文化的生活。
5、《叙牛歌》,主要讲述了“太子“从天上降到人间变成牛为苗族生活的过程。
6、《梳妆歌》,主要叙述了苗家人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时期,以女性服饰为代表的全过程。
7、《赴宴歌》,主要讲述了苗家人穿金戴银,走亲访友为线索,真实地反映了苗家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8、《叙桌歌》,主要讲述了苗家人在制作板凳、桌椅和使用工具的过程。
9、《叙碗歌》,主要讲述了苗家先民从农、牧、渔过渡到手工业时期,人们制作碗、碟的情景。
10、《叙火歌》,是讲述了古代族社会火的发明和使用过程。
11、《姊妹歌》,主要由“寻娘”、“嫁娘”、“嫁女”、“叙伞”、“妹回家”、“倒茶”、“赞银老人”等七个方面组成。
12、《一年歌》,主要讲述了古代苗民“万物有灵”的宗教文化信仰。
勤学苦练,记忆力强,时常在酒席上与各地的歌手对唱,增强自己的记忆和演唱能力。
在对唱的过程中,歌花与歌骨要配得恰到好处,不能人为的随意改变歌花,否则答非所答,问非所问。
古歌里的猴事
![古歌里的猴事](https://img.taocdn.com/s3/m/befe2c767e21af45b307a8d2.png)
古歌里的“猴事”猴年到了,总得要说点猴事,汉族关于猴事多着,就常用词来说,就有“金猴闹春”、“猴急急”、“猴年马月”、“猴头猴脑”、“猴精”等等。
最近读到苗族《开亲歌》,我也才知道苗族也有关“猴事”,其中“猴子开亲”、“人猴打官司”的故事最为精彩。
《开亲歌》是苗族十二路酒歌中,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历史研究价值最大而又最为苗族喜闻乐唱的一路酒歌。
《开亲歌》具体地追述各种动物、诸神开亲和人类开亲两部分。
各种动物和天上诸神开亲的这部分,苗语叫“vongx neel ted”,音译为“瓮讷涛”,它叙述了鱼、蟹、龙、猴等动物和天上诸神开亲的故事。
话说,“亲”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乱石堆里躲着,吃的是石头的乳汁,只有手指大小,后来,它被一个叫“养久耇劳”的人挑着溯流而上,来到一个“昂哦岭”的地方休息,一不小心,掉到地上,一个疙瘩石抢先夺去,吞食在口中,人们只好用一只金黄的公鸡去逗哄,公鸡一笑,“亲”被吐了出来,聚集成一大窝。
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不认识“亲”,以为是一堆柴火,放了一把火烧了起来,“亲”落荒而逃,跑出了三路“亲”,一路顺河而下,被龙王、天王、犀牛、螃蟹、猴子等接去,开了亲;一路往山上跑,成了人类开亲的初级形式,这就是“年幼亲”;一路去了细利和细金家,成了“众多亲”。
在这里,我们就说“猴子开亲”吧。
说是“亲”沿河行走,走得急匆匆的,把还睡在茅草上的蚂蚱也惊吓了。
“亲”跑得那么快,是要去哪个地方呢?说是亲去了“嘎吉尼”一个叫“嘎供衣”的地方。
那是一个猴寨,猴子们住在一个山洞里,见到“亲”来了,十分开心,它们打开石洞,把地下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亲”进家。
“亲”来了,它们决定趁“亲”到来,马上组织“开亲”。
常言道,“不开亲是两家人,开亲就是一家人。
”要开亲就得准备宴席,那么用什么东西来开亲呢?猴子们很精明:“野果当米饭,石头当鸡蛋,硕鼠当猪杀,橡子帽当碗,茅草当把刀……宴会开九晚,九个大白天。
”然后才送“亲”走进深山,走近绿林。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https://img.taocdn.com/s3/m/e45ad0aadaef5ef7ba0d3ce7.png)
李生晓梦制作双击可修改,再上传必究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苗族称为“霞确”,“霞”苗语称之为“歌”,“确”即大之意,直译为“歌大”,意译为“大歌”。
因其在苗族民间口传民间文学作品中“最大”,后称为古歌。
主要流传于施秉县境内的城关、杨柳塘、双井、甘溪等乡镇的苗族村寨(俗称高坡苗),同时也是黄平、凯里、镇远等地苗族歌师掌握古代苗族历史最古的民间文学,被誉为苗族民间文学一部没有文字记载的“百科全书”。
苗族古歌,是一组以歌颂各种英雄群象为主要内容的史诗。
从内容上看,主要由以下十二路歌组成。
一、开天辟地的英雄群像
这类歌有《掘窝》、《运金银》、《铸造日月》
《掘窝》叙述人类始祖曼扁曼廖(即蝴蝶妈妈)的诞生、成长、结婚和养儿育女的过程。
《运金银》、《铸造日月》阐述了神仙和阴阳,以及王宝、勾雄、巴确、勾当等英雄好汉开天辟地,开采金银和冶金造日月的过程。
这类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为母系氏族时期之前的事。
二、战天斗地的英雄群像
这类歌有《洪水滔天》和《扁香尤》
《洪水滔天》说的是代表人类的阿耶为了生存而与代表大。
苗族节日浪莫简介
![苗族节日浪莫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ed73a68f01dc281e53af04d.png)
苗族节日浪莫简介“浪莫”节是流行于施秉县苗族村寨的一种传统节日活动。
目前,活态传承比较好的要数高塘苗寨。
高塘,苗语叫“巴霞”,位于施秉县杨柳塘镇的一个山坡洼地里。
村庄倚山麓而建,共200余户人家。
寨前是一片开阔的田坝,阡陌纵横,两边矮山环抱,清秀、俊逸,显出山乡的淳朴、素雅与静谧之美韵。
寨中有一片水塘,高塘由此而得名。
“浪莫”系苗族称谓。
“浪”苗族称为“吃”,“莫”即“卯”之意,直译为“吃卯”,意译为“吃卯”节、“吃新”节或“浪莫”节。
倘若这个月有两个“卯”,即过前“卯”;倘如有三个“卯”,即过中“卯”。
整个节日活动为期三天。
第一天,全寨男女老少到塘里举行盛大的捉鱼活动,次日为“浪莫”节,每家每户邀请三朋四友前来过节,煮腌汤鱼和到稻田里扒三棵禾苞打上活节插在祭品里祭祖。
午晚后,客人可三三、两两到寨子里观看斗牛、赛马、斗鸟、吹芦笙等民间娱乐活动。
第三天,所有亲朋好友在主人家吃完午饭后,打花猫、送客出门,跳板凳舞,一边送客,一边唱酒歌,一年一度的“浪莫”节划上圆满的句号。
自古以来,有关高塘苗族“浪莫”节无任何史料记载。
但在苗族十二路酒歌《豆纽》(即种子歌)内容中有对“浪莫”节的详细记录。
高塘苗族“浪莫”节,是以整个农耕文化时代为线索。
再现了几千年苗族稻作生活习俗,为我们研究苗族风俗的起源、人类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生态学等方面提供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高塘苗族“浪莫”节所折射出集体鱼塘和集体捕鱼活动场面,是中国现境内苗族最大的捉鱼节,为我们研究早期苗族古代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家庭的形成、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提高十分宝贵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高塘苗族“浪莫”节过去并不被外界所知,但近几年来经过施秉各界人士的宣传和推广,现已成为施秉苗族节日的一张名片,被外界誉为民族节日文化活动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贵州苗族敬酒歌
![贵州苗族敬酒歌](https://img.taocdn.com/s3/m/ca2d4ebd168884868762d6fc.png)
贵州苗族敬酒歌苗族敬酒歌来到我苗寨,你定会开怀。
美酒敬给你,不喝就莫来。
敬你一杯酒,祝君发大财。
请你举起杯,干杯多痛快。
来到我苗寨,你是为谁来,不喝二杯酒,对我莫谈爱。
敬君两杯酒,财源滚滚来。
请你举起杯,痛饮多开怀。
来到我苗寨,你会发大财。
喝了三杯酒,大家都理解。
敬君三杯酒,展露君风采。
请你举起杯,友谊花常开。
来到我苗寨,你是我最爱。
痛饮四杯酒,对我还了解。
敬君四杯酒,家人都开怀。
请你举起杯,为情把口开。
来到我苗寨,你可懂人才,不喝五杯酒,你是何人才,敬君五杯酒,登科状元在。
请你举起杯,前程就会来。
来到我苗寨,你是为我来,喝了六杯酒,花会向你开。
敬君六杯酒,鲜花投你怀。
请你举起杯,笑口多常开。
来到我苗寨,美酒为你开。
不喝七杯酒,对我有见外。
敬君七杯酒,年年发大财。
请你举起杯,不醉不开怀。
来到我苗寨,八方又来财。
喝了八杯酒,八仙有你在。
敬君八杯酒,神仙夸你帅。
请你举起杯,勇敢闯四海。
来到我苗寨,为你我才来。
九杯见真情,虚假莫理睬。
敬君九杯酒,你我情谊在。
请你举起杯,有爱花不败。
来到我苗寨,是谁引你来,饮了十杯酒,风儿把你抬。
飘飘入仙境,酒仙有你在。
请你举起杯,成仙多自在。
来到我苗寨,你啥是人才,不喝十一杯,请你早走开。
酒醉要酒解,君醉很可爱。
请你举起杯,步步登高台。
来到我苗寨,鲜花为你开。
美酒为你煮,美人为你来。
敬君十二杯,情谊永远在。
请你举起杯,下次要常来。
(杨胜华搜集、翻译、整理)。
苗族刻道
![苗族刻道](https://img.taocdn.com/s3/m/a6a25784d1f34693daef3e7e.png)
苗族刻道刻道系苗语称谓,即“歌棒”,意为“刻木”,又名“平道”或“把凭木”。
苗语称“kheik det”,“kheik”即“刻”或“镌刻”之意,“det”则为树或木材,刻道亦称“刻木”或“歌棒”,这根神秘的歌棒通常以枫木、柏木或竹制成,长约5寸至1尺2不等,便于携带为佳。
一般以圆型、方型为主,三面刻有符号,一面空白,分为正面、侧面和斜面,每面刻有符号九格,共27格,每格以横、竖、叉、框、点、撇、捺等符号组成,构成苗族刻道歌各段以及整体内容。
苗族刻道的主要内容是“刻木歌”。
是“开亲歌”的精彩片段,也是苗族十二路酒歌“开亲歌”的核心,在苗族“开亲歌”中,刻道又是最为复杂的部分,这根奇妙的歌棒记载了苗族最古老的文字符号,涵盖了“开亲歌”的基本构架。
歌棒上刻的27个符号,就是苗族刻道歌的提纲,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苗族五言体问答的载体,是古代苗族族群中最早用各种符号记录的一部婚姻礼俗法典。
刻道既然是苗族“开亲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展示场所主要在婚宴长桌上互盘对唱。
演唱时,一般在晚上进行,四人组合,两人为一队,通常是主对宾,或宾对主,即两名男性对两名女性,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对唱,一人主唱(另一人伴唱)。
演唱时,先由两位女性开始,将宴席上的酒倒于酒杯之内,双手递给对方,以苗族特有的酒歌调式拉开了对唱的序幕,让答方来回答对方提问,随后,答者同样倒酒于酒杯之内,双手递给问者,让对方来回答,如遇到高手,双方你问我答,我问你答,一直将刻道歌推向高潮。
对唱的内容以歌棒上所镌刻的27个符号为提纲,一般演唱者均以“歌骨”不变,“歌花”以各位歌手平时喜爱搭配而定,直唱到输赢见分晓为止。
刻道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施秉、黄平、镇远、台江、剑河、凯里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福泉、瓮安、龙里等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贞丰、兴仁、安龙、兴义、普安以及安顺市的镇宁、关岭、平坝等地,是当地苗族群众在接新娘、送新娘回娘家时必演唱的一组反映古代苗族社会婚姻状况的古歌。
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探析
![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f31c33b4daa58da0114ae9.png)
湖南城步苗族“风俗歌”探析作者:张驰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17期摘要: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城步地处湘西南边陲,是湖南第二大苗族聚居区,这里的苗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习惯众多。
城步苗族人们在风俗活动中所产生的风俗歌曲别具一格,它全面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地区的传统文化,是了解苗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
本文将从城步苗族风俗歌的产生、风俗歌分类以及风俗歌的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城步苗族风俗歌艺术特征“风俗歌,亦称风习歌、习俗歌,是中国民歌的一个类别。
民间各种传统风俗活动中演唱的歌曲”[1]。
一、城步苗族与“风俗歌”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起源于黄帝时期的“九黎”和尧舜时期的“三苗”。
汉代以后,大部分苗族聚居在今湘、鄂、川、黔毗邻地区的“武陵郡”,他们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统称为“武陵蛮”。
“武陵蛮”历史悠久,民俗、风俗传统久远,是中国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后至东汉年间这些“蛮”民便溯沅江而上,进入五溪地区,用“五溪蛮”代替“武陵蛮”一说,聚居在雄溪(今巫水)流域苗族先民的主体是“五溪蛮”的南支“雄溪蛮”,后至唐末宋初,这一带的苗族先民趁五代中原之乱,据飞山自守,史称“飞山蛮”。
元代,苗族大量迁入境内西部,逐渐成为巫水流域的主体民族。
至清代,据《清史·高宗实录》载:“苗疆各属内,宝庆府之城步县,永州府之江华县……均属苗疆要区”[2]。
城步素有“歌海”之称,民间音乐异彩纷呈。
城步苗族主要居住的长安、岩寨、五团、蓬洞、兰蓉、汀坪等苗乡,秉承着先人能歌善舞的传统,亦有唱山歌进行娱乐的习惯。
苗族人民崇尚礼仪、风俗仪式众多,除婚嫁、丧葬风俗外,还有“春社节”“四月八”“六月六”“罢谷节”“苗年”等一系列具有苗族特色的风俗节日。
在这些婚嫁、祭祀以及其他风俗活动中,善于歌唱的苗民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放声高歌,并创造出极具代表性的《嫁女歌》《贺郎歌》《庆鼓堂》等体裁。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表电子表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表电子表](https://img.taocdn.com/s3/m/816fbf3ea5e9856a5612606f.png)
附件2: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存续状况表注:1、项目存续状况分为四种,包括:良好、一般、濒危、消亡,请参照以下标准据实评估后填写:良好:传承人及传承群体较多,项目核心内容得到较完整的保留和继承,具有较好的传承和发展能力。
一般:有一定数量的传承人及一定规模的传承群体,项目核心内容大部分得到保留和继承,有一定传承和发展能力。
濒危:传承群体很小,数量在5人以下;项目核心内容大部分保留或仅有部分得到保留,但继续传承发展能力较差。
消亡:传承群体已基本消失,只留有个别传承人,数量在2人以下;或者传承人由于年老体弱等原因已丧失传承能力,项目在当地社会生活中已基本丧失“活态”特征,仅留存资料或实物。
2、“主要问题”可填项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附件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责情况表2、履责情况分为较好、一般、较差、无履责能力4种,主要考核以下7个方面工作是否已经有效落实:(1)已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项目保护规划;(2)合理使用经费,不存在违规使用或挪用中央补助经费情况;(3)为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提供支持;(4)搜集整理保存相关实物、资料;(5)积极开展项目展示活动;(6)向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报告项目保护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7)建立了传习展示设施。
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评估:较好:7项工作内容得到有效落实的;一般:5-6项工作内容得到有效落实的;较差:3-4项工作内容得到有效落实的;无履责能力:5项以上(含5项)未能有效落实的。
凡是存在违规使用或挪用中央补助经费情况的,不得认定为“较好”或“一般”。
附件4: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央、省财政补助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央、省财政补助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表单位:万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央、省财政补助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表单位:万元3、中央经费列前填写,省财政经费居后;单个项目既有中央经费,又有省经费的,按年度分行填写。
苗族开亲歌
![苗族开亲歌](https://img.taocdn.com/s3/m/d2d3db2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9.png)
苗族开亲歌苗族开亲歌苗族开亲歌是十二酒歌(择吉歌、开亲歌、叙牛歌、酿酒歌、梳妆歌、赴宴歌、叙种歌、姊妹歌、叙桌歌、叙碗歌、叙火歌、年节歌)中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历史研究价值最大而又最为苗族同胞喜闻乐唱的一路酒歌,共1169页,14000行,7万余字。
自上世纪1984年,由黄平、施秉、镇远三县民委搜集、整理、翻译、出版至今已有31个年头,一直在黄平、施秉、镇远、凯里、福泉以及安龙、贞丰、望谟、关岭、紫云、镇宁、平坝、兴仁等县市属黄平苗语支系的苗族同胞广为传唱。
《开亲歌》内容分为“生亲”和“开亲”两大部分。
“生亲”是《开亲歌》的开端,叙述在远古的时候,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的乱石堆里,吃的是石头的奶水,只有手指拇那么大。
后来,被一个叫“养久勾劳”的人挑着沿河而上,来到一个叫“岭昂窝”的地方,不小心掉落在地上,被“疙瘩石”吞去了。
“亲”被吞去之后,人们用一只黄公鸡去哄,“疙瘩石”才把“亲”吐出来。
“亲”出来后,聚集在一窝,又被一个不懂事的娃娃看见,以为是一堆柴草,便放了一把火,把“亲”烧得落荒而逃,跑出三路亲:第一路顺河而下,被龙王、天王接去开亲;第二路往坡上跑,走到树坳口,与虎妹、猴姐开亲,称为“年幼亲”;第三路去喜尼喜金家开亲,叫“众多亲”。
以上跑出三路亲的这段歌叫“生亲”,“生亲”这部分仅60页,720行,3600字。
只作为序歌处理,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的内容。
“开亲”部分分为“神界开亲”、“年幼亲”、“众多亲”三大部分。
(一)神界开亲神界开亲苗族人民称为“翁纳特”,它与苗族12路大歌中的第二十路“12宝”一样,一般忌唱,酒席上唱“翁纳特”年成不好,要干旱,都不能唱。
在屋外唱十二路大歌的“江宝”转不过来,收不了那么多神怪,而被神怪致伤致残致死,口鼻出血,当场死亡。
故苗族开亲中的神界开亲和苗族十二路大歌中的“12宝”基本没有人唱。
神界开亲叙述的是跑出的第一路亲往河边走,遇见鱼、蟹、猴等动物,而后被天王、东龙王、水龙王、犀牛、螃蟹、猴子、吉忙、勾九、皮尼、间法西、王西、水牛神、黄牛神、西雷祥、猪雷神、喜鹊、蚕虫等接去开亲。
苗族酒歌文化
![苗族酒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2b645bfbceb19e8b8f6ba9f.png)
李生晓梦制作双击可修改,再上传必究
苗族酒歌文化
老寨,苗语叫“昂割”,位于施秉县杨柳塘镇屯上村坡脚,东经108°31′—108°15′,北纬26°52′—26°3′,海拔在500—800米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寨现居住77户人家365人。
苗族(俗称高坡苗)占全寨人口100%,是一个以吴姓苗族(苗语叫“机昂割”)聚居的苗寨。
流行于该苗寨的苗族酒歌,曲调深沉、古朴、醇厚、古色古香,词义气氛浓郁,包含哲理、典故、故事情节强,每一路歌均以叙事诗的形式进行表述、阐述,每一路歌都是一段精彩及传奇的故事,既有古典民间文学的乡土气息又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作品风格,演唱时,其词和故事常用比喻、夸奖的手法叙事,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用排比的修辞对唱,以对歌会友为目的,以对输赢为表演形式。
苗族酒歌,真实地反映了古代苗族社会火的发明和使用过程,记载了苗族先民从农、牧、渔手工业生产的发生,发展以及古老的婚姻制度和演变、择吉、生活等民俗事象,为我们研究苗族农耕文化的形成背景、发展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
苗族酒歌,完整地表达了古代苗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是苗族口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族十二路酒歌
苗族十二路酒歌,苗族叫“霞纠就娥给”。
“霞”当地苗族称为“歌”,“纠”即“酒”之意;“就娥”意为“十二”;“给”即“路”之意,直译为“酒歌十二路”;意译为“十二路酒歌”。
主要流传于施秉县城关、杨柳塘、双井、甘溪等乡镇的苗族村寨(俗称高坡苗),同时在贵州的黄平、镇远、凯里等地苗族村寨也广泛传唱,是当地苗族群众最喜爱的一路传统民歌。
苗族十二路酒歌,四季可唱,不受时空的限制(除丧葬不准唱外)。
其中最能体现演唱的场面通常是在苗族的结新娘,送回娘和一些重大节里举行,一般是在堂屋里长桌宴进行对唱,对唱时,男女各坐在一排,两人为一组,一人主唱,一人伴唱,以盘歌式问答演唱。
对唱的歌词以五言体为主,押调不押韵辗转问答,常唱的主要内容有《叙桌》、《叙碗》、《叙火》、《叙牛》、《叙种》、《叙酒》、《择日》、《梳装歌》、《姊妹歌》、《开亲歌》、《赴宴》、《年歌》等十二路不同的歌词组成。
每全路歌内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全歌故事独时精妙,内容丰富,词句采用大量的拟人、比喻、夸张和比兴等修辞手法,是研究苗族历史、习俗、宗教、婚姻、文化等等一手原始资料,被外界誉为苗族又一部没有文献记载的民间文学“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