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游离模式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目标游离模式的评价
• 优点
1、有助于发现课程或教育项目在实际运行中的真实的目标 指向,而不受其所宣称的试图达到的目标的制约;
2、由于评价者并未被告知课程或项目的既定目标,便有可 能更加仔细透彻地观察实际情况,从而掌握更为客观完整
的信息,借此揭示课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或项目的实际目标。
• 局限
1、在评价中把目标搁在一边去寻找各种实际效果,结果很 可能会顾此失彼,背离评价的主要目的;
2、完全目标游离的评价是不存在 的,因为评价者总有一定 的评价准则,游离了课程编制者的目的,评价者很可能用 自己的目标取而代之,使用不当时可能使评价工作陷入盲 目性和主观性。
除了要达到预期目标外,还会产生各种非
预期的效应及效果,对它们又怎样评价呢?
1967 年, 斯克里文( Scriven) 对目标导向模式进 行了批判, 并提出了一种具有更大客观性的“目标游离 模式”。通过关注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他发现,在实 际评价过程中,事先确定的教育目标的评价范围往往会 受到限制,有时还产生许多非预期的效果,这对评价产 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仅仅根据预设的教育目标进行 评价,则可能导致评价过程只局限于既定目标规定的预 期效果,非预期效果容易被忽视。这说明,教育活动的 预定目标只反映评价方案、评价制定者的意图,可能会 影响评价真实数据的收集,导致整个评价结果失真。为 了使评价更加合理、科学,评价实施者应该把重点考虑 的问题从“教育目标是什么”转变为“教育活动实际是 什么”,即进行目标游离,跳出预设目标的局限。
课程评价模式之目标游离模式
张婉莹 2012年10月11日
基本框架
一、目标游离模式的产生背景 二、目标游离模式的实施过程 三、目标游离模式的评价
一、目标游离模式产生的背景
美国的教育评价发端于1837年美国教育家霍勒 斯·曼提出的用书面考试取代以往口试的改革, 随 后经历了以卡特尔·莱斯、桑代克等为代表的教育 测验运动,直到1930年前后,以教育家泰勒为代表的 教育评价方法的出现,才标志着现代教育评价的诞生, 之后又出现了斯塔弗尔比姆的CIPP模式。20世纪60 年代后期,由于新的教育思想的熏陶,许多人反对 利用各种测验把学生划为等级,提倡使每一名学生 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一些学者也认为教育评价如 单纯以目标为中心和依据,那么目标本身的合理性 与可行性又怎样得到保证呢?而且,任何教育活动,
二、目标游离模式的实施
目标游离模式主张对评价实施者隐瞒评价方案、评价 制定者的预定目标,减少评价方案、评价制定者的主观意 图对评价的影响,以便收集到全部成果信息,获得全面、 真实的效果。这种评价模式突破了预设目标的限制,重视 实然的评价结果。较之以前的做法,其对评价对象的实际 状态进行评价的模式显得更加科学化。同时,由于将评价 方案、评价制定者的目标与评价实施者的目标分离,其评 价结论也更为客观与公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