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1

合集下载

华南农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090701)

华南农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090701)

华南农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09070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系统深入的林木遗传育种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林木良种选育、繁育和生物技术的实践技能,能运用一门外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在热带亚热带森林植物的种质资源研究和遗传改良中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从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的高级人才。

二、研究方向1. 工业用材林遗传改良2. 经济林遗传改良3. 林业生物技术三、学习年限1.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2. 如已提前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且学位论文成果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以第一作者和华南农业大学单位署名,在国家一级学报或SCI、EI、ISTP公开发表的与本人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可申请提前毕业。

3. 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每年十月填写《华南农业大学博(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学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4. 硕士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

如确实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硕士研究生在每年4月、10月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填写《华南农业大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学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5. 硕士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年限延长期间不享受助学金和优秀奖学金待遇。

四、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

至少应修满26学分。

一般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学分,实验课不限。

(一)必修课1. 公共必修课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学时)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18学时)或自然辩证法(1学分,18学时)(二选一)③ 硕士生英语(4学分,72学时)2. 专业必修课① 林木遗传育种专题(3学分,48学时)② 高级林业试验统计(3学分,48学时)(二)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可在全校范围内选修,具体课程请参照“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课程库”。

2019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19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19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方月106269090700001 404林学院090701林木遗传育种全日制347 80.78 75.0916/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李晓红106269090700002 404林学院090702森林培育全日制344 69.80 69.30赵倩106269090700006 404林学院090702森林培育全日制335 76.80 71.90岩旺106269090700008 404林学院090702森林培育全日制363 74.73 73.67王召兄106269090700009 404林学院090702森林培育全日制343 77.78 73.19范江涛106269090700011 404林学院090702森林培育全日制314 67.57 65.19邓佩106269090700018 404林学院090703森林保护学全日制351 79.13 74.67吕一聪106269090700021 404林学院090703森林保护学全日制343 79.68 74.14罗凤莹106269090700023 404林学院090703森林保护学全日制354 81.46 76.13余雨红106269090700026 404林学院090704森林经理学全日制325 74.58 69.79张仲文106269090700027 404林学院090704森林经理学全日制315 72.20 67.60 士兵计划王甜106269090700030 404林学院090704森林经理学全日制362 85.94 79.17郭泽娟106269090700038 404林学院090706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全日制330 80.00 73.00何静106269090700052 404林学院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326 81.64 73.42秦岭106269090700054 404林学院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全日制284 68.43 62.62曲虹玥106269090700045 404林学院0907Z1木材科学与家具设计全日制322 77.50 70.95成雪106269090700057 404林学院0907Z1木材科学与家具设计全日制274 69.20 62.00陈可心106269090700058 404林学院0907Z1木材科学与家具设计全日制322 73.44 68.92姜康106269090700064 404林学院0907Z1木材科学与家具设计全日制307 79.32 70.36邵佳欢106269090700094 404林学院0907Z1木材科学与家具设计全日制329 76.20 71.00张悦106269083400089 404林学院0907Z2森林生态学全日制321 78.56 71.38张于106269090700066 404林学院0907Z2森林生态学全日制329 77.42 71.61沙漠雨106269090700072 404林学院0907Z2森林生态学全日制400 84.76 82.38彭倩106269090700074 404林学院0907Z2森林生态学全日制363 80.50 76.55焦泽彬106269090700076 404林学院0907Z2森林生态学全日制338 77.96 72.7817/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刘琴106269090700097 404林学院0907Z2森林生态学全日制327 79.12 72.26靳慧琴106269090700100 404林学院0907Z2森林生态学全日制372 81.30 77.85田娇娇106269090700101 404林学院0907Z2森林生态学全日制332 87.60 77.00许跃坤106269095400003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32 81.00 73.70邓婷婷106269095400004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78 87.77 81.69徐明阳106269095400005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53 85.17 77.89邹星丞106269095400006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401 82.02 81.11宋子衿106269095400009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81 84.60 80.40李砚钺106269095400012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36 79.90 73.55王维106269095400015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50廖晓玲106269095400017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91 77.52 77.86李珊106269095400018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65 82.88 77.94李茂兰106269095400021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412 79.24 80.82王驰106269095400024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401 77.78 78.99刘彬106269095400030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413 89.54 86.07孙丽梅106269095400033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45 78.34 73.67邱翀鹏106269095400036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76 86.64 80.92齐芳106269095400037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50 79.07 74.54秦思宇106269095400041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86 83.77 80.49龙凱旋106269095400042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94 85.77 82.29刘江丽106269095400043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407 82.47 81.94李雪106269095400044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57 79.58 75.49赵飞燕106269095400046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84 82.72 79.76刘俊杰106269095400048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86 86.46 81.8318/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莫华超106269095400051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75 79.33 77.17黎蕴洁106269095400053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400 84.74 82.37刘先知106269095400074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39 79.92 73.86雷正辉106269095400075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79张欢106269095400094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86 74.27 75.74王洋106269095400107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76 80.97 78.09刘静如106269095400110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全日制375 87.10 81.05陈兰106269090700014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278 60.77 58.19史小鹏106269095300036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52 74.20 72.30刘欢欢106269095300038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51 85.00 77.60浣杰106269095400019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01 76.92 68.56包玉敏106269095400023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262 74.13 63.27刘思怡106269095400058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276 66.92 61.06张雪莲106269095400060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16 78.04 70.62张德丞106269095400067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00 77.53 68.77熊楠峰106269095400069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23 63.63 64.12陈浩杰106269095400081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34 79.42 73.11刘茜106269095400083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16 61.37 62.29吕明珠106269095400084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292 71.64 65.02陈兆利106269095400085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06 71.68 66.44易坦106269095400086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268 73.18 63.39代金莉106269095400088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268 79.16 66.38吕瑞佳106269095400092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282 75.67 66.04谢顺106269095400093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44 81.16 74.9819/652019年统考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姓名考生编号院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学习方式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备注原培云106269095400097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29 75.50 70.65范微霞106269095400101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64 76.24 74.52柳奇106269095400109 404林学院095400林业非全日制332 77.77 72.09林馨雨106269135100001 404林学院135108艺术设计全日制376 82.34 78.77邓双106269135100003 404林学院135108艺术设计全日制349 78.96 74.38胡源106269135100009 404林学院135108艺术设计全日制344 70.56 69.68。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目录序言 (4)INTRODUCTION TO GRADUA TE SCHOO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8)第一部分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公共要求 (12)第二部分北京林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15)一、林木遗传育种学科(090701) (15)F OREST T REE G ENETICS A ND B REEDING (15)二、森林培育学科(090702) (20)S ILVICULTURE (20)三、森林保护学科(090703) (27)F OREST P ROTECTION (27)四、森林经理学科(090704) (32)F OREST M ANAGEMENT (32)五、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学科(090706) (36)O RNAMENT P LANT (36)六、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090707) (41)S OIL A ND W ATER C ONSERV ATION &D EFORESTA TION C OMBA TING (41)七、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090705) (45)C ONSERV ATION AND U TILIZA TION OF W ILD A NIMALS AND P LANTS (45)八、土壤学学科(090301) (50)1S OIL S CIENCE (50)第三部分北京林业大学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56)九、植物学学科(071001) (56)B OTANY (56)十、生态学学科(071012) (61)E COLOGY (61)十一、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071010) (65)B IOCHEMISTRY AND M OLECULAR B IOLOGY (65)第四部分北京林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70)十二、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学科(081303) (70)U RBAN P LANNING A ND D ESIGN (I NCLUDING L ANDSCAPE P LANNING A NDD ESIGN) (70)十三、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080203) (73)M ACHINERY D ESIGN A ND T HEORY (73)十四、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082902) (76)W OOD S CIENCE A ND T ECHNOLOGY (76)十五、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082903) (80)C HEMICAL P ROCESSING O F F OREST P RODUCTS (80)十六、车辆工程学科(080204) (84)M ACHINERY D ESIGN AND T HEORY (84)十七、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082803) (88)A GRICULTURAL B IO-E NVIRONMENT AND E NERGY E NGINEERING (88)第五部分北京林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91)2十八、林业经济管理学科(120102) (91)F OREST E CONOMIC M ANAGEMENT (91)十九、旅游管理学科(120103) (99)T OUR M ANAGEMENT (99)二十、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20100) (102)M ANAGEMENT S CIENCES AND E NGINEERING (102)二十一、会计学(120101) (107)A CCOUNTING (107)第六部分北京林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 (115)二十二、统计学科(020208) (115)S TA TISTICS (115)附件1: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 (119)附件二: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目录 (125)附件3: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培养方案编制人员名单 (143)3序言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学位条例及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与培养单位自身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是学位条例在培养单位的具体实施规则。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1)一、培养目标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林木遗传育种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献身林业事业的精神。

掌握林木遗传学基础理论和林木改良先进技术,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工作的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健康的体魄,以适应林业建设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1、森林遗传学森林树木不同性状在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和进化机制,为森林资源的保存、经营及林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2、林木遗传改良林木改良的策略和程序,制定育种方案,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包括产量、品质、抗性和适应性育种等)理论与方法,以及林木良种繁育途径和方法。

3、林业生物技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技术,对林木进行遗传改良或对林木良种进行高效繁育。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

如提前或延长学习年限,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和校(院)长批准。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和课程说明1、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政治理论和外国语的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选修课,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不少于18学分,可选修选修部分课程(其中包括教学实践2学分)。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历考取的研究生要增加本科相关课程,一般以3-5门为宜。

以上课程均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

(1)学位课公共学位课(7学分)【1】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2】第一外国语5学分基础理论学位课(5学分)【1】矩阵论3学分【2】多元统计分析3学分【3】生物化学3学分专业基础和专业学位课(6学分)【1】细胞遗传学3学分【2】数量遗传学3学分【3】群体遗传学3学分【4】分子遗传学3学分【5】林木遗传改良2学分(2) 选修课(12学分)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论文工作需要及本人兴趣,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选修课。

(090701)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1)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701)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业务范围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林木遗传育种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林木遗传学基础理论和林木改良先进技术,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现代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研究和解决林木育种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严谨治学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研究特色林木遗传育种学是以现代生物科学、现代林学及其他有关自然科学的成就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它以遗传学为理论指导,根据林木的特性及其遗传变异的规律,进而研究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利用这种遗传和变异为人类的需要服务。

学科以干旱、半干旱地区(内蒙古及中国西部)乔灌木树种为主要对象,开展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数量遗传学、群体遗传学、生物技术等范畴的研究。

以木本植物良种快繁、组培等生物技术应用、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评价、遗传改良的基础研究为主要攻关方向。

对林木进行遗传管理,提高和维护林木的生产力、再生能力和生物多样性;追求高产、优质、高效的林业。

将遗传控制与环境控制相结合,提高营林的科学水平。

三、研究方向1、林木种质资源评价与遗传改良从群体、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内蒙古及中国西部主要林木(或灌木)种的起源、演化,林木(或灌木)种质保护、改良、评价、选育及利用的理论和方法,林木(或灌木)种质保存库等基础研究。

2、林木生物技术从器官培养和组织培养水平快速繁育林木优良类型,从细胞、原生质和基因水平对林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

四、课程设置。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科学硕士专业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科学硕士专业简介

林学院071012生态学生态学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目前已经招生4届硕士生,培养毕业硕士26人。

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其中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后备人选4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生态、恢复生态,生态工程、污染生态、土壤生态与全球变化等。

近年来,针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任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重点林业科技攻关等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

090701林木遗传育种林木遗传育种学专业2006年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于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现有专职教师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

主要研究方向有森林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林木育种(含经济林)等。

近年来,主研部、省级课题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10个林木、竹类良种通过省级认定,其中自主育成的两个核桃早实新品种在四川山区农、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及工厂化育苗、珍稀濒危植物和特用经济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09070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学专业于198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1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质量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二,2008年国家重点学科遴选进入前八,2009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林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目前已经招生26届硕士生,培养毕业硕士200余人。

现有硕士生导师17人,主要研究方向有人工造林理论技术(含经济林),林木种子与种苗技术,林木栽培生理与森林生态,林木营养等。

近5年来,针对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任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省级重点林业科技攻关等项目2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

090703森林保护学森林保护学是一门在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上要求很高的学科,近年来,我校森林保护学科得到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一些研究领域已居国内领先水平,甚至有的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特别在林木病虫害生物防治、资源昆虫和微生物制剂开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北林保研—北林工学院保研推荐免试实施方法

北林保研—北林工学院保研推荐免试实施方法

北林保研—北林工学院保研推荐免试实施方法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以工科为主体,以培养服务林业兼顾其它行业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学院现拥有5个本科专业,7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建立了完整的机械、车辆、自动化、工业设计、森林工程等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和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基地。

学院设有4个系和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教师67人,实验人员13人,行政、管理人员10人;教授15人,副教授27人;有各类在校学生1579名,其中硕、博研究生198名,本科生1381名。

每年为社会各界输送本、硕、博毕业生400余名。

自建院以来,学院为国家和社会累计培养了4000余名专业人才。

学院依托相关科技创新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重大科研项目,年科研经费持续增长,目前学院在研经费达2500多万元。

学院将继续贯彻学校“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和教学改革,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林业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一、北林工学院保研推荐免试申请条件(一)申请攻读硕士学位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培养潜质。

3.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4.品行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5.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6.申请人在校1-6学期学习成绩优异,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考试体制下CET4的成绩≥425分);外语为小语种的申请者必须获得该语种国内公共外语相当于英语四级考试合格证书;没有不及格或重修科目。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090701)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090701)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2020年北京林业大学生科院林木遗传育种(090701)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一.研究方向01林木基因组与分子育种02林木细胞遗传与细胞工程03森林遗传与数木改良04经济林木良种繁育二.初试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2植物学或725数学(自)④847遗传学三.复试笔试科目专业综合考试(包括遗传学、林木育种学)四.参考书目1.初试参考书目722植物学:【1】曹慧娟主编,《植物学》第2版.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2】祝廷成,钟章成,李建东,《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曲仲湘,吴玉树,王焕校等编著《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李景文主编,《森林生态学》(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5】李俊清、牛树奎,《森林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王崇云、苏文华.植物生态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847遗传学【1】《普通遗传学》杨业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林木遗传学基础》朱之悌中国林业出版社2.复试参考书目林木遗传学基础(第二版),张志毅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2;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科学出版社,2010;陈晓阳,沈熙环编著. 林木育种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五、北林林木遗传育种复习备考建议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

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

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北林本科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

林学学科(0907)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学学科(0907)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学学科(0907)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 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业务水平要求掌握本林学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 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 身心健康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术方向1.林木遗传育种该学科方向针对优质、速生、丰产、高抗人工林发展的需求,以遗传学为基础,研究林木新品种选育和繁殖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林木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解析性状形成的遗传与分子基础;(2)研究林木种质资源的评价、利用与管理;(3)研究利用杂交、选择育种、引种等传统方法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辅助选择等现代方法培育和繁殖林木新品种;(4)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理论和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森林培育学该方向是学科的传统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以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建设为重点,开展树木生态特性、树种选择、混交林培育、天然更新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2)以林木良种生产与苗木定向培育为中心,开展种子生物学、良种繁育、苗木质量调控等方面的研究;(3)针对东北地区(重点辽宁地区)森林资源特点,开展多功能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研究;(4)以北方半干旱地区经济林为研究对象,开展种质资源发掘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1一、培养目标林木遗传育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林木遗传育种专业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林木遗传育种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精神和为科学研究无私奉献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掌握系统而坚实的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了解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最新科技成就;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在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创新和探索;能熟练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独立从事和组织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综合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健康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符合本专业对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根据国家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本学科设立林业生物技术、林木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森林遗传学3个研究方向。

1.林业生物技术研究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林木、观赏植物及特色经济树种进行遗传改良或对其良种进行高效繁育。

2.林木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林木、观赏植物及特色经济树种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描述、评价、保存、利用以及林木新种质的创造和利用;研究其遗传改良策略和程序,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包括产量、品质、抗性和适应性育种等)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林木、观赏植物及特色经济树种良种繁育的途径和方法。

3.森林遗传学研究林木、观赏植物及特色经济树种不同性状在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和进化机制,为其遗传资源的管理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表现突出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专业和学院领导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可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1年。

特殊情况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经审批学习年限最多可延长1年。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为与研究生培养方向密切相关的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可聘请校外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制定、学位论文指导等。

入学3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教学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专)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

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应参加公益劳动。

在完成实践教育环节后,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表》。

实践环节总工作量不少于10标准学时。

五、学分要求全日制普通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9分。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未修满规定学分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六、课程的类别及设置(一)学位课1.学位公共课(1)自然辩证法 2.5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学分 (3)第一外国语 6学分 2.学位基础课(1)群体和数量遗传学 3学分 (2)分子遗传学 3学分 (3)细胞遗传学 3学分 (4)硕士专业外语 1学分 3.学位专业课(1)林木遗传学 3学分 (2)高级林木育种学 3学分(3)林业生物技术 3学分 (二)选修课选修课详见附表1。

(三)补修课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考取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3门本专业本科生主干课。

补修本科生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七、考核方法1.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2.实践教育教学实践的总工作量不少于10标准学时。

3.学术交流及报告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根据本学科前沿研究及结合本人研究情况,要在学科(如人数较多可在学科方向)范围内做不少于3次学术报告,并提交书面学术报告,由学科和导师评阅打分。

次数达不到要求、书面学术报告不合格的不能申请答辩。

在重要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的,可减免2次学科内的学术报告。

4.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之前提交书面文献综述(要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

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

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5.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须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

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应引导硕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创新性和先进性。

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

在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

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接轨,同时也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选题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

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

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硕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

论文还应反映作者所查阅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本领域科学动态,并能对本课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全面的评述。

2.学位论文研究时间硕士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

3.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学校规定的格式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

撰写格式一般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或调查过程、结果与分析(中、英文对照表格和图的说明)、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索引、英文摘要、致谢等。

详见《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4.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应在林木遗传育种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如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等,同时也应重点表现出硕士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5.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至少在中文核心期刊或省级以上学会主办的相关学术性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1篇。

6.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硕士研究生一般在正式答辩20天之前,必须向本学科、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部提交正式论文,否则缓期答辩。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研究生在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毕业与学位论文的全部工作后,需向所在学院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答辩申请,经研究生部审核批准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必须有1名以上外单位专家。

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

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达到硕士学位授予要求的经学位评定分委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附: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一、著作1.White, T. Adams, W. and Neale, D. 2007. Forest Genetics. CABI Publishing, Wallingford, Oxfordshire, UK.2.Zobel, B. and Talbert, J. 1984. Applied forest tree improvement.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Chichester, Brisbane, Toronto, Singapore.3.Lewin, B. 2008. Genes IX. Pearson Prentice Hall, Pearson Education, Inc.4.Mandal, A. K. and Gibson, G. L. 1998. Forest Genetics and Tree Breeding. CBS Publishers and Distributors.5.Falconer D.S, Mackay T.F.C.1996.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Genetics (4e).London: Longman.6.王明庥主编.林木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7.宋同明编著.植物细胞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8.李集临,徐香玲编著.细胞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刘大钧编著.细胞遗传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胡适宜主编.被子植物胚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1.王灶安主编.植物显微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12.续九如,黄智慧编著.林业试验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3.莫惠栋著.农业试验统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郭平仲编著.群体遗传学导论.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5.续九如编.林木数量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谭晓风,张志毅主编.林业生物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7.朱至清编著.植物细胞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8.鄂征,奚元龄,颜昌敬.组织培养和分子细胞学技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9.孙敬三,朱至清主编.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0.林顺权编著.植物细胞工程.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21.林栖凤主编.植物分子育种.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二、学术期刊目录1.Silvae Genetica2.Tree Genetics & Genomics3.New Forests4.Annals of Forest Research5.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6.Forest Science7.Scandinav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8.Tree Physiology9.林业科学10.林业科学研究11.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2.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3.东北林业大学学报附表1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 别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备注公共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外语I硕士外语II硕士外语口语I硕士外语口语II2.51.52211必修基础课 群体和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硕士专业外语3331学 位 课专业课 林木遗传学高级林木育种学林业生物技术333必修选修课俄语二外法语二外日语二外英语二外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法森林植物胚胎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林业生物技术实验林木细胞组织学实验技术林木遗传育种前沿文献精读现代农业仪器分析电子显微镜技术222222222233选修除所列课程外,亦可选修学校为研究生开设的其他课程补修课程 测树学种苗学造林学不记学分同等学力、跨专业研究生补修本科生主干课程必修环节 文献综述学术报告实践教育不记学分对硕士生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4学分(不包括文献综述、学术报告、实践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