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
等式与方程 教学设计
等式与方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等式,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里数量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
2.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体验。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并会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明标同学们,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二、自学探标自主探究:1.(1)观察下面的天平,你发现了什么?当天平的指针指着中间,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物体的质量( ),也叫做天平平衡,我们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 观察下面的天平,你发现了当天平的指针不指着中间的刻度,表示天平左右两盘物体的质量( ),也叫做天平不平衡,可以用不等式来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3.上面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4.读一读:像x+50=150 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自主应用:1.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6 + x=14 36-7=29 60+23>70 8+ x50÷2=25 x+4<14 y-28=35 5y=40等式:方程:2.想一想: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方程与等式有什么关系?自主质疑:你认为这节课应学会什么内容?还有什么疑问?三、交流研标1.交流例1。
⑴出示例1的天平图,全班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什么?怎样用式子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50=100)⑵同桌交流:像这样的式子你还能说几个吗?2.交流例2。
⑴全班交流:如果在这个天平的左边加上一个苹果,这时的天平会怎样?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还能用等号连接吗?如果在这个天平的右边加上一个苹果呢?⑵交流小结:数量之间的关系就大小比较来说,主要有“大于”、“小于”和“等于”三种关系,可以分别用符号“>”、“<”、“=”连接。
《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4) 2 + 3x = 5
答案:
(1)方程
(2)等式
(3)方程
(4)方程
解析:
等式是指两边的值相等的式子,而方程是指两边的值相等且含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的式子。因此,判断等式与方程的关键在于看式子中是否含有未知数。
2.题型二: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题目:解下列方程。
-数学知识文章:推荐一些关于等式和方程的数学知识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应用领域,如科学研Fra bibliotek、工程设计等。
-数学竞赛:提供一些数学竞赛信息,鼓励学生参加,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2.拓展建议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拓展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对等式和方程的理解。
-学生可以尝试解决拓展资源中的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如解一些实际问题中的方程。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等式和方程相关的拓展资源,如数学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3.题型三: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组
题目:解下列方程组。
(1) 2x + 3y = 8, 4x - y = 2
(2) 3x - 2y = 4, x + y = 1
(3) 5x + 2y = 10, 3x - y = 6
(4) 4x - 3y = 12, 2x + y = 5
答案:
(1) x = 1, y = 2
《方程与等式》教学设计
《方程与等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第5页练习一第1~3题。
【教材分析】等式与方程是在学生对等式已经积累了一定感性理解的基础上实行教学的。
例1以天平为形象支撑,让学生在具体情境问题中理解等式,并通过交流了解等式的结构。
例2让学生利用天平图感受数量的相等与不等,列出相对应的等式、不等式。
发现方程特点,揭示方程的概念,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对方程的理解从表面趋向本质,会用方程表示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在观察和比较中,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会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2.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与等式这间的关系,准确区分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力图彰显“数学化”、追求“真实性”,充分挖掘教材的文本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大量的生活素材,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分析探究等活动,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掌握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使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协助学生深刻体验方程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并能实行辨析方程与等式。
【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从简单有趣的游戏开始,再过渡到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并过渡到天平,教学显得自不过又流畅。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从不含未知数到引入含有未知数,为学生建构方程的概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教学紧扣方程意义中两个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等式”,协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通过列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
体会方程的思想,并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
《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方程》五年级数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方程的意义,认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与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出示,讨论天平的作用及用途,平衡状态和倾斜状态各说明什么情况。
平衡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相等,倾斜状态说明托盘两边质量不相等。
活动2【讲授】探究授新一、认识等式与方程。
1、出示(一),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左边20克和30克,右边50克。
提问:你看到天平怎样?天平平衡,说明什么?(生:说明两边质量相等。
)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20+30=50)为什么中间用等号?指出:像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二),把左边的其中一个20克砝码换成x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50)3、出示(三),把左边托盘中的一个x克的砝码拿走,右边的50克砝码换成30克,观察天平,出于什么状态,说明什么问题?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x>30,30<x)4、出示(四)天平图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X+X=100或2X=100)5、出示(五)天平图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吗?(10+X<80或80>10+X)6、出示刚才5道不同的式子。
认识等式和方程(详案)
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内容:冀教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认识等式和方程》。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列式、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用方程表示具体情境或文字叙述的等量关系。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方程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利用写出的式子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美好情景(出示课件)出示天平,(1)当两边放入50克的物品时,指针指向哪?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式子表示?(2)当一边分别放入20克、50克的物品,另一边放入70克物品时,指针指向哪?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式子表示?(3)当一边分别放入50克的物品,另一边放入70克物品时,指针指向哪?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式子表示?(4)当一边分别放入90克的物品,另一边放入70克物品时,指针指向哪?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式子表示?你们认识这些式子吗?(5)有三个物品,一个是50克,一个是90克,还有一个不知道质量。
当一边分别放入50克和不知道质量的物品,另一边放入90克物品时,此时天平平衡。
可以用什么式子表示?这个式子跟其他的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认识等式和方程二、美好预学(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节课需要弄懂的4个问题)1、你知道什么叫做等式、什么叫做方程吗?2、你能判断出哪些式子是等式、哪些式子是方程吗?3、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你会用方程表示具体情境或文字叙述的等量关系吗?请带着这4个问题预习书本79到80页的内容,预习时间3分钟。
三、美好知识(为了了解你们的预习情况,请完成你们桌面的美好知识)1、看图列式。
()()()④⑤()()2、把上面的式子分为两类。
(1)(2)3、表示()的式子,叫做等式;含有()的(),叫做方程。
4、判断。
是方程的在()打“√”,不是方程的打“×”。
《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在探究方程的意义时我特意给学生提供操作天平平衡的不同材料,让学生分组实践,通过操作、观察天平的状态得到许多不同的式子,由于材料不同,每个组所得的式子也不同,有的全是已知数的式子,有的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多种多样的式子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3、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1、突破方法:
首先由跷跷板引出“平衡”,由天平游戏、篮球比赛的比分引出数量之间有两种关系“相等、不相等”;
再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盘所放物体的重量相符,由此引出等式。接着再通过实例引出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以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进一步借助板书,说明等式与方程这两概念的关系。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认识等式和方程
执教者
武芳芳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79—80页
教材分析
教材选择了天平这个直观教具,呈现了五幅不同的用天平表示质量关系的情境图(其中有两幅图天平两边的质量不同),提出了“观察天平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关系”的要求。在学生观察、按要求写式子,以及对写出的式子进行归纳的基础上,认识等式和方程。“试一试”给出了具体的式子,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练一练”中安排了三个练习题:第一题,用三幅括线图呈现了已知数量和用X表示的未知数量的关系,让学生尝试列出方程;第2题,说明用X表示的未知量和已知量关系的文字叙述题,让学生列出方程;第3题是把文字叙述的方程“翻译”成方程式的练习。教学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写出式子,再通过比较和讨论,认识等式和方程。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等式与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等式与方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 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难点:会列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流程:一、知识回顾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如果用x表示青蛙的只数,你能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青蛙的眼睛数量吗?腿的数量呢?二、探究11.探究教师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见过天平吗?说说你对天平的理解。
问题:你能看图写出一个等式吗?答案:50+50 = 1002.总结天平是平衡的话,说明左右两边的物体质量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写出等式。
3.活动1:(1)说说什么样子的式子叫等式呢?你能模仿例1的等式,再写出几个等式吗?答案: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20+30=50 33-2=313 ×4=12 40÷8=5(2)在○填上< 、>或者=,并且把等式找出来。
13+2○15 66○19+2 13-2○1113×2○26 45×2○75 99÷3○78答案:13+2=15 66>19+2 13-2=1113×2=26 45×2>75 99÷3<78等式:13+2=15 13-2=11 13×2=26三、探究21.探究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关系。
教授引导语:第一个天平左边低,右边高,说明了什么呢?答案:左边物体质量重,右边物体质量轻。
x+50 >100教授引导语:第三个天平左边高,右边低,说明了什么呢?答案:左边物体质量轻,右边物体质量重。
x+50 <200教授引导语:第二和第四个天平是平衡的,你能列出等式吗?答案:x+50 =100+50 2x =200教授引导语:列出等式的时候,用到我们以前学习的那些内容了呢?了吗?答案: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
《认识等式与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等式与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9~80页,认识等式与方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列式、归纳、类比等教学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用方程表示具体情境或文字叙述的等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方程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的作用。
重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美好情景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认识等式和方程(引导学生读)课件出示天平图提问:(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介绍天平的组成)(2)在哪里看见过它呢?(3)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称物体的质量、比较物体质量哪个重,哪个轻)二、美好知识交流1.平衡状态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天平,也知道了它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天平的指针指向中间,它表示此刻天平的状态是“平衡的”。
天平平衡,则表示两边的质量相等)此时我们可以列出式子: 20+30 = 50相等用“=”连接接下来,请同学们先观察屏幕上的天平,自主尝试列出式子( 30 + X = 80 2X=100 请两位学生来回答,表扬)2、不平衡状态非常好,同学们都能列出来了。
现在我们接着往下看,你们发现这个天平和前面三个天平有什么不同了吗?(引导学生说出:前面3个天平的状态都是平衡的),现在这个天平向哪边倾斜了呀(学生回答:左边,表示左边的质量比右边重)同上,解决向右倾斜的天平。
3、分类一先观察五个式子的特点,然后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五个式子进行分类。
相等:(1) 20 + 30 = 50 (2) 30 + X = 80 (3) 2X = 100 不相等:(4) X > 30 (5) 50 < X + 10等式:像20+30=50、30+x=80、2x=100等这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六年级数学下册《等式与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等式与方程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等式与方程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1)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加深对等式性质和方程解法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等式与方程的概念、性质及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
(1)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课堂所学,自己设计一道实际问题的等式与方程题目,并解答;
(3)总结等式与方程的解法步骤,形成解题思路。
2.实践应用:
(1)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等式与方程问题,记录下来并尝试解决;
(2)与同学分享实践应用的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3)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探讨等式与方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拓展提高:
(3)应用: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式与方程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巩固:通过练习、讨论、总结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5)拓展:引导学生探索等式与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思维发展等方面,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发现规律,能迅速掌握等式与方程的解法;而有的学生可能在这一方面较为薄弱,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大全5篇]
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
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例1、例2挂图,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认识等式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结合课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天平(平衡了)。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还可以怎样表示?(50×2=100)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提问:这两个等式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呢?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
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50<100,100>50)【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出发,经历从自然语言描述事件到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体会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数表示两个相等的量,它们的地位是均等的,突破原有等号作为表示运算结果时出现的符号的认识。
又通过对不平衡的情境的数学化表达,丰富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认识方程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猜想:为了让天平达到平衡,小芳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
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指其中平衡的情况)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学生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等式与方程教学设计一等奖
等式与方程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引言:等式和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工具,也是中学数学中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和应用是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本篇文档旨在分享一套经过实践验证并获得等式与方程教学设计一等奖的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等式和方程的解的概念和求解方法;3. 熟练运用等式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等式的引入通过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含义和特征,例如“2 + 3 = 5”就是一个等式。
2. 等式的性质介绍等式的传递性、反身性、对称性等性质,并通过数学证明过程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理解。
3. 方程的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例如“2x + 5 = 11”就是一个方程,其中的未知数是x。
4. 方程的解的概念通过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即使能使方程成立的值。
5. 方程的解的求解分别介绍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并通过示例演示和练习加深学生对求解方法的掌握。
6. 方程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方程的解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等式和方程的内容。
2. 讨论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演示演练法针对求解方程的具体方法,通过示例的演示和练习,梳理思路、提高解题的技巧。
五、教学评估:1. 个人作业布置一些练习和问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督促他们用等式和方程解答。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思考和解决一些较复杂的等式和方程问题。
3. 课堂演示随机选择几个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
六、教学体会:通过实施此套教学方案,我发现学生对等式和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等式与方程的含义》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主要介绍等式和方程的定义、性质和简单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代数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涉及等式和方程的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概念理解不深、解题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会解简单的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2.难点:解方程的方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等式和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题:小明有2个苹果,妈妈给了他3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
等式:两个表达式用等号连接起来,表示左右两边相等。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题,理解和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例题1:解方程 2x + 3 = 7例题2:判断下列式子是否为等式或方程:3x - 4, 5 + 2y, 8 = 4x - 1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等式和方程的理解。
七年级数学上册《等式与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等式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教学内容:
强调等式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3.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式与方程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与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题技巧。
3.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包括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
2.教学内容:
设计分层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巧。
3.教学目标:
1.对等式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灵活运用等式性质进行变形。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将问题抽象为一元一次方程,缺乏问题转化能力。
3.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不够熟练,容易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
4.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等式性质。
《认识等式和方程 》 教案
《认识等式和方程》教案半壁店育才学校刘佳教学目标: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对,这是一架天平。
那关于天平,你有哪些了解?天平有什么作用?怎样判断天平左右两边是否平衡呢?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天平不平衡说明什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天平研究与之有关的一些数学问题。
二、情景呈现,抽象模型1、师:那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天平,天平两边放上了砝码,现在天平怎么样了?生:天平平衡了。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生: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相等的质量关系?生:20+30=50 。
2、师:那请你们再来看这个天平,它还是保持平衡吗?生:天平不平衡。
师:天平不平衡说明什么?生: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师:天平哪边物体的质量多?生:天平的哪一端下垂,就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师:这个“?”那它可能重多少克?生1:35克生2:40克。
生3:……师:它的质量确定吗?生:不确定。
师:这个物体的质量我们事先不知道,是未知的,我们把它称为未知数。
(板书)师:这个未知数我们还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你想用哪个字母来表示?生1:……师:其实,人们用字母未知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你们想不想知道?那请看大屏幕,认真听。
(出示课件)那咱们现在就统一用X -- 来表示未知数。
现在,谁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关系?生:X>30(师将式子贴在黑板上)3、师:老师这儿还有4张天平图,那你自己也能像刚才那样用式子来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吗?好,下面拿出你的作业纸,自己独立完成。
等式与方程教案课程
等式与方程教案课程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等式与方程(精品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
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例1、例2挂图,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认识等式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结合课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天平(平衡了)。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还可以怎样表示(50×2=100)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提问:这两个等式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呢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
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50<100,100>50)【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出发,经历从自然语言描述事件到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体会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数表示两个相等的量,它们的地位是均等的,突破原有等号作为表示运算结果时出现的符号的认识。
又通过对不平衡的情境的数学化表达,丰富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认识方程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猜想:为了让天平达到平衡,小芳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
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指其中平衡的情况)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学生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初中数学《等式与方程》教案
左边=71+1=8,
右边=10-21 =8,
∵左边=右边,Biblioteka x=1是方程7x+1=10-2x的解。
⑵将x=-2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得
左边=7(-2)+1=-13,
右边=10-2(-2)=14,
∵左边右边,
x=-2不是方程7x+1=10-2x的解。
例2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左边的式子叫做等式的左边;
等式右边的式子叫做等式的右边;
等式的一般形式是:A=B
②恒等式:
像1+2=3,5.3-(-1.2)=6.5,x+2x =3x,a+b=b+a等这样等号两边的值永远相等的式子叫做恒等式。
2.方程与整式方程:
①方程:
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②整式方程:
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时,称为整式方程。
【练习】:课后1、2两题(指定学生口答)
1.方程的解与方程的根:
①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②一元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称为一元方程;
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2.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7x+1=10-2x的解:⑴x= 1;⑵x=-2。
⑴5x+4=11;⑵;⑶2x-y=1;
解:⑴、⑷是一元一次方程,⑵、⑶、⑸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练习】课后习题1、3(口答);2(1、2)(指定学生板演)。
三、作业:
课后习题
同步练习
认识等式和方程-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认识等式和方程-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等式和方程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同时,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解方程和等式。
二、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概念;2.通过实例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3.学会解等式和方程,并多练习。
三、教学重点1.等式和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学会解等式和方程。
四、教学难点1.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等式和方程;2.如何用简明的方法解决等式和方程。
五、教学准备1.准备好黑板、粉笔等;2.准备好以下练习题:(1)x+4=8;(2)5+y=9;(3)在实际情境中使用等式和方程解决问题。
六、教学过程A. 课前复习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数的顺序比较”。
B. 新课讲解1.引入先放一道问题:课桌上有4个笔筒,每个笔筒里有7支笔,一共有多少支笔?学生可以通过数一数的方式来得到答案,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等式或方程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等式的定义和示例•等式的定义:等号左边和右边的数或式子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示例1:7+3=10这就是一个等式,左边是7+3,右边是10,它们相等。
•示例2:2x=10这也是一个等式,左边是2x,右边是10,它们相等。
3.方程的定义和示例•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示例1:x+4=8这是一个方程,其中x是未知数。
•示例2:5+y=9这也是一个方程,其中y是未知数。
通过示例,很容易得出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和区别。
4.实例分析老师可以举一个类似于“四个笔筒七支笔”的例子,让学生先自己思考,看看能不能转化为方程或等式,再一起来讨论答案。
这个过程可以解释为:•第一步:设未知数。
在以上的例子中,我们设买了x个苹果。
•第二步:列出等式或方程。
对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列出以下的式子:3x+5=17因为每个苹果是3块钱,所以购买x个苹果要花费3x块钱,再加上商店有5元优惠券,总价格就是17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
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教学重点
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难点
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在玩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情况?
上课:
一、认识等式
1.谈话:同学们,在实际生活当中,有很多现象和跷跷板是一样的。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
(1)天平处于平衡状态,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
(2)在天平的左边放上20和30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说出此时天平(不平衡了)。
表示天平左边比右边重了。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20+30=50)
2.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板书:等式)
等式有个明显特征:=,它表示左右两边是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
(1)认识未知数
如果两个物体中一个不知道它的质量,现在又如何用式子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
指出:真不简单!同学们能想到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物体的质量。
这些字母表示的数咱们事先不知道,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未知数。
(板书:未知数)感悟:人类能够将未知数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
现在,我们可以用20+X=50来表示两边的数量关系。
(纸条① 20+X=50)(2)如果指针偏向左边,说明什么?现在你能用式子表示两边的数量关系吗?(纸条② 20 +X>50)这个式子表示两边不相等。
<
(3)出示指针偏向右边,那这又如何表示呢?这个式子也表示两边不相等。
(4)现在在天平两边有这情况,请你用式子表示它们左右两边的数量关系。
(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
)
汇报:(依次贴出:③50×2=100 ④50+2χ> 180 ⑤ 80<2χ
⑥ 3χ=180 ⑦100+20<100+50 ⑧100+χ=3×50)
【设计意图:用字母和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或关系是代数的基本特征。
以天平情境为导线,把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用数学语言表达,逐步符号化,引入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达等式和不等式,为建构方程概念提供基础,并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发展的历程及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描述数量关系的方程思想。
】
2.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
⑴讨论分类依据
现在黑板上8个式子
(① 20+X=50 ② 20 +X>50 ③50×2=100 ④50+2χ> 180
⑤ 80<2χ⑥ 3χ=180 ⑦100+20<100+50 ⑧100+χ=3×50)
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分类的标准,再和同桌讨论一下。
在作业纸上写一写。
⑵动手操作
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再到黑板上来分一分。
(你是怎样分的?)
(3)认识等式和不等式
刚才我们同学把这些式子按照等于、大于、小于号进行分类,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它们左右两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叫等式。
那右边的式子叫什么呢?(不等式)
你能将这些等式再来分一分吗?
(4)揭示概念
揭示:像⑥ 3χ=180 ⑧100+2χ=3×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问:黑板上另外几个式子是方程吗?为什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关键词是什么?读出关键词。
三、判断深化理解
(1)自己写几道方程;(作业纸)
(2)判断是不是方程;
(3)辨析:
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苹果和梨是水果,但水果不一定是苹果和梨)
【设计意图: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表达是横向数学化,在数学世界里需要通过纵向数学化认识概念的本质特征。
描述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式子有多种,让学生从常见的关系式中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抽象、概括逐步分化出方程的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自主建构起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
】(4)小明的作业纸脏了,想像一下
(5)找出方程(作业纸)
(6)描述生活中的方程:生活中也隐藏着方程,不信来瞧一瞧:
如果我们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多作一些数学的思考,你会发现,很多问题都可以转化成方程的思维形式,正如笛卡尔所说:(投影)
可能我们同学现在对于这些思想还不太理解,但老师相信,随着你们对数学越来越深入地学习,你会越来越深刻地理解这些话。
四、小结: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