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2014 年 1 月,上官婉儿的墓志全文在《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其中记载她曾强烈反对 韦皇后支持下的

安乐公主当 “皇太女 ”。但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皇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 以 下说法较为合理的是( )

A .墓志与史书记载都存在主观性

B .史书记载没有任何客观性

C .考古发现是唯一真实的证据

D .文献和实物二重证据更可信

25.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须按其遗嘱处理;如无遗嘱又无继承人,由其最近父系亲属继 承;若无父系近亲

可由同氏族成员继承。 结婚的条件是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 双方达到适 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有家长的允诺及结婚证书。材料表明 ( )

A .罗马法实现了严密性和公平正义性

B .罗马法实现了平民与贵族权力的制衡

C .罗马法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 .罗马法仍然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26.1940 年 10 月 1 日,日本内阁制定的 《国土计划设定纲要》 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 工业、机械

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 在中国华北, 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 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 内蒙古以发展羊毛 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 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

该纲要说明 ( )

A .日本强化中日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 .日本要有步骤地在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

C .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D .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27.在收到日本的投降照会后,杜鲁门立即指示,日本政府及天皇统治国家的权力,须听从 盟国最高统帅之

命。 苏联要求美苏各派一人共同担任对日占领的最高统帅, 被断然拒绝。 美 国拒绝苏联的真正原因是 ( )

A .苏联并没有完全履 行对日作战的承诺

B .排斥苏联以达到单独占领日本之目的

D .盟国最高统帅的指挥权应属于美国人

C .

贯彻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 D .

三大产业间的比例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C .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根本性冲突

向现代 化工业社会的转变基本完成 B .

30. 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A 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 B 理论崇尚自由放任 政策

C. 罗斯福新政是在 B 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D. A 理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31. 下图是 1929-1938 年苏德英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比例图。导致图示中苏联制造业飞速发

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实施

B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

C .斯大林模式中发展重工业

D .西方经济危机带来繁荣

32. “封建”与“郡县 ”之争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重大议题延续两千多年。下列属于明清 之际进步

思想家的观点的是 ( )

A . “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 ”

B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

C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

29. 右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

理解准确的是( )

F 1为动力, F 2 为阻力,对此

A. F 2 包括实业救国

B. 甲午战争后的初期 F 2> F 1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F 2

D. F 1 主要指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D .“自天子以外无尺寸之权,一尊京师而威服天下,不旋踵而败亡 ” 33.19 世纪 60 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洋务运动,史称 “同光中兴

1898 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

1911 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 心,

空前孤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

A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折

B .统治者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

C .权力结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D .地主阶级阻碍近代化进程 34.右图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 .普罗泰戈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35.当一位画家注视因贫困而死的妻子的面容时,

的变化,在他决定画下妻子最后的肖像之前, 画家的本能使他看到死亡所独有的黄色、 蓝色 和灰色的调子。下列作品与这位画家绘画风格特征相符的是( )

40.(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 产生与发展起来。 ⋯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 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

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 由于相对封 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 ,⋯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 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10 分)

A.

材料二16 ﹣18 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了中国,又把把中国的典籍宝藏翻译成欧洲文字,介绍欧洲,大大深化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18 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文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 。当中国的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走俏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蛹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由景仰的维度走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以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 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6 分)

材料三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你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9 分)

4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总是通过吸收周边世界焕发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从而得以保住延续数千年的命脉。但是承担

这一使命的是从北方进入的各游牧民族,而外部对中国的文化刺激也大多是由内陆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带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