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新版)
【精品】2018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新版共16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本学期我将承担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制定了以下教学计划。
本计划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致力于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我们将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做好基础,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研究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此外,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我们也将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本册教材为部编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变化着的社会、二生活的记忆、三美景依然、四情感哲思、五文明的印迹、六情操与志趣。
第一单元是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第二单元是阅读传记类文章,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第四单元是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第五单元是研究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第六单元是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虚词。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不同,本册单独组元,编排在第三、六单元中。
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后的正式启动。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研究。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
口语交际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一、五单元;与以往教材相比显示出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综合性研究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六单元。
活动注重中国传统美德与文化的熏陶。
以上是本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教材分析。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初中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和学习心得体会 (一)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初中小学教研组活动记录和学习心得体会 (一)近日,我参加了学校的初中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围绕《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并在教研组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收获和体会。
首先,我们就文件进行了全面的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一文件包含了16个章节,对于各年级,各个课程环节,从教育目标、教材内容、教学要求、学生能力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都给出了很多的指导和建议,让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实践课程标准,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我们分组进行教学案例分享。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通过举实例的方式,分享了各自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收获,例如如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如何按照课程标准设计评价体系等,这些案例不仅让我们互相学习借鉴,而且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贯彻了课程标准。
最后,我们在交流互动中进行讨论和总结。
在交流互动中,我们就遇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探讨,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分析了带教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时,我们也总结了整个教研组活动的收获和心得,得出了以下几点:1. 对《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分享了各自教学中的实战经验,对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3. 推动教研组共同进步,提高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4. 加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形成了优化的教研机制。
通过此次教研组活动,我们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更好地贯彻和实践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每个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目标体系,条块分明而又相互协调,目标明确而又具有弹性。
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
如果说,九年一贯四个学段是一个纵向的结构,那么,四个方面与“综合性学习”构成的五个板块则是一个横向的结构。
如果说,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织的协调的平面系统,那么,目标中三个维度的交融,则使这个平面的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一个立体化的生命体。
十条总目标涵盖了语文素养的所有方面。
第1条至第5条,大体是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方法几个方面提出目标,其中也涉及知识与能力的问题。
第1条,提出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多带有过程性、发展性和导向性,因而,既具有方向性又具有弹性。
这些目标都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发展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渗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生动而又具体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2条,提出文化方面的发展目标。
对学生在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多样文化等方面都提出合适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培养具有开放的心态和胸襟、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能够博采众长的现代人的愿望。
第3条,提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习惯和方法的发展目标。
能热爱祖国语文,有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目标也是要靠日积月累,长期“养成”。
第4条,提出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方法方面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协调发展的思想。
发展思维能力,涉及到观察、思考、想象诸多方面,突出强调了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既符合时代的要求,又符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四学段)新旧版本对比
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 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 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 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二、两个课标表述的不同之处
(1)硬笔书法力求美观———进一步强化母语教育
五到六年 级 学 生 能 用 毛 笔 书 写 楷 书 ;而 七 到 九 年 级 的 学 生 ,能 够 临 摹 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 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 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 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巧用习作分层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巧用习作分层教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作者:陈宝玲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85期【摘要】习作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写作比重加大,本文对习作分层教学进行了探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灵活习作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相结合,给学生创造展示平台等多方面联动,对学生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是一种适合学生教学和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分层教学;适合的教育;写作能力习作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则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目前,习作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学生的词汇积累不一、课外阅读量不等,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存在差异。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则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固定化,习作篇章形式化,同时也会降低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以及信心。
因此,为了保证语文习作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习作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与指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根据调查了解,通常情况下一个班40人,文采飞扬的学生只有几位,大部分学生的习作语言缺乏逻辑性,还有部分学生写作时抓耳挠腮、无从下手。
另外,部分學生面对习作容易产生不愿意写或害怕写的心理,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写作能力得不到提升,缺乏成就感。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深入探究,认识和了解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行习作分层教学,给每位学生不一样的阶梯,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跳一跳”达到目标。
二、巧用习作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合理分层,平等对待学生差异习作分层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课外阅读积累、写作兴趣以及现有的习作能力等,综合评价学生并进行合理分层。
这里所谈及的分层秉承新课改理念“以人为本”,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为了帮助写得好的学生写出想法、写出个性;帮助会写的学生写出文采;更是为了帮助不会写、不敢写的学生放心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最新修订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部分(2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培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务教育课程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三类。
以_____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
3.义务教育课程九年一贯设置,按“______”学制或“_____”学制安排。
4.______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可选择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
5.______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部分(8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_______、_______课程。
_____与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_____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课程围绕__________,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4._____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体现。
6._____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7._____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8.____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9._____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小学1-6年级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于今年4月21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
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就这一表述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一、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在语文课程中的根本宗旨2022年版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将文化自信列于核心素养之首,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任何课程都包含文化,都是文化的载体。
但是,要想让学生理解、热爱中华文化,建立自觉、自信的文化意识,语文课程无疑是最好的阵地、最佳的路径。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自信中的“文化”,不是泛泛的普适意义上的概念称谓,而是特指、专指“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自觉接纳、衷心热爱;是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持久信念、崇高信仰。
“中华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系与血脉,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同并奉行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革命实践中形成,并在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创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2022年新版的《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终于发布了。
该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以提升学生思
想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课程标准着重强调文学素养的提升。
课程加强了对文学素养的
深化学习,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文学的历史和文学的形式,拓宽文学
素养的视野,让学生更加了解文学,理解文学,并有助于提升文学鉴
赏能力。
其次,课程标准重视文化素养的培养。
教学聚焦于中华传统文化,突
出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使学生通过接触中华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传统
文化,以促进学生的文化兴趣的熏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以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课程标准还增加了英语考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例如,
学生要掌握英语语法、词汇、句子结构等基本知识,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另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还强调
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参与到思维活动中,大胆提出
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研究思考,形成理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
2022年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力
量,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完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
完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版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具备人文涵养和科学涵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可以为此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外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为提高学生道德质量和科学文化涵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创立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涵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平生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确立作用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涵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想,初步掌握研究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优秀的研究惯,使他们拥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涵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渐形成优秀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友善发展。
语文课程的丰富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资料的感觉和理解又经常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授课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敬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独到体验。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种能力的主要培养途径应该是语文实践。
由于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研究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资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领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成心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20xx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正式发布以来。
我对之充满着未知的好奇与期待,几次想静心研究,都被繁琐的教学工作给耽搁。
庆幸的是在临近开学之际,在学校精心组织下,全体教师开展了关于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的集中培训,在省教科院专家的细致讲解中,我对20xx新课程标准有了全面的了解: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根本的依据,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相较于20xx版课标,20xx版课标最大的变化是: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的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的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幼小衔接。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结合专家的解读,我有以下思考和感悟:一、转变观念,培养“核心素养”为培育未来能够担负起民族振兴大任的新人,“新课标”在总目标第一条就建议“在语文自学过程中,培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恰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建议”的第一条建议“教师应认知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住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注重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把立德树人做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而核心素养做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神通,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核心素养”,即为文化自信心、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缔造。
“文化自信心”特别强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尊重,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语言运用”特别强调培育学生爱好国家通用型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思维能力”特别强调培育学生崇尚求真技术创新的品质;“审美缔造”特别强调修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这四个方面就是一个整体,就是相互融合扩散的,四个方面在一个学生身上的综合整体表现才叫做核心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转变观念,“以文化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
一是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少做题。
平时布置作业,也应多布置阅读任务,少布置刷题作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最新思想及顶层设计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最新思想及顶层设计
解读
汪潮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
【年(卷),期】2022()18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对过去课标的修正与提升。
本文对其中的三个最新思想与顶层设计进行初步解读,并提出一些实施建议。
【总页数】5页(P8-12)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学业质量
【作者】汪潮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小学教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回归语文本色提高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拾遗
2.关注数学建模重视模型思想——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模型思想
3.语言文字运用:语文课程定位的新亮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4.致力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的修订
5.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多读书少做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版)语文(附录)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
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1篇。
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文。
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
1~6年级(75篇)1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2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3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4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5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6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7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8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9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10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11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1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13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14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15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17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18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19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20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22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23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24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25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26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27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28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29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30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31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3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34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35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36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37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38 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39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40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41 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42 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43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44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45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46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47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48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49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51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51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52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5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轼54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55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56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57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58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几59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6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游61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范成大62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63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6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65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66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朱熹67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68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69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70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71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72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73 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74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75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7~9年级(61篇)1 关雎(关关雎鸠)《诗经》2 蒹葭(蒹葭苍苍)《诗经》3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4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5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6木兰辞(唧唧复唧唧)北朝民歌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8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9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10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1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12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13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崔颢14 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15 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19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20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21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22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23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24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25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26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2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2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29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30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3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2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33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34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辛弃疾3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36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37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38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39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40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41 《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42 曹刿论战《左传》43 《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语文新课标标准原文
语文新课标标准原文语文新课标标准原文是指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原始文本,它是对语文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文新课标标准原文分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书写和口头表达。
同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阅读、书写和口头表达。
同时,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知识,能够进行较为深入的阅读、书写和口头表达。
同时,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总之,语文新课标标准原文是对语文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要求和学习目标。
教师和学生应当结合语文新课标标准原文,积极开展语文教学和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最新)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标准》中讲的语文实践与哲学讲的实践有所不同。
哲学讲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标准》提出的“实践”只是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能力,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实践活动,即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活动。
2.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
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
也就是说,学语文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掌握一种工具、一种手段。
既是工具,就不能当作摆设,而要用以参与种种实践活动。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首先是拿它用于学习实践,用于学习各种新的知识技能;还要把它用于生活和种种社会活动。
学生学了一些字词,学了一些句子,读背了一些诗文,如果仅仅是为了记住它,把它储存起来,那是我们一贯反对的“死读书”,必然导致死记硬背,使学生的思想僵化,才智被扼杀。
“积累”和“运用”兼有,才是完整的语文能力。
我们期望学生们学过的语文知识技能,能够对学生学习新教材、新知识发生积极的影响。
所谓从已知到未知,举一反三,前提是要“会用”——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用“一”去反“三”。
学生在学习中有困难,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所学的内容像“天书”一样难懂,而是由于已经学过的东西用不上,不会用。
这怎么能谈得上语文实践能力呢?3.语文实践能力,谈到根本处,还是要重视、强调能力。
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语文实践能力。
《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并不意味着语文知识不重要了。
《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多处讲述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丝毫没有否定语文知识的意思,问题是怎样认识和对待语文知识。
《标准》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这是说,语文实践能力不应当按照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去设计、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语文课程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
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语文学习过程。
2.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
【最新修订版】 目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 年级) 第二学段(3-4 年级) 第三学段(5-6 年级)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 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 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 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 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 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 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 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 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 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 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 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 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 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 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 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 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 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 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பைடு நூலகம் 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去掉“不宜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 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 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 点,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 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 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既符 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 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 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 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 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 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 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 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 发展。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1-2 年 级 、 3-4年 级 、 5-6年 级 、 7-9年 级 这 四 个 学 段 , 分 别 提 出 “ 阶 段 目 标 ”, 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 阶 段 目 标 从 “ 识 字 与 写 字 ”、 “ 阅 读 ”、 “ 写 作 ” ( 第 一 学 段 为 “ 写 话 ”, 第 二 、 第 三 学 段 为 “ 习 作 ” ) 、 “ 口 语 交 际 ” 四 个 方 面 提 出 要 求 。 课 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 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