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教学参考书
精编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写作《思考人生 让青春无悔》word教学设计
《梦想花开青春无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班级:306 指导老师:关丹丹汇报时间:2014年5月9日[教材依据]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青春随想》。
[设计思想](一)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提倡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加深对青春的理解,鼓励学生为青春理想而奋斗。
(二)设计理念进入初三,学生不管是从认识还是思想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面对前途选择的迷茫,面对家长殷切的希望,面对日益加重的负担,很多学生不知自己该何去何从。
很多学生给我写信说:“老师,站在青春的路口,我竟迷失了自己,面对中考,我一点信心都没有,我现在不敢面对所有关心我的人,我怕看到他们失望的眼神。
我想全心全意的学习,可有时候又控制不了自己,我感觉自己的未来一片黑暗,老师,你说我该如何走过自己的青春岁月?”读着学生的信,想着学生的无助的眼神,我知道必须赶紧帮学生走出迷茫,树立信心。
所以决定组织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排除思想负担,化压力为动力。
3、正确认识青春的必然性与美好性,树立青春理想,并为之而奋斗。
4、把握青春脉搏,珍惜青春岁月。
[活动重点、难点]1、消除学生心理负担,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树立青春理想,并为之而不断奋斗。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独立思考法、启发引导法、品味赏析法、想象感悟法[活动准备]1、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设计制定活动计划。
2、确定活动内容、由学生选择推荐两名活动主持人。
3、活动任务安排:全班学生合作完成主持词;各人准备好自己的青春感言与青春愿望卡;主持人准备好青春宣言;宣传委员负责布置黑板(板书《青春无悔》四个大字,中下方画上一本刚刚打开的书,书上托起一个初升的、鲜红的太阳,黑板边画上一丛青葱挺拔的竹子。
【高教版】中职【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第4课《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节选)》教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教学目标能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人生道路的思考,尝试在多梦的季节规划人生.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作家作品卡尔·马克思(1818—1883 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1818年5月5日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曾先后进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获哲学博士学位.后投身于政治斗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奔走呼号,不断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1847年和恩格斯一起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学说,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思想,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指南.十九世纪五十、六十年代,马克思一面组织和领导欧洲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于1864在伦敦创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一面进行大量写作和研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于1867年发表《资本论》第一卷.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受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托,写了《法兰西内战》,深刻地总结了公社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883年3月14日病逝于伦敦.其著作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二.写作背景1835年8月12日,就读于特里尔中学的马克思完成了他的中学毕业考试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阅卷老师批阅后,评论道:“思想丰富,精采有力,值得赞许”,校长威登巴赫读后也赞扬:“此文以思想丰富和结构严谨而引人注目. ”这年,马克思只有17 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规划和设计.他以优美的文笔、深刻的语言,慎密的思考,严格的推理,使人兴奋、鼓舞,给人以震聋发聩的力量.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三.导入课文十六七岁应是尝试规划人生、设计人生未来方向的时候,马克思说: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以他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四.研讨课文1. 马克思认为青年选择职业应考虑哪两方面的问题?明确:怎样选择职业和选择怎样的职业.2. 马克思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是什么?明确: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3. 马克思认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冷静地研究所选择的职业? 明确:在虚荣心让我们对某种职业产生短暂的热情的情况下.百度教学、应有尽有4. “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所选职业超越体质的极限.5.马克思提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应遵循哪几个原则?明确:有尊严、深信正确、能提供广阔场所的接近完美的境地.6.马克思为人们选择职业指明的主要方向是什么?明确: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7.马克思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明确: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这其实是他在十七岁向社会发出的职业理想激情宣告.五.质疑探究1.写作思路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文章开头,马克思谈到选择职业时,“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深层考虑,我们有必要找出鼓舞的来源.接下来,马克思谈了影响职业选择的若干因素,即容易让我们在职业选择时产生鼓舞的若干因素,它们是虚荣心、名利欲、幻想、亲人朋友、社会上的关系、体质、自身能力.把这些因素都考虑清楚后,再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如果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这份职业.最后一部分,马克思谈自己的职业选择的基本原则及自己的职业选择.马克思在谈了对青年选择职业有影响的若干因素后,又对尊严的职业和职业选择一旦失误所造成的后果进一步作了阐释并对正确选择职业后对自身的影响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谈了自己职业选择的基本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在文章的最后,马克思以他十七岁的年龄为他自身的职业选择作了激情的宣告:要为人类的幸福献身.2.重难点阐释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哪两个方面的原则?第一个方面,马克思谈的是怎样选择职业的原则.在这一部分,马克思谈了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在个人喜好因素中,虚荣心最能让人产生错误的幻想,以为自己所选职业是自己真的受到了鼓舞后的选择,其实不然,“鼓舞”的背后是虚荣心让我们对某种职业产生了短暂的热情.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地对待,马克思在文中说,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分量,了解了它的困难后,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这个时候我们才应该选择这份职业. 在身体条件因素中,马克思坚持青年不应该超越体质的限制选择职业.在个人能力因素中,马克思强调青年应该在正确估计自身能力的基础上选择职业.在马克思看来,对这三个因素的重视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职业选择的方法原则.第二个方面,马克思谈的选择怎样的职业,这一原则体现了对职业选择的价值追求.在这一方面,马克思主要提出了选择有尊严的职业、深信其正确的职业、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等原则.其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从文章最后的激情宣告中,我们知道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应如何尝试去设计人生、规划未来,选择我们的职业?十六七岁的年龄应该是尝试规划自己的人生、设计自己的未来的时候,马克思说: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以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必须认真考虑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职业选择必须考虑的若干因素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在与伟人的对话中,我们应该尝试着考虑自己百度教学、应有尽有一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六.小结本文富有激情和理性,文章逻辑性强.作者先谈怎样选择职业,再谈选择怎样的职业,然后谈自己的职业选择原则及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每一部分,行文中都能让我们看到作者思考的缜密和思想的睿智.七.作业根据你的个人实际,请为你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作一个设计,并请说出选择这种职业的理由.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缜密的思考和睿智的思想.2、规划人生,设计未来思考自己的追求,对自我生命存在价值不断拷问.二、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三、教学时数: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同学们应该好好学习,尝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来思考自己的追求.下面是当今最热门的几种职业:房地产经纪人、注册会计师、项目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网络工程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将来会选择哪种职业,为什么?(二)作者简介: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生于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恩格斯语).(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明确:百度教学、应有尽有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在文中把相应的语句画出来,并概括出要点.(1)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第二段,虚荣容易让人丧失理智,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的安排;第三段,职业不是用来炫耀的;第四段,不要用幻想把职业美化.这几段的中心就是要理智选择,务必克服虚荣心.板书:克服虚荣心(2)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作者还提出体质与选择职业之间的关系.超越体质限制,我们会垮的.恪尽职守而不顾体弱地努力工作固然可敬,但我认为最不可仿效.较好的是二者能够相匹配,如果体质略有赢余,那就更好了.板书:体质.(3)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力”,不仅指体力、体质,还指能力.能力不胜任,就会妄自菲薄.前提是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板书:能力.(4)明确:作者提出要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问:这种尊严与前面提出的虚荣心有何不同呢?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强调独立性和创造性.虚荣心则不同,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理智已经无法支配”,只能靠幻想安排了.板书:尊严.(5)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问:文章中有一段非常明确地总结出当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后,“就应该选择它”,原话是怎么说的?这是针对我们自身而言的,-那么,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什么问: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原话是——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板书:造福人类.百度教学、应有尽有教师总结:马克思以自己十七岁的年纪向社会发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宣告:要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青春的激情与深刻的理性在这里交融.2、再读品味:前面我们讲了在选择职业时要遵循的原则,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马克思认为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职业?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确:在谈选择怎样的职业时,马克思主要提出了选择有尊严的职业、深信其正确的职业、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等原则.其最终目标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四)、活动体验:参见书后活动体验第3题,让学生自己填写并讨论交流.五、作业:请同学课后思考并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设计.板书设计:提出问题:青年择业应考虑什么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分析问题:怎样选择职业解决问题:选择怎样的职业百度教学、应有尽有。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教案设计《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说课人: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出自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编织多彩的梦想,属于课内讲读课文,对中职学生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毛泽东的诗词很多,不少诗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中职学生的必读课程,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的优势显而易见..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学过《沁园春雪》,对诗词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文学鉴赏水平不高;他们充满梦想,憧憬未来,但缺乏为实现梦想而积极进取的精神,往往只是心动而没有行动..所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显得非势在必行..三、教学目标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同时语言精炼具有表现力,往往一个词就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在欣赏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体味诗歌的意境..根据课标和教材感悟诗情诗意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把握意象,了解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会阅读和鉴赏其他现代诗歌的一般方法..诗歌要通过朗诵来进一步的领悟情感,因此要求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到能够读出诗人大气开阔的胸襟..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诗歌的用词,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还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所以本课的情感目标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四、教学重点、难点我们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诗歌时只要求解决字音字形的问题和诗歌的主旨即可,而根据国家中职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不仅应掌握有关的诗歌的基础知识的运用,还要重视提高学习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要达到以上目标,就要求学生能够体味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而意境和情感往往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因此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于是我将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由于距离革命的年代有些远了,学生对有关革命的诗文有抵触的情绪,导致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不熟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我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味诗歌的意境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意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意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难点..五、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诗歌有节奏和音韵的美感,要培养学生体味诗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要使学生切身的体会诗歌最直接表露的美..而中职学生不爱朗读,对诗歌感情的体悟也比较肤浅..出于对诗歌体裁的特点及学情的考虑,我采用诵读法为主其它教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首先,采用诵读法..在课堂上播放示范朗诵、学生自读、个别学生试读、全体学生齐读,穿插进行..通过诵读使学生体会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完成教学目标中关于诗歌语言方面的要求,同时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从而唤起他们的真情..其次,情景设置法..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通过直观的展示湘江秋景图等相关图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和理解诗人的情感..第三个方法就是提问分析法..在诗歌的分析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向学生提及有关意象意境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诗人和诗歌的创作背景,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联想,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二)说学法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积极读书的习惯2、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诵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3、组织活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综合能力..4、讨论法:引导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六、说教学流程(一)导入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导入吸引了学生,那么整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由于中职生对革命背景等有厌烦心理,贯彻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和审美体悟的要求..我从毛泽东的手迹《沁园春长沙》书法作品入手,让学生在耳目一新的感受中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美在朗诵中得以最直接的感知,我在课上放朗诵的示范带,让学生对本诗的感情基调、气质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接着让学生集体朗诵,然后请学生谈一谈对全诗的感受..(三):描绘图景..整首诗歌可以概括为四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四):重点字词分析:以湘江秋景图为例(五):体味情感、突破难点..结合上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要学生思考诗人在下阙是否已经做了回答..重点分析最后一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会诗人的一番少年豪情..由此,让学生体会到诗人一腔少年拿云志,由意象到意境,由写景到抒情,突破难点,完成情感目标..(六)课堂小结在结课前安排全班集体诵读,带领学生再次回味诗情,体悟诗境..然后对《沁园春•长沙》的情感、主题和艺术特色做简要的回顾和梳理,并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七)作业布置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布置了以下作业:①要求学生背诵全诗,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体会诗歌的美..②结合本诗,将它扩写为一篇抒情散文,要求字数不少于五百字..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创作意图进而加强对本诗艺术层面的理解,提升诗歌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八)、歌曲欣赏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歌的艺术美,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性..。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教案设计第14课《跨越百年的美丽》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2、体会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教学课时:4课时一、导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美丽,面对岁月的洗礼,它们有的黯然失色,有的却历久弥新..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百年的风尘,去领略居里夫人永不褪色的美丽..了解作者与居里夫人作者简介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关于居里夫人(一)居里夫人简介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10岁丧母,家境贫困,造就了她吃苦耐劳、好学不倦的品质..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巴黎大学理学院求学深造..她珍惜其间艰苦而又“完美”的时光,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科学之缘将她和皮埃尔·居里吸引到一起..1895年俩人结了婚..1897年,居里夫人看到亨利·贝可勒尔发现铀具有放射性的报告,引起她极大兴趣..她悉心探索、反复实验,与居里先生密切合作,终于发现两种新的化学元素,它们比铀具有更强的放射性..一个是“钋”,它是居里夫人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波兰的第一个字母命名的;另一个是“镭”,它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可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06年,居里先生突遇车祸逝世..居里夫人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巨大悲痛,承担起全部家庭责任..很快地,她又继任了居里先生在巴黎大学的课程,并指导实验室工作..1911年,居里夫人参加法国科学院院士竞选,由于有人提出“女人不能成为科学院院士”而以一票之差落选..但这阻挠不住她献身科学的追求..同年12月她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富于牺牲精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利用X光设备诊救伤病员..她长期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紧张的放射性元素研究,致使有毒物质损害了她的健康,晚年身患多种疾病..1934年7月4日因白血病逝世..(二)居里夫人的科学研究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的研究工作..自从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贝可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朋友们都叫它贝可勒尔射线..贝可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入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理化学校校长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做理化实验..虽然室温只有6°C,但她完全投入到铀盐的研究中去了..居里夫人受过严格的高等化学教育,她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想到,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铀是唯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她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结果很快发现另外一种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发出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认识到,这种现象绝不只是铀的特性,必须给它起一个新名称..居里夫人提议叫它“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做“放射性元素”..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矿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尔的帮助下,她连续几天测定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矿物..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经过仔细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认,用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钍的含量,绝不能解释她观察到的放射性的强度..这种反常的而且过强的放射性是从哪里来的?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些沥青矿物中含有一种少量的比铀和钍的放射性作用强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试验中,已经检查过当时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她断定,这是一种人类还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的注意,居里夫妇一起向未知元素进军..在潮湿的工作室里,经过居里夫妇的合力攻关,1898年7月,他们宣布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强400倍..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可是,当时谁也不能确认他们的发现,因为按化学界的传统,一个科学家在宣布他发现新元素的时候,必须拿到实物,并精确地测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报告中却没有钋和镭的原子量,手头也没有镭的样品..居里夫妇决定拿出实物来证明..当时,藏有钋和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很昂贵的矿物,主要产在波希米亚的圣约阿希母斯塔尔矿..人们炼制这种矿物,从中提取制造彩色玻璃用的铀盐..对于生活十分清贫的居里夫妇来说,哪有钱来支付这件工作所必需的费用呢?他们的智慧补足了财力,他们预料,提出铀之后,矿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还存在,那么一定能从提炼铀盐后的矿物残渣中找到它们..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决定馈赠一吨废矿渣给居里夫妇,并答应若他们将来还需要大量的矿渣,可以在最优惠的条件下供应..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提炼,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镭宣告诞生了!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可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继镭的发现之后,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锕也被发现..探讨放射性现象的规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质成为科学界的首要研究课题..二、走进文本,寻找美丽(一)阅读全文,讨论居里夫人美在何处..1.居里夫人的外表美..2.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1)美在巨大贡献..(2)美在勇于探索、忘我献身..(3)美在淡泊名利..试用下面句式表述:“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_______..”(此横线上最好填一个四字短语,再结合文章语句作阐述..)(通过这一活动,旨在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要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适时点拨、提升和概括..教师可提供范例: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巨大贡献,“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两次诺贝尔奖..”)(二)结合文本讨论居里夫人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美丽”的?强调:“上帝给她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她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1.不为美貌所累..“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居里夫人是属于那一类很漂亮的女子,……但她偏偏没有利用这一点资本..”“为了不受漂亮的干扰,她故意把一头金发剪得很短..”2.不为美誉所累..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三)总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上,更重要的表现在她内在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直到是永远..三、分析技法,塑造美丽(一)本文既然重点在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上,为什么又用大量笔墨描写她的外表美?强调:这是作者匠心独具之处..①为后面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自己的美丽所干扰埋下伏笔,更突出她的内在美..②用外表美衬托内在美,使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和内在美相得益彰..(二)作者运用哪些技巧来塑造居里夫人的“美丽”?强调:1.正面描写见其貌..描写居里夫人的出场只写了她的裙子、脸庞和眼睛,把一个坚毅睿智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2.侧面烘托凸其神..“男学生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铠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都是从侧面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和心志坚定的特点..3.穿插引用颂其德..用宋玉、范仲淹及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等故事做类比,塑造了居里夫人的执著;穿插了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解放黑奴革命的事例,与居里夫人发现镭带来的科学革命作类比,突出居里夫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用莫泊桑《项链》中主人公的追求虚荣,反衬了居里夫人不为容貌所累;引用苏东坡《前赤壁赋》里的名句,强调了居里夫人科学发现的价值和人生“得到了永恒”的哲理;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表达居里夫人的深情赞美..这些引用对刻画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直到是永远..四、回顾美丽、拓展文本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凸现在读者面前..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充分表现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课文没有泛泛介绍居里夫人的科学成就,而是将作者对科学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显得文采斐然..(一)共同探究: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敬业乐业精神的真正的科学家?(二)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1.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2.读一读刚才写下来的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共同赏评..五、小结全文,升华美丽视角不同,美丽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女性:对于婴儿来说,坦胸露乳的妈妈是一种美丽;对于子女来说,母亲迟暮之年时的花白头发是一种美丽;对于丈夫来说,相濡以沫的妻子是一种美丽;对于老人来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互搀扶的老伴更是一种永恒的美丽;对于学生来说,辛勤耕耘教坛的教师是一种美丽;对于老师来说,让青春之花在拼搏中绽放的同学是最美丽的..这些美丽都剥开了虚荣的外衣,赋予了它真实的、永恒的内容..打造美丽就是让美丽永恒..我们不能留住时光让自己永远年轻,却可以拥有一颗美丽的心..六、完成作业,拓展阅读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悼念玛丽·居里爱因斯坦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课《老字号:北京昔日的名牌》教学设计 (一)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课《老字号:北京昔日的名牌》教学设计 (一)本文将就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课《老字号:北京昔日的名牌》的教学设计展开讨论,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予以论述。
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老北京的老字号商店,了解其发展历史、经营特色,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以及对于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情境模拟等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撰写实用文书等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老北京的典型商店、其经营范围、特色和历史;2. 明确老字号在建立品牌、传承文化方面的作用;3. 分析老字号商店的经营策略,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老字号和传统文化认识有限;2. 学生对于市场经济的认知不够全面和深入;3. 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实用文书写作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方法1. 观摩学法:请学生走进老字号商店,亲身感受、观察它们的经营特色;2. 情景模拟法:模拟老字号的生意场景,鼓励学生开展实践性活动;3. 问题探究法: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老字号商店的特点和发展。
五、教学手段1. PPT:制作PPT,介绍老字号的历史、经营特色等;2. 视频:播放老字号商店的宣传片、纪录片等;3.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深入到老字号商店,进行实地观察;4.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
本文所述教学设计,是针对于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课《老字号:北京昔日的名牌》而进行的。
在课程学习期间,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感受和了解老字号,锻炼口头表达和实用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的认知,是一种既实用又有意义的教学设计。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第16课《再塑生命的人》word教案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过程与方法浏览圈、精读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一个一岁半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光无语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能认识的孩子,她几乎丧失了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但她顽强的生活下来了,考入了哈佛大学,后成为一名作家。
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他人生存的勇气。
这种奇迹,当然与她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那段困难的日子里,她能走出心灵的障碍,重新塑造生命,却不能不归功于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老师莉莎文女士。
二、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生于亚拉巴马州,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
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发表,即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的英文名著。
另著有《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日记》《走出黑暗》《老师》。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马克•吐温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
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罗斯福夫人三、朗读读学习字词妮莎捡截然感慨nīshājiérán gǎnkǎi搓捻抚弄绽开唯恐争执cuōniǎn fǔnòng zhànkāi混为一谈恍然大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hùn huǎng cù惭愧激荡疲惫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四、复述故事课文写了莎莉文老师为我做的哪些事?(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把握紧紧的抱在怀里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教我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井房的经历:让我领悟到“水”把以上内容连成一段话,复述故事。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9课《老字号:北京昔日的名牌》
《老字号:北京昔日的名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老字号:北京昔日的名牌》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三单元阅读欣赏的第三课,课文选自《北京的前世今生》,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时代的“品牌”风采。
文章脉络清晰,采用总-分-总结构,而且在每一个小标题上采用七言古诗的形式,既道出了昔日名牌的特色,又把行业的名字巧妙嵌入其中,精巧绝伦。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等职业学校高二学生【学习目标】1.明确“老字号”的内涵,能概括四个行业的历史和代表老字号和其中的历史。
2.学习课文中旁征博引,朴实生动的写作方法。
3.联系课文,并谈谈对于现代商业的启示。
【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旁征博引,朴实生动的写作方法。
难点:了解行业精神,体会对于北京老字号的怀念以及启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策略】朗读法合作讨论法【学习资源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分钟)导入语:说起北京,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同学们举手回答)也许有的同学会想到万里长城,天安门,或者四合院等,也有的同学会想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的确,北京是个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国际化都市,今天我们走进的这篇课文就是讲述北京的百年老字号。
板书课题:《老字号:北京昔日的名牌》二、检查预习(2分钟)师:在黑板上给生字注音。
PPT展示生字词。
嘉靖()严嵩()唾骂()拜谒()伺候()袼褙()()栅栏()瑞蚨祥()翁同龢()谭嗣同( ) 赊账()丰腴()异馥斋()气宇轩昂()三、初读课文并思考(10分钟)师: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这几个问题,在文中找出答案。
课件展示1、文章介绍了哪几个行业哪些老字号?2、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个?生:药店鹤年堂鞋店内联升绸布店瑞林祥菜馆柳泉居丰泽园师:勾画出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关键句,思考文章的结构?生:起名容易出名难,创业容易守业难。
老字号永远给人一种温情。
总-分-总四、文本细读(20分钟)精读品味——脚踏官靴“内联升”1、“内联升”的昨天师:内联升为哪些人做鞋?店名的含义是什么?鞋店的创始人是怎样经营的?你能够从内联升的经营中体会到些什么?生:贩夫走卒坐轿子的皇帝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内”-指大内宫廷;“联升”-示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宫廷官运亨通,连升三级。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优秀教案设计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优秀教案设计1成才要有文史知识教学要求一、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二、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法。
三、认知文中所采用的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两种论据,简要说明这些论据分别证明了什么论点。
课文分析指导一、内容解读这是一篇论述严谨、说理平易、文风朴实的论说文。
作者围绕“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这一中心论点,逐层深人地论述了成才的途径,着重论述了学习语文和古代文化的重要性。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3段,谈自学的意义,自学成才的标准,自学的内容,指出自学是成才的重要途径。
第一段,首先提出一个判断:“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指出自学成才的意义。
第二段,诊释“成才”这一概念,提出了成才的标准。
首先用设问引出人们的习惯看法,对“成才”的内涵加以界定;而后又用三个“凡是”构成的排比句,阐述自己的观点,扩大了“成才”的外延,以纠正人们的习惯看法的局限性,为下文深人论述做准备。
第三段,对自学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加以阐释。
同样先用设问引人话题,简洁地概括出自学的内容,不外乎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接着分析论述这二者的辩证关系,强调“必须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学好专业知识”,告诫人们“为了学习并深人钻研专业知识,非学好基础知识不可”;最后,进一步界定了“基础知识”的范畴“大致相当于中学的文理两科的知识”,为下文正式导人论题做好了铺垫。
第二部分:4-8段,针对社会上“重理轻文”的风气,提出文理并重、相互为用的思想,论述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四段,在前文的基础上深人一步,论述文理两科的关系,联系社会实际,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搞国家建设,当然需要科学技术,但文科也不能偏废”的观点。
首先,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重理轻文”的不良风气,提出文理并重,“互相支持、相互为用”,二者不可偏废的思想;而后强调指出,中学阶段文理两科“都是基础,都应该学好”,缺一不可(自学成才的正确态度也应是文理“并重”“都应该学好,’);接着从广义上阐释文科知识的范畴,并用假设复句指出“重理轻文”的危害,强调掌握文科知识的重要性,并引用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话,进一步阐明文科知识不能偏废,自然引出下文。
【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24课《调查报告》
农民仍然有许多期待
“近年来,地力不断降落、自然灾害频繁,种粮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云安县罗坪 村的张平了解到省委、省政府改良农田基本建设的一系列措施之后显露出许多的期待和 喜悦。
有专家表示,近年来,广东在促进食粮生产、提高粮农收入方面不遗余力,效果显著, 但是依然任重道远。比如说,目前广东依然没有一家真正有实力的化肥企业,化肥需要大 量从省外调入,化肥市场依然比较混乱。“在这样的情况下,广东的化肥怎么能不贵 ?”“如果广东能够扶持一两家有实力的化肥企业,那么对稳定化肥的价格和质量将有比 较好的作用。”
推广良种良法也是提高种粮效率的重要措施。据了解,目前我省食粮平均亩产量只有 340公斤,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省农业厅提出,未来几年将通过普及推广良种良法,提高食 粮单产。据了解,与普通的品种相比,一个良好的水稻品种,可以提高30%的产量。这不单单 对提高广东的食粮产量有重大的意义,对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广东的大米能够像日本的大米一样高质量,并像日本大米一样一斤卖到百元,我 们种粮的效益问题就解决了,农民有了积极性,食粮生产的稳定问题也随着解决了”,钟振 芳说。
“尽管我省大部分种粮农民依然单家独户的经营方式,钟振芳的例子目前来讲在全省并 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它无疑是一种趋势。”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从长远来看,解决规 模化问题,引导种粮产业走品牌化、效益化道路无疑是广东种粮产业的必然出路。“我们 现行的政策,一方面着眼大部分农民还是分散经营的现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小农户种粮 的效益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从长远考虑,我们积极鼓励规模化,对种植食粮大户给予补贴以 及政策上的扶持。”
微不足道,他的大米也不用涨价。因为他走的是一条品牌化、科技化的经营道路。通过注 册自己的大米品牌,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钟振芳的公司生产的有机丝苗米 一公斤可以卖到16元,“秋杨富硒米”一公斤更是卖到200元。他告知笔者,目前,他种植的 水稻每亩每造有3000元左右的收益,由于利润空间本来就较大,所以他可以不用去考虑最近 生产成本增加的因素和米价上涨的因素。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2课《科学与艺术》教案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科学与艺术有什么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师生互动,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情趣、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学习《科学与艺术》,学生将能够理解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和科学理解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巧,分析和欣赏科学与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此外,本课还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根据学生的反思反馈,我计划在未来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增加课堂互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引入更多实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我计划引入更多的实例,如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合作项目、科学主题的艺术作品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总用时:4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中,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进行讲解,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师生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课堂小结环节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实际学情,注重师生互动,突出重难点,解决问题,拓展学生核心素养能力。
4.巩固练习(5分钟)
《应用文写作:说明书》教学设计——中职语文人教版职业模块服务类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特别是说明书写作技巧。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的写作方法,独立完成说明书的写作任务。同时,本章节还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整理和分析能力,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说明事物的特点。此外,学生还将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评价等方式,提高沟通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总之,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处理、沟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九.作业布置与反馈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应用文写作:说明书的知识,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撰写一篇说明书。这个作业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格式要求应用于实际写作中,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在作业批改和反馈环节,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说明书的写作结构,清晰地描述产品的特点和操作方法。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描述产品特点时,语言表述不够准确,存在一些歧义;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遵循格式要求方面做得不够好,如字体、字号、行间距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掌握说明书的写作技巧,并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具体来说,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准确地找出事物的特点和功能,并进行有条理的说明;
(2)如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手段,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
(3)如何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到说明书的格式要求,确保文章整洁、规范;
6. 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评价和修改说明书时,我们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对别人的作品提出批评和建议。同时,也要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掌握说明书的写作技巧和格式要求。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服务类第课《浮冰上的搏斗》课件 (一)
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课《浮冰上的搏斗》课件 (一)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课《浮冰上的搏斗》课件《浮冰上的搏斗》是男性作家贝尔玛克斯蒂狄的代表作,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在极端环境下的人性问题,反映了人类遭受巨大压力时的意志力和勇气,启示人们要坚强不屈。
一、课文的简介本文主要讲述了人类在极端环境下面临生存所需的种种考验和困境,人类在生命面前所承受的磨难和艰辛。
重要的是,本文还赋予了意义,通过一场生死搏斗,表达了生命的尊贵和生命力的脆弱。
二、课文的结构1.导入部分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向学生们展示北极环境的恶劣条件,让学生体验“北极雪原”的严酷生存环境。
同时,导入“搏斗”的概念,引起学生们的浓厚兴趣。
2.讲述部分讲述部分分为三个部分:环境、角色和冲突。
首先是环境的描写,因为北极雪原气温骤降,常年覆盖厚厚的冰川,与外界完全隔绝,食物匮乏,各种现象使得生命和安全极度脆弱。
其次,讲述人物的介绍,其中的关键人物包括塞巴斯蒂安和弗兰克林等。
最后,通过讲述搏斗冲突的场景,表现出其中利益和道德两面的矛盾。
3.理解部分理解部分主要是对课文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
在这一部分,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以及他们所得到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①了解北极环境的严酷生存条件;②了解生命的尊贵和生命力的脆弱;③了解角色的设定和冲突的表现。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人类在面对生死时所需展现的勇气和决心,并发扬出人性中最为积极向上的一面。
四、教学策略1.学生自主阅读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独立思考,增强个人的语文素养。
2.情景模拟模拟出文章中人物面对生死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文章传达的思想。
3.小组辩论让学生分组,就文章中涉及到的两面问题进行讨论,以培养道德良知和判断力。
五、教学反思教育的重点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传递人文关怀和启迪思考。
通过《浮冰上的搏斗》这篇作品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启发学生们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勇气。
【高教版】中职【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8课《我的早年生活》教案
【高教版】中职【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8课《我的早年生活》教案《我的早年生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默读全文,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了解文章基本内容,梳理文章结构.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本文的语言风格.3.感受“我”在叙事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学习作者的优秀品质.【学习方法】默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建议】 2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海涅还在上学时,就特别爱好文学,他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位著名的诗人,.为此,他决定追随着自己的兴趣与梦想,从事诗歌创作,经过他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为德国杰出的诗人.同学们,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是否有些自己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海涅为什么会成功呢,他是怎么成功的?明确: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对所做的事情有着真正的兴趣,并调动自己的热情和激情全身心地投入事业,从而赢得成功.海涅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为之付诸努力,持之以恒,最终走进成功的殿堂.今天,我们来学习——我的早年生活,再现丘吉尔的成长经历,从中体会成长中的人生体验.二、作者简介我们先来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7.第八段“多年来,我一直以为父亲发现了我具有天才军事家的素质.但是,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只是断定我不具备当律师的聪慧”,这句话有何含义?明确:当初父亲支持邱吉尔选择军事工作,其实是迫不得已的.在这轻松的调侃中,表现了邱吉尔的谦逊精神.八、领会主旨,拓展延伸8.邱吉尔的成功真的是靠幸运吗?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明确:邱吉尔的成功靠的不是幸运,是因为他能清醒客观地认识自己,对眼前形势作出判断,并保持一种谦逊、乐观、坦然的心态,化劣势为优势,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九、文章小结本文通过丘吉尔对早年在哈罗公学和军旅生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回忆,反映了丘吉尔在少年时代就对自己的个性与兴趣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并能够坚持学习,确立自己的理想.表现了作者自信、乐观、坦然的心态和伟大的气魄.十、布置作业将书上课后第44页的“读一读,写一写”每个字词认真并且工整地写一行,并查字典或词典解释:宽宏大量,独具慧眼,蛛丝马迹,一字不漏,滚瓜烂熟,整装待发.每个解释写一遍.。
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教案设计第9课《西安这座城》
西安这座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散文的文体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风土人情..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提取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情感目标:1、体味作者对西安渗透灵魂的热爱之情..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提取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你认为西安这座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收集相关资料)?作者笔下的西安又是怎样的一座城呢?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西安这座古城的魅力?二、导入语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建城3100多年,建都1100年,曾是周、秦、汉、隋、唐等13个王朝的都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古都,古代它的名字叫长安,现代它的名字叫西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平凹笔下的《西安这座城》..三、作者简介及文体知识(PPT展示)贾平凹,陕西省丹凤县人,著名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有小说《废都》、《腊月·正月》、《浮躁》;散文《月迹》、《丑石》..《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西安这座城》是贾平凹的散文名篇..散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学体裁,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它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三、初读课文,感受西安1、你认为西安这座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收集相关资料)?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在课外收集的资料,来向我们介绍一下“西安这座城”.. (学生发言展示,教师利用图片直观展示补充)2、通过以上介绍,想必大家对西安这座城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认为西安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历史悠久、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等等)3、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看作者贾平凹在文章中描写的西安这座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请从文中找出作者笔下最能概括西安这座城的语句..(1)气派不倒,风范犹存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古城魅力的,也只有西安了..(2)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又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3)西安永远是中国文化魂魄的所在地..说明作者也认为西安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西安这座城..)四、再读课文,走进古城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西安这座古城的魅力?(提示:建筑、文化习俗、西安人)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整合信息,补充总结(图片展示)(1)建筑: 城墙——完整大街小巷——方正有序、街巷取名四合院——方正对称、排列有序(2)文化习俗:古老的艺术(秦腔、皮影)习俗(海碗、社戏、高跷)方言(携、寡、避)内摆设(字画、旧瓷)服饰(男黑白、女红紫)(3)西安人:科技人才民间哲学家(易经研究家)奇才异人、“蹲坑人”历史人物:、张骞①思考:这些西安人有什么特征?(从课文中概括归纳)他们少以言辞,多以行动;喜欢沉默,善于思考;崇拜的是智慧,鄙夷的是油滑;有整体雄浑,无琐碎甜腻..关心国事,放眼全球..具有忧患意识(杞人忧天)..——→西安是一座具有厚重文化历史的古城五、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西安是这样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想必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渐渐爱上了这座古城..今天我们先学习到这里,希望同学们在课后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六、作业布置阅读课文,概括作者对西安这座古城的情感?主要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七、板书设计西安这座城贾平凹感魅力西安走受建筑进西文化习俗古安西安人城——→西安是一座具有厚重文化历史的古城..八、反思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教师引导为辅,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整个过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共同学习,达到了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
语文(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修订版)
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学资源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材特色
《语文(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修订版)》是由张金英主编,201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该书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及财经、商贸及服务类专业学生使用。
《语文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修订版)》是《语文(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 务类)(修订版)》的配套练习册,书号为978-7-04-039656-0,2014年5月27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70千 字、109页。
《语文教学参考书(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修订版)》是《语文(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 (修订版)》的配套教学参考书,书号为978-7-04-039655-3,2014年5月28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80千字、 115页。
教学资源
《语文(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修订版)》配有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综合实践活动 集锦、中职生写作实训、口语交际实训、对口升学考试总复习等教学辅导书,以及助学光盘、助教光盘、网络教 学资源等;该教材还开通有Abook数字课程,该数字课程与纸质教材一体化设计,分为电子教案、演示文稿、朗 读动画、作业资料等多个板块。
全书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由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部分组成。
成书过程
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体现语文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根据教育部2009 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在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对2009年编写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 划新教材《语文(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教材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材,完善了单元导语、替换了少 量课文、修改了少部分习题。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5课《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你有一个原本志向高远、成绩优异的好朋友,最近因不堪忍受寒窗苦读的学习生活,开始产生了厌学情绪。
你很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导他重新迸发学习的激情,但却感觉心有余而才不足,不能用中肯的观点说服他。
学完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你会获得行之有效的方法。
(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预习与交流1.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旁骛亵渎强聒不舍佝偻承蜩骈进不二法门断章取义敬业乐群安居乐业2.文体链接三、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二)深层探究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1.“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怎样论述“有业”的必有性的。
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5.文章第8段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总所周知的事实论据,并结合自身谈谈如何做到敬业乐业。
语文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第2课我爱喝稀粥
《我爱喝稀粥》教学设计第周讲课教师:【教学重点】了解乡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提示人们做人不能忘本。
【教学难点】了解年轻中国的曲折道路及进展中人们的生活。
【教学方式】探讨【教学手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走进课文;感受文章对粥的爱和感恩之情。
一.了解作者:王蒙(1934—),河北南皮人,作家。
著有短篇小说集《王蒙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散文集《桔黄色的梦》、《访苏心潮》等,有《王蒙选集》行世。
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
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
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今世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维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
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提倡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今世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能的开拓者。
二.走进课文:课前提问:说说你喝过哪些粥,最喜欢喝的是什么粥?(一)学生采用朗诵方式自主学习。
(二)自学检测:1、读读下面这些词语,读准每一个字音。
糯米温馨吸吮肉糜生蚝熨帖哺育雪里蕻酱苤菜荨麻诊相得益彰舒肝养脾自吹自擂2、把下面成语多写几遍,记住每一个成语的含义。
欢呼雀跃相得益彰3、说说作者写了哪些粥?这些粥各有什么特点?4、这些粥引出了作者哪些感触?(三)课堂小结:文中作者那挚爱的普通的稀粥,对于生活在现在那个不愁吃穿年代里的在座的列位,对粥或许是没有特别的感觉的,可是作者的感触却与咱们是截然不同的?他不仅借喝粥的经历透视了咱们年轻的中国曾经走过的曲折之路,更是抒写出作者对人生丰硕的熟悉。
三.课堂巩固练习:1、抄写字词三遍。
2、说说作者写了哪些粥?这些粥各有什么特点?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感受乡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优秀教案设计Word版,页 (一)
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优秀教案设计Word版,页 (一)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是针对中职学生的一套教材,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其中,优秀的教案设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一、教案设计概述本教案设计是针对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第一单元的《了解服务性行业》,主要围绕着学生对服务性行业的了解、认知和培养相关职业素养展开。
本设计分为三节,依据单元的主要内容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第一节:阅读理解。
在此环节中,对于服务性行业的概念进行简单介绍,提高学生对于服务性行业的认知,同时运用多种阅读理解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并培养其阅读、表达能力。
第二节:情景模拟。
在此环节中,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方式,模拟服务性行业的典型场景,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服务性行业的特点,培养其基本的职业素养。
第三节: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就服务性行业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其具有服务性行业的创新能力。
二、教案设计分析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服务性行业,并逐步培养其相关的职业素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贴近学生实际,寓教于乐。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本教案设计在内容上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兴趣开发,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职业教育的实际意义。
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本教案设计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表达、情感交流、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贯穿“理论体验实践”全过程。
本教案设计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理论体验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浅到深地体验服务性行业的实际工作、典型场景和热点话题,更好地理解服务性行业的相关知识和职业素养。
三、教案设计总结本教案设计以“了解服务性行业”为主题,全面满足了人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全册对于职业素养、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在教学内容、形式和引导方面也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超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职业模块)服务类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参考目录第一单元单元导语阅读与欣赏——人文精神一老王二小狗包弟三父亲的手提箱(节选)四士兵突击(节选)* 人·狼·情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接待写作——调查报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职生上网情况调查活动第二单元单元导语阅读与欣赏——职业理想五我有一个梦想(节选)六敬业与乐业七李想: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八懒惰哲学趣话* 为自己打工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谈判的技巧写作——说明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业汇报”演出第三单元单元导语阅读与欣赏——职业态度九迎接挑战十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十一工作,从卖灯泡做起十二杜拉拉升职记(节选)* 希尔顿艰难创业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交谈写作——广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为我校做宣传”广告征文大赛第四单元单元导语阅读与欣赏——专业服务十三从一个微笑开始十四那一年,面包飘香十五西安这座城十六倾听* 人类的脸——面对面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求职面试写作——求职简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规划职场之路第一单元单元导语生活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热爱生活的人们始终执著地追求着真与善的赤诚和纯净。
本单元的阅读与欣赏部分将用朴实的文字带领大家寻找爱的足迹,并以此作为开启我们服务事业的新篇章。
作家杨绛在《老王》这篇文章中,以诚挚的热情和绵绵的思念追忆了一位不知名的三轮车工人朋友,表达了自己对老王这位普通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小狗包弟》中巴金通过缅怀自己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表达了自己忏悔之情。
《父亲的手提箱》(节选)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父亲,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士兵突击》(节选)讲述的则是三个普通士兵在严酷的特种兵选拔赛中“不抛弃、不放弃”的动人故事。
《人·狼·情》讲述了作者遭遇狼的一次经历,让我们对这群生灵有了新的认识。
这五篇文章都是普通人所创造出的不凡的爱。
从事服务业,爱心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只要我们肯付出,一定能用爱和不懈的努力创造出自己的不凡天地。
本单元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部分安排的是接待方面的教学,写作部分的教学内容是调查报告。
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中职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活动。
阅读与欣赏一老王课文分析一、解题《老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杨绛女士以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老王的形象。
二、内容与结构本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写“我”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
老王眼疾,送他鱼肝油,可见钱家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
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
老王的三轮改平板三轮后,虽然“我”没法坐了,但还是很关心老王。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也不忘钱家对他的照顾,专程以鸡蛋和香油向钱家表示感谢。
全文就这样以老王和钱家彼此的交往为线索,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全文共2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老王困难的生活境况和不幸的遭遇。
老王是一个车夫,是一个穷苦的劳动者。
“我经常坐老王的三轮”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份。
“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这些都是对老王住处的描写,住处十分简陋,说明老王生活的艰难,与下文老王为“我”和默存所做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写老王干活的情况,表现他为人老实、做事勤快、善良、本分的优秀品质。
老王送冰要收费减半,“我”和默存不答应,他就送来大了一倍的冰。
当老王送“我”和默存去医院看病时,他因担心“我”和默存没有看病的钱而不肯收车钱,后来虽拿了钱却还不放心,这说明老王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
“他从来没有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第三部分(第7~22自然段),写老王得病以致死去的情况,重点描述他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家”的情形。
三、主题思想《老王》是一篇值得反复咀嚼品味的文章。
文章透露出作者以一颗善良的心去体察善良的社会底层人。
老王是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是个不幸者,但艰辛苦难的生活没有抹去他那善良敦厚的性格,生活中他因“脑袋慢”“没绕过来”而清贫,但人性中美好的品质在他身上扎根。
老王是在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秉承良心、良知而行的善良群众的代表。
四、写作特点1.选取典型的日常小事来表现人物。
2.语言平实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3.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展现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魅力。
教学建议一、教学课时:建议2课时。
第1课时以导读为主,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知道文章记叙的是两个善良的人之间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
第2课时引导学生咀嚼课文重点段落,组织讨论,品味鉴赏关键语句,掌握文章写作意图,理解文章主旨。
教师在授课时应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引导学生合理阅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而拓展延伸思维。
二、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重点讲授本文的写作方法。
1.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刻画细致入微(1)老王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文章用细致入微的刻画表现出逼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第三部分描述老王上“我”家送鸡蛋和香油的情景时,对老王的外貌、神态、动作都作了极为精细的描写,如外貌描写:“面色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动作、神态描写:来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着脚往里走”,走的时候是“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从这些描写中读者会仿佛亲眼看到一个垂死的病人憔悴的面容、枯瘦的身躯和僵直的动作,从而产生对老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怜悯。
(2)对于叙述者的“我”,文章更多地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达“我”的感受,尤其是第三部分“我”送别老王时的一段心理描写和“我”听到老王死讯后的一段心理描写集中地表现了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对不幸的劳动者的真挚情感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例如:“我”“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我不能想象他是怎样回家的。
”这一段描述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对老王的关心、担心和“我”的愧疚的心情。
又如:最后一段“我回家看着还没有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更是真实地表现了“我”当时复杂的心态:自省、愧怍、不安、悲伤、痛楚……真是百感交集。
2.语言朴实自然,充满感情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繁琐的形容,平平淡淡,自然感人,这是学养深厚的大家手笔。
文章对老王不幸遭遇的叙述十分简洁,语言平实,毫无雕琢。
如第一部分的“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和“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他说,住那儿多年了”,简简单单地叙述,老王的生活境况就表现得十分清晰了。
而“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寥寥数语,则把“我”善良、宽厚的知识分子性格表现无遗。
又如:在第二部分对老王送冰和送钱先生看病的简洁的叙述中,老王诚实、淳朴的性格也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
文章用如此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参考资料一、作者简介:杨绛,1911年出生,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
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
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
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二、参读文章:天平因何而失衡——读杨绛的散文《老王》傻正杨绛将自己翻译的一首小诗放在她的《杨绛散文》开篇,作为卷首语。
这首小诗是兰德的《生与死》:“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老人借兰德的这首诗歌,道出了自己对待生死的态度:生命之旅当不争不抢,爱己所爱,借火取暖,随心任性,处之泰然。
然而,在对待一个车夫——老王的死亡时,杨绛却未能像面对自己一样淡定,而是感到无边的痛楚与愧怍。
初读《老王》这篇文章的人,多数会有这样的疑问:这种愧怍从何而来?难道是杨绛的矫情之作?写这篇文章时,杨绛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
这样饱经风霜的睿智老人,顺着斑驳的记忆之桥,回去探询的是什么?多年来,是什么东西让她耿耿于怀,才有写这篇文章的冲动?老人提笔开篇,她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多么淡雅,隐约一个情景——“他蹬,我坐”——既没有同我们讲那时的石板路,也没有将车轮颠簸所发出的咯吱声。
回忆的开始,只是一些絮絮叨叨的闲话。
然后,杨绛开始悄悄地铺设人物的信息:非常孤独,没有亲戚,也没有行当的归属和认同;瞎了一只眼而遭受欺落;寄居荒僻破落的小屋多年,贫穷与孤寂让他对“家”几乎没有什么概念了。
对老王这个人物的外部世界进行交代以后,杨绛开始将笔墨转入人物的内心。
既然说到人物的内心,就不得不提一下杨绛的丈夫钱钟书。
钱钟书先生对世事人心的洞察,我以为古今无出其右者。
一个人要发现这个世界的荒谬,我以为要比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理要难得多。
他的《围城》,正以一种冷峻的智慧,调侃了世事人情的虚伪和人心的恶之花。
我是通过钱钟书认识杨绛的,走进他们夫妇俩的文字世界。
夫妇俩的默契,让杨绛理所当然地具有睿智和冷静,仿佛一双笑眯眯的眼睛逼射出黑亮的光。
杨绛讲述了与老王相处的几件事:一是老王为他们家运冰,二是老王送钱钟书到医院治病,三是老王为他们家送来了香油和鸡蛋。
第一次送冰,老王招揽生意,说“车费减半”,杨绛“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注意“当然”),付给全额车钱。
老王虚晃一枪,揽了活干,多了个赚钱的机会。
第二次,老王送钱钟书去医院治病,说“不要钱”,但给了钱,他依然也收下了,没有再推托,只是“不大放心”。
第三次,大病之后的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说“我不是要钱”,但杨绛说要给钱,他依旧在门口等,拿了钱才走。
这三次都说不要钱,三次都收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