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书会教案

合集下载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教学文案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教学文案

关于读书的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片段 析形象
他的鞋子,不是前边掉了底,就是后边缺了 跟。 他自己前边掌掌,后边钉钉,似乎钉也钉不
好,掌也掌不好,过了几天,又是掉底缺跟仍然 照旧。走路的时候拖拖的,再不然就趿趿的。前 边掉了底,那鞋就张着嘴,他的脚好像舌头似的, 每一迈步,就在那大嘴里边活动着,后边缺了跟, 每一走动,就踢踢趿趿地脚跟打着鞋底发 响。 …… 他虽然作弄成一个耍猴不像耍猴的, 讨饭不像讨饭的,可是他一走起路来,却是端庄、 沉静,两个脚跟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冬冬地响, 而且是慢吞吞地前进,好像一位大将军似的。
小团圆媳妇
她天天牵马到井边上去饮水, 我看见她好几回,中间没有什么人 介绍,她看看我就笑了,我看看她 也笑了。我问她十几岁?她说: “十二岁。”我说:“不对”。 “你十四岁的,人家都说你十四 岁”。她说:“他们看我长得高, 说十二岁怕人家笑话,让我说十四
祖父
他长得很高,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 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 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 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 伸出手去把那个孩子的帽子取下来了,有的 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 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啦。” 孩子 们都知道了他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 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 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细数《呼兰河传》的魅力
1、独特的风景,独特的风情
这部小说像画一样美,画中的哪些特 有的风景,独特的风情给你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会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会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会一、导入新课:从学完《祖父的园子》,我们就开始读《呼兰河传》,到现在终于读完了。

每看完一本书,心中难免会有些感想,或高兴,或忧伤,总想找人说说。

在今天的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一吐为快。

齐读书名,你理解它的意思吗?(传:生平事迹或历史故事。

)二、了解章节内容:这部小说共有七个章节,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目录,一般的书,目录上都有对主要内容的概括,但这本书没有,请同学们快速的翻一翻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指名答。

出示:指名读第一章小城呼兰河第二章呼兰河年中盛事第三章我与祖父第四章我家的荒凉第五章小团圆媳妇之死。

第六章有二伯的故事。

第七章“冯歪嘴子”一家的故事。

尾声交待结局这样一归纳,我们就能把一本厚厚的书读薄。

这也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

四、解读人物形象这段时间,萧红把我们带进了古老昏黄的历史画卷,我们看到了她的童年和她的故乡。

书读完了,能够在我们脑海中久久萦绕的,或是挥之不去的,有谁呢?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的感受是什么?(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祖父)读完以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部小说在结构上与其它小说完全不同,它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

这正是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矛盾先生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矛盾这就更显示出萧红的描写很有特色。

她用口语化的语言向人们诉说一个又一个故事,为什么矛盾先生读完《呼兰河传》会有这样的评价?就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三、走近文本,感悟精彩1.出示:(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是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如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在园里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第三章第一节)指名读,作者对小动物的描写,读着读着就有一种散文诗的美感。

齐读,边读边欣赏这些可爱的小精灵。

(2)“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部编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传主呼兰河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呼兰河的勇敢与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传主呼兰河、皇帝、大臣等,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 故事情节:梳理作品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发展脉络,理解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4. 作品主题: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呼兰河传》、相关历史资料。

2. 学具:笔记本、阅读记录表、小组讨论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呼兰河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传说?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呼兰河传》,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内容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地讲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阅读记录表,进一步巩固对作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呼兰河传》人物形象:呼兰河、皇帝、大臣等故事情节:发展脉络、高潮、结局主题思想:勇敢、智慧、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呼兰河传》阅读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呼兰河传》阅读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呼兰河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呼兰河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1.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呼兰河传》原著或简化版。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书籍。

学生准备:1. 预先阅读《呼兰河传》。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总结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原因,讨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性格。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二课时四、深入学习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叙述手法、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等。

2.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如象征、隐喻、对比等。

五、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

2. 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深入分析《呼兰河传》中的具体内容。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2. 选择一个角色或情节,绘制一幅插图,并简要说明选择的原因和意义。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课教案设计

《呼兰河传》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小说《呼兰河传》,了解作家萧红快乐童年,激发阅读的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二、解读封面1.看封面(出示书的封面),引导观察,你看到什么?学生描述看到的画面2.认识作者(出示萧红照片与作者简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女小说家。

原名张乃莹。

生于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

因反抗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3年自费出版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

1934年与萧军一起到上海,与鲁迅交往密切。

鲁迅为她的《生死场》校阅并写序言。

1936年只身东渡日本养病。

这时期出版散文集《商市街》《桥》,短篇小说集《牛车上》等。

1937年初归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在山西临汾民族革命大学任教,并随同西北战地服务团辗转各地,写有短篇小说集《旷野的呼唤》,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和《萧红散文》。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坚持创作,出版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因病重无法回内地,次年病逝。

代表作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1)出示著名作家矛盾对这本书的评价“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呼兰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2.了解历史上呼兰河的起源和发展;3.通过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了解乡村变迁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生活的变化;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呼兰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2.《呼兰河传》的背景和目的;3.《呼兰河传》中的乡村变迁;4.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5.故事中的冲突和思考。

教学过程:第一节:呼兰河的地理位置与基本情况(20分钟)1.通过图片或地图,让学生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呼兰河流域的面积、主要支流等基本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呼兰河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国塞外的母亲河”?第二节:《呼兰河传》的背景和目的(30分钟)1.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出版时间、写作动机和主要内容。

2.分发《呼兰河传》的部分章节或选段,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三节:《呼兰河传》中的乡村变迁(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呼兰河传》中乡村社会的变迁,包括农业生产方式、农村人口变迁等方面。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和归纳出乡村变迁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第四节: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呼兰河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变化,例如王胜利、王耀武等。

2.让学生思考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与乡村变迁的关系。

第五节:故事中的冲突和思考(30分钟)1.选取《呼兰河传》中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冲突和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呼兰河传》成为了一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了解乡村变迁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生活的变化。

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以及故事中的冲突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讨论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读书交流教学设计

读书交流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课教学设计1.第一板块:与作者相识交流: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读了一本书,她就是(生齐说:《呼兰河传》),相信当我们坐拥书香的时候,书里的那些人那些事一定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当我们阅读一本小说,首先让我们与作者相识。

谁来说说你对作者有哪些了解?生:师:孩子们把掌声送给她,真没想到你能把萧红的生平说得这么详细。

(随之大屏幕出示:萧红作品简介)师:我们了解了萧红,对这部作品也早已经不陌生了,《呼兰河传》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2、第二板块:走进那些人师:同学们,当一本小说拿在手里,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全书的内容呢?生:看目录师:对,先看小说的目录,能让我们很快地了解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

很遗憾,这本书并没有给我们呈现出目录内容,那么还愿意去把目录补充完整呢?生:师:同学们看来你们读书都已变得不再囫囵吞枣了,是啊,我们读完每一章节都得想想这一章到底讲了什么,这样的读书才是用心。

第三板块:走近那些人1、猜人物在学生们简介故事的过程中,提到了书中的许多人物。

课件出示《呼兰河传》主要人物图片。

指名猜一猜,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师:同学们在简述这几个故事内容的时候,让我们在座的没有读过这本小说的人也很快地了解了这几个故事。

孩子们,刚才我们在说故事的时候提到了很多人物,大家想不想见见他们?生:想。

师:他们来了,注意力要集中哦。

(点击大屏幕出示人物图片。

)师:猜猜她是谁?并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出示人物:祖父)生1:书中说祖父戴一顶大草帽,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摘花,我就摘花。

这张图片就是祖父摘花,我摘花的场景。

师:你读书真够仔细师:这个有点难,同时出现了两个女人。

她们分别是小说中的谁?你的理由是什么?(大屏幕出示小团圆媳妇婆婆图片)生2:左面的是小团圆媳妇师:为什么?生2:我认为她是团圆媳妇。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2.理解作品中诗化的语言,感受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和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验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传情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这位女子是晋朝著名诗人曹植笔下的“洛神”。

然后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让学生走近萧红,了解她的心灵写真。

二、亲近文字一)《呼兰河传》的光环1.学生小组讨论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一部叙事诗”:文中记叙了萧红童年的事情,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呼兰河城是一座灰色的城市,周围是一片广阔的大平原。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但小城里的生活却丰富多彩。

一串凄婉的歌谣”:如果用音乐来诠释《呼兰河传》,那音符是凄婉的。

小结: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呼兰河传》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和一串凄婉的歌谣。

学生也了解到呼兰河城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但小城里的生活却丰富多彩。

以上是修正后的文章。

2、学生描述团圆媳妇的变化。

团圆媳妇让我感到心痛,她一开始是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但在婚后却被丈夫和婆婆虐待,最后变得憔悴、昏睡不醒。

她的变化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上对妇女的不公和虐待。

关于《呼兰河传》的评价,萧红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

整篇小说流畅自然,读起来像是作者在向我们讲述她美丽的家乡,虽然充满了凄婉和忧郁,但仍然美丽动人。

此外,小说语言运用上别具一格,让读者感受到一条悠悠的小河缓缓流淌,时而溅起几朵机智幽默的浪花,充满了智慧和生命力。

在人物素描方面,《呼兰河传》塑造了一群悲哀落寞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和生活让人深感同情和心痛。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五年级4.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默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世界。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a. 展示呼兰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b. 播放《呼兰河传》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2. 作品简介(10分钟)a. 简介《呼兰河传》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b. 概述作品的主要情节。

3. 情节分析(15分钟)a.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b.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情感体验(10分钟)a.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b.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呼兰河传》的其他章节,写一篇读后感。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完成课后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呼兰河传》的教案优秀

《呼兰河传》的教案优秀

《呼兰河传》的教案优秀《呼兰河传》的教案优秀《呼兰河传》的教案优秀1学习目标:1、了解并感受自由快乐的后园生活,感悟“后园”的丰富内涵。

2、深切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学习过程:一、导入1、看到童年这个词,你会想到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物?2、教师引入二、初感知,童年的后花园。

1、一读:大声跳读课文,结合文中的词句,说说后园的特点即吸引我的原因。

2、二读:请选择你喜欢的几句话或一小段文字大声、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再领悟,精神的后花园1、后园的这方土地,让它的小主人感受到了自由、生机、亲情、爱、温暖,而在《呼兰河传》四次提到了“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整部小说共七章,除了这写后花园的第三章是温暖的,其他六章都是灰色的背景、灰色的人物,那么,到底是怎样的身世和经历让这位“30年代的文学洛神”、让这个被鲁迅认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感到如此孤寂与苦闷呢?请看材料。

结合课文和材料,用你的心触摸萧红的心,你认为萧红内心渴求什么?2、出示链接材料:3、她渴求——,而这一切,她全部寄托在哪里?(后花园、祖父)。

所以这哪里是一个简单的后花园啊,这分明是萧红精神的后花园!心灵的后花园!而这个后花园正是因为有了祖父才熠熠生辉,让她的童年有了一丝温暖,而这丝温暖也成了她以后人生路上的'慰藉,为她筑起一道心灵的屏障。

所以萧红说,“在后花园中,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

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4、所以作者开篇第一句——“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为什么用这句话开篇?5、这正如萧红自己所说的,因为不能忘却,所以永远记住,在她生命结束前的一年一个月零两天的时候,这位文学洛神用这段文字祭奠她精神的后花园,以及那位老主人。

四、用心读,情感升华三读:在用我们诚挚的内心触摸了萧红的内心世界之后,相信你对这些文字有了更深的感悟,你认为哪小节最能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渴望和呐喊?(学生各抒己见)关于28小节,有人认为应当用舒缓的语调读,有人认为应当语气急促,一口气读下去,有人认为应该“喊”出来,你认为该怎么读?为什么?选择自己认可的朗读方法,沉浸其中读,再次感悟萧红的内心世界。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领悟作者萧红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体会其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原著,了解呼兰河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呼兰河、小团圆、冯歪嘴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命运走向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3. 鉴赏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讽刺等,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 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领悟作者萧红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运用写作指导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第三课时:鉴赏小说中的艺术手法,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兰河传》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九年级下册语文《呼兰河传》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呼兰河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萧红及其文学地位,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对家乡、亲人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

2. 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2. 欣赏作品的语言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呼兰河传》。

2. 相关资料:关于萧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与《呼兰河传》相关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萧红。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标记出自己觉得有趣或优美的段落。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作品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中家乡、亲人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呼兰河传》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家乡、亲情题材的小说,如《平凡的世界》、《草房子》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亲情和家乡的主题。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呼兰河传》改编的电影,比较文字和影像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中的表现,评价其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和思考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读后感中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作品主题的把握。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效果。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教学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背景,深入解读小说主题,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2)小说情节梳理(3)人物形象分析(4)小说主题探讨(5)语言特色鉴赏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相关参考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章节安排第一章: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生平,掌握作品创作背景。

2. 教学内容:介绍萧红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及《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3.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萧红的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1.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把握小说线索。

2. 教学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说线索。

3. 教学方法:讲解法、线索分析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小说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线索。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小说情节,梳理线索。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人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1.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呼兰河传》的主题思想。

2. 教学内容: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3.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呼兰河传的教案

呼兰河传的教案

呼兰河传的教案教案标题:呼兰河传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呼兰河传》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3.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4.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呼兰河传》的背景和作者。

2. 提问学生对于这个故事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分发《呼兰河传》的文本或摘录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并理解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例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与他人的关系等。

3. 提问学生对于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的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主题与思想(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呼兰河传》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例如对于家庭、友情、爱情等的描写和思考。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小说中主题和思想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对于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与《呼兰河传》相关的文学作品,例如其他农村题材的小说或散文。

2. 分组进行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呼兰河传》的理解,创作一篇短文或绘制一幅画作,表达自己对于小说的思考和感受。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综合学生的讨论和作品,总结《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阅读和思考。

教案特点:1.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小说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结合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呼兰河传》阅读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
一.由一段文字导入。

1.回忆萧红。

2.走近作品。

二.回忆故事情节。

1.学生组内交流,叙述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

2.指名说一说。

三.感悟矛盾先生的评价,从三方面学习。

1、出示矛盾的评价。

2、为什么说是一部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呢?
穿插主要内容复述。

3.读你心中的那幅画卷,重点体会“多彩”。

引导,小结,寒冷灰色的画卷,凄惨悲凉的画卷,也有温馨的画卷等等。

4.感受“凄婉的歌谣”。

出示语句,聚焦人物,小团圆媳妇的前后变化,重点读感知人们的愚昧,以及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

过渡:是谁害死了可怜的女孩?
小结:封建制度的毒害,人性的冷漠以及愚昧。

四.读情节,道人名。

出示课件,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

简单说一说人物性格。

五.道感受,谈收获。

1.优秀读书笔记精彩语句回放。

2.读一读,评一评。

课堂总结:再读茅盾先生的评价。

《呼兰河传》里的记录了萧红的童年时光,然而岁月终将流逝,童年留给我们的终将成为回忆。

不过阅读带来的收获却是珍藏一生的,课后再读这本书,写一写新的收获。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教学设计

标题:呼兰河传读书交流教学设计引言:读书交流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思考、辩论和理解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呼兰河传读书交流”的教学设计,通过此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通过呼兰河传读书交流的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书籍内容,培养其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的把握能力。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与他人讨论,学生将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他人观点,还要主动思考和辩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4. 增进学生的社交技巧:通过交流讨论的过程,学生将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二、教学步骤1. 选择适当的书籍: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书籍。

以呼兰河传为例,这是一本富有吸引力的中学生历史小说,适合中学生阅读和讨论。

2. 制定读书计划:根据书籍的篇幅和教学时间,制定读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阅读任务。

3. 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至6人组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持人,负责组织讨论和维持秩序。

4. 设计讨论问题:老师提供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涵盖书中的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方面。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5. 开始讨论:学生开始进行小组讨论,主持人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

同时,主持人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加深讨论的层次。

6. 讨论总结:每个小组在讨论结束后,由主持人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

主持人需要提炼出主要观点和亮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7. 总结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从这次读书交流中获得的收获和体会,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到其他方面。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2 教学重点(1)分析《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3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1.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多媒体设备。

1.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阅读交流让学生自主阅读《呼兰河传》第一至第四章,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Step 3: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分享,详细讲解《呼兰河传》的第一至第四章内容,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Step 4: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思考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Step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作品的内在意义。

三、教案内容3.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2 教学重点(1)分析《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3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3.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多媒体设备。

3.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呼兰河传》阅读课(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呼兰河传》阅读课(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课(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一、掀开《呼兰河传》的面纱A、人物素描1《呼兰河传》有这样的一群人是悲哀的、落寞的。

你来描述,我来猜猜他是谁。

4.学生描述书中人物,老师猜名字。

B、小城人的“看客”精神。

九页的文字写东二道街的大泥坑1.作者用了九页的文字写东二道街的大泥坑,说说这个大泥坑给呼兰河居民带来的福利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说体会。

C、萧红的童年1童年是快乐的从哪看出童年时快乐的?找出相关的内容。

(1)后花园是我快乐的天地。

(2)祖父是我的“忘年交”。

3.童年是寂寞的(1)师:这么说来我的童年倒也是多姿多彩呀!真的是这样吗?出示结尾相关语段: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2)师:读这段文字有不同的意见吗?(3)师:有人说“十年一个代沟”,而我和我的祖父却整整差了六十多岁,祖父或许可以陪我玩,或许可以给我爱,但他却不能给我什么?其实童年的我更需要的是什么?此时,你觉得我的童年是怎样的?(寂寞的)出示描写我童年寂寞的语句,学生品读。

(4)师:品读了刚才的语句,我们更加感受到了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

(5)师:这凄婉的音律中又岂只作者的童年,从XX的文中你读懂了她写作时的一种怎样的心境呢?(创作时心境是寂寞的)(三)细数《呼兰河传》的魅力1独特的风景,独特的风情师:这部小说像画一样美,画中的哪些特有的风景,独特的风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汇报。

2、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师:在小说中,XX创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找出故事中描写的人物进行赏析。

3、优美的语言在文中找到那些最让你心动的语言,品一品,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班级读书课设计
《呼兰河传》设计
课前谈话——聊作者
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对吗?(很高兴,为什么?是不是以为我要问你读什么书,错了)我要问的是哪位作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是呀,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作家,才有了源远流长的文化,才有了流光溢彩的文字。

你知道下面这些文字是来形容哪位作家的吗?
他的文字像投枪,像匕首,直刺黑暗势力。

(鲁迅)
——毛泽东
含泪的微笑。

(欧.享利)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

(萧红)
——鲁迅
一、漫谈《呼兰河传》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1、读了这部小说,有什么想说的吗?
2、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矛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
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矛盾
师:怎样理解矛盾的话,同桌间相互交流一下。

二、亲近文字
版块一: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
1、师:这部小说像画一样美,画中的哪些特有的风景,独特的风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预设:
(1)严寒中“冻裂”了的万物。

(奠定了全书的冷色调)
(2)东二道街上五六尺深的大泥坑。

师:因这大泥坑,还发生了很多趣事呢?
救马吃瘟猪肉
出示: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若说用土把泥坑来填平的,一个人也没有。

3、链接背景资料
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

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

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二)小城盛举
1、小城是狭窄的,小城里的生活可也算是丰富多彩。

小城人的生活元素——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看火烧云吃瘟猪肉救马逛庙会当“看客”
出示: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

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

跳大神有鬼,唱大戏是给龙王爷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灯,是把灯放给鬼,让他顶着个灯去脱生。

四月十八也是烧香磕头的祭鬼。

2、《呼兰河传》将这座东北小镇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对于这小城,对于这些盛举你有什么看法?
小结:这就是呼兰河这座小城,它虽不繁华,但在单调中却蕴含着生机!
这就是呼兰河卑琐的生活,它虽不热闹,但在愚昧中却蕴含着质朴!
无论是小城,还是人们都无法逃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所以一切都是可谅解的。

版块二:一首凄婉的歌谣
师:《呼兰河传》如果可用音乐来诠释,那音符是——凄婉的。

为什么?
(一)有这样一群人——悲哀落寞(命运多舛麻木不仁)
1、人物素描:你来说我来猜
2、小城人的“看客”精神(他们充当着自己生活和别人生活的看客,他们不怨恨也不憎恶生活,也不期盼热爱生活。

活着就是为了吃饭穿衣,就是为了死。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

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
(1)九页的文字写东二道街的大泥坑
它带给呼兰居民的福利有两条:一是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狗,显得非常热闹,可以让人们一饱福,说长道短,得以消遣;二是可以让瘟猪变成淹猪,这样人们就能既经济又心安理得地吃瘟猪肉了。

看到这些人们得所思所说所为,不能不让人感叹这是一种多么无聊、呆板、封闭、保守,而不求任何改变的生活状态啊!让人看了既可笑又可气。

(2)跳大神
自欺欺人的无赖举动都算是呼兰河城盛举,可见这“精神盛举”的热闹嘈杂背后所反映的呼兰河人平时单调刻板的生活和生命的寂寞和荒凉。

但呼兰城人却仍是乐此不疲的担任着“旁观者”的角色,赶赴着各种无赖而陈腐的迷信活动。

(3)王家大姑娘
(4)团圆媳妇
师:在众多的人中,谁让你的心中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
3、团圆媳妇
(1)出示团圆媳妇前后变化的句子。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腰间了。

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师:这个姑娘给你的印象是?
第二天小团圆媳妇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天,第三天,第四天,也都是昏昏沉沉地睡着,眼睛似睁非睁的,留都会一条小缝,从小缝里边露着白眼珠。

师:这之后,小团圆媳妇就死了,你觉得谁应该为小团圆媳妇的死负责?
预设:婆婆、邻居、道士、跳大神的……
师:是这些人的愚昧无知、这些人的冷漠无情让一个健康的小姑娘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过渡:这就是那个特定年代“我”的父老乡亲们的生活,他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死去而死去。

”麻林地活着,萧红用她的文字倾吐了一曲最凄凉最悲怨的歌谣。

这凄婉的歌谣里还有谁?萧红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
(二)1、童年是快乐的
(1)后花园是我快乐的天地。

(2)祖父是我的“忘年交”。

角色日志——如果你是文中的“祖父”或是作者,你想对你的这位忘年交说点什么?(课堂上交换后变成一组对话。


2、童年是寂寞的
师:这么说来我的童年倒也是多资多彩呀!真的是这样吗
(1)出示结尾相关语段: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有长
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师:读这段文字有不同的意见吗?
有人说“十年一个代沟”,而我和我的祖父却整整差了六十多岁,祖父或许可以陪我玩,或许可以给我爱,但他却不能给我——
其实童年的我更需要的是——
此时,你觉得我的童年是——寂寞的。

(2)出示描写我童年寂寞的语句。

我祖母有三个女儿,到我长起来时,她们都早已出嫁了。

可见二三十年就没有小孩子了。

而今也只有我一个。

家里边的人越多,我就越寂寞。

我家是很荒凉的。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街上虽然热闹起来了,而我家里则仍是静悄悄的。

哪怕就是到了正午,也仍是静悄悄的。

我玩的时候,除了在后花园里,有祖父陪着,其余玩法,就只有我自己了。

3、创作时心境是寂寞的。

过渡:这凄婉的音律中又岂只作者的童年,有人说“写作是作者为自我心灵寻找归宿的一个过程。

”从萧红的中你读懂了她写作时的一种怎样的心境呢?
是呀,萧红笔下流泻的每一个文字都烙印着或淡淡的或哀哀的伤感。

1、学生自由谈。

2、链接萧红创作背景。

结语:萧红,一生孤寂,像烟花那样,带着疼痛的文字,让我们怜惜这个充满才情的
女子,她终于用自己的文字为寂寞的心灵找到处归宿——《呼兰河传》
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