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与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理解100字。
《孙权劝学》《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理解100字。
“伤仲永”是说天资聪颖,却少年不学而终泯于众。
《孙权全学》指本没有学到的、后天学到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
启示:一个人立志成才,关键在于后天学习与教育,否则,纵然天资过人也将一事无成。
考查的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思路分析及延伸:翻译:一开始,孙权告诉吕蒙:“您现在掌权管事了,不能不学!”吕蒙以军中事务之多,推之。
孙权曰:“吾岂欲汝究儒家经典而为博士(专经学传授之学官)哉!吾只使汝粗阅、知史而已。
汝谓军务之繁,孰能与吾比(事)哉!吾常读之,自以为受益良多。
”吕蒙便着手研究。
鲁肃去寻阳时,鲁肃与吕蒙共议议事之事,鲁肃很惊讶地说:“你们现在在军事上、政治上有才华、有谋略,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吴县(没知识)阿蒙!”吕蒙道:“志士(君子)们分开数日,又另眼相看。
大哥你们认清楚事情为什么这么晚了。
”遂与鲁肃朝见吕蒙之母,与吕蒙结友而离别。
译:金溪有一个人名叫方仲永,他一家祖祖辈辈都靠耕田为生。
仲永长至5岁从未识过书写工具。
突然有天,仲永哭丧着脸要了这一切。
父亲对这一点很惊讶,从邻居们那儿借了这些东西。
仲永当即写了4句,亲题其名。
诗中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为旨归,供乡里秀才欣赏。
此后,规定事请其赋诗,方仲永马上会写完,且诗文文采、理当可鉴。
同郡百姓对其大为叹服,逐渐对其父以客礼相待,有人出钱求仲永赋诗。
方仲永之父以为如此有利可图,便天天率领仲永到处走访同郡百姓,不允许仲永读书。
早就听说此事。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归乡,于舅舅家遇见年仅十二、三岁的方仲永。
我让他写诗,写出的诗歌已无法和往日的声誉相称。
又七年后,自扬州归来,再赴舅舅家,问方仲永,答曰:“其才已荡然无存,与常人无异。
”王安石曰:方仲永通达聪明,乃天生所得。
他的才华,远远超过了普通的有才之人;可最后却变成了普通人,因为后天所受教育尚未达不到。
他所获得的天资如此之高,未经普通后天教育而尚且做一个普通人,那现在这些原本不是生来聪明绝顶、原本只是一个普通人而未经后天教育、是否已经做一个普通人了呢?。
江苏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孙权劝学》对比阅读(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孙权劝学》对比阅读(上)(一)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偶成(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令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权谓.吕蒙曰:(2)见.往事耳:(3)及.鲁肃过寻阳:(4)即更.刮目相待: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蒙辞以.军中多务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愿为.市鞍马(《木兰诗》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但微颔之.(《卖油翁》)D.结友而.别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卿今者才咯,非复吴下阿蒙!4.以上两文都有劝学之意。
两者劝说的方法和目的有何不同?(4分)1.【答案】(4分)(1)告诉,对…说(2)了解(3)到,等到(4)重新【解析】本题属文言实词积累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实词的含义,并学会课内外迁移。
此题中“谓”意思是“告诉,对…说”,“见往事耳”的“见”便是“了解”的意思;“及”意思是“到,等到”,课本中“更”便是“重新”的意思,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平时就注意积累与辨别。
2.【答案】A【解析】本题属文言实虚词积累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蒙辞以军中多务”和“徐以杓酌油沥之”中的“以”都是“用”;“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的“为”是“成为”,“愿为市鞍马”的“为”是“为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之”是无实际意义,是结构助词,“但微颔之”的“之”是“它,指这件事”;“结友而别”中的“而”是“然后”,“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而”表示转折,可译为“却”“然而”。
对比《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作文
对比《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作文题目:对比《孙权劀学》和《伤仲永》大家好,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两篇古代名作《孙权劝学》和《伤仲永》。
首先说说《孙权劝学》吧!这篇文章是三国时代著名将军孙权写给他的儿子学习的。
孙权说:"少年老学老于年,勤学如炬勿生残。
"意思是小时候要多读书学习知识,勤奋好学就像火把一样发亮。
还说当年他祖父孙Strategy虽然很有学问,但因为疏于教导儿子,导致儿子们都缺乏才学。
所以孙权特别叮嘱儿子要刻苦用功,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再说说《伤仲永》吧!这是两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张衡写的。
张衡非常感慨他的好朋友仲永死得太早太可惜了。
文章写道:"曷云吾徒,扶余知命。
惓惓我念,悲夫仲永。
"意思是我这个徒弟还好命不错,但我深深地想念痛惜我的知心好友仲永啊。
文中还生动地形容了仲永生前那悲哀凄凉的经历。
虽然文章内容令人伤心,但写得非常感人动人。
总的来说,《孙权劀学》是耳提面命要好好学习的忠告,而《伤仲永》则是对挚友逝世的深切哀悼。
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一个是家书一个是祭文,但都流露出作者的真挚情感。
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孙权那种重视教育的高尚情操,也要像张衡那样能够怀念挚友、诚挚友谊。
以上就是我对这两篇名作的一些简单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谢谢大家!篇2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古文,一篇是孙权写的《孙权劝学》,另一篇是曹植写的《伤仲永》。
听起来好高深哦!不过别怕,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搞懂的。
首先说说《孙权劝学》吧。
这篇文章是孙权写给他弟弟孙桓的,想让他好好读书。
孙权说读书真的超级重要,因为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很聪明。
要是不读书的话,就会变成"盲生"、"瞽驽"哦!听起来好可怕吧!不过孙权也鼓励孙桓说,只要肯下功夫读书,就一定能成为很优秀的人。
接下来说说《伤仲永》。
这篇文章是曹植写给他好朋友仲永的。
(完整版)伤仲永与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答案】
5.余闻之也/久 非复/吴下阿蒙
7.相当,符合 牵,拉 重新
8.⑴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⑵
9.示例一:吕蒙读书 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 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余 闻 之 也 久 ②非 复 吴 下 阿 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 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 窥镜,谓其妻曰
与孙权劝学 比较阅读
【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 更:
8.翻译。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5篇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5篇摘要:一、引言二、孙权劝学的背景与意义三、对比阅读文章概述1.《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对比2.《孙权劝学》与《送东阳马生序》的对比3.《孙权劝学》与《咏雪》的对比4.《孙权劝学》与《桃花源记》的对比5.《孙权劝学》与《岳阳楼记》的对比四、总结与启示正文:【引言】孙权劝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故事,记录了孙权对于学习的重视和劝勉士人学习的事迹。
通过对比阅读其他经典文章,本文旨在深入挖掘孙权劝学的内涵,为现代教育提供启示。
【孙权劝学的背景与意义】孙权劝学的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孙权身为吴国君主,不仅关注国家政治军事,还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他亲自劝勉吕蒙学习,使吕蒙成为一代名将。
孙权劝学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劝学的典范。
【对比阅读文章概述】1.《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对比《伤仲永》讲述了方仲永从小聪明过人,但由于家庭和教育的原因,最终才华耗尽的故事。
与孙权劝学相比,《伤仲永》强调了家庭教育和环境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
2.《孙权劝学》与《送东阳马生序》的对比《送东阳马生序》描述了马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最后在友人的资助下重新上学的故事。
这篇文章与孙权劝学一样,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但更突出了社会对教育的责任。
3.《孙权劝学》与《咏雪》的对比《咏雪》讲述了谢安与子侄辈咏雪的故事,强调了家庭教育和长辈的引导对晚辈成长的影响。
这与孙权劝学中孙权亲自劝勉吕蒙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
4.《孙权劝学》与《桃花源记》的对比《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这篇文章与孙权劝学相比,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学习是通往理想境界的途径。
5.《孙权劝学》与《岳阳楼记》的对比《岳阳楼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美景,表达了作者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篇文章与孙权劝学一样,体现了士人报国之志,而学习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
【总结与启示】通过对比阅读五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孙权劝学故事的深远影响。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的异同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的异同两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竟无所成。
但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伤仲永》是通过写仲永从小天资过人,但后来却因为“父利其然也”而不使学,最后变成“泯然众人矣”的事。
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是与教育有必然关系的。
而《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写法:《孙权劝学》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忠永》则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试题比较《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相同点答:二者相同点都是有关学习的事情。
不同点是:《孙权劝学》通过孙权的教导,吕蒙努力求学,最终成为饱学之士,令人刮目相看。
而《伤仲永》写的是方仲永后天不努力学习,虽然聪明,最后却一事无成。
两者对比,可看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勉励我们要努力学习。
不同点答:前者写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后者写出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两文的内容都有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此外两文的写法也不同: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后者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三、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5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见往事耳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即更刮目相待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孙权劝学》《李贺作诗》选段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
《孙权劝学》《李贺作诗》选段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孙权劝学》《李贺作诗》选段文言文比较阅读附答案甲文:《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乙文:《李贺作诗》选段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
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①,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②,背古锦,遇所得,书投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③程课④者。
及暮归,足成之。
非大醉、吊丧日率如此。
过亦不甚省。
母使婢女探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注释①素构:早就构思好的。
②奚奴:带着奴仆,奚,xī。
③牵合:牵强符合。
④程课:固定的格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稍稍宾客其父(2)不能称前时之闻(3)援笔辄就如素构(4)及暮归,足成之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一文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句? (1分)2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请各举一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分)2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方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分)26.方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参考答案:21.把……当作宾客传闻立即、就等到22. 援笔辄就如素构。
23.这孩子是要刻苦到呕出心血来才会罢休!24.甲文: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侧面烘托方仲永天质聪颖、才华超人。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孙权劝学》超全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
蚤:同“早”。
恸:哀痛之至。
贰:重复。
亡:同“无”。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⑵即更刮目相待()⑶门人益亲()⑷不迁怒,不贰过。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⑵不迁怒,不贰过。
3.请写出与[甲]段文字相关的成语。
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
(2分)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书:写信。
②让:责备。
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加点词语。
(3分)(1)治经为博士邪()(2)见往事耳()(3)及鲁肃过浔阳()(4)即更刮目相待()(5)肃遂拜蒙母()(6)唯傅修期耳()2.翻译句子。
(2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3.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2分)4.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4分)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1分)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1分)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一)课内阅读理解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是我国最大的一部史书。
2、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写一个)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及鲁肃过寻阳4、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二)课外阅读理解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
A.恐已暮矣 B。
盲臣安敢戏君乎C。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D。
及鲁肅过寻阳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9、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
(不超过五个字)10、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答案: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孙权劝学和伤仲永的对比阅读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16分)(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划一处)(2分)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③即更刮目相待更:8.翻译。
(5分)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分)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3分)作文: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无可避免地一天天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有阳光,也有躲闪不及的风雨。
但请相信,它们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幸福宁静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失败彷徨的苦痛,让我们懂得坚强。
未来生活就这样在成长中一一展现它的奇妙远景。
在你十四、五岁的年纪里,一定有一些事、一些人;一抹微笑、一个拥抱;抑或是……永远地刻在了你的记忆中,对你的成长起着非凡的作用。
【初中语文】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教学实录 人教版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教学实录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两篇文言短文,一篇是伤仲永,作者王安石,一篇是《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打出幻灯片,出示教学目标)教师:学习本课,我们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积累“隶”“书”“文理”“扳”“自”“于”等文言词语,初步理解“利其然也”等意动用法2.了解中国古代关于“学习”的两则故事,把握仲永从神童变为普通人的过程及原因。
3.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学”的重要意义。
教师:上节课我们将导学案发给同学们,也给同学们流出一节课的时间预习。
本节课,我们就来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我们班有六组同学,我们看那组同学发言积极,给本组争光添彩,每发言一次加一分。
展示完后,我们来一次小测验,对同学们课文字词句的掌握情况进行一次检测。
下面请各组同学用五分钟时间就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组内交流。
4分钟后进行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4分钟)部分学生上黑板概括课文内容。
板块一感悟品析《伤仲永》(20分)教师:请同学们表情朗读《伤仲永》,在此基础上,用语句概括主要内容。
(打出幻灯片)教师:朗读时怎样读出感情?学生:声音要高低起伏。
学生:要有抑扬顿挫。
学生:读出阴阳顿挫,读出轻重缓急来。
还要有适当的表情。
教师:好,首先我们来朗读一下,看谁读出情感来。
学生朗读。
教师:怎样读出感情?同学们注意,我重读了几个词语,看有什么变化?教师:我来示范一句,例如:重读“未尝”“忽”“啼”,有什么表达效果?学生:突出了仲永的神奇。
教师:那我们来分析一下,看怎样朗读,哪些部分得用什么样的语气?表现怎样的情感?学生:还有“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传“一乡”秀才观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课题表现出对仲永的神奇与欣喜之情;读出了王安石的赞叹之情。
教师:那后边仲永蜕变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坏事。
教师,那读的时候该轻松还是沉重?学生:沉重。
教师:那就开始读。
教师:这时读的语气要怎么样?学生:要带上惋惜语气。
《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阅读理解题一、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5题。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见往事耳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即更刮目相待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的关联:、。
4.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吕蒙:鲁肃:5.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写作经验谈:二、阅读《伤仲永》,回答1~6题。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世隶耕②指物作诗立就③稍稍宾客其父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我的理解: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眼中的方父:我最想对他说:6.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我的开场白: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答案:1.①推脱;②了解;③到;④重新。
2. 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②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3.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4.孙权:关心部下、对部下要求严格、善劝;吕蒙: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鲁肃:直爽、敬才、爱才。
对比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写一篇作文500
对比孙权劝学和伤仲永写一篇作文500
哎,说起学习这事儿,咱们不妨拿“孙权劝学”跟“伤仲永”这两个
故事来摆一摆龙门阵。
想当年,孙权那个大佬,他手下有个叫吕蒙的将军,武艺高强,但就
是不咋爱读书。
孙权一看,这哪行哦,就找他谈心:“蒙啊,你现在手握
重兵,可不能光有武力没文化,得多读点书,长长见识。
”吕蒙一听,心
里头可能还犯嘀咕:“我一个粗人,读啥子书嘛。
”但孙权一番话下来,
说得他心服口服,最后吕蒙还真就拿起书本,勤学不辍,成了文武双全的
人才。
这告诉我们,学习不分早晚,只要有心,啥时候都不迟。
再转头看看“伤仲永”,那娃儿小时候聪明得不得了,五岁就能作诗,乡里乡亲的都夸他是神童。
结果呢,他老爹一看这娃子有天赋,就天天带
着他到处炫耀,赚钱,愣是没让他继续学习。
慢慢地,仲永那点子聪明劲
儿就被耗光了,长大后变得跟普通人没啥两样,甚至还不如。
这事儿,让
人心里头那个惋惜啊!它告诉我们,天赋再高,不持续学习,不努力,最
后也是白搭。
所以说,学习这事儿,就跟咱们四川人吃火锅一样,得持续加热,越
吃越有味儿。
孙权劝学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学习能改变命运,提升自我;而伤仲永的悲剧,则是提醒我们,再好的天赋,也经不起荒废。
咱们啊,不管现在咋样,都得保持学习的热情,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在
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伤仲永阅读答案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关于伤仲永阅读答案,仅供浏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答案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
(每句划一处)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6. 下面加线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C .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D .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1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文言文《伤仲永》《孙权劝学》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lì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yì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mǐn)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fú)/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yē)?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王安石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一、重点字词:1、世隶耕(隶:属于)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3、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是:从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孙权劝学》比较阅读附答案
请用“/。
(每句划一处)
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
6. 下面加线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 .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 .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
④及鲁肃过寻阳过:
8. 翻译。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10.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正确的是()
A.余闻之/也久
B.非复/吴下阿蒙
c. 并自为/其名 D. 借/旁近与之
答案
5.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
6.B (A 项代词/ 助词,提宾标志 B 项代词 C 项推托,借口/ 言语 D 项表顺承/ 表转折)
7. 相当,符合牵,拉(或“通‘攀’,牵,引”)重新到
8.⑴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
⑵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答……吗)
9.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示例二:鲁肃识人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但当涉猎(粗略的阅读),见往事耳
②父异(对.......感到惊讶)焉
③日扳(通“攀”,牵、引)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古代当时专管经学的学官)邪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方法:但当涉猎
目的:见往事耳
4.吕蒙跟方仲永求学经历有什么区别,你从这两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2分)
答:方仲永天资聪颖不学习,由天才变成普通人;吕蒙由于学习勤奋,学有所成。
学习使人进步。
或者是要多读书接受后天教育等
5.假如你的好朋友沉迷于网络,你打算怎样劝告他?(3分)
我会对他说:
6.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在内容上:写的都是与学习有关的事,而《伤仲永》是有先天的聪颖,到后天不学而敏然众人;《孙权劝学》则是由先天的无知到后天的才略飞进,令人惊叹.在写法上:《伤仲永》是先记叙,后议论.《孙权劝学》则是始终记叙,但后面在突出吕蒙才略飞进上采取侧面描写的手法.
两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却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幼年不学、竟无所成。
但都是从不同的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伤仲永》是通过写仲永从小天资过人,但后来却因为“父利其然也”而不使学,最后变成“泯然众人矣”的事。
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是与教育有必然关系的。
而《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且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写法:《孙权劝学》是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忠永》则叙议结合,借事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