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初中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电阻的物理意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教师进一步提问:导体电阻
大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从而引出本节新课《电阻》。
环节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结合旧知):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电阻的影响因素除了材料本身还有哪些?
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家庭用电中不同电流电线的粗细程度不
同,能猜想到电阻大小与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由于探究多个因素,首先明确实验思路为控制变量法。
教师给出L1、L2、L3三组镍铬丝合金导线,其中L1、L2为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而长度不同的镍铬丝;L2、L3为长度相同,材料相
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丝。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设计实验步骤,并将实验方案汇报,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得到以下实验步骤:
(1)以L1、L2为对照组,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
(2)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示数I1和I2,并记录在表格中。
(3)以L2、L3为对照组,重复上面实验步骤。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堂,针对不合理组装电路的问题进行指导纠错。
分析与论证:
根据记录实验数据,学生能得到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
下,电阻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电阻
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教师讲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压和电流无关,仅仅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三者有关。
环节三:巩固提升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失误和和故障,是怎么解决的。
环节四:小结作业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并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进行总结。
2.查阅资料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下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物理探究实验有哪几个步骤组成?
【参考答案】
物理探究实验分为7个步骤: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
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评估交流。
通过探究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同时可
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这堂课的难点在哪里,你如何克服?
【参考答案】
一是实验电路的组装。
看似简单的电路实际上会出现很多问题。
在组装时,由于导线过多且摆放不科学,很容易造成连接错误。
还有就是需要在断开开关的情况下进行安装,测量完后,先断开开关再拆除实验仪器。
应该对学生连接的电路进行检查并提前告知连接电路时容易出错的部分。
二是对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这个需要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和实验之后教师的总结,使学生慢慢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情景导入:播放录像,油锅里捞物(内容是:巫师神乎其神的表演着从烧开的油锅中捞起袋子)。
播放视频后,教师提问:这个表演者从
烧开的油锅里捞出东西,并没有被烧开的油烫伤,难道真有不怕油烫伤的神功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其实这是利用了液体在沸腾时温度的特点。
由此导入新课《沸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水沸腾图片,并提问:沸腾是汽化的另一种方式。
你在家看到水沸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2.猜想与假设: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1)水加热时温度总是升高的。
(2)水加热时温度先是升高,沸腾后温度不变。
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记录表格,讨论结束后代表发言,教师修正,得到最终的实验方案如下:
(1)按图安装好器材:①烧杯中的水不要装得太满,以免加热时间
太长。
烧杯中甚至可以装适量的热水,以便缩短加热时间。
②温度计玻璃泡不要接触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
③检查石棉网位置是否正确。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的温度接近90℃时,开始记时,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记录好此时的现象。
水沸腾后还要再记录4~5次温度计的示数。
(3)根据数据描点作图,分析水的沸腾图像。
4.进行实验
实验前教师最后强调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记录好实验数据。
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
5.分析论证
得到实验数据后,组织学生自主根据实验数据,结合前面所学晶体的熔化规律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的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水沸腾前吸热,温度升高。
(2)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3)水停止加热,不再沸腾。
教师结合学生所画曲线给出沸点的概念: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节所学,解释导入“油”锅里捞物的原理。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课后思考:能否用水浴加热将水加热到沸腾?为什么?下节课
分享结果。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沸腾和蒸发的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则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沸腾发生在一定的温度下(沸点),蒸发现象存在于任何温度下
2.说一说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区别?
【参考答案】
探究实验是某个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需要学生的参
与,目的是为了带领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提升探究能力和
意识。
而演示实验的承担者主要是老师或多媒体,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升。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由此教师提问学生浮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引出《决
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猜想与假设
请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压强和浮力的相关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出猜想,并说一说理由。
学生考虑并猜想的影响因素可能有: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或体积等。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根据猜想内容以4人为一组,讨论实
验方案,在讨论前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
(1)如何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和在液体中所表示出的示数进行对比。
)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我们该如何控制,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呢?(控制变量法。
)
(3)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铁块和铝块、水和浓盐水等)
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发言,说明实验步骤,教师补充,,从而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
(1)A组保持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改变浸入深度,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跟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
(2)B组使长方体物体不同面浸入液体的同一深度中,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跟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3)C组使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
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前,教师强调:注意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问题,帮助各小组完成实验。
例如弹簧测力计使用中重物不要接触容器底等。
实验结束,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实验成果。
4.分析与论证
结合各小组实验结果,请学生分析讨论,验证猜想是否与结果相符合。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升
教师带领学生回想实验过程,思考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错误?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在铁块浸入液体时应缓慢下沉,待弹簧测力计稳定后再读数,注意液体对测力计的影响等。
)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本节课有什么收获,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作业:思考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之间有何定量关系?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具体阐述一下阿基米德原理。
【参考答案】
2.本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请说明一下除了本实验之
外还有哪些实验也应用了这个方法。
【参考答案】
对于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无论是在力学还是在电磁学的实验中都非常的常见。
比如说力学中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我们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所受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就要首先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其次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
比如说电学中在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时,可以首先控制电流和
通电时间相同,分析电阻大小与产生的热量之间的关系;其次控制电阻
和通电时间相同,分析电流与产生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导入:展示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教师提问:电磁起重机的本质是什么?(通电螺线管。
)
教师引导:简单的通电螺线管是如何将那么重的铁制品吸引起来
的呢?。
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电磁铁
教师展示:插入铁钉的通电螺线管。
顺势讲解电磁铁的概念。
2.电磁铁的磁性
提出问题: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让学生观察教师自制的电磁铁通电后吸引曲别针的现象,学生能据此猜想,电磁铁磁性可能与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关。
设计实验: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如何利用实验进行验证。
(可以用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和不同匝数的的螺线管,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验证。
)
进行试验:(在进行试验前,提问学生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划片调到阻值最大处。
)提供器材并让学生分组完
成实验。
分析与论证:通过试验学生能发现电流越大、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教师总结:匝数一定时,通入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电
流一定时,外形相同的螺线管,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教师提出,除了以上两种影响因素,螺线管中是否插入铁芯也会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
环节三:巩固提升
如果一个电磁铁的磁性无法达到使用标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增
加电磁铁磁性?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查找资料,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简述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足够多的生活经验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严重缺少生活经验,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准确地理解相关概念。
而解决这一问题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够利用实验,创设较为理想的物理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同时,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动手操作,也能够获得相关感性材料,并锻炼其观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2.电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电磁铁的实际用途很多,最直接的应用之一是电磁起重机。
电磁铁安装在吊车上,通电后吸起大量钢铁,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后切断电流,钢铁被放下。
大型电磁起重机一次可以吊起几吨钢材。
在电动机、发电机、电铃和电磁继电器里也用到电磁铁。
全自动洗衣机的进水、排水阀门,卫生间里感应式冲水器的阀门,也都是由电磁铁控制的。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提出问题:请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思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所成的像具有怎样的特点呢?(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学生猜想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进而引出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讲解: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白色纸板、光具座等,介绍光具座的作用:使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可测量物距和像距。
小组讨论:根据现有实验器材如何判断成像的特点呢?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请大家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进行为时十分钟的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在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物距在焦距整倍数前后的成像情况。
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实验步骤为:(1)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记录物距和像距,同时观察像的大小及正倒的变化规律;(2)不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调
节光屏的位置,多测几组,记录数据;(3)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位置,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记录数据。
教师补充: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应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请大家以物理兴趣小组为单位,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书上表格内。
分析与论证:根据实验数据,与学生共同总结实验规律,并让小组代表将小组内所得的成像规律进行板书。
环节三:巩固提升
焦距与像的虚实、正倒、大小有什么关系?(一倍焦距是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
)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作业: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思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应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哪条规律?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物理探究实验的步骤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你会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答案】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只有作出正确的引领,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兴趣。
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多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意识到,伟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
同时,我也会结合物理知识,向学生渗透很多物理知识的得出都有赖于物理学家们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以及遇到困难不服输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毅力。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也会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
实际,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提出问题:
1.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黑板上的水会消失,这是什么现象呢?(汽化)
2.这是物质从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呢?(液态变为气态)
教师引导:物质能不能从气态变为液态呢?这种现象又具有什么特点呢?引入《液化》。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液化
多媒体出示寒冷的冬天呼出的“白气”;进入室内眼镜镜片出现“雾气”;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等图片,并询问学生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的;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凝结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
教师总结: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2.液化的方式
播放液化相关的纪录片。
提出问题:将气体液化的方式有哪些?液化有什么好处?(降低气体温度或者压缩气体体积;液化可以减小体积,便于储存和运输。
) 教师举出一些例子,例如火箭中用做燃料和助燃剂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的;液化石油气也是将可燃气体进行液化后储存的。
3.液化的特点
提出问题:
①汽化的两种现象是什么?汽化有什么特点?(蒸发和沸腾;吸热)
②液化和汽化是什么关系?(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③液化是吸放热情况应该是什么?(放热)
教师举出生活实例: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原因就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要放出一部分热,会比开水的温度更高。
环节三:巩固提升
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降雨的形成过程。
(自然界中江河湖海等蒸发的水蒸气上升,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凝结,变成降雨。
)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液化及液化的方式和特点。
作业:查阅资料,利用液化和汽化的知识解释冰箱氟利昂的工作原理。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汽化的两种形式是什么?他们有什么异同点
【参考答案】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吸热。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蒸发快慢与液体
温度、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沸腾是液体到达沸点时,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考虑到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能说出液化的概念及液化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对视频的观察总结,提高概括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在教学中体会物理与生活联系,提升对物理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