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2020年整理).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它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的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实际出发发展和创新了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目的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又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从制度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整体系,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三是从属性和要求的角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等重要论断。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指明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3)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一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质的规定性和依据1.质的规定性:A 从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从发展程度水平来说,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还有诸多不适应的部分,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依据A由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B由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2.依据: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之相适应,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3)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成为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3.正确理解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并不意味着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也不意味着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越好。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而其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整体质量,控制力和竞争力。
(3)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适当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所有制结构改革1.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包括资源性领域在内,以公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为改革的主要形式。
2.引入市场机制。
3.对国有企业诱导出倒逼机制。
4.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而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毛概题库整理 第八章(一)
第八章第一节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AA.计划经济和市场经都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手段B.不再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D.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2.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依据是AA.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B.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C.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D.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3.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加速推进,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DA.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B.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C.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D.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确立,是由DA.按劳分配制度决定的B.市场经济决定的C.对外开放决定的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5.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上层建筑领域的相应改革是DA.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B.打破垄断,疏通商品流通渠道C.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D.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6.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BA.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B.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C.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D.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7.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就是 D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B.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C.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大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D.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在C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二届三中全会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就是在于能否始终A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10.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经济制度基础是A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D.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1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经济管理模式。
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旨在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发展的问题,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是经济增长、效益和公平相互促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并合理调节和引导市场。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感。
其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此外,还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二、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市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市场可以提供有效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
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能够发现和推动资源配置的最优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市场能够提供多种选择,推动产品的优质供给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市场还能够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应当充分发挥调节和引导作用。
首先,国家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市场的稳定和良好运行。
其次,国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高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此外,国家还要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
首先,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强产能和科技创新,提高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机制,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和保障。
此外,要注重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风险和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市场经济容易出现垄断和恶性竞争,需要加强反垄断和市场监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一是强调价格的调节机制。
这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为,价格的变动应体现客观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地局限于供求关系,而是应考虑到国家政策因素、技术创新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综合决定价格。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对价格进行合理调控,保持市场价格稳定。
二是强调公有制的基本性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性质,应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抓住重点,重视产业的公有经营,力求实现社会主义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主义价值的实现。
三是强调改革的主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应当遵循“扩大市场体系、强化政府治理、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完善市场体系、发挥政府作用、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
毛概重点(根据老师讲的整理)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改革开放的背景(P148)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从国内情况看,“文虎大革命”给党和人民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严重灾难。
乱久思治,穷则思变。
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当时的严重局势,成为忍心所向。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使党和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和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二、全面深化改革(P152)(一)原因: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3、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二)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本途径)。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P157)1、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整体推进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的。
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3、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经济)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点(P168)三个要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性质。
政治第五课第一框
货币政策
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调节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 业、控制通货膨胀等目标。
产业政策
通过鼓励或限制某些产业的发 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
持续健康发展。
科技政策
通过加大对科技研发和创新的 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
动经济转型升级。
0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型经 济
开放型经济的意义和内容
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 。供求机制决定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机制调节资源配置, 竞争机制推动企业创新和提高效率。
市场经济的优势
市场经济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技 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0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市场为基础,国家宏观调控
开放型经济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的目标
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就业、控制通货膨胀等。在开放型经济中,宏观调控还需要考虑全球 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状况等因素。
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在开放型经济中,宏观调控还需要考虑国际贸易和投资 环境等因素。例如,在国际贸易中,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影响进出口贸易;在投资环境中,可以通 过改善投资环境和政策来吸引外资流入。
完善措施
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 保障制度、促进市场竞争等,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0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企业改革
01
02
03
国有企业改革
通过股份制改革、混合所 有制改革等方式,推动国 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增 强其竞争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带答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带答案)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2011年10⽉简答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什么?1⾃由⼈的联合体和个⼈⾃由全⾯的发展。
2以⽣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3尽快发展⽣产⼒,实现共同富裕。
4消灭商品⽣产,对全部⽣产实⾏有计划的调节。
5在共产主义两个阶段中分别实⾏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
⼆、市场经济为什么能提⾼资源配置的效率?1.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
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产权是明确的和排他性的,这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与合理配置。
2.决策分散化。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决策是以⾃⾝利益最⼤化为原则独⽴⾃主分散进⾏的,都要对⾃⼰决策产⽣的后果承担风险及经济责任。
3.⾃由和平等竞争。
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在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下展开竞争。
包括就业⾃由、消费⾃由、投资⾃由等。
4.价格协调微观决策。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的变动是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信号。
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调节供求,引起资源的流动,从⽽达到资源有效合理配置。
因此,价格信号就像⼀只看不见的⼿,调节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
三、请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市场机制通过调节市场经济活动实现对资源的配置。
2、基本经济活动联系主要是通过市场作⽤实现的。
3、企业直接接受市场调节,价格信号是企业⽣产经营的主要依据。
四、什么是“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②把政府开⽀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分配的领域(如⽂教卫⽣和基础设施);③开展税制改⾰,降低边际税率,扩⼤税基;④实施利率市场化;⑤采⽤⼀种具有竞争⼒的汇率制度;⑥实施贸易⾃由化,开放市场;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⑨放松政府的管制;⑩保护私⼈财产权。
后华盛顿共识:后华盛顿共识”强调与发展相关的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且是社会的全⾯改造。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具有独立性和平等性,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部门作出经济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同。
2.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行业和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职业。
3.教育、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4.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也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
5.一些非法手段和不正当手段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改写:第四章一、按劳分配的定义和内涵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标准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1. 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标准,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和其他条件为标准;2. 每个劳动者分配的个人收入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部分的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二、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1. 按劳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通过三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企业的总劳动在产品市场上实现。
第二阶段,企业对劳动者按其劳动进行分配。
第三阶段,劳动者用个人收入购买商品实现自己的消费。
2. 按劳分配采取货币工资或其他形式实现。
3. 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三、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比较1.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分配制度;2. 按社会总产品分配原则事前进行了若干扣除;3. "劳"的计量没有准确尺度,全民所有制内部只有计划的劳动量没有实际劳动量,集体所有制内部则按个人实际劳动量计量,再以集体劳动量进入市场;4. 分配最终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换,个别劳动本质上仍然要通过市场转化为社会劳动;四、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1. 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2.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一些行业和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职业;3. 教育、技能、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4. 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也是造成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5. 一些非法和不正当手段也会导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事后调节,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实质:价值规律调节)计划配置是事前调节。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最重要的是企业,企业自主决定。
2.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3.市场行为的竞争性,带来一定缺陷。
(1)自发性,如劣质产品、扰乱市场秩序。
(2)盲目性,如盲目跟风。
(3)滞后性。
(4)市场发展的开放性。
(实现最优资源配置、最高经济效率)(5)市场运转的有序性。
三、市场机制1.价格机制(1)是最重要、最核心的。
(2)价格变化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3)时常的导向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变化的。
2.供求机制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会反映价格的变化。
3.竞争机制。
4.风险机制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竞争力,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使用。
四、市场体系(一)基本内容最基本的内容、三大支柱: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1.商品市场:市场交换的主要内容。
2.资本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资源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二)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1.统一的市场(1)协调、均衡;(2)地域间是一个整体。
2.开放的市场(1)对国内开放;(2)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相互衔接。
3.竞争的市场公平竞争。
4.有序的市场标准化、规范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识记;易考选择题)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考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但在经济建设实践中,计划和市场的矛盾愈益凸显,成为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和理论探索成果的总结。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这一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二、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加速前进(理解;易考选择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一)2012学年度下学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一)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
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是( A )。
A.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D. 商品经济不发达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C )。
A. 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B.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 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3. 市场经济是( B )。
A. 一种基本经济制度B. 一种经济运行方式C. 一种资本组织形式D. 一种生产经营方式4.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 B )。
A. 以企业法人作为企业资产控制主体的一项法律制度B. 企业内部权力机构的设置、运行以及权力之间的联系机制C. 明确企业出资者应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承担有限财产责任的一项法律制度D. 企业的出资者委托经营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契约关系5.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一般地,出资人对企业的债务承担( A )。
A. 有限责任B. 无限责任C. 连带责任D. 介于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之间的责任6. 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担当公司权力机构的是( B )。
A. 职工代表大会B. 股东(大)会C. 董事会D. 监事会7. 解决公共物品生产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是( C )。
A. 政府调控市场信息B. 明晰产权C. 政府生产公共物品D. 政府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8.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就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B )来调节资源的分配。
A. 经济杠杆B. 市场机制C. 行政手段D. 计划机制9. 市场机制通过( D )信号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信息。
A. 供求B. 市场C. 竞争D. 价格10.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关键是( C )。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第一章经济体制的内涵: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关系: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主要指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体制度和具体形式。
它表现的是经济运行的一般方式。
经济体制的内容1,经济体制的类型经济体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如:从资源配置方式,分为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分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市场的作用程度和范围,分为自由经济型体制、国家干预型体制和计划调控型体制。
2,经济体制的结构与功能经济体制是一个由具有不同功能的经济运行机制组合成的系统。
经济体制包含了资源配置过程的所有重要环节和主要方面。
经济体制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合理性和效率最大化,并在出现误差和缺陷时,保证予以纠正和弥补。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1)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形成的前提,是决定经济体制性质的基础;经济体制反作用于经济制度,促进或阻碍经济制度向某一方向的发展。
(2)经济制度代表一个社会的本质关系,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关系的一种外在形式,是灵活、多变的。
(3)不同的经济制度可以有相同的形式(经济体制),相同的经济制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比较分析:1.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对社会主义的论述,2.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直接占有;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开始消亡;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2.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已不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了,具有典型的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
1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
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毛概整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纲(8-15章)(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按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并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距,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地,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研知识点归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方向。
作为考研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过程对于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与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形态,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体制。
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市场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公有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但也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它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流动和价格形成。
3.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通过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宏观调控,以保障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公平。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试验、初步建立和健全发展。
(一)试验阶段1978年至1992年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试验的阶段。
此时,我国开始逐步调整经济结构,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农民自主经营,实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以农村经济改革为突破口的试验区域。
(二)初步建立阶段1992年至2002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阶段。
此时,我国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推进,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市场体系,完善了宏观调控体系,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健全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健全发展阶段。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笔记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笔记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各个科目的学习侧重点,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有哪些?今天小编分享一些有关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高一政治重点知识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先富只是共同致富必然经历的过程,“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3)我国为什么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①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国家的宏观调控(1)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有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行业和领域市场都能够调节,同时它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三大固有弊端,单纯由市场调节会引发严重后果;③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4)手段:①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课知识点复习】
【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课知识点复习】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课讲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节课的重点知识要及时复习巩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课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课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地位,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4)集体经济,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5)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6)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个体经济是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产值中占优势。
公有制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具体来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必然客观性;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1)狭义的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即有形市场;(2)广义的市场就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3)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4)作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5)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2、国家宏观调控:(1)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2)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2)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为生产目的;(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又具有自己的特征: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毛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毛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纲:1、摘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得出的客观规律2、主题: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观点:一、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属性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我国高清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意义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这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得出的客观规律,其从建立健全到完善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要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到逐步完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多年改革的艰苦实践和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实行市场经济,是现阶段最大限度地发展我国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如何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属性,理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对未来中国经济体制的发展、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现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谈谈几方面的认识。
一、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属性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要实现市场经济就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方式和调节手段上基本相似,但也有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二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并存,注重效率与公平;三是国家能够利用宏观调控手段为人民利益进行资源配置。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十四大以前,我国的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然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它们两者都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价值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不仅是对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继承,而且有发展,具体表现在:第一,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本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重点整理第一章经济体制的内涵: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关系: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主要指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体制度和具体形式。
它表现的是经济运行的一般方式。
经济体制的内容1,经济体制的类型经济体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如:从资源配置方式,分为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分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市场的作用程度和范围,分为自由经济型体制、国家干预型体制和计划调控型体制。
2,经济体制的结构与功能经济体制是一个由具有不同功能的经济运行机制组合成的系统。
经济体制包含了资源配置过程的所有重要环节和主要方面。
经济体制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合理性和效率最大化,并在出现误差和缺陷时,保证予以纠正和弥补。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1)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形成的前提,是决定经济体制性质的基础;经济体制反作用于经济制度,促进或阻碍经济制度向某一方向的发展。
(2)经济制度代表一个社会的本质关系,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关系的一种外在形式,是灵活、多变的。
(3)不同的经济制度可以有相同的形式(经济体制),相同的经济制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比较分析:1.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对社会主义的论述,2.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直接占有;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开始消亡;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2.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已不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而是市场经济了,具有典型的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
1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平等性。
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平等的、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具有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的权力,独立地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部门作出经济决策并承担责任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同。
2市场对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了各种市场,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各种经济资源由市场来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来进行资源配置根本不同。
3间接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通过各种非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进行间接的宏观调控。
这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根本不同。
4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市场经济的各种活动主要由各种法规进行规范。
5在国际交往中,要遵循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准则。
第二章一、公有制、公共产品的性质?从市场经济运行视角看公有制存在的依据?1.公有制的性质?公有制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生产资料共同所有、共同支配的经济制度,其包括的性质主要有:(1)公共物品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
(公共产品的性质)(2)公共物品只能依靠公有制的经济主体来经营和提供,才能充分满足。
(公共产品的性质)(3)公有产权也具有产权的一般属性,如可分割性、不完备性等。
(4)公有制同一般所有制一样,具有多层次性,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
2.从市场经济运行视角看公有制存在的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具有公有制产生和存在的内生因素:(1)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共有资源和准公共物品的普遍需求,只有通过公有制经济才能得到满足。
(2)市场经济运行中会出现市场失灵,这时国家可以发挥公有制企业的调节作用,弥补市场失灵。
(3)资源配置过程中外部性内部化的要求,会成为一定的公有产权形式存在的依据。
(4)我国的经济体制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完善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实现过程中已经逐渐证实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可以有效结合,只有有效的结合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这一实践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公有制的存在合理性。
二、所有制和产权改革?所有制结构:应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所有制改革的过程:我国所有制改革的过程,是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结合作用的过程。
公有制、私有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是发展的而不是固化的。
(l)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其内涵及其表现形式都在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
(2)公有制和私有制没有天生的好坏之分,它们的好坏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当时要求所决定的。
(3)公有制和私有制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它们各自能以适当的形式并存。
产权制度是一个经济运行体制的根本基础。
产权的界定、转让以及不同产权结构的差异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
因此,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就会有与之相应的组织、技术和效率。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一个“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要明晰产权,二要严格保护产权,三要产权自由流动。
其中,首要的是明晰产权,也就是要明确产权的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
产权模糊,经济实体就没有发展动力或动力不足。
产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
按照《决定》的论述,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合理的产权(股权)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对国有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的基础性要求。
其次,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这是明晰产权,出资人到位,改变产权主体虚置的根本举措。
第三,集体企业改革,最根本的是产权改革,即明晰产权主体的改革。
第四,建立和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这是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键。
政府的职责,则是转换它在产权实现方面的职能,由产权的直接代理转向界定产权边界、建立产权运动的相关规则、依照规则监管各类与产权相关的活动。
1.现阶段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特点进步的一面:(1)所有制结构单一的状况已根本改变;(2)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层次;(3)私有产权的合法化使个人具有了更多自由。
不成熟和过渡性的一面:(1)所有制和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存在不确定性;(2)公有产权界定的模糊性使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出现冲突;(3)个人产权界定的模糊性使个人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而易受侵害。
2.转型期所有制和产权制度的完善(1)建立适合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所有制结构。
(2)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明晰公有产权。
“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3)健全有关产权的法制体系,切实保护各类组织和个人的产权。
补充资料:(可以看到,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中,所有制结构已经具有如下几个十分突出的特征:第一、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并在宪法上加以确认。
这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保障。
第二、确认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对国有资产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这一举措把所有制的性质同其实现形式区分开来,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重大问题,同时为国有企业市场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开辟了道路。
第三、确认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济发展。
)第四章一.按劳分配的概念和内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商品经济中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分配方式。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以劳动为尺度,而不能以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其他条件为尺度;2、每个劳动者应分配的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进行必要的扣除之后为个人劳动部份的多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劳动者能够分到的消费品也将增加。
按劳分配执行的是一种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
二.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1.按劳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通过三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企业的总劳动在产品市场上实现。
第二阶段,企业对劳动者按其劳动进行分配。
第三阶段,劳动者用个人收入购买商品实现自己的消费。
2.按劳分配采取货币工资或其他形式实现。
3.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4.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并存。
三.与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比较1,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制度;2,按社会总产品分配原理事前进行了若干扣除;3,“劳”的计量没有准确尺度,全民所有制内部只有计划的劳动量没有实际劳动量,集体所有制内部则按个人实际劳动量计量,再以集体劳动量进入市场;4.分配最终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和市场交换,个别劳动本质上仍然要通过市场转化为社会劳动;5,劳动者必须在付出劳动量后取得工资而不是劳动券,分配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
四.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形成原因1.由于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分配关系尚没有完全理顺。
2.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与分配相关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我国个人收人还不能实施有效监控,对高收人调节不足,一些人在此问题上钻法律空子。
3.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农业的基础性地位还没有得到更好地加强。
4一些行业的垄断地位还没有被打破,特别是对垄断行业的收人还缺乏必要的监控手段。
五.解决个人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的基本对策(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继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为此,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初次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健全劳动力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
建立健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支付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和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失业保险制度国家应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人失业保险,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
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逐步提高城市贫困人口救济补助标准,要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金足额发放。
在生活保障金的筹措和管理上,要建立可靠、稳定的资金筹措、有效运营和严格管理机制,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生活保障体系。
(三)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监督和制约机制良好的生活分配秩序,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收人分配监督和制约机制是当前理顺分配关系中急需做好的一项工作。
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人们群众共同参与的分配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约束功能,以便更好地防止个人收人两极分化。
(四)打破垄断行业的垄断地位,使其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垄断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加快对电信、电力、铁路、民航等行业进行体制改革,打破他们的垄断地位,使他们改变自身优势,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获得公平合理的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