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键词:肝肿瘤;诊断;治疗学;诊疗准则Standard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2024 edi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Key words: Liver Neoplasms; Diagnosis; Therapeutics; Practice Guideline1 概述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36.77万,位列各种癌症新发病人数第4位(肺、结直肠、甲状腺、肝),发病率位列第5位(肺、女性乳腺、甲状腺、结直肠、肝);2022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31.65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位列第2位(肺、肝)[1-2]。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HCC-CCA)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病理组织学、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75%~85%、ICC占10%~15%[3-4]。

本指南中的“肝癌”仅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并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于2019年12月和2021年12月分别进行了2次更新,并最终修订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和《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的诊疗行为、改善肝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发性肝癌卫生部规范

原发性肝癌卫生部规范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

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

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一般认为,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

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AFP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HCC大多与HBV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HCC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AFP。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

CSCO肝癌指南(详细版)

CSCO肝癌指南(详细版)

CSCO肝癌指南(详细版)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次发布原发性肝癌(主要为肝细胞癌,HCC)诊治指南,以下是详细内容!
本次编写⼈员阵容⼗分强⼤。

诊疗指南证据类别(2018)
CSCO 诊疗指南推荐等级
1 HCC的筛查和诊断
1.1 HCC的筛查
1.2 HCC的病理诊断
1.3 HCC的临床诊断
2 HCC的分期
3 HCC的MDT模式
4 HCC的局部治疗
4.1 肝切除术
4.2 肝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策略
4.3 肝移植术
4.4 局部消融治疗
对于II、III、Ⅳ期的病⼈均未推荐
4.5 肝动脉介⼊治疗
4.6 放射治疗
4.7 放射性核素免疫治疗
5 全⾝治疗
5.1 晚期HCC⼀线治疗策略选择5.2 晚期HCC⼆线治疗策略选择
附晚期HCC系统治疗常⽤⽅案5.3 HCC的抗病毒策略选择
5.4 HCC的保肝利胆治疗策略选择
6 随访和预后
7 附录
7.1 HCC的巴塞罗那(BCLC)分期7.2 Child-Pugh 分级
7.3 ECOG PS 评分标准。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一、概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为了提高肝癌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南,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及康复等全过程。

二、诊断1. 临床表现肝癌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大等。

2.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AFP)等。

(2)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用于评估肝脏状况、肿瘤位置、大小等。

(3)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肝癌诊断。

3. 诊断标准依据我国《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指南》,肝癌的诊断标准如下:(1)具有肝癌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的特征。

(3)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AFP升高(>400ng/ml),或持续升高不降。

(4)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癌。

三、治疗1. 治疗原则(1)根据患者病情、肿瘤分期、治疗方法等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3)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并发症风险。

2. 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等。

(2)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

(3)靶向治疗: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

(4)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

(5)综合治疗:结合不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3. 治疗策略(1)早期肝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放疗、化疗等。

(2)中期肝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局部消融、介入等治疗。

(3)晚期肝癌: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姑息性治疗,注重患者生活质量。

四、康复与随访1. 康复治疗(1)肝功能支持治疗:保肝药物、营养支持等。

(2)疼痛管理: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关注患者疼痛程度。

(3)心理支持:针对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

[优选文档]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外科治疗导读PPT

[优选文档]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外科治疗导读PPT

Carl Langenbuch (1846-1901)
1899年,William报告3例成功的肝切除术病例 1911年, Wendel报告切除肝右叶肿瘤
1. Huang ZQ. Digestive Surgery, 2002,1(1):1-6. 2. YM Jiang. J Shandong Med Univ 2000;3:20-3.
RAS
RAF
线粒体
MEK
程序性死亡
ERK
多吉美
细胞核
VEGF
VEGFR-2
血管发生: 分化 增殖 转移 小管形成
索拉非尼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
两项关于索拉非尼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SHARP研究和Oriental研究)表明索拉非尼能够明显延缓HCC的进展,在不 同人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2 34-51
28-35 4-6秒 轻度
肝性脑病(级)

1-2
3 >51
<28 >6秒
中等量 3-4
ICG清除试验主要反映肝 细胞摄取能力(有功能 的肝细胞量)及肝血流 量,重复性较好。 一次静脉注射0.5mg/kg 体重,测定15分钟时ICG 在血中的潴留率,正常 值<12%,或通过清除 曲线可测定肝血流量。
肝切除术的适应证之四
姑息性肝切除还涉及以下几种情况: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和(或) 腔静脉癌栓、肝癌合并胆管癌栓、肝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难切性肝癌的 切除。每种情况均有其对应手术治疗适应证(见下表)。
原发性肝癌姑息性肝切除适应证
原发性肝癌病变情况 姑息性肝切除适应证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 门静脉主干切开取癌栓术,同时作姑息性肝切除
不可切除的肝癌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外科治疗导读PPT资料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外科治疗导读PPT资料

肝切除术的适应证之四
姑息性肝切除还涉及以下几种情况: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和(或) 腔静脉癌栓、肝癌合并胆管癌栓、肝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难切性肝癌的 切除。每种情况均有其对应手术治疗适应证(见下表)。
原发性肝癌姑息性肝切除适应证
原发性肝癌病变情况 姑息性肝切除适应证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 门静脉主干切开取癌栓术,同时作姑息性肝切除
国际治疗指南在中国有其局限性
NCCN AASLD BCLC APASL
JSH ……
国际上已经存在的HCC治疗指南在中国没 有一个能被完全接受
中国医生作出的治疗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更 加依赖于临床经验,而非循证医学
学术争议仍然存在,甚至像BCLC诊疗建议 这样的国际指南也有很多学术争议
中国医生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及责任
多发性肿瘤,根结节治≤2个性,且肝局限切在肝除脏的的一段局或一部叶内病。 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之外科治疗 T2 :1 个癌灶2.
然而,M• ilan标单准过发于肝严格癌,使,一表些有面可能较通光过肝滑移植,获周得良围好疗界效限的肝较癌患清者楚失去或手术有机会假。包膜形成,受肿瘤
☞ 肝移植术
对比于如肿 在瘤术数前目很破难≤3对个坏微,血不的管能肝或耐肝受组段或分不织支适血<宜3管其0侵它%犯抗情癌,况治或做疗出措受准施确的肿评患估瘤者,,破且若许符坏多合有的UC肝S肝炎F标背组准景,的织可肝>以癌3考患0虑者%肝,移但其植肝无治门疗等瘤;处侧的淋肝巴结脏肿大明可能是炎
我国肝癌外科治疗发展的三个阶段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初期
分清了肝脏内部 的管道系统
发现了AFP,提高了肝 癌的早诊率。阐明临 床型肝癌和亚临床型 肝癌, 提出“早诊断、 早治疗”的观念,小 肝癌的手术治疗取得 了辉煌成就

NCCN肝细胞肝癌临床实践指南2020.1版更新解读

NCCN肝细胞肝癌临床实践指南2020.1版更新解读

NCCN肝细胞肝癌临床实践指南2020.1版更新解读星期四2020年3月26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致医生同行:欢迎订购《指南解读》医生会员致通情达理的癌症家庭:【Case Manager】基于权威共识和最新进展,全程指导抗癌!注:有咨询需求者,请加《指南解读》主编黄医生微信30842121;经济困难者酌情减免!肝细胞肝癌指南目录2020年3月23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更新了《NCCN肝胆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南解读》创始人、主编黄志锋医生率先对其中的“肝细胞肝癌”更新内容进行解读(明日将解读“胆道癌”更新内容,敬请关注),与大家分享,具体如下:肝细胞肝癌1.肝细胞癌的筛查(HCC-1)●患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非肝硬化:乙肝病毒携带者●“超声检查”的脚注说明作了修改(绿色字体为新增内容)►大多数临床实践指南推荐使用超声进行HCC筛查。

超声检查应由有资质的超声医师或医师完成。

如果超声检查无法检测到结节或视觉效果差,则可以进行肝脏动态CT或动态MRI作为超声的备选检查(来自韩国肝脏癌症协会的建议)。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18Korean Liver Cancer Association-National Cancer Center Kore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ut Liver 2019;13(3):227-299.●“AFP阳性”的脚注说明作了修改:►AFP阳性定义为:AFP >100 ng/mL (Waidely E, Al-Yuobi AR, Bashammakh AS, et al. Serum protein biomarkers relevant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heir detection Analyst 2016;141:36-44),或者如果至少有3次AFP测定升高≥7 ng/mL/月(Arrieta O, Cacho B, Morales-Espinosa D, et al. The progressive elevation of alpha fetoprotein for the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BMC Cancer 2007;7:28)。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

2024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完整版)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其新发病例数居各类癌症的第4位,发病率居第5位,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则居第2位。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A),其中HCC占75%~85%o 本指南中的“肝癌”主要指HCCo2022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更新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该指南反映了当时我国在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对规范诊疗行为、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优化医疗资源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两年来,国内外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更多高级别的循证学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为此,2024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再次更新并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

本文将对新版指南的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1从术前早筛到术后随访,肝癌诊治更加精准化肝癌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这离不开影像学和检验学的帮助。

新版指南中补充了影像学与液体活检的技术进步。

在影像学方面,新版指南补充了超声造影(术中、腹腔镜超声),由于超声造影对微细血流的高敏感性,可用于观察肝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血流变化,如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高度异型增生及早期肝癌等,还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及肝内结节的演变监测。

术中超声和腹腔镜超声在肝外手术中的应用日益普及,能够帮助发现隐匿性微小病灶,判断手术切除范围和切缘情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通过融合患者临床信息和肿瘤影像信息,建立肝癌智能预测模型,可以精准预测肝癌的复发和转移,为临床选择消融或手术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新版指南还引入了亚厘米肝癌(scHCC)的概念,定义为直径<1.0cm 的肝癌。

根据文献报道,scHCC局部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5%,明显高于直径1.0〜2.0cm的小肝癌(5年生存率为89.5%)O液体活检技术,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循环游离microRNA等,近年来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2022年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1.10
•【文号】国卫办医函〔2022〕12号
•【施行日期】2022.01.1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慢性病防控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22〕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
为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患者健康权益,我委组织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现印发给你们(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医政医管栏目下载),请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做好实施。

附件: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2年1月10日。

肝细胞癌外科治疗相关规范与指南解读

肝细胞癌外科治疗相关规范与指南解读

2 6
陈孝平, 等. 肝细胞癌外科治疗相关规范与指南解读
( 如I C G R 1 5 ) 基本在正常范围以内; 无不可切除的肝外转移性 肿瘤。局部病变情况需符合以下标准:单发肝癌, 表面较光 滑, 周围界限较清楚或有假包膜形成, 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少 于3 0 %( 可通过 C T或 M R I 测量) ; 或虽然受肿瘤破坏的肝组 0 %, 但无瘤侧肝脏明显代偿性增大, 达全肝组织的 织大于 3 5 0 %以上; 或多发性肿瘤, 且局限在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上 述情况可作根治性肝切除。下述情况仅可作姑息性肝切除: 多发性肿瘤, 超越半肝范围者, 做多处局限性切除; 位于肝中央 区( I V 、 V、 V I I I 段) 大肝癌; 肝门部有淋巴结转移者, 如原发肝 脏肿瘤可切除, 可行肿瘤切除同时进行肝门部淋巴结清扫; 淋 巴结难以清扫者, 可术中行射频、 微波、 冷冻治疗或注射无水乙 醇等, 也可术后进行放射性治疗; 周围脏器( 结肠、 胃、 膈肌或 右肾上腺等) 受侵犯, 如原发肝脏肿瘤可切除, 应连同受侵犯 脏器一并切除。远处脏器单发转移性肿瘤( 如单发肺转移) , 可同时作原发肝癌切除和转移瘤切除术。 复发性肝细胞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原则是:距上次 原则上不考虑行再次手术切除, 可采 手术后 1年之内复发者, 用其他方法治疗。距上次手术 1年以后复发者, 外科治疗原则 与首次发现肝癌时相同。 对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 通过联合运用非手术治疗模 式( 包括经肝动脉栓塞化疗、 门静脉栓塞化疗、 内外放射治疗、 全身免疫化疗等) , 可能有效降低其分级, 从而使一部分患者 的肝癌变为可切除的。肝切除指征同前。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 或腔静脉癌栓 / 或右心房癌 栓手术治疗指征为: 患者的一般情况须同上述肝切除术的要 求。局部情况须符合以下条件: ( 1 ) 按肝癌肝切除手术适应证 的标准判 断, 肿 瘤 是 可 切 除 的; ( 2 ) 癌栓充满门静脉主支和 3 ) 估计癌栓形 ( 或) 主干, 进一步发展, 将很快危及患者生命; ( 成的时间较短, 尚未发生机化。上述病例适合作门静脉主干切 开取癌栓术, 同时作姑息性肝切除。( 4 ) 如作半肝切除, 可开 放门静脉残端取癌栓, 不必经切开门静脉主干取栓; ( 5 ) 如癌 栓位于肝段以上小的门静脉分支内, 可在切除肝癌的同时连同 该段门静脉分支一并切除; ( 6 ) 如术中发现癌灶不可切除, 可 在门静脉主干切开取癌栓术后, 术中作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栓塞 化疗或门静脉插管化疗、 射频治疗、 微波治疗或冷冻治疗等; ( 7 ) 合并腔静脉癌栓时, 可在全肝血流阻断下, 切开腔静脉取 癌栓, 并切除肝癌; ( 8 ) 合并右心房癌栓时, 可开胸切开右心房 取出癌栓, 同时切除肝肿瘤。 肝细胞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时患者一般情况基本要求同肝 切除术。应注意的是, 这种患者有阻塞性黄疸, 故不能完全按 C h i l d - P u g h 分级判断肝功能, 应强调患者全身情况、 白蛋白 / 球蛋白比值和凝血酶原时间等。局部情况的要求原则基本同 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B超或 C T引导下经皮局部消融治疗( 射频、 冷冻及微波) 患者一般情况需符合以下条件: 患者一般情况较好, 无明显心、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

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

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一般认为,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

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AFP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HCC大多与HBV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HCC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AFP。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

《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解读

《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解读

Lu XY, et al. Ann Surg Oncol, 2011;18:2210-2217.
致谢
全国肝癌MDT擂台赛:病理指南推广应用
8
应单独另报; 若为少量“悬浮癌细胞”,应单独另报。
(二)MVI 类型
小静脉癌栓
小动脉癌栓
小胆管癌栓
包膜血管癌栓
淋巴管癌栓
悬浮癌细胞
(三)MVI 分布
定义:近癌旁:≤ 1cm 远癌旁:>1cm
4
Tumor size and numbers are strong predictors of MVI
重视规范化专科病理诊断 《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解读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 全国肝胆肿瘤及移植病理协作组
2015-9-22 一、背景简介
单中心起源
6
Gehrau R, et al. 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1, 5(4): 539-52.
Cong WM, et al. Cancer Lett. 2015. pii: S0304-3835.
2015-9-22
七、特殊类型HCC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2015年版)》
建议12:分子克隆检测 五、病理诊断报告
附录:病理诊断报告模式举例
二、肝癌标本取材策略
肝癌边界的生物学特点:
肿瘤异质性高度代表性区域 高侵袭性细胞群体集中分布区域 微血管侵犯和卫星灶形成的高发区域 影响侵袭转移、复发预后的高风险区域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

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CC)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病理类型,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由于其中HCC占到90%以上,故本文所指的“肝癌”主要是指HCC。

二、诊断技术和应用(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我国肝癌的病因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毒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等,其他肝脏代谢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隐原性肝病或隐原性肝硬化。

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有效治疗和长期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十分强调肝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HBV和/或HCV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一般是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一般认为,AFP是HCC相对特异的肿瘤标志物,AFP持续升高是发生HCC的危险因素。

新近,有些欧美学者认为AFP的敏感性和特异度不高,2010版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已不再将AFP作为筛查指标,但是我国的HCC大多与HBV感染相关,与西方国家HCC致病因素不同(多为HCV、酒精和代谢性因素),结合国内随机研究(RCT) 结果和实际情况,对HCC的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中继续保留AFP。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肝癌的亚临床前期是指从病变开始至诊断亚临床肝癌之前,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上难以发现,通常大约10个月时间。

最新:NCCN肝细胞癌指南2024V2更新要点(全文)

最新:NCCN肝细胞癌指南2024V2更新要点(全文)

最新:NCCN肝细胞癌指南2024V2更新要点(全文)更新部分:1.一线全身治疗方案更新(1)在“其他推荐方案(Other Recommended Regimens)”栏中,新增:1类推荐药物: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1];(2)在“在某些情况下有用(Useful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栏中,新增:瑞普替尼(Repotrectinib)为NTRK基因融合阳性肿瘤的2B 类推荐[2];2. 疾病进展的后续治疗在“其他推荐方案中”栏中,新增“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参考文献依据[3]。

一、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的推荐基于RATIONALE-301研究结果RATIONALE-301是一项随机、开放标签、多中心3期研究,旨在比较替雷利珠单抗与索拉非尼作为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参与者关键纳入标准:1.肝细胞癌的组织学确诊2.巴塞罗那(BCLC)B期或C期肝癌不适合局部区域治疗或在局部区域治疗后进展,也不适合根治性治疗方法3.既往未接受过HCC全身治疗(参加安全磨合子研究[仅限日本]的HCC 参与者除外)4.可测量的疾病5.Child-Pugh评分A6.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7.器官功能正常关键排除标准:1.已知的纤维板层型肝癌、肉瘤样肝细胞癌或混合型胆管细胞-肝细胞癌的组织学2.肿瘤血栓累及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3.随机分组前28天内对肝脏进行了局部区域治疗4.有筛选时或随机分组前6个月内有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出血或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证据5.在筛选期间或在随机分组/入组前6个月内,存在任何出血或血栓性疾病,或正在服用需要治疗性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的任何处方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类似药物)6.筛选时存在活动性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或既往有任何可能复发的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史7.参与者在随机分组前14天内需要使用系统性治疗的任何情况,包括使用皮质类固醇(每日超过10mg的泼尼松或等效药物剂量)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8.既往有间质性肺病或非感染性肺炎的病史,除非是由放射治疗引起的9.筛选时心率(QTc)校正的QT间期(通过Fridericia方法校正)>450毫秒研究方法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替雷利珠单抗,200 mg,每3周一次静脉注射,或甲苯磺酸索拉非尼,400 mg,口服,每日两次。

卫生部关于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规范之内科治疗(全文)

卫生部关于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规范之内科治疗(全文)

卫生部关于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规范之内科治疗(全文)卫生部推出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内科治疗规范首先强调,我国肝癌高发,应重视早期筛查和早期检测,常规检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我国是肝癌高发地区,肝癌患者有自身特点,肝细胞癌(HCC)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TACE、射频消融、化疗以及索拉菲尼单用或与其它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上述治疗方法均在超出指南范围的情况下普遍使用。

国际上现存的HCC治疗指南在中国没有一个能被完全接受,中国医生作出的治疗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临床经验,而非循证医学。

鉴于此,符合中国特色的肝癌诊疗规范就此出炉。

卫生部推出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之内科治疗规范首先强调,我国肝癌高发,应重视早期筛查和早期检测,常规检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S)。

规范指出,多数情况下患者在确诊肝癌时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并具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背景,而且多失去手术机会。

对于严重肝功能不全(Child-PughC级)的患者,采取最佳支持治疗(BSC)是常用和唯一的治疗选择;对于肝功能基本正常或接近正常(Child-PughA级或B级),而无外科手术治疗指征者,可以进行系统治疗。

现有证据已经表明,对于没有禁忌症的晚期肝癌患者,系统治疗优于BSC;可以减轻肿瘤负荷、改善肿瘤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可能延长生存时间和其它获益,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般认为,系统治疗主要适用于合并有肝外转移的晚期患者;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治疗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者;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者。

应用多学科综合治疗(MTD)模式,最大幅度控制肿瘤,也是规范所倡导的。

规范指出对于合并有肝外转移的患者,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治疗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者以及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者,建议采用系统治疗为主,包括分子靶向治疗(索拉菲尼)、系统化疗(FOLFOX 4方案或亚砷酸注射液)和中医药等。

肝胆疾病课件:肝癌的规范化诊疗

肝胆疾病课件:肝癌的规范化诊疗

1 转移
肝癌常常会向其他部位转 移,如肺、脑等部位。
2 复发
即使经过了治疗,肝癌仍 有可能会复发。
3 预防
定期体检、控制饮酒、预 防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预 防的重要措施。
肝癌的预防和早期筛查
预防肝癌
早期筛查
戒烟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可以降低患上肝癌的风险。
超声、CT、AFP等检查是肝癌早 期发现的常用方法。
肝癌的规范化诊疗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肝癌的规范化诊疗,帮助您了解肝癌的基本情况和治疗方 式。
肝癌基本概念
定义
肝癌是一种发生在肝脏上的恶性肿瘤。
发病率
全球每年有75万人死于肝癌,而中国占到了全 球总数的一半以上。
流行病学
肝癌在我国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尤其以慢性 乙肝患者为高发人群。
病因
乙肝病毒感染和饮酒是导致肝癌的两大主要因 素。
社会支持
家庭、医护人员以及相关组织的 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 肝癌。
减少歧视
加强肝癌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助 于减少社会上对肝癌患者的歧视。
肝癌的未来治疗趋势
1 基因分型指导治疗
2 免疫治疗新药
通过基因分析,可以针对 不同的肝癌类型和基因表 达水平,进行个性化治疗。
针对治疗肝癌的新型免疫 药物正在研究中,有望为 肝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 效果。
肝癌类型和分期
肝细胞癌
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占所有肝癌 病例的 75%以上。
胆管细胞癌
罕见的一种肝癌,发生在胆管细 胞中。
分期
肝癌的分期是衡量病情的一种方 法,可以决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肝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
多数患者早期没有症状。
晚期
肝癌晚期会出现黄疸、腹泻、 腹水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细胞肝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地、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 肝细胞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3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3.1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肝癌3.2 AFP: (a-fetoprotein) 甲胎蛋白3.3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3.4 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糖抗原19-93.5 ICG15: (Indo Cyanine Green)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3.6 HBV:(hepatitis B virus)乙肝病毒3.7 HCV:(hepatitis C virus)丙肝病毒3.8 TAIT:(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经动脉介入治疗3.9 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经动脉化疗栓塞术3.10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射频消融3.11PEI :(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经皮无水酒精注射3.12MWA:(microwave ablation)微波消融3.13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3.14 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适形放疗4 诊治流程图1 肝癌诊断流程a.AFP≥200ng/ml而肝脏未发现占位者,也应密切随诊监测,诊断困难的病例建议转上级医院b.对高度怀疑恶性患者可考虑缩短复查间隔时间,间隔1月复查AFPc.动态显像检查包括超声造影、CT及MRI增强扫描d.细胞学穿刺不作为常规推荐,诊断困难的病例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图2肝癌治疗流程a . 姑息切除是指因有门脉瘤栓或肿瘤邻近大血管无法完全切净肿瘤,仅行姑息减瘤手术。

b . 根治切除以R0切除为标准,即肉眼和镜下切缘均阴性。

c . 肝储备功能不足是指术前肝功能Child C 级或行肝储备功能检查预期肝切除后残肝体积不足的 d . 某些肿瘤位置邻近大血管受外科技术水平限制,无法切除。

e . 肝移植治疗应由有资质医院进行评估和手术。

5诊断依据5.1 高危因素有乙型/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接触史、饮水污染史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5.2 症状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5.3 体征5.3.1 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5.3.2 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5.3.3 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若近期出现咳嗽、咯血、骨痛、病理性骨折等应考虑远处转移的可能。

5.4 辅助检查5.4.1 血液生化检查:对于原发性肝癌,可能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脏功能改变。

5.4.2 肿瘤标志物检查:AFP(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

AFP≥400ng/ml一个月;或AFP≥200ng/ml持续二个月,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恶性肿瘤者,高度警惕肝癌,应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5.4.3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扫描:超声扫描无创、方便、经济,可用于对高危人群的筛查。

术中超声可以发现小病灶及判断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CT检查及MRI检查:目前是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最重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用来观察肝癌形态及血供状况、肝癌的检出、定性、分期以及肝癌治疗后复查。

核素骨扫描有助于肝癌骨转移的诊断。

5.5 病理学检查腹腔镜和经皮细针穿刺活检,不建议作为常规。

6 肝癌的分类和分期7 诊断7.1 高危人群的监测:HBV、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有肝癌家族史者,均为HCC的高危人群, 40岁后应严密监测,每6个月行AFP及肝脏超声检查一次。

7.2肝癌诊断策略7.2.1 若出现AFP≥400ng/ml持续1个月或≥200ng/ml持续2月,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占位,且B超、CT或MRI,至少有1项有典型的肝癌表现,可以诊断为肝癌。

7.2.2 肝癌高危人群若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占位,且B超、CT或MRI至少2项有典型的肝癌表现,无论AFP是否升高,均可以诊断为肝癌。

7.2.3 肝内占位性病变,AFP无升高且影像学检查无肝癌特征性表现,若肿瘤直径<1cm可严密观察。

若肿瘤直径>2cm或逐渐增大,可考虑在有条件的医院或转上级医院行血管造影检查(DSA)或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

8鉴别诊断8.1 AFP阳性患者的鉴别诊断8.1.1 慢性肝病,如肝炎、肝硬化:应对患者血清AF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肝病活动时AFP 多与ALT同向活动,多为一过性升高或呈反复波动性,一般不超过400ng/ml,时间也较短暂;如AFP与ALT异向活动和(或)AFP持续高浓度,则应警惕HCC可能。

8.1.2 妊娠、生殖腺或胚胎型肿瘤等:鉴别主要通过病史、体检以及腹盆腔B超、CT检查。

8.2 AFP阴性的HCC患者鉴别诊断8.2.1继发性肝癌:多见于消化道肿瘤转移,多无肝病背景,病史可能有便血、饱胀不适、贫血、体重下降等消化道肿瘤症状,肿瘤标志物检查AFP阴性,而CEA、CA199、CA242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可能升高,影像学检查也有一定特点。

8.2.2 胆管细胞癌:多无肝病背景,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可能升高。

影像学检查最有意义的是CT增强扫描,肿物血供不如肝细胞肝癌丰富,且纤维成分较多,呈“快进慢出”,周边有时可见扩张的末梢胆管。

8.2.3 肝肉瘤:常无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血供丰富的均质实性占位,不易与AFP 阴性的肝细胞肝癌相鉴别。

8.2.4 肝良性肿瘤:(a) 肝腺瘤:常无肝病背景,女性多,常有口服避孕药史,与高分化的肝细胞肝癌不易鉴别,CT平扫多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可为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肿瘤周围有时有假包膜。

较大肿瘤容易出现出血。

(b)肝局灶结节性增生:常无肝病背景,与肝癌、肝腺瘤不易鉴别,典型局灶结节性增生在中心具有星状瘢痕,CT 平扫多为等或稍低密度,中央瘢痕呈星芒状低密度,动脉期除瘢痕呈显著均匀强化外,门脉期呈等或略高密度, 延迟期呈等密度, 而中心瘢痕出现延迟期强化。

MRI检查特异性更高。

对鉴别较有意义的检查是99mTc核素扫描,因局灶结节性增生中的Kuffer细胞能摄取核素,故结果多为放射性聚集。

(c) 肝血管瘤:常无肝病背景,女性多,CT增强扫描见自占位周边开始强充填,呈“快进慢出”,与肝细胞肝癌的“快进快出”区别,MRI可见典型的“灯泡征”。

(d)其他:如肝脓肿,肝包虫病等。

9 治疗原则与方案9.1 治疗原则肝癌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部位、侵犯范围以及肝功能情况,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最大幅度地根治、控制肿瘤和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9.2手术治疗9.2.1手术治疗原则肝癌的手术治疗包括肝切除和肝移植。

其治疗原则为(a)彻底性:完整切除肿瘤、切缘无残留肿瘤;(b)安全性: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组织,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手术并发症。

在术前应对肝功能储备进行评价,通常采用Child-Pugh分级评价肝实质功能。

其治疗目标:一为根治,二为延长生存期,三为改善症状。

9.2.2 下列情况可行根治性肝切除(手术适应证):(a)患者的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b)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 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到A级;或肝储备功能(如ICGR15)基本在正常范围以内;(c)无明确肝外转移性肿瘤;(d)单发肝癌,周围界限较清楚或有假包膜形成,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30%,或虽然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30%,但无瘤侧肝脏明显代偿性增大,达全肝组织的50%以上;(e)多发性肿瘤,结节<3 个,且局限在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对符合适应症患者可行手术治疗,对于部位特殊或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的肝切除术(如肝中叶切除及临近重要血管的肿瘤)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

9.2.3 下列情况不应进行肝切除治疗(手术禁忌证):(a)心肺功能差或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系统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b)肝硬化严重,Child-Pugh C级;(c)存在肝外转移。

9.3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尽管手术是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然而仅约20%的患者适合手术,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已属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

因此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能使相当一部分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延长。

9.3.1肝癌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经动脉介入治疗(TAIT)(一)原则1、必须在具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医院进行。

2、必须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

3、必须强调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

(二)适用人群1、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

2、能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例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进行手术的患者。

对于上述患者,介入治疗可以作为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方法。

国内临床经验证实,介入治疗对于包膜比较完整的巨块型肝癌、大肝癌最为有效。

3、可手术切除患者术后预防性治疗。

(三)禁忌证1、肝功能严重障碍,属Child-Pugh C级;2、凝血机能严重减退,且无法纠正;3、门静脉高压伴逆向血流以及门脉主干完全阻塞,侧支血管形成少者(若肝功基本正常可采用超选择导管技术对肿瘤靶血管进行分次栓塞);4、感染,如肝脓肿;5、全身已发生广泛转移,估计治疗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6、全身情况衰竭者;7、癌肿占全肝70%或以上者。

(四)随访和治疗间隔随访期通常为介入治疗后35天至3个月,原则上为患者从介入术后恢复算起,至少持续3周以上,视治疗后肿瘤存活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行TAIT。

疗效判定采用国际通用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9.3.2肝癌的消融治疗消融治疗主要分为物理消融和化学消融两大类,临床常用的消融方式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及无水酒精注射(PEI)等。

消融的途径可经皮肤入路,也可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中应用。

影像引导手段主要包括超声和CT。

可根据当地医院具体情况选择采用适当的消融方式。

适应症:单发肿瘤直径≤5cm,或多发肿瘤,肿瘤数目少于3个,肿瘤最大直径≤3cm;无血管、胆管侵犯;患者身体情况不能耐受手术或者是拒绝手术的小肝癌或中央型肝癌;复发肿瘤或中晚期肿瘤因各种原因无法手术切除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