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遵义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卷(含答案)(2)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卷(含答案)(2)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卷(含答案)(2)一、选择题1.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皇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其目的是( )A.缓和矛盾,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B.显示中华文化的巨大吸引力和民族向心力C.认祖归宗,促进民族融合D.促进草原文明向农业文明过渡2.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3.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4.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今江苏盐城“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

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B.南方生产力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5.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6.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序号部分措施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3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促进民族交融B.推动经济发展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7.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8.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西晋“八王之乱”时期B.三国鼎立时期C.淝水之战后D.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9.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战役是指A.桂陵之战B.垓下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10.“据北魏均田制的规定,太守有十顷职分田,做过太守的贾思鳃应该有大片土地,在口口口口的记载中,他还养过200只羊,作为一个农场主,贾思鳃有车富的种植和经营经验。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含答案)(1)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含答案)(1)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1.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

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速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安定3.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三国时期B.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元朝时期4.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5.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盘庚迁殷C.文成公主人藏D.孝文帝改革6.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序号部分措施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3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促进民族交融B.推动经济发展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7.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9.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附答案)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附答案)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2.“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

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A.司马迁B.顾恺之C.屈原D.王羲之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 )A.B.C.D.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中的“烈士”“壮心”分别指的是A.项羽灭掉刘邦B.诸葛亮光复汉室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曹操统一全国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的建立者是A.司马炎B.刘裕C.司马睿D.司马懿6.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C.道教D.基督教7.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8.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今江苏盐城“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

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B.南方生产力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9.“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含答案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含答案

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法制作系惯与烙饼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D.经济重心南移2.4世纪后期,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A.刘裕B.王猛C.司马炎D.苻坚3.“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

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A.司马迁B.顾恺之C.屈原D.王羲之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

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速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安定6.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水经注》7.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学汉语B.与汉人通婚C.迁都洛阳D.改穿胡服8.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9.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10.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2)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2)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2)一、选择题1.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A.南朝B.西晋C.东晋D.汉2.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学汉语B.与汉人通婚C.迁都洛阳D.改穿胡服5.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6.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7.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8.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10.“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该史料记载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情形B.西汉初年南方的情形C.西晋末年北方的情形D.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11.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法制作系惯与烙饼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D.经济重心南移12.与“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草木皆兵”等有关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垓下之战C.涿鹿之战D.淝水之战13.一曲《沂蒙山小调》唱出了历史文化名城临沂的绮丽锦绣。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1)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1)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1)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B.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D.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2.4世纪后期,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A.刘裕B.王猛C.司马炎D.苻坚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③南方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6.沂南县是诸葛亮的家乡,2018年5月第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纪念诸葛亮,杜甫诗称赞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以下不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是A.联吴抗曹B.三顾茅庐C.创造八阵图D.淝水之战7.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8.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战役是指A.桂陵之战B.垓下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9.“据北魏均田制的规定,太守有十顷职分田,做过太守的贾思鳃应该有大片土地,在口口口口的记载中,他还养过200只羊,作为一个农场主,贾思鳃有车富的种植和经营经验。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2)一、选择题1.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A.南朝B.西晋C.东晋D.汉2.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3.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4.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5.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今江苏盐城“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

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B.南方生产力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6.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盘庚迁殷C.文成公主人藏D.孝文帝改革7.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李时珍8.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卷带答案(1)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卷带答案(1)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卷带答案(1)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B.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D.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的建立者是A.司马炎B.刘裕C.司马睿D.司马懿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

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速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安定4.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5.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6.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盘庚迁殷C.文成公主人藏D.孝文帝改革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8.“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含答案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含答案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这里为“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而发生的著名战役是A.官渡之战B.涿鹿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 )A.B.C.D.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

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速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安定5.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7.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8.“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③南方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9.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含答案(4)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含答案(4)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含答案(4)一、选择题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的建立者是A.司马炎B.刘裕C.司马睿D.司马懿4.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三国时期B.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元朝时期5.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学汉语B.与汉人通婚C.迁都洛阳D.改穿胡服6.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李时珍7.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8.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A.前秦B.北魏C.东晋D.南朝9.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10.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西晋“八王之乱”时期B.三国鼎立时期C.淝水之战后D.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1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附答案)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附答案)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2.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3.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5.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6.“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该史料记载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情形B.西汉初年南方的情形C.西晋末年北方的情形D.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7.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8.“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是林俊杰歌曲《曹操》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曹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洛阳称帝B.实行屯田C.统一北方D.招揽人才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11.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A.南朝B.西晋C.东晋D.汉12.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女真族B.鲜卑族C.党项族D.契丹族13.《辞海》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1)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1)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1)一、选择题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

下列三国与西晋兴亡更替示意图表达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B.C.D.2.毛主席评价某位历史人物:“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统一中国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位历史人物是A.袁绍B.曹操C.孙权D.刘备3.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4.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5.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A.前秦B.北魏C.东晋D.南朝7.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8.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西晋“八王之乱”时期B.三国鼎立时期C.淝水之战后D.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9.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战役是指A.桂陵之战B.垓下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10.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1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最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含答案)

最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含答案)

最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中的“烈士”“壮心”分别指的是A.项羽灭掉刘邦B.诸葛亮光复汉室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曹操统一全国3.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学汉语B.与汉人通婚C.迁都洛阳D.改穿胡服4.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5.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6.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7.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盘庚迁殷C.文成公主人藏D.孝文帝改革8.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A.前秦B.北魏C.东晋D.南朝10.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最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

最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

最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迁。

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城头山鸡呜角角,洛阳家家胡乐”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

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速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安定3.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4.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今江苏盐城“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

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B.南方生产力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5.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A.前秦B.北魏C.东晋D.南朝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8.“据北魏均田制的规定,太守有十顷职分田,做过太守的贾思鳃应该有大片土地,在口口口口的记载中,他还养过200只羊,作为一个农场主,贾思鳃有车富的种植和经营经验。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B.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D.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中的“烈士”“壮心”分别指的是A.项羽灭掉刘邦B.诸葛亮光复汉室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曹操统一全国3.毛主席评价某位历史人物:“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统一中国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位历史人物是A.袁绍B.曹操C.孙权D.刘备4.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学汉语B.与汉人通婚C.迁都洛阳D.改穿胡服5.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6.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7.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8.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9.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1)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1)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1)一、选择题1.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毛主席评价某位历史人物:“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统一中国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位历史人物是A.袁绍B.曹操C.孙权D.刘备4.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5.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6.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盘庚迁殷C.文成公主人藏D.孝文帝改革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8.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9.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序号部分措施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3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促进民族交融B.推动经济发展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10.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带答案(1)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带答案(1)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带答案(1)一、选择题1.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的建立者是A.司马炎B.刘裕C.司马睿D.司马懿4.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学汉语B.与汉人通婚C.迁都洛阳D.改穿胡服5.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6.“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③南方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7.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8.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9.“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3)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3)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3)一、选择题1.据西晋的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政权后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皇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其目的是( )A.缓和矛盾,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有效统治B.显示中华文化的巨大吸引力和民族向心力C.认祖归宗,促进民族融合D.促进草原文明向农业文明过渡2.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 )A.B.C.D.4.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5.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6.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7.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今江苏盐城“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

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B.南方生产力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9.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遵义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B.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D.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2.4世纪后期,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A.刘裕B.王猛C.司马炎D.苻坚3.毛主席评价某位历史人物:“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统一中国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位历史人物是A.袁绍B.曹操C.孙权D.刘备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6.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李时珍7.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序号部分措施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3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促进民族交融B.推动经济发展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8.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9.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恢复分封制D.三家归晋10.沂南县是诸葛亮的家乡,2018年5月第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纪念诸葛亮,杜甫诗称赞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以下不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是A.联吴抗曹B.三顾茅庐C.创造八阵图D.淝水之战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民族不包括A.匈奴族B.鲜卑族C.羌族D.女真族12.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女真族B.鲜卑族C.党项族D.契丹族1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以下属于农业方面的是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③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技术④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有()①自然条件优越②南迁的人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

”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郦道元16.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A.独尊儒术B.实行汉化C.开发江南D.科举取士17.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18.东汉末年,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示意图是A.B.C.D.19.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迁。

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城头山鸡呜角角,洛阳家家胡乐”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20.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国家统一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B.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22.汉朝以后,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江南水乡日渐繁荣富庶。

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B.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地区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D.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23.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先帝(刘备)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去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蜀汉国力薄弱),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在发表这篇文章时的政治形势是A.周王室衰微B.百家争鸣C.国家统一D.三国鼎立24.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25.“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是林俊杰歌曲《曹操》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曹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洛阳称帝B.实行屯田C.统一北方D.招揽人才【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因为佛教的教义适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所以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北魏的工匠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具有新的风格特色的石雕艺术,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佛教文化影响深远,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2.D解析: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4世纪时,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苻坚任用汉族人王猛进行改革,逐渐强大,不久统一了黄河流域。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3.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他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所以1954年夏,毛泽东在北戴河吟诵曹操《观沧海》一诗后,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B符合题意;ACD的人物没有统一北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

故选B。

点睛:抓住信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关键,需熟练掌握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5.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大约与南朝同一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个政权,历史上称之为“北朝”。

其中,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逐渐统一北方。

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

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6.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

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南朝的祖冲之。

故答案选C。

7.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这些措施加强了北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以后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A符合题意;题干涉及的是北魏的汉化措施,没提到经济、中央集权,故BC不符合题意;北魏只统一了北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巩固在他在长江中下游的统治,刘备占有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符合题意;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A排除;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C排除;巨鹿之战发生在秦末,D排除。

故此题选择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赤壁之战的影响。

9.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败。

281年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能智力国家。

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从此西晋衰落。

A符合题意;西晋建立初期,定都洛阳,B不合题意;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继续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恢复分封制,C不合题意;中国古代三国末期,司马氏家族篡魏灭蜀以后,兵伐东吴,灭了吴国,自此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主的魏、蜀、吴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史称西晋。

D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骤灭”,即很快灭亡的意思。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就是加快西晋灭亡的历史事件。

10.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带兵进攻东晋,双方在淝水进行大战,前秦军队打败。

历史上称为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与诸葛亮无关,D符合题意;联吴抗曹、三顾茅庐与创造八阵图都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ABC排除。

故选择D。

1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内迁。

他们被称为“五胡”,与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加速了民族融合。

题意要求不包括的内迁民族,故本题答案选D。

12.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故B符合题意;女真族、党项族、契丹族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D解析: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比较安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