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知识总结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考点复习
文学概论是对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方法、理论和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文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也是其他文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
一、文学的定义和特征
1.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人类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形式的艺术性表达,诉诸于想象力和情感的一种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物。
2.文学的特征
(1)艺术性:文学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2)虚构性:文学创作通常以虚构的人物、事件和环境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呈现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对独立的世界。
(3)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读者的各种情感,包括愉悦、悲伤、愤怒等。
(4)普遍性: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够触动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体验。
(5)多元性:文学包括多种文体和流派,以及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二、文学的分类
1.根据叙事方式的分类
(1)史诗:叙述英雄事迹和民族历史,常以韵文形式进行。
文学概论知识点
文学概论知识点文学,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表达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想象。
文学概论则是对文学这一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和概括性阐述。
以下将为您介绍一些关键的文学概论知识点。
一、文学的定义与本质文学是什么?这是文学概论首先要探讨的问题。
简单来说,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通过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定义,文学的本质其实更为复杂和多元。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它以各种形式描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社会关系和历史进程。
例如,现实主义文学往往真实地展现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让我们看到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
从作者个人的角度看,文学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
作者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观念和价值观。
比如,诗人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文学是一种交流和沟通的方式。
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获取知识和启示。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文学作品由多个要素构成,包括主题、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等。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思想,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
一个好的主题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能够让作品充满活力。
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命运的发展构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情节是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过程。
它可以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也可以是平淡舒缓、娓娓道来的,但都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推动故事的发展。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为人物的活动和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舞台。
恰当的环境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语言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
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够让作品更具魅力。
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语言,它往往经过作者的精心雕琢,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三、文学的体裁文学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诗歌以凝练的语言、强烈的情感和独特的韵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一、文学和文学观念1、文学整体:是指文学理论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和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2、最初的文学观念:几乎包括了一切见诸于文字的材料。
现代意义的文学观念的形成是在西方浪漫主义运动后的事情。
3、文学观念的多样性:○1广义与狭义之分;○2狭义文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对文学的理解着眼于不同的关系、采取不同的角度、而有不同的解释。
4、艾布拉姆斯研究文学的坐标: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5、艾布拉姆斯的四类文学观念: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6、中国“感悟说”文学观: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感受来解释文学是何以发生的,强调文学是感受万物的表达。
例:刘勰:“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7、“模仿说”的含义(来源、形成):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世界的再造和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8、“实用说”的含义:把艺术品主要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事某件事情的工具,常常根据能否达到既定目的来判断其价值。
从功能角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这个思想促成了中国“文以载道”文学观的形成。
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
9、“表现说”的含义: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正是这种文学观的体现。
10、“客观说”的含义:它在原则上把艺术品从所有这些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由各部分按其内在联系而构成的自足体来分析,并只根据作品存在方式的内在标准来评判它。
11、对“什么是文学”观念产生分歧的原因:○1各种文学观的形成受到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2文学本身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
12、文学观念的共识:审美性13、狭义的文学观——审美的文学观。
审美文学观的出现,说明人们对“什么是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文学概论知识点简易整理
文学概论知识点简易整理第1章文学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
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
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
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
“与心徘徊,随物婉转”。
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专科一、文学概念1、文学的概念2、文学的种类3、文学与语言的关系4、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二、文学元素1、文学的题材2、文学的形式3、文学的风格4、文学的意义三、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2、现代文学流派3、当代文学流派四、文学发展1、中国文学的发展2、西方文学的发展3、世界文学的发展五、文学评价1、文学评价的标准2、文学评价的方法3、文学评价的理论六、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概念2、文学批评的方法3、文学批评的流派文学概念一、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它们以文字为基础,通过想象力和表现力来反映现实、表达情感、探讨思想,从而传达文化价值。
二、文学的种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有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每一种文学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方式,反映了不同的审美追求和意义塑造。
三、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文学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它是文学创作的手段和媒介,通过语言表达作品的意义和情感。
文学作品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和精细的运用下,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四、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观察和反思,通过对生活的描绘和抒发,反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所以文学作品具有生活的深刻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文学元素一、文学的题材文学的题材是文学创作的核心,它涉及到文学作品所述的主题和内容。
文学的题材可以是生活、历史、自然、个人情感等各种形态。
题材的选择与创作者的情感、念头和价值观息息相关,反映了作者对世界的认识和体验。
二、文学的形式文学的形式是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它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创作特点和表现方式,通过形式的运用,文学作品得以展现其艺术魅力。
三、文学的风格文学的风格是文学作品的独特艺术表现,通过语言形式、叙述方式和意境表现等方面来展现作品的独特魅力。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入门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概念和定义1. 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人类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的艺术形式,包括诗、散文、小说、戏剧等各种文体。
2. 文学的定义文学有多种不同的定义,通常包括作品的创作、受众的阅读、作品的主题、情节和结构等方面。
二、文学的分类1. 文学的体裁文学作品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体裁。
2. 文学的流派文学作品可以按照表现形式、主题内容、风格特点等分类,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等流派。
三、文学的特点与功能1. 文学的特点文学具有语言艺术性、想象力、表现力、文化传承等特点。
2. 文学的功能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娱乐、审美、思想交流、传统传承、社会反思等多种功能。
四、文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主要包括先秦文学、汉代文学、唐宋文学等,具有丰富的文学遗产和文化底蕴。
2.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包括了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阶段,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文学的关键概念1. 文学的主题文学作品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情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思考和体验,这些思考和体验构成了作品的主题。
2. 文学的形式文学作品不仅仅表达内容,也包括了其语言、表现形式和结构等方面的设计和呈现。
3. 文学的意义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审美意义、道德意义、社会意义等多重意义。
六、文学的批评方法1. 传统文学批评传统文学批评方法主要包括了评注、鉴赏、评论、评说等形式,重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效果。
2. 现代文学批评现代文学批评方法更加重视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社会、思想等方面,例如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七、文学的文化与社会意义1. 文学与文化传承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承载了特定时期、特定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
2. 文学与社会变革文学作为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启迪人心、引发社会变革的力量,对社会变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
文学概论复习要点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的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文学定义、文学发展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等。
下面给出了文学概论复习的要点。
一、文学的定义1.文学的广义和狭义定义:广义上指所有以语言为媒介创造的艺术作品,狭义上指具有一定立意和形式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体的艺术作品。
2.文学的功能:审美功能(艺术性)、表达功能(思想性)、传播功能(社会性)。
3.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文学是最基本的艺术形式,也是其他艺术形式的重要源泉和表现手段。
二、文学发展史1.古代文学:古代史诗、古代散文、古代戏剧等。
2.中世纪文学:鲁宾逊漂流记、亚瑟王传说等。
3.文艺复兴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等。
4.新古典主义文学:莫利埃尔的喜剧、英国浪漫主义的诗歌等。
5.浪漫主义文学:雨果的长诗、拜伦的戏剧等。
6.现实主义文学:弗洛贝尔的小说、东尼·莫里森的小说等。
7.自然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的小说、毛姆的小说等。
8.象征主义文学:波德莱尔的诗歌、王小波的小说等。
9.超现实主义文学:安德烈·布列东的小说、萨特的戏剧等。
10.后现代主义文学:乔伊斯的小说、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的小说等。
三、文学流派1.古典主义: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取向,崇尚秩序与理性,追求平衡和谐。
2.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幻想和想象力,鄙视现实,崇尚超越。
3.现实主义:追求真实和客观,揭示社会现实,关注社会问题。
4.自然主义: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强调人类的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5.象征主义:追求意象、暗示和隐喻,关注人类内心世界。
6.超现实主义:追求完全自由的创作方式,突破现实的束缚,表现非理性和离奇。
7.后现代主义:拒绝大故事、大理论,追求碎片化、多重视角和多样性。
四、文学批评1.传统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评价,重视作者的意图、作品的内在结构和美学价值。
2.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本的结构和符号的含义,关注作品中的系统和符号编码。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背诵知识点总结一、文艺创作基本概念1.文学的概念文学是指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的统称。
2.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表现性、综合性、历史性等特征。
3.文学形式与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内容包括人生、爱情、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内容。
4.文学艺术的分类文学艺术可以分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的艺术形式。
5.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有叙事、抒情、议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二、文学流派1.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包括诗、赋、曲、剧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2.现代文学流派现代文学流派包括现代诗歌、现代小说、现代散文等不同的文学流派。
3.文学流派的传承与发展文学流派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三、文学理论1.文学理论的概念和分类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和规律的总结、分析和探讨。
文学理论可分为文学美学理论、文学批评理论等不同的理论。
2.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包括文本批评、历史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等不同的方法。
3.文学批评流派文学批评流派包括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的批评流派。
四、文学史1.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可分为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2.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可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不同的历史时期。
3.文学史的发展演变文学史在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学周期、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
以上是文学概论的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文学概论,可以全面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流派、理论和历史,有助于深入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对于开阔视野、提升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考试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概念及定义
1. 文学概念的演变
2. 文学的定义及特点
3.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二、文学的分类
1. 文学体裁的分类
2. 文学流派的分类
3. 文学作品的分类
三、文学思潮
1. 文艺复兴
2. 古典主义
3. 浪漫主义
4. 现实主义
5. 自然主义
6. 象征主义
7. 超现实主义
8. 后现代主义
四、文学理论
1. 形式主义
2. 结构主义
3. 话语分析
4. 读者反应理论
5. 心理学批评
6. 后现代批评
7. 后殖民主义批评
8. 女性主义批评
五、文学批评方法
1. 传统批评方法
2. 新批评方法
3. 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4. 话语分析批评方法
5.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
6. 心理学批评方法
7. 后现代批评方法
8. 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
六、文学史
1. 中国古代文学史
2. 中国现代文学史
3. 世界古代文学史
4. 世界现代文学史
七、文学作品分析
1. 文学作品的结构分析
2. 文学作品的风格分析
3. 文学作品的主题分析
4. 文学作品的意义分析
八、文学批评实践
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评析
2. 世界经典文学作品解读
3. 文学作品的文化批评
4. 文学作品的社会批评
以上是文学概论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文学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绪论知识点总结一、文学概念1. 文学的定义和内涵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表现生活、表现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艺术。
它以虚构或真实的方式,通过叙事、描写、抒情等手法,表达人类对世界的感受和思考。
2.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文学与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相影响的关系。
文学可以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也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
3.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表现形式、内容和风格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史诗、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4. 文学的功能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还具有丰富的功能。
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增进人们的文化修养,传递人类的文明和价值观念,激发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开拓人们的视野。
二、文学发展史1.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最初阶段。
它包括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戏剧等形式。
古代文学以古代思想、历史和人文主题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文化,传承了文化传统。
2.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是古代文学向近现代文学过渡的时期。
它包括中世纪诗歌、散文、戏剧等形式。
中世纪文学受到宗教、宫廷文化与民间传统的影响,体现了中世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传统。
3.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是指近代与现代文学。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类思想的解放,文学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近现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主题。
近现代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延续与超越,体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文学流派1. 古典文学古典文学以古典思想、形式和题材为主,具有一定的规范和传统。
它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古代中国文学等。
2. 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性、情感和幻想,推崇自然与自由,反对现实的束缚和规范。
它包括浪漫主义诗歌、小说、戏剧等。
3. 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以真实生活为素材,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尊严。
它包括现实主义小说、戏剧、散文等。
4. 自然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强调客观性、科学性和社会性,描绘社会现实的丑恶和黑暗面。
文学概论下期末重点总结
文学概论下期末重点总结引言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抒发,也是人们用以理解和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
文学概论是研究文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
本文将对文学概论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帮助学生复习和理解这门课程。
第一章:文学的定义和特征文学的定义是多元的,既包括狭义上的诗歌、小说、戏剧等,也包括广义上的口头文学、传统文学和非虚构文学等。
文学的特征主要包括文字表达、审美价值和言说功能。
文字是文学的基础单位,文字的选择和运用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环节。
审美价值是文学的核心特征,包括情感共鸣、美的追求和艺术创造等。
言说功能是文学作品传递信息、思想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方式。
第二章: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代的口头传统,随着进化和历史的演变,文学发展成了书面传统和口头传统两个分支。
文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时期和阶段,如原始文学、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现代文学等。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特点,反映出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化。
第三章:文学的类型和体裁文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和体裁,如史诗、戏剧、小说、诗歌等。
每种类型和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和审美标准。
史诗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讲述英雄故事来表达崇高、纯洁和伟大的价值观。
戏剧是通过舞台表演来传递情感、展现人物性格和社会形态的一种文学形式。
小说是近现代最重要的文学类型之一,通过叙事方式刻画人物心理、揭示社会现实和反映个体命运的种种可能。
诗歌是对抽象思维、感情和精神境界的高度概括与表达。
第四章:文学的主题和风格文学的主题是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可以分为人性、爱情、自然、社会等不同维度。
文学的风格是指作者在创作中运用的语言、叙事方式和形式结构。
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个体作家具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第五章:文学与社会文学与社会相互交织,文学既反映社会现象、思潮和价值观,又影响社会心态和行为。
文学概论部分知识点
1.文学文本是文学存在的现实形状,以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的形式使文学成为一个可以感知的实在对象,它的结构有三个层次,分别为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
从语言层上看,它以语言以及它的符号来记录文字,作为构筑文学形象的体系。
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正是文学文本语言层拥有的特性。
它还能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技巧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其在审美价值上的艺术追求。
而非文学文本一般比较客观,大多为说明解释性质的,缺乏在艺术上的审美性。
从现象层的角度看,它是一个文学形象体系,是读者构筑起来的一个超越日常语境的审美语境。
而非文学文本很少有审美语境。
从意蕴层来看,它是文学文本的灵魂所在,并且文学文本的价值最终取决于他所蕴含和显示的审美意味上,而对于非文学文本来说,它的意蕴很少有审美上的意义。
2.文体的形成是文学意识成熟的一种标志,是文学发展相对成熟、文学观念趋向自觉、文学理论逐渐完善的标志。
规范性是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体裁不同,对具体文本的分析和理解就会不同,也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就像有些散文可以改写成诗歌一样。
虽然每个字都是一样的,但是带给我们的感觉却不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于创作来说,写作时就有了规范,不会写出“四不像”这样的文章,并且我们也要遵循不同体裁的具体要求,例如诗歌,有押韵的规则,这样能更好的规范我们的写作行为。
对于接受来说,我们能在欣赏文本的时候根据规则快速判断它的体裁,并找到较好的赏析方式,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3.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对语言的执著追求使它与日常语言有了明显区别。
诗歌在节奏、押韵、字句数上有固定的要求。
诗歌没有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也可以不遵循事理的逻辑,这样它在抒发时就拥有了较大的随意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情感轨迹进行描写,这其中就会有很多的省略、伸缩、交叉、颠倒,打破了按部就班的顺序,形成了跳跃式的结构。
在我看来,它在不断继承发展到现在,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所以有些地方会与日常语言背离。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文学概论》知识要点
第四章文学发展论
一、术语:
摹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劳动说
二、知识:
1、目前探讨文艺起源通行的做法和途径是什么?
2、劳动说的基本内涵.
3、我们对待祖国文学遗产的原则.
4、我们对待外国文学遗产的原则.
四、思考题:
l、怎样理解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怎样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三、思考题:
1、灵感的本质是什么?灵感有哪些特性?
2、什么是形象思维?它与抽象思维的关系如何?
3、形象思维的心理机制如何?情感在其中居于何种位置?
4、想象在形象思维中的地位如何?
5、怎样看待文学创作中的议论成分?这是否违反形象思维的一般规律?
6、作家的整体素质包括哪几个方面?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
4、什么是典型化?试从个性化与概括化辨证统一的角度来说明典型化的规律。
5、作家创造典型人物有哪几种方法?试举例说明。
6、何谓意境?它有哪几个方面的内涵?
7、为什么说艺术真实比生活真实更高?
8、怎样理解作者的主观倾向和作品的客观意义不相一致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功能论
一、术语: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
6、简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7、简述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8、简述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9、简述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
第七章文学作品论
一、术语:
文学作品的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题材素材
主题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
二、知识:
1、文学体裁分类的“三分法”和“四分法”。
2、“题材无差别论”。
3、“题材决定论”。
3、文学鉴赏的条件有哪些?
文学概论知识点大全
一、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什么?……是什么使文学作品区别于非文学作品?……是否有些根本的、突出的特点是文学作品所共有的?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理论家们一直在努力探讨解决这个问题,但成效甚微。
究其原因也不难: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篇幅各有不同,而且大多数作品似乎与通常被认为不属于文学作品的东西有更多的相同之处,而与那些公认的文学作品的相同之处反倒不多。
以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为例,它更像一部自传,与十四行诗很少有相似之处;而罗伯特?彭斯的一首诗“我的爱就像一朵红红的玫瑰”则更像一首民谣,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很少有共同之处。
提到文学,人们一般会想到文学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
但若追问:文学=文学作品?则需要认真考虑。
一是没有作品诞生的艺术构思,是否也是一种文学活动?二是如果作者写完的小说、诗歌等作品没有人看,它还是文学作品吗?是否会被当作废纸?横向的差异性很大。
纵向(历时性)来看,文学观念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变迁。
“如今我们称之为文学的是二十五个世纪以来人们撰写的著作,而文学的现代含义才不过二百年。
1800年之前,literature这个词和它在其他欧洲语言中相似的词指的是“著作”,或“书本知识”。
(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说:(《镜与灯》)“每一件艺术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素,几乎所有力求周密的理论总会在大体上对这四个要素加以区辨,使人一目了然。
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产品本身。
由于作品是人为的产品,所以第二个共同要素便是生产者,即艺术家。
第三,一般认为作品总得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现实事物的主题——总会涉及、表现、反映某种客观状态或者与此有关的东西。
这第三个要素便可以认为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这个通用词来表示,我们却不妨换用一个含义更广的中性词——世界。
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
作品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实际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
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造,根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
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及真知或科学形成对照。
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
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4.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5.陌生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
如曹雪芹及刘姥姥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及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及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
简答及论述:一、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的定义与特点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人们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
2. 文学的特点:言语性、创造性、审美性、社会性、情感性、历史性、综合性等。
二、文学的分类1. 根据形式分类:散文、诗歌、戏剧等。
2. 根据内容分类:文学作品可以分为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三、文学的发展阶段1. 原始文学:口头文学、神话、传说等。
2. 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等。
3. 中世纪文学:骑士文学、宗教文学等。
4. 文艺复兴文学: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等。
5. 近代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等。
四、文学流派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的古典精神、规范和形式为准则。
2.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感情、想象和自然。
3. 现实主义:注重描写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
4. 自然主义:研究人的本性、环境对人的影响。
5. 象征主义:强调象征和寓意。
6. 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形式和主题进行颠覆和创新。
7. 后现代主义:批判现代社会、文学和文化的种种问题。
五、文学理论1. 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2. 形式主义: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3. 修辞学: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学批评:根据文学作品的要素和价值进行评判。
6. 话语分析:研究文学文本的语言和符号的构成和意义。
六、文学批评方法1. 形式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意义构成。
2.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符号的意义。
3. 修辞学批评:研究文学语言的修辞特征和修辞手法。
4. 印度诗学批评:又称考试齐拉善论,强调文学作品的修饰和词藻。
5. 文化批评:从文化视角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6. 心理批评:研究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
七、文学作品分析1. 作品内容:主题、情节、人物、环境和情感等。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
文学概论重点归纳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科,对于理解文学的本质、特点、创作、欣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文学概论重点内容的归纳:一、文学的本质1、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文学以语言为媒介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形象。
语言的运用是文学创作的核心,通过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和独特的修辞,作者塑造出各种文学形象,传达深刻的内涵。
2、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社会现实、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观察与思考的结晶。
它既可以直接描绘社会现象,也可以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来折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
3、文学具有审美性文学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更在于通过艺术加工,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审美性体现在文学作品的形式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多个方面。
二、文学作品的构成1、题材与主题题材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具体内容,如爱情、战争、历史等。
主题则是作品所蕴含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是作者通过题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2、人物形象人物是文学作品的核心要素之一。
成功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命运轨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3、情节情节是作品中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过程,它决定了作品的节奏和吸引力。
情节的设置要有合理性、曲折性和完整性。
4、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人物和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条件,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性格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文学创作1、创作动机与灵感创作动机是作者进行创作的内在动力,可能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或个人的情感需求。
灵感则是创作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作者在瞬间获得独特的创作思路。
2、创作方法常见的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现实主义注重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浪漫主义强调抒发情感和想象,现代主义则追求形式创新和对传统的突破。
3、创作过程包括素材积累、构思、写作和修改等阶段。
在素材积累阶段,作者广泛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构思阶段对素材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初步的创作思路;写作阶段将构思转化为文字;修改阶段则对作品进行完善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知识总结第一章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第一节文学的审美性一、文学和文学观念1、文学整体:是指文学理论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和各个时代的文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2、最初的文学观念:几乎包括了一切见诸于文字的材料。
现代意义的文学观念的形成是在西方浪漫主义运动后的事情。
3、文学观念的多样性:○1广义与狭义之分;○2狭义文学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对文学的理解着眼于不同的关系、采取不同的角度、而有不同的解释。
4、艾布拉姆斯研究文学的坐标: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5、艾布拉姆斯的四类文学观念:模仿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6、中国“感悟说”文学观: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感受来解释文学是何以发生的,强调文学是感受万物的表达。
例:刘勰:“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7、“模仿说”的含义(来源、形成):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世界的再造和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8、“实用说”的含义:把艺术品主要视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从事某件事情的工具,常常根据能否达到既定目的来判断其价值。
从功能角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这个思想促成了中国“文以载道”文学观的形成。
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
9、“表现说”的含义: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
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正是这种文学观的体现。
10、“客观说”的含义:它在原则上把艺术品从所有这些外界参照物中孤立出来看待,把它当作一个由各部分按其内在联系而构成的自足体来分析,并只根据作品存在方式的内在标准来评判它。
11、对“什么是文学”观念产生分歧的原因:○1各种文学观的形成受到主体的知识背景和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限制;○2文学本身构成上的复杂性和发展中的多样化。
12、文学观念的共识:审美性13、狭义的文学观——审美的文学观。
审美文学观的出现,说明人们对“什么是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二、审美与文学1、什么是文学的审美性的两方面的理解:○1语言形式是否具有“美”的特征,是各民族早期文学观共有的特点。
○2文学审美性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人类社会实践最基本最一般的性质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是在漫长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文学活动正是在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展开的。
2、人类实践活动及其结果实际上具有双重内容和意义:○1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存在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2社会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又成为人的智慧和能力、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展现。
3、文学作品是否具有审美价值取决于能否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和表现这种对象。
4、文学是“人学”的两层含义:(1)第一层含义就是文学的审美性而言的,即是文学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追寻人生意蕴,表现人的价值的特点。
从这层含义看文学作品的两个层面:○1第一项是实际呈现的事物,一个字,一个形象,活一件富于表现力的东西;○2所暗示的事物,更深远的思想、感情,或被唤起的形象、被表现的东西。
(2)第二层含义是就文学对人和人生的表现特点及表现领域来说的。
从审美关系上理解和表现人与人生,使文学展现了一个唯有通过审美方式才能进入的世界,文学对人的表现和思考因此有了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和领域。
5、文学是“人学”的依据:源于现实的人生经验和真实的生命感受。
三、虚构和艺术真实1、虚构的重要性:文学是一种虚构的意识形态,虚构是文学审美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属性。
2、虚构的含义:当现实生活的材料一旦脱离了原有的联系,背作家置于作品所设置的关系中,它们就形成了新的内容、新的意义;这就是虚构。
3、文学虚构的意义:以“孤立”、“隔离”的方式,发掘和表现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东西,他是从文学应该高于现实生活的角度,从文学是对现实生活审美把握的角度,来解释文学的想象和虚构的。
4、文学虚构性与审美性的内在联系(互动关系):只有通过艺术虚构,文学才能实现对人生的审美把握;而审美关系又是虚构和想象的基础。
5、文学的主体性的含义:文学的虚构性显示了文学活动的主体特征。
文本的意向性,是由作者“捣毁”的世界和由他“重建”的世界共同组成的,由此形成了文学的重要属性,称之为主体性。
6、怎样理解文学的真实性:○1文学真实性的实质是一种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按照文学与生活的特殊关系来检验文学,判断其意识属性的一种尺度。
艺术真实并不等同生活事实。
○2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艺术真实”的观点:艺术真实的最高境界是“神似”而不是“形似”。
“神似”有“以形写神”和“离形得似”两种见解。
“以形写神”把形似视为实现神似的前提和条件。
“离形得似”认为“神似”必须“离形”。
○3西方文论中关于“艺术真实”的观点:以“模仿”论的文学观为基础,偏重于强调文学形象与摹写对象的契合,二者的相似性与符合度是其判断文学真实与否的重要标准。
西方的艺术真实论是本质真实论。
7、怎样判断文学的真实性:○1衡量艺术真实的反映测度满足理解生活的需要,着眼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文学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须源于生活,这是艺术真实最基本得要求;○2衡量艺术真实的表现测度满足对真实情感的需要,所检验的是创作主体是否具有真切的人生体验和真挚的情感状态。
○3衡量艺术真实的心理测度满足读者接受的需要,是指能否适应和满足读者的接受心理。
第二节文学的形象性一、文学形象的含义1、文学形象性的含义:○1总体上看:文学用感性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审美意识,而不是用概念的语言文字表达。
○2用“意象”或者“象”来描述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形象,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美学和诗学概念。
○3形象的含义一直在不断的变化。
○4“形象”的概念逐渐被“意象取代”,“形象”开始成为一个狭义的概念,主要用于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专指诉诸于视觉想象的物象。
二、语言、形象、意象1、文学形象的三种类型:语象、形象、意象2、语象的含义:非描摹性的、但是又能引起读者具体感受和丰富联想的各种语言用法3、比喻“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特点的含义:所比的事物需要有相同之处,否则无法相比;所比的事物又需要不同之处,否则无法相分。
“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
4、描摹型的形象的特点:语言的描绘能使人联想到某种物象。
5、文学理论中意象的含义:指一种意识之象,表示残留在感觉中的映像。
文学理论则把意象视为文学形象的一种类型,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意象在中外文学理论的基本含义大体相同,都是指为表现思想感情而创造的一种形象。
6、意象与描摹形象的区别:作家的主观之“意”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意象型形象的主要构成因素,“象”是为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而创造的,“象”因“意”生,“象”的存在是为“意”的显现提供感性形态。
7、意象创造上中西方文论的倾向:○1中国文论“意象”的倾向:中国古代文论强调情景结合,意象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融合,是用实在的景物去表现内在的心理感受。
○2西方文论“意象”的倾向:把意象理解为一种主观经验的直接显现,。
8、思想情感和内在精神是意象所要表现得主要对象。
9、抒情写意文学形象的特点:化虚为实,以实显虚。
10、王夫之论“意”与“象”的关系:○1王夫之明确的把“诗”和“志”、“情”、“意”加以区别。
“诗言志”,“诗缘情”,但是“志”、“情”、“意”并不等于诗;○2对意象的基本结构作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著名的情景说:“情”和“景”是审美意象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基本因素,“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审美意象的创造不能孤立地写景,另外一方面,审美意象也不可能仅由情来构成,无景之情也是“虚情”,直接表达情感有时候反而容易流于空泛,难以感动他人。
11、意境的含义(三重结构的文学意象):○1第一个层面,由意象构成,特点是情景交融,“拟容取心”,将需要表达的思绪情感寄托于某种物象或景象,从而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的审美意象来。
○2意象在形象结构第二个层面的展开是境生象外,通过意象创造引发读者的想象,使其达到一种境界。
○3意象结构的第三个层面是韵外之致,它是说意境除了带给人象外之象,还应使人获得言外之意。
三、文学形象的特点1、文学形象的特点:间接性、心象性、概括性、符号性的特点2、间接性的含义: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形象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用语言表现的形象只能一概念符号的形式呈现,需要通过接受者的想象和联想才可能间接的被感知。
3、心象性的含义:文学形象实质上是以意象或心象的形态存在的。
4、概括性的含义:文学形象是具体的、个别的、感性的,但是它又必须包含远远大于个别性和具体性的内涵。
5、符号性的含义:把文学形象视为“语言”或符号,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学形象的隐喻性或象征意义,使我们在感受形象的同时,去自觉地追寻其中隐含的意义和韵味。
第三节语言的艺术一、文学和语言1、语言对于文学的作用:○1形成文学特征;语言的艺术;○2形成文学语言的基本观念——语言工具类○3推动对文学语言的研究——有效表达的修辞2、根据表现媒介不同给艺术的分类: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3、当代文学理论的研究与传统文学理论的区别:主要在于语言观念的不同,即是传统文学理论基本上是在修辞学的层面上讨论语言和文学的关系,关注语言作为表达方式、手段和技巧对文学活动的影响,属于“语言工具论”的范畴。
而当代文学理论则把语言放在“文学本体”的范畴内来研究。
4、语言先于个体存在对文学活动的影响的集中体现在结构、话语和互文性对文学活动的制约上:○1结构的含义:指先于个体存在的、体现了某种文化规范的语言形式,如语言规则、叙述模式、文体等。
○2话语的含义:在言语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态,其特点是在于将特定的文化知识转化成语言形式,以其意识形态内涵成为对人们的思想交流具有支配和规范作用的语言单位或文化代码。
○3互文性的含义:指任何文本的形成都与该文本之外的符号系统相关联,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
互文性的提出扩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深化了人们对文本意义的理解。
二、审美和言意矛盾1、文学活动中“言意矛盾”的为三种类型:○1“文文不逮意”。
“意”的丰富多样和“言”的符号传达之间存在着差异、距离或不对等的矛盾。
A.“意”丰“言”寡B。
意义太多,太复杂,不够单纯、透明,遮蔽甚至歪曲了“意”的表达。
○2“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
某些生成于个性体验的审美感受、对人生意蕴的领悟,本身具有不可言说或言说不尽的特点。
○3“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俱非活路”。
这类矛盾发生在感受、运思的过程中,其表现为先于个人存在的语言可能会影响人的感觉与思维,从而限制了个体感受和思想的形成。
2、言意矛盾三种类型必须克服的两种困难:○1第一种困境来自文学传达过程中的言意矛盾,讲究修辞,对日常语言进行艺术加工,强化文学语言的表现性和形象性,是文学克服这种困难经常采用的言说策略;○2第二种困境是由更深刻也更内在的言意矛盾造成的,它发生在感受和思想生成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