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
济南聚力推进林果产业“六个提升”,_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Vol.41No.032024China Fruit News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林果产业种类众多,极大丰富了群众的餐桌果盘。
林果产业链长、产值效益高,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和重要抓手[1-3]。
随着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出台,林果产业面临产业升级、经营创新、上山上坡等新挑战。
对此,我们成立调研组,先后赴历城、长清、商河等地,通过查阅资料、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调研,总结提出聚力推进济南市林果产业“六个提升”的对策建议,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作了肯定性批示。
1产业发展现状截至2022年底,济南市林果面积共7.9万hm 2,其中在林地和园地上发展的林果面积7.47万hm 2,结果面积7.35万hm 2;年产量62.8万t ,涉及树种31个、品种302个;林果产品产值55亿元。
1.1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经过多年的规划、调整与发展,基本形成核桃(2.7万hm 2、2.78万t )、花椒(1.2万hm 2、1.14万t )、板栗(0.9万hm 2、2.6万t )、桃(0.84万hm 2、23万t )、大樱桃(0.36万hm 2、2.57万t )、苹果(0.49万hm 2、11万t )等六大产区,面积达6.5万hm 2。
历城、莱芜、钢城、平阴分别被评为“中国核桃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蜜桃之乡”“中国玫瑰之乡”[1]。
1.2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围绕促进经济林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济南市政府先后实施了经济林基地和示范园创建、良种嫁接、低产低效园改造等政策,编制了《南山核桃产业发展规划》《平阴玫瑰产业规划》等,并纳入了《济南市十大农业特色产业振兴专项规划》,发布推广了《核桃园土壤培肥技术规程》《甜樱桃生产规程》《梨生产技术规程》《莱芜花椒品质管理规范》《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等19项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目前,已创建国家林果标准化示范园1处、国家级示范社1处、国家级生态农场2处、国家级优质山楂品种研发培育推广基地1处、省级示范园24处、市级示范园123处。
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
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3.20•【字号】•【施行日期】2018.03.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关于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济南市委办公厅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3月20日关于振兴十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走好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以产业兴旺为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为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产业特别是农业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引领支撑作用,激发都市精致农业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和市场导向,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济南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产业基础,按照逐产业实施全链条打造的思路,着力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我市十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三链重构升级,加快构建产业精深、产出精品、经营精细、科技精湛、服务精准、装备精良、景观精美、文化精粹的都市精致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依城发展,为城服务。
请你为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请你为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尊敬的领导:我区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此,我谨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供参考。
一、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政策引导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应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
政府应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支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加大人才投入,提高人才待遇和激励机制。
同时,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政府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提高人才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对品牌建设的投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政府应加大对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国际合作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应加强与国际先进产业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同时,应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政府应加大对国际合作和对外贸易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以上是我对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希望领导能够认真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5.01•【字号】济政发〔2015〕7号•【施行日期】2015.05.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政发〔2015〕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全面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鲁政发〔2014〕1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目标,以做大增量、做强存量、做足亮点为工作重点,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文化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文化市场主体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文化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发展一批高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建设一批产业聚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一批文化产业新产品、新项目、新业态,形成一批人气旺、市场广、前景好的文化消费新增长点,我市成为全国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
二、推进规模发展(三)规范发展国有文化企业。
积极推动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济南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国有文化企业加快完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围绕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企业效率等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企业活力。
大力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国有资本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继续推动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济南广播电视台宣传与经营分离,推进规模化、多元化发展,到2020年,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济南广播电视台非报、非台收入不低于总收入的50%。
山东省出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
胶卤化丁基橡胶稀土顺丁 角 集 团 玲 珑 集 团 青 岛 赛 轮恒丰橡塑金宇轮胎恒宇橡胶枣庄 八一玉皇化工尚舜化工圣奥化工等企 业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轮胎及其它橡 胶制品橡胶助剂名牌 支持拓展纤维龙 口道恩洪业化工等企业向先进高分子 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方向发展
)&着力建设山东半岛地区轮胎产业集 群和鲁北地区轮胎产业集群
$&淘汰 $* 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轮胎 等生产装置
为保障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顺利 实施山东省将落实财税政策加大财政 支持力度 落实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免 税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研究 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符合规定 的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暂免征收等 税收政策发挥重大装备首台套先进技 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政策引导作用 创新金融服务 分类采取定向并购贷款 延长贷款期限贷款损失核销等方式积极 支持 创新金融产品实施市场细分差异 化战略 积极开展银团贷款和知识产权 股权质押等担保方式创新 拓宽融资渠 道 继续鼓励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 加大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承销 力度
赤诚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橡胶
山东省出台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指导计划
为巩固提升山东省传统产业发展优 势提高传统产业质量效益实现转型发 展前不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 了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 划 根据计划力争到 !"#$ 年末轻工 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六大传统产 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质量效 益明显提升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年 均递增 #%&$'和 (!'
山东是传统工业大省轻工纺织 机械化工冶金建材是优势传统产业 规模实力居于全国前列 随着工业总量 的扩张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 传统产 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为此该指导 计划确定重点任务是 立足区域资源禀 赋和产业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 为按照进退并转分类指导的路子 分行业制定技术突破产品升级企业培 育链条配套产业集聚淘汰落后等六 个一批行动路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 级 其中化工行业中涉及橡胶行业的内 容包括
济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大 支 持 作 用 的 产 业 。 赵 强 、胡 荣 涛
( 2 0 0 2 ) 认 为 ,所 谓 传 统 产 业 .一 般 是
传统 产 业 转 型升 级 已成 为 济 南 经济 新 阶段 发展 的一 个关 键 。
为 .所 谓传 统 产 业 .一般 是 指 自工 业 革命发 展起 来 的钢铁 工 业 、汽 车 工业 、 纺织 工 业 、机 械 制 造 工业 和 化 学 工 业 等产 业 .这 些 产 业 经 过不 断 的发 展 壮
对 策研 究
济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木
一 王 新军
内容 摘 要 :传 统 产 业 转 型 升 级 是 济 南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的 基 础 .是 济 南 经 济
在 新 一轮 发 展 中 ,继续 走在 全 国前 列 的 战略 选 择 , 同时也 是 实现 ‘ ‘ 打 造 四 个 中
个 中 心 、建 设现 代 泉 城 ” 的征 程 中 .
不 断变 化 的概 念 。对 传 统 产 业概 念 的
描 述至 今 没 有统 一 的定 论 .狭 义 而 言 可 以认 为 是 大规 模 应 用传 统技 术 工 艺 主要 生 产 传 统产 品 的 产 业 .广 义 而 言
可 以指 使 用 已 知成 熟 技术 在 市 场 共 同
心 、建设 现代 泉城 ” 的有力 支撑 。本 文深入 挖 掘 和分析 济 南传 统 产业 转 型升级 存 在I * ' - 1 题 的症 结 ,并提 出对策 建议 。
关 键 词 :产 业 转 型 传 统产 业 产 业 结 构
当前 .济 南 已形 成 一 批 在 全 省具 有 较 强 竞 争 力 和 影 响 力 的传 统 产 业 . 出现 了 一批 在 全 省 具有 较 高 知 名度 和 市 场 占有率 的产 业 集群 。以 产 业集 群 和 专 业市 场 为 特 色 的济 南经 济 发展 迅 速 ,工业 是 济 南 国民 经 济 的主 体 ,而 传统 产 业 又 占相 当高 的比 重 .传统 产 业在 济 南国 民 经 济 中依 然 占据 着 十分 重要 的地 位 。毫 无疑 问 .在 “ 打 造 四
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传统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
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关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
为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基础和总体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制造业已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整、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发展优势,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创造税收的重要来源、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领域,为有效应对外部打压、世纪疫情冲击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等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近80%,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问题仍然突出,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并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基础不牢,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巩固提升竞争优势面临较大挑战,需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创新驱动、系统推进,坚持先立后破、有保有压,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济政办发[2011]21号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正文:----------------------------------------------------------------------------------------------------------------------------------------------------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济政办发〔2011〕2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培育现代住宅产业体系,加快传统住宅产业更新改造步伐,促进我市住宅产业化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住宅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住宅产业化跨越二、三产业,经济关联度高,产业拉动性强,可带动建筑、冶金、装修装饰等50多个相关产业发展。
加快住宅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住宅建设效率,有效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损害;有利于加快传统住宅产业改造升级,提升住宅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有利于推动住宅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改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住宅产业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发展时期,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从高能耗型向性能优、节能生态型转变。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握机遇,切实将加快住宅产业化发展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创新,抢占住宅工业发展制高点,培育现代工业经济发展新引擎,努力开创我市住宅产业化发展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要求,以推广中国支撑体住宅(CSI住宅)工业化体系为切入点,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培育现代住宅产业体系,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为促进我市循环经济形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推进。
济南争强省会实施方案
济南争强省会实施方案济南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一直以来承担着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为了实现“争强省会”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产业转型升级。
1. 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2. 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二、优化城市发展布局。
1.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城市交通运输能力。
2.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2. 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2.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五、深化改革开放。
1.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管理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优质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1.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
2.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七、加强城市治理能力建设。
1.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 加强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是济南争强省会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我们将按照这一方案,全力推动济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努力实现“争强省会”的目标,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4.10•【字号】济政发〔2017〕3号•【施行日期】2017.04.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的通知济政发〔2017〕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现将《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2017年4月10日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为促进全市重点产业做大做强,增创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助推“四个中心”建设,市政府确定集中突破发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科技服务十大产业。
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理清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市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服务经济主体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力支撑、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实体经济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536.1亿元,人均达到13700美元,高于全省3455美元。
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9∶36.2∶58.9,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11.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43.7%,居全省首位,高于全省9.9个百分点。
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电子信息制造、交通装备、机械装备等主导产业在全国具备较强竞争优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76亿元、852亿元和1043亿元;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蓬勃发展,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1亿元、700亿元。
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取得积极进展,信息软件、产业金融、现代物流等领域发展优势突出,实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2352亿元,产业规模列全省首位,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20亿元、社会物流总额2.1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211亿元、旅游消费总额847亿元、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业营业收入561亿元,“济南服务”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
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下是一些建议:1. 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对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2. 数字技术赋能: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3. 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工业节能减排,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开发绿色产品。
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产业融合互促: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加强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5. 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创新迭代,提升产业链高端环节的竞争力。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6.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对制造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力度,优先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
为符合条件的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资金支持。
7. 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体系,培养高水平技术工人和研发人才。
优化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投身产业转型升级。
8. 政策引导和监管: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方向。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非法生产行为,保护知识产权。
9. 扩大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10. 增强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发挥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合作等。
通过综合施策,推动我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政策解读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政策解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然而,这些政策往往需要进一步的政策解读,以便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
本文将为大家解读当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并提出相应的解读建议。
一、加大技术创新支持1. 政策意见:政府将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研发经费资助,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支持企业购买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
解读建议:企业在申请技术创新支持时,应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资助政策,了解申请流程和条件,积极组织技术创新团队,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扶持力度2. 政策意见:政府将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产品,扶持鼓励企业进行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
解读建议:企业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时,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策划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计划,细化产业升级路径,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加大金融扶持力度3. 政策意见:政府将加大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
解读建议:企业在申请金融扶持时,应充分了解政府各项金融扶持政策,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四、加大培训支持力度4. 政策意见:政府将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解读建议: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应积极了解政府针对企业人才培训的支持政策,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解读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的有效解读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获取更多的支持和扶持,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新型产业发展用地的意见(暂行)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新型产业发展用地的意见(暂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3.08•【字号】济政办发〔2019〕7号•【施行日期】2019.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新型产业发展用地的意见(暂行)济政办发〔2019〕7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为保障我市新型产业发展用地,优化“双招双引”环境,促进“双创”升级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鲁政发〔2018〕2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发〔2018〕2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支持新型产业发展用地(M0)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细化用地分类,在现有城市规划地类中“工业用地(M)”大类下,增加新型产业用地类型(M0),即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以及配套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
新型产业用地在办理供地和不动产登记时,土地用途表述为“工业(新型产业用地)”。
二、新型产业用地原则上在产业园区、功能区和重要发展廊道中规划的工业用地内安排,其中省级以上园区及其他设有产业孵化器、专业服务平台的区域可优先布局。
中心城区“中疏”范围以内、城市中心及次中心核心区域以及其他对功能业态、建筑风貌有明确要求的区域原则上不安排新型产业用地。
三、支持新型产业项目统一规划,功能适当混合。
新型产业用地可配建生产服务及小型商业、职工宿舍等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超过项目总用地面积的15%,配套用房的地上建筑面积不超过地上总建筑面积的 30%。
配建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不得转让、抵押。
四、鼓励新型产业集中成片开发,集聚化发展,集约化用地,用地面积50(含)亩以上的项目,可按规定分割转让;50亩以下的,原则上仅限企业自用。
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济发[2010]18号
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正文:---------------------------------------------------------------------------------------------------------------------------------------------------- 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施意见(济发〔2010〕18号2010年7月1日)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若干重要问题的意见》,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1.充分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
但是也应看到,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城市化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体制机制、要素配置、社会建设等支撑条件有待进一步优化。
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面临诸多新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一项十分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当前,我市已进入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远战略性和现实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坚定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探索具有济南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2.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围绕“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发展思路,按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着力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实施重点突破,推动经济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失时机地把省会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济政发[2010]42号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正文:----------------------------------------------------------------------------------------------------------------------------------------------------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济政发〔2010〕4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关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我市新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当前,我市已进入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抓战略机遇、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按照“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发展思路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目标,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推动力,优先培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产业规模雄厚、特色优势突出的全国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到2015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比2009年翻两番,达到6500亿元,年均增长26%左右。
其中,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26%。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家,努力培植千亿元以上的超大型企业集团。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的意见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28•【字号】济政发[2008]30号•【施行日期】2008.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的意见(济政发〔2008〕3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的意见》(鲁政发〔2008〕82号)精神,现就加快推进全市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工业竞争力、推进工业科技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我市坚持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植符合省会特色的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已初步具备加快工业“新、特、优”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食品等产业支撑作用明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出,规模和总量在全市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
交通装备产业形成了重型载重车、轿车、摩托车、改装车四大体系和一批总装、零部件企业,2007年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3%。
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4%,拥有国家级电子信息3个金字招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2家自主品牌软件十强企业,7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软件行业规模居全省首位、副省级城市前列。
机械装备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1%,拥有多项“中国名牌”,锻压设备、数控机床、电力设备等领域的产业能力达到较高水平。
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光伏发电产业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力诺、桑乐热水器在国内同行业居前3位;华艺跟踪聚光、山大晶体材料技术全国领先,力诺集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镀膜管和亚洲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基地。
济南市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
济南市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济南市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巩固提升我市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优势,提高传统产业质量效益,实现转型发展,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按照立足当前、把握中期、着眼长远的原则,力争到2015年末,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着力实现“五个加快转变”和“六个明显提升”。
(一)“五个加快转变”。
由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加快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加快转变,由制造环节为重向研发生产营销并举加快转变,由产品竞争向品牌质量竞争加快转变。
(二)“六个明显提升”。
1.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在2013年基础上,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00亿元、利税440亿元,分别年均递增10.1%和16.8%。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中先进产能比重进一步提升,落后产能有序淘汰,衍生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不断提高。
3.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到2015年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4.品牌优势明显扩大。
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拥有山东省名牌产品达110个,济南市名牌产品180个,中国驰名商标超过45件,山东省著名商标240件。
5.集约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3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15户,其中过百亿的5户。
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9个。
6.节能环保明显改善。
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主要耗能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降低,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重点任务根据六大传统产业实际情况,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进退并转、分类指导”的原则,分行业制定技术突破、产品升级、企业培育、链条配套、产业集聚、淘汰落后等“六个一批”行动路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指导计划的通知
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政报》
【年(卷),期】2013(000)026
【摘要】<正>鲁政办发[2013]37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积极应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复杂经济形势,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总页数】13页(P30-4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等3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J], ;
2.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202号 [J], ;
3.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 [J], ;
4.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等3项行动计划的通知 [J], ;
5.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巩固提升我市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优势,提高传统产业质量效益,实现转型发展,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按照立足当前、把握中期、着眼长远的原则,力争到2015年末,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着力实现“五个加快转变”和“六个明显提升”。
(一)“五个加快转变”。
由依靠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加快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加快转变,由制造环节为重向研发生产营销并举加快转变,由产品竞争向品牌质量竞争加快转变。
(二)“六个明显提升”。
1.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在2013年基础上,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00亿元、利税440亿元,分别年均递增10.1%和16.8%。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中先进产能比重进一步提升,落后产能有序淘汰,衍生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力不断提高。
3.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到2015年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4.品牌优势明显扩大。
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拥有山东省名牌产品达110个,济南市名牌产品180个,中国驰名商标超过45件,山东省著名商标240件。
5.集约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3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15户,其中过百亿的5户。
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9个。
6.节能环保明显改善。
到2015年末,六大产业主要耗能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降低,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重点任务根据六大传统产业实际情况,立足我市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进退并转、分类指导”的原则,分行业制定技术突破、产品升级、企业培育、链条配套、产业集聚、淘汰落后等“六个一批”行动路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攻克一批关键技术。
1.轻工。
围绕食品质量安全、功能陶瓷、印刷、家电升级、家具清洁环保、五金衡器等领域,重点突破一批提升轻工产品档次的关键技术。
食品。
研究开发乳制品加工及安全关键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食品辐照技术、食品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膜分离技术、超高压技术、分子蒸馏技术及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技术,提高酿酒特色发酵、配方及白酒行业工艺设备自动化等核心技术。
重点突破圣泉集团“以植物秸秆为原料连续水解——层析分离法木糖高效绿色提取技术”;趵突泉白酒香型结构调整改造技术;山东秦老太食品有限公司的气固两相流ECT食品颗粒加工技术。
功能陶瓷。
重点突破圣泉集团的“以多孔陶瓷为载体的VOCs催化燃烧技术”、“以泡沫陶瓷为载体的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非电力行业的低温烟气NOx催化还原去除技术”等环保陶瓷生产新技术。
印刷。
重点攻克基于物联网技术识别的防伪票证、可变二维码防伪标签先进生产技术;凹印大颗粒油墨技术、全息定位烫印技术、镭射纸张条码印刷工艺。
家电。
洗衣机,重点攻克S-e复式平衡环技术、智能投放技术、热平衡干系系统技术、ts-driver变频系统,致净节能更静音技术。
小家电。
继续研发超微原磨技术、智能温控技术和节能检测技术、安全保护等技术。
家具。
重点攻克风道式集尘装置技术、全自动六面立体油漆喷涂生产线技术。
五金。
重点攻克悬式绝缘子铁帽镀锌工艺研发技术。
衡器。
重点攻克数字传感器生产制造技术、GAM系统技术、散装物料快速计量与装车技术、床层控制技术、光纤称重传感器生产制造技术。
2.纺织。
加快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及纤维生产技术的研发;突破紧密纺、低扭矩纺、赛络纺、嵌入式纺纱等高速、新型纺纱技术在高密、提花等高档机织、针织纺织品中的应用;采用编织、非织造布复合、多层在线复合、长效多功能整理等高新技术,生产满足国民经济各领域需求的产业用纺织品;突破纺织印染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收技术在节能节水印染加工中的应用。
超仿真纤维。
采用分子结构改性、共混、异型、超细、复合等技术,提高纤维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越天然纤维的可纺性、可染性和舒适性。
生物质纤维。
重点突破植物秸秆精炼提取高聚合度溶解浆技术;新型溶剂法、离子液体法、熔融法等纤维素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壳聚糖原料纯化和纺丝工艺优化。
3.机械。
围绕汽车、机床工具、电工电气、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等领域,攻克一批亟需的共性核心技术。
汽车及零部件。
重点攻克整车安全、环保、节能技术和变速器、驱动桥、混合动力系统、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
机床工具。
重点攻克一批制约主机发展的双摆角数控万能铣头、滚珠丝杠副、滚动直线导轨副、数控车铣复合刀架、数控回转工作台、主轴单元、高速电主轴、高速复合加工刀具、自动过滤排屑系统核心技术。
电工电气。
重点攻克大功率发电机组、大容量汽轮机、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关键技术和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设备及关键部件技术,以及高压真空元件及开关设备、智能化中压开关元件及成套设备、智能型(可通讯)低压电器等核心技术。
工程机械。
重点攻克大马力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的高性能液压、密封件核心技术。
工业机器人。
重点攻克工业机器人减速箱、控制系统。
4.化工。
重点攻克清洁油品生产技术,先进缓释、控释等长效新型肥料工业化技术,洁净煤气化技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呋喃树脂、酚醛树脂、改性酚醛泡沫防火保温板、纤维素乙醇、功能糖醇、生物医药等产品的生物质化工技术;高端电子材料、航空航天、页岩气开采、节能建材、摩擦材料、磨料磨具用酚醛树脂,特种环氧树脂等功能高分子材料技术;以轻芯钢、酚醛SMC等为代表的特种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等先进复合新材料生产技术,含氟新材料ETFE(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FEP(聚全氟乙丙烯)、改性聚四氟乙烯、高端氟碳涂料树脂、含氟黏合剂、含氟医用治疗鼻炎药物、含氟精细化学品(三氟乙酸乙酯和三氟乙酰乙酸乙酯、二氟乙酸乙酯和二氟乙酰乙酸乙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蚀刻剂(六氟丁二烯)、含氟织物整理剂、含氟表面活性剂及离子膜性能优化、ODS 替代品等技术,以及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备关键技术等。
5.冶金。
重点攻克新一代钢铁流程技术,大中型高炉的高效、节能、环保和长寿综合技术,高效低成本的转炉洁净钢生产技术,无缺陷连铸生产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柔性制造技术,减量化生产技术,高表面质量产品生产技术,高效减排环保技术。
特厚板、复合板、海洋工程、核电、高等级造船、超高强韧塑性钢板等高端装备制造业用钢及特殊管线钢、高等级石油管线用钢、高档汽车板、家电板、高强耐磨机械制造用板、高强度建筑及桥梁用板、锅炉容器用钢板等高端产品制造技术。
6.建材。
开发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新技术,低碳水泥生产技术,窑炉余热利用、水泥粉磨节能、工业粉尘与氮氧化物减排等水泥生产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成套装备制造技术。
突破建筑节能一体化技术,水泥窑处理城市污泥或垃圾应用技术,水电站、核电站、海洋开发等重大工程建设需要的特种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制造技术。
高阻燃低导热环保节能改性酚醛泡沫板、热固性高阻燃聚苯板、聚氨酯(PIR)板及相应彩钢夹芯板等新型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环保型建筑涂料等新型建材生产技术。
建筑部品部件及住宅产业化技术。
(二)做强一批新特优产品。
1.轻工。
着力提升食品、小家电、家具、钟表、五金等产品特色优势,引领消费需求。
食品。
重点围绕烟草制品、粮油加工、肉类加工、酒水饮料、乳制品、糕点冷饮及旅游休闲食品,大力发展高附加值深加工食品、生物食品、绿色食品、营养食品和方便休闲食品。
围绕圣泉“唐和唐”品牌,重点发展木糖、L-阿拉伯糖系列食品添加剂及健康食品。
围绕“将军”品牌,积极发展中高档卷烟品种;以佳宝、伊利、维维、兴牛乳业为龙头的乳制品企业,重点发展低温、多功能、多营养等高附加值的乳制品,提高配方奶粉的安全保障,以巴氏杀菌乳、酸乳等低温液态产品为主,适当发展乳粉、超高温灭菌乳、功能性乳制品。
以维尔康、民天面粉、银鹭、济南哇哈哈为龙头的食品企业重点发展高附加值、营养、安全的功能性食品及配料;以趵突泉为龙头,酒水饮料企业重点发展优质、保健酒水饮料产品。
功能陶瓷。
重点发展圣泉集团铸钢、铸铁用节能陶瓷过滤器、发热保温冒口,电厂SCR脱硝催化、光触媒室内空气净化、VOCs催化燃烧、非电力行业的低温烟气NOx催化还原去除等用途环保陶瓷生产。
印刷。
重点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物联网技术生产出的数字印刷品、机场识别、基金账单、出生医学证明、养老助残卷、自动校检的信封、印鉴卡、动态隐形数码加密防伪票证、特种好码防伪、组合防伪标签、隐形条码防伪票据。
家电。
重点发展无网星系列豆浆机为代表的智能厨用家电及采用平板型集热器的强迫循环系统、自然循环系统生产的康钛系列热水器、全玻璃热管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工程远程控制系统、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等产品。
家具。
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家具、现代中式家具、现代生活方式创新家具、适合新型城镇化需求的智能家具和复式家具、现代办公家具。
钟表。
重点发展智能无线区域时钟系统、BPC码电波钟表信号转发器等。
衡器。
重点发展“金钟”牌称重传感器、称重显示仪表、电阻应变计、各种工业电子衡器以及基于称重技术的系统集成软件。
五金。
重点发展具有国际市场主导地位的玛钢管件。
2.纺织。
加快发展高档精梳、多种纤维混纺、色纺纱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纱线,及交织、色织织物和功能性整理产品。
发展甲壳素、大豆、聚乳酸、彩棉、竹、麻纤维、化纤仿真面料、新型功能性面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发展特种平带等纺织器材专件和现代纺织智能化数控染整成套装备。
发展以生态和保健为主要特征的家用纺织品;发展用于汽车装饰及建筑等领域的产业用布。
发展成套家庭用、宾馆用床上用品,多元纤维巾被,阻燃墙面布及厨房用纺织品。
发展薄型阻隔、导湿吸水、抑菌抗菌医疗卫生用纺织品,耐高温、耐酸碱、高效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阻燃耐高温安全防护用纺织品,隔热绝缘、阻燃环保船舶车用纺织品,墙体防裂、保温隔音建筑用纺织品,鼓励发展时尚服装和创意设计、制造与营销。
3.机械。
做强重型汽车、轻卡、轿车、中型客车及车用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
做大锻压机械,开发新一代伺服压力机,发展5000吨等大吨位重型系列多工位机械压力机、重型数控冲压生产线。
加快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智能、绿色数控机床(含数控金切机床、数控成形机床、非金属加工机床)及柔性加工单元(FMC)、柔性加工自动线(FMS)、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