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颈部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
影像学技术在淋巴结肿大检测中的作用
影像学技术在淋巴结肿大检测中的作用淋巴结肿大是指淋巴结在尺寸、质地或形态上的改变,通常是身体对感染、炎症、肿瘤等病理性刺激做出的免疫反应。
准确快速地检测淋巴结肿大对于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现代医学中,影像学技术在检测和评估淋巴结肿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影像学技术在淋巴结肿大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其作用。
一、超声检查技术在淋巴结肿大检测中的应用超声检查技术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图像信息。
在淋巴结肿大检测中,超声检查技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超声技术可以提供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质地等信息,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淋巴结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辅助临床诊断。
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引导淋巴结的穿刺活检,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二、CT扫描技术在淋巴结肿大检测中的应用CT扫描技术是一种以X射线为基础的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快速采集和多平面重建的优点。
在淋巴结肿大检测中,CT扫描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图像信息,包括淋巴结的大小、形态、密度等。
通过CT扫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淋巴结的异常,判断是否存在肿瘤转移等情况。
此外,CT扫描还可以帮助医生规划手术方案或放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MRI技术在淋巴结肿大检测中的应用MRI技术是一种基于磁共振原理的成像技术,具有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
在淋巴结肿大检测中,MRI技术可以显示淋巴结的形态、大小、质地等特征,对病变的评估更为准确。
与CT相比,MRI对于检测血液供应和脂肪组织更为敏感,对于评估淋巴结的性质和病变范围更有优势。
因此,MRI在淋巴结肿大的检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并能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四、PET-CT技术在淋巴结肿大检测中的应用PET-CT技术是将正电子放射性核素与CT扫描相结合的成像技术,能够同时提供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
在淋巴结肿大检测中,PET-CT技术可以评估淋巴结的代谢活性,帮助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在早期发现转移病灶。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颈部影像观察与分析(1)
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颈部影像观察与分析(1)今天致力于为医疗卫生应聘考生提供最重点的考试信息及考试资料,其中医学影像学也为医疗卫生招聘考试常考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颈部影像观察与分析。
颈部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影像学表现颈部解剖复杂,包括皮肤、皮下、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结、筋膜结缔组织等,颈部筋膜将上述结构分隔成十二个间隙,分别为舌下间隙、颌下间隙、颊间隙、咀嚼肌间隙、颈动脉间隙、颈后间隙、腮腺间隙、咽粘膜间隙、咽旁间隙、咽后间隙、脏器间隙及椎前间隙,相邻的间隙之间有的可以相互沟通,病变也可以沿间隙蔓延扩散。
筋膜在正常影像上不显影,神经、血管、淋巴结位于颈部各间隙内。
X 线平片不能分辨颈部各种软组织结构及间隙。
DSA 显示颈部血管及其分支形态、走行情况及有无异常血管形成或染色。
CT 平扫可分辨颈部软组织,皮下脂肪呈较均匀低密度影,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结均呈中等密度,筋膜不能分辨。
各组织间有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充填,呈低密度。
CT 增强可观察血管形态和走行。
MRI 扫描T1WI 或T2WI 皮下脂肪均呈高信号强度。
肌肉、神经、淋巴结呈中等信号,动脉、静脉呈流空信号,各间隙内脂肪结缔组织呈高信号。
甲状腺左右叶上下径50mm~60mm,前后径10mm~25mm,左右径20mm~30mm。
X 线平片不能显示甲状腺形态及结构;CT 平扫因甲状腺内碘成分蓄积致甲状腺密度明显高于肌肉组织,密度均匀,境界清楚,CT 强化扫描腺体均匀明显强化;MRI 扫描T1WI 和T2WI 甲状腺均呈中等偏高信号。
甲状旁腺正常时因腺体较小难以显示。
颈部淋巴结分为七区,分别为I 区:颏下及颌下淋巴结,II 区:颈内静脉链上组,Ⅲ区:颈内静脉链中组,IV 区:颈内静脉链下组,V 区:颈后三角区淋巴结,即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及锁骨构成的三角区内的淋巴结,VI 区:中央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VII 区:上纵隔淋巴结。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病例
和局限性。
3
核磁共振成像
学习核磁共振成像对头颈部肿瘤和损伤
超声成像
4
的高分辨率成像。
了解超声成像技术在颈部淋巴结检查中 的重要性。
头颈部病例的影像学表现
甲状腺癌
观察甲状腺癌的不同亚型的影 像学特征。
鼻咽癌
了解鼻咽癌在不同影像学模态 下的典型表现。
颈椎病变
探索颈椎病变在核磁共振成像 中的显示和分析方法。
颌面畸形
探索颌面区域异常发育和畸形的影像学特征。
常见的头颈部病例
甲状腺结节
学习如何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评估 甲状腺结节。
鼻咽癌
了解鼻咽癌的影像学特征,以及 其对颌面部的浸润情况。
颅骨骨折
研究颅骨骨折的不同类型和其对 脑部的影响。
影像学诊断技术
1
X光
了解X光技术在头颈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CT扫描
2
探索CT扫描在头颈部结构成像中的优势
病例讨论与分析
1 颈部淋巴结肿大
分析不同原因引起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特征。
2 颞颌关节紊乱
研究颞颌关节紊乱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技术。
3 颌面肿瘤
讨论颌面区域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和定量评估方法。
结论与展望
医学影像诊断学在头颈部病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结合不同的影像 学技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头颈部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学影像诊断学-头颈部 病例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通过使用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介绍头颈部病例的常见分类以及影像学诊断技术。
头颈部病例分类
颈部肿块
探索颈部异常组织的成因和影像学表现。
头颅外伤
颈部肿大淋巴结的CT分析
颈部肿大淋巴结的CT分析目的探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CT诊断价值及临床影像学检查意义。
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2例颈部淋巴结的资料,并对其病变的部位、CT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颈部组织相对复杂的解剖关系在横断面时容易区别,CT扫描优势在于定位准确,能明确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关系。
能为临床活检提供有利方法。
结论CT扫描能根据肿大淋巴结的部位,肿块的大小,密度和增强后的强化有无侵润等提出较为准确的良恶肿大淋巴结的诊断[1],同时操作简单,风险低,患者痛苦小,并能为今后手术提供准确的定位。
标签:颈面部;淋巴结肿大;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转移性肿瘤、恶性淋巴瘤及感染性淋巴结炎等。
近年来,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病率逐渐提升,且大多数患者不合并肺结核,因此导致该病的临床诊断存在较大的难度[2]。
颈部结构复杂,传统颈部X线摄影,由于组织密度差别较小,只能通过显示的间接X线征象来判断显示肿大淋巴結的形态及性质。
自CT问世以来,由于有优越的密度分辨率,对颈部肿大的淋巴结诊断率上有了明显提高。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CT对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形态,位置的改变来提高良恶性肿大淋巴结的准确率。
1 临床资料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72例,其中男98例,女74例,年龄6~84岁,就诊无自觉症状常规体检中发现者24例,无意中扪及者9例,临床出现症状后检查中发现者139例。
所用CT扫描机为美国PK2000型,患者取仰卧颈部过申位,自喉结下方胸廓开口处扫描。
层厚、层距均为5 mm,时间2.8秒。
采用小视野影像重建尽可能提高图像分辨率,并根据病情扩大扫描范围。
除2例有造影剂过敏史外其余均作增强扫描。
2 结果172例颈面部肿大淋巴结的患者中,116例为原发性淋巴结肿大,占67.44%;继发性淋巴结肿大者56例,占32.56%。
172例中恶性淋巴结肿大66例,占38.37%;良性淋巴结肿大106例,占61.63%。
66例恶性淋巴结肿大病例中,淋巴结转移癌56例,占84.85%;恶性淋巴瘤9例,占13.64%;其它1例,占1.51%。
医学影像诊断
名解束腰征:垂体大腺瘤冠状扫描见肿瘤呈花生米状,为肿瘤向上生长穿过鞍隔时受其束缚所致。
白靶征:在T2WI上囊肿内囊液及周围水肿成高信号,而囊壁与囊内模糊不清的头节成低信号,低信号为囊虫逐渐纤维化、机化和钙化。
黑靶征:是在T1WI中囊肿内除有一点高信号之外,均成低信号。
直角脱髓鞘征:在多发性硬化中,横断面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冠、矢状面呈条状,可垂直于侧脑室这种征象称直角脱髓鞘征。
横s征:右上叶不张时,肺叶体积缩小并向上移位,水平间裂随之上移,成凹面向下,其与肺门肿块向下隆起的下缘相连,故形成反置的或横置的s征。
支气管袖口征:肺水肿时支气管壁和周围的结缔组织内有积液积存,使支气管环形壁影的厚度增加,称为袖口征填空或选择1 综合淋巴结肿大判断标准:>1cm为临界值>1.5cm 为病理值>2cm为恶性。
2 脂肪短T1长T2 水肿长T1长T2 钙化长T1短T2 肌肉长T1短T2 含水囊肿长T1长T2 脑白质短T1短T2 脑灰质长T1长T2 脑脊液长T1长T23 流空现象:4 脑内胶质瘤有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形少突胶质细胞瘤。
约70%的肿瘤内有点状或结节状钙化。
5 T1值规定MZ恢复到其最终平衡状态的63%所需要的时间。
TR<500msTE<30msT2值规定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到其原值的37%所需要的时间。
TR>2000ms TE<30ms质子密度?????TR>2000msTE>90ms6 MRI检查有多个成像参数T1、T2、质子密度。
7 眼眶异物按吸收X线程度分:阴性异物和阳性异物。
8 出血的信号超急性期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急性期T1WI低信号T2WI等或略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慢性期①T1WI和T2WI表现为高信号周围一圈低信号环②T1WI和T2WI均表现为斑点样不均匀略低和低信号影③软化灶形成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周边低信号环。
医学影像学(头颈部)
鉴别诊断 婴幼儿眼球内发现钙化性肿块,应首先 考虑视网膜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有: 1.原始永存玻璃体增生症,表现为眼球小, 钙化少见,整个玻璃体腔密度增高,MRI可 发现玻璃体管存在。 2.Coats病,Coats病又称外层渗出性视网膜 病变,常为单侧,发病年龄一般为4-8岁, MRI显示为视网膜下积液信号,增强后脱离 的视网膜明显强化。
MRI检查:肿瘤在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 号,部分患者蛛网膜下腔明显增宽,显示为肿瘤周围长T1长 T2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增强后明显强化。 MRI检查容易发现累及球壁段、管内段或颅内段;有利 于区别肿瘤与蛛网膜下腔增宽,因此为首选检查方法。 鉴别诊断 1.视神经鞘脑膜瘤:主要见于成年人。CT表现为高密度 并可见钙化,边界欠光整;MRI上T1WI和T2WI均呈低或 等信号,肿瘤强化明显,而视神经无强化,形成较具特征 的“轨道”征。 2.视神经炎:主要指周围视神经鞘的炎性病变,有时与 胶质瘤不易鉴别。 3.视神经蛛网膜下腔增宽:见于颅内压增高,一般有颅 内原发病变。
眼眶炎性假瘤
临床表现:发病急,表现为眼周不适或疼痛、眼球转动受 限、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睑皮肤红肿、复视和 视力下降等,症状的出现与炎症累及的眼眶结构有关。症 状和体征可于数周至数月内缓慢发生,持续数月或数年。 对激素治疗有效但容易复发。病因不清,可能与免疫功能 有关。 病理:根据炎症累及的范围可分为眶隔前炎型、肌炎型、 泪腺炎型、巩膜周围炎、神经束膜炎及弥漫性炎性假瘤。 急性期主要为水肿和轻度炎性浸润,浸润细胞包括淋巴细 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为大量纤维 血管基质形成,病变逐渐纤维化。 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呈低回声占位性病变,形状不规则,边界不 清或不光滑,病变内缺乏回声,CDFI显示病变内不丰富 血流信号。眼外肌或泪腺增大。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删 h u a / ,I V A NG b ' e n g - f u ,X U
,Q , H o n g - b o
伽删 o yR a d i o l o g y , Y u Y a o H o s p i t a l o f . C . M 撕
P r o v i n c e 3 1 5 4 0 0 , P . R . C h / n a
n e o p l l f s mf 1 .T h e e o n i f g u r a d o n .a t t e n u a i t o n a n d s u r r o u n d i n gf a t p l a n e  ̄0 n CI ' 8 c a n r e t l e e t l n g t h e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o f c e r v i c a l l y mp h n o d e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Co n d u s l o n: C T c a r I n o t o n l y w e l l d e m o n s t r a t e t h e n wn b e r ,l o c a i t o n ,s i z e a n d e n h a n  ̄ t f e a t u r e o f c e r v l e a l l y mp h n o d e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 T o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C T i m a g i n g f e a t u r e o f c e r v i c a l t u b e r c u l o u s l y m p h a d e n i i f 8 a n d t h e v a l u e f o r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金佳熙;李华灿;刘耀【期刊名称】《上海医学影像》【年(卷),期】2015(024)004【摘要】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患者的CT或MRI表现.结果:病理类型为局限型透明血管型13例;混合型和浆细胞型各1例,均为弥漫型.CT或MRI平扫,3例透明血管型中间可见斑点状或分支状钙化;2例弥漫型内见点状钙化;3例伴有子灶.8例透明血管型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后持续强化,强化方式与大血管相似.4例透明血管型中间和(或)周围见迂曲扩张血管影;4例透明血管型(>4 cm)动脉期病灶内见条片状、裂隙状低密度区或低信号区,延迟后2例由周围逐渐向中心强化,2例未见强化;5例透明血管型中度强化,2例弥漫型呈轻-中度强化.结论:CT及MRI能清晰显示该病的特征,熟悉这些特征对于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具有重要意义.【总页数】5页(P303-307)【作者】金佳熙;李华灿;刘耀【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福建福州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福建福州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福建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R445.3【相关文献】1.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肺部CT表现 [J], 强军;陈殿森;陈岚;王俊霞;王永峥2.局灶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双源CT表现 [J], 李艳若;张保朋;程留慧;张海宇;温泽迎;黄婷婷;王亚洲;王道清3.纵隔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T和MRI表现(附2例报告) [J], 白林;范占明;曾庆玉;班润义;刘钟生4.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 [J], 金佳熙;李华灿;刘耀;5.腹盆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和不同病理类型能谱CT特征 [J], 黄科峰;伍晓刚;宋君;程玉清;朱安平;黄华;韩俊玲;蔡晓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CT表现
颈 部 淋 巴结 非 常 丰 富 ,约有 300枚 _11,是 头 颈部 恶性 肿瘤常 见 的转 移部 位,中 、老年 多见 。文献 报道 约 85%颈部 淋 巴结 转 移来 自头 颈 部 ,15%来 自躯 干 和 四肢[21。螺旋 CT对转移性 淋 巴结 瘤 的诊 断有 较高 的敏感度 和特异 度,揭示 并分 析转 移性 淋 巴结 的 CT 影 像特点,尤其 是强化 和分 布特 征 ,有 利 于寻找 原发 灶 和指导疾病 的治疗 。
甲状腺癌 颈 部转 移性 淋 巴结 的 CT表现
申艳光,武志峰 ,李健 丁,张 华,乔 英,张瑞 平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 院放射科 ,山西 太原 030001)
. 论 著 ·
Hale Waihona Puke 【摘 要】 目的 研究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 CT表现。方法 18例经手术或活组织检查证实的甲状腺癌颈淋 巴结转移患 者,包括 17例腺癌和 1例鳞状细胞癌均经 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 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CT增强扫 描显示,所有患者颈淋巴结转移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其强化程度 与正常血管及甲状腺相接近。其 中,8例伴有淋巴结 内细颗粒状钙化。 转移性淋巴结主要分布于 VI和 VII区,其次为 Il、III、IV区。结论 增强 CT上所显示的明显均匀强化和部分伴有淋巴结内钙化是诊 断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 的有意 义特征。
【Abstract】0bjective To study the CT findings of cervical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thyroid carcinoma.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with SH哂 cally and his 叩 athoIo cally proved cervical metastatic lymph modes from thyroid carcinoma which comprised 17 adenocarcinomas and 1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underwent computed tomography(Crn scans before and after contrast enhancement.CT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MSCT表现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韦树华; 董江宁; 李乃玉; 王传彬【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12)005【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颈部淋巴结病变;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学【作者】韦树华; 董江宁; 李乃玉; 王传彬【作者单位】安徽省肿瘤医院影像科安徽合肥239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62; R322.2+5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经过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患者的临床、病理、MSCT表现资料62例,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19~78岁,中位年龄57岁;良性12例,恶性50例,其中淋巴瘤14例(HDL3例、NHL11例),淋巴结结核8例,巨淋巴结增生4例,淋巴结转移36例,鳞、腺癌各23、13例;原发肿瘤包括鼻咽、甲状腺、喉、舌、下咽癌各13、11、2、1、1例,5例CT检查发现原发灶,肺、卵巢、食管癌各2、2、1例,3例原发不明;临床1例吞咽时异物感,2例低热,5例局部疼痛、压痛,其它因颈部包块就诊。
1.2 检查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750 HD扫描仪,参数120~140KV,280~320mAs,准直器宽度5mm或2.5mm,螺距1.375∶1,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对比剂碘佛醇,按1.5ml/kg体重,速率3.0~3.5ml/s,延迟30s~60s。
1.3 颈部淋巴结的分区及诊断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颈部淋巴结七区分区法[1],包括I区(刻下及下颌下淋巴结)、II区III区IV区(颈深静脉链上、中、下组)、V区(颈后三角区)、VI区(中央区)、VII区(上纵膈);评价标准:一旦发现食管气管沟内的淋巴结即可确定为病变的淋巴结,但颈部I-VI区淋巴结以最大横径大于15mm,纵膈VII区最大横径大于10mm为诊断标准。
2 结果2.1 淋巴结的大小、分布、边界良性共12例,淋巴结最小短径11mm,最大45mm,以单侧(图7-8)、单区分布为主占(9/12,75%),3例结核跨区分布(图1-2),以颈静脉链周围、颈后三角区为主(II+III 2例、III+IV 1例),边界不清,1例边缘见钙化3例见融合;恶性组50例,最小短径13mm,最大38mm;分布以双侧、多区、多个淋巴结为主,转移组中II区9例(图3-4)、II+III区12例,III+IV区6例,II+III+IV区6例,III+IV+V区3例,V+VI区3例(Vitchowla氏淋巴结),淋巴瘤分布以双侧III+IV+V+VI区为主(图5-6),见表1.2.2 淋巴结的密度及强化本组病变的淋巴结以坏死囊变为主结核7例及转移33例、淋巴瘤1例,灶内可囊性成分,(图1-4),其余为实性密度;恶性病变边界多不清晰,部分融合状(图3-4);良性增生病变边界多为清晰;炎性可为清晰或不清晰(图1-2)。
颈部肿瘤的CT诊断
[ ] H n C l t M Wii aR,t 1Ut sncl a o 2 idD,a e N, e la e a laoi o t n v lm . r ci
c 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 比 结果 : 颈部淋 巴结转移 3 8例 , 表现为结节状或软组织块影 , 者常伴中央坏死 : 后 非霍奇 金淋 巴瘤 5 例, 表现为两侧颈部融合成块的淋巴结 , 无明显坏死区 ; 颈部神经纤维瘤 2例 , 表现为颈动脉鞘后境界较清 晰的软组 织块影 , 密度 略低于肌 肉组织 , 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 , 中央无坏死区。结论 :T在颈部肿瘤定位 、 C 定性方面具有重要 的价值。
穿 刺 医 师 必 须 掌握 颈 部 局 部 解 剖及 B超 下 颈 内静 脉 的 B超 截 面 图 , 探 查 颈 内静 脉 走 行 的 颈 前 皮 肤 上 选 定 2— B超 3定 位 穿 刺 点 , 般 取 1— 一 2个 点 , 用 B超 测 定 各 点 距 颈 内 静 脉 前 壁 并
[ 键 词 ] 颈部 肿 瘤 ; 关 体层 摄 影 ; 计 算 机 X线 颈 部 解 剖 结 构 复 杂 , 织成 分 繁 多 , 生 于 颈 部 的 肿 块 常 组 发 为 临床 诊 断 难 点 。 C T扫 描 , 以 颈 部 增 强 扫 描 , 根 据 肿 块 尤 可 所处 解 剖 位 置 及影 像特 点 , 肿 瘤 的起 源 、 质 及 手 术 前 风 险 对 性 侧 转 移 6例 。其 中单 个 淋 巴结 转 移 表 现 为 颈 动 脉 鞘 周 围单 个
dv e rcnr ei s o et l— vnu an ai : ea—aa s J. c f a e oscn u t n m t l o n yi ] l s[
颈部淋巴结病变CT、MRI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 yw rs N c ;L m h oe e ui aig oy etnrdorpy Ke od] ek y p d ;Pr s ni gn ;B d ci i ah ;X—o ue;MR n f o m s o a g cmptr I
颈部淋 巴结病 变复杂 ,病种繁多.不 同病理 类型的淋 巴结在 C T和 M I R 上其形态学指标有一 定重叠 ,单凭形态学难以准确定性.淋巴结病变 的鉴 别诊 断一 直 是影 像学 研 究 的热点 . C T及 MR I 灌 注成 像 技 术 是 近 年 发 展 起来 的 功 能 成 像 技 术 , 目前多 应用 于脑 、肺 、肝 、胰 、前 列腺 等 的灌 注 , 但应用于颈部病变的研究不多 ,应用于颈淋 巴结 病 变 的灌 注研 究 更 是 少 见 . 本 文就 C T及 MR 灌 I 注 成像 应 用 于颈 部 淋 巴结病 变的 研 究现 状 及 进展
行 同层动态扫描 ,以获得该层面 内每一像素 的时 间 一密 度 曲线 (i —dni uv,T C ,根 据 t me esy re D ) tc 该 曲线利用不同的数据模型计算 出血流量 (l d b o o
维普资讯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 0 ,( B) 7 ~15 0 8 2 :12 7
CN 3 —1 9 5 O4 /R
J u n l fK u mi g M e ia ie st o r a n n d c lUnvRI 注成 像研 究进 展 灌
杨 洁 综述 杨亚 英 ,韩 丹 审 校 ( 昆明 医 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 C 室 ,云 南 昆 明 603) T 502
[ 摘要]颈部淋 巴结病变很多 ,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但对淋 巴结 良、恶性 的判断影像 学上仍然存 在 较大的重叠. 随着功能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从 功能 的角度探讨淋 巴结的 良恶性 成为 目前 影像学研究 的热点 . 就 颈部淋巴结病 变的 C 、MR 灌注成像研 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T I
2023医学影像淋巴结判定标准
2023医学影像淋巴结判定标准淋巴结在医学影像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淋巴结的判定标准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2023年的医学影像淋巴结判定标准也将会有所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就2023年医学影像淋巴结判定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淋巴结的影像学表现1. 影像学形态特征淋巴结在医学影像中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结节状影像。
对于正常淋巴结而言,其形态规则,边缘光滑清晰,密度均匀。
2. 影像学密度特征正常淋巴结的密度一般均匀,CT影像上呈现为类似脂肪组织的密度。
而在肿瘤侵袭或炎症反应时,淋巴结的密度会出现不均匀的改变,甚至出现低密度坏死区。
3. 影像学增强特征影像学增强是判断淋巴结是否存在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CT增强或MRI增强中,肿瘤侵袭的淋巴结通常会呈现出不均匀的强化或环形强化的特征。
二、2023年医学影像淋巴结判定标准的更新1.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辅助诊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的不断应用,2023年的医学影像淋巴结判定标准将会更加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诊断。
通过人工智能对医学影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可以提高淋巴结病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2. 强调多模态影像的综合应用在2023年的医学影像淋巴结判定标准中,将会更加强调多模态影像的综合应用。
结合CT、MRI、PET-CT等不同的影像技术,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淋巴结的形态、密度和增强特征,提高淋巴结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3. 借鉴国际标准和经验随着国际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2023年的医学影像淋巴结判定标准也将会借鉴国际标准和经验。
通过与国际标准接轨,可以更好地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国际化合作和交流,提高淋巴结病变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三、对医学影像师的要求和挑战1. 提高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对医学影像师而言,2023年的医学影像淋巴结判定标准的更新意味着对其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学影像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影像学知识和技术,提高对淋巴结病变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颈部CT检查报告
颈部CT检查报告颈部CT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可以对颈部组织和器官进行高清晰度影像的获取,从而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发现颈部疾病。
一份典型的颈部CT检查报告通常包含有关扫描结果、异常所在位置和程度、可能的疾病原因,并给出诊断建议。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颈部CT检查报告的解读。
扫描结果首先,颈部CT检查的结果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图片和文字描述。
图片一般是一系列横断面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颈部内部结构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包括颈椎、喉部、颈动脉、甲状腺和淋巴结等。
而文字描述则一般是医生的诊断结果和建议,主要是对图片中发现的异常结构或组织进行文字描述、分析和解释。
异常颈部CT检查中最常见的异常是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是一种位于颈部淋巴系统中的小型腺体,通常可以帮助人体抵御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然而,如果我们的身体感染了某些特定的病原体,淋巴结将对这些病原体做出反应,导致淋巴结肿大。
因此,在颈部CT检查中发现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某种感染的信号,这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其他常见异常包括甲状腺结节、颈部肿块、炎症和肿瘤等。
颈部肿块可能是淋巴结肿大或其他致病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结果,而甲状腺结节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和肿瘤等引起的。
炎症则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等引起的炎症反应的结果,肿瘤则可能是恶性或良性的实质性和上皮性肿瘤,这一点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来确定。
疾病原因对于发现的异常,医生通常会分析和解释它们的原因,这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可能的原因包括:感染:感染是颈部CT检查中最常见的异常原因之一,可能和各种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感染有关。
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测试来明确。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可能是甲状腺结节、甲亢或甲减等引起的,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测试来确定。
肿瘤:颈部肿瘤可能是恶性或良性的实质性或上皮性肿瘤。
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测试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其他疾病:除上述疾病外,颈部CT检查还可能发现其他疾病,如淋巴管瘤、软骨瘤、淋巴瘤等。
头颈部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CT表现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中的价值
头颈部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CT表现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中的价值于晓明;金梅【摘要】目的:评价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CT表现,判断其对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0月于我院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54例.观察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有无等.二者在转移和未转移组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85个CT及病理检测到的淋巴结中,转移74个,未转移111个.转移淋巴结内部结构平扫表现为密度不均匀,增强检查呈环形强化.良性淋巴结门表现为扁圆形的淋巴内脐凹,脐凹内部为脂肪结构.转移淋巴结门消失.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在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有无等方面比较,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淋巴结密度减低和淋巴结门消失提示淋巴结为恶性.【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1(022)008【总页数】3页(P567-569)【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淋巴结;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作者】于晓明;金梅【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CT室,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CT室,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91;R814.42淋巴结转移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播散的主要途径,发生淋巴结转移与否直接关系到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分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1-3]。
1981年Mancuso等[4]首次报道应用CT诊断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即表明CT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增强CT扫描有助于与邻近的血管及其它结构鉴别,且可以更好的观察淋巴结的内部结构,使诊断依据更为可靠。
目前关于CT增强检查对于淋巴结内部结构及淋巴结门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主要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伴发良恶性淋巴结肿大的内部结构和淋巴结门的表现,以及其对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0月于我院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54例。
264颈部淋巴瘤医学影像学
治疗前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治疗后
小结与思考
1.淋巴瘤分型? 2.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同学们
下节课再见!
钙化、囊变或坏死。一般无咽旁间隙及相邻结构侵犯,常常出 现颈深部淋巴结肿大。 ❖ 3)鼻咽部及咽侧壁病变沿鼻咽腔或 4)鼻咽部淋巴瘤有时可侵犯鼻腔、鼻窦,一般不破坏骨壁,只 是骨壁变薄吸收或呈弯曲改变。 ❖ 5)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高。 ❖ 6)增强扫描病灶中度强化,坏死、囊变区不强化。
腭扁桃体的NHL。(A)增强CT显示腭扁桃体双侧对称, 均匀增大(实线箭头)。(B)伴有I区(弯曲箭头)和 II区(直箭头)淋巴结肿大。
喉部的NHL。(A)轴位T2加权图像显示喉部肿块(直箭头) 和双侧增大淋巴结(弯曲箭头)。(B)钆增强后图像显示均 匀的高信号,延伸到下咽部(白色箭头)和双侧颈部淋巴结 (黑色箭头)。
❖ 恶性淋巴瘤在头颈部常侵及颈淋巴结,表现为颈部淋巴 结肿大,可为单发或多发。
❖ 1.临床表现:
❖ 可为一侧或双侧,以双侧多发,散在淋巴结肿大多见, ❖ 病灶稍硬,无压痛,可推动,以后相互融合,生长迅速 ❖ 患者可有不规则发热,消瘦,还可伴有其他病变淋巴结
肿大、肝脾大等
❖ 2.影像学表现:
❖ 1)韦氏环部位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影。 ❖ 2)腭扁桃体及舌根内病变常呈类圆形或半球状,密度均匀,无
Large B-cell lymphoma mimicking nasopharyngeal ache. (A) Axial T2-weighted MR image (B) Sagittal post gadolinium T1-weighted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咬肌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老年
男性多
1.头颈部鳞 癌
2.甲状腺癌 II-V区多见
任何年龄
青年
任何性别 女性多
无或有头颈
无
部结外淋巴
瘤病史
任何部位, IV-V区多见 多组多个淋 巴结受累
鳞癌:环形 均质强化, 环形,多环
11/23/12
强化,中央 约1/3中央 融合,常多 2211
11/23/12
2222
+ 2.甲状腺癌 + 淋巴结转移→复发率提高两倍
11/23/12
1166
+ 鼻咽癌:双侧多见,咽后组及V区最常见; 80%形态规则,边界清楚。
+ 喉癌、下咽癌:单或双侧,颈静脉链周围常见; 80%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 口咽癌介于两者之间
+ 增强后:边缘不规则强化伴中央低密度区
11/23/12
1177
喉癌
下咽癌
11/23/12
1188
+ 1.Ⅳ区最常见,气管食管沟区淋巴结有特异性。 + 2.淋巴结囊性变;细颗粒状钙化。 + 3.较小 + 4.边缘规则 + 5.增强后:明显强化,壁内可见明显强化的乳头
状结节。
11/23/12
1199
11/23/12
2200
转移淋巴结 淋巴瘤
结核
年龄 性别 原发肿瘤
99
11/23/12
1100
+ 1. Ⅳ、Ⅴ区下部多见
+ 2.分型: Ⅰ型:密度均匀,增强后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匀强化 Ⅱ型:密度不均,增强后环
形强化 Ⅲ型:融合呈块状,边界不
清或与肌肉粘连,增强后 环形强化
11/23/12
I型
1111
II型
III型
11/23/12
1122
+ 1.单发肿大淋巴结 + 2.密度均匀 + 3.边缘光整或浅分叶 + 4.部分可见淋巴结周围的
11/23/12
1
全身约有800个淋巴结,分布于头颈部约有300个 。
11/23/12
22
11/23/12
33
其它,包括咽喉组、家族、腮腺内、耳前、耳后、枕下组淋 巴结,不包括在上述七分区内。
11/23/12
44
11/23/12
55
+ 1.反应性淋巴结增生 + 2.化脓性淋巴结炎 + 3.颈部淋巴结结核 + 4.颈部巨大淋巴结增生 + 5.非霍奇金淋巴瘤 + 6.颈部淋巴结转移瘤
引流血管 + 5.均匀显著强化
11/23/12
1133
11/23/12
1144
+ 1.广泛,咽后区及Ⅱ-Ⅴ区 多见
+ 2.双侧,大小不一 + 3.密度均匀 + 4.边界清楚 + 5.增强后强化程度与肌肉
相仿
11/23/12
1155
+ 1.上呼吸道、消化道鳞癌 + 同侧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降低50% + 对侧或双侧转移→5年生存率再降50%
11/23/12
66
+ 1.单发或多发 + 2.大小不等 + 3.密度均匀 + 4. 边界清楚 + 5.轻中度均匀强化
11/23/12
77
11/23/12
88
+ 1.多发或融合呈肿块状 + 2.密度不均,内部坏死 + 3.边界不清,常侵犯邻
近结构,周围可见水肿 改变 + 4.增强后环形强化
1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