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纵隔肿瘤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教学课件:原发性纵膈肿瘤
原发性纵膈肿瘤
纵隔范围
两边:左右纵隔胸膜。 前为胸骨,后为胸椎。 上达胸廓上口,下止膈肌。
纵隔分区
1. 胸骨柄下缘与T4下缘连线——上下 两部分。
2. 上纵隔——气管——前后纵隔。 3. 下纵隔——心包 气管分杈——前 中 后
三部分。
常见纵隔肿瘤发病部位
l 前纵隔——胸骨后甲状腺 胸腺瘤 畸 胎瘤 皮样囊肿
喉返神经 颈胸交感神经 膈神经 上腔静脉
l 特异症状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胸骨后甲状腺——甲亢 琦胎瘤——咯毛发 豆腐渣状物
诊断
胸部X线检查——CT/MIR:部位 形态 邻近组织
超声——实性 囊性
大小
鉴别诊断
中心型肺癌 胸主动脉瘤
治疗
良性: 一经诊断,早期手术。
恶性:侵入临近器官,或有远距
离转移—
—手术禁忌—放化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一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二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三
l 中纵隔——淋巴瘤 支气管囊肿 心包 囊肿
l 后纵隔——神经纤维
纵隔临床解剖分区图
纵隔肿瘤好发部位图
纵隔分区及肿瘤分部示意图
纵隔肿瘤临床表现
l部位 大小 生长方式 邻近器官关系
良性——无症状 ,恶性——出现症状 常见症状:胸闷 胸痛 呼吸困难 吞咽难
l巨大纵膈肿瘤压迫邻近组织特症状
纵隔范围
两边:左右纵隔胸膜。 前为胸骨,后为胸椎。 上达胸廓上口,下止膈肌。
纵隔分区
1. 胸骨柄下缘与T4下缘连线——上下 两部分。
2. 上纵隔——气管——前后纵隔。 3. 下纵隔——心包 气管分杈——前 中 后
三部分。
常见纵隔肿瘤发病部位
l 前纵隔——胸骨后甲状腺 胸腺瘤 畸 胎瘤 皮样囊肿
喉返神经 颈胸交感神经 膈神经 上腔静脉
l 特异症状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胸骨后甲状腺——甲亢 琦胎瘤——咯毛发 豆腐渣状物
诊断
胸部X线检查——CT/MIR:部位 形态 邻近组织
超声——实性 囊性
大小
鉴别诊断
中心型肺癌 胸主动脉瘤
治疗
良性: 一经诊断,早期手术。
恶性:侵入临近器官,或有远距
离转移—
—手术禁忌—放化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一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二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三
l 中纵隔——淋巴瘤 支气管囊肿 心包 囊肿
l 后纵隔——神经纤维
纵隔临床解剖分区图
纵隔肿瘤好发部位图
纵隔分区及肿瘤分部示意图
纵隔肿瘤临床表现
l部位 大小 生长方式 邻近器官关系
良性——无症状 ,恶性——出现症状 常见症状:胸闷 胸痛 呼吸困难 吞咽难
l巨大纵膈肿瘤压迫邻近组织特症状
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肿瘤PPT精品医学课件
• 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肿瘤Moran和Suster分类(1997)
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由分化好的、成熟成分组成) 未成熟畸胎瘤(存在未成熟的间充质和神经上皮组织) 含有其他恶性成分的畸胎瘤
Ⅰ型 含有其他生殖细胞成分(如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等) Ⅱ型 含有非生殖细胞性上皮成分(鳞癌、腺癌等) Ⅲ型 含有恶性间充质成分(横纹肌肉瘤、软骨肉瘤等) Ⅳ型 含有上述任意两种或多种成分
Schmoll HJ. Ann Oncol, 2002,13(Suppl 4):265-272.
病理组织学分类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 癌前病变 精原细胞瘤 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GCT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及腹膜) 中枢神经系统
原始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瘤
无性细胞瘤
胚胎癌
卵黄囊瘤
卵黄囊瘤
伴肉瘤成分的精母细胞性 精原细胞瘤
– 对诊断、预后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价、 治疗后监测等有重要意义
LDH β-HCG
AFP
精原细胞瘤 约50%
10%-30%升高 但不明显 正常
非精原细胞性GCT 常见
30%-35%
80%-90%
国际生殖细胞肿瘤协作组预后因素分级
预后良好
非精原细胞(58%)
原发睾丸/腹膜后,无肺外的 脏器转移
AFP<1000ng/ml HCG<5000U/L LDH<1.5N
– 肿瘤残存或良性畸胎瘤恶变是复发转移的根源 术后肿瘤残存或畸胎瘤者不应推迟化疗
– 术后即刻化疗可治愈50%-70%患者,而日后复 发后再行化疗只可治愈25%的患者
治疗
• 非精原细胞性GCT
– 化疗后有残存肿块且肿瘤标志物正常患者一般 推荐手术切除残留肿物
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由分化好的、成熟成分组成) 未成熟畸胎瘤(存在未成熟的间充质和神经上皮组织) 含有其他恶性成分的畸胎瘤
Ⅰ型 含有其他生殖细胞成分(如精原细胞瘤、胚胎性癌、卵黄囊瘤等) Ⅱ型 含有非生殖细胞性上皮成分(鳞癌、腺癌等) Ⅲ型 含有恶性间充质成分(横纹肌肉瘤、软骨肉瘤等) Ⅳ型 含有上述任意两种或多种成分
Schmoll HJ. Ann Oncol, 2002,13(Suppl 4):265-272.
病理组织学分类
男性生殖系统(睾丸) 癌前病变 精原细胞瘤 精母细胞性精原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GCT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及腹膜) 中枢神经系统
原始生殖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瘤
无性细胞瘤
胚胎癌
卵黄囊瘤
卵黄囊瘤
伴肉瘤成分的精母细胞性 精原细胞瘤
– 对诊断、预后分级、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评价、 治疗后监测等有重要意义
LDH β-HCG
AFP
精原细胞瘤 约50%
10%-30%升高 但不明显 正常
非精原细胞性GCT 常见
30%-35%
80%-90%
国际生殖细胞肿瘤协作组预后因素分级
预后良好
非精原细胞(58%)
原发睾丸/腹膜后,无肺外的 脏器转移
AFP<1000ng/ml HCG<5000U/L LDH<1.5N
– 肿瘤残存或良性畸胎瘤恶变是复发转移的根源 术后肿瘤残存或畸胎瘤者不应推迟化疗
– 术后即刻化疗可治愈50%-70%患者,而日后复 发后再行化疗只可治愈25%的患者
治疗
• 非精原细胞性GCT
– 化疗后有残存肿块且肿瘤标志物正常患者一般 推荐手术切除残留肿物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预防PPT课件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
原因
暴露在有害物质中的工人特别 是煤矿工人、金属冶炼工人等 人群。
预防
预防
生活习惯的改变:戒烟、戒酒等 。
避免或减少暴露在有害物质的 环境中。
预防
定期进行体检:提高发现病变的机 会。 遵循良好的膳食规律:合理搭配食 物,尽量避免食用过多油腻和高糖 食品。
治疗
治疗
原发性纵隔肿 瘤的预防PPT
课件
目录 介绍 原因 预防 治疗 结论
介绍
介绍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纵隔是指 人体胸腔内位于两个肺之间的部位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一种在这个部 位生长的肿瘤。
常见类型:胸腺瘤、淋巴瘤、畸胎 瘤、类癌瘤、生殖细胞瘤等。
原因
原因
常见危险因素:遗传因素、放射 线、化学物质污染等。
手术:以切除为主要方式,不同 类型可能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
放疗:在无法手术或者手术后复 发时采用。
治疗
化疗:在手术和放疗后采用,是 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论
结论
原发性纵隔肿瘤需要积极预防 和治疗,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
人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和环境卫生,定期体检, 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纵隔原发肿瘤PPT课件
纵隔原发肿瘤
—概述
临床与病理
➢ 纵隔原发肿瘤(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种类繁多,但各类肿瘤在纵隔内均有好发 或特定部位,因此,了解纵隔内肿瘤的准 确部位,从而能明确诊断。
➢ 纵隔肿瘤早期常无症状,当肿瘤逐渐长大, 压迫或侵及邻近器官,可出现相应压迫症 状,如上腔静脉梗阻、声音嘶哑、Horner 综合征、膈麻痹、吞咽困难等。
纵隔原发肿瘤
—恶性淋巴瘤
临床与病理
➢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发生在 淋巴结的全身性恶性肿瘤。纵隔内病变多 与颈部及周身淋巴结病变同时发生,淋巴 瘤对放射治疗敏感,但很难治愈。
➢ 分Hodgkin病(HD)和non-Hodgin淋巴瘤 (NHL);
➢ 胸内淋巴瘤中,HD多见,NHL少见; ➢ 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常有发热、乏力、
X线表现
➢ 部位 肿瘤多位于前纵隔中部、心脏与主动 脉连接区。
➢ 形态 良性者多为单侧突出的圆形或卵圆形 肿块,边缘光滑。恶性者多呈分叶状。
➢ 密度 由于含有多种组织,故密度不均,有 时其中可见透明间隙(脂肪),并可有牙 齿及骨骼影。皮样囊肿壁可发生蛋壳样钙 化。
畸 胎 瘤
恶性畸胎瘤 (合并胸水)
➢ 轴面上呈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椎骨侵蚀; 矢状面可见椎间孔扩大;冠状面可见瘤体 呈哑铃状,位居椎管内外。
➢ 瘤体内可见囊变区,呈更长T1与T2信号。 ➢ 注射Gd-DTPA后明显强化。
MRI表现
注:MRI扫描在淋巴瘤放疗后的随访中有重 要意义。放疗所致的纤维性肿块在T1、T2 像上都表现为低信号,而复发的肿瘤在T2 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纵隔原发肿瘤
—支气管囊肿
临床与病理
—概述
临床与病理
➢ 纵隔原发肿瘤(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 种类繁多,但各类肿瘤在纵隔内均有好发 或特定部位,因此,了解纵隔内肿瘤的准 确部位,从而能明确诊断。
➢ 纵隔肿瘤早期常无症状,当肿瘤逐渐长大, 压迫或侵及邻近器官,可出现相应压迫症 状,如上腔静脉梗阻、声音嘶哑、Horner 综合征、膈麻痹、吞咽困难等。
纵隔原发肿瘤
—恶性淋巴瘤
临床与病理
➢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是发生在 淋巴结的全身性恶性肿瘤。纵隔内病变多 与颈部及周身淋巴结病变同时发生,淋巴 瘤对放射治疗敏感,但很难治愈。
➢ 分Hodgkin病(HD)和non-Hodgin淋巴瘤 (NHL);
➢ 胸内淋巴瘤中,HD多见,NHL少见; ➢ 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常有发热、乏力、
X线表现
➢ 部位 肿瘤多位于前纵隔中部、心脏与主动 脉连接区。
➢ 形态 良性者多为单侧突出的圆形或卵圆形 肿块,边缘光滑。恶性者多呈分叶状。
➢ 密度 由于含有多种组织,故密度不均,有 时其中可见透明间隙(脂肪),并可有牙 齿及骨骼影。皮样囊肿壁可发生蛋壳样钙 化。
畸 胎 瘤
恶性畸胎瘤 (合并胸水)
➢ 轴面上呈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椎骨侵蚀; 矢状面可见椎间孔扩大;冠状面可见瘤体 呈哑铃状,位居椎管内外。
➢ 瘤体内可见囊变区,呈更长T1与T2信号。 ➢ 注射Gd-DTPA后明显强化。
MRI表现
注:MRI扫描在淋巴瘤放疗后的随访中有重 要意义。放疗所致的纤维性肿块在T1、T2 像上都表现为低信号,而复发的肿瘤在T2 像上表现为高信号。
纵隔原发肿瘤
—支气管囊肿
临床与病理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化疗副作用:恶
3 心、呕吐、脱发、 骨髓抑制等
化疗效果:化疗对 原发性纵隔肿瘤有
4 一定的疗效,但需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4
预后因素
1 肿瘤类型:不同类型肿瘤的预后差异较大 2 肿瘤分期: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3 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效果对预后有影响 4 患者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5 患者身体状况:身体状况越好,预后越好 6 肿瘤复发:肿瘤复发会影响预后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 理、呼吸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等
放疗
01
放疗是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治
疗方法之一
02
放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03
放疗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恶
心、呕吐等
04
放疗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位置
和大小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设计
化疗
化疗药物:顺铂、
1 紫杉醇、博来霉 素等
化疗方案:根据
2 肿瘤类型和分期 选择不同的化疗 方案
10
其他:如乏力、 头晕、恶心、 呕吐等非特异
性症状
2
影像学检查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X线检查:胸部 X线片,可发现 纵隔肿块
CT检查:高分 辨率CT扫描, 可显示肿瘤的形 态、大小和位置
MRI检查:磁共 振成像,可显示 肿瘤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PET-CT检查: 正电子发射断层 显像,可评估肿 瘤的代谢活性和 转移情况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细胞
01
的形态、结构、生长方式等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测肿瘤细
02
胞表面抗原的表Βιβλιοθήκη ,辅助诊断基因检测:检测肿瘤细胞基因突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3、刺激或压迫呼吸道症状
剧烈咳嗽(肿瘤刺激肺支气管)。 呼吸困难(压迫呼吸道) 肺不张肺部感染(肿瘤挤压肺组织) 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至咳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压迫大血管症状
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压升高。 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包括有面部上肢肿胀发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重症肌无力
定义:特定部位横纹肌快速运动后疲乏无力。 病因:不清 分类:
眼肌型:眼睑下垂、复视。 躯干型:四肢无力、下肢为甚、瘫痪、头抬不起来。 延髓型:咽喉肌、呼吸肌群无力——呼吸困难。
混合型:多见,为全身多肌群无力。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纵隔囊肿
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而引起。 属良性。 多圆形或椭圆形,壁薄,边缘界限清楚。
胸腺囊肿:前上纵隔,多位于胸骨后。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淋巴源性肿瘤( 恶性)等 。
淋巴源性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Hodgkin病等 。肿块常呈双侧性且不规则。淋巴源性肿瘤不宜 手术,多用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膈组织和器官较多、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 以纵膈区内肿瘤肿瘤繁多;
有的原发、有的转移; 原发肿瘤中以良性多见,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
性。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五、常见的纵隔肿瘤
(Common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 )
神经源性肿瘤 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胸腺瘤 纵隔囊肿 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淋巴源性肿瘤 其他肿瘤
发及继发淋巴结肿物最为常见。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3、刺激或压迫呼吸道症状
剧烈咳嗽(肿瘤刺激肺支气管)。 呼吸困难(压迫呼吸道) 肺不张肺部感染(肿瘤挤压肺组织) 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至咳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压迫大血管症状
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压升高。 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包括有面部上肢肿胀发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重症肌无力
定义:特定部位横纹肌快速运动后疲乏无力。 病因:不清 分类:
眼肌型:眼睑下垂、复视。 躯干型:四肢无力、下肢为甚、瘫痪、头抬不起来。 延髓型:咽喉肌、呼吸肌群无力——呼吸困难。
混合型:多见,为全身多肌群无力。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纵隔囊肿
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而引起。 属良性。 多圆形或椭圆形,壁薄,边缘界限清楚。
胸腺囊肿:前上纵隔,多位于胸骨后。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淋巴源性肿瘤( 恶性)等 。
淋巴源性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Hodgkin病等 。肿块常呈双侧性且不规则。淋巴源性肿瘤不宜 手术,多用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膈组织和器官较多、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 以纵膈区内肿瘤肿瘤繁多;
有的原发、有的转移; 原发肿瘤中以良性多见,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
性。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五、常见的纵隔肿瘤
(Common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 )
神经源性肿瘤 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胸腺瘤 纵隔囊肿 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淋巴源性肿瘤 其他肿瘤
发及继发淋巴结肿物最为常见。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原发性纵隔肿瘤PPT
胸椎下缘连线为界将 纵隔分成上下纵隔。
纵隔分区
上纵隔又以气管为 界分为前后纵隔。
纵隔分区
下纵隔分成三部, 心包、心脏和气管 分叉所在部位为中 纵隔,在其前方为 前下纵隔,后方为 后下纵隔。
好发部位
前纵隔: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管瘤、血管瘤、脂肪瘤。 上纵隔:胸腺瘤、淋巴瘤、甲状腺瘤、甲状旁腺瘤。 后纵隔:神经原性肿瘤、肠源性囊肿。 中纵隔:心包囊肿、支气管囊肿、淋巴瘤。
治疗(掌握)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治疗,除淋巴肉 瘤等恶性肿瘤适用于放射治疗外,绝大多 数应行外科治疗。
无症状的良性肿瘤及囊肿,手术切除为宜。
治疗(掌握)
手术适应证: 原发性纵隔肿瘤,没有远处转移和呼吸、 循环功能衰竭者。
治疗(掌握)
手术禁忌证: 1.淋巴源性肿瘤(孤立结节者除外); 2.恶性肿瘤已侵袭食管、气管、喉返神经 者; 3.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
临床表现及诊断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病人大约1/3无症状,一 般因体检时发现.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病人 的年龄,肿瘤和囊肿的位置,大小,良性 或恶性,是否合并感染,有无特殊的内分 泌功能以及并发全身疾病的情况.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般因体检时发现的纵隔肿瘤和囊肿, 95%是良性的,有者症状,良性或恶性各 占一半.
临床表现及诊断
X线透视及正侧位胸片 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方法.正侧位胸片可以 了解肿瘤和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密 度,有无钙化;透视观察肿瘤和囊肿有无 搏动,是否因吞咽上下移动,能否因体位 或呼吸而改变形态等.
临床表现及诊断
CT和MRI B超:囊性或实性 同位素扫描 活检:穿刺等 其它:造影,食管镜,气管镜等
纵隔分区
上纵隔又以气管为 界分为前后纵隔。
纵隔分区
下纵隔分成三部, 心包、心脏和气管 分叉所在部位为中 纵隔,在其前方为 前下纵隔,后方为 后下纵隔。
好发部位
前纵隔: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管瘤、血管瘤、脂肪瘤。 上纵隔:胸腺瘤、淋巴瘤、甲状腺瘤、甲状旁腺瘤。 后纵隔:神经原性肿瘤、肠源性囊肿。 中纵隔:心包囊肿、支气管囊肿、淋巴瘤。
治疗(掌握)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治疗,除淋巴肉 瘤等恶性肿瘤适用于放射治疗外,绝大多 数应行外科治疗。
无症状的良性肿瘤及囊肿,手术切除为宜。
治疗(掌握)
手术适应证: 原发性纵隔肿瘤,没有远处转移和呼吸、 循环功能衰竭者。
治疗(掌握)
手术禁忌证: 1.淋巴源性肿瘤(孤立结节者除外); 2.恶性肿瘤已侵袭食管、气管、喉返神经 者; 3.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
临床表现及诊断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病人大约1/3无症状,一 般因体检时发现.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病人 的年龄,肿瘤和囊肿的位置,大小,良性 或恶性,是否合并感染,有无特殊的内分 泌功能以及并发全身疾病的情况.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般因体检时发现的纵隔肿瘤和囊肿, 95%是良性的,有者症状,良性或恶性各 占一半.
临床表现及诊断
X线透视及正侧位胸片 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方法.正侧位胸片可以 了解肿瘤和囊肿的部位,形态,大小,密 度,有无钙化;透视观察肿瘤和囊肿有无 搏动,是否因吞咽上下移动,能否因体位 或呼吸而改变形态等.
临床表现及诊断
CT和MRI B超:囊性或实性 同位素扫描 活检:穿刺等 其它:造影,食管镜,气管镜等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2.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5. 如何预防原发性纵隔肿瘤?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定义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指起源于纵隔组织的肿瘤,纵 隔是胸腔内的一个区域,位于肺部之间。
CT或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治疗选择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具体 方案因肿瘤类型和分期而异。
早期肿瘤通常可通过手术治愈。
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随访与康复
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是否复发,且康复 过程也很重要。
包括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
如何预防原发性纵隔肿瘤?
例如,胸腺瘤在男性中更为常见。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家族史
有家族历史的人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遗传 因素可能在某些类型的肿瘤中起作用。
建议有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表现
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 咳嗽、体重减轻等。
有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需专业评估。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具体病因。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高风险人群
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纵隔肿瘤,但某些人群 的风险较高,如年轻人和某些特定疾病患者 。
胸腺瘤在年轻人中更常见,而淋巴瘤则在中 年人中较多。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性别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某些类 型的纵隔肿瘤。
纵隔内的结构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以 及淋巴组织等。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2.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5. 如何预防原发性纵隔肿瘤?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定义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指起源于纵隔组织的肿瘤,纵 隔是胸腔内的一个区域,位于肺部之间。
CT或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治疗选择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具体 方案因肿瘤类型和分期而异。
早期肿瘤通常可通过手术治愈。
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随访与康复
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是否复发,且康复 过程也很重要。
包括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
如何预防原发性纵隔肿瘤?
例如,胸腺瘤在男性中更为常见。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家族史
有家族历史的人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遗传 因素可能在某些类型的肿瘤中起作用。
建议有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表现
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 咳嗽、体重减轻等。
有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需专业评估。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具体病因。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高风险人群
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纵隔肿瘤,但某些人群 的风险较高,如年轻人和某些特定疾病患者 。
胸腺瘤在年轻人中更常见,而淋巴瘤则在中 年人中较多。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性别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某些类 型的纵隔肿瘤。
纵隔内的结构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以 及淋巴组织等。
原发性纵隔肿瘤PPT课件
50
术前胸片 术后胸片
51
52
53
副神经节瘤
男性,27岁,反复腹痛,腹泻,伴胸闷、心悸20 余天。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余,180/11mmHg 查体:阴性。 血常规:WBC15.1×109/L,N73%;儿茶酚胺及多巴 胺正常水平 入院后给予降压、抗炎治疗,血压与心律仍有较 大波动 病理:(纵隔)副神经节瘤
38
39
40
41
男,39岁, 发现左颌下肿物半个月” B超:左颌下腺囊性包块,约3.6×1.8cm。 CT:后纵隔内见团块状致密影,右肺静脉,右侧主气管明显 受压,考虑纵隔内占位。 "左颌下腺肿物摘除术",手术顺利, 病理:(左颌下腺)弥漫性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42
7
男,57岁, 体检发现心包囊肿4月余 X:左心隔角处类圆形稍 高密度影。 CT:左侧心膈角区囊肿 考虑(心包来源可能)。 心包囊肿切除术,术中 所见:肿块位于心包。
8
9
患者,女 ,56岁 体检胸片发现右上纵隔占位。 CT平扫:右前上纵隔巨大囊性占位,CT值17HU 病理:(右上纵隔)良性囊性病变.
不均匀强化的瘤灶内低密度影病灶内或其周围多发扭曲扩张的流空血管影男性男性5757岁咽部不适发现前纵隔肿块一周余咽部不适发现前纵隔肿块一周余胸片及纵隔胸片及纵隔ctct均提示前纵隔肿块均提示前纵隔肿块女58岁胸前区疼痛2年加重1周当地就医ct示纵隔畸胎瘤查体无殊x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 影像学表现
1
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肿瘤,种类很多 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胸骨后不适及隐痛。 肿瘤长大后压迫或侵犯周围器官结构:上腔静脉受压,气管 受压,喉返神经受压,交感神经受压,迷走神经受压,膈 神经受压,食道受压等等。 特征性的表现: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破入支气管,可咳出毛发 及皮脂物;1/3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10%重 症肌无力患者可有胸腺瘤);胸骨后甲状腺肿可有甲状腺 功能亢进表现。
原发性纵膈肿瘤诊断与治疗PPT
疾病危害与并发症
呼吸困难:肿瘤压迫气管 或支气管,导致呼吸困难
胸痛:肿瘤压迫胸壁或胸 膜,导致胸痛
声音嘶哑:肿瘤压迫喉返 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吞咽困难:肿瘤压迫食管, 导致吞咽困难
心律失常:肿瘤压迫心脏, 导致心律失常
恶性肿瘤转移:原发性纵 膈肿瘤可能发生恶性转移, 影响其他器官功能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CT、
恶性肿瘤:如神经源性肿瘤等,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容易转移。
发病机制与病因
添加项标题
发病机制: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
添加项标题
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添加项标题
遗传因素:某些原发性纵膈肿瘤具有家族遗传性,如神经纤维瘤病等。
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提 供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恐惧等
负面情绪
康复指导:指 导患者进行适 当的康复训练, 提高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提 供营养指导, 帮助患者保持 良好的营养状
态
家庭支持活照顾
定期复查与随访
定期复查:每 3-6个月进行 一次胸部CT检
查
随访时间:术 后1年、3年、
5年、10年
随访内容:包 括胸部CT、心 电图、血常规
等
随访目的:及 时发现复发或 转移,及时治
疗
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原发性纵膈 肿瘤
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正在研发中,有 望提高治疗效果
内分泌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激素依赖性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 他莫昔芬、氟维司群等
其他治疗手段
原发性纵隔肿瘤健康宣讲PPT课件
原因:纵隔肿瘤的具体原因不明,但可 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二、常见的纵 隔肿瘤类型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胸腺瘤:最常见的良性纵隔肿 瘤,多见于年轻人,预后良好 淋巴瘤:常见的恶性纵隔肿瘤 ,由淋巴细胞非正常增殖引起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 ,有良性和恶性两种
三、纵隔肿瘤 的症状和体征
定期检查:对于有家族遗传史或其他高 风险人群,定期接受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纵隔肿瘤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原发性纵隔肿 瘤健康宣讲PPT
课件
目录 一、纵隔肿瘤概述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征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五、纵隔肿瘤的预防和生活护 理
一、纵隔肿瘤 概述
一、纵隔肿瘤概述
什么是纵隔肿瘤:指发生在纵 隔(胸腔中央)部位的肿瘤 分类:按病理类型分为良性肿 瘤和恶性肿瘤
一、纵隔肿瘤概述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
预后:预后取决于纵隔肿瘤的类型和病 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提高预后
五、纵隔肿瘤 的预防和生活
护理
五、纵隔肿瘤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和生 活护理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如烟尘 、化学物质等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规律锻炼、定期体检 等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五、纵隔肿瘤的预防和生 活护理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 征
呼吸困难:由于纵隔肿瘤压迫 气道或肺组织引起 咳嗽和咳痰:可能是纵隔肿瘤 刺激气道引起的症状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 征
胸痛:由于纵隔肿瘤压迫胸部组织或神 经引起
四、纵隔肿瘤 的诊断和治疗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
临床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CT 扫描和活检 治疗方法:根据纵隔肿瘤的类 型和病情,可以选择手术切除 、放疗或化疗等方法
二、常见的纵 隔肿瘤类型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胸腺瘤:最常见的良性纵隔肿 瘤,多见于年轻人,预后良好 淋巴瘤:常见的恶性纵隔肿瘤 ,由淋巴细胞非正常增殖引起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 ,有良性和恶性两种
三、纵隔肿瘤 的症状和体征
定期检查:对于有家族遗传史或其他高 风险人群,定期接受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纵隔肿瘤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原发性纵隔肿 瘤健康宣讲PPT
课件
目录 一、纵隔肿瘤概述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征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五、纵隔肿瘤的预防和生活护 理
一、纵隔肿瘤 概述
一、纵隔肿瘤概述
什么是纵隔肿瘤:指发生在纵 隔(胸腔中央)部位的肿瘤 分类:按病理类型分为良性肿 瘤和恶性肿瘤
一、纵隔肿瘤概述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
预后:预后取决于纵隔肿瘤的类型和病 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提高预后
五、纵隔肿瘤 的预防和生活
护理
五、纵隔肿瘤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和生 活护理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如烟尘 、化学物质等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规律锻炼、定期体检 等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五、纵隔肿瘤的预防和生 活护理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 征
呼吸困难:由于纵隔肿瘤压迫 气道或肺组织引起 咳嗽和咳痰:可能是纵隔肿瘤 刺激气道引起的症状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 征
胸痛:由于纵隔肿瘤压迫胸部组织或神 经引起
四、纵隔肿瘤 的诊断和治疗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
临床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CT 扫描和活检 治疗方法:根据纵隔肿瘤的类 型和病情,可以选择手术切除 、放疗或化疗等方法
原发性纵隔肿瘤科普讲座PPT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
肿瘤标记物检测:一些原发性纵隔肿瘤 会产生特定的肿瘤标记物,通过检测肿 瘤标记物的水平变化可以辅助诊断。
原发性纵隔肿 瘤的治疗方法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对于可切除的原发性纵 隔肿瘤,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化疗和放疗:对于不可切除或术后 复发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化疗和放 疗可以用来减轻症状和控制肿瘤的 生长。
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是一种罕 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多发生在年轻人 中,常见类型有畸胎瘤和生殖细胞瘤。
原发性纵隔肿 瘤的诊断方法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采用X线、CT和 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 纵隔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特征。
病理学检查:通过纵隔肿瘤的 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 类型和性质。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 习惯会增加患原发性纵隔肿瘤的风险。 遗传因素: 有一定遗传倾向,有家族史 的人患上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几率较高。
常见的原发性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纵隔 肿瘤,发生在胸腺中的良性或恶性 肿瘤。 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种原发性纵隔 肿瘤,常见类型包括霍奇金淋巴瘤 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导言
本讲座目标:通过科普讲座,介绍原发 性纵隔肿瘤的基本知识和诊断治疗方法 。
原发性纵隔肿 瘤的病因与发
病机制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久坐不动、缺乏运动:长时间 保持一个固定的体位和不运动 ,会导致纵隔肌肉强度不足, 增加纵隔肌肉的肌张力和纵隔 压力,从而增加纵隔肿瘤的发 生风险。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原发性纵隔肿 瘤科普讲座 PPT
目录 导言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方法 预防和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纵隔囊肿
▐ 纵隔囊肿来源很多,种类很多 ▐ 表现为液体密度/信号,边界清晰,其位置可提示来源。 ▐ 囊肿成分发生改变(出血,炎症等),囊液含蛋白成分或出血时密度
或信号改变 ▐ 心包囊肿位于前肋膈角,气管支气管囊肿位于中纵隔气管支气管旁 ,
食道囊肿位于后纵隔食道旁,胸腺囊肿位于前纵隔心大血管交界区。
度混杂,可见液性、脂肪性、钙化性不 等密度影,增强后实性病灶呈不均匀性 轻度强化。 ▐ 前纵隔内占位,畸胎瘤可能性大,
28
29
▐ 女,11岁,
▐ 胸痛1月余。当地医院就诊,查CT示“1.前中纵 隔含脂肪组织肿瘤,考虑畸胎瘤;2.两侧胸腔少 量积液”,
▐ CT:前上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两侧胸腔积液。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9
▐ 男,57岁, ▐ 体检发现心包囊肿4月余 ▐ X:左心隔角处类圆形稍高
密度影。 ▐ CT:左侧心膈角区囊肿考虑
(心包来源可能)。 ▐ 心包囊肿切除术,术中所见:
肿块位于心包。
10
11
▐ 患者,女 ,56岁 ▐ 体检胸片发现右上纵隔占位。 ▐ CT平扫:右前上纵隔巨大囊性占位,CT值17HU ▐ 病理:(右上纵隔)良性囊性病变.
▐ 常用影像学方法:X线、CT、MRI
诊断步骤 ▐ 1.发现病灶 ▐ 2.病灶定位 ▐ 3.组织特性分析:实性、囊性和脂肪性病变;囊液的蛋白成分或出血 ▐ 4.定性诊断(良恶性、肿瘤种类、鉴别诊断) ▐ 纵隔肿瘤需结合部位、影像特征、临床综合考虑。
5
▐ 纵隔分区 ▐ 1.六分区法: ▐ 2.七分法: ▐ 3.五分法 ▐ 4.九分法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 影像学表现
1
▐ 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肿瘤,种类很多 ▐ 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胸骨后不适及隐痛。 肿瘤长大后压迫或侵犯周围器官结构:上腔静脉受压,气管受压,喉返
神经受压,交感神经受压,迷走神经受压,膈神经受压,食道受压等 等。 特征性的表现: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破入支气管,可咳出毛发及皮脂物; 1/3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10%重症肌无力患者可有胸 腺瘤);胸骨后甲状腺肿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18
正常胸腺,退变不全/残留
▐ 男,18岁
19
▐ 男,20岁,胸腺退化脂肪变
20
胸腺瘤
▐ 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前纵 隔内肿瘤的50%。
▐ 多见于35岁以上成人,发病高峰45~55。无显著性别差别。
▐ 1999年WHO胸腺瘤分为 良性胸腺瘤或非侵袭性胸腺瘤
A型
AB型 B1、B2、B3型
23
24
▐ 女,66岁 ▐ 消瘦伴胸闷1年,加重1月, ▐ X:中上纵膈增高增宽 ,右下胸膜改变。 ▐ CT:前上纵隔占位,侵袭性胸腺瘤可能伴上腔静
脉受累,淋巴瘤或肺癌淋巴结转移待排;右肺多 发结节灶,右侧前胸壁结节灶,考虑肿瘤转移; 两侧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心包腔及右颈根 部少量气体密度影,请结合临床。 ▐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 病理:(肺穿刺活检)纤维组织内见低分化癌浸润
12
13
▐ 女,82岁, ▐ X:左前纵隔占位。 ▐ CT:左前纵隔囊性占位,CT值12HU。 ▐ 胸腺囊肿。
14
15
▐ 患者,男,40岁,胸痛半月,当地发现右纵隔肿瘤,囊肿可能, ▐ X:右上纵隔肿块。 ▐ MRI :右侧后上纵隔考虑支气管囊肿。
16
17
正常胸腺
10岁以下:四方形或梯形。密度均匀,与胸壁肌肉相近或稍高。侧缘常 隆起,偶呈平直或凹陷。
10~20岁:三角形(或箭头样)或双叶形,密度均匀。 20~30岁:三角形,边界清晰,逐渐开始萎缩、退化。部分腺体由脂肪
组织替代。CT值略低于肌肉组织。侧缘平直或稍凹陷,此期 如轮廓隆起,应疑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30~40岁: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CT值明显下降, 脂肪替代过程速度 最快。 40~60岁:50%以上几乎完全被脂肪所替代,但维持正常胸腺形状大小。 CT呈脂肪密度,部分残留胸腺组织呈条索状或小结节状软组 织阴影,一般直径不超过7mm。 60岁以上:完全萎缩并被脂肪取代,体积明显缩小。
侵袭性胸腺瘤 胸腺癌
C型
21
胸腺瘤的表现
▐ 多见于前纵隔心大血管交界区。 ▐ 胸腺局部膨大突出,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影;多偏向一侧,周围血管
推移,易囊变 ▐ 侵袭性者年龄较大(多大于40岁),多明显分叶、坏死囊变,强化明
显,纵隔脂肪线消失。 ▐ 钙化非特异性,多发斑点状多见于侵袭性胸腺瘤
22
女,46岁, 体检发现纵隔占位1周, 病理:(纵隔)胸腺瘤(B2型)
▐ MRI:前中上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
▐ 病理:已破组织,大小11.5X10X5cm,切面淡黄 色、结节状,镜示:囊壁组织及结节由皮脂腺、 汗腺、毛囊、神经及肌肉脂肪构成,多灶可见坏 死,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见细胞浸润,肿物周围 可见胸腺组织。
▐ (前上纵隔)成熟性畸胎瘤
30
31
32
33
▐ 非畸胎类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癌、内胚窦瘤、绒毛膜上皮癌 及混合型生殖细胞瘤等。后几种较少见,几乎为恶性肿瘤
25
2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殖细胞瘤
▐ 常见良性类型: ▐ 皮样囊肿及畸胎瘤; ▐ 畸胎瘤多较年轻,常位于前中区、前下区,少数发生于后纵隔(8%) ▐ 常含四种不同密度组织成分(脂肪、液体、软组织、钙化),特征性
表现-肿块内脂液平面,少数病例可既无脂肪也无钙化
27
▐ 女,22岁, ▐ 发现前纵隔占位4天 ▐ CT:前上纵隔软组织密度影,内结构、密
6
不同纵隔分区的常见肿瘤
7
▐ 前上纵隔胸廓入口区,伴有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成年多为甲状腺肿 瘤,儿童常为淋巴管瘤。
▐ 前纵隔前纵隔区心脏大血管交界 :胸腺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 皮样囊肿等等)
▐ 前下纵隔心膈角区:心包脂肪垫、脂肪瘤及心包囊肿 ▐ 中纵隔:淋巴类肿瘤,其次气管支气管囊肿 ▐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纵隔囊肿
▐ 纵隔囊肿来源很多,种类很多 ▐ 表现为液体密度/信号,边界清晰,其位置可提示来源。 ▐ 囊肿成分发生改变(出血,炎症等),囊液含蛋白成分或出血时密度
或信号改变 ▐ 心包囊肿位于前肋膈角,气管支气管囊肿位于中纵隔气管支气管旁 ,
食道囊肿位于后纵隔食道旁,胸腺囊肿位于前纵隔心大血管交界区。
度混杂,可见液性、脂肪性、钙化性不 等密度影,增强后实性病灶呈不均匀性 轻度强化。 ▐ 前纵隔内占位,畸胎瘤可能性大,
28
29
▐ 女,11岁,
▐ 胸痛1月余。当地医院就诊,查CT示“1.前中纵 隔含脂肪组织肿瘤,考虑畸胎瘤;2.两侧胸腔少 量积液”,
▐ CT:前上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两侧胸腔积液。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9
▐ 男,57岁, ▐ 体检发现心包囊肿4月余 ▐ X:左心隔角处类圆形稍高
密度影。 ▐ CT:左侧心膈角区囊肿考虑
(心包来源可能)。 ▐ 心包囊肿切除术,术中所见:
肿块位于心包。
10
11
▐ 患者,女 ,56岁 ▐ 体检胸片发现右上纵隔占位。 ▐ CT平扫:右前上纵隔巨大囊性占位,CT值17HU ▐ 病理:(右上纵隔)良性囊性病变.
▐ 常用影像学方法:X线、CT、MRI
诊断步骤 ▐ 1.发现病灶 ▐ 2.病灶定位 ▐ 3.组织特性分析:实性、囊性和脂肪性病变;囊液的蛋白成分或出血 ▐ 4.定性诊断(良恶性、肿瘤种类、鉴别诊断) ▐ 纵隔肿瘤需结合部位、影像特征、临床综合考虑。
5
▐ 纵隔分区 ▐ 1.六分区法: ▐ 2.七分法: ▐ 3.五分法 ▐ 4.九分法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 影像学表现
1
▐ 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肿瘤,种类很多 ▐ 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胸骨后不适及隐痛。 肿瘤长大后压迫或侵犯周围器官结构:上腔静脉受压,气管受压,喉返
神经受压,交感神经受压,迷走神经受压,膈神经受压,食道受压等 等。 特征性的表现: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破入支气管,可咳出毛发及皮脂物; 1/3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10%重症肌无力患者可有胸 腺瘤);胸骨后甲状腺肿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18
正常胸腺,退变不全/残留
▐ 男,18岁
19
▐ 男,20岁,胸腺退化脂肪变
20
胸腺瘤
▐ 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前纵 隔内肿瘤的50%。
▐ 多见于35岁以上成人,发病高峰45~55。无显著性别差别。
▐ 1999年WHO胸腺瘤分为 良性胸腺瘤或非侵袭性胸腺瘤
A型
AB型 B1、B2、B3型
23
24
▐ 女,66岁 ▐ 消瘦伴胸闷1年,加重1月, ▐ X:中上纵膈增高增宽 ,右下胸膜改变。 ▐ CT:前上纵隔占位,侵袭性胸腺瘤可能伴上腔静
脉受累,淋巴瘤或肺癌淋巴结转移待排;右肺多 发结节灶,右侧前胸壁结节灶,考虑肿瘤转移; 两侧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心包腔及右颈根 部少量气体密度影,请结合临床。 ▐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 病理:(肺穿刺活检)纤维组织内见低分化癌浸润
12
13
▐ 女,82岁, ▐ X:左前纵隔占位。 ▐ CT:左前纵隔囊性占位,CT值12HU。 ▐ 胸腺囊肿。
14
15
▐ 患者,男,40岁,胸痛半月,当地发现右纵隔肿瘤,囊肿可能, ▐ X:右上纵隔肿块。 ▐ MRI :右侧后上纵隔考虑支气管囊肿。
16
17
正常胸腺
10岁以下:四方形或梯形。密度均匀,与胸壁肌肉相近或稍高。侧缘常 隆起,偶呈平直或凹陷。
10~20岁:三角形(或箭头样)或双叶形,密度均匀。 20~30岁:三角形,边界清晰,逐渐开始萎缩、退化。部分腺体由脂肪
组织替代。CT值略低于肌肉组织。侧缘平直或稍凹陷,此期 如轮廓隆起,应疑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30~40岁: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CT值明显下降, 脂肪替代过程速度 最快。 40~60岁:50%以上几乎完全被脂肪所替代,但维持正常胸腺形状大小。 CT呈脂肪密度,部分残留胸腺组织呈条索状或小结节状软组 织阴影,一般直径不超过7mm。 60岁以上:完全萎缩并被脂肪取代,体积明显缩小。
侵袭性胸腺瘤 胸腺癌
C型
21
胸腺瘤的表现
▐ 多见于前纵隔心大血管交界区。 ▐ 胸腺局部膨大突出,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影;多偏向一侧,周围血管
推移,易囊变 ▐ 侵袭性者年龄较大(多大于40岁),多明显分叶、坏死囊变,强化明
显,纵隔脂肪线消失。 ▐ 钙化非特异性,多发斑点状多见于侵袭性胸腺瘤
22
女,46岁, 体检发现纵隔占位1周, 病理:(纵隔)胸腺瘤(B2型)
▐ MRI:前中上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
▐ 病理:已破组织,大小11.5X10X5cm,切面淡黄 色、结节状,镜示:囊壁组织及结节由皮脂腺、 汗腺、毛囊、神经及肌肉脂肪构成,多灶可见坏 死,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见细胞浸润,肿物周围 可见胸腺组织。
▐ (前上纵隔)成熟性畸胎瘤
30
31
32
33
▐ 非畸胎类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癌、内胚窦瘤、绒毛膜上皮癌 及混合型生殖细胞瘤等。后几种较少见,几乎为恶性肿瘤
25
2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殖细胞瘤
▐ 常见良性类型: ▐ 皮样囊肿及畸胎瘤; ▐ 畸胎瘤多较年轻,常位于前中区、前下区,少数发生于后纵隔(8%) ▐ 常含四种不同密度组织成分(脂肪、液体、软组织、钙化),特征性
表现-肿块内脂液平面,少数病例可既无脂肪也无钙化
27
▐ 女,22岁, ▐ 发现前纵隔占位4天 ▐ CT:前上纵隔软组织密度影,内结构、密
6
不同纵隔分区的常见肿瘤
7
▐ 前上纵隔胸廓入口区,伴有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成年多为甲状腺肿 瘤,儿童常为淋巴管瘤。
▐ 前纵隔前纵隔区心脏大血管交界 :胸腺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 皮样囊肿等等)
▐ 前下纵隔心膈角区:心包脂肪垫、脂肪瘤及心包囊肿 ▐ 中纵隔:淋巴类肿瘤,其次气管支气管囊肿 ▐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