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8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ae610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7.png)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8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五个段标组成,即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有多快和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是按照"产生——传播——要有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快慢不同——传到人耳后经过怎样的途径引起人的听觉"的思路安排的。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体振动发声的实例,结合小学已有的知识,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
通过与水波、弹簧上的疏密波的对比,引入声波;再通过实验,说明声音传播要有介质,且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依照初中生物课上已经知道的人耳结构图,回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2、三维教学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二、说教法、学法声音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习本节内容要从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并通过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要注意将学到的知识及时服务于社会,解释生活实际中的声现象。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动画、图片及文字展示声现象奇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在小学有关声现象的学习,同时声现象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直观感觉知识丰富,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也产生着浓厚的兴趣。
初中生对未知世界往往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9751f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4.png)
初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初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宇宙的性质是一个谜,譬如地球、太阳以及月亮这些星体究竟是遵循着什么规律在运动,并且是什么力量决定着这些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物理教案设计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二物理教案设计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以后几节课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2.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4)德育目标:通过对日常光现象的分析,破除迷信,热爱科学,进行唯物主义教育.3.难点和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1)重点: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2)难点:光线进入不同介质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用光的折射解释自然现象.(3)关键: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二、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2.教具:光的折射演示仪;碗;适量的水;筷子;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三、处理对日常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以现象引入新课,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兴趣浓厚.光的折射规律的认识,宜先提出问题及研究方法,通过学生猜想,对照演示实验的观察,辅以多媒体模拟演示,学生思维清晰,准确,有利于规律的总结归纳,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遵循认识的规律: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四、教法,学法1.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针对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2.学法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课堂教学】1.提问:(1)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2)是光的反射定律2.引入:【演示一】:在碗中放入硬币,放在一定的高度让学生刚好看不到碗底的硬币,再倒入适量的水,请同学观察实验现象.(录像重放)【演示二】:在碗中倒入适量的水,斜插入一根直筷子,让学生侧面斜视观察现象.请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初二物理教案设计精选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速度的计算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讲授新课1.速度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690fe4e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f.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分析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一、从学生爱好、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二、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三、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五、留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主要由如下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把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第二层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把握一些简单的方法。
方法的把握是能力形成的标志,方法可分为两种,即程序化方法和具体化方法。
程序化方法主要是指探究问题的思维程序、过程步骤,具体化方法有常见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及简单的创造学方法等等。
不论是程序化方法还是具体化方法,都需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获得。
第三层次——意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方法的获得及其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意识,如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了运动、声、光、热、质量与密度等内容它有如下的意图。
1.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
声音是人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因此本教材就从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物质的冷热变化、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生疏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爱好。
12.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
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声、光、热,到质量与密度,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熟悉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199c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45.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1. 力学知识体系概述八年级物理下册首先对力学知识体系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包括了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力与运动的关系等核心概念。
这一章节内容系统、完整,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力学基础,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做好铺垫。
2. 声学基础知识点教材接着介绍了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声音的基本属性和特性,为后续学习其他物理现象打下基础。
3. 光学主要理论光学是物理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下册教材对光学的主要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
内容包括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以及透镜的成像规律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建立起对光学现象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4. 电学基础概念电学是物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下册教材对电学的基础概念进行了介绍,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功率等基础理论。
这些知识是学生理解更高级电学内容的基础。
5. 电磁学基本原理教材的最后部分对电磁学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讲解,包括了磁场、电磁感应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既是物理学的重点,也是现代科技应用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6. 教材编写意图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编写意图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连贯的物理学习框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一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为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7. 体例安排与逻辑在体例安排与逻辑方面,教材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物理现象。
同时,教材还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融合,构建起了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
这种体例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8. 内容分析与教法在内容分析方面,八年级物理下册的内容安排合理、结构清晰,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同时,教材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丰富的实验和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6731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5.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透镜》是在前面学完了《光的折射》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的学习透镜的基本知识,为后面学习透镜成像规律,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两种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学会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3.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学生在上一章学过《光的折射》基础上,已经对光的折射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生活中很多光学仪器中用到的透镜的学习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人教版2024年秋季学期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
![人教版2024年秋季学期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5833fb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1.png)
人教版2024年秋季学期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对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使用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内容涵盖了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等基础知识。
教材注重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学期物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公式。
- 学会使用基本的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操作。
- 能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物理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物理现象、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 通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 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速度的计算。
-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 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 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规律。
-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难点-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误差分析。
- 声音的频率和音调、振幅和响度的关系。
-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
- 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和作图。
-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和应用。
五、教学措施1. 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9d61ec19e8b8f67c1cb926.png)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人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一、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中对八年级阶段的要求是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
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编写意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3、注意学科渗透,关注前沿的发展。
4、教材的安排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
5、力图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科书的体系坚持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物理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其整体框架为:学习物理——从认识物质开始,进而学习有声有色的世界——物质的复杂运动,最后从现象深入到本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fec0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7.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以下简称“物理下册”)是新人教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内容有关物理学的各个方面,包括力与运动、光与波、电与电场、能量与熵等等。
这套教材为八年级学生提供了适宜的教育素材,也为教师提供了理论解释和实际操作指导。
一、教材总体设计物理下册教材是以学习和探究物理学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标而设计的,其设计思想和目标概述如下:1、材的设计思想是:“把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学以致用”。
通过设计各种实践性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加强物理学的理论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材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科学思维和有效的知识收集、处理和运用能力,能够精通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并能利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二、课文设计物理下册教材中共包括四大章节,分别为力与运动、光与波、电与电场、能量与熵。
每一章分为综述、实验探究、知识梳理、思维探究、趣味探究等多个小节,通过小节之间的系统联系,实现物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解释与实验操作联系,从而使学生在熟悉物理学知识的同时,也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知行结合。
三、教学资源物理下册教材除了内容上设计的实验探究外,还配备了实验器材和视频等众多教学资源,以方便教师和学生探究模块的实施,加强物理学的实践性教学。
四、课程教学物理下册教材可以指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物理学的实质。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安排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物理智力比赛、学生导论班等,使学生在学习、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得到更有效的指导,更好地提高物理学的学习与探究能力。
总结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是专为八年级学生设计的一套教材,其总体设计理念是“把握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学以致用”,并以此为目标,旨在使学生精通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物理学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的作用,并能利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0df8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a.png)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作为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承载着学生从基础知识向更深层次物理概念过渡的关键任务。
本教材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章节内容与特点本册教材共包含若干章节,每个章节都围绕一个特定的物理主题展开。
教材在内容选取上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入大量实例和案例,使物理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丰富的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物理直觉和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四、知识结构与体系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
教材以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为主线,通过各个章节的展开,逐步构建起物理学的知识体系。
每个章节都包含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探究内容,形成有机的整体。
同时,教材还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五、重点难点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重点内容是教材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教师应通过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和疑惑的部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方法与策略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讲解、讨论、演示、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286e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f.png)
高教学效果。
学习方法建议
自主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 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 等方式,培养自主学习
能力。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 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 体系,加深理解和记忆。
实践应用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 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 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评价,可以 发现教材中的不足之处,为教材的修 订和完善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教学质 量。
02
新课程标准概述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强调物理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物
理教育。
提高科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尽管我们已经尽力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教材版本差异
03
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版本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对研究结果
产生一定影响。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1 2
扩大样本范围
建议未来研究扩大样本范围,对更多地区、更多 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以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可 靠性。
深入研究特定领域
可以针对教材中的特定领域或章节进行深入研究, 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特点和优缺点。
实验与探究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与探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 技能和探究精神,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内容分析
01
02
03
知识点分析
本册教材涉及的知识点主 要包括声、光、热、力等 方面的物理知识,内容丰 富,难度适中。
重点与难点
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均有标注和解释,有助于 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 握。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cf8c9bbb4cf7ec4bfed05e.png)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号召下,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物理分为上下两册,在初中阶段已经推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结合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新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进行如下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材的编排上学科逻辑更加合理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做了较大的改动。
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人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
如: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放在第一节,为以后学到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打下了相应的基础。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如先学习“速度”的内容,为后面“声速”“光速”的学习做好铺垫。
而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中的难点,新教材将“物态变化”安排在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
将“重力”“弹力”内容提到了“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具体内容。
在新教材中有“测量摩擦力”的实验,直接放在“二力平衡”后一节,既方便学生理解和计算摩擦力,又巩固二力平衡。
将“功和机械能”放在“简单机械”之前,可以为学生计算使用滑轮、斜面的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的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2.适当删减内容,减轻学生负担根据课标要求删去“颜料的混合”的内容。
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内容删去,因为在生物教材中重点讲解,物理新教材里将该节与其他内容整合后放入“科学世界”中。
原教材有一节“看不见的光”,新教材将其删去,部分内容放在“光的色散”一节中。
又如原教科书在讲摩擦力之后,安排了“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的练习题,该题的缺点是开放度太大,学生完成此类问题的课业负担较重,但优点是能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新教材将此题改成“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s,我们身边的情境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描述两个可能出现的场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643d9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f.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教材之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本册教材涵盖了声、光、热、力、电等物理知识领域,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二、章节安排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章节,包括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电压和电阻以及欧姆定律。
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重点介绍了相关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探究活动和拓展阅读,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三、知识点分布本册教材的知识点分布较为广泛,包括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透镜成像原理、物态变化的机理、电流和电压的概念、电阻的测量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等。
这些知识点是构成物理学科体系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验与活动设计本册教材注重实验与活动的设计,通过一系列的探究实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和规律。
这些实验与活动涉及的实验器材和操作方法都比较简单易行,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与活动的参与,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插图与版面设计本册教材的插图和版面设计非常精美,通过直观的图表和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
插图包括实物照片、原理图示、图表曲线等,版面设计则注重排版的简洁明了,使得教材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
六、练习与习题解析本册教材的练习与习题解析非常详尽,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习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详细的习题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七、教师用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师用书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建议,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教师用书还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案例,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新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新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adf4f3360cba1aa911da06.png)
八年级物理新教材分析新教材总体特点新教材的特点表现在以探究为主,兼容多种学习方法;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内容贴近生活,注重联系实际;认知手段更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内容横纵向联系更加紧密。
二、新教材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变化1、首先在次序上做了调整(1)将原八年级的电学内容放到九年级学习原教材电学在八年级,新课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电学活动所用的仪器相对力学所用的仪器要少些,探究活动较易安排,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大部分教师也逐渐习惯这种安排,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不习惯这样的安排。
故此次修订将电学内容调到九年级学习。
(2)将原教科书九年级“机械运动”的内容调整到现在的第一章,先学习“速度”的内容,方便后续“声速”“光速”的学习。
另外,有了第一章测量的知识,在学到后面的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等仪器时,也有了读数的基础。
(3)将“重力”“弹力”的内容提前到“二力平衡”之前,以便学习二力平衡内容时所提及的例子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重力和弹力具体力的内容。
修订后的课标增加了“测量摩擦力”的实验,实验中要用到二力平衡的知识,所以将摩擦力调整到二力平衡后较为适用。
(4)实验中教师们反映,光学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中的难点,新教科书将“物态变化”一章提到光学前,以延后难点的学习。
2、其次,新教材照比以前有所删减以下列举了一些删减部分的内容( 1)原教科书在声学部分有一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内容,现调整在“科学世界”中。
( 2)根据修订后的课标,原教科书中“颜料的混合”内容删去了原教科书专门有一节“看不见的光”一节,为了学生减轻负担,新教科书删去了此节,将部分内容放在了“光的色散”一节中。
(3)根据修改后的课标,删去原教科书第九章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中给出的公式c=fλ。
(4)原教科书有“功的原理”内容,新教科书中删去了此部分内容。
3、新教材的内容有所调整并适当的进行了改写(1)改变了一些探究实验的做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99a6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ab.png)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概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它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基础物理领域的内容。
教材在整体结构上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逐步引导学生从基础概念出发,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和应用。
二、章节内容概览本册教材共分为若干章节,每个章节都围绕一个特定的物理主题展开。
例如,第一章可能介绍力学基础,包括运动描述、牛顿定律等内容;第二章可能涉及热学知识,如温度、热量和热力学定律等;后续章节还可能包括光学和电学等内容。
每个章节都配备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知识点梳理在每个章节中,教材都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原理,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点难点解析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解析。
对于一些抽象和复杂的物理概念,教材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同时,对于难点部分,教材也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逐步突破难关。
五、实验教学安排实验教学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册教材在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精心安排,每个章节都配备了相应的实验项目。
这些实验项目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实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六、习题解析与指导教材中的习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册教材为每道习题都提供了详细的解析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同时,习题的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教材特色与评价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在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在评价方面,该教材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好评。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b864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4.png)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共分为六章,分别是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质量和密度。
每一章下都有若干小节,涵盖了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点,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二、章节安排与特点本教材的章节安排遵循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世界。
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如机械运动章节强调对运动的理解和计算,声现象章节则重点介绍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实验与探究活动本教材注重实验与探究活动,几乎每一章节都设计了一些小实验或探究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通过实验与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知识要点与难点本教材的知识要点主要包括速度的计算、声音的特性、物态变化、光的传播规律、透镜成像等。
其中,速度的计算和透镜成像等知识点是难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五、学习方法与建议学习本教材时,建议学生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同时,多做实验和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对于难点知识点,可以多看教材、多听讲解,加强理解。
六、习题解析与答案本教材每章节后都附有相应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在教材的最后也附有各章节习题的答案及解析,方便学生自查和学习。
七、学科思想与文化本教材在介绍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学科思想和文化元素,如物理学史、科学家生平事迹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科的本质和意义。
八、物理实验安全须知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和保管,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同时,要认真听讲、仔细观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
在实验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老师或实验指导人员。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材分析.doc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材分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de8e62a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63.png)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教材分析.doc学无止境《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材分析本章概述与课程标准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课标内容的第一主题“物质”中的二级主题。
课程标准有关内容要求如下:(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会测量温度。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和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的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基于学生对水的物态及其物态变化的生活经验和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基础,教材首先从整体上引领学生认识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以及相应的物态变化,认识地球上水的循环现象(§5.1)。
然后着重探究物质的熔点和凝固(§5.2)、汽化和液化(§5.3)。
最后,教材总括全章内容,在更广阔的视野上介绍物态和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介绍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技术上的应用,介绍物态变化在改变我们的世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上的价值,使本章教学内容得以融合与升华(§5.4)。
本章重点安排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并利用文字、图表等为学生提出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上网查询、自我评价等学习任务。
鉴于本章内容特点,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讨论、交流活动,设计了较多的学生实践活动。
本章实验器材温度计:常用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量程:0-100℃、0-50℃。
试管和烧杯:常用于加热和盛放液体铁架台:用于固定和夹持其它仪器。
酒精灯:一般用外焰加热。
用完后必须用灯帽盖灭。
微型物理实验室:由温度计、大试管、小试管、多功能铁架台、无烟腊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教材分析本学期共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机械运动教材分析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时间的测量单位:秒(S)、分、时,1h=60min=3600s,1s=1/60 min=1/3600 h,1min=60s4、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第四节、平均速度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3、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4、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第二单元声现象教材分析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4、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5、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6、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第二节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4、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第三节声的利用1、声可以传递信息(应用:回声定位、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2、声可以传递能量(应用:清洗钟表、去除人体内胆结石)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3、控制(减弱)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第三单元物态变化教材分析第一节、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第四节、升华和凝华: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第四章 光现象教材分析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1、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都称为光源。
2、光源的分类:按来源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光线: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
⑴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⑵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假想的物理模型。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1、影子的形成:2、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小孔成像:物体上的光线穿过小孔射到光屏上所成的像。
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物体离小孔越近,光屏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就越大。
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挖掘队利用激光准直挖掘隧道、士兵射击瞄准、站队时队列排直、木工检查木块是否平直等。
四、光的传播速度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用符号c 表示,c =3×108m/s 。
蒸发 沸腾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相差不多,也近似为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2/3。
3、光年:指的是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距离单位,1光年=9.46×1015m。
第二节、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在分界面处有一部分光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人眼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了人眼。
二、光的反射定律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镜面反射和镜面反射:1、镜面反射:射到光滑镜面上的平行光线经反射后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方向都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即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反射定律。
第四节、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光人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二、光的折射规律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居于法线两侧。
⑴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⑶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光线方向颠倒时,光的传播路径不变。
2、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此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零。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由于折射使水中鱼的位置“升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2、如果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则看到的比实际物体要高。
3、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往脸盆中倒水,看起来盆底深度变浅;潜入水中的人看岸边的人变高;从厚玻璃砖后看到钢笔“错位”。
第五节、光的色散一、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它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
天上的彩虹就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中的小水珠时发生色散而形成的。
色散现象表明:第一,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第二,不同的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
各种单色光的偏折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
二、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将这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就成了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将这三种颜料混合可以调出自然界的所有颜色。
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产生了另一种颜色,而两种颜料的混合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
三、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若某透明物体能让全部色光透过,则它是无色的;若某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它是白色的;若某物体不反射任何色光,则它是黑色的。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材分析第一节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教材首先通过两幅插图,介绍透镜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眼镜、放大镜镜片就是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电影放映机等光学仪器的镜头也都由透镜组成的。
(二)焦点和焦距焦点和焦距是表征透镜特性的基本物理量。
要根据实验现象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焦点、焦距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一)照相机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二)投影仪投影仪、幻灯机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
(三)放大镜放大镜就是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