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教学文案
高三复习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高三复习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K12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e913cca3169a4517623a3aa.png)
高三复习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三复习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三复习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必修一第2单元文言文基础梳理一、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夫晋,何厌之有____通____,____ 2.失其所与,不知 ____通____,____ 3.日以尽矣 ____通____,____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____通____,____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____通____,____ 6.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____通____,____ 7.卒起不意 ____通____,____8.秦王还柱而走 ____通____,____9.要项伯 ____通____,____10.不敢倍德 ____通____,____11.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____通____,____ 12.令将军与臣有郤 ____通____,____自我校对1.厌餍满足2。
知智明智,聪明,读zhì3。
以已已经4。
陵凌凌辱5.振震震慑6。
奉捧捧着7。
卒猝仓促,突然,读cù8.还环绕9.要邀邀请10。
倍背背叛11。
蚤早早12.郤隙隔阂、嫌怨二、文言实词(一)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2)若舍郑以为..①东道主...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②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5)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可能,能够(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袒护(7)终已不顾..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8)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中医医生(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副词,很(10)将军战河北..①,臣战河南..②①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北省②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南省(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自我校对(1)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2)①把……作为②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出使的人(4)不得志,走投无路(5)可以用(它)来(6)袒露一只臂膀(7)不回头(8)宫廷的侍卫(9)意外的变故(10)①黄河以北②黄河以南(11)……的原因(二)填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
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63598af8c75fbfc77db2e6.png)
《必修一必修二课文言文复习题》答案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B.昔我往矣,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霏霏..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答案】B【解析】A 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
古义:下雪,“雨”为动词。
2.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君之所知也D.唯利是图【答案】C【解析】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3.下列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却与小姑别②适得府君书③可怜体无比④汝岂得自由⑤五里一徘徊⑥举言谓新妇⑦哽咽不能语⑧昼夜勤作息⑨便复在旦夕⑩本自无教训A.①③⑩B.②⑦⑧C.⑤⑦⑨D.④⑥⑧【答案】 C【解析】①退出来;②刚刚;③可爱;④自作主;⑥发言;⑧只指工作;⑩教养。
4.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去.来江口孔守船,绕传月明江水寒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人四辞黄鹤楼,烟花三元下C.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齐王宅里寻常见,九堂.前几度闻D.少五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山关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答案】无5.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答案】C【解析】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
D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
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痛苦【答案】B【解析】B项“耽”是“沉溺”的意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7debe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a.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高一语文必修1、2文言文单元 知识点复习+练习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必修1、2文言文单元 知识点复习+练习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b8a617647d27284b735174.png)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必修1、2 文言文单元【单元说明】人教版必修1收录了三篇古代叙事散文,必修2收录了三篇古代抒情散文。
必修1所选的三篇课文都是古代记叙散文。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记述了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说服秦穆公,使秦国撤兵之事。
《左传》的作者用少量文字把这些复杂曲折的事件记叙得十分清楚。
这种精练的文笔很值得学习。
《荆轲刺秦王》节选自《战国策》,记叙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成功。
作者写荆轲,写得沉雄悲壮,叙事中有着很强烈的抒情笔触。
《鸿门宴》选自《史记》。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果。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宴前斗争和宴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
必修2所选的课文都选的是古代抒情散文。
《兰亭集序》一文在学习时要抓住感情这根线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并科学地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此外,还要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并积累文中的名句,掌握“修、期、致、临、次、一”等词的多义性。
《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辞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作者的“志”,追求真情实景。
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
学习本文,要注意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和特殊用法,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了解本文骈散结合、文辞自然优美的写作特色。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是一篇情致优美的游记散文,同时寓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学习时,要理解掌握实词、虚词“焉、观、以、夷、观、之”,分析“于是、非常、险远、至于、幽暗昏惑”等古今异义词和活用现象。
我们要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我们在学习古代散文(文言文)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文言文断句古文断句有其原则和规律,原则分为结构原则和意义原则,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人教新教材必修上下册文言文教考衔接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人教新教材必修上下册文言文教考衔接练习(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948d6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d2.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教考衔接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必修上册一、劝学1.写出下列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含义(1)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2)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多义词(1)绝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__③群响毕绝(《口技》)__________________(2)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__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__________________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___④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苏武传》)__________________⑤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2)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________(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_________________(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6)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8)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5.指出下列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______(2)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3)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__________________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__________________(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_______(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__________(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__7.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1)荀子(约前313-前238),名________,________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
高中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1-4答案
![高中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必修1-4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9c3bddf5335a8103d2206b.png)
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4参考答案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1、(1)“矣”句末语气词(2)“供”供给(3)“悦”高兴(4)“智”明智(5)“悦”高兴(6)“返”返回(7)“震”惧怕(8)“猝”突然(9)“环”环绕(10)“彩”彩色(11)“拒”把守“纳”接纳(12)“邀”邀请(13)“背”违背(14)“早”早早地(15)“隙”隔阂,嫌怨(16)“座”座位2、(1)有二心,从属二主(2)渡河(3)满足(4)仔细考虑(5)对待(6)赠送(7)并,列(8)希望(9)宽容、原谅(10)身子向上起(11)遭受(12)一向(13)用酒肉招待宾客(14)到(15)道歉(16)责备(17)推辞(18)估计、揣测(19)劝说3、(1)出使的人。
(2)那人,指秦穆公。
(3)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走投无路。
(5)眼泪。
(6)礼品。
(7)袒露一只臂膀。
(8)儿女亲家,女方父母为婚,男方父母为姻。
(9)意外的变故。
(10)小人的谗言。
4、(1)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使动用法,使……灭亡。
(3)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
(5)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伤害。
(7)名词作动词,上前。
(8)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9)名词作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10)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
(11)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2)意动用法,以……为迟。
(13)意动用法,以……为奇怪。
(14)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
(15)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16)名词作动词,登记。
(1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18)动词作名词,后继者。
(19)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20)名词作动词,取道。
(2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撞破。
5、(1)①助词,取独不译②助词,取独不译③助词,取独不译④代词,秦军⑤动词,到⑥词尾,不译⑦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①表承接②表承接③表承接,就④表并列⑤表顺接6、(1)动词,做、干(2)动词,认为(3)动词,是(4)介词,替(5)介词,替(6)介词,替(7)介词,被(8)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9)介词,因为7、(1)判断句(2)状语后置句(3)宾语前置句(4)状语后置句(5)定语后置句(6)定语后置句(7)被动句(8)省略句,“与(之)俱去”(9)宾语前置句,“何操”即“操何”(10)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11)被动句,“为”译为“被”8、断句(略)9、(1)越过别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做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复习参考答案.doc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复习参考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26a313d514791711cd791771.png)
(二)解释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①D②A③C④B⑤D⑥E⑦F3.①D②B③E④G⑤A⑥G⑦B⑧C⑨A⑩BOF5.①B②C③D④A7.①C②B③D④A⑤A四、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1.粪土,名词作动词,把……看作粪土。
3. 名词作状语,每天。
5.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7.师,名词做动词,学习。
9.圣,愚,形必修一文言文基础复习参考答案-、找出下列句了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通“燃",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知"通“智”,智慧。
4. “生”通“性”,天赋,资质。
5. “受,,通“授,,,传授。
6. “读”通“逗”,句了中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7. “不”通“否”,表示否定。
8.“冯”通“凭”,乘。
9. “缪”通“缭”,连结,盘绕。
10. “尊”通“樽”,酒杯。
11. “修”通“戮”,刑辱。
12. “趣”通“趋”,往,赴。
二、古今异义。
1.以为:以(之)为,把(它)做2.博学:广博地学习。
3.爪牙:爪了和牙齿。
4.用心:两个词,因为心思。
5.学者:求学的人。
6.从而:两个词,动词“从”和连词“而气7.众人:一般人。
8.所以:……的原因。
9.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10.不必:不一定。
11.徘徊:指明月停留;斗牛:星宿名, 斗宿和牛宿。
12.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13.茫然:浩荡渺远的样子。
14.美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15.凡是:两个词,“凡”意为“所有, 总共”,“是”意为“代词,这”。
16.累积:层层堆叠,重叠。
17.际:交会。
18.然后:两个词,这样以后。
19.颓然:倒下的样子。
20.于是:两个词,“于”意为“介词,从”,“是”意为“代词,此,这”。
三、一词多义。
(一)解释下列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1. 绝①动词,横渡;②动词,断绝;③动词,终止;④形容词,到了极点;⑤副词,非常;⑥形容词, 与世隔绝的。
[实用参考]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归纳练习及答案.doc
![[实用参考]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归纳练习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eedebcf6529647d2628522e.png)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文言文之知识归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虚实词2、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及规律二、学习重点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三、学习难点掌握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规律。
一.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秦伯说,与郑人盟已通矣:了共通供,供给说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5.往而不反者6.秦王还柱而走知通智,明智反通返,回来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9.距关,毋内诸侯10.张良出,要项伯卒通猝,突然距通拒,把守“要”通“邀”,邀请11.令将军与臣有郤12.燕王拜送于庭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郤”通“隙”,隔阂、嫌怨庭通廷,朝廷不通否,否则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倍”通“背”,背叛“蚤”通“早”二.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1.名词的活用⑴①晋军.函陵:驻扎②道.芷阳间行:取道③籍.吏民:登记④又前.而为歌曰:走向前⑤乃朝服..,设九宾:穿朝服⑥沛公欲王.关:称王⑦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看⑧刑.人如恐不胜:施加刑罚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⑵①夜.缒而出:在夜里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晚上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④发尽上.指冠:向上⑤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⑥秦兵旦暮..渡易水:早晚⑦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⑧函.封之:用木匣子⑨进兵北.略地:向北⑩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⑪间.至军中:从小路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名词活用为状语。
⑶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让......为王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⑷①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界②既东封.郑:把......作为边界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2.动词的活用⑴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赐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动词活用为名词。
⑵①烛之武退.秦师:使......撤退②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着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④使使以闻.大王:使......知道⑤若不阙.秦:使......减少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51d09408a1284ac85043dc.png)
《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答案】【解析】 A 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
古义:“雨”为动词。
下雪,2.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 B.何陋之有 C.君之所知也 D.唯利是图C【答案】【解析】 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3.下列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却与小姑别②适得府君书③可怜体无比④汝岂得自由⑤五里一徘徊⑥举言谓新妇⑦哽咽不能语⑧昼夜勤作息⑨便复在旦夕⑩本自无教训1 / 31A.①③⑩ B.②⑦⑧ C.⑤⑦⑨ D.④⑥⑧C【答案】【解析】①退出来;②刚刚;③可爱;④自作主张;⑥发言;⑧只指工作;⑩教养。
4.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去来江口..孔守船,绕传月明江水寒B.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人四辞..黄鹤楼,烟花三元下扬州C.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D. 少五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山关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无【答案】5.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2 / 31C 【答案】【解析】 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
D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
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痛苦. B【答案】项“耽”是“沉溺”的意思。
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复习(含答案)
![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复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604b3a10661ed9ad51f35e.png)
高中必修一二文言文复习(含答案)学生姓名:必修一《荆轲刺秦王》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3、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5、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6、事所以不成者,乃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鸿门宴》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5、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俘虏。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必修二《兰亭集序》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3、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赤壁赋》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游褒禅山记》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5、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必修1、2文言文字词句练习及答案
![必修1、2文言文字词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74619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0.png)
必修1、2文言文字词句练习及答案诗经二首复习练习(一).通假字于嗟女兮。
“于”通“吁” 犹可说也:“说”通“脱” 无食桑葚:“无”通“毋”隰则有泮:“泮”通“畔” 爱而不见:“爱”通“薆”,“见”通“现”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 自牧归荑:“归”通“馈”(二).古今异义词氓之蚩.蚩。
古义:民众百姓,诗中指那个人,音m?ng;今义:流氓,音máng。
泣.涕涟涟。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总角之宴.。
古义:欢聚今义:宴会以我贿.迁。
古义;财物今义:贿赂,常指用财物买通别人。
渐车帷裳.。
古义:古人穿的下衣,古代男女都穿裳,它不是裤子,也不是现代人穿的裙子,音cháng;今义:衣裳,即衣服。
音shang(三).一词多义将:将子无怒(副词,音qiāng请、愿)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动词,音jiàng,带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名词,音jiàng,将领)师:王于兴师(军队,名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名词)不耻相师(学习,动词)以: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连词,表目的以尔车来:介词,用固以怪之矣:同“已”其: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它的静女其姝:形容词词头且:洵美且异:并且,连词年且九十:将要,副词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况且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几近,副词是:反是不思:这,指誓言斯是陋室:是,判断动词唯利是图:助词,提宾标志之:氓之蚩蚩: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静言思之:代词,它,指这件事总角之宴:助词,的久之,目似瞑:助词,无意义,起凑足音节的作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去,往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驾车,驱马拉车李白乘舟将欲行乘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致万乘之势 shang,一车四马总称车六七百乘量词,一辆(四)词类活用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贰”。
数量名词活用作动词,变心,不专一。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2a89b3856a561252d36f62.png)
以下参考答案有可能存在小错误,如果与课本或字典上的不一致,可自行修改,与其它参考资料不一致,请画出来,到学校和我讨论!红色字体标注处是老师补充或强调之处,请关注!《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停止从比凝结比木头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用火烘烤使它弯曲把它制成车轮,它弯曲的程度符合圆规。
虽有..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则直,金就砺..(yòu)槁(gǎo)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即使又干枯曝晒挺直……的原因动作名,煣的工艺接受墨绳(的测量)靠近磨刀石广泛学习日:名作状,每天。
乎:相当于“于”引出动作对象。
知:通“智”智慧。
翻译句子:因此木头接受墨绳的测量就会挺直,刀剑等金属接受磨刀石的磨砺就变锋利,君子广泛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补充:而:表递进或并列或承接,递进最好知.( zhì)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之所学也。
吾尝跂( qǐ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曾经表修饰一会儿,片刻表修饰见到的范围广表修饰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但是远处的人也能看到。
表修饰快,引申为声音洪亮清楚借助利:使……快。
足:腿脚水:名作动,游泳。
横渡河。
君子生.( 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本性。
善于借助外物罢了于:引出动作对象。
补充:也,句末语气词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无以.至千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积累兴起兼词,于之。
积聚生长兼词,于之。
翻译句子:积累善行形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跬步:半步。
翻译:没有到达千里远的方法。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文言文复习(最全)ppt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文言文复习(最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2b399d650e52ea551898ea.png)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6
• 秦王还柱而走
• 不得持尺兵
重 • 以故荆轲逐秦王
点 词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语 • 而乃以手共搏之
•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1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7
15. 唯君图之 16. 秦伯说
课 前 17.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提 18. 因人之力而敝之 问
19. 失其所与,不知 20. 以乱易整,不武 21. 吾其还也
18
• 弦高犒师
•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 郑燮
• “位卑未敢忘忧国” ——杜甫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9
P7-(4)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替/做
• 公为都御使
担任、作为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是
为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被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因为、为了
• 不足为外人道
向、和、跟
•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语气
30
P6-(9)
• 相如顾召赵御史
回头看(环视)
•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指示代词.这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 • 顷之 凑足音节
的/我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取独
• 夫晋,何厌之有
宾前标志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v.到
12
P7-(5)
• 因人之力而敝之
凭借、依靠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必修1至必修5)(附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必修1至必修5)(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fce5e89e314332396893a9.png)
必修一课内文言文复习《烛之武退秦师》一、温故知新(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画线的句子)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二、词语小结(解释加点字的意思,虚词需要标出用法)1.封:①既东封.郑②肆其西封.2.军:①亮率诸军.攻祁山②晋军.函陵③万人为一军.3.阙:①不知天上宫阙.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辞:①不辞.劳苦②停数日,辞.去③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5.鄙:①北蛮夷之鄙.人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微:①防微.杜渐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7.若: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若.入前为寿③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8.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且焉.置土石④复驾言兮焉.求三、文意理解:请简要概括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必修 必修 文言文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 必修 文言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5f6f1ebe23482fb4da4cc9.png)
《必修一》《必修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参考答案1.B (军:驻扎)2.D (焉:哪里)3.C (举:全)4.C (诚:确实)5.C (谢:谢罪)6.B (当:对等,比得上)7.D (赍:赠送)8.A (可怜:可爱)9.C (胜:尽)10.B(明:照明)11.C(“足下”是敬称)12.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到这里,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与也没有什么害处。
13.越过别国把远地当做边地,您知道这很难。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14.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很高兴地见我,我就有回报太子的方法了。
15太子和了解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他。
16.我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17.我死尚且都不躲避,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呢?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且”“安”“辞”“举、胜”“刑”各1分)18.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19.纵使时代变了,时事不同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是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20.褒禅山也称它华山,唐浮图慧褒开始在它的山脚修建房舍,而死后葬在这里。
21.出去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些想出去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去)而不能极尽那游玩的快乐啊。
22.C(循始至魏州,望州廨听事即拜,谓之“拜殿”。
及入谒,蹈舞呼万岁而称臣,晋王大悦。
明日又献“画日笔”三十管,晋王益喜,因以循为节度副使。
)23.B(庙号并不是每个皇帝都有,例如汉朝就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24.A(“很多人因此看不惯他,对他不满”于文无据。
)25.(1)那时(当时),梁太祖已经杀掉了昭宗,另外拥立哀帝,唐的旧臣都愤恨得咬牙切齿,有的因为害怕灾祸而屈服,有的辞职离去(离去不再当官),但是,苏循却特意讨好巴结梁太祖来希望得到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必修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答案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霏霏..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答案】 B【解析】 A 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项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D项今义:名词,雨和雪。
古义:下雪,“雨”为动词。
2.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是( )A.何以知之B.何陋之有C.君之所知也D.唯利是图【答案】 C【解析】 C句属于正常语序,无宾语前置现象。
3.下列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①却与小姑别②适得府君书③可怜体无比④汝岂得自由⑤五里一徘徊⑥举言谓新妇⑦哽咽不能语⑧昼夜勤作息⑨便复在旦夕⑩本自无教训A.①③⑩B.②⑦⑧C.⑤⑦⑨D.④⑥⑧【答案】C【解析】①退出来;②刚刚;③可爱;④自作主张;⑥发言;⑧只指工作;⑩教养。
4.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去.来江口孔守船,绕传月明江水寒B.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故.人四辞黄鹤楼,烟花三元下扬州C.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D. 少五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山关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答案】无5.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D.在课堂上,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发言者各抒己见,二三其德。
【答案】 C【解析】 A项信誓旦旦:指誓言说得极为真诚可信,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B项不绝如缕:比喻声音细微或形势危急,这与句中写熙熙攘攘的游玩、购物的人不一致。
D项二三其德:指三心二意。
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耽搁C.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错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痛苦【答案】B【解析】B项“耽”是“沉溺”的意思。
7.下列加点字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A.其黄.而陨 B.二三..其德C.夙.兴夜寐 D.雨.雪霏霏【答案】D8.下列各组多义词中,意义相同的两项判断正确的是()①a.儿已薄禄相b.嬉戏莫相忘 c.黄泉下相见 d.会不相从许②a.相见常日稀b.君既若见录 c.渐见愁煎迫 d.府吏见丁宁③a.阿母谢媒人b.多谢后世人 c.谢家来贵门 d.谢家事夫婿A.①bd②bd③cd B.①ad②cd③acC.①ac②ad③bd D.①bc②ac③bc【答案】 A【解析】①a,命相;b、d,单指一方;c,互相。
②a,见面;b、d,我;c,被。
③a,拒绝;b,告诉;c、d,辞别。
9.对下面句子中“书”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十六诵诗书②视历复开书③适得府君书④人多以书假余⑤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⑥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发A.①②同B.③④同C.⑤⑥同D.都不同【答案】 D【解析】①书经,②历书,③书信,④书籍,⑤写,⑥文字。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皎皎河汉女(黄河,汉水)②纤纤擢素手(伸出)③泣涕零如雨(形容眼泪很多)④终日不成章(文章)⑤相去复几许(距离,隔)⑥暧暧远人村(昏暗)⑦守拙归园田(不足)⑧羁鸟恋旧林(笼中鸟)A.①③④⑦B.①②③④C.③④⑤⑦D.②⑤⑥⑧【答案】无【解析】①“河汉”指银河,③“零”是动词“落”的意思,④“章”是指经纬线交织的幅面,⑦“拙”是“愚拙”的意思。
11..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越陌度阡陌:南北向的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
B.何时可掇掇:拾取,采取。
[来源: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C.枉用相存枉:枉驾。
D.绕树三匝匝:周、圈。
[来源: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答案】A【解析】A.“陌”指东西向的小路,“阡”指南北向的小路。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仍更被驱遣B.汝是大家子C.为仲卿母所遣D.渐见愁煎迫【答案】 B【解析】B项是判断句。
A、C、D三项是被动句。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适得府君书(刚才)B.故作不良计(故意)大人故嫌迟(特地)C.幸可广问讯(幸亏)幸复得此妇(希望)D.徒留无所施(用处)留待作遗施(施舍)【答案】 A【解析】B项,后句“故”:仍然。
C项,前句“幸”:希望;后句“幸”:幸而,幸好。
D项,后句“施”意思是“赠送”。
14.对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①虽与府吏要(约定) ②可怜体无比(可爱)③再拜还入户(又拜一次) ④谢家来贵门(离开)⑤多谢后世人(感谢) ⑥便言多令才(美好)⑦始适还家门(适逢) ⑧留待作遗施(赠送)A.①③④⑤⑧B.②④⑤⑥⑧C.①②④⑦⑧D.①②④⑥⑧【答案】 D【解析】③“再拜”意为“拜两次”;⑤“谢”意为“告诉”;⑦“适”指女子出嫁。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天河,即银河)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经纬线交织成的幅面)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多少)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默默的)【答案】D【解析】D.“脉脉”指相视而含情不语的样子。
16.下列句子所含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黄.而陨②夏雨.雪,天地合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④固前圣之所厚⑤逆以煎.我怀⑥昼.夜勤作息⑦黄泉..下相见⑧便利.此月内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⑩高.余冠之岌岌兮A.①⑧/③⑨/②⑦/④⑩/⑤⑥B.①②/③⑤/④⑩/⑥⑦/⑧⑨C.①④/②⑥/③⑤/⑦⑩/⑧⑨D.①⑥/③④/②⑤/⑦⑧/⑨⑩【答案】B【解析】①黄,名词用作动词,变黄。
②雨,名词同作动词,下雪。
③"归",使动用法,使……归服。
④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
⑤煎,使……煎,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象受煎熬一样o"⑥名词"昼夜"作状语,从白天到黑夜o⑦名词"黄泉"作状语,在黄泉之下o⑧利,以……为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最吉利。
"⑨"厌",意动用法,以……为满足。
⑩高,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
1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D.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答案】A【解析】A项两个"言"都是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B 动词,用;动词,施与。
C 动词,出嫁;动词,适合。
D 通假字,同"娶";动词,迎接。
18.“相”可以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或第三人称代词。
对下面各句中这种用法的“相”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及时相遣归②会不相从许③还必相迎取④好自相扶将⑤嬉戏莫相忘⑥誓不相隔卿⑦誓天不相负⑧蹑履相逢迎⑨怅然遥相望⑩不得便相许A.①⑤/②③⑥⑦⑩/④⑧⑨B.①③⑤/②④⑦⑩/⑥⑧⑨C.①⑤/②④⑥⑧⑩/③⑦⑨D.①②⑥/③⑦⑨/④⑤⑧⑩【答案】 A【解析】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9.下列加点词从词义上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①便可白公姥②贵贱情何薄③昼夜勤作息④会不相从许⑤仍更被驱遣⑥我有亲父兄⑦留待作遗施⑧逼迫兼弟兄⑨其日牛马嘶⑩否泰如天地A.①⑥⑧⑨/②③④⑤⑦⑩B.①②④⑥⑧⑨/③⑤⑦⑩C.①⑥⑧/②③④⑤⑦⑨⑩D.①③⑥⑧⑨/②④⑤⑦⑩【答案】 D【解析】①③⑥⑧⑨为偏义复词,②④⑤⑦⑩不是。
20.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①其日牛马嘶②贵贱情何薄③我有亲父兄④否泰如天地⑤昼夜勤作息⑥女行无偏斜⑦死生,昼夜事也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⑨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⑩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A.①③⑤⑦⑧⑨ B.①③④⑤⑧⑨C.②④⑥⑦⑧⑩ D.②③④⑤⑦⑩【答案】 A21.下列各句中句式相同的两句是()A.非为织作迟 B.为仲卿母所遣C.渐见愁煎迫D.仕宦于台阁 E.我命绝今日 F.赍钱三百万【答案】BC,【解析】被动句2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 少小适俗韵韵:气质性格B. 方宅十余亩方:四方四正C. 桃李罗堂前罗:排列D. 羁鸟恋旧林羁:束缚【答案】 B 方圆25.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古今都一致的一项()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隔离天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B.韩魏之经营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C.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可怜焦土D.秦人不暇自哀六王毕,四海一则足以拒秦【答案】D【解析】钩心斗角:指楼阁宫殿相连,屋角交错,好像互相争斗。
现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可怜:古译是可惜,现指可爱。
气候:古译指情况变化,现在天气。
26.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A.族秦者秦也辇来于秦B.朝歌夜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燕赵之收藏可怜焦土D.鼎铛玉石骊山北构而西折【答案】D【解析】族名词作动词,朝名词作状语,鉴意动用法,收藏动词作名词,焦土名词作动词,西名词作状语。
27.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B.戍卒叫,函谷举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答案】B【解析】A、C、D判断句。
B被动句28. 各句中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
(属,劝人饮酒)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音hè,同声相应,唱和)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往下游走)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缭,盘绕)【答案】C【解析】下:攻占29. 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
B.苏子愀然..: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C.渺渺兮予.怀予:我D.方.其破荆州方:刚【答案】D【解析】方:当,正当30.选出对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解释不当的一项()A.①六王毕(完了)②蜀山兀(光秃秃)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B.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廊腰缦回(萦绕)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C.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D.①缦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答案】C31.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C.①辇来于.秦②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D.①盘盘焉,囷囷焉.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答案】A3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身体斜着坐)..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水而上)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答案】B【解析】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3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在活用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侣.鱼虾而友麋鹿B.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名词活用动词)【答案】C【解析】例句为使用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