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x
x
y
z 3dxy
3d xz
x 3d yz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的说明:
•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中的“+”、“-”表 示Y值的正负,不表示正负电荷。
• 由于波函数的角度部分Y只与量子数l、m 有关,而与n无关,因此,只要l、m相同, 即使n不同,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也是相 同的。
原子轨道名称
l
l=0
x r sinq cos y r sinq sin z r cosq
r x2 y2 z2
Ψ (x, y , z ) Ψ (r ,q , ) R (r ) Y (q , )
(r,q,) 是个数学式子,每个 (r,q,)代表
核外电子一种可能的运动状态。
第4章 物质结构基础
基本要求
• 1、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 2、初步了解原子轨道、电子云及原子轨道、电子云
的角度分布图等基本概念 • 3、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范围及合理组
合 • 4、 能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原则写出常见元素原子、离
子的核外、外层电子排布式,并能判断该元素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 • 5、掌握杂化轨道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并能 判断常见共价小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 6、掌握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物理性质的 关系
Ψ ( r ,q , ) R( r) Y (q , )
R(r)是波函数的径向部分,也称径向波函数,
只随电子与核的距离r而变化; Y(q , )是波
函数的角度部分,也称角度波函数,只随电 子所在角度而变化。
量子数 (1) 主量子数n n=1, 2,3……
正整数决定l,m
(2) 角量子数l l=0,1,2,3……n-1
• 4.1 氢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 4.2 多电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 4.3 化学键理论 • 4.4 晶体结构
4.1 氢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4.1.1 氢原子光谱与Bohr理论


黄绿
青蓝

氢原子光谱特征: • 不连续光谱,即线状光谱 • 其频率具有一定的规律
经验公式:
v

3.289
1015
1927年Da Vision电子衍射实验证实。
2.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特征比较
性质 宏观 较大质量, 物体 运动速度慢。
微观 质量小,me=9.1×10-31Kg 物体 运动速度极快,
ve=2.18×106m/s
具有波、粒二象性。
运动特征
运动速度和位置可以时 时准确测定。运动规律 服从牛顿定律。
引出一长度等于Y的值的线段,连接这些 线段的端点,在空间形成的闭合曲面就是 该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例:画1s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Y (q , ) 1
4π z
y
x
Ψ1s (r,q , ) 角度分布图是一种球形对称分布
例:画2pz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Y (q , ) 3 cosq A cosq
玻尔理论:
1.电子在原子核外一些特定的圆形轨道上 运动,这些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处于稳定状 态(简称定态),电子处于定态的原子不 辐射能量,能量最低的定态称为基态,能 量较高的定态称为激发态。
2.当原子内的电子从一种定态跃迁至另一 种定态时,可以发射或吸收辐射能。其频 率满足于: | E2 E1 |
s
p
d
f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对于 Ψ
(r ,q ,
) R (r ) Y (q ,
)
将波函数的角度部分Y(q , )随q 、 的
变化作图,所得的图像称为原子轨道的角度 分布图。由于它对化学键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简介如下: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的画法:
计算出有关的Y(q , )的值,定原子核 为球坐标的原点,在每一个(q , )方向上

q 0 o 30 o 60 o 90 o 120 o
180o
cosq 1 0.866 0.5 0 -0.5 -1
Y2pz A 0.866A 0.5A 0 -0.5A -A
z
30°
+ θ 60° x,y

z
z
y
y
x
Y2p z
x z
Y2p x
y x
Y2p y
z
y
y
x
3d z 2
z
y
z
y
x
3d x2 y2
n个值与角动量有关
(3) 磁量子数m m=0,±1 ,±2 ……±l
电子在磁场中取向有关
三个量子数的合理组合,可以确定波函数的 一种形式。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波函数的空间图象就是原子轨道,原子轨道的 数学表示式就是波函数,故波函数和原子轨道常 做同义语混用。
光谱学中规定:
角量子数 l
0
1
2
3
原子轨道符号
(
1 22

1 n2
)s1
n= 3,4,5,6
Balmer线系
v

3.289
1015
(
1 22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 n2
)s1
n = 3 红(Hα) n = 4 青(Hβ ) n = 5 蓝紫 ( Hγ ) n = 6 紫(Hδ )
1913年,玻尔综合了Plank的量 子论,Einstein的光子说,以及 Rutherford的原子有核模型,提 出了玻尔理论,玻尔理论的成功 之处在于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 谱,并建立了原子内能量是量子 化的概念。
h
h----普郎克常数h = 6.62610-34J s
3.原子内电子运动的轨道能量是 量子化的,这些轨道上电子的角 动量P必须等于 h 的整数倍。
2
P nh
2
n----量子数
4.1.2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和统计规律
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E h p h /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De Broglie 提出假说: 实物粒子-微观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λ=h/mv=h/p, h=6.626×10-34J·s,Plank常量。
s
l=1
p
l=2
d
形状
球形 哑铃形 花瓣形
空间取向 原子轨道
m
m
1
1
3
3
5
5
• 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是单纯考虑波函数 的角度部分绘制的,只反映出波函数在空 间不同方向上的变化情况,曲面上各点离 原点的距离代表︱Y︱值的大小,即离原 点(代表核)近的点表示︱Y︱值小,而 不是电子离核近,不能将原子轨道的角度 分布图误认为原子轨道的形状或电子运动 的具体轨迹。
运动速度和位置不能准 确测定。 运动规律服从?
微观粒子运动具有统计规律
4.1.3 波函数与量子数
1.薛定谔方程
2
x 2

2
y 2

2
z 2

8 2m
h2
(
E

V
)
0
m:质量 V:势能 E:能量
x, y, z:空间直角坐标
Ψ :波函数 h:Planck常数
直角坐标( x,y,z)与球坐标(r,θ,φ)的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