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师生角色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师生角色的转变

山东省高密市向阳中学

王建辉

平等交流、合作创新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既然是平等,在具体的师生关系、学习行为上都应该是对等的。而我们常见的课堂行为中多以“师问—生答”为主,即使在各种级别的名师们讲得“公开课、优质课、示范课”中,这种行为也是占据多数。以新的课程理念加以对照后发现,这本身就形成了师生之间的对立关系,是一种脱标行为,也是学生潜意识中不平等的反映,更是形成学生思维僵化,缺少创新意识的主要原因。这样的课堂模式中,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教师问多少,学生答多少,师不问则生不答。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控制着课堂行为,学生犹如一台受人摆弄的机器,始终围绕着教师的思维框架进行对话,没有主动权,缺乏积极性和超前意识,能说这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吗?

既然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平等对话”,那么我们的课堂行为变为“生问—师答”行不行呢?从自主学习的角度理解,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上,将学习过程放给学生控制,将问题留给学生解决,将时间让给学生自由支配,教师以指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他们在相互合作、自主探究中完成既定学习目标。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始终巡回于学生中间,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记录反馈的信息,并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现场备课,以备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学生摆脱教师主观意识的控制,让他们放开思维、展开想像的翅膀探究知识的奥秘。

鉴于这种认识,我在课堂上多次尝试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指导学生观看《依据化石残骸复原的北京人胸像》这幅图片,探讨北京人的头部特征时,有同学突然问:‚老师,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北京人是男的还是女的‛。

教材中提到,‚相传黄帝生了25个儿子‛,课后陈楠同学问:‚老师,我们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一个孩子,最多两个孩子,黄帝怎么会有那么多儿子呢?‛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表现了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有个女同学问:‚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说明他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已任,但大禹的家里有妻子、孩子,可能还有爷爷、奶奶、母亲、兄弟姐妹等人,他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回家看一看,是不是还反映出大禹没有亲情和孝道,是个冷酷无情的人呢?‛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我将最近播放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片断截取下来,制成课件,让学生欣赏。欣赏完之后,有一个同学突然提问:‚老师,曹操败走华容道时,诸葛亮为什么派关羽去镇守华容道呢。假如诸葛亮派张飞或赵云去镇守,不就可以抓住

曹操了吗?‘三分天下’的历史不就可以改写了吗?‛

在我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询图书资料、浏览网络、辩论大赛等学习方式,使问题都有了结论。这类问题的提出,既是动态学习中学生积极探究思考的过程性反映,也是课堂开放、师生民主交流、平等对话的结果。虽然有些问题显得有点幼稚,甚至不准确,却反映出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了,“动”起来了。这种“活”、“动”的课堂行为才是师生、生生平等对话的真实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