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三篇)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1.1为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规定了工业固体废物考核标准等内容。
1.3本办法适应于公司所有固体废物的排放管理。
2名词术语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固体废物能污染地下水、地面水和空气并影响人体健康影响环境卫生影响景关且占用土地。
3管理职责本标准归口管理单位是安全办。
在厂长的领导下履行业务职责。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工业固体废物考核标准4.1.1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在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同时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4.1.2对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和场所必须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
同时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4.1.3禁止擅自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确须拆除的必须报请生产部同意。
4.1.4对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实行限期治理。
4.1.5禁止使用国家规定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4.1.6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4.1.7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转移出地和接受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储存。
环境保护管理标准1总则1.1为加强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标准.1.2本标准适应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考核、管理。
2名词术语2.1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各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2.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1. 背景工业固体废物是由工业生产、生活及其他活动产生的固体废物,其包括废油、废塑料、废矿渣、废钢铁、废纸张等。
这些废物的产生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威胁到人类健康。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降低污染,我国制定了《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
2. 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从废物的产生、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和处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
2.1 废物的产生控制《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首先规定了废物产生控制的原则,包括源头减量、分类收集、有害成分削减和资源化利用等。
2.2 废物的分类收集工业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是废物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实现废物治理的关键。
按照其性质和特性,我国将工业固体废物分为4类:有害废物、可回收物、其他废物和医疗废物。
有害废物、医疗废物和其他废物需要按照不同的方式收集、储存和处理。
2.3 废物的储存和运输废物的储存和运输是废物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废物外泄、避免废物交叉污染和防止废物对环境造成危害。
2.4 废物的利用和处置废物的利用和处置是废物管理的核心环节。
按照《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工业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分类处理,如可回收的废物要优先进行资源化利用,而有害废物则需要进行安全处置。
3. 相关政策文件《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不仅是我国废物治理的重要法规,还与其它法规、标准以及政策文件有关联。
例如,我国还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卫生标准》、《危险废物名录》等。
4. 结论总体来说,《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是我国废物管理的重要法规之一,它为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和处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这对于实现废物治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该法规,提高废物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023年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
2023年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处置、管理、监督等活动。
第三条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工业过程中产生,具有固态性质,且不可再利用的废弃物。
第四条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环境友好”的原则,推行减量和循环利用,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第二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管理第五条工业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和技术条件,制定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管理制度,明确废物的种类、产生量、产生方式等,合理规划和布局生产过程。
第六条工业企业应加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过程的监测和记录,定期报告固体废物产生情况,配合监管部门进行监测和检查。
第七条工业企业应采取技术措施,减少废物的产生量和有害物质含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风险。
第八条工业企业应建立固体废物分类收集和交接制度,将可回收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储存,保证废物的可再利用。
第三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管理第九条工业企业应根据工业固体废物特性和数量,选择合适的废物处置方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十条工业企业应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过程的监控和记录,定期报告废物的处置情况,配合监管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一条工业企业应采取科学、正确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技术,确保处置过程安全、环保、高效。
第十二条工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废物处置设施,确保废物不会对人体、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危害。
第十三条工业企业应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废物转化为能源和原材料的技术和设备。
第四章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第十四条工业企业应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废物产生、处置和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记录和管理。
第十五条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固体废物产生和处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和改进。
第十六条监管部门应建立统一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平台,与工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和数据共享。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规定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各类工业固体废物的储存、处理和处置的管理,防止造成二次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催化剂、焦油、塔低物、废干粉、废胶块等化学废渣和废滤布、不合格品及不能送往生活垃圾场进行处理的其他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危险废物”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第四条各单位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积极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化害为利,能回收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必须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要转移给具有合法资质的用户进行处置。
第二章责任与监督第五条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必须保证本单位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符合公司《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规定》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负责。
第六条安全环保部具体负责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必须落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第七条工业固体废物要按其来源、种类、数量、去向等内容进行统计,并建立台帐,定期上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第八条各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所属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或处置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严禁擅自停用或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确有必要停用或拆除的,必须上报安全环保部批准,并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第九条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三章工业固体废物第十条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必须在安全环保部的统一组织下,定期向公司安全环保部申报登记。
第十一条各单位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应首先采取措施在厂内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或无害化,然后考虑贮存、处理、处置等措施。
工业固废管理规章制度
工业固废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工业固废的管理,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各类工业固废的管理和处置,包括但不限于固体废物、废水、废气等。
第三条工业固废管理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循环利用”的原则,实行分类收集、统一处理等措施。
第四条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固废管理机构和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工业固废的监管和管理。
第五条工业企业应当加强固废管理,制定固废管理方案,配备完备的固废处理设施,并定期进行固废排查和监测。
第六条工业固废的排放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影响环境质量和居民健康。
第二章工业固废分类管理第七条工业固废应当按照类型、性质、危害程度等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和措施。
第八条工业固废的分类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利用。
第九条工业企业应当建立固废分类收集系统,设立相应的分类收集容器和标识,方便固废的分类收集和处置。
第十条工业企业应当定期对固废进行分类清理和整理,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第十一条工业固废的分类管理应当与环保部门进行配合,接受其监督和检查。
第三章工业固废处置第十二条工业固废的处置应当按照固废分类管理的要求进行,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利用措施。
第十三条工业固废可以采取回收再利用、焚烧处理、填埋等方式进行处置,但应当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四条工业企业应当选择符合要求的固废处理企业进行固废的外包处理,不得私自处置或转移固废。
第十五条工业固废填埋场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设立固废监测系统,确保填埋的安全和环保。
第十六条工业固废的焚烧处理应当具备相应的排放控制和处理设施,保证废气的排放达标。
第十七条工业固废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处理,不得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第四章工业固废监督检查第十八条地方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对工业企业的固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九条工业企业应当配合环保部门进行固废管理情况的检查,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证明。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一、管理原则1.预防为主。
通过优化工艺、改进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固体废物产生。
2.源头减量。
鼓励和促进工业企业实施减量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固体废物生成。
3.综合利用。
鼓励工业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与循环利用。
4.合理处置。
对于无法减少或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确保废物处理的安全与环保。
二、分类管理1.分类标准。
根据固体废物的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有害废物、可回收物、其他废物三类。
2.分类收集。
要求工业企业对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确保不同类型的废物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处置。
3.分类运输。
对于不同类别的固体废物,要求进行专门的运输,避免交叉污染和事故风险。
4.分类处置。
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要按照相应的处置要求进行处理,合理利用或安全处置。
三、处置要求1.环境安全。
固体废物处置过程中要保障环境安全,防止废物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造成污染。
2.资源回收。
对可回收的固体废物要进行回收利用,如废纸张、废塑料、废金属等。
3.无害化处理。
有害废物要通过无害化处理,如化学物质的中和、热解等方式,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4.安全处置。
对于无法处理和利用的固体废物,要按照规定进行安全处置,如填埋、焚烧等。
四、监督和执法1.建立监督机制。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工业企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的监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加强执法力度。
对于违法生产、排放固体废物的企业要严格执法,依法进行处罚,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3.公众参与。
鼓励公众对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进行监督和参与,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预防为主、分类管理、合理处置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固体废物的生成和污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最新版】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提升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工业固体废物管理。
放射性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第四条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的组织协调工作。
清洁生产综合协调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清洁生产促进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
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商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税务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工业固体废物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协调机制,组织生态环境、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商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税务等部门,研究、协调、解决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市人民政府及其生态环境等部门应当与淮海经济区的相关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的协作,通过区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式,统筹协同治理,提高区域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水平。
第六条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坚持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安全处置、防治结合、污染担责的原则。
第二章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结合本辖区工业发展需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依法组织建设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等设施。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方法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方法是指针对工业固体废物(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废渣、废矿渣、废渣浆和废泥等)的处置和整治进行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工业固体废物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政策,以保障环境安全和可持续进展。
一、工业固体废物的分类及处理方式工业固体废物重要分为不安全废物和一般固体废物两大类。
其中,不安全废物是对环境或人体健康具有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废弃物,比如含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
而一般固体废物则是指除不安全废物以外的工业废弃物,比如煤灰、矿渣、生活垃圾等。
对于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重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填埋:将废物运往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重要适用于无害性废物或处理工艺较为简单的工业固体废物。
2. 掩埋:将废物埋在地表下肯定深度的土壤中,重要适用于少量、无害性的固体废物。
3. 焚烧:将废物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热解、氧化等处理,可将大部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比如焚烧生活垃圾可取得电力和热能。
4. 微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对废物进行分解和处理,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如采纳生物滤池和生物反应器等处理方式。
5. 其他处理方式:包括回收利用、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等。
二、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政策1. 《环境保护法》:是我国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法规,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环境,防治污染,防备环境损害”。
2. 《不安全废物管理条例》:明确了不安全废物的分类、标识、运输、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3.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了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理等方面的管理要求。
4. 《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掌控标准》:是我国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规范,明确了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的标准和要求。
5. 《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了进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任务,激励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各类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废渣、废料、废渣、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中的工业废物。
为了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我国于2002年颁布了《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这项管理办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进行了规定:1.产生单位责任。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应制定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废物分类、包装、标记、运输等要求,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
同时,产生单位有义务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废物排放。
2.分类管理。
按照废物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将固体废物分为有害废物、一般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类,并对每类废物的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有害废物和危险废物应按照特定标准收集、包装、运输和处置,一般废物则可以通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3.运输管理。
工业固体废物的运输要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进行,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运输工具,并有相应的运输证明文件。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泄漏和污染环境。
4.处置管理。
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置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法。
有害废物和危险废物应通过专门的处置设施进行处理,确保无害化。
一般废物可以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但要确保处理过程不会对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损害。
5.监督管理。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执法检查机制,并对违反规定的单位进行处罚。
同时,加强对废物处置设施的监测,确保设施运行符合要求。
通过《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的实施,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这项管理办法的出台,增强了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针对性和系统性,规范了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有效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量,保护了环境和人民健康。
然而,目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废物分类不够细化、处理设施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等。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水平,不断完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背景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废弃原材料、废品、废渣、废土等。
这些固体废物的产生对环境造成威胁,因为它们可能含有有害物质,会影响土壤质量、水质和空气质量,从而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此,各国纷纷制定了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以规范这些废物的处理和处置。
目的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的目的在于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合理控制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可以避免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主要内容固体废物的分类根据工业固体废物的性质、产生方式和处理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危险废物和非危险废物。
危险废物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等不同类型,需要特殊的处理和处置。
非危险废物则可以进行资源化利用或减量化处理。
固体废物的管理流程固体废物的管理流程包括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环节。
•废物的产生:工业企业应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采取减量化措施降低固体废物贡献。
此外,还应分类收集,盲目混装废弃物会将危险和有用资源的处理难度和成本都提高。
•废物的收集与运输:工业企业应配备合适的收集容器进行分类收集,避免废物外泄污染环境。
废物的运输需要注意包装,避免漏、洒、散、溅等现象发生,以保证其安全运输。
•废物的处理和处置:固体废物的处理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式。
在选择处理方式时需要根据废物的性质、数量、效益和环保因素来决定。
处置方式包括填埋、焚烧、危险废物处置和回收利用。
相关法律法规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和处理涉及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危险废物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结论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企业应该提高环保意识,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并且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管理和处理。
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整治方案
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整治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问题日渐突出。
这些废物数量巨大,且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长期堆放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将导致严重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健康。
因此,研究制定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整治方案,防止废物在现场或运输过程中造成严重污染,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工业固体废物整治方案1.分类管理根据工业固体废物的不同性质和危害程度,采用分类管理。
具体做法包括:按照固体废物的来源、性质、危险等级进行分类;按照固体废物的处理方式进行分类(如可回收、可控焚烧、填埋等)。
分类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总量,为后续处理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
2.资源化利用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应该进行资源化利用。
比如,废金属、废纸板、废旧衣服等都可以进行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固体废物的总量,还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和节约资源的保障。
3.焚烧处理对于不可再利用的工业固体废物,采用可控焚烧方式进行处理。
在焚烧过程中,需要加强污染物监控和治理,确保防止污染物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对于高危工业固体废物的焚烧,需要专门设立环保设施和监测器材,保证环保安全。
4.填埋处理对于无法焚烧的工业固体废物,可以将其填埋。
但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保证填埋场的环保安全。
特别是需要定期进行监测,避免污染物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同时,填埋产生的渗滤液也需要经过生化处理后才能安全排放。
二、危险废物整治方案1.分类管理危险废物的性质非常危险,可以严重威胁人体生命和健康,甚至危及生态安全。
因此,对于危险废物的治理,分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危险废物按照生成来源、物理、化学性质、危险等级进行分类,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处理方法。
2.处置方式危险废物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
其中,化学处理方法包括化学还原、化学氧化等;生物处理方法包括生物降解等;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蒸汽加压、高温灭菌等。
在危险废物的处理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和技术,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监控机制,确保处理安全。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公司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控制。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条质量安全与环保部负责工业固体废物存放及处置的监管、检查指导工和对外申报登记工作。
第四条各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向管理部门的申报登记等工作。
第五条各生产单位和相关部门负责工业固体废物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处置和综合利用。
第三章工业固体废物分类第六条危险固体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第七条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GB5085鉴别标准和GB5086及GB/T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第四章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存放第八条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存放1、各单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后,应按不同类别和相应要求及时放置到临时存放场所。
并按GB15562.2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
2、为防止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渗滤液的流失,须设置导流渠、渗滤液收集池,存放场所,应具备防雨淋、防泄漏、防扬散、防流失等设施或措施。
3、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场,禁止将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混入。
4、存放场使用单位,应建立检查维护制度。
定期检查维护堤、坝、导流渠等设施,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保障正常运行。
第九条危险废物的收集和存放1、对收集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等设施以及贮存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2、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3、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一年。
4、贮存场所应采取防雨淋、扬散、流失、渗漏等防范措施。
5、建立检查维护制度。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是我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法规。
该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对工业企业的废物产生、收集和储存等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收集和储存。
管理办法还要求工业企业建立固体废物台账,详细记录废物的产生量、性质、来源和去向等信息,以便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
其次,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对固体废物的处置方式进行了规定。
根据废物的性质和危险程度,管理办法明确了废物的处置方式,包括回收利用、安全填埋、焚烧等。
对于危险废物,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必须经过专门处置机构处理,以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管理办法还鼓励工业企业开展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再次,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对工业企业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
工业企业必须建立固体废物管理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分工。
他们必须保证废物的正确分类、储存和处置,并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管理办法还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停产整顿甚至吊销生产许可证等。
最后,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还强调了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办法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进行整改,确保他们遵守废物管理的法规和标准。
此外,管理办法还规定了废物处理专业机构的资格要求,以保证废物处理工作的安全与合规性。
综上所述,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是我国在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方面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通过明确工业企业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废物的产生和处理,加强监督管理,可以有效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由于固体废物问题的复杂性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提高废物处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范本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范本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固体废物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和治理,维护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特制定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
二、总则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办法制定。
2. 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态废物、废弃物、废旧物品等。
3. 本办法适用于国内所有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等单位和个人。
三、责任与义务1. 企事业单位应制定废物管理制度,明确工业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方式。
2. 工业园区应设立专门的固体废物处理中心,负责工业固体废物的集中收集和处置。
3. 企事业单位应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化处理,推广循环利用和资源化利用。
4. 企事业单位应按规定向环保部门及时上报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处置情况。
5.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四、工业固体废物管理1. 废物分类:企事业单位应对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按照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并标示清楚。
2. 废物收集和运输: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固体废物收集和运输机制,确保废物不外泄,采取安全可靠的方式进行运输。
3. 废物处置:废物处置应遵循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理原则,采取环保技术和设备进行。
4. 废物监管: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应定期对废物收集、运输和处置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记录和报告。
五、处罚与奖励1. 对于违反废物管理规定的企事业单位,将处以罚款,并要求整改。
2. 对于表现优秀的企事业单位,将给予奖励和表彰。
六、技术支持与产学研合作1. 国家应加大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
2. 鼓励企事业单位与研究机构、高校等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七、宣传教育与社会参与1. 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模版(三篇)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管理的监管,保障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
第三条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限制和减少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和排放。
第二章工业固体废物的分类和管理第五条工业固体废物应按照物理、化学、生物等属性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六条分类管理原则包括:(一)非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二)可回收废物、不可回收废物;(三)可焚烧废物、不可焚烧废物;(四)易腐化废物、不易腐化废物等。
第七条危险废物应按照《危险废物名录》的规定进行分类管理,并采取安全封存、专人管理、特殊运输等措施。
第八条可回收废物应按照《可回收物品名录》的规定进行分类管理,并鼓励企业进行资源化利用。
第九条可焚烧废物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喷淋、焚烧等处理,确保废物燃烧后排放物的达标。
第十条易腐化废物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密封、储存、消毒等处理,防止产生异味、传染病等。
第三章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储存和运输第十一条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建立健全废物收集、储存和运输制度,确保废物的安全、环保运输。
第十二条废物收集设施应设置在固定位置,具备防渗漏、防腐蚀和防火爆等功能。
第十三条废物收集设施应设有相应的标识和警示标志,以便人员辨识和警示。
第十四条废物收集和储存过程中,应遵循分区分级管理原则,防止不同类别废物的混合污染。
第十五条废物运输车辆应配备专用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确保废物的安全运输。
第十六条废物运输前,应进行必要的打包和封存,防止废物泄漏和扩散。
第十七条废物运输车辆驾驶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并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和教育。
第四章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第十八条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应以减量和无害化为目标,鼓励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利用。
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
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遵循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清洁生产原则,推行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防治措施,实现公司工业固体废物的规范管理和综合利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吉林建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金珠厂区(以下简称“公司"),及其在公司管辖范围内的所有为其服务的生产、施工、检修等单位(以下简称“外协单位”)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
第三条相关文件和定义1、工业固体废物,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本办法所谓的工业固体废物是指生产、施工、检修等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物品、物质(金属废品、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除外,并且不包括生活和办公类垃圾)。
2、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废弃物。
3、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第二章职责第四条安全环保处1、统筹公司工业固体废物(包括一般工业废物、危险废物,不包括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由公司确定的部门进行管理,并遵守其规定)的综合管理,是公司工业固体废物的归口管理部门.2、负责制定公司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划和防治计划,运用经济和行政等手段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工作。
3、负责审批临时排污申报单,协调污染物的排放去向和回收(或处置)方法.4、组织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处置方法的科学研究.5、负责公司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统计工作。
6、负责工业固体废物综合监督管理并提出考核意见。
第五条技术质量处1、负责按循环经济理念提出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可利用资源的指导意见。
2、负责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研究、论证等工作。
第六条生产处1、负责在生产系统推行清洁的生产工艺.2、协助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将含铁尘泥、焦粉、除尘灰、落矿、落料及产品加工的下脚料等返回生产系统重新利用。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范文(三篇)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工业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第二条工业固体废物分为有害废物、非有害废物两类。
第三条有害废物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废物,包括但不限于重金属废物、有机溶剂废物、有害化学品废物等。
第四条非有害废物指不具有有害性质的工业废物。
第五条有害废物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特殊处理,不得与非有害废物混合存放、运输、处理。
第六条工业固体废物的管理分类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三章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第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制度,确保废物的安全、高效收集与运输。
第八条收集与运输工具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按照规定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九条有害废物的收集与运输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和许可的单位进行,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第十条收集与运输工具应当标明废物的名称、分类等信息,并使用统一的标识,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第四章工业固体废物的储存与处置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的储存与处置制度,确保废物的安全、环保处理。
第十二条工业固体废物的储存场所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损害。
第十三条有害废物和非有害废物应当分别进行储存,不得混存。
第十四条储存废物的容器和设施应当标明废物的名称、分类等信息,并使用统一的标识,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制定废物的处置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废物的处理,不得随意倾倒、排放。
第十六条对于有害废物,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特殊处理,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第五章监督与管理第十七条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监管,定期检查和评估企业的废物管理情况。
第十八条对于废物管理不合规的企业,环境保护部门有权责令其限期整改,并处以罚款等相应的行政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办法文件编号:ZLLT/(Z02)023—2007版次: A 发布日期:2007年7月19日1总则1.1为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规定了工业固体废物考核标准等内容。
1.3本办法适应于公司所有固体废物的排放管理。
2名词术语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固体废物能污染地下水、地面水和空气,并影响人体健康,影响环境卫生,影响景关且占用土地。
3管理职责本标准归口管理单位是安全办。
在厂长的领导下,履行业务职责。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工业固体废物考核标准4.1.1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在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同时,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4.1.2对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设施和场所,必须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
同时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4.1.3禁止擅自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确须拆除的,必须报请生产部同意。
4.1.4对固体废物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实行限期治理。
4.1.5禁止使用国家规定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4.1.6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4.1.7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转移出地和接受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储存。
环境保护管理标准文件编号:ZLLT/(Z02)025—2007版次: A 发布日期:2007年7月19日1总则1.1为加强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进一步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标准.1.2本标准适应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检查、考核、管理。
2名词术语2.1环境保护:是指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各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2.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3环境管理:是指在环境容量的允许下,以环境科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和行政手段,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2.4环境监测:是指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2.5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管理职责本标准归口管理单位是安全办。
在厂长的领导下,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4管理内容与要求4.1各单位都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及公司、铜板带厂环境保护法规及规章制度。
4.2环境管理必须纳入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中,各单位领导在生产组织过程中,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每一道生产工序抓起,尽量做到清洁生产。
4.3所有环保设备未经生产部同意,不准擅自停运、拆迁、报废。
4.4凡对环境有污染的岗位,都要制定控制污染的技术措施,操作规程和责任制。
4.5各单位每年应举办至少一次的环保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环保意识。
4.6污染与治理4.6.1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水、废液、废渣、粉尘、烟尘、有害气体、振动、噪声和放射性等岗位,均属污染源。
4.6.2凡是污染超标的单位,要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提出治理计划及技术措施,经生产部审核同意后公司平衡,列入污染治理计划。
4.6.3治理污染,各单位应从加强管理、改革工艺入手,尽量不用或少用产生污染的原材料,从源头控制污染的产生。
4.6.4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
4.6.5凡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如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都必须执行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执行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4.6.6产生环境污染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4.6.7严禁采用渗井、渗坑、稀释或随意排放污染物。
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废物的单位,必须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
4.7奖励与惩罚4.7.1对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
4.7.2各单位排放的“三废”超过规定标准造成污染者,必须限期治理。
对造成事故的人员,将给予相应的罚款处理。
4.7.3对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或有关条例、规定、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肇事责任者及单位领导,要追究行政和经济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手册公司EHS管理方案第 1 页共 1 页1总则1.1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EHS管理方案,持续改进员工的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实现EHS目标,进而确保公司的EHS总体目标的实现,持续改进EHS绩效。
2 职责2.1总经理为EHS管理方案实施提供资源保证。
2.2品质部经理审核公司EHS管理方案。
2.3安全版纳负责监督EHS管理方案的制定,并对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4各单位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EHS管理方案。
3控制要点3.1管理方案的内容包括:作业条件和作业环境的现状、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指标、可行的技术措施、技术方法的步骤、必要的资源需求(人力、物力、财力)、完成的时间进度表、相关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2管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3.2.1对管辖范围内存在的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安全办根据EHS方针目标制定年度管理方案,经公司会议通过批准后实施。
3.2.2各职能部门、车间根据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及安全办年度管理方案认真组织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3.2.2 3.3管理方案的修订3.3.1管理方案应随公司目标、生产活动、服务的变化、或在法律法规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调整和修订。
3.3.2当管理评审或审核对管理方案有修改要求时,应对管理方案进行修订。
3.4管理方案的检查。
3.4安全办应按管理方案的时间表检查各单位、各部门EHS管理方案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并进行汇总,及时报品质部经理。
EHS工作手册1.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第 1 页共 1 页遵守法律法规、预防环境污染、控制安全隐患、降低健康风险、节约资源能源、实施持续改进。
遵守法律法规:遵守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有关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人人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预防环境污染:加强全员环保教育,提高全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预防环境污染,营造优美和谐的环境,杜绝污染事故发生。
控制安全隐患:制定安全预防措施,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坚决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降低健康风险:辨识危险源,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节约资源能源:承诺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设备,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能源利用率,造福子孙后代。
实施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循环活动的能力,持续不断地改进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使企业持续提升环境和安全管理水平,保障职工和企业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EHS工作手册2.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第 1 页共 1 页2.1 公司环境管理体系目标:1、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2、环保设施正常运转率达到98%以上;3、污染物排放达标合格率100%;4、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四年降低15%以上。
2.2 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1、重伤、工亡事故为零,千人负伤率控制在1‰以下;2、职业病预防控制100%;3、重大消防、厂内交通事故为零;4、全员安全教育率100﹪,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100﹪,事故隐患整改率在98﹪的基础上每年提高0.1个百分点。
EHS 工作手册3.公司EHS 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图 第 1 页 共 1 页公司EHS 管理体系组织结构总务部工模部 生产部 财务部 工程部维修部 总经办 品质部品质部经理安全办总经理行政部EHS工作手册4. 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第 1页共 1 页归口人员/部门要素总经理生产部经理品质部经理工会主席工程部安全办维修部财务部总经办人事部各车间GB/T24001 GB/T280014.1 总要求 4.1 总要求★●●●●○○○○○○4.2 环境方针 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4.3.1环境因素 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3目标、指标和方案4.3.3目标★●●●●▲○○○○○________ 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1结构和职责★●●●●○○○▲○○4.4.2能力、培训和意识4.4.2培训、意识和能力★○○○▲○○4.4.3信息交流 4.4.3协商和沟通★▲○○○○○4.4.4文件 4.4.4文件★▲○○○○○4.4.5文件控制 4.4.5文件和资料控制★▲○○○○○4.4.6运行控制 4.4.6运行控制★●●▲○○○○○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4.7应急准备和响应★●●▲○○○○○4.5.1监测和测量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4.5.2合规性评价________ ★▲▲○○○○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4.5.4记录控制 4.5.3记录和记录管理★▲○○○○○4.5.5内部审核 4.5.4审核★▲○○○○○4.6 管理评审 4.6 管理评审★●●●●▲○○○○○★——领导职责●——协管领导职责▲——归口管理部门○——配合执行部门EHS 工作手册5. 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职责第 1页 共 9 页1.目的和适用范围1.1 为保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目标实现,并不断加强对环境和危险因素的控制能力,使体系得到持续改进,特制定本职责。
1.2本职责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及人员。
2. 管理层次公司EHS 体系管理层次图3.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责3.1 各级领导、管理人员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岗位责任 3.1.1 总经理3.1.1.1负责适用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公司管理方针、目标的贯彻和落实; 3.1.1.2批准、颁布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手册,负责体系有效运行;3.1.1.3负责组织机构的设置,明确体系中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保证机构健全和人员充足、稳定; 3.1.1.4负责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培训教育计划的批准;3.1.1.5负责提供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资源和条件; 3.1.1.6创造能够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管理目标的内部环境;组织制定EHS 目标、管理方案、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