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显易懂逻辑学概念的种类3

合集下载

逻辑学 科普

逻辑学 科普

逻辑学科普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推理和论证的科学,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逻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让你能够掌握逻辑学的核心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一、逻辑学的基本概念1.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运用已知的事实和规则,进行合理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评估证据和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逻辑学基本概念:包括前提、结论、推理、论证、悖论等。

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3.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原则推导出特定情况的推理,而归纳推理则是从特定情况推导出一般原则的推理。

这两种推理方法在逻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逻辑学的方法1.逻辑演绎法:通过已知的前提和逻辑规则,得出必然的结论。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我们的推理是正确的,但有时也会陷入“剃刀困境”。

2.逻辑归纳法:从一系列特定案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

虽然这种方法有时会受到质疑,但它在科学发现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3.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论证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思维方式。

掌握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避免盲目接受信息,成为更具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三、逻辑学的应用1.科学探究:科学家们利用逻辑推理和论证,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理论,推动科学的发展。

2.日常生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运用逻辑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

3.辩论与沟通:在辩论和沟通中,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有力的论证,说服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

4.哲学探讨:逻辑学为哲学提供了严谨的推理和论证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思考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逻辑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逻辑学,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学术研究和沟通交流中更加严谨、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让我们一起探索逻辑学的奥秘,为自己的思维插上翅膀。

逻辑学概念要点(重要)

逻辑学概念要点(重要)

逻辑学概念要点(重要)第一篇:逻辑学概念要点(重要)逻辑学概念要点一.思维1.思维的定义:思维由思维内容与形式结构两方面组成;思维内容就是概念、命题、推理的思想内容;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指命题和推理本身各部分之间所共同具有的联结方式。

2.思维逻辑的形式结构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

变项:是指形式结构中可以用不同的具体概念或具体命题代入的可变部分;若将命题代入变项,则称为命题变项;若是将概念代入变项,则称为概念变项。

3.普通逻辑:是研究除去思维内容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4.普通逻辑的性质:a.具有全人类性b.具有工具性二.命题命题:是构成推理的最小单位,命题就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也即对情况的陈述。

2.命题的逻辑特性:具有真假性。

命题的真或假称为命题的真值(或称为逻辑值),命题以真或假为取值范围,不可既真又假。

3.命题的分类:根据命题中是否含有模态词,可以把命题分为模态命题和非模态命题;根据命题中是否包含有其他命题,可以把命题分为复合命题和简单命题。

4.复合命题是由肢命题和命题连接词构成。

肢命题:就是复合命题所包含的命题;命题连接词:就是把肢命题联结成复合命题的词项。

5.复合命题的逻辑特性:肢命题的真假决定复合命题的真假。

三.推理1.推理:就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2.推理的种类I.根据思维进程方向性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性的知识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就是由个别性的知识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就是由个别性的知识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

II.根据前提数量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直接推理:就是以一个命题为前提的推理;间接推理:就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命题为前提的推理。

III.根据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必然性推理:就是有必然推出关系的推理,前提真,结论必真;或然性推理:就是不具有必然性推出关系的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真。

逻辑学划分的概念

逻辑学划分的概念

逻辑学划分的概念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规则的学科,它对思维和推理过程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

以下是逻辑学中常见的一些重要概念:
1. 命题逻辑(propositional logic):研究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符号表示命题,研究它们之间的真值和推导规则。

2. 谓词逻辑(predicate logic):在命题逻辑的基础上引入量词和谓词,用于描述量化关系,更加复杂和丰富。

3. 演绎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通过逻辑推理从前提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是逻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4. 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根据具体事实、观察或经验推断出普遍规律的推理方式。

5. 假言推理(hypothetical reasoning):基于假设条件进行推理,探究假设条件下的可能结果。

6. 范畴论(category theory):研究抽象结构和范畴之间的关系,广泛应用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

7. 形式逻辑(formal logic):逻辑学中关注逻辑规则和结构本身,而非具体内容的分支,强调逻辑形式和推理结构。

8. 非经典逻辑(non-classical logic):包括模糊逻辑、多值逻辑、模态逻辑等,拓展了传统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的范围。

9. 推理规则(rules of inference):逻辑学中用于推导结论的规则,如假言三段论、构造规则等。

这些概念是逻辑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有助于理解和运用逻
辑原理进行思维分析和推理。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详细概述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详细概述
法律解释
逻辑学在法律解释中也有所应用,帮助解释法律 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3
法律论证
逻辑学在法律论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论证 和反驳,评估法律观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科学中的逻辑学应用
实验设计
01
逻辑学在实验设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形式谬误
形式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则的错误。常 见的形式谬误包括假两难推理、不当假设、循环论证等。
归纳推理错误
归纳推理错误是指在归纳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常见的 归纳推理错误包括以偏概全、过度概括、以全概偏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模态逻辑的符号表示通常包括L(必然)、M( 可能)、G(必然地不)和H(可能地不)。
模态命题逻辑
01
模态命题逻辑是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模态命题 的推理规则和形式化。
02
它包括基本模态命题逻辑和扩展模态命题逻辑,其中基本模态命 题逻辑只包含必然和可能两种模态,而扩展模态命题逻辑则引入
更多模态。
推理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已知的逻辑公式和推理规则,推导出新的逻辑 公式。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一些推理技巧,如归结推理、假言推理等 。
04
模态逻辑
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
模态逻辑是研究必然性和可能性这两种模态的 逻辑分支,主要关注命题或语句的真实性程度 。
模态逻辑包括简单模态逻辑和广义模态逻辑, 其中简单模态逻辑只考虑两种模态,即必然和 可能,而广义模态逻辑则引入更多模态。
逻辑学的重要性
逻辑学在科学、哲学、法律、政治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是理解和评估 论证的基础。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逻辑学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逻辑学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逻辑学的名词解释有哪些逻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论证方法的学科,它以严密的推理和论证为基础,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的论点和观点,以达到正确和合理的结论。

在逻辑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逻辑学名词进行解释。

1. 出发点:在逻辑学中,出发点是指思考和推理的起点。

它可以是一个观点、论点或问题,作为推理和思考的基础。

2. 前提:前提是推理和论证过程中的一部分,它是用来支持或证实一个论断或结论的基础性假设或事实。

在逻辑学中,前提是推理和论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推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推理方式:推理方式是推理和论证过程中用来得出结论的方法。

最常见的推理方式有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是通过从一般性的前提中得出特殊的结论,而归纳推理是通过从特殊的观察或事例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4. 逻辑漏洞:逻辑漏洞指的是在推理和论证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

逻辑漏洞可能导致论证的无效性或结论的不合理性。

逻辑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帮助人们识别和改正逻辑漏洞,以确保论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5. 矛盾:矛盾是指两个或多个陈述或论断之间的不一致性。

在逻辑学中,矛盾是一个关键概念,因为它可以揭示不可接受的推理或论证过程。

逻辑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找出并解决矛盾,以确保推理和论证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6. 推理规则:推理规则是一组逻辑上有效的规则,用于指导推理和论证过程。

这些规则提供了一种确定推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的标准。

常见的推理规则包括充足性、等价性、取反、假言推理等。

7. 谬误:谬误是推理和论证过程中的错误或误导性的论断。

谬误可以是形式上的错误或实质上的错误,它们可能导致论证的无效性或结论的不合理性。

逻辑学的任务之一是识别和纠正谬误,使推理和论证更加准确和合理。

8. 有效性:在逻辑学中,有效性是指推理和论证过程符合逻辑规则,结论能够根据相应的前提推导得出的性质。

一个有效的推理是指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为真。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详细概述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详细概述
论证:为了证明某一命题是真的 说明:已知某一命题是真的,但希望对 为什么真给一个说明
为了区分论证和说明,我们必须对语境 有一定的敏感性。有时甚至有两种目的, 既可认为是结论,又可能是说明。
1.7演绎和有效性
演绎论证断言其前提决定性的支持结论。 归纳论证没有起前提决定性的支持结论。 每个论证或者是演绎的,或者是归纳的。
表达性:揭示或交流情感、感受和态度。 表达性的语句既不真也不假。 但有时会混合用途。 表达有两种:1.独自发泄 2.激发听者在心中引发共鸣
指令性功能:意欲引起或阻止明显的行动。 例:命令和请求 指令性话语不真也不假,但有其他属性:合理、不合理。我们可以为 履行某个行动给出理由。这时命令的过程可视作论证。→祈使逻辑
精确定义的制定者不能自由地选择意义而指派给被定义项。他必须尽 可能保持固定用法。填充它们与固定用法之间的差距是规定定义的问 题。当制定政策时,为了避免不可接受的模糊性, 立法机关非常普 遍有“定义”的前言部分。要考虑一般公众会怎样理解。理解时,既 要理解它包含的意义,又要了解它排除的意义。
定义
3.1论争、言辞之争与定义
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设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是,当
语词被漫不经心或错误地使用,它就变成我们的负担。信念和态度的 歧见都可能是实质歧见,但有时仅仅是误解或词汇误用。 论争:1.明显的实质论争:信念或态度上,毫不含糊地对立
2.纯粹的言辞之争:没有实质歧见,语言的误解或误用是常见 的原因。良好的定义对互相理解是非常关键的。
1.10 复杂的论证性语段
有时表达同一命题的不同语词重复出现,有时有 省略
1.11 推理
矩阵法 以当前的事态推出起因称为回溯分析
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叙述不是很精确的。对于一部 分叙述要加以拒绝或替换。

逻辑学概念

逻辑学概念

逻辑学概念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推理和认知行为的学科,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概念,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逻辑学概念进行解释。

1.前提:在逻辑学中,前提指的是逻辑推论的起点。

一个前提可以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假设或者别人已经证明的事实等。

在逻辑学中,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推论。

2.结论:结论是在逻辑推论中得出的结果。

在逻辑学中,结论可以是一个简单的陈述,一个判断或者一个决定等。

3.命题:命题是逻辑推论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一个命题可以是一个陈述、一个问题或者指令等。

命题被视为一个基本单位,是因为它们可以用来表达对世界的各种看法和意见。

4.推理:推理是逻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指根据前提得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可以是演绎推理,也可以是归纳推理。

在演绎推理中,我们从已知的事实或者条件中得出新的结论,而在归纳推理中,我们观察和分析大量实例并从中得出结论。

5.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逻辑学中最基本的推理形式之一。

它是一种从前提中得出结论的形式逻辑。

在演绎推理中,我们通过组合和调整逻辑命题来得出逻辑结论。

6.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逻辑学中另一种基本的推理形式。

它是从特定的实例中得出普遍性结论的过程。

在归纳推理中,我们根据一组观察到的实例总结出某种规律或者模式,并将这种规律或者模式应用于其他情况中。

7.命题演算:命题演算是一种逻辑体系,它描述了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命题之间的操作方法。

命题演算包含了一组符合逻辑结构和组合法则的运算符和规则。

通过使用这些规则,我们可以对命题进行推理和证明。

8.谬误:谬误是指错误的逻辑思维、推理过程或者结论。

在逻辑学中,谬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纠正错误的思考和推理过程。

10.二元逻辑:二元逻辑是一种逻辑形式,它描述了两个逻辑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二元逻辑中,逻辑关系由否定、合取、析取和蕴含这四种本质操作组成。

11.真值:真值是一个命题或者命题逻辑表达式的真实或者假的价值。

逻辑学第二章 概念 第1-3节

逻辑学第二章  概念 第1-3节

五,全异关系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 1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 2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
思考题:李四是哪里人?
所有的赵庄人穿白衣服; 所有的赵庄人穿白衣服;所有的李庄人 穿黑衣服. 穿黑衣服.没有既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 李四穿黑衣服. 人.李四穿黑衣服. 如果上述是真的,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如果上述是真的,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A,李四是李庄人.B,李四不是李庄人. ,李四是李庄人. ,李四不是李庄人. C,李四是赵庄人.D,李四不是赵庄人. ,李四是赵庄人. ,李四不是赵庄人.

第二章 概 念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 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事物的属性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两种. 例:人 本质属性是? 非本质属性是?
二,概念与语词 1 二者的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 表达形式. 任何概念都通过语词来表达.
2 二者的区别 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义词) 同义词) 同一语词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几个不同 多义词, 逻辑" 的概念(多义词,如"逻辑")
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可以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可以组成一个统一整体,这个统一 整体叫集合体.特点是个体不具有集合概念所具有的属性. 整体叫集合体.特点是个体不具有集合概念所具有的属性. 例:笑话 吃烧饼
(二)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固 有属性,通常也叫做概念的含义. 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某种 固有属性的对象.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 人们通常所谓的"概念要明确",就是指概 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确. 例 白马非马 例 阿凡提给土财主理发

逻辑学

逻辑学

逻辑学一、逻辑与概念1、形式逻辑把思维的形式结构作为研究对象。

2、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3、概念有两个重要的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

4、概念的种类:(1)根据概念的外延是一个还是多个事物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1949年10月1日;北京;杜甫;;抗日战争;汉朝第一个皇帝等等;普遍概念:国家;商品;动物等等。

(2)集合概念:由个别事物所化成的集合体的概念。

如:森林,舰队,工人阶级等等;非集合概念:反映非个别事物的集合体的概念。

如:树木,军舰,工人等等。

(3)肯定概念:反应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否定概念:反应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4)实体概念:反映各种具体事物的概念;属性概念:反映事物或现象具有的属性的概念;关系概念:反应具体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概念。

5、概念间的关系:(1)相容关系:A.同一关系:指两个概念在外延上完全重合。

同一概念可以彼此说明,交替使用。

B.属种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C.交叉关系:外延部分相同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D.相容并列关系:同一属概念下的三个以上的种概念,他们的外延部分相同,这些概念间的关系就是相容并列关系。

(2)不相容关系:A.矛盾关系:在同一个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其相加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B.反对关系:两个包含于同一属概念之中具有全异关系、并且其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全部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概念“黑”与“白”同是属概念“颜色”之下的两个种概念,“黑”与“白”具有全异关系,其外延之和小于“颜色”的外延,因此,“黑”与“白”具有反对关系。

C.不相容并列关系:同一属概念下的三个以上的种概念,他们的外延完全不同,这些概念间的关系就是不相容并列关系。

6、形式逻辑的性质和作用:性质:基础性:人类一切思维活动和知识领域都离不逻辑。

逻辑学分类

逻辑学分类

逻辑学分为: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哲学逻辑、模糊逻辑、非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制约逻辑等。

逻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引论、命题逻辑、词项逻辑、模态逻辑、归纳逻辑、逻辑基本规律和论证等。

在“逻辑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对内容的取舍与安排,立足现代逻辑的高度处理传统逻辑内容,保留其精华,力求现代逻辑与传统逻辑的有机结合;注意密切联系思维和自然语言的实际与特点,按照认知规律和教学要求,力求做到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的有机统一,富有启发性,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逻辑学的三大分类为具象逻辑、抽象逻辑和对称逻辑;逻辑学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事物、探寻和获取新知识等等。

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

其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

31.jpg
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具象逻辑—抽象逻辑—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三大阶段。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

逻辑学四个基本原理
1、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猫就是猫,不能是老虎。

2、排中律: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判断,不是A就是B,不存在中间状态。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豆腐变成臭豆腐中间,一定有一个临界点,临界点之前是豆腐,临界点之后就是臭豆腐。

3、充足的理由律:被成为是因果原理,任何事物存在都有其充足的理由。

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蚂蚁,其实这个问题无法解释,它就是有存在的理由。

4、矛盾律:在同一个时刻,一个事物在某个方面不能即是这样,有不是这样。

比如说一片树叶是绿色的,那就不能再说它是黄色的了。

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一、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他是一个学生.学生:在学校读书的人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二概念用语词来表达概念与语词有区别 :首先,概念和语词的本质不同.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全人类性和共同性;语词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其次,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三种情况(1)同一语词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他在上课----------------听课和讲课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偷”与“盗”“诉讼”与“打官司”多词一义“妈妈”与“母亲”外宾宴会上的什锦汤,客人看着里面洁白、光滑、滚圆的鸡蛋,就问这是什么“这是公鸡夫人的孩子”巧用概念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写文章,文章生动.可以据此鉴赏文章,赏析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判定逻辑推理是否正确.3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包括:介词、副词、感叹词.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内涵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说明对象是什么样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范围,说明对象有多少.学生内涵是“在学校读书的人”;外延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已满18岁”的内涵是指实足年龄,应以日计算,即过了18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认为是已满18岁.“已满18岁”的外延是所有已经过了18周岁生日的人.本案被告人是在18周岁生日这一天作案的,不在“已满18周岁”的外延之内,所以不适用死刑.练一:以下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它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之分.三、概念的种类一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具体事物,分为:1、实体概念如饭、菜、铜钱2、属性概念如香味、声音等一天阿凡提外出,路过一穷人家.穷人见到阿凡提,就请他帮助. 巴依说我闻了他饭店里饭菜的香味,叫我付钱 .你能去帮我说几句公道话吗”阿凡提把钱袋放在老板面前摇一摇,钱声摇一摇,走了.“闻了饭菜的香味 ,要付钱, 听了钱袋里钱的响声,收到钱了.”逻辑问题:他们混淆了概念的种类,把实体概念混为属性概念.有意混淆的叫“偷换概念”二据所反映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分为:1、集合概念反映由一定数量思维对象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概念如联合国、第三世界、共产党、陪审团、中华民族集合概念反映的是整体属性,这个整体属性不被其中的某个个体所具有.2、非集合概念如国家、法律、共产党员、陪审员非集合概念不具备整体属性,只具备个体属性注: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逻辑问题.中国的河流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长江是中国的河流,所以,长江遍布于国内各个流域.第一个“中国的河流”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中国的河流”是“非集合概念”混淆偷换概念就是混淆偷换内涵练二:区分下列的概念:2.①中国人民具有法律赋予的一切权力.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3.我们的干部来自五湖四海.4.人贵有自知之明.5.某学生经常不做作业,老师批评他偷懒,他辩解说:“中国人是勤劳的,我是中国人,谁说我不是勤劳的”所以我是勤劳的,四概念6.甲对乙说:“我今天上午到王府井书店买了三本书籍,回来时路过天安门,看到广场上摆放了二十多万盆花卉.”四、运用概念的逻辑错误1、歧义概念:因概念反映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而产生的歧义.如:1898年,中国清政府和德国签署了胶澳租界条约,条约中约定德国可以获得“山东胶-济铁路的修筑权和铁路沿线30里内的矿产开采权……”歧义①清政府:“铁路沿线的两侧总共30里”②德方:“铁路沿线的每一侧各30里,总共 60里.”③“30里”是“英里”还是“华里”2、混淆概念:由于“不知”导致的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不恰当运用.例:有人把“批判性思维”中的“批判”理解为“抨击”甚至“打倒”,歪曲了“理性批判思维”的本意.甲:北京的长城景点是一天游览不完的.乙:八达岭是北京的长城景点,一天完全可以游览完.1英里=华里3、偷换概念:把本质不同的概念故意当作“同一”概念来理解和运用.例:中国人是不可战胜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不可战胜.人都有隐私权,所以我隐瞒罪行.——由偷换概念导致转移偷换论题五、概念的周延性一概念的“周延”与“不周延”若概念的语义所指断定肯定或否定了概念的全部外延,该概念的外延就是周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如:1、“马”是动物.2、有的“称为马的动物”不是“马”.在这个语言环境中,两个“马”的外延都是周延的,而“称为马的动物”则没有断定概念所指的全部,是不周延的.一般地,表达判断的全称概念是周延的.如:1、“所有公民”都享有人权.2、张爱玲读完了莎士比亚的“全部着作”其中的“公民”和“着作”都是周延的.此外,表达否定判断的谓项是周延的.如:1、女人不是老虎.2、有的学生不是河北人.这里的“老虎”和“河北人”都断定了概念的全部外延,因而是周延的. 若语义所指仅断定了概念的一部分外延,那么该概念的外延就是不周延的.如:1、有些鹤会跳舞.2、仙人骑鹤.其中的“鹤”、“仙人”、“会跳舞”都是不周延的,它们仅仅断定了概念所指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一个表达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如:1、所有的山羊是羊.2、有的农民养羊.这两个判断的谓项“羊”都只断定了“所有羊”中的一部分,所以这里的“羊”的外延是不周延的.七、概念关系推理三段论前提1:所有公民M都应守法P,前提2:马明S是公民,结论:所以,马明应守法.再如:前提1:所有的企业都纳税,前提2:有些单位不纳税,结论:所以,有些单位不是企业.再看这样的例子:前提1:所有猴子都是满身毛,前提2:金丝猴就是满身毛,结论:所以,金丝猴是猴子.同样形式的另一个推理如下,它们都正确吗为什么前提1:所有猴子都是满身毛,前提2:毛孩就是满身毛,结论:所以,毛孩是猴子.三)三段论推理规则的使用前提1:逻辑学是科学中项M;前提2:科学是有用的;结论:所以,逻辑学主项S是有用的谓项P.三段论具有固定格式.这个三段论的格式是: SAMMAP∴SAP可以运用三段论的推理规则,检验三段论推理的有效性.规则一、在一个三段论中,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规则二、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规则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规则四、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规则五、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规则六、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必然结论规则七、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前五个是基本规则,后两个是导出规则.规则一在一个三段论中,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及违反规则一的逻辑错误有心人M1是不怕困难的;凡活着的人都是有心人M2;所以,凡活着的人都是不怕困难的.——犯了“四词项”的逻辑错误规则二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及违反规则二的逻辑错误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PAM李某是故意犯罪; SAM所以,李某是贪污罪∴SAP——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推不出必然结论.律政俏佳人1的有罪推定中如根据:A 犯罪分子必有作案时间,嫌疑人无法证明自己在案发时间内究竟在干什么,就断定她是作案人.或者根据B 犯罪分子应该出现在凶杀现场,嫌疑人正好出现在犯罪现场,就断定她是作案人.这样的推理过程,实际上也在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其结论是不可靠的.规则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及违反规则三的逻辑错误违反这条规则的情况有两种:其一是大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称作“大项不当周延”如:凡是想做律师的人都需要学习法律;我不想当律师;所以,我不需要学习法律MAPSEM∴SEP其二是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而在结论中却周延了,称作“小项不当周延”.如:罪犯是有作案动机的人;罪犯是去过作案现场的人;所以,所有去过作案现场的人都是有作案动机的人MAPMAS∴SAP规则四:两个否定的前提推不出结论如:逻辑学不是数学;心理学不是逻辑学;所以,规则五:两个前提中如果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是否定的;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他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所以,他不必负刑事责任.MEPSAM∴SEP规则六: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必然结论规则七: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练四:请指出下列三段论推理是否有效1、有的情杀案件是合谋,这个案件是情杀,所以,这个案件是合谋.2、凡是律师都熟悉法律,老陈不是律师,所以,他不熟悉法律.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因此,他们有信仰宗教的自由.4、缓刑只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张犯被处死缓,所以张犯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5、小偷小摸不是犯罪行为,小偷小摸不是合法行为,所以,合法行为不是犯罪行为.6、有些雇员是知识分子,有些雇员工作得卓有成效,因此,有些知识分子工作得卓有成效.7、法律具有强制性,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所以,行为规范都有强制性.8、中子是基本粒子,中子是不带电的,所以有些基本粒子不带电.六、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一同一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如: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角三角形.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1、北京是大城市2、可持续发展观是后现代思潮三交叉关系:概念的一部分外延重合赫尔岑有一天去参加一个宴会.在宴会上,他被一种轻佻的音乐弄得非常厌烦,便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主人过来解释道:“现在演奏的是流行曲.”赫尔岑反问道:“流行的东西就一定高尚吗”主人一听,很反感地说:“不高尚的东西怎么会流行呢”赫尔岑笑道:“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这里,“流行的”和“高尚的”两个概念之间是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一部分重合,一部分不重合.逻辑问题:主人把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混同于同一关系,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流行性感冒”与“流行的”是什么关系交叉关系上面说的同一关系属种关系都属于相容关系交叉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部分重合此外,还有不相容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是互相排斥(四)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1、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一个属概念之下的两个邻近的种概念的外延全异都不同,并且这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之和即等于其属概念的全部外延.2、反对关系:指一个属概念下的两个邻近的种概念的外延全异,并且这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全部外延.如:蓝色与青色自杀与他杀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一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概念或命题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概念的同一:内涵与外延的同一性、确定性命题的同一:对某一思维对象所做的断定是确定的,不能用另外的命题代替.错误1混淆概念邮局里的营业员把信称了称说:“小姑娘,你的信超重了,请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小姑娘惊奇地说:“再贴一张贰角的邮票,信不是更重了吗”2偷换概念甲:我们应该为中国的四大发明而骄傲.乙:不能那样说,骄傲会使人落后.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经常发生在辩论过程辩题:闲事该不该管正方:闲事该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应该弘扬.反方:不该管,要管就管正事,闲事是无关紧要的皮毛琐事,没意义.3偷换论题比如,一个青年犯了罪,他的母亲包庇他,就采用了偷换论题的方式.下面是公安人员与她的对话:问:“你儿子犯了罪,你有什么说的”答:“我希望政府释放我儿子.”问:“贩毒是不是违法”答:“还有人在贩”这个母亲的最后一句偷换了论题.因为公安人员的问题是“贩毒是不是违法”,她不回答公安人员的问题,而是答非所问,说“还有人在贩毒”.很明显,“贩毒是不是违法”与“还有人在贩毒”并不是同一个论题,并且,证明还有人在贩毒并不等于证明她儿子贩毒不违法,同时,还在贩毒的人尚未受到处罚也不能说明她儿子贩毒不应受到处罚.这种答非所问就是一种偷换论题的诡辩.达尔文认为人类的祖先是猿猴.威尔勃福斯滔滔不绝讲了一大通进化论的坏话,指责达尔文违背圣经和神意,最后他指着赫胥黎说:“赫胥黎先生就坐在我的身旁,他是想等我一坐下就把我撕成碎片,因为照他的信仰,人是由猿猴变的嘛不过,我倒要问问,究竟是你的祖父由猿猴变来的,还是你的祖母由猿猴变来的”讲到这里,那些反对进化论的人拼命地拍手哄笑.大主教故意把在集合意义上使用的“人”当作在非集合意义上的概念来使用,把人类与某一个人祖父或祖母混为一谈,从而得出赫胥黎的祖父或祖母是从猿进化来的,这是违反同一律,结论是极其荒谬的.汪伦巧妙地将“十里桃花潭”偷换成“十里桃花”,将“姓万人家开的酒店”偷换成“万家酒店”,从逻辑上说,这是违反同一律的. 汪伦犯的逻辑错误是偷换概念,而且手法十分高明,竟然使聪明绝顶的李白上当,这在文坛上也是少有的趣事.同一律的逻辑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必须保持确定和同一.即每个思想必须是确定的,而且前后要保持一致.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主要有两种:混淆或偷换概念,转移或偷换论题.二矛盾律否定型矛盾律实际上是禁止矛盾律,或不矛盾律.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否定的词项,“A”和“非A”指称同一对象.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思想同时确认为真,必须指出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矛盾律要保持思维的前后一贯性.湖南拥有世界上没有的张家界.捐款达到了近6000多元我们不能同时说张三既是“犯罪嫌疑人”,又是“非犯罪嫌疑人”;在命题方面,矛盾律的要求是不能同时肯定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同真,必须肯定其中有一个是假的.例3 本案所有的材料都是可信的.例4 本案有的材料不是可信的.例5 本案所有的材料都是可信的.例6 本案所有的材料都不是可信的例3与例4是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例5与例6是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根据矛盾律的要求,都不能同时加以肯定.正确理解矛盾律指同一思维过程而言,如不是同一思维过程,允许不一致.如果不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不同时间或从不同方面或对不同对象的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则不违反矛盾律,因而不构成逻辑矛盾.如臧克家同志有一首诗叫有的人.诗的开头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三排中律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排中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明确性.而思维的明确性也是正确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于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须明确地肯定其中之一是真的,不能对两者同时都加以否定.鲍西娅的肖像莎士比亚的名着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富家少女鲍西娅,不仅姿容绝世,而且有非常卓越的才能.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来向她求婚.但是,鲍西娅自己并没有择婚的自由,她的亡父在遗嘱里规定要猜匣为婚.鲍西娅有三只匣子:金匣子、银匣子和铅匣子,三只匣子上分别刻着三句话.在这三只匣子中,只有一只匣子里放着一张鲍西娅的肖像.鲍西娅许诺:如果有哪一个求婚者能通过这三句话,猜中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她就嫁给他.金匣子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银匣子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在金匣中”.铅匣子上刻的一句话是:“肖像不在此匣中”.同时,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聪明而英俊的巴萨尼奥来求婚了,朋友们,他应该选择哪一个匣子呢解题思路2:金匣上的话与银匣上的话是互相矛盾的,其中必有一真.因为只有一句是真话,所以铅匣子的话是假的.因此肖像在铅匣中.解题思路3:金匣和铅匣都有这句话:肖像不在此匣中,两句至少有一句为真.因为只有一句是真话,所以银匣子的话必为假.金匣子的话必为真.铅匣子的话必为假.因此肖像在铅匣中.解题思路4:思路2、3综合考虑,金、银匣上的话,必有一真;金、铅匣上的话,必有一真;则金匣上的话必真.因此肖像在铅匣中.参考答案:肖像在铅匣中1996年,李登辉散布了一系列不利于国家统一的言论,当时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在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后,有记者问:"你们是否把李登辉看作中国人",这是一个巧设陷阱的难题,说"是"或"不是"都会贻人口实.于是,沈国放这样回答:"真正的中国人都是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可谓得体之极红星中学的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某理科毕业班学生的前景进行推测,他们特别关注班里的两个尖子生.张老师说:"如果余涌能考上清华,那么方宁也能考上清华."李老师说:"依我看这个班没有能考上清华."王老师说:"不管方宁能否考上清华,余涌考不上清华."赵老师说:"我看方宁考不上清华,但余涌能考上清华."高考的结果证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的推测成立.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则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A.李老师的推测成立.B.王老师的推测成立.C.赵老师的推测成立.D.如果方宁考不上清华大学,则张老师的推测成立.E.如果方宁考上了清华大学,则张老师的推测成立.。

逻辑学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逻辑学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逻辑学的分类和发展历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判断和推理规律的学科,它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以及正确的推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逻辑学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一、逻辑学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逻辑学可以分为形式逻辑和实质逻辑两大类。

1. 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研究普遍推理规则和命题关系的逻辑学分支。

它摒弃了具体内容的影响,关注于推理过程中的形式合理性。

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和模态逻辑等。

- 命题逻辑:研究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规则。

命题逻辑将复杂的推理问题抽象为符号逻辑形式,通过符号代表命题,利用连接词和规则进行推理。

- 谓词逻辑:研究量词和谓词之间的关系以及进行命题推理的方法。

谓词逻辑引入了量词,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命题之间的关系。

- 模态逻辑:研究命题中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可能性推理的规则。

模态逻辑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引入了模态操作符,用以对命题的特定状态进行描述和推理。

2. 实质逻辑实质逻辑是研究特定领域的推理规律和思维方式的逻辑学分支。

它关注于特定领域内不同推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常见的实质逻辑有伦理学逻辑、科学逻辑和法律逻辑等。

- 伦理学逻辑:研究伦理学领域中的推理规则和道德判断。

伦理学逻辑帮助我们理解伦理问题的本质,引导我们进行合理的道德判断。

- 科学逻辑:研究科学领域中的推理规律和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逻辑有助于科学家进行科学理论的形成和验证,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 法律逻辑:研究法律领域中的推理规则和法律条文解释。

法律逻辑帮助法官和律师理解法律条文的含义,进行准确的法律推理。

二、逻辑学的发展历程逻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时期。

以下是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历程。

1. 古代逻辑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古代逻辑学的奠基人。

他系统总结了古希腊时期的逻辑思想,发展了命题逻辑和演绎推理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逻辑学》中。

2. 中世纪逻辑学中世纪逻辑学主要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想为基础,与基督教信仰相结合,形成了许多逻辑学派别,例如苏格拉底学派和奥克汉姆学派。

逻辑学基础知识

逻辑学基础知识

逻辑学基础知识逻辑学是一门探讨推理和辩证论证的学科,它研究思维方式和方法,旨在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和演绎推理等内容。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最基础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命题的推理和关系。

命题是陈述语句,它可以是真或假。

在命题逻辑中,我们用符号来表示命题,比如用P表示"今天是晴天",用Q表示"明天下雨"。

命题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概念:1.1 命题的联结词命题的联结词用来连接命题,常见的联结词有"与"、"或"、"非"等。

我们用符号来表示这些联结词,比如用∧表示"与",用∨表示"或",用¬表示"非"。

通过联结词的运用,我们可以构建复杂的命题。

1.2 命题的真值表命题的真值表是用来列举所有可能情况下命题的真假值。

对于一个复合命题,我们可以通过真值表来确定它的真假。

1.3 命题的推理命题的推理是基于命题逻辑的推理方式,它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

常见的逻辑规则有假言推理、拒取推理、析取三段论等。

通过这些推理规则,我们可以推导出新的命题。

二、谓词逻辑谓词逻辑是一种逻辑系统,用于研究命题中的谓词和量词。

在谓词逻辑中,谓词用来描述对象的属性和关系,量词用来表示对象的数量。

谓词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概念:2.1 谓词的符号表示谓词的符号表示用来表示谓词的属性和关系,比如用P(x)表示"对象x是聪明的",用Q(x, y)表示"对象x和对象y相互喜欢"。

通过谓词的运用,我们可以描述复杂的命题。

2.2 量词的运用量词用来表示对象的数量,常见的量词有"存在量词"和"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表示"存在",全称量词∀表示"对于所有"。

逻辑学的分类归纳总结

逻辑学的分类归纳总结

逻辑学的分类归纳总结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其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加有效地理解和运用逻辑思维。

在逻辑学中,有着多种分类方法和研究领域,本文将对逻辑学的分类进行归纳总结。

一、形式逻辑形式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它研究命题和谓词的形式结构,不考虑具体内容。

形式逻辑从逻辑结构的角度分析和推理,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两个主要分支。

1. 命题逻辑命题逻辑研究的是命题及其逻辑关系。

它通过合取、析取、否定等逻辑操作符来分析命题之间的逻辑关联,形成推理规则和推演方法。

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研究的最基本形式,用来验证推理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2. 谓词逻辑谓词逻辑研究的是谓词及其逻辑关系。

谓词逻辑考虑命题中的变量和量词,用来描述具有个体范围的命题,以及量化关系的推理。

谓词逻辑扩展了命题逻辑的研究领域,使得逻辑学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命题结构。

二、实质逻辑实质逻辑是逻辑学的进一步拓展,它关注的是具体领域内的逻辑思维和推理。

实质逻辑是基于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将逻辑原理应用于具体的学科和领域,包括哲学逻辑、数学逻辑、计算机逻辑等。

1. 哲学逻辑哲学逻辑是逻辑学与哲学结合的产物,研究逻辑的哲学基础和本质。

它关注逻辑的哲学概念、逻辑语言的哲学基础以及逻辑思维对哲学问题的作用。

哲学逻辑是逻辑学与哲学交叉的重要分支。

2. 数学逻辑数学逻辑是逻辑学与数学的结合,将逻辑原理应用于数学推理和证明。

数学逻辑涉及命题的形式化、证明方法的严谨性以及数学公理体系的逻辑基础等内容。

数学逻辑对于数学研究和数学推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计算机逻辑计算机逻辑是逻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研究计算机系统和程序语言的逻辑基础。

它关注计算机程序的正确性、逻辑电路的设计和计算机算法的分析等问题。

计算机逻辑与计算机科学密切相关,对于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逻辑实践逻辑是逻辑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一种形式。

它主要研究逻辑思维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包括辩证逻辑、法律逻辑、商业逻辑等。

第二讲:逻辑学基础·概念

第二讲:逻辑学基础·概念

指称一定的对象
社会事物 精神存在
概念
特有属性 属性
本质属性
对象的属性——指事物自身的性质或与其
它事物之间的关系特点。
如,事物的形状、颜色等。还有与其它事物发 生一定的关系,如大小、对称、互助等等。这些统
称为事物的属性。
演示 分类
目 的
事物本身固有的属性: 红(花)或绿(叶)。 分角度 从各角
去拆解 度思考
衣服、食品、房产等(外延,即S包括哪些范围)。
分角度
从各角
演示 分类
目 的
分角度 去拆解
从各角 度思考
3. 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演示 分类 (1)确定性:任一概念都是特定时代的认识成果,
就这一时代来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确定的。
目 的
分角度 去拆解
粘 贴 自 网 络
变化的,不同时代的认识不断地揭示着事物的新的
性与非特有属性。
目 的
分角度 去拆解
从各角 度思考
演示 特有属性:是一个或该类事物所独有,而 分类
其他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
分角度 如人,有丰富的语言、能理性思维、能制造工具 目 从各角


去拆解
度思考
演示 分类 他事物也可能具有的属性。
非特有属性:是该类事物具有,而其
如人,具有眼睛、有四肢、能跳跃等,这些属
如果有的 a是b,但是,有的a又不是b,
而且,有的b又不是a,那么,a与b就有交叉 关系,或者说,a与b是交叉的.
演示 分类
例如:
优秀党员 大学生
目 工人 的
美女 科学家
分角度 去拆解
从各角 度思考
医生
5.全异关系

逻辑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期末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引论●思维形式:抽象思维的一般形式,简称思维形式,指的是思维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一般方式,亦即思维内容赖以存在和表达的一般形式。

一般来说,各种思维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构成的。

●逻辑常项:思维形式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构成。

其中有确切含义且其含义始终保持不变的部分就是逻辑常项。

逻辑常项对思维形式具有决定作用。

(例:所有S是P。

“所有···是···”为逻辑常项,S、P为逻辑变项)第二章思维形式●概念的种类:1.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概念的外延中包含不止一个分子为普遍概念。

(例:白马、科学家、自然数);概念的外延中只包含一个分子为单独概念(例:地球、珠穆朗玛峰);概念的外延中不包含分子为空概念。

(例:金山、永动机)2.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实体为实体概念。

(例:大学生、计算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属性为属性概念。

(例:勇敢、善良)3.正概念和负概念:概念以具有某种属性为本质属性为正概念(例:有机物);概念以不具有某种属性为本质属性为负概念(例:无机物)。

正负概念具有矛盾关系,负概念是相对正概念而言的。

一对正负概念的外延之和构成论域。

4.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集合体,称为集合概念,即不必每个个体所具有。

(例:武汉人火气大);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一个类,称为非集合概念,即每个个体所具有。

(例:武汉人住在长江边)●概念间的外延关系:概念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全异)不满域关系满域关系不满域关系满域关系调和关系下反对关系(A+B=U,A,B交叉)反对关系(A+B<U)矛盾关系(A+B=U)全同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真包含于A≤B真包含A≥B●判断间的真假关系可同真的关系可同假的关系调和关系(可同假)下反对关系(不可同假)反对关系(可同假)矛盾关系(不可同假)●推理的逻辑性:1.推理的逻辑特征:第一,总是有所推导,推理的前提往往会被部分省略。

[指南]逻辑学上的概念的种类及划分标准

[指南]逻辑学上的概念的种类及划分标准

逻辑学上的概念的种类及划分标准1、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划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如,成年人与未成年人,金属与非金属。

2、根据一个概念外延的大小,即指称的对象的数量不同,划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空概念。

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

语言中的专名、摹状词、表达一个事物类的词项都是单独词项。

比如,长江。

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

比如,河流。

普通概念一般用普通名词等来表示,但在特定的语境下,专有名词也可以表示普通概念。

比如,千万个雷锋在行动。

空概念,外延为空的概念。

空词项是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词项。

如,上帝,大于3小于4的自然数。

3、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一个不可分割的集合体,划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比如,森林(集合)与树木(非集合)。

集合概念用来指称集合体,是由许多对象有机聚合构成的集合体,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其构成部分未必具有。

集合体与其构成部分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非集合概念用来指称一类对象,其所指称的对象不是一个集合体,而是许多对象组成的一类。

类和集合体不同,类是由许多对象组成的,类与其对象之间是类与分子的关系。

类与分子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属性,构成类的分子自身也具有类所具有的属性。

注意: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是集合概念,也可以是非集合概念。

区分是集合还是非集合,其标准在于是否指向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4、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物的属性,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反映对象为事物的概念,叫具体概念。

例如:“狗”“桌子”“社会”反映对象为事物性质或事物间的关系,叫抽象概念。

例如:“勇敢”“大于”“轻于”用具体概念作谓项的判断,通常是断定主项属于或不属于某一类。

例如:“树木是植物,不是动物”,断定“树木”属于“植物”一类,而不属于“动物”这一类。

用抽象概念作谓项的判断,通常是用断定主项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

例如:“小张是勇敢的,不是懦弱的”断定“树木”具有勇敢的性质,而不具有“懦弱”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可以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例如:地球、亚洲、中国;河流、国家
1.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语词中的专有名词表示单独概念。

由于单独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独一无二,所以不能使用数量限定词去限制它,否则就是错误的。

2.普遍概念是指反映由两个以上的对象所组成的概念。

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类。

语词中的普通名词表示普遍概念。

3.普遍名词在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以后,也可以表达单独概念。

如国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学—坐在这间教室第一排最左边的那个同学。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划分标准是根据外延的多少来进行的,因此,要区别一个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可以通过在概念前面加数量词来进行。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例如:树——森林、工人——工人阶级、陪审员——陪审团、犯罪分子——犯罪集团
集合概念是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

集合体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经过组合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不为组成它的个体所具有。

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它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

注意:分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体概念,要把这个概念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例如:在“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和“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中国人”这两个语句中,前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集合概念,它不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不能说成“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来自全国各地”。

后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非集合概念,它既反映我们班中所有的同学,也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可以说“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是中国人”。

前者表示集合概念,而后者则表示非集合概念。

又如:《祝福》是鲁迅的小说(非集合概念)。

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集合概念)
区分两类关系:
“类”与“分子”:事物的类是由若干同类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可以相同,数量很多。

类:不同属性。

“集合体”与“个体”:事物的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有机组成的。

区别:①一个类所具有的属性,它的分子也一定具有;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它的个体却不一定具有。

②可以用反映类的概念来指称类中每一个分子;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不能来指称集合体中任一概念。

③类概念的外延是类所包含的每一个分子;集合概念的外延只是作为集合体的事物,不是集合体中的个体。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例如:“合法”、“公务员”、“伟大”等,都是正概念,也叫做肯定概念。

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例如:“不合法”、“非公务员”、“未成年人”、“无罪”等,都是负概念,也叫做否定概念。

任何概念总是相对于一个特定范围而言,一个概念所相对的特定范围,在逻辑上称为论域。

理解一个负概念,必须注意它的论域。

在同一论域中,有确定的正概念,就必定有明确的负概念。

四、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实体概念又称具体概念:人、花、战士等
属性概念又称抽象概念:善良、美丽、勇敢、圆形等
五、空概念
例如:上帝大于5小于2的数匀速直线运动
“中国载人宇宙飞船”,在2003年10月16日前是“空概念”,在其后是“单独概念”,在2005年
10月12日神六升空后成为“普遍概念”。

六、小结
根据概念内涵的不同:
(1)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
(2)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一个概念不只是属于某种划分中的一个种类,而是可以分别属于几种不同划分中的三个种类。

例如:“秘书”这个概念既是一个普遍概念,又是一个非集合概念,也是一个正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