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纵隔肿瘤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正常胸腺,退变不全/残留
▐ 男,18岁
19
▐ 男,20岁,胸腺退化脂肪变
20
胸腺瘤
▐ 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前纵 隔内肿瘤的50%。
▐ 多见于35岁以上成人,发病高峰45~55。无显著性别差别。
▐ 1999年WHO胸腺瘤分为 良性胸腺瘤或非侵袭性胸腺瘤
A型
AB型 B1、B2、B3型
9
▐ 男,57岁, ▐ 体检发现心包囊肿4月余 ▐ X:左心隔角处类圆形稍高
密度影。 ▐ CT:左侧心膈角区囊肿考虑
(心包来源可能)。 ▐ 心包囊肿切除术,术中所见:
肿块位于心包。
10
11
▐ 患者,女 ,56岁 ▐ 体检胸片发现右上纵隔占位。 ▐ CT平扫:右前上纵隔巨大囊性占位,CT值17HU ▐ 病理:(右上纵隔)良性囊性病变.
▐ 常用影像学方法:X线、CT、MRI
诊断步骤 ▐ 1.发现病灶 ▐ 2.病灶定位 ▐ 3.组织特性分析:实性、囊性和脂肪性病变;囊液的蛋白成分或出血 ▐ 4.定性诊断(良恶性、肿瘤种类、鉴别诊断) ▐ 纵隔肿瘤需结合部位、影像特征、临床综合考虑。
5百度文库
▐ 纵隔分区 ▐ 1.六分区法: ▐ 2.七分法: ▐ 3.五分法 ▐ 4.九分法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侵袭性胸腺瘤 胸腺癌
C型
21
胸腺瘤的表现
▐ 多见于前纵隔心大血管交界区。 ▐ 胸腺局部膨大突出,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影;多偏向一侧,周围血管
推移,易囊变 ▐ 侵袭性者年龄较大(多大于40岁),多明显分叶、坏死囊变,强化明
显,纵隔脂肪线消失。 ▐ 钙化非特异性,多发斑点状多见于侵袭性胸腺瘤
22
女,46岁, 体检发现纵隔占位1周, 病理:(纵隔)胸腺瘤(B2型)
25
26
生殖细胞瘤
▐ 常见良性类型: ▐ 皮样囊肿及畸胎瘤; ▐ 畸胎瘤多较年轻,常位于前中区、前下区,少数发生于后纵隔(8%) ▐ 常含四种不同密度组织成分(脂肪、液体、软组织、钙化),特征性
表现-肿块内脂液平面,少数病例可既无脂肪也无钙化
27
▐ 女,22岁, ▐ 发现前纵隔占位4天 ▐ CT:前上纵隔软组织密度影,内结构、密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 影像学表现
1
▐ 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肿瘤,种类很多 ▐ 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胸骨后不适及隐痛。 肿瘤长大后压迫或侵犯周围器官结构:上腔静脉受压,气管受压,喉返
神经受压,交感神经受压,迷走神经受压,膈神经受压,食道受压等 等。 特征性的表现: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破入支气管,可咳出毛发及皮脂物; 1/3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10%重症肌无力患者可有胸 腺瘤);胸骨后甲状腺肿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6
不同纵隔分区的常见肿瘤
7
▐ 前上纵隔胸廓入口区,伴有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成年多为甲状腺肿 瘤,儿童常为淋巴管瘤。
▐ 前纵隔前纵隔区心脏大血管交界 :胸腺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 皮样囊肿等等)
▐ 前下纵隔心膈角区:心包脂肪垫、脂肪瘤及心包囊肿 ▐ 中纵隔:淋巴类肿瘤,其次气管支气管囊肿 ▐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23
24
▐ 女,66岁 ▐ 消瘦伴胸闷1年,加重1月, ▐ X:中上纵膈增高增宽 ,右下胸膜改变。 ▐ CT:前上纵隔占位,侵袭性胸腺瘤可能伴上腔静
脉受累,淋巴瘤或肺癌淋巴结转移待排;右肺多 发结节灶,右侧前胸壁结节灶,考虑肿瘤转移; 两侧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心包腔及右颈根 部少量气体密度影,请结合临床。 ▐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 病理:(肺穿刺活检)纤维组织内见低分化癌浸润
12
13
▐ 女,82岁, ▐ X:左前纵隔占位。 ▐ CT:左前纵隔囊性占位,CT值12HU。 ▐ 胸腺囊肿。
14
15
▐ 患者,男,40岁,胸痛半月,当地发现右纵隔肿瘤,囊肿可能, ▐ X:右上纵隔肿块。 ▐ MRI :右侧后上纵隔考虑支气管囊肿。
16
17
正常胸腺
10岁以下:四方形或梯形。密度均匀,与胸壁肌肉相近或稍高。侧缘常 隆起,偶呈平直或凹陷。
10~20岁:三角形(或箭头样)或双叶形,密度均匀。 20~30岁:三角形,边界清晰,逐渐开始萎缩、退化。部分腺体由脂肪
组织替代。CT值略低于肌肉组织。侧缘平直或稍凹陷,此期 如轮廓隆起,应疑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30~40岁: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CT值明显下降, 脂肪替代过程速度 最快。 40~60岁:50%以上几乎完全被脂肪所替代,但维持正常胸腺形状大小。 CT呈脂肪密度,部分残留胸腺组织呈条索状或小结节状软组 织阴影,一般直径不超过7mm。 60岁以上:完全萎缩并被脂肪取代,体积明显缩小。
8
纵隔囊肿
▐ 纵隔囊肿来源很多,种类很多 ▐ 表现为液体密度/信号,边界清晰,其位置可提示来源。 ▐ 囊肿成分发生改变(出血,炎症等),囊液含蛋白成分或出血时密度
或信号改变 ▐ 心包囊肿位于前肋膈角,气管支气管囊肿位于中纵隔气管支气管旁 ,
食道囊肿位于后纵隔食道旁,胸腺囊肿位于前纵隔心大血管交界区。
▐ MRI:前中上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
▐ 病理:已破组织,大小11.5X10X5cm,切面淡黄 色、结节状,镜示:囊壁组织及结节由皮脂腺、 汗腺、毛囊、神经及肌肉脂肪构成,多灶可见坏 死,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见细胞浸润,肿物周围 可见胸腺组织。
▐ (前上纵隔)成熟性畸胎瘤
30
31
32
33
▐ 非畸胎类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癌、内胚窦瘤、绒毛膜上皮癌 及混合型生殖细胞瘤等。后几种较少见,几乎为恶性肿瘤
度混杂,可见液性、脂肪性、钙化性不 等密度影,增强后实性病灶呈不均匀性 轻度强化。 ▐ 前纵隔内占位,畸胎瘤可能性大,
28
29
▐ 女,11岁,
▐ 胸痛1月余。当地医院就诊,查CT示“1.前中纵 隔含脂肪组织肿瘤,考虑畸胎瘤;2.两侧胸腔少 量积液”,
▐ CT:前上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两侧胸腔积液。
正常胸腺,退变不全/残留
▐ 男,18岁
19
▐ 男,20岁,胸腺退化脂肪变
20
胸腺瘤
▐ 源于未退化的胸腺组织,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前纵 隔内肿瘤的50%。
▐ 多见于35岁以上成人,发病高峰45~55。无显著性别差别。
▐ 1999年WHO胸腺瘤分为 良性胸腺瘤或非侵袭性胸腺瘤
A型
AB型 B1、B2、B3型
9
▐ 男,57岁, ▐ 体检发现心包囊肿4月余 ▐ X:左心隔角处类圆形稍高
密度影。 ▐ CT:左侧心膈角区囊肿考虑
(心包来源可能)。 ▐ 心包囊肿切除术,术中所见:
肿块位于心包。
10
11
▐ 患者,女 ,56岁 ▐ 体检胸片发现右上纵隔占位。 ▐ CT平扫:右前上纵隔巨大囊性占位,CT值17HU ▐ 病理:(右上纵隔)良性囊性病变.
▐ 常用影像学方法:X线、CT、MRI
诊断步骤 ▐ 1.发现病灶 ▐ 2.病灶定位 ▐ 3.组织特性分析:实性、囊性和脂肪性病变;囊液的蛋白成分或出血 ▐ 4.定性诊断(良恶性、肿瘤种类、鉴别诊断) ▐ 纵隔肿瘤需结合部位、影像特征、临床综合考虑。
5百度文库
▐ 纵隔分区 ▐ 1.六分区法: ▐ 2.七分法: ▐ 3.五分法 ▐ 4.九分法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侵袭性胸腺瘤 胸腺癌
C型
21
胸腺瘤的表现
▐ 多见于前纵隔心大血管交界区。 ▐ 胸腺局部膨大突出,表现为局限性软组织影;多偏向一侧,周围血管
推移,易囊变 ▐ 侵袭性者年龄较大(多大于40岁),多明显分叶、坏死囊变,强化明
显,纵隔脂肪线消失。 ▐ 钙化非特异性,多发斑点状多见于侵袭性胸腺瘤
22
女,46岁, 体检发现纵隔占位1周, 病理:(纵隔)胸腺瘤(B2型)
25
26
生殖细胞瘤
▐ 常见良性类型: ▐ 皮样囊肿及畸胎瘤; ▐ 畸胎瘤多较年轻,常位于前中区、前下区,少数发生于后纵隔(8%) ▐ 常含四种不同密度组织成分(脂肪、液体、软组织、钙化),特征性
表现-肿块内脂液平面,少数病例可既无脂肪也无钙化
27
▐ 女,22岁, ▐ 发现前纵隔占位4天 ▐ CT:前上纵隔软组织密度影,内结构、密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 影像学表现
1
▐ 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肿瘤,种类很多 ▐ 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胸骨后不适及隐痛。 肿瘤长大后压迫或侵犯周围器官结构:上腔静脉受压,气管受压,喉返
神经受压,交感神经受压,迷走神经受压,膈神经受压,食道受压等 等。 特征性的表现: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破入支气管,可咳出毛发及皮脂物; 1/3胸腺瘤患者有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10%重症肌无力患者可有胸 腺瘤);胸骨后甲状腺肿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
6
不同纵隔分区的常见肿瘤
7
▐ 前上纵隔胸廓入口区,伴有气管受压移位和变形:成年多为甲状腺肿 瘤,儿童常为淋巴管瘤。
▐ 前纵隔前纵隔区心脏大血管交界 :胸腺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 皮样囊肿等等)
▐ 前下纵隔心膈角区:心包脂肪垫、脂肪瘤及心包囊肿 ▐ 中纵隔:淋巴类肿瘤,其次气管支气管囊肿 ▐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23
24
▐ 女,66岁 ▐ 消瘦伴胸闷1年,加重1月, ▐ X:中上纵膈增高增宽 ,右下胸膜改变。 ▐ CT:前上纵隔占位,侵袭性胸腺瘤可能伴上腔静
脉受累,淋巴瘤或肺癌淋巴结转移待排;右肺多 发结节灶,右侧前胸壁结节灶,考虑肿瘤转移; 两侧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心包腔及右颈根 部少量气体密度影,请结合临床。 ▐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 病理:(肺穿刺活检)纤维组织内见低分化癌浸润
12
13
▐ 女,82岁, ▐ X:左前纵隔占位。 ▐ CT:左前纵隔囊性占位,CT值12HU。 ▐ 胸腺囊肿。
14
15
▐ 患者,男,40岁,胸痛半月,当地发现右纵隔肿瘤,囊肿可能, ▐ X:右上纵隔肿块。 ▐ MRI :右侧后上纵隔考虑支气管囊肿。
16
17
正常胸腺
10岁以下:四方形或梯形。密度均匀,与胸壁肌肉相近或稍高。侧缘常 隆起,偶呈平直或凹陷。
10~20岁:三角形(或箭头样)或双叶形,密度均匀。 20~30岁:三角形,边界清晰,逐渐开始萎缩、退化。部分腺体由脂肪
组织替代。CT值略低于肌肉组织。侧缘平直或稍凹陷,此期 如轮廓隆起,应疑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 30~40岁:大部分被脂肪组织替代,CT值明显下降, 脂肪替代过程速度 最快。 40~60岁:50%以上几乎完全被脂肪所替代,但维持正常胸腺形状大小。 CT呈脂肪密度,部分残留胸腺组织呈条索状或小结节状软组 织阴影,一般直径不超过7mm。 60岁以上:完全萎缩并被脂肪取代,体积明显缩小。
8
纵隔囊肿
▐ 纵隔囊肿来源很多,种类很多 ▐ 表现为液体密度/信号,边界清晰,其位置可提示来源。 ▐ 囊肿成分发生改变(出血,炎症等),囊液含蛋白成分或出血时密度
或信号改变 ▐ 心包囊肿位于前肋膈角,气管支气管囊肿位于中纵隔气管支气管旁 ,
食道囊肿位于后纵隔食道旁,胸腺囊肿位于前纵隔心大血管交界区。
▐ MRI:前中上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
▐ 病理:已破组织,大小11.5X10X5cm,切面淡黄 色、结节状,镜示:囊壁组织及结节由皮脂腺、 汗腺、毛囊、神经及肌肉脂肪构成,多灶可见坏 死,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见细胞浸润,肿物周围 可见胸腺组织。
▐ (前上纵隔)成熟性畸胎瘤
30
31
32
33
▐ 非畸胎类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癌、内胚窦瘤、绒毛膜上皮癌 及混合型生殖细胞瘤等。后几种较少见,几乎为恶性肿瘤
度混杂,可见液性、脂肪性、钙化性不 等密度影,增强后实性病灶呈不均匀性 轻度强化。 ▐ 前纵隔内占位,畸胎瘤可能性大,
28
29
▐ 女,11岁,
▐ 胸痛1月余。当地医院就诊,查CT示“1.前中纵 隔含脂肪组织肿瘤,考虑畸胎瘤;2.两侧胸腔少 量积液”,
▐ CT:前上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两侧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