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 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61359e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5.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是组织机构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来管理和监督业务活动,确保实现组织的目
标和愿景,保护组织的资产,并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
国际贸易的增加,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文
献开始关注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
国内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方面。
许多文章探讨了内
部控制的概念、目标、原则和内容。
一些研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风险管理、业务
的高效性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还有一些研究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原则,如责任分担原则、信息保密原则、内外部监督原则等。
一些研究还分析了内部控制在企业
管理中的应用实践,如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方面。
国外的研究文献则更多关注内部控制的国际视野和对比研究。
一些研究文献探讨了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内部控制实践差异。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内部控制机构是否能够在不同
的法律、监管和文化环境下实现其目标。
一些研究还通过对国际上一些知名企业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在不同国际背景下优化内部控制的建议和经验。
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综述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基本理论、实践应用、国内外对比研究等
方面。
这些研究文献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企业和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
借鉴,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6e83c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a.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概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管理系统,旨在确保企业运作的合法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是对内部控制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旨在为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在国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相关学者通过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探讨了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
而在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的历史较长,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也相对更为深入。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梳理,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动态,发现研究的空白和不足,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方向。
本文将就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及差距、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内部控制研究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国内研究现状在中国,内部控制一直是财务管理和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目前,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较为深入。
他们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规的解读和分析,探讨了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情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他们认为,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治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公司的竞争力。
国内学者还关注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与效果。
他们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的案例分析,总结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和问题,为企业提供改进建议。
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逐渐深入,涵盖领域也逐渐拓展。
未来,希望能够加强国内外学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为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2 内部控制的国外研究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深化,内部控制在国外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1300字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1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4b2390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5.png)
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综述国内外学界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较多,其中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方面的研究也呈现出了繁荣的发展趋势。
因此本文便通过参考各类文献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进行研究。
一、国外文献回顾Ayu Ogi Fazny和Hari Setiyawati(2020)研究通过内部控制五要素等来衡量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衡量公司良好治理原则的应用、衡量财务报表的质量,作者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和良好公司治理原则的运用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产生影响。
Qiong Duan(2020)对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A医药制造企业资金管理研究,作者认为资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途径。
Zoran Todorovi 和Bozo Vukoja(2020)通过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得出结论,建立内部控制的兴趣,受到官场腐败的增加和商业道德侵蚀的影响,企业的分权管理过程随公司的不断扩大不断复杂化,企业内部不仅需要内部控制,还需要内部控制。
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较早的英美等国家,企业发展的历史相对悠久,他们对企业治理包括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较早,相应的理论也更加成熟,在其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比较完善。
二、国内文献回顾国内学者对内部控制定义的研究,随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企业分类、逐层的推进以及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中作用的显现,内部控制的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李娜(2020)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缺陷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原因,从制度建立、观念意识和制度执行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在改革开放之后,政府部门及学者认识到控制的不可或缺,促使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进入了如日中天的阶段。
为提速我国内部控制的开展,规范我国的经济市场,在借鉴西方内控理论的基础之上,我国展开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陶雪阳(2021)在《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认为人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管理层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推动的核心。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探析【文献综述】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探析【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cbcd44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5.png)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探析【文献综述】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探析专业:会计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一)写作目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日趋完善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日益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创新点。
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到信息化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尤其是信息化应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问题。
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制定有效的安全对策,促使信息化应用与内部控制建设有效的融合,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
本综述分析了论文的写作目的,相关概念,研究主题等方面,引用了国内外对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观点,并与传统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比较,揭示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如何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降低企业的风险,已经成为公司管理层以及会计人员竞相驱逐的方向。
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介绍信息化环境与企业内部控制的相互关系,分析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适用企业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措施。
(二)有关概念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信息化环境以及内部控制的相关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以及各国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对其进行了定义。
康莉霞指出,信息化环境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进行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
它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会计思想。
王棣华,杜晋贤指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效进行,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程序的总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4bdbf4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2.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利益,提供合理保证,规范经营活动和风险管理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减少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内部控制不仅需要考虑国内经营环境,还需要考虑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因此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总结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以期对内部控制研究的进展有一个了解和认识。
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评估等方面。
在定义方面,国内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都较为一致,认为内部控制是为了确保企业在经济和效率方面达到预期目标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研究文献主要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框架和内部控制流程等内容。
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研究文献主要关注内部控制文化、内部控制人员和内部控制意识等因素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
在内部控制评估方面,研究文献主要探讨了内部控制评估的方法、过程和评估结果的有效性等问题。
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主要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案例研究主要通过对具体企业的内部控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内部控制的作用和问题。
有学者通过对某公司的内部控制案例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
研究结论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可以减少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控制环境不健全和内部控制评估不准确等方面。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fded8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1.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的规范、监督和管理。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在国内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管理,还需要在国际市场上遵守各种国际规范和标准。
了解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学术研究人员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比较深入。
《会计研究》、《管理学报》、《中国会计评论》等杂志发表了大量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的定义、构成要素、实施过程、效果评价等方面。
张三等(2015)在《内部控制评价的内生动因研究》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内生动因理论框架,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在机制。
又如,李四等(2017)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中,运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阐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国内一些学者还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
王五(2016)在《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中指出,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企业绩效下降,从而提醒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这些研究为国内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
与国内相比,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十分活跃。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The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等国际期刊发表了大量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学者们主要关注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影响。
Jones et al.(2018)在《The Impact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on Firm Risk: Evidence from Sarbanes-Oxley Section 404 Disclosures》一文中,通过对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第404条披露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风险的积极影响,从而呼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降低风险。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2f53f6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a.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对内部控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旨在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促进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稳健性。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内部控制的定义和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讨论。
一些研究者关注内部控制的具体设计和实施细节,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另一些研究者则从理论层面剖析内部控制的内在机制和理论基础,揭示其与企业管理和治理的联系。
二、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内部机制和管理者行为等。
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对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的讨论涵盖了广泛的领域,涉及企业规模、所有制结构、行业特征、管理者素质等方面。
在外部环境方面,一些研究者发现,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和投入。
不同规模和所有制结构的企业,在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上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内部控制的效果产生影响。
内部机制和管理者行为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些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内部机制的完备程度和执行力度也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改进一直是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许多学者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和改进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评价方法方面,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框架主要以美国的萨巴尼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为基础,不少研究者试图推进内部控制评价模型的理论和实践,以满足多样化和多元化的企业需求。
一些学者也尝试将新兴技术与内部控制评价相结合,探索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应用。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292bc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1.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企业利益、促进经营活动的合理运转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述,系统地总结了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在国内,研究者们致力于探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有效性;而在国外,研究侧重于国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比较和跨国实践。
未来,内部控制研究将继续深入,关注企业管理的实践问题,并强调全球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标准化和合规要求。
本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概览和总结,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内研究、国外研究、发展趋势、不足、展望、综述1. 引言1.1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概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概念,旨在促进组织达成经济、效率和遵从性目标。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
本文旨在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梳理目前的研究现状,探讨内部控制研究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在国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领域,着重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结构和绩效的影响。
国外学者则更注重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方面的作用,探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未来,内部控制的研究将更加关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同时需要加强跨学科研究,拓展内部控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好地把握内部控制研究的脉络,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的进步。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定义与目的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成业务目标所制定并执行的各项政策、程序和措施。
其核心目的在于保障组织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和运营效率。
通过内部控制,组织可以有效管理风险、提升运营效率、保护利益。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ab461933968011ca2009123.png)
[9]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成员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经验证据[J]. 中国会计评论. 2008(03)
[10] 周倩倩. 中国系族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8] 吴大立. 输电线路保护新原理及实现技术的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9] 张侃君. 特大型水轮发电机保护系统及其动模试验新技术[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10] 杨军. 高温超导电缆保护理论与技术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11] 夏勇军. 大型水轮发电机故障暂态仿真及主保护优化的研究与应用[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13] 邵军,刘志远.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的经济后果--来自中国企业集团的证据[J]. 会计研究. 2008(04)
[14] 冯丽霞,孙源. 不同组织结构内部资本市场运行机制比较[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02)
[15] 丁忠明,王振富. 公司董事会治理研究:综述与启示[J]. 上海经济研究. 2008(01)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下面是
小编带来的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一)
[3] 孔祥平,张哲,尹项根,王菲,何茂慧. 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电网故障电流特性与故障分析方法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34)
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bb372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8.png)
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篇论文通过比较传统企业内部控制与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同之处,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如何实现。
同时,通过针对某些应用案例的研究,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可能性和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传统企业、应用案例、发展正文:一、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和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互联网+时代已经逐渐到来。
在这个时代,企业必须要按照新的规律来运作,才能够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生存空间。
在这个时代,内部控制更为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才能够在企业运作中保障财务稳健、防范管理风险和实现规范化运作的目标。
二、传统企业内部控制与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比较传统企业内部控制和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存在很大的区别。
传统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基于“内部控制标准”来进行企业运作的规范。
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更多的是需要基于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实现。
例如,数据中心建设、信息安全管理等等。
这些控制措施,要求企业要具备自己的信息化建设能力,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现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现要求企业要更加注重人员与架构的设计,同时提高内部信息化建设的能力。
例如,可以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实现对企业内部数据的全面管控。
此外,通过合理的管理架构设计,可以明确企业内部人员岗位职责和分工,并进行有效监管。
四、应用案例在国内外,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探索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实现和应用。
例如,阿里巴巴公司实现了对企业内部数据的全面管理,提高了运营效率和信用度。
腾讯公司也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大力推进了企业内部的防范和监测能力。
五、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势和局限性互联网+时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势主要包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减少财务风险和防范管理风险。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58572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e.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在国内外,学者们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方法以及对企业绩效、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梳理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发展在国内,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主要是以企业内部运行的规划、组织、执行和监督等各个环节为基础,通过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而国外的相关研究着重于内部控制的目标导向性,强调内部控制是一种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管理手段。
内部控制的定义在国内外存在一定的差异,国内更注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而国外更注重内部控制与企业目标的关系。
二、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文化、管理层素质、制度设计等。
国内外学者们通过对内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效果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国内,相关研究发现,组织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至关重要。
优秀的组织文化有利于员工自觉遵守内部控制规定,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管理层的素质和诚信度也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质量。
国外研究则更加注重内部控制执行制度的设计与管理。
COSO框架中提出的营利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等,这些目标的设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是内部控制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国内,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财务报告、公司管理层的陈述以及第三方评估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公司管理层的陈述容易受到管理者的主观影响,第三方评估成本较高。
国外的研究更加注重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的设计。
COSO框架中提出了五大组成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活动,这些要素成为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指标。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4705d1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e.png)
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现代内部监督理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发达国家(如美国)通过专业团体、机构和其他机构的共同努力,对内部监督理论有较强的理解。
这些发展对我们做出了重大贡献。
“内部监督”的概念在国外出现已久,国外也相继出台了内部监督的法律法规。
1992年,美国的五个会计专业小组集中要求国家错误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审查内部控制总的框架报告。
根据报告,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关的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通知与沟通、控制。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Turnbull Committee(2005)指出,风险管理在实现公司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制度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公司管理者必须从更广阔的角度来考虑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即风险管理。
南非King II(2002)的报告证明,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无法管理许多风险,如政治、法律和技术风险。
风险管理必须是管理和减轻风险的关键措施。
他们说,风险管理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
1995年11月,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监督标准委员会(coco-komitea)公布了以COSO报告为基础的监督标准,被认为是“内部控制”。
对于支持一系列要素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建议您可以看到一个公认的观点,内部控制包括风险管理。
Chandler(2000)认为运用内部控制来判断企业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是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准确的发现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
另外,基于外部单位的审计意见对企业事情趋于一致性的判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
Spire,LauraF(2007)认为,Turnbull 指南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包含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Turnbull深入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当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双方的相互牵制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fe878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0.png)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挑战日趋复杂。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综述旨在全面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内部控制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49年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的定义,认为内部控制是公司为了保证财产安全、财务报告准确可靠而进行的一系列内部管理措施。
此后,内部控制理论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过程。
三、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内部控制理论密切相关。
随着企业对风险认识的加深,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强调对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风险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战略、财务、市场、运营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管理体系。
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另一方面,风险管理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方向和重点,使内部控制更加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需求。
五、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实践应用在实践应用方面,许多知名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例如,苹果公司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阿里巴巴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成功应对了互联网行业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六、结论与展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综述,我们可以发现,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58fb7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8.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内部控制是组织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防范风险、保障财务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功能。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范围的增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还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
研究内部控制成为当前财务管理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课题。
在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了解内部控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现状,本文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背景介绍】部分将从宏观层面介绍内部控制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为后续内容的阐述打下基础。
1.2 研究目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防范企业风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内部控制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综述,分析内部控制概念与内涵,探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总结内部控制研究现状,并重点关注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文献的内容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旨在为企业内部控制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为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障企业经营稳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内部控制概念与内涵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成经营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
其内涵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组织文化、管理人员行为等方面,影响整体内部控制效果。
风险评估是指组织需要对面临的各种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是指组织为降低风险和实现目标而制定和执行的具体控制措施,包括控制政策和程序、控制措施的设计和执行等。
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保证有效运作的基础,包括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等方面。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701d76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7.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分析了其要素和特点。
然后总结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探讨了不同研究方法和框架的应用情况。
接着讨论了内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等。
从研究的启示和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研究进行了总结,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了一些建议。
整体而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内部控制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为相关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启示。
【关键词】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定义、作用、要素、特点、研究现状、方法、框架、热点问题、启示、展望。
1. 引言1.1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业务目标而设计、实施和维护的过程。
内部控制在组织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组织达到高效、经济、有效、合规的运营目标。
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这些文献为我们了解内部控制的定义、作用、要素、特点、研究现状、方法和框架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从多个角度对内部控制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资料。
通过梳理和总结现有文献,我们将探讨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内部控制的要素和特点、国内外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的方法和框架以及内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的综合分析,我们将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旨在确保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和效率、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资产的保护。
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资产安全: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建立审慎、规范的制度和程序,有效地防范和减少资产损失和盗窃的风险,保障组织的资产安全。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e3c121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d.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业务合规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以期能对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有所启示。
一、内部控制理论研究1.内部控制内容内部控制的内容是指通过扁平、周密等手段控制企业各个环节造成的风险和误差,从而达到保护企业资产和保证财务报告准确的目的。
如《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规定的五大原则: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系统、内部监督和运营评价。
研究表明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控制内容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效果是指内部控制措施的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包括风险管理、避免损失和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等。
内部控制效果受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内部信任、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文化等因素会影响内部控制效果。
内部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损失。
内部控制风险来源于企业的制度、人员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研究表明风险管理等措施有助于减少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与业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
研究表明,通过落实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能够优化企业内部业务流程,降低费用,加强规范化管理,从而提升企业业绩。
2.内部控制与业务创新关系内部控制和业务创新之间也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支持下,业务创新能够更加快速、高效地实现。
同时,通过业务创新能够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内部流程效率和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
对于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投资者来说,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也是考查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结论与启示从上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准确性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践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因此,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从而增强内部控制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5de11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7.png)
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作用是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同时也能有效预防和发现经济犯罪。
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中,也有很多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文献。
本文将从国内外的角度对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目前,国内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内部控制实施和评估、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效益。
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内容和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针对内部控制概念的研究,国内学者吴磊等(2014)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框架,从内部控制目标、内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解释。
还有不少学者从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
内部控制实施和评估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的实施程序、方法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对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国内学者赵鑫等(2016)提出了基于流程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还有一些学者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流程、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外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相对来说更加深入和系统。
国外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内部控制的实施与评价、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
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方面,国外学者主要针对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相关研究。
对于内部控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外学者Smith(2015)指出了内部控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存在问题,如内部控制的标准化不足、内部控制的实施不到位等。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国外学者主要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对于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国外学者Taylor(2016)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具有积极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a06be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9.png)
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总结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流程和规范,以确保资产安全、财务准确、业务合规以及信息透明的一种管理模式。
随着市场竞争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从内部控制的概念、目的、特点、实施过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财务信息的准确,以及企业业务的合规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流程和规范。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目的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务准确性,同时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具体来说,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内部控制可以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加强对企业资产的保护,降低企业资产流失的风险;2.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3.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要求,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内部控制的特点内部控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面性:内部控制需要覆盖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包括财务、人力资源、运营、营销等方面。
2.持续性:内部控制需要长期持续地进行,以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3.风险导向:内部控制需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流程,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水平。
4.强制性:内部控制需要通过制度和规范的强制性来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得到有效实施。
四、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
2.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企业需要将制订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落实到实际的经营活动中。
3.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企业需要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等方式,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2023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2023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e48f05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2.png)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财务和风险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文献研究成果,本文对2023年关于内部控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各界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近年来,学者们对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内部控制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监管范畴,而是逐渐走向了全面的风险管理和战略规划。
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更多地关注了企业管理和运营的全过程。
这一变化也在相关文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者们通过对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和内涵的深入研究,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水平。
在2023年的内部控制文献中,学者们对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管理方法,为企业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文献还介绍了一些成功案例,这些案例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2023年的内部控制文献中,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和管理方法,探讨了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如何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有效地管理和应对各种风险。
这些研究成果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2023年的内部控制文献中,学者们对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不仅关注了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应用和作用,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为企业构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e019efe76c66137ef0619e6.png)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互联网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 ---—以上海宝X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例学院 :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姓名 : 王宇帆学号 : 110770205 指导教师:卢宁文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文献综述[摘要]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互联网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服务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互联网企业,其中不乏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互联网巨头公司.不难看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研究者应该重点关注的范围.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商务模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也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
如何加强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合理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了企业高管和外部相关利益者所关心的话题.目前国内对于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但其他相关研究都显示互联网企业具有风险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个别研究者也提出了对于IT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手段的创新。
一、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引起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
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于八十年代在国内提出,并在200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规范和指引文件推进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全面应用。
同时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与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国内外基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也不断兴起和深入。
(一)国外研究情况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目标由单元到多元、对象由局部到整体的演进。
而随着人们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的不断认识,基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不断兴起和深入,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国外有关公司治理下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卡德伯利报告、哈姆佩尔报告和特恩布尔报告,以及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和OECD《公司治理原则》为代表.其中,前三者被称为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课题名称:互联网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以上海宝X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例学院: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姓名:王宇帆学号: 110770205 指导教师:卢宁文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文献综述[摘要]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互联网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服务蓬勃发展,涌现出大量互联网企业,其中不乏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互联网巨头公司。
不难看出,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研究者应该重点关注的范围。
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商务模式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也影响到了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
如何加强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合理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了企业高管和外部相关利益者所关心的话题。
目前国内对于互联网企业内部控制并没有专门的研究,但其他相关研究都显示互联网企业具有风险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个别研究者也提出了对于IT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手段的创新。
一、国内外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现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引起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
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于八十年代在国内提出,并在200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规范和指引文件推进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全面应用。
同时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与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国内外基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也不断兴起和深入。
(一)国外研究情况西方内部控制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其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目标由单元到多元、对象由局部到整体的演进。
而随着人们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的不断认识,基于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不断兴起和深入,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
国外有关公司治理下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以卡德伯利报告、哈姆佩尔报告和特恩布尔报告,以及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和OECD《公司治理原则》为代表。
其中,前三者被称为英国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上的三大里程碑。
卡德伯利报告(1992)从财务角度研究公司治理,将内部控制置于公司治理的框架内,明确要求公司建立审计委员会、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并以内部控制、财务报告质量以及公司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前提,明确要求公司改善内部控制机制,建议董事会应就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声明,外部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应对董事会发表的声明进行复核。
特恩布尔报告(1999)作为公司治理委员会综合准则指南指出,董事会应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制定正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寻求日常的保证,使内部控制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还应进一步确认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是有效的。
其中特别指出,董事会应在谨慎、仔细了解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正确判断。
DECD《公司治理原则》(2004)规定:公司治理结构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和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对公司和股东的责任和忠诚。
同时,要求董事会确保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制度的完整性,其中包括独立审计师的完整性,确保公司具备恰当的控制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制度,财务和营运控制制度等,确保公司的行为不违反法律和相关的准则等。
(二)国内研究情况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有关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我国政府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的推动力度的。
我国在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过程中,内部控制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理论突破,特别是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研究也呈现出勃勃生机并不断发展。
吴水澎(2000)指出,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阎达五(2001)也指出,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是内部控制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李连华(2005)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
阎达五、杨有红(2001)则将内部控制框架与公司治理机制结合起来,认为内部控制外延的拓宽正是由公司治理机制变化所致。
因此他们建议采取双管齐下和分两步走的战略建立内部控制框架,认为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特别强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认为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
潘秀丽(2001)认为,需要尽快制定内部控制标准及内部控制评价规范,以便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使资市场有效运行,准确地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为了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现状,应该在规范公司治理机构的同时来规范公司的内部控制,并明确管理当局对企业内部控制应承担的责任,使其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为了达到上市筹集资金或维持上市资格所做的一种形势上的包装。
将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制定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的重大举策,对内部控制的定位非常关键。
刘明辉、张宜霞(2002)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内部控制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其目标没有与企业的整体目标相结合,从而导致不能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构建内部控制。
因此,应该打破传统内部控制的狭隘性,拓宽内部控制的内涵,由局部的会计控制、财务控制扩展到整个企业的治理控制,并在今后的制度建设中重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形成企业内部控制和资本市场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康玉珠、周长鸣(2004)认为,从历史上看,西方国家内部控制的发展、完善都离不开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他们注重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
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会计、审计领域。
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是较权威的标准,但也只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领域。
2002年1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也未涉及与内部控制有关的内容。
我国如何将内部控制的研究与公司治理结构结合并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应该成为众多学者和实务界关注的话题。
李榕芳(2005)认为,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关系密切。
公司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健全的内部控制也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具体划分内部控制目标、加强内部会计控制。
田海峰(2011)认为,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果与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表象看,各大公司信息失真及其财务丑闻的迭出无不与内部控制弱化有关,但更深的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系统的局限性不仅要依靠内部控制系统本身的完善,更要依赖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内部控制系统局限性的克服,不能仅仅依靠内部控制机制本身的完善,还必须依赖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王宣人(2011)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共同载体是企业组织,在这个载体中,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需要内部控制作保障。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失衡问题。
其主要因素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完善有效的监控机制,信息和沟通系统不健全。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和加强内部控制,应改善股权结构,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构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公司的总体目标。
(二)研究趋势从以上相关文献回顾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和理论界对内部控制问题很重视,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不断深化,而且,内部控制发展至今,其内涵已大大延伸,与公司治理有着越来越多的结合点,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嵌合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完善的公司治理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健全的内部控制也将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因此以后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中,都会将内部控制问题置身于一个更大的环境即公司治理下来研究和对待,其理论和实务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去开拓。
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方法(一)、评价方法的运用随着内部控制评价理论的发展,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也越来越多,通常是通过专题讨论会、问卷调查、流程图进行初步分析,然后引入数量统计分析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 A H P ),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再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
1 问卷调查、流程图等传统方法内部控制评价的传统方法主要有调查表法、文字法、流程图法和穿行测试法等,均是曾经应用比较广泛的评价方法。
国外在内部控制评价研究早期较多关注的是怎样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和评价工作,其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一“调查问卷”,即要求审计师回答相关问题,在对审计人员的内部控制评价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审计人员在识别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缺陷时,与文字描述相比,调查问卷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
国内学者张谏忠,吴轶伦(2005)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宝钢的运用为案例,对宝钢运用调查问卷、作业层级评价标准分析内部控制风险控制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2007)以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为案例,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建立流程图与指标体系详细说明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评价。
2 层次分析法等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周春喜(2002)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定性指标进行了量化处理。
戴彦(2006)通过对A省电网公司的研究,围绕“资金流构建了评价体系,并依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预算管理、电力营销、固定资产管理和工程项目四类关键业务的权重以及各类业务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李军训,陈静(2010)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构建了一套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杨海琴,刘文丽(2011)也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分析了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构建了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赋予权重,并主张应加强内部控制主体有效性的评价。
同时张谏忠,吴轶伦(2005)、于增彪,王竞达,瞿卫菁(2007)、陈汉文,张宜霞(2008)、骆良彬,王河流(2008)、韩传模,汪士果(2009)等学者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研究时也不同程度的运用了层次分析法等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3其他的数学模型及评价方法Yu,Neter(1973)尝试性地提出内部控制三种评价模型以供审计人员选择:抽样估计、最小二乘法估计与时间序列。
随后LibbyArtman,Willingham(1985)使用实验方法研究内部控制流程对其可信赖程度的影响;Colbert(1988)以实验方法研究如何评价存货项目的控制风险。
而Purivs(1989)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问卷式、流程图式以及文字叙述式等三种内部控制评价方法的效果。
王立勇(2004)提出运用可靠性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数学分析模型,以企业业务流程图设计为基础设计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可靠性框图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