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公开课饮湖上初晴后雨

合集下载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增加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对于自然美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写作和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赏析:通过教师的导读和学生的共同探讨,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美感。

2. 口语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演讲的形式,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表达: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等形式,发挥想象力,创作与诗歌相关的作品。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自然景色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思考和感受,并引发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诗歌赏析(30分钟)教师先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然后解读诗歌中的意境和美感。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在提问和讨论中逐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三步:口语表达(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讲,表达小组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步:创作表达(40分钟)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选择写一篇小文章,绘制一幅画作,或者创作一首与诗歌相关的自己的作品。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在评价中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与小组成员的互动情况。

2. 学生的作品质量:评价学生的写作和绘画作品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理解和感受,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演讲中是否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是否清晰明了。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美,并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阅读其他古诗,并进行诗歌比较,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内容解读:本首诗出自于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七单元,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

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

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是为了说明真正美的事物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是美的,不会因为形态、环境的改变而失去本真的美。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选编本课的目的,除了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引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外,还通过优美动人的诗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与已有知识的关系: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作品,包括各种主题。

苏轼的作品之前也有接触,二年级学过《花影》,三年级学过《赠刘景文》,均是苏轼精妙的佳作;在本册的第五单元学习过刘禹锡的《望洞庭》,同是描写湖的诗篇,却表现出不同的美感;关于西湖美景的诗篇有很多,第六册时学过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是经典诗句;而在本单元前一课学习的课文是《三潭印月》,正是“西湖十景”之一,所以学生对西湖已经能够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设计理念创设多重情境,感受诗文意境。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运用对比和类比的手法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将晴雨西湖像一幅画面一样展现在读者眼前。

为了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好的感受西湖的动人,本课将设置各种情境,并相互交织,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苏轼笔下西湖的美丽。

饮湖上初晴后雨市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饮湖上初晴后雨市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潋滟
空蒙
4/22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之一,她是春秋末期越国人, 姓施,名夷光,世居苎(zhù) 萝山苎萝村。苎萝山现属绍兴 诸暨市城关镇。苎萝有东、西 两村,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 叫她“西施”。
5/22
水 光 潋 滟
6/22
山 色 空 蒙
7/22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波光闪动晴天景色真好,云雾迷茫雨 天景色也很奇妙。
音乐观赏
10/22
12/22
13/2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4/22
苏堤春晓
15/22
16/22
17/22
18/22
19/22
绝句
题西林壁
江南春
杜甫
苏轼
杜牧
两个黄鹂鸣翠柳, 横看成岭侧成峰, 千里莺啼绿映红,
一行白鹭上青天。 远近高低各不一样。水村山郭酒旗风。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不识庐山真面目, 南朝四百八十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21/22
22/22
[宋] 苏轼
1/22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是北 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散文家、诗人、词人。
2/22
诗意
复习学法
饮湖上初晴后雨
生字
宋 苏轼
liàn yàn
水光潋滟晴方好,

题目
山色空蒙雨亦奇。
课外
欲把西湖比西子,
zhuānɡ
淡妆浓抹总相宜。
插图
节奏
背景
3/22
词语注释
湖:指杭州西湖。 潋滟:水波流动样子。 空蒙:形容水雾迷茫。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主题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学习目标】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亦、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指导书写“饮、初"2个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并背诵。

3.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评价任务】1.能独立正确认读“亦、宜”2个生字,能判断“抹"的正确读音,正确拼读和书写2个生字。

(目标1)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并背诵。

(目标2)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图文对照、查字典方式理解诗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目标3)【学习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前两句诗写景,大意是:睛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这两句诗写出了不同天气下西湖的景色。

“潋滟”“空蒙"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晴方好”“雨亦奇"写出了诗人对西湖不同美景的赞叹。

后两句与前两句照应,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不仅赋子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水。

在作者的眼里,西湖就像西施-一样,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不管是睛是雨,都神韵独特。

“欲”是“如果"的意思。

“总相宜”既写出了西施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也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

【学情分析】在上节课学习中,学生学习了“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借助注释,抓关键字词想画面;品词入境,感悟诗情。

"的方法学习古诗,这节课继续用这个方法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在理解古诗上,还是沿用之前理解古诗来理解诗意,借助注释、图片和抓住关键词来体会西湖不同天气的不同风姿。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并表达《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诗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3)通过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生词,以及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苏轼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如何通过诗句展现这种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1)展示西湖美景,引发情感共鸣①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不同天气下的图片,如晴天波光粼粼的湖面、雨天朦胧的山色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②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湖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西湖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兴趣。

(2)巧设疑问,引入新课内容①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西湖的美,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西湖的美景。

②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看看诗人苏轼是如何用他独特的语言来描绘西湖的。

”(3)朗读课题,感知韵律之美①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课题,注意语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②邀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4)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①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②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5)巧妙过渡,进入新课学习①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肯定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②教师提出:“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从而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深入解读文本,扎实字词基础(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字生词①教师首先展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全文,并鼓励学生们大声朗读,要求他们标注出不认识的字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发挥想象,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

教学过程: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西湖吗?你们知道西湖的那些信息?(请生谈谈自己眼中的西湖)。

听了你的描述,我看到许多同学的眼中都充满了对西湖的向往,那么好吧,下面我就带你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播放“西湖十景”。

)2、欣赏完西湖的景色,你有些什么感受?(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

苏轼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歌,西湖也叫西子湖,提起这个名字的来历,它是和苏轼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歌有关系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①;指名读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 教学意图: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优美的语言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又营造了阅读期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

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

)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简介苏轼):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

三上《古诗三首》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三上《古诗三首》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3.学生运用学法自学古诗。

4.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1)学生朗读古诗,教师相机指导。

①听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并在诗中用“/”标出来。

②课件出示正确停顿。

③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④读准多音字“抹”。

让学生在词语中分辨读音:“抹”在“淡妆浓抹”中读mǒ,在“抹布”中读mā,在“抹墙”中读mò。

(2)学生交流诗意,教师相机指导。

①解诗题。

引导学生了解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是喝酒的意思,说明了事件;“湖上”是指西湖,说明了地点;“初晴后雨”说明了“先晴天后下雨”的天气情况。

②解诗意。

交流“水光潋滟晴方好”的诗意。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潋滟”“方”的意思。

明确诗意: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交流“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意。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空蒙”“亦”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奇”。

提问:西湖的景色奇在哪里?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潋滟”“空蒙”等词语,理解“奇”在诗中是“奇妙、奇特”的意思。

的教学理念,也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多古诗打下基础。

)三、小组合作,学习《望洞庭》1.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望洞庭》。

教师板书诗题《望洞庭》。

2.学生根据学习单,小组合作,一起学习《望洞庭》。

学习单如下:3.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1)学生朗读古诗,教师相机指导。

①指导读好停顿。

指名读或小组读古诗。

②指导读准多音字“磨”。

明确“潭面无风镜未磨”中的“磨”读mó,“磨面”的“磨”也读mó;“磨坊”的“磨”读mò。

③全班齐读古诗。

(2)了解诗人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3)学生交流诗意,教师相机指导。

①解诗题。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了解“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河南省北部。

“望洞庭”就是望洞庭湖看见的景象。

②解诗意。

引导学生理解“两相和”的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了解西湖。

2、了解苏轼。

3、引出课题。

二、你如何理解诗题课文写的是,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荡舟、饮酒,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板书:晴雨三、初读诗句1、自由读诗。

2、认读生字词。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4、小组合作,自学诗词。

四、品读体味1、说晴。

(1)抓住潋滟一词,体会晴空万里的西湖风平浪静波光粼粼的样子。

(2)抓住好一词,结合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两首诗展开想象,体会西湖风光的绮丽美妙的意境。

2、品雨。

(1)抓住空濛一词,体会阴雨绵绵下的西湖的韵味。

(2)通过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进行对比,体会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3、解相宜。

(1)西子的传说。

(2)理解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的原因。

五、写西湖1、用自己的笔,写出你心目美丽的西湖。

2、朗读欣赏。

六、总结升华苏轼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词,不仅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更是因为他对西湖的无比热爱,我觉得孩子们更热爱西湖,说说你的感想。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2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7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作者,解诗题(一)引入: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人物,请大家根据提示,猜一猜他是谁?猜到的就举手。

(师依次出示关于苏轼的PPT资料并口述)他是四川人,为人豁达,心胸开阔。

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风景。

他是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二他留下的名言佳句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师:这个人物就是宋朝的苏轼(板书:宋苏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古诗,题目叫《饮湖上初晴后雨》。

(PPT出示整首古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认真真读上三遍,然后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地方?你能从题目中读出什么?(二)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按照PPT出示的内容顺序:人物、地点、干什么?天气的变化,连起来说一说对诗题的理解。

(人物:苏轼和朋友;地点:西湖上;干什么:喝酒、聊天、赏景;天气变化: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雨来。

)二、诵诗文,明诗意,悟诗情(一)初读诗,谈印象,说“西子”过渡: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喝酒,赏景,聊天,天气起初是晴朗的,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1.初读诗歌,体会古诗的节奏停顿和韵律。

①自读古诗像歌曲一样,也有自己的节奏,古人读诗很讲究停顿;古诗还很讲究押韵,读起来有一种音乐之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最终版)课件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最终版)课件
元明清延续
元明清时期,山水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元化,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 如元好问、高启、袁宏道等。
山水诗的影响与意义
艺术价值
山水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思想意义
山水诗所表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 义,有助于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可持续发展之道。
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后世对苏轼的评价
02
研究后世文学家、评论家对苏轼及其作品的评价,分析这些评
价对现代读者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影响。
《饮湖上初晴后雨》在现代的应用
03
探讨《饮湖上初晴后雨》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例如在文学、
艺术、影视等领域的影响和借鉴。
总结词: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 雨》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 象,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美。
苏轼在诗歌中运用生动的描绘和 形象的比喻,将西湖的美景展现 得淋漓尽致。
苏轼的诗歌还具有很高的音乐美 ,他的语言节奏感强烈,韵律和 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 享受。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苏轼在诗歌中运用了 丰富的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夸张等 ,使得诗歌语言更加 生动形象,富有表现 力。
苏轼的诗歌语言还具 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善于运用创新词汇 和独特表达方式,使 得他的诗歌语言别具 一格,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结构特色
总结词: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在 结构上独具匠心,层次分明,转折自然 。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 人士大夫寄情山水,寻求心灵慰藉, 山水诗逐渐兴起。
代表人物
谢灵运、陶渊明等,他们以自然山水 为题材,抒发情感,为山水诗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质公开课课件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质公开课课件

借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 见怎样的景色?
山色空蒙雨亦(yì )奇
细雨迷蒙 的样子
亦:也
山 色 空 蒙
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天的西湖,细雨迷茫,也 十分奇特,别有一番奇妙的 景色。
是呀,雨中的西湖,与群山相应,有 云雾相伴,雨中的西湖,云雾缭绕,如 轻纱一般,是多么神奇美妙啊,所以诗 人不禁吟诵到:
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
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 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
人不禁赞叹: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 抹总相宜。
欲:如果,想要 西子:西施。 淡妆:淡雅的装束 浓抹:浓艳的打扮。 相宜:适宜。
初读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liàn yàn
水光潋滟晴方好
晴天的西湖,水面_________ 波光闪动 。
十分耀眼,美丽极了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闪 动,十分耀眼,美丽极了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明诗意——“水光潋滟晴方好”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 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 扮,都是一样适宜,光彩照人。
西施:中国古代四 大美女之首, 是美 的化身和代名词。 沉鱼落雁之容”中 的“沉鱼”,讲的 是西施浣沙的经典 传说。 西施与王昭 君、貂蝉、杨玉环 并称为中国古代四 大美女,其中西施 居首。
1、学习诗歌第一句,哪个字提示了 我们天气?句中写了怎样的景致?

水光潋滟
2、你读懂“ 潋滟 ”了吗?你能说说 它意思吗? 3、面对如此美景,你觉得诗人此时 的心情如何?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4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4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会写“饮,初”等字;2、正确认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自然成诵。

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读中悟情。

3、品味苏轼比喻句的别致,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读中悟情。

教学难点:品味苏轼比喻句的别致,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到西湖去游览一番。

(课件播放西湖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说什么?是啊,西湖可真美!下面我们就跟随诗人苏轼的脚步去细细品味西湖的美。

二、初读古诗1.出示课题(课件出示课题)齐读。

谁来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是啊,苏轼在西湖上饮酒,起初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根据你的理解,谁能读好这个题目。

2.初读古诗师:古诗里有一个多音字“抹”,在字典中它的读音和解释是这样的,学生齐读。

课件出示练习:(1)奶奶在抹()桌子。

(2)建筑工人在抹()墙。

(3)我在画纸上涂抹()颜色。

所以在这里,我们读“淡妆浓抹",意思是涂,擦。

所以浓抹就是?那淡妆呢?看,“查阅字典”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板书“查阅字典")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谁来读?不仅读出了停顿,还能做到声断气连,古诗的味道自然就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

通过读题目,我们发现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天气下的西湖:(学生回答:晴、雨)是啊,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

(教师板书)快速读读古诗,想一想,哪句描写的是晴天的西湖,哪句描写的是雨天的西湖呢?(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你喜欢哪种西湖呢?喜欢哪种就读哪句,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画面。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最终版)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最终版)
韵味。
雨中的西湖,草木葱茏,绿意盎然。 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游
客们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雨滴落在湖面上,荡起一圈圈的波纹, 仿佛在给湖面演奏一曲优美的乐章。 远处的山峦被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更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雨中的西湖,空气清新,沁人心脾。 漫步在湖边的小道上,听着雨声,感 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让人心旷神怡。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 叶北。”这首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雨中的西湖,但是通过描绘莲叶和鱼戏莲叶的情景,展 现出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宁静氛围。
“白堤烟柳雨晴柔,湖上人家笑语稠。山色空蒙波影细,水光潋滟柳丝柔。”这首诗则描绘 了雨后西湖的美景和人们的欢声笑语,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雨中的故事和传说
• 传说中,雨中的西湖有一把神奇的雨伞,只要在雨中撑开伞,就能听到一个关 于西湖的美丽传说。
• 雨中的西湖还流传着一个关于“断桥残雪”的故事。据说在某个寒冬腊月,有 一对恋人相约在断桥上见面,因为雪太大,两人相见时已经变成了白头偕老的 老人,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上天,于是上天将那座桥变成了一座永恒的桥。
课程目标
01 知识目标
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发展历程和鉴赏技巧。
0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 维和批判性思维。
0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课程大纲
第一讲
诗词概述与鉴赏技巧
第三讲
诗词创作与跨学科应用
第二讲
唐诗宋词鉴赏与实践
下一步计划
阅读更多苏轼的诗作
为了进一步了解苏轼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学生们计划阅读苏 轼的其他代表性诗作。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1、会写“饮”字,会认“亦”、"抹”、“宜”三个生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想象画面,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苏轼与西湖的小故事,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教学过程一、“饮”字导入,解诗题1、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在中国,有一种古老的文字一一甲骨文。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出示课件,“饮”的古字)2、汉字是表意的,字的左下角是一个酒杯,右边是一个人,把舌头伸进酒杯要去所以,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字?是的,所以这个字的本义就是品酒吟叹。

3、古人啊,最喜欢一边品酒一边吟诗了。

这不,900多年前,大文豪苏轼在与客人泛舟西湖时,被晴雨皆宜的西湖美景给迷住了,便饮酒做起诗来,你听一一4、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一一饮湖上初晴后雨,请问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质疑题目,揭示写作背景,)5、是啊,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天是晴的,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欣赏。

二、初读古诗,明节奏1、读古诗,读准字音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师:我看大家都读得这么认真,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

他读准了没有。

2、读古诗,读出节奏师:很好,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试一试读出节奏来。

我们跟着划分的节奏一起读一读吧。

3、读古诗,读出韵味师:大家读得可真投入,读诗就要这样,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它的味道,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行吗?来,咱们抬头,坐正,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气沉丹田。

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精选全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篇1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所描绘的意境。

2、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2、师小结.二、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二)、精读课文理解古诗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谳诗句,悟诗意。

2、分级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材与小组交流。

解决不了的可以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4、师边小结边板书。

指导朗读。

三、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四、扩展思维我们被诗人带到如此迷人的西湖中,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五、指导背诵六、作业练习题1、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西湖的诗篇?引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填写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课后反思《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写西湖的景色,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学习这首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作者的感情,通过对诗中“美”的理解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美”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理解古诗的字、词时,我几乎把诗中所有的字、词都拿来和学生分析了,在学生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很快就领会诗句的意思了。

学生懂得诗句的意思后,就让他们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然后一起分析,最后通过对作者感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验这首诗中的“美”。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

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课堂教学以“读”为主,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古诗,从读通顺读准确到能背诵。

2、学习带拼音的字词,读准字音。

练习写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欣赏,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受西湖晴天雨天的美丽神奇。

2、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意思,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诗句,感受韵律美,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赏图揭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谁来背一背?(个人背、齐背)2、欣赏,积累词语。

昨天我们欣赏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领略西湖的美景。

请欣赏。

(出示杭州西湖十景)(看完)谁来赞一赞西湖的美景?(风景如画、如诗如画、山清水秀……)(师评价:你说得真好。

你观察得真仔细。

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真是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这里欣赏美景。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非常喜欢西湖。

(出示苏轼)请看,这就是苏轼,世人称他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优秀5篇《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古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学会古诗对我们有很大的用处。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同学们也学过不少古诗了,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板书诗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整首古诗)齐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问:你们知道古诗是描写什么地方的吗?(西湖)3、学生介绍杭州西湖。

4、观看西湖的美景,老师补充介绍西湖。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以来就远近闻名,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而“苏堤春晓”、“曲苑风荷”、“雷峰夕照”等等本身就是一首首优美的诗,一幅幅多彩的画!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诗句。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透过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3、教师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4、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三、品读诗句。

1、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

《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优质课)

《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优质课)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读“亦、妆”两个生字,借助有关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

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感受西湖之美。

4、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读了“亦、妆”两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2、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诗的意境。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陈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

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

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

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

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

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

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二、自主读诗,领会诗意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精选全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这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的风采神韵,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出了晴天的西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水面波光粼粼的美。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则描绘出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紧接着诗人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这个比喻既传神又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并且得到了后世的公认,因此“西湖”又称“西子湖”。

【学生情况分析】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可以看出五年级学生已积累的古诗较多,但对于古诗的理解比较肤浅。

教学时对于生涩难懂的词语通过查字典、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一、具体目标:1.正确认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自然成诵。

用心品读诗文,体悟“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2.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以读为主,读中悟情。

3.感受诗人眼中的西湖,对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产生向往之情。

4.通过诗文对比,体会诗文的写作方法,并在生活中尝试运用。

二、教学重点:理解“水光潋滟”、“山色空濛”构筑的画面与意境,读出诗的韵味与美感。

三、教学难点:通过诗文对比,体会诗文的写作方法,并在生活中尝试运用。

【教学理念】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