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中的心理调控及写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新闻采访中的心理调控及写作技巧
一、掌握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
在新闻采访中,应为采访的对象和事件配备多种采访钥匙,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与采访对象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可以轻车熟路的打开各种采访对象的心灵之锁,达到采访的目的,收获到最佳的采访效果。采访中,只有目的明确,记者的提问才能问到点子上,当然,谈话中也可能有意外收获,这在采访中也是绝对不能放过的。同时对采访对象的一些概括性了解,例如简历,业绩,性格以及发生事件的一些简单过程等等,都可以减轻记者在采访中摸不着头绪带来的采访压力。列出采访谈话提纲也不失是一种好的工作习惯。可以根据采访的目的,以及初步了解到的被采访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有必要时还要考虑到报道需要,列出谈话中所要了解的问题和需要启发引导的问题,做到先打外围后攻重点,攻破记者需求的采访堡垒就会指日可待。而能否做好与采访对象谈话的准备,既是方法问题也有责任感问题。在听广播或看电视时,有时就会发现有些记者的提问很不在行,甚至问出笑话,出现这些就是记者对采访前准备的不充足,重要性认识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采访对象的谈话内容就是新闻写作的米,采访效果如何,是涉及新闻是否真实,感人的关键一步,只有事先做好酝酿考虑,才能使采访内容更具有确定性,材料获取的更全面细致,制出的节目才更加顺耳悦目。
二、调控采访对象的基本方法
寻求共同语言,适宜的采访地点,时机,以及谈话技巧是调控
采访对象心理的基本方法在采访中,记者应该努力寻找与被采访对象的共同语言,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引起心理共鸣,这样就可大大缩短采访与被采访者间的心理距离,达到最佳的采访效果。本人认为语言和心灵做到沟通,才能打开被采访者的话匣子。采访者和被采访者有着所谓投机的缘分,这既是一种契合,也是一种交流。记者不应简单的掏出本和笔从采访对象口中挖材料,更不应向法官审讯式的一问一答,而是应该与采访对象朋友式的交流情况、思想、看法,共同探讨问题,让采访对象感到不意外,愿意与你推心置腹地谈话。交流时还要讲究技巧,记者应具备娴熟的语言技巧,这样可以引导采访对象的思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提出的问题要准,使采访对象能够回答乐于接受。
三、新闻采访写作中要采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对于新闻采访写作而言,最重要的一点要求就是要确保语言的真实与可靠,所以,一篇有价值的新闻稿件,必须是建立在真实的语言表达方式基础之上,换言之,就是要让写作具备一定的新闻性语言。新闻自身也具有很多的特点,除了必须要的独特性之外,还包括它的新奇性与震撼性。一篇新闻稿件的价值就在于与阅读者之间产生共鸣。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新闻采访写作中,可以通过一些暗含新闻性的表达方式,来体现出语言上的真实性。当然,新闻作为一种大众媒体的语言文体,它的语言表达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大众化思维语言。所以,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访写作时,要适当地调整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便更能让大众所接收。新闻语言的传播不仅仅是一
种事实的传播,同时也是一种话语形式的传播,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各种语言的语境、文化以及特色等等。新闻本身就是一种针对大众的语言问题,所以它的写作语言就应该满足大众的需要。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访写作时,尽量把语言表达得更通俗易懂,这样会让人更容易接受。
四、新闻采访写作中要善于捕捉新闻的细节
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的工作者都知道,新闻的采访存在着很大的变动性与特殊性,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写作的时候,要学会捕捉新闻信息中的细节部分。同时,在新闻信息发布会上,如何选取录音的位置以及拍摄的角度,对新闻记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只有从各种新闻的细节方面来挑选他们所需要的新闻信息,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录音素材的选取、编辑、合成以及传达等等工作。当然,自此过程中,新闻的细节也不能脱离了整个新闻信息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细节的选取上,具备一定的独到性,能够从很细小的方面,来反映整个问题的真实性。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运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交际学,伦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并在采访实践中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和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这样采访成功率才会高,写出的新闻报道才更贴近实际,更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