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是一种将心比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有效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是“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种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体察他人内心世界的心理品质。在师生的有效沟通中,它也发挥着很大作用。老师对学生的感受、情绪、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等领域的同理,是决定师生之间建立良性沟通关系的首要条件。但是,光有同理是不够的,相当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一个教师,他要懂得将他对学生所观察到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在与学生交谈中,教师的同理心对于师生沟通非常重要。但是,同理心的沟通,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是为了引导学生增强自己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独立、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自己生活经历的人,要放下自己的价值参照标准去感受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看到的世界”。师生交往中还需要真诚、尊重与接纳,师生交往中的“我向信息”(基于个人的过强主观意识,忽略学生的感受,通常表现为责备、命令、挖苦等)往往是阻碍良好交往的障碍。在交往中,教师多用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比如幽默、委婉、含蓄、反语、模糊、沉默等,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批评和表扬学生时,尤其要注意语言使用的策略。教师在对学生的内心感受进行同理时,应持有积极的沟通理念。1.教师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很深的信任感。教师从自己的内心深处相信学生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就会在无形中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真正拥有这个信念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回应更会带来积极的结果。若是学生一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导致谈话拖拉无结果,教师对这个过程仍然要具有信心,因为基于这样的立场在于加速解决办法的发现

——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经历数天、数周或数月。2.在同理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应能“由衷的接受”学生所表现的情感,不管这种情感如何与教师心目中的尺度不相符合。在学生毫无掩饰地袒露、检讨并探索自己的感受时,他往往也就无形中摆脱了这一份困扰的情感。3.教师应该了解到,情感往往十分短暂,只存在于片刻之间。教师对学生同理心的感受和回应,帮助学生从一片刻感受转移到另一个片刻,使全部情感化解、消融。4.教师必须由衷愿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为此安排时间。5.教师对学生的烦恼应能感同身受,但又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卷入学生的情感中。换句话说,教师对学生的烦恼应觉得“好像”就是自己的烦恼,却不能让它们“变成”自己的真实烦恼。6.教师应了解,学生往往不能开门见山说出他真正的问题。同理心的回应是为了帮助学生从表面问题深入到症结性的问题。因此,教师不能为了同理心回应而回应,要一边聆听学生的话,一边思考如何在同理的基础上询问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问题症结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