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合集下载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回复与再结晶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回复与再结晶

粒长大后趋于缓慢。
8
B:电阻率resistivity:其大小与点阵 中的点缺陷密切相关,随温度升高, 空位浓度下降,故电阻率呈现连续 下降趋势。
C:内应力inner stress:回复之后, 宏观内应力基本消除,微观内应力 部分消除;再结晶后,冷变形造成 的内应力全部消除。
D:密度density:密度在再结晶阶段急剧增加,主要是 由于此时位错密度显著降低造成的。
4th
冷加工变形:加工硬化,可使位错数量增加, 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增加
冷加工缺点:内应力,这种残余应力在金属零 件进一步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不应有的变 形,使用中也会由于大气环境与内应力的共同作用, 造成零件的应力腐蚀;冷加工也可能使电阻率增加 等。这时金属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1
体发
不生

锈应
• 再结晶不是一个恒温过程,它是自某一温度开始, 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进行的过程,发生再结晶 的最低温度称再结晶温度。
31
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
• 1、金属的预先变形度:金属预先变形程度越大, 再结晶温度 越低。当变形度达到一定值后,再结晶温度趋于某一最低值, 称最低再结晶温度。
• 纯金属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与其熔点之 间的近似关系: T再≈(0.35-0.4)T熔, 其 中T再、T熔为绝对温度K.
R m r m 0
R — 屈服强度回复率
m — 变形后屈服强度 r — 回复后屈服强度 0 — 原始态的屈服强度
1.0
同一变形度的Fe在不同温度下的回复
0.8
300oC
350oC
0.6
400oC
0.4
450oC
0.2
500oC
0 100 200 300 400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_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材料的形变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状、尺寸及结构的变化。

形变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形式。

弹性变形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只发生形状的改变,而不发生组织内部结构的改变,当外力消失时,物质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塑性变形是指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状和内部结构的改变,当外力消失时,物质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形变过程中,材料的内部晶粒会发生滑移、动晶界和晶界迁移等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减小材料中的位错密度,同时也能影响晶粒的尺寸、形状和分布。

当形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晶粒内部会产生高密度的位错,这会导致晶体的韧性下降,同时也容易引起晶粒的断裂和开裂。

因此,形变过程中产生的位错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再结晶是指在材料的形变过程中,通过退火处理使晶粒重新长大,去除或减小形变过程中产生的位错和晶界等缺陷,从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其他性能。

再结晶的发生与材料的种类、成分、形变方式等因素有关。

再结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显微再结晶和亚显微再结晶。

显微再结晶是指晶粒在正常晶界上长大,形成新的晶粒;亚显微再结晶是指材料中的一些晶粒发生部分再结晶,形成较大的再结晶晶粒。

再结晶的发生和发展受到晶粒的尺寸、形状和分布的影响。

晶粒尺寸越小,再结晶发生越容易,且再结晶晶粒的尺寸也越小。

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很大。

晶粒尺寸较小的材料通常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高韧性,且易于加工。

因此,控制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和分布对材料的性能优化和加工有重要意义。

总之,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是材料科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形变和再结晶的机制和规律,可以优化材料的性能和加工过程,从而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材料科学基础-第5章2013

材料科学基础-第5章2013

弹簧元件表示的弹性变形部分 —— 与时间无关,

Voigt-Kelvin 模型—— 描述蠕变回复、弹性后效和弹
E 为松弛常数。
性记忆等过程:
粘弹性变形特点——应变落后于应力—–弹性滞后。 施加周期应力时形成的应力 - 应变曲线回线所包含的
d ( t ) E dt
交变载荷(振动)下吸收不可逆变形功 的能力。虽然这两个名词有时可以混用, 但严格来说循环韧性与内耗是有区别的: 循环韧性——指金属在塑性区内加载时吸 收不可逆变形功的能力——消振性; 内耗——指金属在弹性区内加载时吸收不 可逆变形功的能力。

弹性滞后——表明加载时消耗于材料的变形功大于 卸载时材料回复所释放的变形功,多余的部分变形 功已被材料内部所消耗——内耗现象——用弹性滞 后环的面积度量其大小。
面积——应力循环一周所损耗的能量——内耗。
5.2 晶体的塑性变形
当施加的应力超过弹性极限e时,材料会发生塑性变形——产
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 大多数多晶体工程材料,变形与各晶粒的变形相关。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形式为滑移 (Slip);其次有孪晶(Twins)、扭折(Twist)等方式。 高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形式为扩散性变形和晶界 滑动与移动等。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滑移 面)和一定晶向(滑移方向)相对另一部分发生相对位移的现象。
2014-6-11 材料科学基础CAI教材 曾德长 13
其应力、应变符合Hooke定律——应力去除后应变 回复为零。 粘壶 —— 由装有粘性流体的气缸和活塞组成;活 塞的运动是粘性流动的结果 —— 符合 Newton 粘性 流动定律。 Maxwell模型——解释应力松弛机制: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四、金属的热加工
1.热变形加工与冷变形加工的区别
从金属学的观点来看,热加工和冷加工的区别是以再结晶温 度为界限。在再结晶温度之下进行的变形加工,在变形的同时没 有发生再结晶,这种变形加工称之为冷变形加工。而金属在再结 晶温度以上进行塑性变形就称为热加工。
2.热变形加工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改善铸态组织 热变形加工可以使金属铸锭中的组织缺陷显 著减少,如气孔、显微裂纹等,从而提高材料的致密度,使金属 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在工业上常利用回复现象将冷变形金属低温加热既消除应为去应力退火力稳定组织同时又保留了加工硬化性能这种热处理方法称1再结晶过程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原子活动能力较强时会在变形随着原子的扩散移动新晶核的边界面不断向变形的原晶粒中推进使新晶核不断消耗原晶粒而长大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第五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及再结晶
二、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2.冷塑性变形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1)产生“纤维组织”
塑性变形使金属的晶粒形状发生了变化,即随着金属外形的 压扁或拉长。当变形量较大时,各晶粒将被拉长成细条状或纤维 状,晶界变得模糊不清,形成所谓的“纤维组织”。
2)产生变形织构
由于在滑移过程中晶体的转动和旋转,当塑性变形量很大时, 各晶粒某一位向,大体上趋于一致了,这种现象称择优取向。 这种由于塑性变形引起的各个晶粒的晶格位向趋于一致的晶粒 结构称为变形织构。
二、冷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产生残余内应力
经过塑性变形,外力对金属所做的功,约90%以上在使金属变 形的过程中变成了热,使金属的温度升高,随后散掉;部分功转 化为内应力残留于金属中,使金属的内能增加。残余的内应力就 是指平衡于金属内部的应力,它主要是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所产 生的内部变形不均匀而引起的。 第一类内应力,又称宏观内应力。它是由于金属材料各部分变形 不均匀而造成的宏观范围内的残余应力。 第二类内应力,又称微观残余应力。它是平衡于晶粒之间的内应 力或亚晶粒之间的内应力。 第三类内应力,又称晶格畸变内应力。其作用范围很小,只是在 晶界、滑移面等附近不多的原子群范围内维持平衡。

材料科学基础A习题答案第5章[1]解析

材料科学基础A习题答案第5章[1]解析

材料科学基础A习题第五章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1、某金属轴类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过量的弹性变形,为减小该零件的弹性变形,拟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该零件的轴径。

(2)通过热处理提高其屈服强度。

(3)用弹性模量更大的金属制作该零件。

问哪一种措施可解决该问题,为什么?答:增加该零件的轴径,或用弹性模量更大的金属制作该零件。

产生过量的弹性变形是因为该金属轴的刚度太低,增加该零件的轴径可减小其承受的应力,故可减小其弹性变形;用弹性模量更大的金属制作该零件可增加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也可减小其弹性变形。

2、有铜、铝、铁三种金属,现无法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直接获知他们的弹性模量,但关于这几种金属的其他各种数据可以查阅到。

请通过查阅这几种金属的其他数据确定铜、铝、铁三种金属弹性模量大小的顺序(从大到小排列),并说明其理由。

答:金属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其原子间作用力,而熔点高低反映了原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因而可通过查阅这些金属的熔点高低来间接确定其弹性模量的大小。

据熔点高低顺序,此几种金属的弹性模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铁、铜、铝。

3、下图为两种合金A、B各自的交变加载-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分别为实线和虚线),试问那一种合金作为减振材料更为合适,为什么?答:B合金作为减振材料更为合适。

因为其应变滞后于应力的变化更为明显,交变加载-卸载应力应变回线包含的面积更大,即其对振动能的衰减更大。

4、对比晶体发生塑性变形时可以发生交滑移和不可以发生交滑移,哪一种情形下更易塑性变形,为什么?答:发生交滑移时更易塑性变形。

因为发生交滑移可使位错绕过障碍继续滑移,故更易塑性变形。

5、当一种单晶体分别以单滑移和多系滑移发生塑性变形时,其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问A、B中哪一条曲线为多系滑移变形曲线,为什么?应力滑移可导致不同滑移面上的位错相遇,通过位错反应形成不动位错,或产生交割形成阻碍位错运动的割阶,从而阻碍位错滑移,因此其应力-应变曲线的加工硬化率较单滑移高。

材料科学基础重点总结4 材料形变和再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重点总结4 材料形变和再结晶

5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材料在加工制备过程中或是制成零部件后的工作运行中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

材料受力后要发生变形,外力较小时产生弹性变形;外力较大时产生塑性变形,而当外力过大时就会发生断裂。

本章主要内容:一.晶体的塑性变形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合金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二.回复和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再结晶织构与退火孪晶5.1 晶体的塑性变形塑性加工金属材料获得铸锭后,可通过塑性加工的方法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型材、板材、管材或线材。

塑性加工包括锻压、轧制、挤压、拉拔、冲压等方法。

金属在承受塑性加工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会产生塑性变形,这对金属的结构和性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5.1.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两种方式:滑移孪生滑移:滑移是晶体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某些晶面和晶向发生相对滑动。

滑移线:为了观察滑移现象,可将经良好抛光的单晶体金属棒试样进行适当拉伸,使之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即可在金属棒表面见到一条条的细线,通常称为滑移线.滑移带:在宏观及金相观察中看到的滑移带并不是单一条线,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更细的线所组成的,称为滑移带。

滑移系:塑性变形时位错只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运动,这些晶面和晶向分别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滑移系。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τk晶体的滑移是在切应力作用下进行的,但其中许多滑移系并非同时参与滑移,而只有当外力在某一滑移系中的分切应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该滑移系方可以首先发生滑移,该分切应力称为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滑移的特点晶体的滑移并不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同时做整体的刚性的移动,而是通过位错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滑移面逐步移动的结果,因此实际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τk 比理论计算的低得多。

(滑移面为原子排列最密的面)单晶体滑移时,除滑移面发生相对位移外,往往伴随着晶面的转动。

第5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4

第5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4

steel or, lead. Platinum and white gold are, at present, the most popular materials.
White gold(白金) is an alloy of gold (i.e., it is gold and silver or palladium(钯). This is where the concept of Karat (开,克拉) comes in. Karat is a measure of the purity of the material.
2. 晶粒越细,塑韧性提高
细晶粒材料中,应力集中小,裂纹不易萌生; 晶界多,裂纹不易传播,在断裂过程中可吸收较 多能量,表现出高韧性。
晶界在塑性变形中的作用
协调作用:协调相邻晶粒变形
障碍作用:阻碍滑移的进行 促进作用:高温变形时两相邻晶粒沿晶界滑动 起裂作用:晶界阻碍滑移晶界应力集中
Strength or elongation
Cu
回答:为什么钻戒不用纯金而是用白金作为托 架的问题?
利用合金固溶强化理论,白金的硬度显然比纯金的高 ,以保证钻石不会从戒指中脱落。
4)屈服现象与应变时效
①屈服现象
上屈服点:试样开始屈服时对应的应力
下屈服点:载荷首次降低的最低载荷 屈服伸长:试样在此恒定应力下的伸长
拉伸试验时, p 接近于恒定。

m'
塑形变性前,ρm很低,v很大,τ 很大;这就是上屈服点 高的原因。
3. 弥散强化 4. 加工硬化
6. 应变时效
7. 柯氏气团 8. 形变织构
Questions?
1. 为什么工程上很少用纯金属?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课件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课件
ONE
KEEP VIEW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与再结晶课件
目 录
•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 金属材料的再结晶 •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应用 •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实验研究方法 •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理论模型
PART 01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
塑性变形
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的不可逆的形状变化。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再结晶的定义
再结晶是指在金属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或外力作用,使得 金属内部发生晶格重构的过程。
再结晶的基本类型
包括静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等,不同类型的再结晶过程对金属的 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再结晶过程的驱动力
理论模型能够解释再结晶过程的驱动力,从而预测再结晶发生的条 件和过程,指导金属的加工和热处理过程。
石油化工设备如压力容器、管道等需 要承受高压和腐蚀介质,因此需要使 用经过塑性变形和再结晶处理的金属 材料。
航空航天
飞机和火箭等航空航天器的制造过程 中,需要使用经过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处理的金属材料,以确保其轻量化和 高强度。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发展趋势
新材料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金属材料 不断涌现,如高强度轻质合金、 纳米材料等,为金属材料的塑性 变形和再结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实验原理
基于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利用各种实验手段观察和分析 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和再结晶过程中的行为。
实验步骤
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和再结晶实验,收集实验数 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解释。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实验研究方法
拉伸实验 通过拉伸实验可以测量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 延伸率等力学性能指标,同时观察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 的变形行为。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A第5章-材料的形变与再结晶(2)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基础A第5章-材料的形变与再结晶(2)
1
第五章材料的形变与再结晶
2
第五节 孪生及扭折
滑移是形变的主要形式,孪生及扭折也是形变的不同形式。 一、孪生 孪生━ 孪生━晶体受力后,以产生孪晶的方式而进行的切变过程, 称为孪生。 孪晶━ 孪晶━以共格界面相联结,晶体学取向成镜面对称关系的 这样一对晶体(或晶粒)的合称。
晶体受到切应力后,沿着一定的晶面 (孪生面) 和一定的晶向(孪生方向) 在 孪生面) 和一定的晶向(孪生方向) 一个区域内发生连续的顺序的切变。
2. 形变引起的各向异性 金属和合金多晶体经方向性的形变后,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方 面都会出现各向异性现象。 各向异性的产生: 组织方向性 宏观偏析、微观偏析、异相晶粒、杂质等 发生方向性分布; 结构方向性 晶粒取向转动、晶体结构择尤取向, 出现织构。 3. 其它物理性能变化 结构敏感的性能(导磁率、磁饱和度、电阻) 结构敏感的性能(导磁率、磁饱和度、电阻) 明显变化 结构不敏感的性能(比重、导热性、弹性模量) 结构不敏感的性能(比重、导热性、弹性模量) 有一定影响
11
第六节 多晶体的范性形变
四、晶体的转动与形变织构
单晶体形变时,作用滑移系要发生转动: 拉伸时,作用滑移系趋于与力轴平行; 压缩时,作用滑移系趋于与力轴垂直。 多晶体在单向受力条件下形变时,各作用滑移系都有转向 与力轴平行(拉伸时)或垂直(压缩时)的总趋势。 当形变程度相当大时,多晶体会出现择尤取向,产生形变 织构。即大部分(或相当一部分)晶粒之间至少有一 个晶向相互平行或接近平行。
9
第六节 多晶体的范性形变
三、晶粒大小对形变的影响
1. 晶粒越小,试样单位横截面上晶粒的数量越多, 形变的抗力越大:
σS = σ0 + Kyd −1/ 2
晶粒的平均直径 表征晶界对形变的影响 屈服应力 屈服强度 表示晶内对形变的抗力, 约相当于单晶体τ 约相当于单晶体τk的2~3倍

学生用材料科学基础第5章

学生用材料科学基础第5章

金属、陶瓷和部分高分子材料不论是加载或卸载时, (2) 金属、陶瓷和部分高分子材料不论是加载或卸载时,只要在 弹性变形范围内,其应力与应变之间都保持单值线性函数关系, 弹性变形范围内,其应力与应变之间都保持单值线性函数关系, 即服从虎克(Hooke)定律。 即服从虎克(Hooke)定律。 弹性变形量随材料的不同而异。 (3) 弹性变形量随材料的不同而异。
5.1 弹性变形
5.1.1 弹性变形的本质
定义: 定义: 外力去除后能够完全恢复的那部分变形。 外力去除后能够完全恢复的那部分变形。 从原子间结合力的角度来了解它的物理本质。
当原子受力后将偏离其平衡位置,原子 间距增大时将产生引力;原子间距减小 时将产生斥力。这样,外力去除后,原 子都会恢复其原始位置。 弹性变形
b. 滑移系 •滑移时,滑移面与滑移方向并不是任意的。 •滑移面应是面间距最大的密排面,滑移方向是原子的最密排 方向,此时滑移阻力最小。 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叫做一个滑移系。
晶体结构 面心立方 体心立方 密排六方 滑移面 {111} {110} {112} {123} 六方底面 滑移方 向 <110> <111> 底面对 角线 滑移系数 目 4×3=12 6×2=12 1 × 3 =3
圆柱形单晶体
τk σs = = m cos ϕ cos λ
1 m = cos λ cos ϕ = cos ϕ cos(90° − ϕ ) =取向因子达到最大值(0.5) σs最小,即用最小的拉应
力就能达到τk。
取向因子大的为软取向, 取向因子大的为软取向, 软取向 取向因子小的为硬取向。 取向因子小的为硬取向。 硬取向
强化机制
对于具有较多滑移系的晶体而言,除多系滑移 外,还常可发现交滑移现象,即两个或多个滑 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 交滑移的实质是螺位错在不改变滑移方向的前 提下,从一个滑移面转到相交接的另一个滑移 面的过程,可见交滑移可以使滑移有更大的灵 活性。

第五章-回复与再结晶双语

第五章-回复与再结晶双语

Chapter two Solid Structure
§5.3 回复与再结晶Recovery and Recrystallization
显微组织变化 • 退火的三个过程
回复是指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之前的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 再结晶是指出现无畸变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 晶粒长大是指再结晶结束之后晶粒的继续长大。 Chapter two Solid Structure
回复阶段不涉及大角度晶面的迁移; 通过点缺陷消除、位错的对消和重新排列来实现; 此过程是均匀的。
Chapter two Solid Structure
§5.3 回复与再结晶Recovery and Recrystallization
回复过程的特征
• 回复是指冷塑性变形金属加热时,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之前 所产生的亚结构和性能变化的阶段。 特点为: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材料科学基础》
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 晶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 zation of Materials
第五章 回复与再结晶 5.3 Recovery, Recrystallization and Grain Growth
(1)回复过程中组织不发生改变,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 仍然是晶粒被拉长的组织形态,但经高温回复后,在电镜下 可以观察到胞状位错缠结转变成的亚晶。 (2)经过回复可基本消除宏观残余内应力,但微观残余 内应力仍部分残存。去应力退火工艺就是将发生明显几何形 状变化的工件(如锻件、冲压件及切削加工件)进行回复, 在降低残余应力的同时,仍保持加工硬化效果。
Chapter two Solid Structure

材料科学基础5---9章习题

材料科学基础5---9章习题

第5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1. 有一70MPa应力作用在fcc晶体的[001]方向上,求作用在(111)和(111)滑移系上的分切应力。

答案:矢量数性积a×b=ïaï×ïbï Þ = a×bïaï×ïbï滑移系:(负号不影响切应力大小,故取正号)滑移系:2. Zn单晶在拉伸之前的滑移方向与拉伸轴的夹角为45°,拉伸后滑移方向与拉伸轴的夹角为30°,求拉伸后的延伸率。

答案 :如图所示,AC和A’C’分别为拉伸前后晶体中两相邻滑移面之间的距离。

因为拉伸前后滑移面间距不变,即AC=A’C’故3. 已知平均晶粒直径为1mm和0.0625mm的a-Fe的屈服强度分别为112.7MPa和196MPa,问平均晶粒直径为0.0196mm的纯铁的屈服强度为多少?答案:解得∴4. 铁的回复激活能为88.9 kJ/mol,如果经冷变形的铁在400℃进行回复处理,使其残留加工硬化为60%需160分钟,问在450℃回复处理至同样效果需要多少时间?答案:(分)5. 已知H70黄铜(30%Zn)在400℃的恒温下完成再结晶需要1小时,而在390℃完成再结晶需要2小时,试计算在420℃恒温下完成再结晶需要多少时间?答案:再结晶是一热激活过程,故再结晶速率:,而再结晶速率和产生某一体积分数所需时间t成反比,即∝∴在两个不同的恒定温度产生同样程度的再结晶时,两边取对数;同样故得。

代入相应数据,得到t3 = 0.26 h。

1.有一根长为5 m,直径为3mm的铝线,已知铝的弹性模量为70GPa,求在200N的拉力作用下,此线的总长度。

答案2.一Mg合金的屈服强度为180MPa,E为45GPa,a)求不至于使一块10mm⨯2mm的Mg板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大载荷;b)在此载荷作用下,该镁板每mm的伸长量为多少?答案3. 已知烧结Al2O3的孔隙度为5%,其E=370GPa。

814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知识点讲解

814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知识点讲解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814 材料科学基础主讲人:薛春阳第五章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本章主要内容1.弹性和黏弹性2.晶体的塑性变形3.回复和再结晶4.热变形和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5.陶瓷形变的特点本章要求1.了解弹性和黏弹性的基本概念2.熟悉单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3.熟悉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4.掌握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5.掌握回复和再结晶的概念和过程6.熟悉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的概念和过程7.了解陶瓷变形的特点和一些基本概念应变应力b σsσe σbk s e ob εk ε变形的五个阶段:1.弹性变形2.不均匀的屈服变形3.均匀的塑性变形4.不均匀的塑性变形5.断裂阶段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弹性极限知识点1 弹性的不完整性定义:我们在考虑弹性变形的时候,通常只是考虑应力和应变的关系,而没有考虑时间的影响,即把物体看作是理想弹性体来处理。

但是,多数工程上应用的材料为多晶体甚至为非晶体,或者是两者皆有的物质,其内部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缺陷,在弹性变形是,可能出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跟不上应力的变化等有别于理想弹性变形的特点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弹性的不完整性。

弹性不完整的现象主要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滞后、循环韧性等1.包申格效应材料预先加载才生少量的塑性变形(4%),而后同向加载则 升高,反向加载则 下降。

此现象称之为包申格效应。

它是多晶体金属材料的普遍现象。

2.弹性后效一些实际晶体中,在加载后者卸载时,应变不是瞬时达到其平衡值,而是通过一种弛豫过程来完成其变化的。

这种在弹性极限 范围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称之为弹性后效或者滞弹性。

3.弹性滞后由于应变落后与应力,在应力应变曲线上,使加载与卸载线不重合而是形成一段闭合回路,我们称之为弹性滞后。

弹性滞后表明,加载时消耗于材料的变形功大于卸载时材料恢复所释放的变形功,多余的部分被材料内部所消耗,称之为内耗,其大小用弹性滞后环的面积度量。

第十五第十六讲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2

第十五第十六讲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2

若二维晶粒不是六边形,为了使晶粒的各顶角形成120° 的夹角:
1.边数小于6的晶粒, 其晶界向外弯曲的
2.边数大于6的晶粒, 其晶界向内弯曲的
这样,由于高温下弯曲的晶界在晶界能的驱动下会移动 其曲率中心趋于平直 1.边数<6,即尺寸较小晶粒,必然逐渐缩小而最终消失 2.边数>6,即尺寸较大晶粒,必然存在长大倾向
lg t
再结晶是一热激活过程,NN和G均符合Arrhenius方
程,因此等温温度T对再结晶速率V的影响可用
V AeQ/ RT
表示之
而再结晶速率V和产生某一体积分数jR所需要的时
间t成反比,(V∝ 1/t)
∴ 1 AeQ/ RT
t
ln 1 ln A Q 1
t
RT
1 2.3R lg A 2.3 lg t (2.3lgx=lnx)
1jR
一维 K=1-2
取双对数
lg ln 1 lg B K lg t
1jR
截距 斜率

lg ln 1 lg t
1jR
关系图(线性关系图)
此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完全吻合,且发现在一 定温度范围内,K不随T而变
不同T下,各直线基本平行, B则随T不同而变
lg ln 1
1jR
170℃>139℃>125℃ T1 > T2 >T3 >T4 >T5
TQ
Q
作 1/T -- lgt 图 即可求得Q (再结晶的激活能)
在两个不同的恒定温度T1、T2 产生同样程度的 再结晶时可得
Q( 1 1 )
t e 1
R T2 T1
t2
三 、再结晶温度
Re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第五章、形变和再结晶

第五章、形变和再结晶

形变和再结晶弹性变形时,出现的有别于理想弹性变形的现象,称之为弹性的不完整性包申格效应弹性的不完整性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

而后同向加载则屈服强度增加,反向加载则屈服强度降低。

弹性后效在弹性极限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弹性滞后应变落后于应力,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称为弹性滞后滑移系数目:BCC﹥FCC﹥HCP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定值)反映单晶体受力起始屈服的物理量晶体中的多个滑移系并非同时参与滑移,只有当外力在某一滑移系中的分切应力达到一定临界值时,该滑移系方可首先进行滑移,该分切应力称为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F/A =σs滑移面趋向于与轴向平行滑移方向趋向于最大分切应力方向取向因子(施密特因子)任一给定Φ角,若Φ+λ=90°,滑移方向位于F与滑移面法线所组成的平面上,沿此方向,所需切应力较小,得到以下两个结论❶当Φ=45°时,取向因子具有最大值0.5。

以最小的拉应力达到发生滑移所需的分切应力,σs最小❷Φ=90°/λ=90°,取向因子为0,不能产生滑移Φ由45→0°或由45→90°,σs↑(变硬)取向因子大的为软取向取向因子小的为硬取向hcp晶体软/硬取向σs差距很大fcc晶体软/硬取向σs差距不大(2倍)——思考:为什么?•b——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 a ——滑移面的面间距•ν——泊松比•W=a/(1-ν)——位错宽度τP-N= 2G/(1-ν)exp(-2πW/b) 派一纳(P-N)力滑移的特点:滑移总是沿密排面上的密排方向进行(P-N)力小,则屈服应力低,反之亦然(3)滑移和孪生1.滑移和孪生均在切应力作用下,沿一定晶面的一定晶向进行,产生塑性变形。

——同2.孪生借助于切变进行,所需切应力大,速度快,在滑移较难进行时发生——异3.滑移→原子移动的相对位移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值→不引起晶格位向的变化;孪生→原子移动的相对位移是原子间距的分数值→孪晶晶格位向改变→促进滑移——异4.孪生产生的塑性变形量小(≤滑移变形量的10%),但引起的晶格畸变大。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1.1

材料科学基础第五章1.1

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 弹性极限
低碳钢ζ—ε曲线
静拉伸示意图
载荷-伸长曲线
真应力-应变曲线(考虑动态截面积的变化)
不同材料,其应力-应变曲线不同,如:
屈服强度(σ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 ,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 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 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 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d 式中ζ为应力;dt
一些非晶体,有时甚至多晶体,在比较小的应 力时可以同时表现出弹性和粘性,这就是粘弹性现 象。 粘弹性变形的特点是应变落后于应力。当加上 周期应力时,应力—应变曲线就成一回线,所包含 的面积即为应力循环一周所损耗的能量,即内耗。
5.2晶体的塑性变形 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材料发生塑性变形,即产 生不可逆的永久变形。 5.2.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 滑移方式进行的,此外,尚有孪生和扭折等方式。 1.滑移
纳米铜的室温超塑性
一、概述
金属的应力—应变曲线 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一般经历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弹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和断裂(fracture)三个阶段。
1.工程应力一应变曲线
工程应力一应变(ζ-ε)曲线: ζ= P/Ao ε= (L-Lo)/ Lo P—为载荷 Ao—原始试样的截面积 L、Lo—变形后和变形前试样的长度 低碳钢ζ—ε曲线如图5.1(P151)
1.包申格效应 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小于4%), 而后同向加载则e升高,反向加载则e下降。此现 象称之为包申格效应。它是多晶体金属材料的普遍 现象。
实际材料T10钢的包辛格效应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上海交大第二版)第一章原子结构结合键结合键分为化学键和物理键两大类,化学键包括金属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物理键即范德华力。

化学键是指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金属键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与金属正离子相互作用所构成的键合称为金属键。

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作离子键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范德华力是借助临近原子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的原子结构的原子或分子结合为一体的键合。

氢键氢与电负性大的原子(氟、氧、氮等)共价结合形成的键叫氢键。

近程结构高分子重复单元的化学结构和立体结构合称为高分子的近程结构。

它是构成高分子聚合物最底层、最基本的结构。

又称为高分子的一级结构远程结构由若干个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的长度和形状称为高分子的远程结构第二章固体结构1、晶体:原子在空间中呈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物质。

晶体熔化时具固定的熔点,具有各向异性。

2、非晶体:原子是无规则排列的固体物质。

熔化时没有固定熔点,存在一个软化温度范围,为各向同性。

3、晶体结构:原子(或分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即存在长程有序。

4、空间点阵:阵点在空间呈周期性规则排列,并具有完全相同的周围环境,这种由它们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的阵列称为空间点阵,简称点阵。

5、阵点:把实际晶体结构看成完整无缺的理想晶体,并将其中的每个质点抽象为规则排列于空间的几何点,称之为阵点。

6、晶胞:为了说明点阵排列的规律和特点,在点阵中取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单基本元(最小平行六面体)作为点阵的组成单元,称为晶胞。

7、晶系:根据六个点阵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将全部空间点阵归属于7中类型,即7个晶系,分别为三斜、单斜、正交、六方、菱方、四方和立方。

13、晶带轴:所有平行或相交于某一晶向直线的晶面构成一个晶带,此直线称为晶带轴。

属于此晶带的晶面称为共带面。

14、晶面间距:晶面间的距离。

材料科学基础-变形与再结晶

材料科学基础-变形与再结晶
原子密排方向 弹性模量高
向原 弹子 性非 模密 量排 低方
5
第五章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 一般地,金属(多孔金属除外)的弹性模量对组织不敏感; ★ 陶瓷材料的弹性模量对组织敏感。
晶体相 玻璃相
泡沫铝
BN-AlN陶瓷(助烧剂Y2O3)
问题: ①Fe的熔点为1538℃,Cu的熔点为1080℃,那一个的弹性模量更高? ②细化晶粒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可以提高其弹性模量吗?
外力 f 0
r0
r 原子间作用力 与其间距关系
吸引力 排斥力 du/dr=0
r
外力
3
第五章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二、弹性变形特征和弹性模量
1、普弹性(能弹性)变形 大多数情况下,金属、无机非金属晶体材料的弹性变形都表现 为普弹性变形。
(1)变形特征:
①变形是完全可逆的。 ②应变与应力能瞬时达到平衡,且满足:σ=Eε和τ=Gγ
第五章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第五章 材料的形变与再结晶
1
第五章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变形:物体尺寸或形状发生改变。 变形分类: 弹性变形:变形量仅是应力函数,且可以自动恢复的变形。
塑性变形:变形量仅是应力函数,且不能自动恢复的变形。 粘弹性变形:变形量是应力和时间函数,兼有可逆和不可逆变形特 征的变形。
变形产生的原因: 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的相对空间位 置或分子形态(高分子)发生了改变。
分切向力
N
T
则外力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分 切应力为:
F r A
Fr F cos F cos cos A A0 / cos A0 cos cos
cos cos 称为施密特因子。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_第5章

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大)_第5章

cosΦcosλ称为取向因子或施密特因子,它是 分切应力 η 与轴向应力F/A的比值,取向因子越大,
则分切应力 η 越大。 对任一给定Φ角而言,若滑移方向是位于F与 滑移面法线所组成的平面上,即Φ+λ=90o。则沿此 方向的 η 值较其他 λ 的 η 值大,这时取向因子 cosΦcosλ =cosΦ,cos(90o-Φ)=1/2sin2Φ ,故当Φ 值 为45o时,取向因子具有最大值0.5。
图5.10 位错滑移时核心能量的变化
图5.10中1和2为等同位置,当位错处于这 种平衡位置时,其能量最小,相当于处在能 谷中。当位错从位置1移动到位置2时,需要 越过一个势垒,这就是说位错在运动时会遇 到点阵阻力。由于派尔斯(Peierls)和纳巴 罗(Nabarro)首先估算了这一阻力,故又称 为派一纳(P-N)力。 ηP-N = 2G/(1-ν)exp(-2πW/b)
图5.7 单轴拉伸时晶体转动的 力偶作用
图5.8 晶体受压时的晶面转动(a)压缩前(b)压 缩后
图 5.9 单晶体拉伸变形过程 a) 原试样 b) 自由滑移变形 c) 受夹头限制的变形
e.多系滑移
对于具有多组滑移系的晶体,滑移首先 在取向最有利的滑移系(其分切应力最大) 中进行,但由于变形时晶面转动的结果,另 一组滑移面上的分切应力也可能逐渐增加到 足以发生滑移的临界值以上,于是晶体的滑 移就可能在两组或更多的滑移面上同时进行 或交替地进行,从而产生多系滑移。
这就是说,当滑移面与外力方向平行,或 滑移方向与外力方向垂直的情况下不可能产 生滑移;

而当滑移方向位于外力方向与滑移面法线 所组成的平面上,且Φ=45o。时,取向因子 达到最大值(0.5),ζs最小,即以最小的拉应 力就能达到发生滑移所需的分切应力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塑性指标 δ、ψ • 伸长率δ,表示均匀变形的能力,与加工硬化率n有关。 δ=(Lk-Lo)/ Lo×100% • 断面收缩率ψ,表示局部变形的能力,与缺口敏感性(度)有关。
ψ=(Fo-Fk)/ Fo×100%
2、塑性的实际意义
• 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是安全力学性能指标;
• εf –材料均匀变形的能力。
• 根据拉伸试验研究表明,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 断裂(fracture)
三、应力—应变曲线
原始曲线:载荷-伸长曲线 经过变换:应力-应变曲线
ζp:比例极限
ζe: 弹性极限
ζs:屈服极限 ζb: 强度极限
2) 弹性后效(滞弹性)
• 在弹性极限内,应变落后于应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叫
弹性后效或滞弹性。
3) 弹性滞后
由于应变落后于应力,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加载线与 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路。 • 弹性滞后环
• 精密仪器不希望有滞后现象
4. 黏弹性
• 黏性流动: • 牛顿黏性流动定律: ζ=η·dε/dt • 粘弹性具有弹性和粘性变形两方面的特征,它是 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力学性能之一。其特点是应变 落后于应力。其ζ-ε曲线为一回线,回线所包含面 积即为内耗。 • 粘弹性模型:Maxwell模型—应力松弛(stress relaxation) • Voigt模型—蠕变回复、弹性后效、弹性记忆
• Ψf –局部变形的能力。 • 塑性对压力加工是很有意义的。加工硬化 • 塑性大小反映冶金质量的好坏,评定材料质量。
3 、塑性、脆性材料的划分
δ≥5%:塑性材料,低碳钢、铜合金
δ<5%: 脆性材料弹性变形的本质
弹性变形(elastic deformation)
弹性变形的原因: 原子间结合力
ζk:条件断裂强度
四、低碳钢ζ—ε曲线的特点
1、 ζ<ζe 弹性变形阶段(elastic deformation) 线性阶段
ζe:材料弹性极限,是材料保持弹性的最大应力。单位:MPa 该阶段符合虎克定律 ζ= Eε或 η= Gγ
E、G为弹性模量、切变模量,表示金属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 能力。为ζ—ε曲线上斜率
对于密排六方结构结构,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 拉伸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逐渐趋于平行于拉伸轴线方向。
拉伸作用在中间一层金属上下两面的作用力ζ可分为两个分应力: A 分正应力 垂直于滑移面,构成力偶,使晶块滑移面朝外力轴方向转动。 B 分切应力 当外力分解到滑移面上的最大分切应力与滑移方向不一致时,又可分解为 平行于滑移方向和垂直于滑移方向的两个分力。前一分力是产生滑移的有效 分切应力,后一分力将构成一对作用在晶块上下滑移面上的力偶,力图使滑 移方向转至最大切应力方向。
• 弹性模量(E)
• (1)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E代表着使原子
离开平衡位置的难易程度,是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 强弱的物理量。 • (2) E是组织不敏感参数。 • (3) 对晶体而言,E是各向异性的。在单晶体中,沿原子 密排面E最高,沿原子排列最疏的晶向E最低。多晶体中, E各向同性。 • (4) 工程上,E是材料刚度的度量。
FCC晶体孪生变形
• FCC晶体的孪生面是(111),孪生方向是[11-2 ]。图2是FCC 晶体孪生示意图。fcc中孪生时每层晶面的位移是借助于一个 不全位错(b=a/6[11-2])的移动造成的,各层晶面的位移量与 其距孪晶面的距离成正比。孪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呈带状或透镜 状。每层(111)面的原子都相对于邻层(111)晶面在[11-2 ] 方向移动了此晶向原子间距的一个分数值。
弹性模量的技术意义
• 技术意义: E,G称为材料的刚度,它表示材料在外载荷下 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 影响E的特征因素:

• • • •
与原子序数有周期性关系
E=K/γm K,m>1特征常数,γ原子半径 γ↑E↓ 温度T: T↑ 原子结合力下降,E↓ ε加载速度:对E 影响不明显 合金化(加入某种金属),热处理对E影响不明显。
• (3) 弹性变形量随材料的不同而异。
• 对完全各向同性材料 υ= 0.25 对金属υ值约为0.33(或1/3) • 当υ=0.25时,G=0.4E; 当υ=0.33时,G=0.375E , K=E/3(1-2υ) ≈E • 弹性常数4个: E,G,υ,K 只要已知E和υ,就可求出G和K , 由于E易测,因此用的最多。
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或垂直时(θ=90º 或θ=0º ),则ζ→∞, 晶体无法滑移。
硬取向:晶体中有些滑移系与外力取向偏离45º 很远,需要 较大的ζs值才能滑移,称为硬取向。 • 取向因子cosθcosλ对ζ的影响在密排六方结构中尤为明显。
一些金属的滑移系和临界分切应力
(4)滑移时晶体的转动
• 随着滑移的进行,晶体的取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晶体的转动。
第五章 材料的变形和再结晶

一、 机械性能(力学性能)

1. 定义:材料承受外力作用的能力。 2. 机械性能四大指标: 强度、硬度、塑性、韧性。 3.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测出相应的机械性能指标, 最常见的是拉伸实验、硬度实验和冲击实验。
二、拉伸试验
⑴ 实验设备
拉伸试验的现场录像
材料试验机。 ⑵ 拉伸试样 圆试样 长试样 扁试样 短试样 ⑶ 拉伸过程
三种常见金属晶体结构的滑移系
(3)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ηk)
•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critical resolved shear stress):
• 计算方法:
• ηk =(F/A) cosθcosλ=ζcosθcosλ • 式中cosθcosλ为取向因子
(orientation factor),
2、ζe<ζ<ζs 微量塑性变形开始阶段
• ζs:材料屈服极限,是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小应 力。
• ζ0.2:材料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表示以材 料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又 称条件屈服极限。主要用于无明显屈服的材料的 屈服点。 • ζs、ζ0.2表示材料对开始微量塑性变形的抗力。
该值越大,ηk越大,越有利于滑移。
计算分切应力的分析图
• 当滑移面法线方向、滑移方向与外力轴三者共处一个平面, cosθcosλ=coscos(90-θ)=(sin2θ)/2, 则θ=45º时,cosθcosλ=1/2,此取向最有利于滑移,即以 最小的拉应力就能达到滑移所需的分切应力。
软取向:晶体中有些滑移系与外力的取向接近45º 角,处 于易滑移的位向,具有较小的ζs值,称为“软取向”。通常是 软取向的滑移系首先滑移。
2 弹性变形的特征和弹性模量
弹性变形的特征 • (1) 理想的弹性变形是可逆变形 • (2) 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和应变间服从虎克定律(单值线性函数关系)。 正应力下:ζ= Eε E---弹性模量 切应力下: η= Gγ η、γ—分别为切应力、切应变, G---切变模量 G = E /[2(1-ν)] K = E /[3(1-2ν)] v—泊松比 ,横向收缩率与纵向伸长率的比值 K—体弹性模量,压力与体积变化率的比值
• 下图2中带浅咖啡色的部分为原子移动后形成的孪晶。可以看 出,孪晶与未变形的基体间以孪晶面为对称面成镜面对称关系。 如把孪晶以孪晶面上的[11-2 ]为轴旋转180度,孪晶将与基体 重合。其他晶体结构也存在孪生关系,但各有其孪晶面和孪晶 方向。
fcc晶体孪生变形示意图1
(2) 孪生的特点
• ① 孪生变形是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并通常出现于滑移受阻 的应力集中区。因此孪生的ηk比滑移时大得多。 • ② 孪生是一种均匀切变。而滑移是不均匀的。 • ③ 孪生的两部分晶体形成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而滑移后晶体 各部分的位向并未改变。
• (1) 孪生变形过程 • 孪生变形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孪晶面)
和一定方向(孪生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作均匀的切变所产生的
变形。但是不同的层原子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 变形与未变形的两部分晶体构成镜面对称,合称为孪晶(twin)。
• 均匀切变区与未切变区的分界面成为孪晶界。
• 孪晶面(twining plane): • 孪晶方向(twining direction):
5.2 晶体的塑性变形
• • • •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合金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2.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 常温或低温下,单晶体塑性变形(plastic deformation)方式: • 1. 滑移(slip) • 2. 孪生(twining) • 3. 扭折(kink)
• 1.滑 移 • (1) 滑移线和滑移带 • 滑移线(slip line): 滑移线实际上是在 晶体表面产生的小台阶。 • 滑移带(slip band)是由一系列相互平行 的更细的线组成的。
铜中的滑移带 500×
滑移线和滑移带示意图
(2)滑移系
• 滑移是沿着特定的晶面(称为滑移面 slip plane)和晶向(称为滑移方向 slip direction)上运动。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 (slip system)。滑移系表示晶体在进行滑移时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
3、ζs<ζ<ζb 均匀塑性变形 ε↑、ζ↑
• ζb:抗拉强度, 表示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
4、ζb<ζ<ζk 不均匀塑性变形


ζ>ζb 试样开始发生不均匀塑性变形并形成缩颈
ζk:条件断裂强度。表示材料对塑性变形的极限抗力。
• 塑性断裂:产生一定量塑性变形后的断裂。
五、塑性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