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 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板块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 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板块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认字写字 1.重点指导“会写字”(如“送”,要指出该字的结构、该字所在的田字 格中位置及注意易写错的地方等)。 2.看卡片识字,加强记忆。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通过课 内外学习积累了很多的诗词,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他们能比较正确、 流利的朗读古诗,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诗句内容还是学诗体 验上,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基本能大致说出诗的大意,但生活阅 历较浅,知识积累还不丰厚,对于古诗意境的营造还缺乏一定的想象和 拓展能力。因而不容易理解这首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还存在 一定的难度。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夜书所见
梧叶 江 儿童 篱落
寒声 秋风 促织 灯
思乡之情 回忆童年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整堂课总体感觉教学环节还是比较清晰的,重点也挺突出。 一些教学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很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 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 的目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 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读题解题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描写秋天景物的词语)这些词语读好了,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幅秋天的画面,相信吗?先自己试一试。
神奇的汉字声韵美,形象美,她还有灵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由28个汉字组成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七言绝句。
理解“书”、“所见”。
看着这个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二、读通古诗1. 读准了字音,我们还要读通句子,现在请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词、句的意思,并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板书:读通)2.闯关游戏:聚焦“萧萧”、“促织”、“篱落”的意思。
(板书:借助注释、借助插图)3. 思考:如果让你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的话,你准备在上面画上点什么?(梧桐、有秋风、有促织、有灯光、有儿童……)4. 这一切就是诗人的“所见”,是他在诗中描绘的“景”(相机板书)。
谁带着想象美美地读一读。
读完前四个字稍稍停顿了一下,这就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谁再来试一试。
三、读懂课文我们很快地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这还不够,我们还应该走进叶绍翁的内心世界,读懂课文。
(板书:读懂)(一)锁定画面,体会诗人心里的“寒”,感受“特定的景生特定的情”1.这首古诗中,有一个字是有温度的,你能找到吗?(寒)指导书写“寒”。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稿第【1】篇〗《夜书所见》说课稿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夜书所见》。
现在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几方面阐明我的教学思路。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夜书所见》是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古诗。
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根据我对教材、课标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
也就是要抓住重难点,这课的重难点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理念是先导,基于以上目标我说说这堂课的设计理念:《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现代古诗教学注重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
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品诗赏画的新理念,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联系儿童的生活体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渗透对比阅读,体会诗中有诗,激发读诗的热情。
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预设的:一、课前活动,接近文本大量背诵学过的古诗提醒古诗的节奏与感情可以适时夸张。
这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联系以前的古诗激起学古诗的热情.二、引题,走入文本,准确地朗读古诗A .出示诗题,读题,说题目的意思。
(要求读得整齐,响亮)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古代用书解释为写)作者写了什么内容?B.出示诗歌,自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
《夜书所见》说课稿
《夜书所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夜书所见》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所见之景,抒发了羁旅思乡之情。
诗歌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秋风落叶、儿童挑促织等场景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在本单元中,《夜书所见》与其他几首古诗共同构成了一组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的诗词作品,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但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意境的体会还不够深入。
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意境,领悟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朗读指导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稿第1篇】《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组古诗。
这是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紧扣单元主题“用我们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
我重点从目标的制定和难点的突破两方面说说这一课的教学。
一、说教学目标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有了了解诗文大意的能力,因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开始尝试让学生自己了解诗句的意思,新课标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的大意。
”因此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们继续抓识字写字教学,并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材分析:《夜书所见》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是写思乡的,不同的是它们的表达方式。
季节的变化最能触动游子思乡的情怀,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萧萧梧叶送寒声,江山秋风动客情”,一个“绿”,一个是“萧萧”,这两个词描绘了触动人们心情的景物,《夜书所见》对思乡的表达是触景生情,由情展开想象,看到了童年熟悉的捉蟋蟀的场面,诗人不由得沉浸在遐想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不难理解,每逢佳节都是人们团聚的日子,节日的活动很丰富,但是亲人不在身边就会多一分思念。
在教学中如何将这些积极的情感转化成学生们的体验和感受,是我们情感目标的主要任务。
鉴于以上几点,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落实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识记“促、忆、异”等7个二类字。
写好“促、插”两个左右结构的一类字。
2、扎实程序性知识,反复诵读古诗,在熟读和理解的过程中背诵古诗。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3、夯实策略性知识,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抓住“茱萸”和“萧萧”想象画面,体会诗句所包含的思乡之情。
点评: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教学特点,抓住“茱萸”和“萧萧”两个重点词,引导学生由词想画面,在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中,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
部编《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案)
部编《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案)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说课的主要内容是部编《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讲述故事与解读诗意,让学生体验唐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达到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文言诗的基本特点,感受唐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 通过阅读、理解和赏析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2.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诗歌朗读录音。
3. 材料准备:教案、PPT、黑板、粘贴纸。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入课程(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方法,创设一个寂静的夜晚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情感共鸣。
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特点和我们在夜晚能看到什么。
2. 熟悉诗歌背景(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介绍唐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3. 听诗朗读,感受古代文学的韵律和美感(10分钟)播放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古代文学的韵律和美感。
让他们专注于诗歌中的意象、音韵和节奏,体会古人的思想和感悟。
4. 阅读诗歌并展开讨论(15分钟)将《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分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诗歌。
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5. 学生展示与分享(10分钟)请学生依次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并互相交流。
6. 讲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15分钟)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教师对诗歌的意象和主题进行讲解。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诗歌中深层次的意义。
7. 配置诗歌中的词语和表达(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呈现出诗歌中的各种词语和表达。
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说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说课
《夜书所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之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外地游玩时,秋风萧瑟,落叶纷纷,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猜想可能是小孩在捉蟋蟀,这不禁让他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因此那种孤独郁闷的情感被一种亲切的感觉所取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让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同时,该课程标准也强调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能认读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说课的过程中,我将重点阐述如何通过这篇优美的文章,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特别是对于古诗的理解,我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一起探讨自己不懂的词语和诗句,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由于这是学生在本册书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因此我将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古诗,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为本课后两首诗的学习打下基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范文(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诗?2.指一名学生来背一背。
问:李白思念谁?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乡的?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二、解诗题,知作者1.简介作者2.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
3.解诗题(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1.一读(1)(好,孩子们翻到书本35页。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一名学生读诗,正音。
(强调“挑”的读音。
)(3)教学多音字。
这个字还在哪些词中也读挑呢?2.二读(1)快速地读,用“------”标出诗人所写的景物。
(2)指名说,板书,再读一读词语。
3.三读(1)理解“注释”A.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B.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C.看,诗句里的促织右上角有个③,我们就到下边的注释中找③,找到了吗?D.说一说促织就是什么?E.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促织”吗?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
(2)学生自由读诗。
四、明诗义,悟诗情(一)出示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1.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2.诗中的“梧叶”指的是什么?3.链接诗句:古人常用“萧萧”“梧叶”来写秋天的景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第一课时说课课件(共34张PPT)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山深远,石径林比二月春花还艳丽,使诗 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 句。从“寒山”和“霜叶”这两个词不难看出古诗写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 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预习并锻炼其看图说话的能力。】
二、课文主题: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 家乡的情感。
三、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 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
四、多音字: 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 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
(四)、扩展训练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背古诗,增加积累量。】
(五)、课后作业。 1、默写古诗 2、完成课后习题
2.《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天哪些自然景物?你还知道秋天哪些景物是什么 样? 《赠刘景文》这首诗写了秋季的景色,从枯荷(荷尽已无擎雨盖)、残菊(菊 残犹有傲霜枝)、“橙黄橘绿时”这些地方发现的。我还知道秋天秋天的风, 卷起了片片黄叶,在街道和巷子里吹。又到家家户户储存秋菜的季节了。大白 菜、土豆、萝卜、冬瓜……堆满了菜店的棚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第【1】篇〗一、板书课题,释题师:刚才同学们背了很多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你明白题目的意思吗?[反思: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简洁明了。
再透过审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题入手,由题目生发开去,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师:夜晚诗人究竟看到什么,翻开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准,把诗句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1.指名读(提示学生认真听,个性注意生字的字音)2.学生评价,相机指导生字。
(在评价中,对提到的难读的字音相机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在书上动笔注音。
)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4.齐读[反思:初读古诗部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等都可能造成阅读中的障碍,成为读诗中的拦路虎。
如本诗中的“挑tiǎo”,诗中没有注音,学生不解其意,大多读成第一声“tiāo”;而生字“促cù”则容易被读成翘舌音“chù”。
这就需要老师充分预设,注意倾听,加强指导,并透过动笔注音,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强化帮忙学生正音,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感悟诗情,理解诗意(一)找出诗人所见师:刚才我们已经明白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1.相机出示第三四行诗句(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
(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资料——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忙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反思: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注释,有必要让学生认识注释,了解注释的作用,并学习运用注释读懂诗句。
](3)理解“知”师:刚才借助注释我们明白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样明白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优秀教案第【1】篇〗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看图说话: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说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说课
尊敬的评委们,大家好!我要说的是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的说课。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仅20字,却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主要以诗歌鉴赏为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含义。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会让学生提前预习这首诗,对诗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在课堂上,我会先讲解诗的意思,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齐声朗读、个人朗读等)让学生感受诗中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同时,我会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播放诗的配乐朗读版本,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在教学方法上,我会采用讨论法和互动式教学法。
首先,我会提出一些与诗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如“你认为诗人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等等。
其次,我会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诗中的某一句进行详细解读,最后汇报给大家,让大家一起分享各自的想法。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会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朗读水平、回答问题的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我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对诗歌的热爱和兴趣。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同时,通过各种互动式教学方法,也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以上就是我对《夜书所见》这篇课文的说课,谢谢大家!。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说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杜牧的关于秋天的诗,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全班背诵杜牧的《山行》(注意“行”的读音)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与秋天有关的诗,请同学们打开书。
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新授(一)了解作者及诗题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2.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查有关叶绍翁的资料,谁能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大叫说一下?3.解诗题提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古诗,正音。
(教师相机教授多音字“挑”。
)3.全班齐读。
(三)再读古诗1.请同学们快速的读古诗,用笔把诗中描写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勾画下来。
2.指名回答,板书。
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3.将诗中意象进行归纳。
4.理解“注释”a.同学们仔细看古诗,除了文字,你还看到什么?诗中的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对应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b.学生利用注释解释诗中词语。
(四)理解古诗诗意,体会诗人感情1.全班朗读第一句古诗“萧萧”指风声,“梧叶”是梧桐树的树叶。
萧萧的秋风把梧桐树的树叶吹落了,给人送来了一种寒冷的感觉。
2.全班朗读第二句古诗a.这里的“客”指的是谁?b.为什么诗人要成自己是“客”?(远离他乡,孤身在外,就像在他乡作客一样)江上的秋风让叶绍翁觉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稿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夜书所见》。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夜书所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组课文以秋为载体,描绘了秋的美景,传递了秋的思绪。
诗人叶绍翁在诗中描绘了秋夜的萧瑟,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他们能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意,但对于古诗中表达的感情还较难体会,需要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明诗意、悟诗情。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了解和学情的把握。
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通过想象与交流,理解诗词大意,体会思乡之情。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3.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在教法上,通过朗读法、对话法、多媒体教学法,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教法引路,用学法践行。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用读、思、议、品的方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出示《静夜思》背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孩子们,看着画中的明月以及抬头望月的背影,你想起了哪首诗?李白在夜晚看着月亮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夜书所见》也是诗人在夜晚写的。
这样导入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形成阅读期待。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本课伊始,我将从朗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首先,以“心灵大冒险”为游戏背景,设置字词关和节奏关两个关卡。
然后,我会给学生范读古诗,随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读出节奏。
读毕,进行闯关检查反馈。
字词关,学生尝试挑战初读全诗,在此基础上,强调“促”及多音字“挑”的读音。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4古寺《夜书所见 》说课稿(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4古寺《夜书所见》说课稿(部编版)一、说教材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白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反复吟诵,一边读一边想象,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四、说学情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句,展开根象,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反复诵读,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领略古诗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白己的语文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一、与生对话,导入古诗1、与学生对话,体会如果自己在外孤单心情。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3、理解整个诗名是什么意思.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节奏应该是二二三拍。
6、学生熟读。
三、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给古诗加注释,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注释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那些非常难的词语,但是不要生硬的往里面套,只要明白诗人所写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可。
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讨论,尝试解决。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第【1】篇〗设计理念本课我把“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作为说教学目标,确定了“初读古诗,正音划分节奏”“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古诗”“结合配乐、动画诵读想象,感悟诗情””“采用表演、写话来加深理解”等教学环节来实现以上说教学目标。
说教材分析《夜书所见》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本首诗和学生的生活经历距离较远,教师要多营造情景,通过感情朗读、表演来等方法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虽然有了古诗阅读的基础,但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对于古诗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能力还很不足。
本节课,需要他们通过画面、音乐,以及诵读、表演等,从字里行间去品味。
说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4.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说教学准备课件、字词卡片说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你读过哪些古诗?(让自告奋勇的的同学背诵古诗。
教师进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2古诗内容丰富,其中有不少是思念家乡的。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首,今天就让我们学习。
3.教师用课件展示《夜书所见》,然后介绍叶绍翁的生平。
(如果学生课前搜集过叶绍翁的生平,也可以让学生来介绍。
)4.解题:题目的意思是写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
5.我们知道诗人客游在外。
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
《夜书所见》说课稿
《夜书所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咱们先来说说这首诗的背景。
叶绍翁这个人啊,一生经历了不少坎坷,他在异乡漂泊的时候,写下了这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在他乡触景生情的画面。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那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您想想,在一个冷冷清清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听着那萧萧的风声,心里该是多么的孤寂和惆怅啊!就像我之前有一次出差,晚上住在一个陌生的城市。
窗外的风呼呼地吹着,树叶沙沙作响,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心里就特别想家,想念家里温暖的被窝,想念妈妈做的热乎饭菜。
这种感觉,和叶绍翁当时的心情应该是很相似的。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一幕本该是充满童趣和欢乐的,可在诗人眼中,却更勾起了他对家乡的思念。
因为他想到了自己在家乡时,也曾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这样的夜晚玩耍。
在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站在那个秋夜的江边,感受着秋风的吹拂,听听那梧桐叶的声音。
然后引导他们去体会诗人的心情,为什么看到儿童捉蟋蟀,诗人会更加思念家乡。
对于生字词的教学,我会先让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找出不认识的字,然后重点讲解。
比如“促织”的“促”,我会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时候会用到“促”这个字,加深他们的记忆。
在理解诗意的环节,我不会直接告诉同学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萧萧梧叶送寒声”这句,我会问同学们:“萧萧”这个词让你们想到了什么画面?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朗读指导方面,我会让同学们先听一段配乐朗诵,感受一下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然后让他们自己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出那种孤独、思念的感觉。
最后再请几位同学站起来朗读,大家一起评价,互相学习。
2022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
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牵动了一个人的情怀(诗人),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动客情),客:客人,客商,旅客,漂泊在外 的人。这个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诗人叶绍翁(讲小故事,简介作者)。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会牵动诗人想起什么?(亲人,家 乡)就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就在诗人想家的时候,看到儿童捉蟋蟀会想到什么?(儿时的伙伴在哪,家乡也有儿童在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么快乐啊,无忧 无虑,可我我孤单一人)思乡之情就更浓了,更深了。我们来把浓浓思乡情深深地读一读。
夜书所见 梧叶
郁闷、孤独 秋风 儿童
亲切 之感 篱落
八、说教学反思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游客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因此教学这首诗时,更加注重了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如:教师范读,小组、男女赛读,以游戏形式激发朗读、诵读等等,让学生在读 中感悟,读中悟情。在学生充分诵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诗优美语 言的感受、积累、内化,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 兴趣 。
四、说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 深入文本,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A .诗人夜晚所看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梧叶 灯 儿童捉蟋蟀 B. 你从哪句看出儿童在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 你怎么知道促织是蟋蟀?因为诗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项注释 ,借助注释知道的。对,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帮手。现在开始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学习古诗。 这是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文的大意的习惯。 C .作者是怎么看到儿童的?(因为看到了灯)原来是孩子在捉蟋蟀。你们捉过蟋蟀吗?捉蟋蟀有趣吗?联系现 实生活,体会儿童的快乐,有趣。表情朗读诗句,(这一环节是渗透《课标》中提到的在读中积极思考和感悟 ,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体验。)听你们一读勾起了老师的童心,老师也读一读好吗?提个条件:闭上小 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好像看到了什么?(儿童捉蟋蟀) D. 捉蟋蟀这么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秋天)适当表扬:同学们有一双慧眼,那我们再找一找秋天的 影子。读出秋天的句子,你们见过梧叶吗?(对比想象学校的梧桐)秋天的梧叶变黄了变干了。 E.秋风吹落梧叶,让我们感觉到秋天的寒意,冷。我们一起捧起书读出秋天的冷和寒意。 这里利用语言,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起读书的热情。 孤单一人)思乡之情就更浓了,更深了。我们来把浓浓思乡情深深地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第【1】篇〗夜书所见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情分析全班共有73名学生,大部分学生上进心比较强,具备了一定的课外阅读和自学能力,而且有一半的学生把阅读理解当成了乐趣。
在二年级下学期,在学校的倡导下,整整用了半年的时间背诵了许多首古诗,其中就有《夜书所见》,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背诵,只是不理解诗句的意思。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诗句有朦朦胧胧地理解,只是不一定正确,所以估计只要稍稍加以指导,教学目标很容易达到。
3重点难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活动2【讲授】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活动3【讲授】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横线”和“波浪线”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范文(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范文(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重点难点:1.会认、会写生字。
2.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
教法:感情吟诵,读中体会。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秋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个迷人的季节,人们常常仰望南归的大雁,生发出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两首诗都是写诗人在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
2、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诗夜书所见。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1、本诗作者叶绍翁,作者简介。
2、《夜书所见》“夜”指的是?“书”呢?“见”呢?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3、在夜晚叶绍翁都见到了什么?——出示课件,板书学生的回答。
三、初读古诗,自主识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小老师领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四、指导写字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促”。
(1)、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
学生生字组词,练习说话。
(3)、学生练写。
2、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深”。
(1)、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2)、教师范写。
学生生字组词,练习说话。
(3)、学生练写。
五、学习古诗,体会感悟(一)、通读古诗1、生字这些小的拦路虎解决了,把他们送回到古诗中,要求把古诗读通顺。
2、请同学再读一遍,要读流利。
3、介绍七言绝句与七言律诗的差别。
(二)、学习第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第一、二句。
(1)、萧萧指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的风声?梧呢?梧叶送?寒声?动?客情?这里的客指的是谁?(2)、看到眼前的情景作者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下。
(3)、出示课件——这是本课给出的注释,结合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谁来填一下下面的空,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说说诗意?(4)、前两行是说秋风引起了思乡之情,同学们看看这幅画面,你觉得秋天是个什么样子的呢?眼前的梧桐树叶在秋风中飘落,面对此情此景,客游在外的诗人会想些什么呢?心情又如何呢?(5)、是啊,瑟瑟秋风带给人丝丝寒意,片片落叶给人以无限的飘零,秋风落叶凋零之感,诗人孤独郁闷,思念起了家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书所见》说课稿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夜书所见》。
现在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几方面阐明我的教学思路。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夜书所见》是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古诗。
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根据我对教材、课标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
也就是要抓住重难点,这课的重难点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理念是先导,基于以上目标我说说这堂课的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
律。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现代古诗教学注重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
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品诗赏画的新理念,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联系儿童的生活体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渗透对比阅读,体会诗中有诗,激发读诗的热情。
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预设的:
一、课前活动,接近文本大量背诵学过的古诗
提醒古诗的节奏与感情可以适时夸张。
这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及联系以前的古诗激起学古诗的热情.
二、引题,走入文本,准确地朗读古诗
A .出示诗题,读题,说题目的意思。
(要求读得整齐,响亮)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古代用书解释为写)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B.出示诗歌,自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
C.谁愿意来露一手,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大家评议;字音读准了吗?再读,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请同学标上拼音,把字带到诗句里读。
还有两个生字朋友:促深注意平、翘舌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这是渗透《课标》第二学段目标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D. 指名三读古诗,全班齐读古诗。
这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
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通古诗。
三、深入文本,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A.诗人夜晚所看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梧叶灯儿童捉蟋蟀
B.你从哪句看出儿童在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你怎么知道促织是蟋蟀?因为诗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项注释,借助注释知道的。
对,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帮手。
现在开始我们要善于利用注释学习古诗。
这是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文的大意的习惯。
C.作者是怎么看到儿童的?(因为看到了灯)原来是孩子在捉蟋蟀。
你们捉过蟋蟀吗?捉蟋蟀有趣吗?联系现实生活,体会儿童的快乐,有趣。
表情朗读诗句,(这一环节是渗透《课标》中提到的在读中积极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体验。
)听你们一读勾起了老师的童心,老师也读一读好吗?提个条件:闭上小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好像看到了什么?(儿童捉蟋蟀)
D.捉蟋蟀这么好玩,那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秋天)适当表扬:同学们有一双慧眼,那我们再找一找秋天的影子。
读出秋天的句子,你们见过梧叶吗?(对比想象学校的梧桐)秋天的梧叶变黄了变干了。
E.秋风吹落梧叶,让我们感觉到秋天的寒意,冷。
我们一起捧起书读出秋天的冷和寒意。
这里利用语言,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起读书的热情。
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牵动了一个人的情怀(诗人),有一个词,你发现了吗(动客情),客:客人,客商,旅客,漂泊在外的人。
这个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诗人叶绍翁(讲小故事,简介作者)。
江上的秋风,萧萧的梧叶会牵动诗人想起什么?(亲人,家乡)就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就在诗人想家的时候,看到儿童捉蟋蟀会想到什么?(儿时的伙伴在哪,家乡也有儿童在捉蟋蟀,小孩生活的多么快乐啊,无忧无虑,可我孤单一人)思乡之情就更浓了,更深了。
我们来把浓浓思乡情深深的读一读。
四、挖掘文本,诵读诗歌,升华情感
背诵古诗(齐背,分组比赛背,)注意字音。
这也是落实课标的第二学段的古诗学习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小学语文知识常识
描写四季的句子
春: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秋: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冬: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11. 表示“看”的字词:瞥、瞅、望、瞄、瞪、盯、观察、凝视、注视、
看望、探望、瞻仰、
扫视、环视、仰望、俯视、鸟瞰、俯瞰、远望、眺望、了望
2.表示“说”的字词:讲、曰、讨论、议论、谈论、交流、交谈
3.表示“叫”的字词:嚷、吼、嚎、啼、鸣、嘶、嘶叫、嚎叫、叫嚷4.表示“第一”的字词:首、元、甲、子、首先、冠军、魁首、首屈一指、名列前茅
5.象声词(表示声音的):吱呀、喀嚓、扑哧、哗啦、沙沙、咕咚、叮当、咕噜、嗖嗖、唧唧喳喳、叽叽喳喳、轰轰隆隆、叮叮当当、叮叮咚咚、哗哗啦啦
6.表示春的成语: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阳春三月、万物复苏、春风轻拂、春光明媚
7.表示夏的成语: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乌云翻滚、热不可耐
8.表示秋的成语:秋高气爽、五谷丰登、万花凋谢、天高云淡、落叶沙沙、中秋月圆
9.表示冬的成语:三九严寒、天寒地冻、雪花飞舞、寒冬腊月、千里冰封、滴水成冰
10.带有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的词语:头重脚轻、指手画脚、愁眉苦脸、心明眼亮、目瞪口
呆、张口结舌、交头接耳、面黄肌瘦、眼明手快、眼高手低、昂首挺胸、心灵手巧、摩拳擦
掌、摩肩接踵
11.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鼠目寸光、谈虎色变、兔死狐悲、龙马精神、杯弓蛇影、马到成
功、与虎谋皮、亡羊补牢、雄狮猛虎、鹤立鸡群、狗急跳墙、叶公好龙、声名狼籍、狐假虎
威、画蛇添足、九牛一毛、鸡犬不宁、一箭双雕、惊弓之鸟、胆小如鼠、打草惊蛇、鸡飞蛋
打、指鹿为马、顺手牵羊、对牛弹琴、鸟语花香、虎背熊腰、杀鸡儆猴、莺歌燕舞、鸦雀无
声、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龙争虎斗、出生牛犊、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狗尾续貂、爱屋及乌、螳臂当车、蛛丝马迹、投鼠忌器、门口罗雀、管中窥豹
(带有“马”的词语: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龙马精神、马失前蹄、指鹿为马、一马当先)
(带有“鸡”的词语:闻鸡起舞、雄鸡报晓、鹤立鸡群、杀鸡取卵、鸡犬不宁、鸡飞蛋打、
鸡毛蒜皮)
(带有“牛”的成语:小试牛刀、九牛一毛、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牛马不如、牛角挂书、
牛毛细雨、如牛负重、风马牛不相及、初生牛犊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12.数字开头的成语:一诺千金、一鸣惊人、一马当先、一触即发、一气呵成、一丝不苟、
一言九鼎、一日三秋、一落千丈、一字千金、一本万利、一手遮天、一文不值、一贫如洗、
一身是胆、一毛不拔二、三其德、两面三刀、两肋插刀、两败俱伤、两情相悦、两袖清风、
两全其美、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令五申、三头六臂、三更半夜、三顾茅庐、四面楚歌、
四面八方、四海为家、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四分五裂、五大三粗、五光十色、五花八门、
五体投地、五谷丰登、五彩缤纷、五湖四海、六神无主、六根清净、六道轮回、六亲不认、
七零八落、七嘴八舌、七高八低、七窍生烟、七上八下、七折八扣、七拼八凑、八面玲珑、
八面威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九霄云外、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鼎一丝、十指连心、
十面埋伏、十字街头、十全十美、十年寒窗、十万火急、十拿九稳、百年大计、百花齐放、
百思不解、百家争鸣、百感交集、百读不厌、百川归海、千方百计、千军万马、千言万语、
千辛万苦、千秋万代、千真万确、千里鹅毛、万无一失、万众一心、万事大吉、万人空巷、
万家灯火、万象更新、万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