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中的心理调控及写作技巧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中记者与受访者心理压力的研究及对策

新闻采访中记者与受访者心理压力的研究及对策

新闻采访中记者与受访者心理压力的研究及对策新闻采访是一项涉及到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其实施过程中记者与受访者都面临各种心理压力。

为了让采访过程更加顺畅和有效,可以对这些心理压力进行研究和对策。

一、记者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对策1.时间压力:采访过程中,记者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到信息,这种时间压力会使得记者感到紧张和焦虑。

对策: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不要让自己被时间束缚。

2.面对严峻的现实:有些新闻事件会涉及到社会丑恶事情、人性之恶等,这些内容可能会让记者感到心理不适和恶心。

对策:提前思考采访可能面临的情况,不要将自己的情感与记者的职责混淆在一起,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

3.危险因素:采访有时会涉及到危险性比较高的场面,比如火灾现场等,这可能会给记者带来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威胁。

对策:提前了解采访的场合和情况,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自身安全。

二、受访者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对策1.社会曝光:受访者可能会因为被曝光在媒体上而感到焦虑和不安。

对策:在采访前告知受访者采访的目的和报道的媒体,让受访者了解采访的重要性,增加他们的认同。

2.隐私泄露:受访者可能会担心自己的隐私会在采访中被泄露,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引起受访者的反感和敌对情绪。

对策:在采访中遵循职业道德,尊重受访者的隐私权,不泄露受访者的个人信息。

3.言语表达:受访者可能会被一些棘手的问题所困扰,而且他们的言语表达也可能不够流畅清晰。

对策:在采访中遵循“三人原则”,即三次提问原则,避免问得太直接和过分,让受访者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总的来说,新闻采访中的记者和受访者都会面临一些心理压力,但只要理性看待并采取一定的对策,就能够使采访更加有效和顺畅。

新闻采访中记者与受访者心理压力的研究及对策

新闻采访中记者与受访者心理压力的研究及对策

新闻采访中记者与受访者心理压力的研究及对策【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新闻采访中记者与受访者心理压力的来源和对策。

记者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采访过程中的高压工作环境和对专业能力的挑战,而受访者心理压力则源自面对媒体关注和公众评判的焦虑。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和自我调适来缓解压力,受访者则需保持镇定和坦诚应对。

文章也提供了一些心理压力缓解方法和管理建议,如定期放松和寻求心理辅导。

有效应对心理压力对记者与受访者都至关重要,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的构建和采访技巧的提升,以推动新闻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新闻采访、记者、受访者、心理压力、研究、对策、缓解、管理、应对、重要性、未来研究、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新闻采访中,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心理压力是一个常见但又被忽视的问题。

记者在进行采访时,需要面对时间紧迫、信息不足、压力大等问题,而受访者则可能因为担心被曲解、担心失言而感到紧张和焦虑。

这种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采访的质量,还可能对双方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随着新闻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加剧,记者们在面对采访任务时往往会感到更大的压力。

他们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还需要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冷静和客观。

受访者也会因为担心言辞不当或被曲解而感到紧张和焦虑,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表现和对采访的态度。

深入研究记者与受访者在新闻采访中的心理压力来源及对策,对于提高新闻采访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双方的良好合作关系,保障双方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记者与受访者在新闻采访中面临的心理压力问题,分析其来源和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为新闻从业者和受访者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管理方法。

1.2 研究意义新闻采访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记者与受访者之间的心理压力是影响采访效果和公众认可度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记者与受访者心理压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记者与受访者心理压力有助于提高采访质量和效率。

新闻采访中的心理学原理

新闻采访中的心理学原理

新闻采访中的心理学原理新闻采访是传媒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能够让人们及时了解各种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

然而,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采访人员,并不仅仅需要掌握基础的采访技巧,还需要了解和运用心理学原理。

本文将从几个心理学原理的角度来探讨新闻采访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要素。

一、社会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指出,人们在与他人互动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意愿去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接纳。

对于新闻采访人员来说,这一理论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获得被采访对象的真实信息。

在采访过程中,采访人员需要通过赞同、积极回应和尊重等方式来建立与被采访对象的联系,使其产生一种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

只有这样,被采访对象才会更愿意与采访人员进行真实、深入的交流。

二、心理接触理论心理接触理论认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接触,可以减少人们对陌生人的偏见和负面态度。

在新闻采访中,采访人员常常需要与各种各样的被采访对象进行接触,包括一些具有争议性的人物。

在这种情况下,采访人员可以利用心理接触理论,通过与被采访对象建立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减少双方之间的隔阂和误解。

同时,采访人员还可以通过引导被采访对象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从而让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接纳被采访对象的观点。

三、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的行为与其信念和价值观不一致时,会感到心理上的不适和矛盾。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采访人员可能会遭遇一些难以接受或与自己立场相悖的观点。

这时,他们可以利用认知失调理论,通过询问深入的问题和提供相关的事实证据,引导受访者对自己的观点产生怀疑或变化。

同时,采访人员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自己内心的认知失调,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让个人情感影响对新闻事件的报道。

四、亲和力理论亲和力理论认为,人们会更愿意与那些自己喜欢和认同的人合作和交流。

在新闻采访中,采访人员需要建立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良好关系,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见解。

为了增加被采访对象的好感和信任,采访人员可以积极展示自己的善意和友善,用面带微笑、肢体语言和声音的抑扬顿挫等方式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互动。

从“心理切入”角度看新闻稿写作??

从“心理切入”角度看新闻稿写作??

从“心理切入”角度看新闻稿写作??【摘要】心理切入角度在新闻稿写作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了解受众心理是写作的基础,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有助于引起共鸣。

利用心理学原理和切入点增加新闻稿吸引力,以及使用心理诱导手法提高传播效果。

最终目的是提升新闻稿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心理切入角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合理运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切入角度、新闻稿写作、受众心理、传播效果、表达方式、语言、情感共鸣、吸引力、心理学原理、诱导手法、影响力。

1. 引言1.1 介绍心理切入角度在新闻稿写作中的重要性心理切入角度在新闻稿写作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新闻稿是传达信息、引起共鸣、影响读者情感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而心理切入角度则是能够深入读者内心,触及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从而使新闻稿更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通过运用心理切入角度,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

这样,不仅可以使新闻稿更加贴近读者,还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情感共鸣,提高新闻稿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在新闻传播领域,心理切入角度不仅有助于提升新闻稿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还可以增加读者的参与感和信任感。

在新闻稿的写作中,合理运用心理切入角度是必不可少的。

这不仅可以提升新闻稿的品质和效果,还能够为传媒从业者赢得更多读者和影响力。

1.2 探讨心理切入角度对于新闻稿传播效果的影响在新闻稿写作中,心理切入角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探讨心理切入角度对新闻稿传播效果的影响,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心理切入角度可以增加新闻稿的吸引力。

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感受,撰写的新闻稿可以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从而吸引更多的目标受众阅读和传播。

利用心理学原理引起受众情感共鸣。

新闻稿中融入一些情感元素,可以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从而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运用心理切入点可以使新闻稿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通过合理运用心理诱导手法和心理切入点,在新闻稿中植入一些触动读者心理的元素,可以有效提高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心理战术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

心理战术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

心理战术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而心理战术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记者在采访中如何运用心理战术,可以更好地获取信息、挖掘新闻价值,同时也能更好地与被采访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心理战术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心理战术技巧。

首先,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战术包括对被采访者心理状态的观察和分析,以及针对性的沟通技巧。

在采访前,记者可以通过对被采访者的背景资料进行了解,推测其可能的心理状态,为采访做好准备。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心理战术技巧,以引导被采访者回答问题,获取更多信息。

其次,心理战术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记者更好地掌握采访节奏,控制采访的方向。

通过观察被采访者的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记者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和态度,以达到更好的采访效果。

同时,记者还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战术技巧,如借助暗示性问题、利用沉默等手段,引导被采访者透露更多信息。

另外,心理战术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记者更好地处理采访中的突发情况和挑战。

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激动、回避问题等情况,这时记者需要运用心理战术技巧来缓解局势,保持冷静,并继续进行有效的沟通。

同时,记者还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战术技巧,如设问、反问等方式,应对被采访者可能的反击和挑战。

总的来说,心理战术在新闻采访中的应用是一门复杂而又重要的技巧。

记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心理战术能力,以应对各种复杂的采访情况,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灵活运用各种心理战术技巧,记者可以更好地与被采访者沟通,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角度,提升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在新闻采访中,心理战术的应用是记者必备的技能之一,也是提升采访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闻报道中的心理引导技巧

新闻报道中的心理引导技巧

新闻报道中的心理引导技巧新闻报道作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渠道,在报道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各种心理引导技巧,以影响读者的情绪、态度和行为。

这些技巧既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也可以引导读者对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引导技巧,以及它们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首先,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心理引导技巧之一是情绪化表达。

通过在报道中加入一些情绪化的词语、图片或视频,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反应,从而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比如,在报道一起悲剧事件时,新闻媒体会采用感人的图片和文字来描述受害者的遭遇,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愤怒,进而呼吁社会关注和改变。

这种情绪化表达的技巧可以有效地引导读者对事件的态度和情感反应,使报道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其次,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心理引导技巧之二是权威性引用。

通过引用权威人士的意见、专家的观点或权威机构的数据,可以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引导读者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

权威性引用可以让读者相信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更容易接受报道所传递的信息和观点。

比如,在报道一项重大政治决策时,新闻媒体会引用政府领导人或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增强报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引导读者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这种权威性引用的技巧可以有效地引导读者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使报道更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此外,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心理引导技巧之三是情节渲染。

通过对事件的情节进行渲染和悬疑处理,可以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悬念性,引导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情节渲染可以让报道更具有戏剧性和故事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从而更容易传递信息和观点。

比如,在报道一起犯罪案件时,新闻媒体会对案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通过渲染事件的情节和悬疑性,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猜想,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这种情节渲染的技巧可以有效地引导读者对事件的关注和思考,使报道更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最后,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心理引导技巧之四是情感共鸣。

采访中心理调控

采访中心理调控

采访中的心理调控刘一睿摘要: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交活动。

新闻记者面对的采访对象,因为个人素质、民族、年龄、性别不同,他们的需求、愿望、爱好、习惯都不一样。

但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都是新闻事实源。

这个“源头”与自然界的水源不一样,这个“源头”是有生命、有思想的机体,它的闸门应该就是被采访对象的新闻心理,而组成“闸门”的材料则是情绪、要求、需要、理想等许多“合金”元素。

如何从这个“源头”引出“水”来?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对象;心理分析;采访技巧,新闻采访既然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那么就必然存在一个记者在采访中不断调节自己心理,以求获得最佳采访效果的问题。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活动特点,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化解记者采访中发生的心理危机,对于提高采访效率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采访情绪一般来说,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因此我们可以将采访情绪相应地分为采访心境、采访激情和现场应激三个部分。

1.采访心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感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特点是弥散性,也就是情绪扩散到行为,所以记者的心境好、坏、顺、逆,将直接影响采访效绩。

当记者受肯定情绪主导时,他的心境就昂扬而喜悦,其待人接物便充满热情,工作效率自然也高;当记者受否定情绪主导时,他的心境就忧愁而沮丧,或者躁动不安,待人接物乖张谬悖,采访效率明显低落。

这样的心境,必须经过一个很长阶段的调整才能恢复常态。

2.现场应激应激,通常是指记者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的情绪状态,是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

那么,产生应激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现代心理学认为,一是记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场事件提出的新要求不一致,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参考,需要进入应激状态;二是记者已有的经验,不足以应付当前的境遇而使人产生无能为力的失助感和紧张感。

一句话,记者的从业经验在应激状态时起着关键的作用,所谓“电光石火,不假思索”,应对当否,全靠经验积累和临场发挥。

记者需要的心理学知识

记者需要的心理学知识

就后一种情况来说,在被迫的心理状态 下,是很难写出好文章来的。这就存在 着一个如何积累写作心理势能的问题。 一个心理素养好的记者,是会充分注 意这一问题的,他往往能把这种势能的 积累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来进行,能根 据日常工作的经验,有规律、有节奏地 不断积累写作的欲望,通过心理必要的 酝酿过程,来增加写作的欲望和势能, 做到写作欲望不够强烈时,不轻易动手 写作。
作为一名记者的感受
⊕光荣
⊕辛苦
无冕之王
社会的良心
危险行当
没有节假日
三、记者的职业特征
• 1、记者以社会活动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 • 2、记者容易浮光掠影,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存 在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 3、记者的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 向 • 4、记者必须具有新闻敏感 • 5、记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艰辛性和风险性
• 2.情感吸引 • 记者在采访中通过恰当的表情流露以使 记者同采访对象达到心灵交融、情感共鸣、 心理接近的比较好的心理状态。目前新闻 的采访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是普通民众,他 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心理状态类型大多 是非理想合作型的。单就他们个体来说, 他们接受媒体采访的机会很少,或者根本 没有过接受媒体采访的经历,因此,面对 记者的采访,特别是广播电视媒体记者带 着设备的采访,他们往往会感到十分紧张、 不安、无所适从,这样即使他们是新闻事 件的知情者,有许多情况要谈、并且想谈, 在这样的情境下,是谈不出所以然的。
二、记者要求高
• “什么样的人当不了记者?什么样的人 能当记者?什么样的人能当好记者?大多 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 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 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 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 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 个好记者。” ——郭超人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把握及应对方法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把握及应对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电视新闻采访关乎到新闻的质量。 新闻采访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心理互 动是极为重要的,要求两者之间进行充 分契合,唯有如此才会在采访期间统一 状态,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对被采访者 的心理充分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电视 新闻记者进入到采访活动中,就要采取 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提高采访效果。 1 电视新闻采访中对被采访者的心理分析 1.1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要认识到 接受采访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碍 接受采访者在面对摄像镜头时,普 遍会产生紧张感,即便是新闻记者在采 访之前与接受采访者之间通过闲聊以达 到“热身”的目的,但接受采访者依然 会存在“晕”镜头的现象,影响了采访 效果。为了确保新闻采访工作顺利展开, 就要从经验的角度出发对接受采访者做 好心理调适工作,以提高采访质量。 1.2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要面对的 接受采访者多种多样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所面对的接受 采访者多种多样。这些接受采访者的教育 背景、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都有所不同, 性格特点和文化素养也存在着不同,就必 然会导致新闻采访中出现各种意外事件, 严重影响采访工作的顺利展开。所以,在 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中,对接受采访者的心 理准确把握是非常必要的。 2 电视新闻采访中准确把握被采接受采 访者心理的方法 2.1 电视新闻记者要对接受采访者 的心理准确把握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对接 受采访者的心理准确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直接关系到采访的质量。如果新闻记者 在采访的过程中持有积极的情绪,就会 在采访共组中充满激情,带着愉快的心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把握及应对方法
廖 亮
(作者单位:建湖县广播电视台)
摘 要:电视新闻采访是一个心理互动的过程,并不是单纯的倾听或者叙述,而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进行心理的互动,从而 挖掘出更多具有深刻内涵的问题。本文针对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把握及应对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心理把握;应对方法

采访的心理控制名词解释

采访的心理控制名词解释

采访的心理控制名词解释
采访的心理控制是指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技巧和策略来影响被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以便更好地获取所需信息、引导访谈进程,并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

这种心理控制不是强制性的操纵,而是基于尊重对方意愿、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精准把握提问方式、适时调整对话节奏、运用情感共鸣等手段,让被采访者愿意开放地分享信息。

具体来说,心理控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调节:记者需关注并适当调控双方的情绪状态,如营造轻松或严肃的气氛,以利于受
访者的表达。

2.信任建立:通过展示真诚与专业性,取得被采访者的信任,从而促使他们更真实、全面地
提供信息。

3.话题引导:巧妙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地深入主题,使受访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预设的话题
框架。

4.反馈机制: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肯定,激发受访者的交流积极性和合作意愿。

5.倾听理解:充分倾听并准确理解受访者的观点和感受,利用共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6.运用心理学策略:参照班杜拉提出的示范、强化、说服和情绪激励等方法,促使被采访者
配合采访工作。

总之,采访中的心理控制是一种艺术化的沟通技术,旨在实现高质量的信息采集,同时尊重并保护被采访者的权益。

采访时如何做好心理调节

采访时如何做好心理调节

采访时如何做好心理调节如何调节好采访时的心理状态记者要做好新闻采访中的心理调节,必须处理好以下问题。

一、记者本身的心理调节记者良好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是采访成功的关键一是如果发现自己在采访前,对任务的完成觉得信心不足,行动上畏缩不前,那就要设法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和信息,促使自己增强意志和自信心,暗暗激励自己。

二是如果发现自己接到某一项采访任务时是盲目自信,认为轻而易举就能办成的话,那就要设法促使自己冷静、沉着。

要多想些困难,多告诫自己,不能有任何疏忽与大意。

三是采访中,不能产生疲倦,厌战情绪,否则可能因一时的惰性,而得不到完整的、真实的记载。

二、把握采访对象的心理变化一是采访前,对采访对象的经历、职业、年龄、专长、习惯等等,要尽可能进行了解和分析,大致估一估采访对象是合作型还是非合作型,合作型一般指采访对象态度积极主动,思路清晰,反应灵敏,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非合作型指采访对象由于心理素质较差,反应不灵敏,词不达意,肚子里有东西也说不出,不善说,不肯说,回答问题不得要领。

再就是由于职业、社会地位的不同,如领导人、知名人士,他们的特点是工作忙、时间紧,采访时要事先有约;对那些知识分子,讲话要讲分寸,态度文雅,一般善言谈的可很快地进入采访。

但对一般初见记者面心情紧张,腼腆的工人、农民采访时,可先拉拉家常,谈些采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消除紧张心理,对一些不善表达或反应不敏感的采访对象,记者提问题应明确、具体,采访速度可适当放慢,不可急躁。

根据心理学原理,陌生人见面的那一刻是“高峰时刻”,产生的“第一感觉”,“第一印象”最难忘,记者对这一刻都要精心准备,精心设计,才能提高采访效率。

如我们在对****进行采访时,因为县直部门的领导,工作比较忙,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你。

我们在采访他前,就做好了题目设计,在采访中,有针对性地提问,采访时间不长,就达到采访目的,被采访人也非常满意。

再如,对几位百岁老人的采访,我们刚一见面就有意识地拉家常,问寒问暖,不知不觉地就把话题引到了采访内容上,在非常欢快融洽的气氛中就完成了采访,没有让老人们感到一丝为难或不自然,就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新闻心理技巧如何处理事件中的情感和心理问题保持平衡和客观

新闻心理技巧如何处理事件中的情感和心理问题保持平衡和客观

新闻心理技巧如何处理事件中的情感和心理问题保持平衡和客观新闻报道是我们获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但是,不可避免地,新闻中的事件往往伴随着情感和心理问题。

为了保持平衡和客观,我们需要一些心理技巧来处理这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闻心理技巧,帮助读者有效地处理事件中的情感和心理问题。

一、保持客观态度在处理新闻中的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客观态度。

客观意味着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客观立场有助于我们理性地分析和评判事件。

要保持客观,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理性思考:不要过分沉浸在自己的情感中,冷静地思考事实和证据。

避免对事件主观臆断和过度解读。

2.多方面考虑:了解各方利益、观点和立场。

通过听取不同声音,获得更全面和多角度的信息,避免单一视角的偏见。

3.审慎评价:对于相关信息要进行评估,分辨是否可靠和真实。

避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

二、情感管理技巧当新闻中涉及引起情感的事件时,我们需要掌握情感管理技巧,以保持内心的平衡。

情感管理有助于我们处理消极情绪和情感冲动,确保我们的判断和行动来自于理性。

1.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不要让它们主宰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观察来管理情绪。

2.情感释放:适当发泄情感,可以通过与亲友讨论和分享心情,或者写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有助于减轻情绪压力,保持内心的平衡。

3.积极态度:培养积极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去理解和处理事件中的情感问题。

积极思考有助于调整情绪和保持平衡。

三、信息应对技巧在处理新闻中的心理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信息应对技巧,以确保我们对事件的理解准确和全面。

1.信息筛选:筛选新闻来源和信息渠道,选择权威和可靠的消息。

避免被不实信息所误导,减少心理困扰。

2.深入了解:对于涉及的事件,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

不要仅仅依靠片面的报道而形成判断。

3.辨别虚假信息:学会分辨虚假信息和谣言,通过事实核实和专业机构的认证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把握与应对措施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心理把握与应对措施
洽。
做一名合格的对话 者( 合格 的对话者是泛指在知识学识等方 面
1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心理分析 合格等 ) , 倾听是必不可少的一部 分。 很 多的采访对象并不喜欢 采访 电视新闻采访是一个互 动的过程 , 为 了保证 采访成功 , 采访 者 者不 停的暗示 、 指手画脚 , 因为那样采访 对象就很难往 自己想象 的 定要掌握一 定心理学知识 , 在采访 的过程 中 , 需要 观察对方 表情 内容方面去思考 , 去交谈 。在采访 中采访者不仅要让采访对象诉说 以及情绪 的变 化 , 这样 可以 了解对方 的心理 活动情况 , 要化解对 方 自己想表达 的意思 , 还要 让其 说出 自己问 的问题 , 这就 要求在遇 到 矛盾的心理 , 还要保证交谈 的和谐性 。 新 闻采访一般时间 比较 短 , 所 某些特殊情况 的采访 时候 , 采访者需要 以耐心 的倾 听为 主 , 以此来 以, 采访者要学 习如何在较短 的时 间内挖掘更多 的信息 , 采访 者还 寻找最佳采访 心理环境 , 在合适 的时间掌握好 与采访 对象 的非语 言 要保证采访 内容的真实性 ,电视新 闻采访可 以说 是一场心 理的较 交流 , 或许会收到意想不 到的采访效果 。 在人与人的交往 中 , 大多数 量。 人们 都有愿 同知音交谈 的心理 。如何使双方谈话投机 , 很 主要 的一 1 . 1新 闻采 访面对的人群 比较广 , 被采访 的对象 可能来 自社会 点是 让对 方感觉到你就是他那位知音 , 是一个值得 与之交谈 的人 。 各个 阶层 , 可能有着 不同 的职业 , 有着不 同的文化 水平 以及 道德修 2 . 4做好采访对象的心理调控工作 养, 这对采访者 的社会阅历 以及采访 技能有着一定验 , 在采 访 中可 “ 问” 是至关重要 的, 美国著名 的记者约翰 ・ 布雷迪 曾在《 采访技 能会 出现突发性状况 , 采访者必须具 有 良好的应变能力 , 尤 其是直 巧》 一书 中曾说到 : “ 一个采访活动 的成败在很大 程度 上取 决于能否 播 电视新 闻采访 , 极大 的考验 了采访者的技术水平 。 进行正确地提问” 。 从众多经验 中我们可 以得知 , 问题提 的是否切 中 1 . 2很多 被采 访 的人 由于缺乏 经验 ,所 以都会 产生 紧张的情 要害 , 是否切 中采访的关 键点 , 程度是否适 当, 往往决 定了一场采访 绪, 而且会有心理 障碍等 问题 , 这 可能会影 响采访 的质量 , 被采访者 活动的成败。 一个好 问题 , 可以激起采访对象谈话的兴奋点 , 从而使 可能无法正确表达想说的内容 , 在面对镜头 时可能会 出现大脑一 片 之知无不言 , 言无不尽 。 一个坏问题 , 则非常容易导致采访对象交谈 空 白的问题 。 面对这一现象 , 采访者一定要 化解对方 紧张 的情绪 , 要 的兴趣锐减 , 避而不谈或言其其他 , 使得采访 活动难 以继续进行 。 一 通过引导使对方调整语序。 采访者根据 自身经验要很好的应对这一 次成功的采访 活动 , 不仅仅是提问的方式需 要多种多样 , 不拘 一格 , 局面 , 要调整对方 的情绪 , 解 决心理 障碍 , 这样才 能保证采访顺利进 而且 , 还要能够分析与把握 , 各方面都要问的巧妙与艺术 。 行, 才能保证采访 内容 的真实性与流畅性 。 2 . 5 用肢体语言暗示的方式鼓励被 采访者 2 电 视 新 闻 采 访 中 的心 理 把 握 与 应对 措施 肢体语言采访 , 在一 般采访 中占次要地位 , 但 是很多经 验丰富 在 电视新 闻采访 的过程 中 , 采访者 要进行心理把 握 , 通过心理 采访者都在潜移默化 的使用着 。恰 当地运用肢体语 言f 或 者表情动 互动 , 要对被采访者循循善诱 , 还要保 持 良好的情绪与清醒的头脑 , 作) , 都能够对采访对象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 响。相对于提 问采访 采访 者的思路一定要 清晰 , 这 样才能为观众提供重 要的信息 , 采访 来说 , 肢体语言采访具备 了更 多的细微性 。 比如在采访老年丧子、 中 者要 做好心理把握 工作 , 通过互动的方式 , 要使被采访 者的心理更 年丧偶的人时 , 最不需要的是语 言。 最需要 的是一些关怀的动作 、 关 加放松 , 采访者一定要 掌握谈 话 的主动 I 生, 这样才 能保 证采访 的质 心 的眼神 。

记者的心理调节探索

记者的心理调节探索

记者的心理调节探索记者是一群高度敏感、高度专业的职业人士,他们从事着信息收集、分析、编辑和传播的工作。

在日常的工作中,记者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如时间紧迫、新闻线索难以获得、写作困难等等。

因此,记者需要进行心理调节来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从如何保持平衡心态、精神调节、情感管理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面来探讨记者的心理调节。

一、保持平衡心态记者在工作中常常面临着时间和压力的双重挑战。

这可能会导致过度紧张和疲劳等问题,影响个人和工作生活质量。

因此,保持平衡心态很重要。

记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记录每日进展,了解任务和时间表;2. 定期休息,充足睡眠;3. 建立个人时间表,制定计划;4. 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限制,采取措施进行自我调整。

二、精神调节记者可能会面临与不同人群交往、工作场所紧张、资源有限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精神调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调节方法:1. 发掘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掌握自己的优点;2. 寻求支持,与同事进行合作;3. 首先考虑个人成长而非外在因素;4. 学习在海量资讯中筛选有价值的信息,保持学习状态。

三、情感管理记者工作难免会遇到困境和挑战,如不良报道、负面反响等问题。

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情感管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技巧:1. 将过于激动或情绪化的反应转化为积极行动;2. 寻求道德支持和信息来源,如想法和经验分享;3. 保持服务于公众的意识;4. 尝试制定有关倡导、赞美和反抗不道德行为的行为准则。

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对记者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记者维持充实和积极的状态,而不是过于悲观或沮丧。

以下是一些方法:1. 创造积极的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气氛;2. 提供充足的设备和资源,以帮助减轻记者的压力;3. 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工作技能;4. 建立员工关怀机制,帮助记者处理工作中的情感问题和挑战。

总之,记者需要进行心理调节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

这需要他们认识到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并采取措施来保持平衡心态、进行精神调节、管理情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采访心理

采访心理

采访活动中对心理调控的认识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是双方知识、观念、认知、愿望的交流。

在现代新闻信息传播中,记者记者承担了最关键的桥梁和纽带角色,也对记者的职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记者的个人素质承受着巨大的考验,有限的个体能力承载着人们不断攀升的期望。

在新闻采访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交流是互动的,两者的心理状态往往相互影响,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的时候调整自身的心态,同时注意并引导对方的心理。

一、记者自我心理调控芮成钢,一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魅力主播、记者、主持人,他以其敏锐的思维、睿智的回答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偶像。

当面对所有的商界精英,政界高端时,他的内心也许不是想我们看到那样平静。

他时常在采访开始之前采取一些让自己可以放松的措施,比如他可以用很友好的口吻提醒被采访者怎样做可以让他在采访中看起来更出色。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能够缓解记者采访时的紧张感,对自我心理的一种很好的调节。

这种方法也拉近的两者的距离,是采访能够在更放松的环境下进行。

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十分重要。

通过采访准备中对人物特点的把握,在采访开始时就对方感兴趣的或者双方有共同点的话题进行交谈,也就是说寻找接近点作为开场话题,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使采访顺利进行。

在采访中,记者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有的乐于接受采访积极配合,有的仅是一般礼貌配合,有的是防范甚至抵触记者的采访,这对记者的心理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

新闻采访活动贯穿了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表现不可避免地影响着记者的心理。

因此记者必须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很强的心理素质,时时刻刻绷紧每一个神经,做好充分应战的准备。

调动积极心理,避免消极因素记者的工作时效性很强,平时要重视调整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不要让无谓的琐事干扰自己的情绪,影响采访效率。

记者在采访全过程中应保持饱满的情绪、专注的神情、全身心投入的态度.这样才有利于调动采访对象的积极心理,使他始终保持昂扬的谈话兴致。

基于电视新闻采访浅谈心理把握

基于电视新闻采访浅谈心理把握

基于电视新闻采访浅谈心理把握【摘要】电视新闻采访是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在采访过程中心理把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章从采访前的心理准备、采访中的心理把握技巧、应对紧急情况的心理调控、处理意外情况以及与被采访者建立信任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心理把握可以提高采访的效果,建立信任关系也是关键。

文章强调心理因素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重要性,提示采访者要重视心理把握,不容忽视。

在采访过程中,必须保持冷静、谨慎和专业,才能取得成功。

心理把握是成功采访的关键所在,需要不断加强心理素质和技巧,以提升采访工作的效果。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心理把握、心理准备、心理把握技巧、紧急情况、心理调控、意外情况、信任关系、成功采访、心理因素、效果提高。

1. 引言1.1 电视新闻采访的重要性电视新闻采访作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方式,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通过电视新闻采访,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和背后的故事,增加对事件的了解和认识。

电视新闻采访能够使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加深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提高观众的新闻素养。

电视新闻采访也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优势,能够迅速将最新的信息传递给广大观众,帮助观众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事件动态。

电视新闻采访还可以促进社会公众对于事件的热议和讨论,提高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电视新闻采访对于增强社会凝聚力、提升新闻传播效果、促进社会正义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2 心理把握在采访中的作用心理把握在采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采访的效果和质量。

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时,采访者需要通过心理把握,准确把握被采访者的情绪、态度和思维,以便更好地引导对话和获取信息。

心理把握可以帮助采访者更好地理解被采访者的心理状态,避免冲突和误解,确保采访的顺利进行。

在采访中,心理把握还可以帮助采访者更好地掌握节奏和语气,使对话更加流畅自然。

通过对被采访者情绪的敏感和把握,采访者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措辞,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和矛盾,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论新闻采访中的心理调整

论新闻采访中的心理调整
铒个人7 g  ̄ t : 活 { 今这个社 会 L. 能 不受环境 的 i e r  ̄ . J J 影响 . 小 同礼 会地 似 与条f ' t :  ̄ 1 9 人对 物有 疗1 ・ ”的 仃法 ;1 川的 素质 史化皲 养和, I 活水准的人香待 物 也有 圳样的感受 等等. 处 这个} I : 会, I i , 这 是群体心理对个人的影响所 导敛的 j 越 常 被采访的刈象挪 i 常! i 意与记者合作的 , 但Ⅱ 三 缺乏 少数 愿意 合作 的人, 啡个人邢 r 1 的 Os  ̄ . 1 素, 不 的心 7 1 : - 7 i z 决定竹他 仃 J 址 愿意 作. 慢电 哇 ! 匿 彻的 J ’ 解 被采访 人的心胖 观, } } ,就必 分析 他 t , i 做 过 I i 心 状态受哪些 因素 的制约 与影响 人的i 为受 个 b l l ,  ̄ ' - f i ! l P l 9 制约 . 个 人仃什他 独特f i 9 个 r l : . 1 P l - . f f 的人 埘待汞 的 的态发 也小 卡 l I 川, 被 采 1 \ 人的 t 匝、 能 J u 三 揶决 定 符他们接受 f 1 I 适心 采访的能 J . "埘1 1 1 - { : } } . 能』 J 特 的 人. k 记者 采取 不同的 采圻力 ‘ 法, 刈 ’ 瘤下药 采 的 埘象 ・ 般 为’ J f f I : ; 1 9 1 ‘ l l : 人 或【 j ‘ 件彳 『 荚的I = f 1 情 人 }等. 采 j 旨掌执 竹1 动f . f I I 做采访人 也许 是 消擞被 动的. 他仃 J 谈 的I ~弈 J 怠度 也火 什 采访的成【 J 1 5 [ . 所 以} 己行彳 『 必 要了解 采访埘象的心川 ,以他 J : l 采 访 f ・ 能 : { 『 1 ’ 州 破 采 访人的心 状态 。 仃 于采 访煅 良& r 的成

新闻访谈的心理学运用艺术

新闻访谈的心理学运用艺术

接触和访问较多的对象,且不同对象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有很大的区分,
法把握被采访者的行为和心理改变,就不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从
具有极强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新闻采访中必需具有灵敏的才思和较好
而无法实现新闻报道的精确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记者要具备肯定的心
的应变能力,能够在采访过程中将被采访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被
买卖中,原来说好的价格,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原房主在没有任何理由
家伙问我们真的吗?我当时就流着眼泪告知他,是的,珍宝,你还有我
的状况下要求加价格,对方同意后最终竟然还不卖了。采访过程中,
们。然后话题就打开了。所以我觉得只有采访不到位的记者,没有采访
我多次被原房主拒之门外,然后我就在他家楼下蹲守,他下来的第一
新闻采访的对象可以划分为“不合作型”与“合作型”两类。“不
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告知我,说他自己也觉得不合理,不好意思提出,
合作型”是指对采访行为持不合作看法的采访对象。通常可以划分为真
所以就有意刁难一下,让对方知道。结果对方竟然找了记者曝光他,
不合作和假不合作两种,前者一般对采访十分反感、厌恶,只是消极地
理学学问和技巧,在采访过程中分析被采访者的心理规律,对被采访者
采访者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对话,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以充分挖掘
的意志、兴趣、理智等进行推断。这种对被采访者心理规律的分析和推
被采访者身上的新闻价值。被采访者健谈那是最好,反之,就需要与
断,不仅涉及心理活动的共性分析,也涉及其心理活动的独特分析,对
动和情感,并进行敏捷的调整,新闻采访者才能够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

第1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于是我拿了纸巾给他然后坐在他身边一边搂着他,摸摸他的头一边拿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新闻采访中的心理调控及写作技巧
一、掌握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
在新闻采访中,应为采访的对象和事件配备多种采访钥匙,把自己的心理活动与采访对象心理活动融为一体,就可以轻车熟路的打开各种采访对象的心灵之锁,达到采访的目的,收获到最佳的采访效果。

采访中,只有目的明确,记者的提问才能问到点子上,当然,谈话中也可能有意外收获,这在采访中也是绝对不能放过的。

同时对采访对象的一些概括性了解,例如简历,业绩,性格以及发生事件的一些简单过程等等,都可以减轻记者在采访中摸不着头绪带来的采访压力。

列出采访谈话提纲也不失是一种好的工作习惯。

可以根据采访的目的,以及初步了解到的被采访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有必要时还要考虑到报道需要,列出谈话中所要了解的问题和需要启发引导的问题,做到先打外围后攻重点,攻破记者需求的采访堡垒就会指日可待。

而能否做好与采访对象谈话的准备,既是方法问题也有责任感问题。

在听广播或看电视时,有时就会发现有些记者的提问很不在行,甚至问出笑话,出现这些就是记者对采访前准备的不充足,重要性认识不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采访对象的谈话内容就是新闻写作的米,采访效果如何,是涉及新闻是否真实,感人的关键一步,只有事先做好酝酿考虑,才能使采访内容更具有确定性,材料获取的更全面细致,制出的节目才更加顺耳悦目。

二、调控采访对象的基本方法
寻求共同语言,适宜的采访地点,时机,以及谈话技巧是调控
采访对象心理的基本方法在采访中,记者应该努力寻找与被采访对象的共同语言,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引起心理共鸣,这样就可大大缩短采访与被采访者间的心理距离,达到最佳的采访效果。

本人认为语言和心灵做到沟通,才能打开被采访者的话匣子。

采访者和被采访者有着所谓投机的缘分,这既是一种契合,也是一种交流。

记者不应简单的掏出本和笔从采访对象口中挖材料,更不应向法官审讯式的一问一答,而是应该与采访对象朋友式的交流情况、思想、看法,共同探讨问题,让采访对象感到不意外,愿意与你推心置腹地谈话。

交流时还要讲究技巧,记者应具备娴熟的语言技巧,这样可以引导采访对象的思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提出的问题要准,使采访对象能够回答乐于接受。

三、新闻采访写作中要采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对于新闻采访写作而言,最重要的一点要求就是要确保语言的真实与可靠,所以,一篇有价值的新闻稿件,必须是建立在真实的语言表达方式基础之上,换言之,就是要让写作具备一定的新闻性语言。

新闻自身也具有很多的特点,除了必须要的独特性之外,还包括它的新奇性与震撼性。

一篇新闻稿件的价值就在于与阅读者之间产生共鸣。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在新闻采访写作中,可以通过一些暗含新闻性的表达方式,来体现出语言上的真实性。

当然,新闻作为一种大众媒体的语言文体,它的语言表达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大众化思维语言。

所以,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访写作时,要适当地调整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便更能让大众所接收。

新闻语言的传播不仅仅是一
种事实的传播,同时也是一种话语形式的传播,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各种语言的语境、文化以及特色等等。

新闻本身就是一种针对大众的语言问题,所以它的写作语言就应该满足大众的需要。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访写作时,尽量把语言表达得更通俗易懂,这样会让人更容易接受。

四、新闻采访写作中要善于捕捉新闻的细节
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的工作者都知道,新闻的采访存在着很大的变动性与特殊性,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写作的时候,要学会捕捉新闻信息中的细节部分。

同时,在新闻信息发布会上,如何选取录音的位置以及拍摄的角度,对新闻记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只有从各种新闻的细节方面来挑选他们所需要的新闻信息,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录音素材的选取、编辑、合成以及传达等等工作。

当然,自此过程中,新闻的细节也不能脱离了整个新闻信息所要表达的主题,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细节的选取上,具备一定的独到性,能够从很细小的方面,来反映整个问题的真实性。

新闻采访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运用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交际学,伦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并在采访实践中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和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这样采访成功率才会高,写出的新闻报道才更贴近实际,更生动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