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鸿门宴》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鸿门宴》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0ebd0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6.png)
2023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鸿门宴》同步巩固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下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②客何为者③大王来何操④具告以事⑤竖子不足与谋⑥长于臣⑦吾属今为之虏矣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⑨此天子气也⑩沛公安在A.①⑧⑨/②③④⑥/⑤⑩/⑦B.①⑧⑨/②③⑩/④⑤⑥/⑦C.①⑧⑨/②③⑩/④⑥/⑤/⑦D.①⑧/②③④⑥/⑤⑩/⑦⑨2、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3、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旦日飨士卒飨:犒劳B.此亡秦之续耳续:继续C.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幸而D.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使动用法,可译为“击碎”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B.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走小路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5、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6、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具告以事B.长于臣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7、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选自《史记》。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ed029f6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a.png)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一、选择题1.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什么?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B. 楚汉相争时期C. 三国鼎立时期D. 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汉相争时期,具体时间是公元前206年,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A. 刘邦、项羽、张良、范增B. 刘邦、项羽、诸葛亮、周瑜C. 刘邦、项羽、韩信、萧何D. 刘邦、项羽、刘备、曹操解析:鸿门宴的主要人物包括刘邦、项羽、张良和范增。
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范增是项羽的谋士。
3. 鸿门宴的起因是什么?A. 刘邦率先攻入关中,项羽不满B. 项羽率先攻入关中,刘邦不满C.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D. 刘邦和项羽争夺关中的粮食答案:A解析:鸿门宴的起因是刘邦率先攻入关中,占领了咸阳,项羽对此感到不满,认为刘邦有独占天下的野心。
4. 鸿门宴中,范增的建议是什么?A. 与刘邦和谈B. 直接进攻刘邦C. 设宴款待刘邦,趁机杀之D. 将刘邦逐出关中解析:范增建议项羽设宴款待刘邦,趁机将其杀死,以消除后患。
5.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A. 张良B. 范增C. 曹无伤D. 项伯答案:C解析:曹无伤是刘邦的部下,他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的野心,激起了项羽的愤怒。
二、填空题1.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____年。
答案:206解析: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楚汉相争的重要事件之一。
2. 鸿门宴的地点在今天的____省____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答案:陕西西安解析:鸿门宴的地点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鸿门堡村。
3. 鸿门宴中,刘邦的谋士是____,项羽的谋士是____。
答案:张良范增解析: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范增是项羽的谋士,两人在鸿门宴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4. 鸿门宴中,刘邦通过____的调解,最终得以安全返回。
答案:项伯解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在鸿门宴中起到了调解作用,帮助刘邦安全返回。
5. 鸿门宴后,项羽自立为____,封刘邦为____。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01bda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03.png)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鸿门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政治斗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是秦末农民起义中的重要事件。
以下是一份关于鸿门宴的练习及答案,适用于考试复习,内容丰富。
一、鸿门宴背景介绍1.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各地纷纷响应,秦朝统治岌岌可危。
2.刘邦、项羽等起义军逐渐壮大,成为推翻秦朝的主要力量。
3.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灭亡秦朝,与项羽在鸿门宴上展开了一场政治斗争。
二、鸿门宴过程描述1.刘邦进入咸阳后,采纳部下建议,封存秦朝的仓库和财物,等待项羽到来。
2.项羽在鸿门设宴,邀请刘邦赴宴,实则企图谋杀刘邦。
3.刘邦的谋士张良、樊哙等事先得知鸿门宴的阴谋,提醒刘邦谨慎行事。
4.刘邦赴宴时,项羽的谋士范增多次暗示项羽动手,但项羽犹豫不决。
5.刘邦在宴会上巧妙应对,化解了危机,最终安全离开鸿门。
三、练习题及答案1.选择题(1)以下哪项是鸿门宴发生的时间?A.公元前209年B.公元前206年C.公元前203年D.公元前201年答案:B(2)以下哪位是鸿门宴的主办者?A.刘邦B.项羽C.张良D.范增答案:B(3)以下哪位是刘邦的谋士?A.樊哙B.张良C.项羽D.范增答案:B2.填空题(1)鸿门宴发生在______年。
答案:公元前206年(2)刘邦在鸿门宴上巧妙应对,化解了______的危机。
答案:生命危机(3)刘邦的谋士______在鸿门宴上提醒刘邦谨慎行事。
答案:张良3.简答题(1)请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各地纷纷响应,秦朝统治岌岌可危。
刘邦、项羽等起义军逐渐壮大,成为推翻秦朝的主要力量。
(2)请简述鸿门宴的过程。
答案:刘邦进入咸阳后,采纳部下建议,封存秦朝的仓库和财物,等待项羽到来。
项羽在鸿门设宴,邀请刘邦赴宴,实则企图谋杀刘邦。
刘邦的谋士张良、樊哙等事先得知鸿门宴的阴谋,提醒刘邦谨慎行事。
刘邦赴宴时,项羽的谋士范增多次暗示项羽动手,但项羽犹豫不决。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6课《鸿门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6课《鸿门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3c0532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3.png)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6课《鸿门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 .张良出,要项伯解析:A 项“距”通“拒”,“内”通“纳”;B 项“蚤”通“早”;C 项无通假字;D 项“要”通“邀”。
答案:C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 .此亡秦之续.耳 续:继续 C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D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破,使动用法,可译为“击碎” 解析:B 项“续”是“继承者”的意思。
答案:B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籍.吏民 B .沛公军.霸上 C .范增数目.项王 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解析:A 、B 、C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 项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D4.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公为我献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C.均为副词,趁机。
A.连词,于是,就/副词,才。
B.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介词,替/句末语气词,呢。
答案:C5.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
B.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的谗言”,今义为“详细地说”。
D.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很”。
答案:C6.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具告以事B.长于臣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解析:例句与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62dbea647d27284a7351a9.png)
《鸿门宴》知识考点、热点回顾通假字1. 距一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 内一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3. 要一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一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 蚤一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 郤一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 不一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 坐一座: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1. 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 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 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 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 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 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 于是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8. 再古:两次今:第二次重点实虚词1. 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 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 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 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 若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讵能若是乎7. 然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8. 于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 因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 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11. 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标准答案)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f1d198a300a6c30d229f1b.png)
《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作者:————————————————————————————————日期:23 《鸿门宴》知识巩固一 考点、热点回顾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 坐─座:因击沛公于坐 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婚姻 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于是 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8.再 古:两次今:第二次重点实虚词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幸 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 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 若 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讵能若是乎7. 然 沛公默然4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8.于 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 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为 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95e1b6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f6.png)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2篇)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B. 战国C. 秦朝D. 楚汉相争3.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刘邦B. 项羽C. 张良D. 荀彧4.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A. 范增B. 项伯C. 曹无伤D. 张良5. 鸿门宴中,谁劝刘邦赴宴?A. 张良B. 项羽C. 范增D. 项伯二、填空题1. 鸿门宴中,刘邦的军师范增献计给项羽,建议他__________刘邦。
2. 鸿门宴的地点是今天的__________。
3.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__________离开宴会,得以脱险。
4. 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意在__________。
5. 鸿门宴后,刘邦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3. 鸿门宴中,项伯为何要保护刘邦?4. 鸿门宴对楚汉相争的局势有何影响?5. 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表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四、论述题1. 论述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中刘邦和张良的智谋与决策,谈谈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D4. C5. A二、填空题1. 杀掉2. 陕西临潼3. 如厕4. 意在沛公5. 杀曹无伤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初期。
当时,秦朝已经灭亡,项羽和刘邦是争夺天下的两大势力。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威震天下,而刘邦则趁机攻入关中,占领了秦都咸阳。
刘邦的部下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帝之心,项羽大怒,决定攻打刘邦。
范增建议项羽在鸿门设宴,趁机杀掉刘邦。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要劝项羽杀刘邦?范增认为刘邦有野心,且善于笼络人心,将来必成大患。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3篇)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270ca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16.png)
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3篇)鸿门宴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篇)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鸿门宴的主要人物不包括以下哪位?A. 项羽B. 刘邦C. 张良D. 赵高3.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欲称王?A. 曹无伤B. 范增C. 项伯D. 张良4.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物以示项羽应杀刘邦?A. 玉玦B. 玉佩C. 玉玺D. 玉环5. 鸿门宴中,刘邦借口何事逃离宴会?A. 洗手B. 如厕C. 患病D. 接见使者二、填空题1. 鸿门宴中,项羽的军队驻扎在_________,刘邦的军队驻扎在_________。
2. 鸿门宴中,刘邦送给项羽的礼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 鸿门宴中,项伯与张良的关系是_________。
4. 鸿门宴中,刘邦对项羽说的“约为兄弟”是指_________。
5. 鸿门宴后,项羽封刘邦为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坚持要杀刘邦?3. 鸿门宴中,项伯为何要保护刘邦?4. 鸿门宴中,刘邦是如何逃脱的?5. 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有何影响?四、论述题1. 论述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中刘邦的智谋及其在楚汉争霸中的作用。
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A4. A5. B二、填空题1. 坑门、霸上2. 白璧一双、玉斗一双、黄金百镒3. 儿女亲家4. 刘邦与项羽结为兄弟5. 汉王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鸿门宴发生在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霸初期。
当时,项羽和刘邦是反秦联军的主要领袖。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威震天下,而刘邦则趁机攻入关中,占领咸阳,并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赢得了民心。
项羽得知刘邦欲称王关中,极为不满,遂率军西进,直逼刘邦驻军地霸上,鸿门宴由此展开。
2.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坚持要杀刘邦?范增认为刘邦有野心,且深得民心,是项羽称霸天下的最大威胁。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一)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bd71127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4.png)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一)一、填空题1. 《鸿门宴》是古代______的一段历史故事。
答案:西汉2. 《鸿门宴》的故事主要发生在______。
答案:鸿门3. 鸿门宴的主人公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刘邦、项羽4. 在鸿门宴上,范增建议项羽杀掉刘邦,但最终没有得逞,原因是______。
答案:项伯的通风报信5. 鸿门宴后,刘邦逃往______,建立了汉朝。
答案:汉中二、选择题1. 《鸿门宴》中,以下哪位人物是项羽的亲信?A. 张良B. 范增C. 项庄D. 刘邦答案:C2. 在鸿门宴上,以下哪位人物为刘邦辩护,使得刘邦得以逃生?A. 项伯B. 范增C. 张良D. 吕后答案:A3. 《鸿门宴》中,以下哪个事件使得项羽放弃了杀害刘邦的念头?A. 项庄舞剑B. 张良献计C. 项伯通风报信D. 刘邦道歉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鸿门宴》的故事背景。
答案:《鸿门宴》故事背景是秦朝末年,天下大乱。
刘邦和项羽分别领导起义军反抗秦朝统治。
刘邦先入关中,灭了秦朝。
而项羽则率领大军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
随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但两人之间矛盾重重,项羽担心刘邦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于是设下鸿门宴,企图杀害刘邦。
2. 请简要分析《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
答案:《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
刘邦:机智、谨慎、能屈能伸。
在鸿门宴上,他凭借张良的智谋和项伯的通风报信,成功逃过一劫。
项羽:英勇、直率、犹豫不决。
他虽然想杀掉刘邦,但在鸿门宴上却因项伯的通风报信而放弃,显示出其性格中的犹豫不决。
张良:智慧、忠诚、善于谋略。
他在鸿门宴上为刘邦献计献策,帮助刘邦成功逃生。
范增:足智多谋、忠诚。
他建议项羽杀掉刘邦,但在鸿门宴上未能得逞,显示出其谋略过人。
项伯:忠诚、正直。
他虽然忠于项羽,但在鸿门宴上却为刘邦辩护,使得刘邦得以逃生。
四、论述题1. 请论述《鸿门宴》中项羽为何没有杀掉刘邦?答案:项羽没有杀掉刘邦,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项伯的通风报信。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3篇)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bdd34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af.png)
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3篇)鸿门宴练习题答案版(第一篇)一、选择题1. 题目:鸿门宴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楚汉争霸时期答案:D解析:鸿门宴发生在楚汉争霸时期,具体时间是公元前206年。
这一时期,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鸿门宴是双方力量对比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 题目:鸿门宴的主要人物有哪些?A. 刘邦、项羽B. 刘邦、张良C. 项羽、范增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鸿门宴的主要人物包括刘邦、项羽、张良、范增、项伯等。
刘邦和项羽是宴会的主角,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邦和项羽的谋士,项伯则是项羽的叔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填空题1. 题目:鸿门宴的地点是______。
答案:鸿门解析:鸿门宴的地点在鸿门,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东北,因地形险要而得名。
2. 题目:在鸿门宴中,范增多次向项羽暗示要杀刘邦,使用的道具是______。
答案:玉玦解析:范增多次举起手中的玉玦,暗示项羽下决心杀刘邦。
玉玦在古代有决断之意,范增此举意在催促项羽果断行动。
三、简答题1. 题目: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答案:鸿门宴的背景是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中,占领咸阳,并派兵守函谷关,阻止项羽进入。
项羽大怒,率军攻关,刘邦自知不敌,便在张良的建议下,亲赴鸿门向项羽道歉,以求和解。
解析:鸿门宴的背景复杂,涉及秦朝灭亡后的权力真空和刘邦、项羽之间的矛盾。
刘邦先入关中,触犯了项羽的利益,导致双方关系紧张,最终引发了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
2. 题目:鸿门宴中,刘邦是如何脱险的?答案:刘邦在鸿门宴中脱险,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张良的谋略,二是项伯的庇护,三是刘邦的机智应变。
张良事先与项伯结为亲家,项伯在宴会上多次保护刘邦。
刘邦在得知范增的杀意后,借口上厕所,趁机逃走,并由张良代为辞谢。
解析:刘邦的脱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良的谋略和项伯的庇护为刘邦提供了外部支持,而刘邦自身的机智应变则是他成功脱险的关键。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3篇)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53ba2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e.png)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考试复习用(3篇)鸿门宴练习及答案(一)一、阅读理解原文节选:>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练习题:1. 沛公军在何处驻扎?2. 曹无伤向项羽报告了什么消息?3. 项羽听到曹无伤的报告后有何反应?4. 范增对项羽说了什么?他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 沛公军驻扎在霸上。
2. 曹无伤向项羽报告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3. 项羽听到报告后大怒,决定次日攻打沛公军。
4. 范增告诉项羽,沛公入关后不取财物、不近女色,志向不小,且其气为龙虎、成五采,有天子气,建议急击勿失。
二、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背景。
2. 刘邦和项羽在鸿门宴前的兵力对比如何?3. 范增为何建议项羽急击刘邦?答案:1. 鸿门宴的背景是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天下。
刘邦先入关中,项羽随后赶到,双方矛盾激化。
项羽的部下曹无伤告密,称刘邦欲王关中,引发项羽的愤怒,决定攻打刘邦。
范增也认为刘邦有天子气,建议急击。
刘邦为避免冲突,前往鸿门赴宴,试图缓和矛盾。
2. 在鸿门宴前,项羽兵力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兵力十万,驻扎在霸上。
项羽兵力明显占优。
3. 范增建议项羽急击刘邦的原因有三:一是刘邦入关后不取财物、不近女色,显示其志向远大;二是范增望气,见刘邦气为龙虎、成五采,认为他有天子气;三是担心刘邦势力壮大,成为项羽的劲敌。
三、论述题1. 分析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2. 鸿门宴对楚汉争霸有何影响?答案:1. 刘邦的性格特点:机智灵活:刘邦在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后,迅速采取行动,前往鸿门赴宴,展现出极高的应变能力。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鸿门宴(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下册课后习题:(第一单元)鸿门宴(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f003f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e.png)
3鸿门宴课后篇一起巩固一、夯实基础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亡:逃跑②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故意③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⑤令将军与臣有郤.郤:嫌怨⑥杀人如不能举.举:尽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故”,应为“交情”;④“谢”,应为“道歉”。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②范增数目.项王③籍.吏民,封府库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A.①/⑤/②③④B.①④/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②⑤/④为名词用作动词,④为名词作状语,⑤为使动用法。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B.{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C.{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①今者项庄拔剑舞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项,“而”,①表修饰,不译;②连词,表转折,却。
B项,“因”,①副词,于是;②介词,趁机。
C项,“以”,连词,表目的,用来。
D项,“者”,①助词,补足音节;②代词,……的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沛公居山东..时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财物..无所取项,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十分,极。
B项,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山东省。
C项,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D项,古今义相同。
5.下列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具告以事B.长于臣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项,宾语前置句;其余三项与例句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6.下列对《鸿门宴》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门,指军营的门,清代开始成为对提督的尊称。
B.西向,即面向西,其面对的是朝着东坐着的东道主。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2024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9aa8b6c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1.png)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2024一、练习题(一)选择题1. 《鸿门宴》出自哪部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左传》2. 项羽在鸿门宴上为何没有杀刘邦?A. 项羽心慈手软B. 张良的智谋C. 项伯的劝阻D. 刘邦的狡猾3. 下列哪项不是鸿门宴中的重要人物?A. 项羽B. 刘邦C. 张良D. 荆轲4. 鸿门宴中,谁向项羽告密,说刘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A. 项伯B. 范增C. 曹无伤D. 张良5. 鸿门宴中,范增为何对项羽不满?A. 项羽不听劝告B. 项羽优柔寡断C. 项羽心慈手软D. 项羽贪图享乐(二)填空题1. 《鸿门宴》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西汉著名的_________。
2. 鸿门宴发生的背景是_________战争时期,刘邦和项羽争夺_________。
3. 鸿门宴中,刘邦通过_________的智谋和_________的帮助,成功脱险。
4. 范增在鸿门宴中多次向项羽暗示要杀刘邦,但项羽_________。
5. 鸿门宴后,刘邦_________,最终在_________中战胜项羽,建立汉朝。
(三)简答题1. 简述鸿门宴的起因和结果。
2. 分析鸿门宴中项羽的性格特点。
3. 张良在鸿门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4. 鸿门宴对后世有什么影响?5. 你认为鸿门宴中谁是最关键的人物?为什么?(四)论述题1.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鸿门宴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 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的智谋和性格对最终结果有何影响?3. 从鸿门宴看古代政治斗争中的权谋与智慧。
4. 鸿门宴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何启示?5. 结合鸿门宴,谈谈你对“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理解。
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1. A. 《史记》解析:《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名篇。
2. C. 项伯的劝阻解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在鸿门宴中多次劝阻项羽,使刘邦得以脱险。
3. D. 荆轲解析:荆轲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与鸿门宴无关。
(完整版)课堂练习《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课堂练习《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78d67b551810a6f424860d.png)
《鸿门宴》知识巩固一考点、热点回顾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 坐─座: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于是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8.再古:两次今:第二次重点实虚词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 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 若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讵能若是乎7. 然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8.于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11.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鸿门宴》同步测试(含答案)
![《鸿门宴》同步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86671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56.png)
《鸿门宴》同步测试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路B.张良入谢谢:辞谢C.再拜献大王足下再:第二次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2.下列各句中的“之”字,指代对象相同的两句是()①闻大王有意督过之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③亚父受玉斗,置之地④吾属今为之虏矣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关实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置B.谢C.坐D.如4.下列对各句中加粗词按其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欲王关中②项伯杀人,臣活之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④沛公军霸上⑤籍吏民,封府库⑥常以身翼蔽沛公⑦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⑧吾得兄事之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C.①④⑤⑥/②③/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⑧/③⑦5.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与“于是项伯复夜去”中的“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C.范增数目项王D.间至军中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B.亚父者,范增也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7.补写出下列语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8.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最新《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
![最新《鸿门宴》知识巩固及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90ec12f7ec4afe04a1dfb6.png)
《鸿门宴》知识巩固一考点、热点回顾通假字1. 距一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 内一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 要一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一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 蚤一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 郤一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 不一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 坐一座: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于是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8.再古:两次今:第二次重点实虚词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若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讵能若是乎7.然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8. 于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 因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 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11. 之至U: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资料讲解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5ac85b6910ef12d2af9e772.png)
《鸿门宴》--练习及答案《鸿门宴》练习 (一)一、选择题1.选出"谢"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A.哙拜谢,起,立而饮之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C.乃令张良留谢D.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2.选出"去"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欲呼张良与俱去A.去村四里有森林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C.相去四十里D.为汉家除残去秽3.选出每组句子加点字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常以身翼.蔽沛公B.吾得兄.事之C.毕.礼而归之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的"之"字意思不同的一项()A.坐须臾,沛公起如.厕B.辍耕之.陇上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5.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B.张良出,要项伯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6.选出每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A.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C.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7.选出下列句中"为"字与例句中"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若属皆且为所虏C.窃为大王不取也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8.选出对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A.(1)沛公欲王关(函谷关)中 (2)沛公居山东(太行山以东)时B.(1)范增说(shuì,劝告,劝说)项羽曰(2)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ǔ,说给他听)C.(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儿女亲家)(2)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脚下)D.(1)沛公之参乘(站在车右的警卫)樊哙者也(2)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不足与谋9.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买五人之脰而函之②于是项伯复夜去③素善留侯张良④籍吏民,封府库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⑥项伯杀人,臣活之A.③/②⑤/①④/⑥B.①③④/②⑤/⑥C.①④⑥/②⑤/③D.③⑥/②⑤/①④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B.杀人如不能举.举:列举.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敬词,私下里.D.故.遣将守关者故:故意.【参考答案】1.B2.B3. C4.D5. C6. B7.A8. D9.A 10.A《鸿门宴》练习 (二)课内阅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巩固训练答案
![《鸿门宴》巩固训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a277e602768e9950e73841.png)
《鸿门宴》巩固习题2答案1.答案C。
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2.答案B.B和例句都是表修饰,A,表转折,C表顺承,D表并列。
3.答案A。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4.答案B。
5.答案B。
B是名词作动词,其他都是名词作状语6.答案C.7.答案C。
C是宾语前置,其他都是判断句。
8.答案B。
故,交情9.答案C。
例句与C都是判断句。
A,状语后置,B省略句,D被动句10. 答案D。
A宾语前置,B宾语前置,C状语后置11.答案C。
如,到,往12. 答案:B(B项与例句中的“谢”均为“道歉”意。
)13. 答案:B(本题考查句式的特点。
①⑨属被动句,③⑤属省略句;②④属定语后置,⑧为宾语前置句;⑥⑦⑩为判断句。
所以答案为B项,分类依次是被动句、定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14(1)答案:A(A项为“全部”B项为“完”C项为“达到极限”;D项为“全部用出,用力完成”。
)(2)答案:B(A项为音节助词,不译;B项为“到”;C项为代词;D项为结构助词,译为“的”。
)15.答案B。
与例句都是“离开”。
16.答案D,D“之”取消句子独立性17.答案C。
18.答案A。
与例句都是介词“替”19答案A。
①④名词作动词;②⑤名词作状语;③形容词作动词;⑥动词使动用法20答案C. C都是离开。
A好像/去,往。
B尽/禁得住D意图/意料21.答案D。
与例句都是“使……跟从”22.答案D。
D是判断句,其他都是宾语前置23.答案B。
①③⑤⑦⑧⑩代词,②动词“到”,④⑥⑨结构助词“的”24.答案C。
25. 答案.A①动词,做;②④介词,替、给;③⑧判断词,是;⑤动词,结为;⑥动词,含有“祝”的意思;⑦介词,表被动。
26. 答案D。
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
B.介词,凭借;介词,把。
C.助词,的;代词,指刘邦;D副词,就。
《鸿门宴》复习巩固立体训练
![《鸿门宴》复习巩固立体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c441e27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4.png)
《鸿门宴》复习巩固立体训练(重要文言词句释义、文言知识梳理、文化常识填空)一、重要文言词句释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沛公军(名作动,驻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手(Wdng)(称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占有)之。
”项羽大怒,曰:“耳目(明天)飨(Xidn9)(用酒食款待宾客。
这里是“犒劳”的意思)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ShUi)(劝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率(指君主宠爱女子),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朱(指失去时机)!”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冬(叔父)也,本(向来,一向)萼(友善、交好)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丛(跟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往)沛公军,私(私下)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不要)从俱死也。
”张良日:“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埼(告诉)。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日:“期(z6u)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徽,浅陋、卑微)说我曰「年(同“拒”,据守)关,毋内(同“纳”,接纳)谐像(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学(ddng)(对等,比得上)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有旧,有交情)?"张良曰:“秦时与臣湃(交往),项伯杀人,臣适(使……活命)之。
今事有急,故卒(幸亏,幸而)来告良。
”沛公曰:“不与(与…・・・相比,谁更……)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乃事石(用侍奉兄长的礼节对待他)°”张良此攀(yG。
)(同“邀”,邀请)项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知识巩固一考点、热点回顾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 坐─座: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古今异义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省份名。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省份名。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省份名。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7.于是古:在这件事上(这种情况下)今:表顺承8.再古:两次今:第二次重点实虚词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
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
5. 去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6. 若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讵能若是乎7. 然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8.于向,对:贪于财货比: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9.因就此:不如因而善遇之。
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趁势、趁机: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
替,给: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制定: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处理对付:为之奈何作为:军中无以为乐。
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句末语气词:何辞为?11.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词,衬字,无义:珍宝尽有之。
12.且将:若属皆且为所虏尚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况且:且焉置土石?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
籍(登记,动词)吏民。
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
道(取道,动词)芷阳间行。
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动词)留侯张良。
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之为王,称王,意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沛公旦日从(使……跟从即带领)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不内。
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
项伯乃夜(在夜里)驰之沛公军。
头发上(向上)指。
道芷阳间(抄小路)行,间至军中。
文言句式1. 判断句: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 省略句:沛公军霸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毋从俱死也。
奉厄酒为寿。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加彘肩上。
置之坐上。
竖子,不足与谋3. 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
4. 介宾短语后置:具告以事贪于财货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5.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奈何:奈,动词。
何,疑问代词。
译为“如何”、“怎样”。
如“为之奈何?”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谁更……)?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
如“所以遣将守关者”。
为……所: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用来……的。
如“军中无以为乐”。
有以:有用来……的。
如“项王未有以应”。
何……为:表反问。
如“何辞为?”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成语1.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斗酒彘肩)〖解释〗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2.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解释〗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解释〗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4.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解释〗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解释〗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
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二典型例题【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 ) 犒.劳( ) 鲰.生( ) 卮.酒( ) 有郤.( ) 玉玦.( )樊哙.( ) 目眦.( ) 参乘.( ) 彘.肩( ) 刀俎.( ) 杯杓.(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令将军与臣有郤()(5)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素善.留侯张良( ) (2)籍.吏民 ( )(3)范增数目.项王( ) (4)因.击沛公于坐( )(5)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也( )..( ) (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7)沛公起如.厕( ) (8)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 4.名句填空。
(1)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__________________,天下皆叛之。
(3)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第二部分】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卮.酒(zhì)刀俎.(zǔ)杯杓.(sháo)B.参乘.(shènɡ) 瞋.目(zhēn) 美姬.(jī)C.鲰.生(zōu) 左尹.(yī) 戮.力(lù)D.玉玦.(jué) 隔阂.(hé) 披帷.(wéi)2.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因击沛公于坐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范增数目项王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⑦皆为龙虎,成五采⑧张良出,要项伯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⑩毫毛不敢有所近A.①③⑥⑦⑨B.②④⑤⑦⑩ C.②④⑥⑧⑩ D.①③⑤⑧⑨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旦日..之心..飨士卒 B.夫秦王有虎狼C.此其志不在小. D.常以身翼.蔽沛公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战河北....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臣战河南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旦日飨士卒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沛公则置.车骑//置.之坐上 B.乃令张良留谢.//则与斗卮酒,哙拜谢.C.樊哙从良坐.//因击沛公于坐. D.毋内.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6.下列句子的句式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C.得复见将军于此 D.若属皆且为所虏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
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
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
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
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葬:埋葬。
B.愿沛公且留壁.壁:营垒,军营。
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啖: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
D.不如因其解.击之解:通“懈”,松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沛公之.从洛阳南出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C.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D.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扣舷而.歌之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①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②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③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④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⑤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⑥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A.①②⑥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
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
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
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
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