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中考现代文复习《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刘卉
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知识和常见题型。
2、以出题方式进行课堂训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1、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练习:《巍巍中山陵》、《宇宙里有些什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说明对象分别是什么?
•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如《巍巍中山陵》;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 ( 对象加内容 ) 。
如《宇宙里有些什么》介绍了宇宙的相关知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介绍了花儿色彩鲜艳的原因。
•类型 1 、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策: A 、看题目 B 、在首段中找 C 、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 2 、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
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2、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以月考卷《中国汉字》为例进行分析)
作用=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打比方:更生动形象;
列数字:更准确,更具体
画图表:更直观、一目了然
举例子:更真实、更具体、更有力
作比较:更鲜明、更准确
下定义:更准确、更简明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摹状貌: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
分类别:更清晰、更有条理
引资料:更鲜明、更具体
作诠释:从某个角度解释,清晰、准确
3、分析说明顺序及其作用(以《中国汉字》为例进行分析)
4、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析: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5、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 / 生动形象 /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 事理,
类型 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 1 )不可以。
( 2 )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 3 )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4)与事实不符合。
类型 3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 1 )表态(删还是不删)。
( 2 )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 3 )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
( 4 )这与事实不符合,体现语言准确性。
•类型 4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约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6、如何概括信息。
技巧: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并进行归纳。
③注意文题。
7、说明文中文段的作用。
8、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 1 )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 / 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 / 说明事理以及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 2 )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二、课堂训练
1、阅读说明文《植物的抗旱本领》,分组给文章出两道题,并解答。
2、学生互相提问并解答,老师点评。
三、原题呈现。
四、小结
复习说明文,要善于总结规律,掌握技巧,灵活运用。
说明文阅读教学反思(刘卉)
本周三,我上了一堂《说明文阅读复习课》,课后有许多感受,现反思如下:
以往我们的做法都是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这就致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去。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说明文教学变得鲜活灵动,借以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效率呢?我在这堂课中做了如下探索:
1、紧扣文本,探寻规律。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然而文章千变万化,没有一种规律可以套住每一篇文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文本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文本特点,点示一些方法,探寻一点规律。
在上课之前,我给
学生做了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在课堂上用练习加以考察,学生都能将知识点灵活运用,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设活动,激发兴趣。
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内容枯燥,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它也没有小说那样有动人的情节,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没有诗歌那样有和谐的韵律,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因此,我在这堂复习课上设置了这样一个训练活动:我也来当老师。
我给了学生一篇说明文阅读材料,在归纳完说明文知识点后,让学生分组来就这篇材料出题,并互相提问。
这个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规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灵动机智,生成课堂。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是灵动机智的,这样才能在“教学预设”的基础上生成灵动的课堂。
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出现了概念的混淆,于是便要求学生就此问题展开小组讨论,事实证明,经过讨论,学生对该问题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这是在上课之前没有预设过的环节,虽然占用了几分钟的教学时间,但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调整和变动使他们掌握了更为细致的知识点。
所以这样的调整在今后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样也是教师智慧的体现。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我也发现,本堂课我的教学内容在时间的把握和习题的设置上均有待加强,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做练习,在练习中强化知识点。
同时,我本人也该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与他们共同讨论,共同学习,这样会给学生更多的亲切感,也让学生更加关注课堂。
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